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忠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弄堂(nòng)青苔(tái)解剖(pōu)轧(yà)马路
B . 荆棘(jīn)隽永(juàn )处暑(chǔ)创口贴(chuāng)
C . 颓圮(pǐ)绯闻(fěi)慰藉(jiè )长歌当哭(dàng)
D . 说服(shuō)下载(zài)骨髓(suǐ)瞠目结舌(chēng)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中国公务船连续几天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执法,并且首次在执行渔业管辖权时,将附近一艘中国渔船上的3名渔民带上渔政船。
日本方面急了,外务省要求中国驻日使馆对有关行为作出说明。
B . 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熔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
C . 由于这是进入汛期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城乡部分路段积水,市交警支队领导亲临直播间坐阵指挥,通过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即时调整警力,疏导交通。
D . 李双江曾经在医院看望被儿子李天一殴打的夫妇时,深深地掬躬说:“一定会给个说法,不会放纵自己孩子犯的错。
”时隔一年,又爆出李天一轮奸事件,不知这回李双江又将给出怎样的“说法”。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B . 有些人对民间剪纸艺术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C . 去年,在中央召开的关于征求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座谈会上,有的专家硬是鸡蛋里挑骨头,指出了现存宪法中许多不足和漏洞。
D . 以李登辉为“精神领袖”的“台联党”头面人物不久前公然跑到日本去参拜靖国神社。
如此数典忘祖,如
此卖国行径,难怪港台舆论会斥李登辉等“台独”分子为汉奸。
4. (2分) (2015高一上·贵阳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 .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C . 三年来,地震灾区人民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空前奇迹,奏响了惊天动地的时代壮歌,铸就了自强不息的历史丰碑。
D .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5. (2分)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 独五人之皦皦
B . 扈江离与辟芷兮
C . 主辱,臣死有余僇
D .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 (2分) (2018高一下·舟山开学考)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而耻学于师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其下圣人也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⑥吾妻之美我者
A . ①⑥/②③/④⑤
B . ①/④⑥/②③/⑤
C . ①⑥/②/③/④⑤
D . ①⑥/②④/③/⑤
7. (2分)下列对称谓语的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贤契——称别人的弟子,朋友或子侄
辈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B . 令嗣——称别人的子女伉俪——称对方夫妻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C . 高堂——称别人的父母贵庚——问别人的年龄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D . 考妣——称逝去的父母贵府——尊称对方的家不佞——表示没有才能,谦称自我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8. (5分)选择一个数字或者是数学符号,依照作者在文中所作的小诗的特点,表达你对它的认识,表达数学的美。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9.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怨恨:暴力纠纷的情感解释(节选)
邢朝国
怨恨本身是一种情感,而情感嵌入个体的社会性活动之中,并且具有社会意涵,这种意涵通过社会化过程传递给个体,使个体学会如何去表现、诠释自己的情感,如何去感知他人的情感。
对于那些因情感而生的行动,韦伯称之为情感式行动。
“情感式行动是为了满足那些直接的报复、享受、热爱、喜乐和抒发直接感情的需要——无论它们是以何种被动或升华的方式出现——做出反应的行动。
”但情感式行动并不必然与价值理性行动或者目的理性行动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而是存在转化的可能。
尤其在中国社会场景中或者在中国人身上,对理性与激情、利益与感情很难做一个明晰的区分。
现实的情况是,理性的行动与情感式行动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
韦伯倡导对情感式行动进行移情式(或者神入式)理解,并且“我们自己越涉入以下这些情感性反应,如焦虑、愤怒、野心、羡慕、嫉妒、爱、狂热、骄傲、仇恨、忠诚、奉献和各种不同欲望以及所衍生的非理性行为时,我们越能够同情地去理解。
即使当感情强烈的程度完全无法拟情式理解,并且无法知性地计算情感对行动方向和手段的
影响时,亦是如此”。
当然,韦伯所说的理解除了拟情式再体验之外,还包括理性的确证、知性的诠释,并且二者在同一个理解过程中同时出现,以把握社会行动背后的意义。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意义的赋予以及主体对意义的解释本身是置于具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系统之中的。
因此,对情感以及情感式行动的诠释离不开文化情境,只有在具体的文化系统中,我们才能鲜活地理解情感的文化意涵以及情感式行动的社会意义。
在西方哲学的解释体系中,怨恨与“无能”和“攀比”密切相关。
一方面,怨恨的主体是具有奴隶意志的弱者,他们由于自身的无能和怯懦而无法直接采取行动来宣泄对怨恨对象的不满,因而在隐忍中积蓄愤恨;另一方面,怨恨是指向他者的,怨恨者与他者之间存在一种价值攀比,但是怨恨者无法容忍自身的价值低于他者的价值,因而不惜伪造价值图表,以此对价值图式进行转换,进而达到否定他者的目的。
舍勒认为,“怨恨是一种有明确的前因后果的心灵自我毒害。
这种自我毒害有一种持久的心态,它是因强抑某种情感波动和情绪激动,使其不得发泄而产生的情态”。
就怨恨的程度和方式而言,舍勒认为它一般与个体的资质及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相关联。
此外,一些特定形式的“境遇”本身已具有“怨恨危险”,而不论陷入该境遇的个体资质如何。
在中文语境中,怨恨由“怨”和“恨”两个字组成。
其中怨是一种不满、责怪的情绪,在中国的语境中常与“恩”连在一起,即恩怨,背后暗含了道德情愫。
另外,积压的矛盾、仇恨称为宿怨。
在中国的文化脉络中,似乎某些特定的群体更具有怨恨气质,比如年长而没有配偶的女性称为怨女,伤离怨别或者被丈夫冷落的妇人称为怨妇,不和睦的夫妻被称为怨偶,仇人冤家又可以称为怨家;等等。
至于怨恨中的“恨”字,表达了一种更为普遍的情感,其含义更为复杂,通常是对错误、敌意行为的长久不满和愤慨,包含了悲痛、后悔、妒忌等多种意涵。
那些失意抱恨的人被称为“恨人”。
(选自《学海》,有删改)
(1)下列关于“情感式行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因为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而表现出来的行动被称为情感式行动。
B . 只要条件具备,情感式行动与价值理性行动可以互相转化,它们之间并非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
C . 由于中国人的理性与激情很难有明晰的区分,所以在任何时候,情感式行动与理性行动都是融合在一起的。
D . 韦伯认为,不论情感强烈与否,我们都能够通过移情的方式对情感式行动同情地去理解。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情感借助个体的社会性活动而具有社会意涵,并影响个体的社会性活动。
B . 对“怨恨”这一情感作出合理的诠释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文化情境,这样才能鲜活地理解它的文化意涵。
C . 舍勒认为,怨恨情绪的产生有明确的原因,它是因强抑某种情感和情绪使其不得发泄而产生的。
D . 舍勒认为,怨恨的程度与方式和个体的资质及其所处的社会结构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对韦伯所说的情感式行动作分析时,作者认为只要将情感式行动放在具体的文化系统中,就能理解其社会意义。
B . 西方哲学认为,弱者因为无能而在隐忍中不断积蓄愤恨,会产生怨恨情绪。
C . 从西方哲学和中文语境的角度来看,中西方对“怨恨”一词的理解完全不同。
D . 作者认为,在中国的文化脉络中,只有某些特定的群体才具有怨恨气质。
10. (11分) (2019高三上·辽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美术”是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潮与现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左翼美术运动及革命美术诞生以来,乡土美术一直以视觉图像的方式紧随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乡土叙事也随之出现一种“生态转向”现象:乡村、城市、工业、环境等题材的图像叙事,呈现出更为强烈的生态观念意识。
对环境问题的批判,是“生态转向”的主线。
随着生态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恶化,中国艺术家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现象,并将其表现在艺术创作中。
对动物权利的确立与保护,也是“生态转向”的重要内容。
大量艺术作品都反映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渗透着对人与动物关系线的反思与重构。
占山的“众生”系列,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众生等”“万物一体”的伦理学立场。
雕塑家曹晖“揭开你”系列作品,以牛、猪、羊等动物为对象,通过超级写实性的雕塑语言,精细而逼真地揭开动物作为“他者”的表皮。
对消费欲望的克制,是“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
抑制过度消费的欲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的重要艺术倾向。
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将高速公路、交通标识等现代生活元素符号挪用到中国传统水墨图像当中,重点表现现代城市与交通设施占用自然环境的飞速扩张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从而引导人们思考现代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带来的创伤。
如果说占山、王家增、余明等将忧虑的目光转向了干涸大地、工业废墟、生产与生活垃圾,那么,尚扬的“大风景”系列和“董其昌计划”系列则进一步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中退却出来,试图遏制现代人过度生产、制造与消费的疯狂欲望。
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是“生态转向”的主旨所在。
德国当代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曾提出,“把自然看作生存伙伴”。
经过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中国文化开始重视重续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精神,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乡土艺术发展趋向看,从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反思和悲情书写,到人本主义式的生命颂歌和审美主义的风光描绘,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必然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一种展现天地人文和谐相处的“新乡土绘画”出场。
作为现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当代“乡土美术”和“乡村叙事”在主题性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了视觉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生态转向”。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将更加自觉地完成向“新乡土”美术话语的“生态转向”。
(摘编自彭彤《乡土叙事的“生态转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导致了“乡土美术”呈现出以图像叙事来表现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的特点。
B . 中国传统文化中“众生平等”的伦理学立场,为占山的“众生”系列提供了批判环境问题的思想基础。
C . 魏怀亮等人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表现当前社会现象,才使得人们开始思考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创伤。
D . 从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反思,到人本主义式的生命颂歌,“乡土叙事”完成向“新乡土”美术话语的“生态转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围绕着“生态转向”,从主线、精神、主旨三方面层层展开,较深入地阐述和揭示了本文的主题。
B . 文章在论述“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时,将占山、余明等人的作品和尚扬的作品进行正反对比,说明尚扬的作品更加注重对消费欲望的克制。
C . 文章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论述“生态转向”,使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其中,引用哈贝马斯的话,用来说明乡土艺术发展的实践方向。
D . 不论是对环境问题的批判,还是对消费欲望的克制,亦或是重建和诸的人与自然关系,都体现出了“乡土美术”强烈的生态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逐渐呈现出的“生态转向”趋势,与我国的基本政治形势是密切相关的。
B . 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退出来,是人们在欲望伤害自然之后,做出的一种积极尝试。
C . 当代“乡土美术”和“乡村叙事”完成视觉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生态转向”,还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D . 作者认为,只要批判了环境问题,克制了消费欲望,那么,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就会相应地实现。
11. (12分) (2019高二上·通化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
①莺飞草长的三月,站在黄鹤楼上,想起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便忽发奇想,能否雇一条帆船或者画舫,带上弦歌美酒,从胭脂色的波浪上,遇埠则歇,对月而歌,半醉半醒地航行到扬州去呢?朋友告诉我,偌大长江,再也难找到帆船与画舫了。
再者,扬州不在长江边上,即使雇到船只,也到不了那一片令李白痴迷的城郭。
我这才意识到,千年前的优雅与浪漫,早已是沉湮的古典。
②数年间,因各种机缘,我或者走在京杭大运河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或者在它尚在流淌的河段上看夕阳下的浪影。
淤塞与疏波,开凿与废弃,辉煌与衰落,保护与开发,似乎永远都有着诉说不尽的忧伤,展示不尽的画卷。
站在杭州的拱宸桥上,我希望看到从烟波深处摇来的乌篷船;在无锡城中的清名桥上,我总在想:为何脚下的流水,再也不能流到幽燕之地去听一听京韵大鼓,洗一洗北国的胭脂?
③崛起于历史,必寂灭于历史。
就像寒山寺禅钟依旧,但客船不再;扬州仍不缺三月的烟花,但迎送游子的布帆,早已消失在水远山重的前朝。
④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伟大的标志,应首推长城与运河。
它们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于桨声灯影;一个静态的阳刚,一个动感的阴柔。
但是,在世人的文明谱系里,长城却是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
长城上的雉堞与砖堡,至今仍让世界迷恋;而运河里的船队与波浪,似乎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
⑤难道,那一条流动着繁华与錦绣的人造动脉,只能在屡遭虫蛀的线装书中寻找吗?河流死去的显著特征便是消失了桨声帆影。
这有点像沙漠上的胡杨,它保留了生长的姿态,但再也不能用绿色哺育大地。
⑥但运河是一部大书,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下阅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慨。
有人问我,可以说“运河文明”这四个字吗?
⑦从隋代开始,这条贯穿了几个庞大王朝的交通动脉,沟通了五大水系,串连起数十座湖泊。
淮安、扬州等繁
华的都市也因它而生。
明代,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达到了全盛,成为大明帝国沟通南北的运输干线。
运输物资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一条运河供养了帝国的首都与辽阔的北国,中国也因此有一支名叫漕军的高达三十万人的特别军队, 因为一条河流而诞生一支军队,或者说一个兵种,这也是运河独有的人文风景。
⑧运河最灿烂的年代在明朝,自朱棣迁都之后,北京便有了第一个汉人士族集团。
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将江南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带到北京。
为了满足汉人士族的需要,必须有大批江南的物产运到北京。
因此,明代的运河,发挥的效益最大,它的繁忙程度远远超过长江、黄河。
为了增强运输能力,朝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那样将运河当成不可替代的生命河。
⑨文明一词,据我理解,是人类某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文化、经济、制度、风俗各个方面。
如果以此推断,运河文明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因为这条地球上最伟大的人造河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史、水利史、交通史、城市史、军事史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改变。
无可否认,运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灿烂章节。
⑩运河的急剧衰败是近一个世纪的事。
因为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的诞生,水上交通特别是内河的航运已经日见式微。
曾是农业文明的骄傲忽然间变成了工业文明的弃儿。
当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少说也得一个多月。
一个月的水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
但在今天,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
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运河的诗意退出了我们的心灵。
⑪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呼吁抢救运河,并争取将运河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
一条活生生的运河,竟成了一份遗产。
大凡成为遗产的东西,都是文化的孑遗。
它们不再属于生活,而是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享用,而是属于凭吊。
任何时候提到遗产两个字,我就会莫名地生起乡愁。
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来越浓。
这乡愁不是怀旧,而是反省。
我真的很想回到六百年前,雇一条客船,从杭州航行到北京。
我知道,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篇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了泛舟江上优雅浪漫的情境,体现出作者的古典情怀。
B . 第③段收束上文,又通过写古诗中的意境不再,形象地表现了大运河诗意的消失。
C . 第⑤段把“桨声帆影”喻为沙漠胡杨,意在表明桨声帆影是大运河生命的象征。
D . 作者对大运河往昔的灿烂文明充满向往,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到遗憾。
(2)文章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乡愁”?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2. (16分) (2016高三上·汪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元扆字君华。
太平兴国八年,选尚太宗第四女蔡国公主。
雍熙三年,有事北边,元扆表求试剧郡,命知郓州。
逾年召入,寻知河阳。
还朝,改鄯州观察使。
特诏朝会序班次节度使,奉禄赐予悉增之。
再知河阳。
淳化五年,秋霖河溢,奔注沟洫,城垒将坏,元扆躬涉泥滓,督工补塞。
民多构木树杪以避水,元扆命济以舟楫,设饼饵以食。
时澶、陕悉罹水灾,元扆所部赖以获安。
真宗即位,换安州观察使,俄知澶州。
咸平三年,转运使刘锡上其治状,诏书嘉奖,迁宁国军留后、知定州。
时王超、王继忠领兵逾唐河,与辽人战,元扆度其必败,乃急发州兵护河桥。
既而超辈果败,辽人乘之,至桥,见阵兵甚盛,遂引去。
考满,吏民诣阙贡马,疏其善政十事,愿借留树碑,表其德政。
诏褒之。
属岁旱,吏白召巫以土龙请雨。
元扆曰:"巫本妖民,龙止兽也,安能格天?惟精诚可以动天。
"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澍雨沾洽。
景德三年代归,拜武胜军节度。
出知潞州。
初,并、代、泽、潞皆分辖戍卒,后并于太原。
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大中祥符四年,元扆被疾卒,年五十。
赠中书令,谥忠惠。
子弟进秩者五人。
五年,葬元扆,时上元欲观灯,帝为移次夕。
元扆性谨让,在藩镇有忧民心,待宾佐以礼。
喜读《春秋左氏》,声色狗马,一不介意。
所得禄赐,即给亲族孤贫者。
将赴徐州,请对言:“臣族属至多,其堪禄仕者皆为表荐,余皆均奉赡之。
”公主有乳媪,得入参宫禁,元扆虑其去后妄有请托,白上拒之。
真宗深所嘉叹,于帝婿中独称其贤。
及殁,甚悼惜之。
(节选自《宋史·吴元扆传》)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
B . 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
C . 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
D . 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
(2)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的封号,公主封号命名常用冯国名、郡县名和褒义词。
B . 河阳指黄河北岸某地区,古代的“河”多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谓之阳”。
C . 上元本指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又称“元夕”“灯节”。
D . 《春秋左氏》即《左转》,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吴元扆为国请命,为民尽心尽责。
北方有战事,他请命效力;水灾泛滥.也亲临督工,体恤百姓;遭遇早灾,他以诚心祈祷,感动上天,换来及时雨。
B . 吴元扆富有远见,能防患于未然。
他有军事才干,预科到王超与辽军作战必败,提前调兵在河桥防守,辽军在乘胜追击时见他己做好防备就退兵而去。
C . 昊元扆身为皇亲,为人谨慎谦让。
他虽贵为附马,却不喜安逸享乐,礼待宾朋下属,接济孤贫亲族:为避免公主乳母入宫随意请托,他告诉皇帝拒绝她。
D . 吴元扆德才兼备,深受皇帝垂爱.在鄯州、定州任上,他为官有方,诏书褒奖;帝独称他在帝婿中非常贤明,在他死后,皇帝甚为痛惜,官其子弟。
(4)把文中画成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治。
①考满,吏民诣阙贡马,疏其善政十事,愿借留树碑,表其德政。
②臣族属至多,其堪禄仕者皆为表荐,余皆均奉赡之。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3. (10分) (2017高三上·城阳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①西归,将至仙人矶②)
辛弃痰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
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鸯。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
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①奉祠,即拜奉宫观衔,无实职。
时年辛弃疾六十六岁,在镇江府知府任上。
受降两官处分,后又被罢官,到宫观挂空名。
②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的一小岛。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写夕阳下京口的凄清景象,不免联想到六朝时此地的兴盛繁华,盛衰对比之下,词人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