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人物形象解析》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僧师徒人物形象解析》教案
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医术高超、jīng yìqiújīng的白求恩同志,他极端负责、热忱,让那些对工作niān qīng pàzhòng的人感到羞愧!我们认识了朱德善良勤劳的母亲,她性格【甲】(A.和睦 B.和蔼),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愿。

虽然在大家庭里,但她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乙】(A.和睦 B.和蔼)。

无论自己不富裕,但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1.根据拼音写成语。

jīng yìqiújīng
niān qīng pàzhòng
2.文中有一处成语书写错误,改为。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填序号)
【甲】【乙】
4.文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别。

“鄙人”“寒舍”“贵姓”属于谦辞,“惠顾”“赐教”“家父”属于敬辞。

C.人们常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映衬,从而使句子具有更为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更强的说服力。

D.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的词语,我们称之为褒义词或贬义词。

二、专题学习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阅读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

你所在的班级决定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试做书签】班级将要开展书签制作大赛,小明在设计好的书签上写下“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句子。

你会在书签上写下哪一句读书名言呢?
(2)【写推荐语】班级将要制作“好书我推荐”的阅读展板,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

请你仿照示例,推荐一本你正在阅读的书。

作者:鲁迅书名:《朝花夕拾》
一句话推荐语:本书既有温情与童趣,又深蕴着理性思考与犀利批判,文笔简洁,韵味悠长,是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

作者:书名:
一句话推荐语: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节选自周怡《勉谕儿辈》)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2)淫慢.则不能励精()
(3)险躁则不能治.性() (4)可办.粗饭几日()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9.“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乙两文都以此劝勉后辈,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

甲文侧重阐述“俭”的价值,强调的是“”;乙文侧重阐述“俭”的养成,强调的是“,”。

(写原句)
10.“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灯光若月
泉涌
①距清明还有一些时日,清明雨急不可待地就到了,淅淅地下着,惹得街头两旁树叶乱舞。

一些飘落在地面,一叶叠着一叶,把人们对先辈的思念织.得愈发细致了些,紧密了些。

②我突然忆起去世二十多年的四娘来。

她像一块朴实的土地,又像曾经点亮夜色的那束若月的灯光,一生除了繁衍生息和照亮他人,没有传奇。

③四爷是当地有名的裁缝师,工作大多是接些制作衣服的活计,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儿全压在了四娘的身上。

四娘体形单薄,个子不高,身体也不是太好,但一年四季天不亮就起床,下地耕田、砍柴做饭、照顾孩子,把家里打理得井然有序。

自我记事起,四娘从未脱离过田土,粗糙的双手迸裂着一条条细线大小的口子,像一些黑色的线虫爬在上面。

即便如此,四娘也从未因此感到委屈、发过牢骚,脸上始终扬着笑容。

④四娘家住新屋院子,从家里到水田,有一二里路远,还要经过一段垄沟。

为了让粮食收成好些,四娘将一担担肥料在畚箕里垒了又垒,有时甚至垒到了畚箕的中央,再运到田里。

沉重的担子压得她更加矮小,走在田埂上,踉踉跄跄,远看以为是一个小土堆在移动。

⑤我十岁那年的一天傍晚,从竹子坨挑稻草回家,在新屋院子歇脚。

四娘也刚好忙完田里的事回到家中,准备剁草、挑井水。

堂哥们想上前帮忙,被四娘断然制止。

“你们到背后赛枞山上去安安心心读书,屋里的事不用你们插手。

”说完又对
我说:“小毛,你也跟哥哥们一起到山上去看看书,晚上到这里吃了饭再回家。

”自从堂哥考上大学后,四娘这个传统的农村妇女对文化有了自己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梦想。

⑥赛枞山上全是硕大的枞树,一棵紧挨一棵,夕阳在针状的树叶上铺了一层金光,树叶间金光又漏在地上,犹如生出了一些珍珠。

晚风吹来,树叶发出“呼”“呼”的波浪声,加上山林里鸟儿的扑腾声,堂哥们的读书声,好多次我就“醉”在这样的环境里。

⑦入夜,四娘依然催促堂哥们到屋里学习,并提醒把煤油灯拨亮些,别伤了眼睛。

厢房里,四娘却在昏黄、微弱的灯光下,帮着四爷在衣物上一针一针认真地缝着扣眼。

四娘把头几乎贴在了煤油灯边,粗糙的右手中,细长的缝衣针不停地在衣物上穿梭着。

⑧不知过了多久,四娘起身,拿了家中那盏唯一的马灯,坚持送我回家。

出门前,她小心地将头靠近马灯边,双眼透过玻璃灯罩,全神地看着马灯的灯芯,右手一点点转动小圆轴,直到灯芯露出一定的长度,这样一来,要费更多煤油。

“啪”的一声,火柴划过的声音响起,房间里瞬间亮堂了许多。

⑨没有月亮的夜晚,山村里伸手不见五指,在屋中还明亮的灯光一到室外,瞬间就暗淡了下来,也照不了多远。

新屋院子到我家里有一里多路,全是田间小道,有些地方一侧是落差十多米的水田或池塘,一脚踩空,极可能滑落下去。

一路上,四娘不停地提醒我“慢点”“踩稳点”。

或许是因为年幼视力好,或许是习惯了山村的夜色,那晚的灯光,我感觉比圆月发出的光更加明亮,田间的小路也更加清晰。

⑩我到家后,四娘执灯仍站在屋门外,“小毛,你进屋后我再走。

”我关上门后,又进到后堂屋,一些光亮从窄小的窗户穿了进来,像极了月光。

“灯光恰似月,人面并如春。

”十数年来,那抹如月的灯光让堂哥们悉数走出了大山,我也离开了老家。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过去的事儿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模糊,甚至遗忘,但那夜的煤油灯光却温暖了我的世界。

有的时候,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夜路上,特别希望前面有一处灯光,哪怕它看起来是那么微弱、暗淡,却如皎洁的月光。

(选自2023年3月31日《达州日报》,有删改)
1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四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12.第①段中加点的“织”字用得非常精妙,请作分析。

1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粗糙的双手迸裂着一条条细线大小的口子,像一些黑色的线虫爬在上面。

14.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四、写作
15.上学时有老师同学相伴,闲暇时有知己好友相随,回到家更有父母亲人的呵护。

正是有了他们的陪伴,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起来。

请以“我身边的他(她)”为话题,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3)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精益求精拈轻怕重
2.任劳任愿任劳任怨
3.【甲】B【乙】A解析和睦,形容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和蔼,形容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甲处:文中是说母亲为人勤劳,性格温和,因此用“和蔼”。

乙处:文中是说母亲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得很好,因此用“和睦”。

4.虽然自己不富裕,但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5.B解析“贵姓”属于敬辞,“家父”属于谦辞。

6.(1)示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2)示例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书以一个身残志坚的盲聋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

7.(1)明确、坚定(2)懈怠(3)修养(4)置办,备办
8.(1)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2)不饥饿不受寒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好的穿好的呢?
9.俭以养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0.学习必须宁静专一,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学习要树立志向。

【乙】参考译文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

吃饭穿衣,如果想着得到这些东西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

一顿饭吃肉喝酒(的钱),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

不饥饿不受寒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好的穿好的呢?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有温饱了。

11.①勤劳能干,她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然有序;②积极乐观,繁重的农活没有压垮她,她始终保持着微笑;③关心家人,帮四爷缝补衣服,不让孩子插手屋里的事,让他们安心读书;④热心善良,留“我”在家吃晚饭,天黑后,害怕路上有危险,一直打着灯送“我”进到屋才走。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与概括人物形象。

概括人物形象,要从文章中找到和人物相关的事件或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并据此概括归纳。

12.“织”的原意是使纱或线交叉穿过,制成绸、布、呢子等,这里将思念化抽象
为具体,表现出人们思念之细、思念之深,引出下文“我”对去世的四娘的回忆。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手上的口子比作线虫,写出了四娘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她繁重劳作的怜惜与心疼。

14.结构上:照应标题,与开头写“我”回忆起四娘的内容相照应,总结全文。

内容上:①点明文章中心,赞美四娘的善举;②四娘鼓励“我”用功学习,就好像漆黑的夜路上的灯光一样,如月般皎洁,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为“我”指引方向,让“我”走出大山,走向外面,而且温暖了“我”的心灵,结尾的内容表现出“我”对四娘的怀念和感激。

15.写作提示本题要求以“我身边的他(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首先,要写自己身边的人、熟悉的人,比如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

其次,要点明人物特点。

比如爱笑的妹妹、严厉的爸爸、勤劳的妈妈、赶时髦的奶奶、爱学习的同桌等。

最后,要通过事件突出人物特点。

对这些事件,要做到详略得当,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事件要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