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藏娇的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屋藏娇的典故
“⾦屋藏娇”是⼀句在中国妇孺皆知的熟语,上⾄达官贵⼈下⾄平民百姓,谈到这四个字⽆不兴致黯然,然⽽,很少有⼈去追寻它的来历。
那你知道⾦屋藏娇是怎么来的吗?
⾦屋藏娇的典故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个最有作为的帝王之⼀。
他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式来巩固中央集权的治国⽅略、出兵打垮匈奴的壮举以及不拘⼀格的⽤⼈原则,使后世⽆数的帝王⽆法望其项背。
据史料记载,刘彻系汉景帝的妃⼦王美⼈所⽣,相传王美⼈怀有刘彻之时梦见太阳钻⼊怀中,这使刚出⽣的刘彻备受汉景帝的喜欢,再加上其母亲当时正受汉景帝的宠爱,更使得景帝将刘彻视为掌上明珠,这引起了当时太⼦的母亲栗姬的不满。
与刘彻相⽐,阿娇的出⽣同样显得异常⾼贵,她是汉景帝的胞妹馆陶长公主之⼥。
按照长公主的意思,出落得犹如⼀朵出⽔芙蓉的阿娇⾃然是未来的皇后,理应许配予太⼦,于是,长公主便差⼈去征询栗姬的意见,她原本以为两⼈门当户对,栗姬再怎么⼼胸狭窄也断不会反对这门亲事,可是令她始料不及的是,栗姬居然会由于对长公主经常推荐⼀些后宫妃⼦给汉武帝的⾏为异常嫉恨⽽反对这门亲事。
栗姬这⼀拒绝令长公主颜⾯扫地,两⼈遂成为⽣死冤家。
尽管阿娇与当时的太⼦刘荣配对没有成功,但却给刘彻与阿娇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刘彻“⾦屋藏娇”的故事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根据民间的传说,在栗姬拒绝长公主的联姻请求后,长公主异常⽣⽓,于是善于以退为进的王美⼈抓住这个机会,在长公主⾯前⼤献殷勤。
为了发泄⼼中的怒⽓,也为了表⽰对栗姬的鄙视,长公主便决定将阿娇嫁予刘彻。
这正中王美⼈的下怀,因为刘彻与阿娇的结合,意味着长公主便站在了她这⼀边,有了长公主的⽀持,她将刘彻推向太⼦宝座的梦想便成功了⼀半。
最后,双⽅经过⼀番密谋和交流,长公主便与王美⼈达成了将阿娇配与刘彻的共识,只需征得景帝的同意,刘彻和阿娇的婚姻便可正式确定下来。
可是,在王美⼈说服景帝之时遇到了困难,考虑到阿娇⽐刘彻⼤⼏岁,景帝并没有贸然答应这门亲事。
⽆奈之下,王美⼈请长公主出⾯求亲。
为了说服景帝,长公主索性带⼥⼉⼀起⼊宫。
她当着景帝之⾯携住刘彻,问刘彻愿不愿意娶媳妇,聪明的刘彻并没有⽴刻回答,⽽是对着长公主嬉笑⽆⾔。
长公主明⽩刘彻的⼼思,故意指着⾝边的⼀群宫⼥问刘彻喜不喜欢,刘彻⽴刻将头摇得像拨浪⿎表⽰不⾏,双眼⼀直盯着旁边的阿娇。
这时,长公主才⽤⼿指着阿娇,问刘彻愿不愿意娶阿娇。
刘彻⽴刻笑起来并说道:“若得阿娇为妇,当以⾦屋贮之。
”刘彻此话⼀出,不仅逗得长公主和王美⼈捧腹⼤笑,⽽且连⼀旁的景帝也开⼝笑骂刘彻是“厚脸⽪”。
最终,考虑到刘彻⼩⼩年纪便拥有如此豪迈的⼝⽓,两⼈可能是前⾝注定的姻缘,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后来,在长公主与王美⼈的共同努⼒下,刘彻果然继承了皇位并⽴阿娇为后,随之,“⾦屋藏娇”的典故也流传开来。
⼈物简介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于汉景帝前元年(前156年)。
⼗六岁登基。
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了中朝,在地⽅设置刺史。
开创察举制选拔⼈才。
采纳主⽗偃的建议,颁⾏“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化上采⽤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异论,百家殊⽅”的局⾯。
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击溃匈奴帝国、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开丝绸之路、⾸创年号,兴太学。
他开拓汉朝最⼤版图,功业辉煌。
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盛世之⼀【补充:中国历史上的三⼤盛世:开元盛世、汉武盛世、康乾盛世(此处有争议)】。
晚年的汉武帝穷兵黩武。
征和⼆年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诏。
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