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本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复习测试卷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档你我共享
第二单元测试卷
(总分:120分时间:90分钟)
一、累积运用(26分)
1.以下加点字有误的一项为
哪一项()(4分)
A.污秽(huì)绚丽(càn)酷肖(xiào)眼光灼灼(zhuó).....B.胆寒(qiè)屹立(zhù)掠起(lvě)千山万壑(hè)....C.火热(chì)皓月(hào)稽首(qí)脂粉奁(1ián)....
D.天穹(qióng)旸谷(yáng)驰骋(chěng)通宵不寐(mèi)....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为哪一项()(4分)
A.真理圈
套自不量力拖拖拉拉
B.馈送睥
睨狼藉班班喜不自胜
C.懊悔天
真精良绝伦高妙漠测
D.绚丽凌
虐黯然失色美味佳肴
3.联合语句解说词语有误的一项
为哪一项()(4分)
A.(屈原)时而屹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傲慢的样子。

..
B.通宵不眠让我形容憔倅。

形容:面貌,神色。

..
C.我要向你稽
首稽首:古代的一种膜拜礼。

..
D.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精灵:机敏聪慧,有智慧。

..
4.郭沫若在《雷电颂》中,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都写了风雷电,但二者的象征意
义不一样。

以下说法最恰切的一项为哪一项 ( ) (4分)
A.民族心理不一样。

俄国与中国的国情不一样,高尔基用雷电象征正义
的力量,郭沫若则用它象征黑暗权力。

B.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联系其实不是千篇一律的,象征体的特色也不是
单调的。

作品的题材、
主题、作家的写作角度不一样,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便能够随之不一样。

C.标题不一样,主题也不一样。

高尔基颂扬的是海燕,对峙面自然是雷
由郭沫若则是直接颂扬
雷电。

D.时代不一样。

高尔基写《海燕》是在 1901年,而郭沫若写《雷由颂》则是在1942年。

5.文学知识填空。

(4分)
1)《雷电颂》的作者是_________,本篇课文节选自一部历史剧
_________。

2)“让狂风雨来得更剧烈些吧!”出自_________,作者是俄国作家
_________,他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6.诗歌鉴赏。

(6分)(2011·浙江省舟山、嘉兴市)
请仔细阅读下边的古诗文,达成问题。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此后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念书人。

[说明]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色。

(3分)
知识改变命运
精选文档你我共享
(2)首抒了作者怎的感情?(3分)
二、(共44分)
(一)内(22分)
在茫的海洋上,狂卷集着云。

在云和海洋之,海燕像黑色的,在傲慢的翔。

一会儿翅膀碰到波涛,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云,它叫唤着,--就在儿英勇的叫唤声里,云听出了。

在叫唤声里──充着暴雨的盼望!在叫唤声里,云听出了怒的力量、
情的火焰和利的信心。

海在暴雨来以前呻吟着,──呻吟着,它在海洋上,想把自己暴雨的
惧怕,遮蔽到海洋深。

海也在呻吟着,──它些海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斗的:隆隆的雷声就
把它吓坏了。

笨拙的企,胆寒地把肥胖的身体藏到崖底下⋯⋯只有那傲慢的海燕,英勇地,自
由自在的,在浮起白沫的海洋上翔!
云愈来愈暗,愈来愈低,向海面直下来,而波涛一歌唱,一冲向高空,去迎接
那雷声。

雷声响。

波涛在怒的沫中呼喊,跟狂争。

看吧,狂(抱、卷、刮)
起一巨浪,狠狠地把它(摔、抛、甩)到崖上,把些大的翡翠(撕、、
摔)成和碎末。

海燕叫唤着,翔着,像黑色的,箭一般地穿云,翅膀掠起波涛的沫。

看吧,它舞着,像个精灵,──傲慢的、黑色的暴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些云,它因此号叫!
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大怒里,早就听出了困倦,它坚信,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狂吼叫⋯⋯雷声响⋯⋯
一堆堆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海洋上燃。

海洋抓住的箭光,把它熄在自己的深渊里。

些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海洋里曲折游,一晃就消逝了。

──暴雨!暴雨就要来啦!
是英勇的海燕,在大吼的海洋上,在中,傲慢的翔;是利的言家在叫
喊:
──暴雨来得更剧烈些吧!
7.文的作者是国的文学家,其代表作是《》(3分)
8.文中a、b、c填入的分是、、。

(3
分)
9.《海燕》依照序,向者显现了暴雨的三个画面,分是,,。

(3分)
10.写出三个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3分)1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海、海和企的?其目的是什么?(4分)
12.品尝句子:“在茫的海洋上,狂卷集着云。

”“茫”表了海洋什么气?“卷
集”你生怎的想?的境是怎的境?(
3
分)知识改变命运
精选文档你我共享
13.你文章尾“--暴雨来得更剧烈些吧!”的含理解。

(3分)
(二)外(22分)
暴雨的描
高基
撕扯着云。

云却又从头聚,在草原上空奔,黑的,令人胆心寒。


,炸雷响,一个的、像太阳一的西,出刺眼的光,从天上落到地上;云也耀武威地亮着,一眼看去就像一大群
可怕的黑黝黝的鬼魂,衣着金衣服,
舞着黄金成的、出炉就拿在手中的宝。

些鬼魂出隆隆的震响,威着因惧怕而噤声的草原。

他的咒和威浩如海洋,如汹涌汹涌的巨浪,接不断地向方,
出像高峰顿然崩裂,然倒地的巨响,把大地得粉碎,随后又同它一同向那无垠的太空
去,化作的石雨,——所以那声音又像天空崩裂成碎,从那色的穹急落而下
出的⋯⋯那些云就是震响着。

在那隆隆的雷散成一霹的顷刻,不由令人惊心魄。

而霹仍在地
响着,云裂开了,把金箭似的从密布的云中射向大地。

雷声,云在燃,
着可怕的色的火焰,天空在抖,大地也在胆寒地震⋯⋯世界上再没有比草原上的
雷雨和海洋上的暴更有力、更为可怕的象了!⋯⋯
草原胆寒地、奇异地缄默着,狂怒的隆隆声在草原上空响个不断。

而当云黑黝黝的
色,像一的雨在云的火光中着;雨淅淅地下个不断,它地呜咽
着,仿佛在什么人心落泪⋯⋯
14.本文的体裁是。

(2分)
15.本文是高基的初期作品,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表于19世末,那么本文所反应
的史背景,当属于以下哪一期? ()(3分)
A.俄国革命前最黑暗的年月。

B.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初段。

C.俄国大革命的热潮期。

D.俄国革命马上获得最后利的刻。

16.本文在写作技巧上,采纳了象征手法。

以下光景适合的象征意。

(9分)
A.人民;B.革命暴;C.反力;D.;E.革命先。

(1)云( ) (2) ( )
(3)草原( ) (4) 海洋上的暴( )
(5)巨浪( ) (6) 雨( )
17.怎样理解文章第一句“撕扯着云”?(4分)
1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的思想感情?(4分)
知识改变命运
精选文档你我共享
四、写作(50分)
春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季是象征开始的季节,春季是做梦的季节、春季也是奋斗的季节。

请以“寻找春的踪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数在500字以上,经过对春季的察看,表达你对春季的理解和认识。

2、诗歌除外,体裁不限。

3、不得出现姓名、班级等信息。

第二单元答

1.B[分析]lüèqǔ
2.A[分析]B狼藉斑斑;C深不可测;D黯然失色
知识改变命运
精选文档你我共享
D[分析]精灵:鬼魅。

4.B[ 分析]A 这是一种手法,不可以依照国情去判断;C、D都要环绕象征义去谈。

5.(1)郭沫若《屈原》(2)《海燕》高尔基
(1)数粒、二尺。

(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2)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怜爱、赞叹之情。

(表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念书生活的喜欢之情。


7
.俄高尔基《母亲》
8
.抱摔摔
9
.海燕所处的环境(1分)海燕的战斗雄姿(1分)海燕的高大形象(1分)
10.比喻、拟人、排比、频频(写出3个即可3分)
经过声音(呻吟)、动作(潜藏)、外形(肥胖)、心理(惧怕)等方面,作者将海上群鸟惧怕狂风雨的各样丑态揭穿无遗。

在这类对待狂风雨的不一样态度中,突出了海燕的英豪形象。

“苍莽”,表现了海洋的澎湃气概;“卷集”,表现反动权力集结在一同;显现了一个恶劣的环境。

这是成功的预知家海燕向人民发出的革命呼吁。

它表达了无产阶级埋葬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激烈梦想,显示了革命战士不畏强暴、坚强战斗的尊贵质量。

14.散文诗。

15.A[分析] 俄国革命前最黑暗的年月。

16.[分析]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像之处。

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
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像的特色同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像的特
点,进而能够让人惹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观点或思想感情,
也就是说,它是经过某一详细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领悟,进而让
读者获取美的享受。

这是一种隐晦、委婉而又能使读者产生领会欢乐的美感的技巧。

(1)C(2)E(3)D (4)B(5)A(6)B
17.说明闪电与乌云进行着殊死的格斗,同时也示意地表达了对旧世界的愤慨,预示了新时
代曙光的到来。

18.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为读者显现了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社会动乱不安、汹涌澎拜的斗争形
势,表现了作者对革命的盼望,愿为人民喊出心声、为无产阶级唱出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的情意。

知识改变命运
精选文档你我共享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天,看红装素裹,格外妖娆。

江山这样多娇,引无数英豪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知识改变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