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女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女婿(散文)金矿要说“招女婿”它可是我们白马湖边水乡南闸一种很普遍的传统婚姻形式,这些故事多发生在有女无儿的家庭。

这种婚姻通常是父母做主,没有儿子,就从儿子多的人家招个女婿来家撑门立户。

没有自由的选择多半有一点将高就低,女儿的婚姻生活往往是不太幸福也不太美满。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搞民俗调查时,曾经就一个大队做过调查解剖。

当时约两千人口的一个大队,就有二十对老中青三代“招女婿”的婚姻家庭。

老一辈人招女婿,早年婚姻仪式很是讲究。

那时处在传统婚姻时代,通常在结婚这一天要写“招婿纸”,这就像是一种契约合同。

在“招婿纸”上明确新上门的女婿首先得改名换姓,从女方姓,以后生的儿女也都必须随母姓。

确保把女方的父母养老送终。

而中年一辈人招女婿,毕竟受新形势开放思想的影响,仪式不再那么繁琐,女婿也不一定非得改姓,可以仍然使用在家的名字。

至于生下来的第二代,可以让老大随母姓,老二随父姓,孩子多,有的是一半随母姓一半随父姓。

而年轻辈的“招女婿”,已经到了计划生育年代,一对夫妻一个孩,“招女婿”的家庭可以允许生二胎,这样也就是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

如果女方家庭传统规矩狠一点的,女婿比较随和的,也有孩子都随母姓的。

要追溯“招女婿”的源头,大概少说要有上千年历史。

因为越是传统时代就越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父亲姓屠,当时祖父家在哪个古老集镇也是很有名的富户,父亲只有弟兄二人,又是念过四书五经的人。

由于老一辈亲情的迁就,父亲就到我们金氏门庭来“招女婿”,他一辈子显得很委屈,吃辛受苦。

到这个门上立即改姓金,我们这辈的姐弟三人也都姓金,伯父家的叔伯弟兄曾来干涉,认为我们的后代可以回姓了,因为老一辈人包括父辈人都已经仙逝归天,可以还原父姓,哪知小字辈都不愿意,他们认为姓氏不过是一个符号,说姓金比姓屠好听多了。

说实话,以前只有儿子多家庭困难的人家才愿意让出儿子到女家去招女婿。

过去招女婿,结婚办喜事都是女方用钱,但男方要携带行囊被窝。

一般女方有两代上人,那种规矩可受不了。

吃苦是小事,自己一点主都做不了,做错了一件事,就会被立即指三道四。

有的人家把女婿当着长工伙计,重力苦活都是女婿做,生活上也刻薄女婿,一家能有几个人一起向女婿进攻,甚至连家族里的人都能欺负这外乡人。

这样就会出现“三年女婿二年半,光棍来光棍去”的小悲剧。

当然也有极少数要强脾气坏的女婿一到门上就当家,能够把女方所有人都予以征服,俨然是一个家庭的主人。

我们村里有一个叔子辈的,丈人丈母娘都承认他狠,家里大事小事都得向他请示,结果,大队书记看他很阳刚,就把他推荐为生产队长,他这个小队的各项工作还年年被评为先进呢。

要说这种“招女婿”,虽然属于一种旧的传统习俗,但也是农村一些传统习惯的无奈做法,因为旧时代把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外家女是不赡养老人的,这样有女无男户的父母就想到养老送终,就想到不绝香火。

所以就想到了把女婿带来家的良策。

由于这种现象有点普遍,因而也就有了“招女婿”习俗的相关规矩礼。

到人家招女婿多也是无奈的,一是因为弟兄多,二是因为父母能力差、家际贫寒,没有房屋、没有家产,在家里戴不起媳妇,不如到人家招女婿。

这是一种委曲求全的行为。

不管怎么说,养出来的孩子同人家姓,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只要小两口恩爱那也就没有什么挑剔了。

由于双方都有一种无奈的不自由和不情愿,这种婚姻相互关系常规是不对等的,男女只能是凑合着在一起生活。

招女婿虽然是一种旧的传统习惯沿袭,由于世俗的顽固影响,在新社会新时代的农村也不乏还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我的身边就有这种现象经常发生。

我有一位很得意的女学生,也是我南闸民歌的传承人,她自己又拜我做父辈。

个人能力业务及人品都特别优秀,是我们乡镇很优秀的幼儿老师,音乐基础及演唱水平都是一流的,在央视南闸民歌艺术片中唱主角,多次参加大市及区域演出获大奖。

年轻有为,就是这样的一位新时代女子,还有一段很不称心的“招女婿”的婚姻经历。

这一点也是叫我很难理解的。

原来她出生时已经赶上计划生育浪潮,父母生下她们姐妹二人就实施了绝育手术。

她是老大,刚刚十八岁还在读高中时,她爸就强迫她停学,替她招了女婿完了婚。

对象只是一个很老实的手艺人,初中都没有读到底,
文化基础差,根本谈不上恋爱情感。

她结婚后还遇到一系列的麻烦,首先是早婚要罚款,家长还想出一个绝招改她身份证年龄,比实际年龄大五岁。

从此考试及其它事务都遇到挫折。

错过了好多前途机遇,眼下才虚龄三十五岁,按照常规正是事业的精力旺盛期,对象出国劳务,两个女儿一个十六,一个十一,都要接受学龄教育,她过早地负重家庭担子,显得很疲累,让她苦不勘言。

她告诉我,如果不是留在家里,她相信会进入高考的,最起码有大专学历,凭自己的聪慧和智力完全可以在这大社会混个人模狗样,青春就这样被葬送了。

她说自己是新时代的婚姻悲剧者。

她的老爸还想叫她的女儿继续再招女婿,被她一呵斥,说你把我坑害了还不算,还要把孙女儿送下水。

我对她这种心情和心理很是理解的,常年委屈着生活显得很不开心。

我认为每个人的青春婚姻还是应该由自己支配,强扭的瓜不甜,像这样武断地强迫女儿早婚招女婿,确实是破坏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这种封建传统的延续弊多利少,再让新时代的年轻人重复昨天的故事就不可取了,她们有她们的自由,婚姻要素是比翼齐飞,何苦要让她活受罪地招女婿呢?哎……。

赐教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文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