恶性肿瘤患者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评价

合集下载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

然而,在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常常是有争议的。

这通常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造成的[1],譬如,静脉阻滞、抗凝剂选择、离心,甚至标本处理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医源性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的价值。

这就要求建立一种灵敏、精确、快速、简便,最好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

关键词:血小板临床应用流式细胞术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

然而,在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常常是有争议的。

这通常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造成的[1],譬如,静脉阻滞、抗凝剂选择、离心,甚至标本处理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医源性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的价值。

这就要求建立一种灵敏、精确、快速、简便,最好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

由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可由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近年来,文献报道利用流式细胞术,特别是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2]。

该技术能灵敏、特异地检测血液中活化血小板,并评价其功能。

现就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及临床应用现状和潜力进行综述。

一、全血法流式细胞术1.方法学:流式细胞仪能快速测定大量个体细胞的特性。

样品中欲分析的细胞预先进行荧光标记,然后由压缩氮经硅管送达标本室,再以5 000~10 000个细胞/秒的速率逐个射入光敏感区。

在适当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被特殊染色的细胞发射出一定量的荧光脉冲讯号。

探测器收集每个细胞的荧光讯号和光散射,然后传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传统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常用的样本是经洗涤的血小板或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由于血小板极易活化激惹,样本经离心、洗涤等步骤,容易人为地导致体外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价值。

为此,Shatti等[2]引入了全血法流式细胞术。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血凝五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 D 二聚体(D-D)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机体内血液凝固功能的情况,对于常见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液凝血功能异常在肿瘤患者中并不罕见,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

肿瘤细胞产生的凝血活化物质和凝血酶,以及肿瘤造成的全身炎症反应都会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风险增加。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血凝五项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PT、APTT、TT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外源凝血途径、内源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的凝血功能状态。

肿瘤患者因为肿瘤细胞产生的凝血活化物质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

当患者的PT、APTT、TT 偏离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或血栓风险。

FIB 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判断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合成和分解平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血凝五项可以作为肿瘤患者手术前的凝血功能评价指标。

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前,通过检测患者的血凝五项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为手术方案的选择和血液制品的使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PT、APTT 时间延长的患者往往意味着存在出血倾向,需要在手术中注意凝血指标的监测和补充凝血因子。

血凝五项对肿瘤患者的抗凝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肿瘤患者因为病情的原因常常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

而血液凝血功能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患者的抗凝剂剂量,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又不出现出血的副作用。

对于使用华法林或肝素的肿瘤患者,需要经常监测PT 和APTT 时间,并根据监测结果来调整抗凝剂的用量。

血凝五项也可以在肿瘤患者的化疗过程中,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化疗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的也会对机体的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评价及治疗预后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评价及治疗预后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评价及治疗预后发表时间:2018-09-30T14:50:25.1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作者:符彦燕[导读] 血液高凝状态时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学改变,通过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肿瘤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的恶化,恶性肿瘤患者越来越多,通常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均会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极易导致该类患者出现血栓,继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血液高凝状态时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学改变,通过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肿瘤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诊断;预后【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16-02 血液高凝状态指的是多种因素导致血液出现止血、凝血、抗凝以及纤溶功能失调的病理过程[1]。

血液高凝状态是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其也是该类患者发生血栓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与肿瘤细胞血行转移以及肿瘤内部血管的生成具有密切的关系[2]。

肿瘤患者一旦发生血栓,会对其病情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还会加大治疗难度,继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造成严重的影响。

尽早、有效的诊断并采用相应的治疗对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诊断评价1.1 一般资料评价通常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肿瘤部位、分期以及治疗情况等,这些均有可能导致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有研究发现,女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亚洲人的发生率高于美洲人。

原发肿瘤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占多数。

1.2 相关诊断标准(1)血小板:主要是以血小板计数为主,通常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要高于正常人,发生转移的患者要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且中晚期患者显著高于早期患者。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发表时间:2019-06-11T09:01:44.94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作者:段虎平[导读]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各项参数有检测一致性,但阳性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甘肃白银 730900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需接受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通过单样本K-S检验,CI、MA、R均呈正态分布(P>0.05);α、K、TT、PT、APTT、FIB、D-D与PLT,均呈非正态分布(P<0.05);血栓弹力图阳性检出率为52.17%,凝血功能与PLT阳性检出率为7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各项参数有检测一致性,但阳性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引言凝血功能障碍为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且多表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1]。

现阶段,临床多通过常规凝血试验等以评估患者凝血状况,但该检查方式仅能评价部分凝血体系,故无法证实、全面反映其体内凝血功能具体状况[2]。

血栓弹力图通过检侧患者凝血全过程,可在短时间内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凝血酶产生情况、血小板功能等,具有一定应用价值[3]。

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是否存在相关性。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1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63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5.73±3.91)岁;疾病类型:乳腺癌41例,胆管癌4例,肝癌43例,胆囊癌3例,卵巢癌4例,胃癌5例,恶性淋巴瘤3例,胰腺癌12例。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估是通过多种方法来确定患者对化疗治疗的反应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1.肿瘤体积变化: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PET-CT 等),评估肿瘤体积的变化。

通常,肿瘤体积的缩小被认为是对化疗治疗的正面反应。

2.肿瘤生物标志物:一些特定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如血清肿瘤标记物(如CA-125、PSA等),在化疗治疗期间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疗效。

降低生物标志物水平可能表示治疗效果良好。

3.症状缓解: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明显改善,如疼痛减轻、食欲增加等。

症状的缓解可能是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4.临床评估:临床医生通过患者的体检和症状评估来判断治疗的效果。

例如,肿瘤的可触及性和硬度等特征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5.影像学反应评估标准:使用特定的评估标准,如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来评估肿瘤的缩小、稳定或增大。

这些标准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用于评估肿瘤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

6.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提供关于肿瘤活性和代谢的信息,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帮助。

7.细胞学和组织学评估:对治疗前后的肿瘤样本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评估细胞形态、分裂活性等指标,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8.复发与进展: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新的肿瘤病灶或原有病灶的进展,以及是否发生了复发。

以上这些评估标准通常结合使用,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以全面评估肿瘤化疗治疗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疗效评估应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血小板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血小板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血小板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血小板(Platelet)是一种无核细胞,是血液中重要的成分之一,主要起止止血的作用。

在人体内,血小板含量的高低与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某些病症的治疗和预防,通过增加或减少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首先,血小板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低血小板症或出血病症。

低血小板症是指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易出血的一种疾病。

例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可以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常以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

对于这类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输注大剂量血小板来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从而控制或预防出血的发生。

其次,血小板在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方面也有临床应用。

在某些外科手术后或组织损伤后,患者需要加速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

以往的研究表明,血小板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等促进细胞增殖和修复的物质。

因此,通过分离和提取血小板中的这些物质,可以制备成血小板富集制剂,如血小板富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等,用于加速组织修复和再生。

临床上,PRP 和其他血小板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牙科、皮肤科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此外,血小板在一些自体免疫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对自身组织器官产生免疫攻击而引发的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小板能够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释放激素、细胞因子等调节和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

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或干预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来影响自体免疫疾病的发展和进展。

例如,通过药物或其它干预手段减少或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可以减轻自体免疫疾病的症状和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评价血小板临床应用的疗效时,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需要评估血小板是否能够在疾病治疗中起到预期的作用。

例如,在低血小板症治疗中,需要评估输注血小板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是否能够达到目标范围,以及出血症状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评估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状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

方法选取于本溪中心医院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rhIL-11治疗组(观察组)和非rhIL-11治疗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LT最低值、恢复正常所用时间,PLT输注量,治疗前后PLT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同时,分析rhIL-11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PLT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恢复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需要的PLT输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化疗前后PLT水平无明显差别,但化疗结束15天后观察组患者的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rhIL-11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安全性较高。

结论 rhIL-11能够显著改善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症状,不良反应耐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恶性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A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水平降低,其中以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恢复最为困难,而血小板减少容易引起出血及严重感染[1],阻碍化疗的进一步进行。

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药物能够降低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重组白介素-11(recombined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治疗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血小板降低的症状[2]。

本研究中,我们利用国产重组白介素-11治疗肺癌化疗过程中的血小板减少症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溪市中心医院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52例血液病和肿瘤患者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相关资料分析

52例血液病和肿瘤患者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相关资料分析

输注血小板 ) ,应进行血小板配型 ,根据配型结果
后 选择 配型 相合 的血小板 进行 输注 。
参考文献
1刘 达庄 编 . 小板 血 型 系统 . 海 :上海 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血 上
2 0 . 0  ̄1 3. 0 01 7 1
< 2 ×1。 ,滤白机采血小板的输注可以降低大 0 0/ L
指征 为血小板 < 2 × 0 L 0 19 ,选择 A O血型相合 / B
的血 小板 直 接输 注 。5 例 患 者外 周 血 血 小板 计 数 2 均<2 0×19 0/ L,在 治疗 过程 中输 注滤 白机采 血 小 板 3 ~ 8U 输 注次数 ≤ 5 2 例 , 5次 2 0 10 ( 次 8 > 4例 ) ,
表 1 患者 出血程度与P R T 及血 小板抗体 的关 系 [ % )] n(
出血程度
0 (= 级 n 2) 1 ( =7 级 ”2 )
2 ( =3 级 n2 )
而血小板抗体的发生率为 2 . %,略低于文献的 62 9
报道。
输注有效
2( 0 . 100 0) 2 7. 0( 40 7)
的浓缩血小板 , 但其白细胞和红细胞 的含量极少 ,
输 注 的疗效 也 明显 优 于手工 分离 的浓缩 血小 板 …。 3
5万 唐 , 刘华 ,瘳 勇. 小 板反 复 输 注 效果 评 价 . 西 医 药 , 血 江
20 .4 1 ):3 9 3 2 0 7 2( 2 3 ̄4.
统计与分析 ,数据资料用 t 检验 , 间对 比用 x 组 z
检 验 。以 p< 00 .5为差 异有 统计学 意 义 。
2 结 果
21 输 注次 数 与 出血 程度 分 级关 系 输 注机 采 血 . 小 板 ≤ 5次 的 2 患 者 的 出血 程 度 分 级 为 0级 8例 2例 ( . 71 4% ) 、1级 2 0例 ( 1 3% ) 7. 4 、2级 6例 (1 3 ) 2 . % ,输 注 机 采 血 小 板 > 5次 的 2 4 4例 患 者 的 出血 程 度 分 级 为 0级 无 、1 7例 ( 91 % ) 级 2. 7 、 2级 l 7例 ( O7 % ) 8.3 。输 注 机 采 血 小 板 ≤ 5次 患 者 的 出血程 度 明显 低 于输 注 机 采 血小 板 > 5次 的 患 者 ,差 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P< 00 。 . 5) 22 机 采血 小 板输 注 次数 与 效果 关 系 . 输 注机 采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华晓东【摘要】临床上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血小板的活化有关,血小板的活化可以通过各种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来反映,而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对血小板活化进行稳定、动态的检测,这对于临床上通过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来诊断疾病并预测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8(030)004【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血小板活化;流式细胞术;生物标志物【作者】华晓东【作者单位】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天津 3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血小板(PLT)是一种无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状的血细胞,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10~30万/mm3),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正常的血小板活化聚集是一种必要的防御机制,但过度活化会引起一些血栓性疾病。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1-3],许多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有关。

因此血小板功能检查是临床多种疾病诊断和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血小板功能检查的方法包括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及相关物质检测,有时还辅助以体内动物血瘀模型实验对评价方法进行验证。

但多数血小板功能检查方法烦琐,难以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检查过程受人员操作的影响较大[4]。

随着科技的发展,血小板生物标志物的概念引入血小板功能检测领域并逐渐被大家所接受[5]。

循环血液中血小板基本处于静息状态,在各种理化和生物因子的作用下,血小板受到刺激而成为活化血小板发挥聚集作用。

活化时血小板胞内的颗粒膜表面糖蛋白表达到血小板膜上,在血小板膜表面表达的这种特定糖蛋白被称为识别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

此外还有CD31、CD63、CD41、CD61、CD62等。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进展及临床意义赵益明(教授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院、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一、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及血小板功能的关系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脑梗等)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已成为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也是动脉血栓的主要成份。

在医学临床实践中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是血栓性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措施。

科学研究也证实血小板功能异常(可以表现为聚集率增高或聚集率降低)时发生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要维护机体处于健康状态,避免血栓或出血性疾病的发生,需要控制血小板功能处于合理的功能状态范围内。

二、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差异与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目前是临床对血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的和重要的“核心措施”。

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与民众服务部部长马格丽特. 赫克勒(Margaret Heckler)就向全美中老年人推荐: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性疾病。

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机体中血小板的功能实现预防血栓的目的。

但专家们的研究发现,机体对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差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本认为约有30%的个体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出现无反应性(无效),相关研究也证实同时还有约10%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会出现出血,其中严重出血约达到1.6%。

尽管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总体利大于弊,但这些研究均证实机体对抗血小板药物存在十分明显的的个体差异,而且在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患者中发生血栓或再次发生血栓的几率大大高于抗血小板药物有效的患者,这种差异可高达5倍,即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个体发生或再次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几率是抗血小板药物有效个体的5倍!因此,如果及时检测出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患者以及用药过量或不适的患者,抗血栓的预防、治疗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而由于以往检测技术困难及相关专业知识普及的原因,目前95%以上的高风险人群及血栓病患者都没有得到血小板功能检测,无法及时发现抗血小板预防、治疗无效及受到不利影响的群体,其治疗或预防的效果只能靠临床观察总结甚至听天由命。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将更有助于提高 临床疗效 。
参 考文 献
[ 1 ] 蘸砚虎 , 李利平 . 糖尿病肾病 防治新 观点及其 进展 与评价 _ l J ] . 继续 医学教 育,
2 0 0 5 , 1 9 ( 1 1 ) : 5 6 — 5 7 .
M O D E R N 现 O 嘲 代 £ E n 远 L  ̄ A I 程 O N O 教 F C 1 4 育 N 盘
-■I C
[ 2 1 ] 李青云. 厄贝沙坦 和冬 虫夏草 制剂联合治疗 2型糖尿病 肾病 的临床 观察 [ J ] .
当代医学 , 2 0 1 2 , 1 8 ( 2 2 ) : 8 2 - 8 3 .
[ 2 2 ] 刘明伟. 氯沙坦联合 百灵胶 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 价[ J ] . 中国误 诊学杂
杂志 , 2 0 1 1 , 4 6( 6 ) : 4 6 5 .
第 2 0 1 I 3 卷 年 第 3 5 月 期 ・ 总 上 第 半 1 5 月 7 期 刊
然 ,如果 临床上 如能结合 中医辩 证 ,根据 D N 不 同的病
理特点 ,虚实 的轻重 ,选择具有 功效适应 症 的单 味 中药
E 2 3 蔡世红. 大 黄粉 胶囊 治疗显 性 D N疗 效观 察 [ J ] . 江苏 医 药 , 2 ( R ) 9 , 3 5 ( 4 ) : 4 7 6 -
4 7 7.
[ 侣] 苏保林 , 李敬 , 陈刚毅. 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 因子及 的影响[ J ] . 陕西
中医, 2 0 1 2, , 3 3 ( 8 ) 9 7 6 - 9 7 9 .
院学报 , 2 0 1 2 , 1 8 ( 8 ) : 1 0 6 6 - 1 0 6 8 . [ 6 ] 张磊 , 李蓬秋 , 张学军 , 等. 牛蒡 子粉 治疗 糖尿病 肾病 的临 床研 究[ J ] . 四川 医

茅根阿胶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茅根阿胶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内蒙古中医药第39卷2020年12月第12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No.1220201茅根阿胶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朱美群'陈广幸'何振雄2(1.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60:2.肇庆市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60)摘要目的:评价茅根阿胶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到我院肿瘤科住院或特门给予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给予花生衣煎水代茶、输入血小板等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茅根阿胶汤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血小板水平、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茅根阿胶汤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升血小板水平,有效防治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开支.关键词茅根阿胶汤;恶性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0)12-0001-02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常常采用化疗手段,化疗能够有效消除肿瘤细胞,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出现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叫在化疗中,药物对骨髓造血系统产生损伤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促进了血小板的凋亡,增强了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清除,在多方面的负面作用下,导致血小板水平快速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出血叫现代医学常常采用药物、血小板输注等方式防治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但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价格昂贵、血小板库存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受到限制。

中医药治疗不仅能够提升血小板水平,还能改善全身情况,副反应少,具有明显的优势。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在恶性肿瘤化疗前后的应用评价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在恶性肿瘤化疗前后的应用评价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在恶性肿瘤化疗前后的应用评价发表时间:2017-12-26T10:07:22.4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1期作者:王丽茹赵晶王雯欣董霞王英慧通信作者[导读]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是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

黑龙江省医院血液肿瘤科哈尔滨 150036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小板减少;未成熟血小板分数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是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有可能导致降低化疗药物剂量或延迟化疗时间,甚至终止化疗,由此影响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并增加医疗费用[1]。

这就需要我们探索一简便的监测指标能够提前预判血小板的变化趋势,反应骨髓增生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是新近从骨髓中释放的血小板,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 RP 通常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操作较复杂、成本较普通血细胞计数仪高而未用于常规检测[2-4]。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是 RP 的反映,能够显示骨髓的血小板生成状态。

我们相信IPF能够早期反应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恢复,能够提前判断外周血血小板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2017年1-10月住院的恶性肿瘤并发CIT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5~60岁,肿瘤种类包括:乳腺癌5例,肝癌1例,食管癌1例,卵巢癌2例,胃癌3例,肺癌4例,直肠癌2例,恶性淋巴瘤2例。

1.2仪器与试剂SYSMEX XE-5000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厂家提供配套的质控品和校准品(日本Sysmex 公司)。

1.3检测方法采集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第3、7、10、14、17、21天2ml空腹静脉血,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中,4 h以内完成检测IPF及血小板计数(PLT)。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化疗致血小板减少同重组人白介素-11的疗效观察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化疗致血小板减少同重组人白介素-11的疗效观察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化疗致血小板减少同重组人白介素-11的疗
效观察
周健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年(卷),期】2007(001)005
【摘要】目的评价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化疗后24 h给予rhIL-11/d 50μg/d皮下注射,观察外周血小板变化.结果血小板升至》100×109/L所需时间:Ⅱ度25例(3.5±1.9)d,Ⅲ度11例(6.8±1.6)d,Ⅳ度1例16 d.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水肿、关节肌肉疼痛、心律失常及发热.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rh1-11)有提升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可耐受.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周健
【作者单位】476100,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对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探析
2.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3.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19例疗效观察
4.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儿童恶
性实体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5.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要点构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分析血小板功能分析在血液疾病管理中的优势

临床分析血小板功能分析在血液疾病管理中的优势

临床分析血小板功能分析在血液疾病管理中的优势血小板功能分析(platelet function analysis,简称PFA)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状态。

在血液疾病管理中,PFA具有诊断、疾病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优势。

本文将分析PFA的优势,并探讨其在不同血液疾病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PFA的优势PFA作为一种全面、快速、准确的血小板功能评价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全面性:PFA可以检测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凝集等多种功能,并能同时评估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这使得PFA能够全方面地了解患者的血小板活性状态。

2. 快速性:PFA的检测时间较短,通常在5-10分钟内即可得到结果。

相对于传统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如光聚集法或凝血法等,PFA更为迅速,节省了检测时间,提高了疾病管理的效率。

3. 准确性:PFA的结果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较小,在不同实验室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因此,PFA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为医生提供可信的血小板功能评估结果。

第二部分:PFA在不同血液疾病中的应用PFA作为一种敏感、特异的血小板功能评价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疾病的管理中。

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探讨PFA在其管理中的应用。

1. 血小板功能障碍:PFA可用于评估血小板功能障碍的程度和类型。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血小板功能异常,并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2. 血栓性疾病:在血栓性疾病的管理中,PFA可用于评估血小板在形成血栓中的作用。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小板凝胶程度和凝胶时间,可以评估其血栓形成的风险,并指导抗血小板治疗的个体化。

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疾病:PFA在溃疡疾病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评估血小板聚集功能来帮助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通过PFA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胶程度,可以评估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疾病患者出血风险的高低。

造血及淋巴系统肿瘤凝血致活物监测及临床分析

造血及淋巴系统肿瘤凝血致活物监测及临床分析

P一C、 2 一Di ra d me s r g Re ut V D me n au e F . s l s MF、 P F G F A、 G、 MP 一 10、 — C、 2 一 D me fh mao oei n y h t a crp t ns 4 P D i ro e tp it a d lmp ai cn e ai t c c e
用 E IA测定。 由苏州医学 院和太阳生物技术公 司提 供试剂盒 ; LS
2 1 六项指 标检测结果见表 1 . 。
表 1 造 血 及 淋 巴 系 统肿 瘤 患 者 凝 血 致 活 物 检 测 结 果 ( ± ) s
注 : P< .5 △ 0 0 . P<0 O .1
2 2 两 组 数 据 比较 , 察 组 在 治 疗 前 与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 观 学 意 义 ( <0 0 , 其 以 G P .5) 尤 MP 一 10 D 聚 体 明 显 升 高 4、2 ( 0 O )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P< . 1 ,
【 收稿 日期 】 2 1 0 2 0 0— 2— 3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_ 薯 _
21 0 0年 5月 第 8卷
_ _ √ _ _ 垂
第1 0期
C I E E A D F R IN M D C LR S A C H N S N O EG E IA E E R H


中 医 研究 21年5 第8 第1期 CI S AD OE N EI L EERH 外 学 0 0 月 卷 0 H E N RI D A S C NE F GM C R A
≯ lll i | _ ≯I _ 一 。_ 曩 。| ≯ 。 一 _ | ¨ _ 1 一 誊 。 黟 。 誊

Ⅳ期结直肠癌化疗前血小板参数与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Ⅳ期结直肠癌化疗前血小板参数与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Ⅳ期结直肠癌化疗前血小板参数与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发布时间:2022-10-27T05:49:54.511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7期作者:张波[导读] 目的:研究Ⅳ期结直肠癌化疗前血小板参数与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院内Ⅳ期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统计患者化疗前血小板计数,评估患者化疗效果。

观察不同血小板计数分组患者的化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张波黑龙江省七台河七煤医院,黑龙江七台河154600【摘要】目的:研究Ⅳ期结直肠癌化疗前血小板参数与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院内Ⅳ期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统计患者化疗前血小板计数,评估患者化疗效果。

观察不同血小板计数分组患者的化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结果:结合血小板数量进行分组,其中血小板计数≤276×109/L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00%,比照血小板计数>276×109/L组患者的36.36%,明显较高(P<0.05)。

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100例患者中3例失访,获取完整随访资料共计97例,两组患者3年与5年内生存率对比无差异性(P>0.05),但血小板计数>276×109/L的化疗后复发率为9.62%,明显高于血小板计数≤276×109/L患者(P<0.05)。

结论:血小板计数与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相关,水平过高可降低化疗敏感性,并增加化疗后复发风险。

【关键词】Ⅳ期结直肠癌;化疗;血小板参数;化疗敏感性;预后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parameters before chem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sensitivity and prognosis in stage ⅳ colorectal cancer Zhang BoQitaihe Qimei hospital, Qitaihe 1546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parameters before chem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sensitivity and prognosis of stage ⅳ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stage IV colorectal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The platelet count before chemotherapy was counted and the chemotherapy effect was evaluate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latelet counts.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latelets,and the platelet count was≤ 276 × 109/l group was 60.00%, compared with platelet count>276 × 36.36% of the patients in 109/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5 years. Three of the 100 patients were lost to follow-up. A total of 97 patients received complete follow-up data.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3-year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ut the platelet count was > 276 × The recurrence rate of 109/l chemotherapy was 9.62%,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latelet count≤276 × 109/l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platelet count is associated with chemotherapy sensitivity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ⅳ colorectal cancer. High platelet count can reduce chemotherapy sensitivity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recurrence after chemotherapy.[key words]stage ⅳ colorectal cancer; Chemotherapy; Platelet parameters; Chemosensitivity; Prognostic relationship化疗是Ⅳ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辅助提升疗效,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具有重要意义[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研 究
O//a ne lR∞%l 吐 ,
88 ・
C i e e J u n l o h o dcn n t n p a ma y h n s o r a f Et n me ii e a d E h o h r c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活 化 血 小 板 的 检 测 及 临床 评 价
a 复合物 的纤维蛋 白原结合 位点 ,并且这一 识别具有 特异
1 资 料 与方 法
性 ,因此C 6 p A 一 是 良好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 D 2 及P C 1
本组肿瘤患者, 其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 6P A一 D 2及P c1
I 1 临床 资料 :本组共4 例恶性肿瘤 ,其中男2 例 ,女1 . O 3 4
比较 采 用 t 验 。 以P . 5 为差 异 有 统 计学 意 义 。 检 <O 0
包含有许多细胞因子,如血小板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基质 蛋白以及 生长因子;血小板可使循环肿瘤细胞与血 管 内皮细胞吸附结合 ,促使肿瘤细胞迁移至血管外;局部血
小板 活 化 使 炎性 细 胞渗 出 ,有促 肿 瘤 问质 形 成 。 总 之 ,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外 周 血 血 小 板 活 化 程 度 明 显 增
C6P PCI D 2 及 A - 的含 量
中的重要环节 ,值得深入研究 。
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程度 明显增高。
【 关键 词 】 :恶 性肿 瘤 :血 小 板 活 化
【 中图分类号】R 3 . 70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5 7 (0 0 4 0 8 1 0 78 1 2 1 )0 - 8 —
恶性肿瘤患者常常存在局部或者全身的血液凝血异常, 体现为血液呈 高粘 滞性 Ⅲ。近年来人们认 为血小板活化 是
张 斌 ’ 胡毅敏 丁连 举’
珠海 59 0 1 00 1 中山大学 附属 第五医院胸心外科;2 中 山大学 附属第五 医院血透 室,广 东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与血小板活化 的关系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 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 志物 O
C6P PC i D 2 及 A ~ 的含 量 。结 果 : 恶 性 肿 瘤 患者 外 周 血 血 小 板 活 化 标 志 物C 6 P A — 的含 量 明显 高 于 正 常 人 ,P <0 O 。结 论 :恶 性 肿瘤 D 2 及P C I 均 .l
例 ,年 龄 最 大8 岁 ,最 小 3 岁 ; 食 管 癌 2 例 , 肺 癌 2 6 。 O 5 0 00
的 含 量 明 显 高 于 正 常人 ,P <O O 。揭 示 恶 性 肿 瘤 患者 血 均 .l
小板活化程度 高,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其原 因可能是:恶性 肿瘤细胞可直接 或间接激活凝血系 统,促使凝血酶原转变 为凝 血酶,激活血小板 ,使血液成为 高凝状态 ;肿瘤 细胞 释放癌 性促凝物 ,组织 因子,纤溶酶激活物 ,使血 小板聚 集释 放增加 ;肿瘤 细胞侵润血 管 内皮 。有 研究 。揭 示血 。 小板数量 的增加对肿瘤并无影 响,但活化血小板可促进恶 性肿瘤细胞扩 散,增加肿瘤转移 的潜在 风险 ,其机制可 能
及化疗等。 12 对 照 组 设立 :选 取 志 愿献 血 者 血 标 本2 例 . O 13 实验 方 法 :应 用 流 式 细 胞技 术检 测 4 例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 O
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 6P A — 的含量。 D 2 及PC i I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 S I. 统计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 P S3O 学处理。实验数据采用均 数±标准差 ( ±S x )表示 。组间
是 :活 化 血 小板 可 阻止 自然 细胞 的抗肿 瘤 作 用 ;血 小板 颗 粒
均为我 院胸心外科住 院病人 ,均行手术治疗 。都有 明确 的 术后病理诊 断,其 中鳞癌2 例 ,腺 癌1 例 。排 除有 其他器 7 3 官的严重疾病者 ,排除服用有直接影响凝血系统的药物如: 华法令 ,阿斯 匹林等 ;研 究期 间无其他 的辅助治疗如放疗
2 结 果
高。因此 ,我们认 为血 小板活化在肿瘤 的发生、发展中发 挥重 要的作用 ,抗血 小板活化治疗应是肿瘤综合 治疗过 程
恶性 肿瘤 癌 患者 外 周血 血 小板 活 化标 志 物C 6 P D 2 及
PC 1 A 一 的含量 明显高于正常人,P 均<O 0 。见表1 .1 表1恶性肿瘤 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 活化标志物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凝 血 异 常 的 关 键 因 素 。我 们 对 4 例 恶 性 肿 瘤 O 3 讨 论
患者 ,应用 流式细胞技术检 测其 外周血血 小板 活化标志物 C 6P A 一 的含量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 D 2 及PC 1
C 6p 颗 粒 性 细胞 膜 蛋 白 ,仅 表 达在 活 化 的 血 小板 表 D2是 面 ,P C l( D 1C 6 )只 识 别 活 化 血 小 板 上 的G Ib Ⅲ A- C4/D 1 P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