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练习五要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琴练习五要指导
钢琴技能是一种习得技能, 练习是其形成的基本途径。
然而, 并非所有的练习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掌握钢琴技能,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练习指导的时候, 必须做到“七要”。
1. 要帮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钢琴的每一种技能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形态, 而掌握这些规范形态又都有其特定的练习要求。
学生只有彻底明确了这些形态和要求, 才能知道自己的练习是要“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 才会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来学习这种技能。
练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
动作重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但它不同于简单的动作重复。
简单的重复不仅无助于钢琴技能的掌握, 而且还可能导致“教一步, 学一步”的被动学习。
实验表明, 目的要求明确
的练习与目的要求不明确的练习相比, 可以节省 65%的时间。
为了帮助学生明确钢琴练习的目的要求, 教师应该向学生清楚地说明三点: 一是所学钢琴技能的规范形态; 二是达到规范形态的必备条件; 三是现时练习的最低要求。
2. 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钢琴练习时的各种动做都是在其头脑中的相应动作表象的指引下做出的。
没有某一技能的动作表象, 就不可能做出相应的技能动作。
钢琴技能的动作表象是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之后保留于头脑中的动作形象,对钢琴技能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钢琴技能的动作表象,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之前,必须进行正确地示范。
这种示范可以通过教师的实际弹奏进行, 也可以通过录像进行。
不管运用哪种示范形式, 都必注意如下几点:
(1) 要注意动作示范必须与言语指导相结合, 以增强学生对示范动作的理解。
(2) 对于较复杂的动作应该做到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 程序是: 整体示范→分解示范→再整体示范。
(3) 示范动作的演示速度要放慢, 以便于学生获得准确完整的动作映像。
(4) 要指导学生对示范动作的观察, 以使学生能迅速发现动作的主要特征及其与别的动作的细微差别。
(5) 运用录像示范时间不宜太长, 否则会将学生引向“看电影”, 而不是关注示范动作本身。
3. 要促进视觉控制向动觉控制的转化对钢琴弹奏动作的控制由视觉为主转化为动觉为主, 这是钢琴技能形成的标志之一。
这种转化对钢琴弹奏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有决定性影响。
钢琴练习必须促进这种转化,而不能妨碍这种转化。
为此, 练习初期就应该明确而坚定地要求学生, 眼睛要多看谱少看手,要“眼快于手”, 不要眼不离手, 尽量让手“独立走动”。
练习中期应该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各种动作的运动感觉, 如手型、指法状态的感觉,指关节的支撑站稳感觉, 指尖的触键感觉, 手指的平均重量感觉, 以及掌关节和腕关节的支撑感觉和移位感觉等等, 以此增强学生对内部刺激的感受, 为动觉控制创造条件。
在练习后期应该要求学生做到, 手的运动完全“跟着运动感觉走”, 实现动觉对钢琴弹奏动作的完全控制和调节。
4. 要科学地选择练习方式
(1) 慢速练习与快速练习。
练习不同于演奏。
练习的目的是要寻找所需要的
指触和声音, 克服技术困难, 培养良好的弹奏习惯, 所以, 必须慢速进行。
慢速练习是“放大镜”, 便于把动作的细节、技术难点和弹奏方法等做彻底。
不论多么困难的技术, 只要你把它的速度几倍地放慢, 它就会变得容易掌握。
在这之后, 随着练习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渐地加快练习的速度, 直到达到正常的演奏速度为止。
不过, 快速练习到了一定程度时, 又会过滤出一些新的难点, 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这时又需要针对这些新难点、新问题进行慢速练习。
当然, 慢速练习是有选择性的, 决不是说每个乐句、每个地方都使用这种练习方式。
(2) 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
一首曲子不论长短, 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弹到尾, 这叫整体练习。
这种练习方式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因为它缺乏针对性, 容易忽略细节, 甚至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练习最有效的方式是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进行, 这叫分散练习。
这种练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 突破难点。
例如要练习一首曲子, 困难的部分多练, 容易的部分少练,甚至不练。
到了难点被基本突破之后, 再从头到尾地练习, 以求整体的连续、贯通。
(3) 分手练习与合手练习。
这两种练习方式可以说分别是“部分练习”和“整体练习”的表现形式。
分手练习是指将双手分别开来, 轮换着进行的有先有后的弹奏练习。
可以先练左手, 也可以先练右手。
一只手练
得差不多了再改换另一只手。
当每一只手的弹奏都能准确无误的时候, 再进入两手合练。
这样做的必要性在于, 单手的良好弹奏是双手良好弹奏的基础, 单手弹奏过不了关, 双手弹奏也好不了; 分手练习有利于精力集中, 细心检查, 避免错误, 为双手的良好弹奏打下基础, 所以, 分手练习一定要充分扎实。
当然, 分手练习只是迈向双手和谐弹奏的准备。
当分手练习已经达到应有要求的时候, 就要及时地转入合手练习。
在合手练习时, 大脑既要顾及右手, 又要顾及左手, 注意分配有时跟不上来, 会出现分手练习时曾经出现过的错误, 如错音、错拍子、错指法等。
这时就得再次进行分手练习。
从钢琴的整个练习过程看, 两手是有分有合、分合交替的。
(4) 分声部练习与合声部练习。
这可以说是“部分练习”与“整体练习”的又一表现形式。
分声部练习是指按照乐曲的不同织体层次, 对各声部进行逐一的有先有后的练习。
练习时, 先练习乐曲中的某一声部, 练好了再练另外的声部。
当乐曲中的每一声部都能做到准确无误的时候, 再进入各个声部的合练, 即所谓“合声部练习”。
这样做的必要性在于, 在弹奏那些声部较多、织体复杂的钢琴曲时, 一只手往往不是只弹一个声部, 仅采用一般性的分手练习是不够的, 还需要采用双手的分工合作更为精细的分声部练习的方法。
例如, 巴赫的三部赋格曲之四, 其中有上、中、下三个声部。
上声部由右手弹奏, 下声部由左手弹奏, 而中声部呢, 则是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的。
可见, 应当养成把音乐中的各个声部、各个层次分开练习的习惯, 否则, 仅仅使用一般性的左右手的分手练习, 就可能导致由于某些声部和层次的练习不充分而影响他们的良好弹奏和音乐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 人们常常会认为只有在练习复调音乐作品时才需要分声部练习, 这是不对的。
在主调音乐中, 有时在一个声部或线条中也包含着几个不同的层次,也需要分声(5) 身体练习和心理练习。
身体练习是通过躯干和四肢 (特别是手和手指) 活动而进行的练习。
这是形成钢琴技能的根本途径, 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心理练习是指身体并不进行实际活动, 而是通过想象和思维在头脑中再现动作表象和音乐形象的过程。
心理练习不受时间、地点、器械的限制, 可以随时随
地进行。
学习者仿佛眼前看到了乐谱、耳边听到了声音,所有的表现要素 (如触键、指法、渐弱、渐强、渐快、渐慢、高潮、低潮等) 都一一呈现于脑海。
这种练习是在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它反过来又对身体练习有引导和强化作用。
研究表明, 将两种练习结合起来能收到相得益彰之效。
例如, 在开始弹奏一首乐曲之前, 先默唱该曲开头的一两句, 会有助于对该曲节奏和速度的把握。
部练习。
5. 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 1) 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
一般地说,练习的效果与所花费的练习时间多少是成正比的, 即练习的时间越多, 钢琴技能的掌握也就越好。
但是, 假若练习时间安排得不合理, 时间多也不一定就能取得好效果。
练习有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之分。
集中练习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进行的练习, 其间无时间间隔。
分散练习是指分次进行的练习, 即多次练习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在这个间隔时间内, 练习者可以从事别的活动或休息。
例如, 未成年人每天的适宜练习时间为 1 小时, 若让他每天练 1 次, 1 次练 1小时, 这是集中练习; 若让他每天练 2 次,每次练 30 分钟, 或者让他每天练 3 次, 每次练 20 分钟, 这是分散练习。
研究表明,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