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
1、总则
(1)指导思想
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加强这一工作环节的治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2)执行监督
本标准由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执行。
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不能提交答辩。
2、毕业论文(设计)结构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
封面、中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英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名目、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开题报告、评审表、封底。
其中“注释”视具体情形安排,其余属必备项目。
假如需要,能够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2)各项目含义
中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内容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操纵在300-500字之间。
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摘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英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英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由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翻译而成。
名目: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的对应页码。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这三部分在行文上能够不明确标示。
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
正文字数以本科
5000-10000字,专科3000-8000字为宜。
注释:对所制造的名词术语的说明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
注释采纳脚本形式。
参考文献:作者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资料(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刻(引用期刊的
还必须注明文章名)。
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开题报告:见网页上。
评审表:由班主任下发。
3、毕业论文(设计)格式编排
(1)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设计)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mm)打印。
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显现在图文区内。
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0 mm,地脚(下)20 mm,订口(左)20 mm,翻口(右)15 mm。
(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排。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
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中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排在封二或另起页,标题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关键词三个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
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另起页,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顶部居中,3号加粗;内容为5号字,举荐使用Arial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名目: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宋体。
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样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依照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
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
每组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1)”,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
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
用小5号宋体。
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刻、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
(4)表格
正文中的表格一样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差不多要求为:
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
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表体:表体的上下端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边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
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
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
(5)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围绕,左右居中。
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6)公式
文中的公式应居中编排,有编号的公式略靠左排,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1)”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
较长的格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减、乘、除号或等号处换行,这些符号应显现在行首。
公式的编排应使用编辑器。
(7)数字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词、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测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8)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9)计量单位
除专门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0)页码
全文排印连续页码,单面印时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面印时,单页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页页码位
于左下角。
4、印刷与装订
(1)印刷与装订: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2)份数:论文至少印制三份。
附件三:
当前我国社会保证存在的问题及计策
【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要务之一确实是建立健全
社会主义保证体系。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证体系还不专门健全,社会保证制度还不够完善,许多重要问题未取得共识,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
最突出的问题要紧表现在覆盖面窄,缴费率高;收不抵支,资金缺口大;治理松散;城乡差别较大等方面。
如何切实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证体系,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当前社会保证问题计策
Abstract
Contents brief summary:Say for the modern business enterprise, the management of the human resource is to rise the prominent function.How work well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irst, should manage human resource in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 to promote the main position from the important position;The next in order, must be real to link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Then, should change into human resource in the work the manpower capital, at the talented person invite should work well the job advertisement programming first, should notice in the job advertisement" of equal status", the on business establishes the.
Want to notice the training in the talented person's development and usages.Behave the member provides good 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incentive system of the reasonables.Business enterprise how win the employee's loyalty is count for much, want the occupation leading that carries on the exactitude for the employee;Want to build up the stable cooperative relation with employee, enjoy the work together in the result of the victory.
Keyword: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ke people the center the talented person enlists the talented person to use
目录
一、社会保证的含义和功能 1
二、我国社会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2 (一)覆盖面窄,缴费率高 2 (二)收不抵支,资金缺口大 2 (三)政出多门,多头治理 2 (四)保证意识薄弱,民众不中意 3 (五)城乡差别较大,有失公允 3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证体系的几点计策 3 (一)加强机构建设 3 (二)加强基金监管,建立多元筹资方式 3 (三)加快农村社会保证制度建设 4
当前我国社会保证存在的问题及计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证体系,是社会稳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又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证体系”。
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又再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要务之一确实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证体系。
可见,社会保证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重要问题。
一、社会保证的含义和功能
所谓社会保证,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差不多生活权力给予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
完善的社会保证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差不多国情的社会保证体系,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稳固大局,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保证制度的改革,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社会保证体系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都需要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调剂由收入不平稳而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保证低收入和无收入的弱势群体的差不多生活,实现社会稳固,为我国经济进展制造一个和谐的建设环境。
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证体系来完成。
社会保证体系作为一种体系或制度,通常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方面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主体部分。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保证体系是不可或缺的。
社会保证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进展的产物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专门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它的要紧作用是,关心人们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保证社会成员的差不多生活,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社会保证的功能要紧表达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补偿功能。
即对需要者进行补偿,爱护劳动力。
补偿功能要紧表达在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两个方面。
关于失去或没有生活来源者、贫困者、遭遇不幸者,在他们临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后,通过社会救助的方式使他们获得生活资料,使他们仍能坚持最低生活水平;关于在市场竞争中临时失去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及其家属,通过社会保险方式使他们在重新就业之前获得一定程度的关心,坚持必要的生活,从而爱护劳动者的生产和再生产。
第二,稳固功能。
补偿市场缺陷,保持社会安定。
市场经济需要社会保证体系的支持。
建立和健全同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证体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定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定要求,也是保持社会稳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然大计。
然而,关于临时或永久性失去生活资料的困难人群,仅仅依靠公民个人和少量社会组织提供的关心和救济,无法承担起那个责任,只能由国家承担起私人和市场无法承担的老年救济、失业保证
等社会责任,这是一种有效的克服市场失灵和反危机措施,也是有效的“经济稳固器”之一。
社会保证体系保证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使社会保持相对稳固,为国民经济进展制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分配功能。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承诺和鼓舞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
在人们致富的过程中,临时会显现贫富不均和贫富差距过大问题。
但在社会主义初级时期,既要效率优先,又要社会公平。
国家主导的社会保证制度能够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实现国家保证社会公平的职能。
社会保证体系的再分配作用不仅表现在富人和穷人之间,也表现在男人和女的之间、学历较高者与学历较低者之间等等。
第四,调剂功能。
即调剂社会需求,稳固消费。
低收入者和生活发生困难者,他们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水平比较低,以后收入预期不稳固或看低预期收入,阻碍他们的当期消费,减少消费需求,从而不利于启动经济。
社会保证体系能够适当调剂社会需求,推迟或抑制高收入者过高消费,幸免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稳固消费,推动经济进展。
第五,社会功能。
社会保证体系的施行,扩大了教育投入,增强了医疗保健,对提高人的躯体素养、文化素养进而提高民族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社会保证在横向上是各社会成员间的彼此互助、互济;在纵向上则是不同年龄劳动者的代际赡养、抚育,是代际互助、互济。
这种互助、互济有利于社会成员的团结及社会体制、道德观念的爱护和连续。
建国50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社会保证体系从无到有,保证范畴由小到大,保证项目由少到多,保证水平由低到高不断进展,我国的社会保证体系改革取得了专门大的进步。
总的来说,通过分配制度的完善、社会保证体系的健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们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的进展目标。
二、我国社会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证体系还不专门健全,社会保证制度还不够完善,许多重要问题未取得共识,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
当前社会保证改革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覆盖面窄,缴费率高
社会保证的覆盖面较窄,其应有的保证功能没有实现。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社会保证制度改革以来,社会保证制度已由打算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封闭运行的制度安排,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责任共担、社会化的保证体制。
然而,我国社会保证制度尚处于转型过程之中,由于体系的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尚未全面地发挥出其缩小差距、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共享进展成果的功能作用。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在7.5亿多就业劳动者中,只有1.6亿多人参加了差不多养老保险;在1.4亿老年人中,只有4100多万人享有退休养老金;在5.4亿多城镇人口中,只有1.2亿多人参加了差不多医疗保险;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还不到7000万人。
失业保险对目标人群的覆盖情形相对较好,但也尚未实现全覆盖。
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仍旧专门窄。
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按照公平的原则来调剂劳动关系,而且还可能加剧劳资矛盾。
此外,城乡之间差距的连续扩大,与国家教育福利、卫生福利及其他社会保证资源长期向城镇居民倾斜直截了当相关。
更为严峻的是,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看起来变得日益困难,难以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有专门多缘故,但最为核心的问题依旧缴费率过高。
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项社会保险的项目来看,在多数地区仅用人单位缴费就差不多达到工资总额的30%左右,个人三项保险缴费合计也在工资额的10%左右。
由于过高的缴费率会严峻阻碍企业的人工成本和盈利水平,致使专门多企业以各种方式躲避参保,差不多参保的企业也想方设法躲避缴费或尽量少缴费。
这种情形迫使一些地区的政府
部门不得不通过进一步提高缴费率来坚持收支平稳,而缴费率的提高则使得覆盖面更加难以扩大,企业参保和缴费的积极性进一步削弱,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陷入恶性循环。
(二)收不抵支,资金缺口大
社会保证面临的财务压力庞大。
从养老保险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全国企业养老保险金收入即使在“空账运行”的情形下都一直收不抵支,年度赤字规模连续扩大,只能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仅2002年中央财政共向其补助4082亿元。
各级财政难以承担,企事业单位负担日趋繁重。
这种资金上的庞大缺口使得目前确定的“统账结合”的养老模式差不多上不可能实现。
其他几种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也面临着庞大的财务压力。
从全国来看,失业保险差不多大范畴地显现收不抵支。
医疗保险尽管差不多保持了收支的平稳,但从长期来看,医疗保险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和其他各类问题更加复杂而严肃,能否做到收支平稳,形势并不容乐观。
(三)政出多门,多头治理
政出多门,导致社会保证基金治理松散。
当前参与社会保证基金治理的部门专门多,除了财政部门,还有民政、卫生、人事、打算生育、劳动就业、保险公司及各企事业单位。
社会保证尚未立法,使社会保证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治理分散。
由于在筹资方法、政策规定等方面政出多门,部门、单位之间难以统一,和谐困难,加之机构重叠,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导致社会保证基金治理纷乱。
这种格局造成如下弊端:一是多种制度下分割式治理客观上制约了社会保证的社会化进展,不利于宏观治理和谐;二是加大了治理成本;三是多种制度不利于不同岗位、单位、地区的职工自由流淌。
(四)保证意识薄弱,民众不中意
有关研究说明,社会保证改革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后都集中表现为一点,那确实是社会保证改革所涉及的各方对社会保证改革的中意度不高。
有数据显示,60%以上的被调查者对“社会保证”表示不满。
一是治理费用提取比例过多,有的使用不合理;二是擅自挪用资金,保证基金挪作他用,如作为风险投资或补偿财政上的不足;三是保证基金使用效率低,未能有效的保值增值;加上社会保证制度和政策改革的动身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加个人责任;更要紧的是由于历史、观念、制度设计、具体方法、实际操作等方面的种种缘故,在增加个人责任的同时,我国老百姓普遍感到的是政府在躲避自己的责任,甚至是在舍弃兑现过去的承诺,由此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以后承诺信心不足。
(五)城乡差别较大,有失公允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证制度,仅涉及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而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的农业人口却长期与社会保证无缘,只能靠家庭自我保证为主,大多数农民没有能够依靠的社会养老体系,老年人的生活要紧依靠土地上的劳作和子女的供给,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专门难连续下去。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证并未在农村设立。
都市和农村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下,社会保证中的主体项目社会保险也是二元结构,即城镇职工实行社会保险制度,费用过去由国家和企业负担,现在改为由企业和个人负担,国家必要时给予支持;农村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以集体经济为依靠,实行五保供给、合作医疗等制度。
近20多年来,农村逐步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合作医疗在许多地点已不复存在,几千年专靠家庭养老的制度已暴露出不能适应形势进展的缺点。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面向全体劳动者提供社会保证。
只有如此,才能表达公平合理原则,而目前的社会保证现状,明显有失公允,也不利于社会稳固。
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覆盖全部农村人口的社会保证制度是我国的一大难题。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证体系的几点计策
如何顺利实施社会保证制度改革,切实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证体系,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在以下三方面着重努力。
(一)加强机构建设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证治理体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证治理机构,能够改变目前我国社会保证体制上“龙多不治水”的局面,革除多头分管、条块分割、政事不分、监管乏力的弊端。
新设立的社会保证治理机构,应该将各项社会保险职能统一起来,对各项保险进行统管。
而且那个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司社会保证事业,不能附属于任何一个部门。
同时,新的社会保证治理体制要严格实行政事分开,政府部门只负责制定政策和制度,不负责实际操作、经办。
第一,建议设立国务院社会保证委员会,一是负责制定社会保证事业的进展打算、重大政策和有关法规、规章;二是制定社会保证各项基金的财务、会计、审计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社会保证基金的征收、治理、经营和使用情形;三是策划保险基金的增值。
在社会保证委员会下设立社会保证事业局或社会保证治理中心。
第二,尽快制定社会保证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对我国社会保证制度的目的、人物、职责权限、机构改革和社会保证基金的来源、用途、治理等方面加以确认,以增强严肃性和约束力。
(二)加强基金监管,建立多元筹资方式
第一,建立健全社会保证财务规章制度。
当前要着重研究制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待(失)业保险基金等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
要建立健全社会保证预、决算审批制度,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促进积极收缴、支付和投资运营及治理费提取的合理化、规范化。
第二,筹资方式坚持国家、用人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社会统筹的原则。
充分考虑三者的经济承担能力,建立个人缴费机制和费用支付约束机制。
为了缓解企业在社会保证方面的繁重负担,可将部分国有产权转化为社会保证资金,或社会保证基金持有某一公司的部分股权,分享该公司的红利,或转让股权,以增加社会保证的资金来源。
第三,开征社会保证税。
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体会,在我国开征社会保证税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它的必要性在于,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二是有利于强化制约手段,从全然上保证基金来源;三是便于统一治理,提高社会保证的社会化程度;四是表达国家、企业、职工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同时相应减轻财政和企业的负担。
它的可行性在于,一则,公民的纳税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再则,社会保证税最终受益的是个人;此外,各级税务机关已具备组织征收的能力。
(三)加快农村社会保证制度建设
当前,由于改革开放,大量农民工离开生养他们的土地,涌进都市,在为都市建设做出奉献的同时,也为都市建设和进展带来了不稳固因素。
这些农民工在都市也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不能和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
而农民工进城是我国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过程中的必定现象,从国外提供的体会来看,他们应当是都市社会保证体系的覆盖对象,但我国至今仍将他们纳入农村社会保证体系中。
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究社会保证体系城乡整合之路。
第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证个人专户。
在全国普遍建立实质相同的社会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真正实现“实账化”,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证个人专户,同时在全国范畴内自由流淌使用,如此个人从农村进入都市企业,或从都市企业进入农村,其个人专户积存保险金可随之划过去。
劳动者流淌到异地后,只要具备相应条件,便可自动享有获得统筹保险的资格。
而个人账户缴费标准与享受待遇在城乡、部门、地区间存在差异也是专门正常的。
全国统一的社会保证个人专户,其账号可与身份证号码相同,终身不变,便于治理。
第二,建立差不多模式一体化、保证水平多层次、能覆盖全体公民的社会保证体制。
在城镇,逐步扩大社会保证的覆盖面,建立适应企业优胜劣汰制度和职工在所有制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合理流淌的统一的保证体系。
要爱护社会稳固、促进经济进展,有利于劳动者在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