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捷与《道德经》翻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的探 索( 包括对他翻译 意 图的 勾勒和他对之前 华人译 本的评析 ) 能够 凸显 出他 的翻译路 径即“ 以 中释 中” , 同时他
的翻译标准也随之映现。 陈荣捷在 学术路径上打 通 了儒道 西传之路 , 同 时也 成功 融通 了他 的儒 家思想传播 与《 道 德 经》 翻译行为 。 关键 : 陈荣捷 ; 《 道德 经》 ; 翻译路 径 ; 以中释 中 ; 儒 家思想传播 中图分类号 : B 2 2 3 . 1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4 3 1 0 ( 2 0 1 4 ) 0 5—0 0 1 2— 0 4
Wi n g—t s i t C h a n, 1 9 6 4 : 4 3 4 ) 。 另外 陈 荣 捷 指 出《 道
二、 陈 荣捷 的翻 译标 准 及 其展 现
对 上述 三 个 译 本 的 评 论 充 分 显 示 了 陈 荣 捷 的 德经》 分为道 、 德 两部分 “ 最 早并 不是 到公元 1 世 纪” , 而刘殿爵译本 却持着 这种观点 。同时在 导论 学 术倾 向 , 同时通 过 他 的评 论 我 们 能 清 晰 而 明确 地
进” 。总体说来 , 陈译本就是 对照这 些空 白进行 尝 中的神秘 主 义 色 彩 ”( Wi n g—t s i t C h a n , 1 9 4 1 : 2 9 6 ) 。 试性 的 推进 的 , 他 主要 从 整 个 中 国哲 学 的 历 时性 与 在难 解难 懂 的字 中 两 译 本 都 接 受 了公 认 学 者 的解 宏观 性视 角展 开 自己 的译 介 行 为 的。 既然 是空 白 , 释, 但 是在 一 些 特 殊 的场 合 , 两 人 都 有 着 自己独 创 这就是他的努力方向, 也可以算做他的贡献 。但是 性 的解读 。两 译 文 都 采 取 了部 分 诗 歌 部 分 散 文 的 这个 “ 空 白” 的归 类 描 述 很 明显 是 鉴 于前 几 个 译 本 形式 。
展 的历史 , 这 也是 陈 荣 捷 在 美 6 0年 所 孜 孜 以求 的 。 对 别人 《 道德经》 译 本 的评 论 而且 直 指 细 节 。通 过 但从 这 一角 度 看 , 中 国哲 学 在 2 0世 纪 后 半 期 的 发 这 个我们 可 以推 测 , 陈 荣 捷 是 由于 对 以前 的译 本 不
某 个特定 人 的作 品 ” (L a o T z u , 1 9 6 3 : 1 6 2 )。
2 . 吴 经 熊和初 大 告译 本 两个 译 本都 以“ 自然 主义 的视 角 来 阐释 原 文并 示 了老 子 的 教 义 即通 过 无 为 自然 来 指 引一 种 简 单
想 了; 从 来没 有人 从 整个 中 国哲 学 史 的角 度 来 做 出 充 分利 用 了 经 文 校勘 学 的原 理 ” 。两 个译 本 都 “ 揭 其 书 的广泛 而批判 性 的评 论 早 该 进 行 , 却 没 有 人 推 和 平 的生 活 ” 。 同 时 两个 译 本 都 “ 没 过分 提 升 文本
2 0 1 4年第 5期
No . 5. 2 01 4
阜 阳师 范学 院学 报 ( 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F u y a n g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落对比 、 词汇表 、 时 间表 和译词校 正表 等。但是在 整 了顺 序 。两译 文 总 体 上 都 通顺 清晰 。但 “ 吴 经 熊
导 论部 分对 道家 思 想 主要 观 点 的介 绍 中 , 刘 殿 爵很 译 本更 具趣 味 , 因为 在 该 译 本 的脚 注 里 出 现 了更 多
少或者 几乎 漏 掉 了 “ T e ” 的解释 , 在 陈荣 捷 看 来 “ T e 中外 名人 比如 但 丁 、 歌德、 普柏 、 林 语 堂 等 人 的评
a t t e m p t t o f i U t h e s e g a p s ) 。那这 些 空 白到底 是什 么 ? 在 译 文 中坚 持 “ 老 子 只是 一 个 传 说 , 《 道德经》 不 是
我 们需 要 一 番 考 究 。在 以往 的 《 道 德 经 》翻译 中 , “ 从来没 有 人 以整 个 中 国思 想 史 作 为 参 照 ; 从 来 没 有 人参 考过这 么 多有 关 源 文 本 的评 注 , 更 不 用 说 思 如 此全 面完 整 的评 注 ; 近期关于老子其人 、 《 老子》
收稿 日期 : 2 0 1 4—0 4—2 2 基金项 目: 河南省厅人 文社 会科 学重点项 目“ 中国人 自译《 道德 经》 翻译行为研 究” ( 2 0 1 4一z d一0 3 0 ) ; 河 南省社科联 经
团联项 目“ 《 道德 经》 华人译 者流散 问题研 究” 。 作者简介 : 温军超(1 9 7 9 一 ), 男, 河 南西平人 , 许 昌学院外 国语 学院讲 师, 硕士 , 主要 从事 老予文化研究 。
展, 陈荣捷 的 贡献 最 大 。 ” ( 崔玉 军 , 2 0 1 0 : 1 ) 。但 是 满 才推 出 自己 的译 本 的 。 陈荣 捷 在 翻译 《 道德经》 对于陈荣捷本人来 说 , 道 家思想 的译介传播 即《 道 前应 该是 搜 索 了很 多 译 本 , 比如 刘 殿 爵译 本 、 吴 经
“ d o u b l e e n l i g h t m e n t ” 、 “ 玄 ”被 译 为 “ a s m a l l t h i n g
1 . 刘殿 爵译本存在的问题
该译本 是 第 四十一 个 《 道德经》 英译本 , 它包 含 c o v e r e d b y a m a n ” 等 。此外 初 大 告 译本 不 但 调 整 了 导论 、 译文 和 附 录 三 大 部 分 , 其 中 也缺 不 了译 文 段 部分 章节 的顺序 , 而且 部分 章 节 连 好 多 语 句也 被 调
・
1 2・
相应地 , 对 这些 中国人 译 本 进 行 系 统 和 深 人 的分 析 句子 并 以无 押 韵 的形 式 安 排 的 ” ( Wi n g—t s i t C h a n ,
与评论 实属 必然 。
( 一) 翻译 意 图
1 9 6 4: 4 3 6 ) 此 外刘殿 爵译 文后 出现 了篇 幅较 长 的关
一
、
陈荣 捷《 道 德 经》 翻 译 的缘 起
无人能及 , 也是学术工作者 的典范。 ” ( 1 9 9 5 , 1 3 8 ) 对 作为萤声海 内外 的 学者 , 陈荣 捷 ( Wi n g—t s i t 于前两 者 的评 价 “ 中国大儒” 和“ 一代宗师” 似 乎 有 C h a n ) ( 1 9 0 1—1 9 9 4 ) 一 向是 以 中学 西传 人 士 和朱 子 拔 高之 嫌 , 韦政通 的评 价 就 相 对 客 观 一 些 。就 连 崔 学研究 专家 被 提及 的。 但是 他 为 什 么 要 翻译 《 道 德 玉军 本人 后来 也 不再 以此 种 表 述 示 人 , 而 是 显 得 更 经》 呢?华霭仁 ( 1 9 9 7 ) 做笔 录的陈荣捷 自传里没有 客 观化 : “ 2 O世 纪 中 国哲 学 在 美 国 的重 大 变 化 就 是 提 到 , 崔玉军 ( 2 0 1 0 ) 有 关 陈 荣 捷 的专 著 中也 没有 涉 从先 秦 的过 度 转 向兼 顾 秦 汉 之后 整 个 中 国 哲 学 发 及 这 个 问题 。但 是 从 l 9 6 4年 起 陈荣 捷 发 表 了几 篇
德经》 的翻译也是其所有思想 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 熊译 本 、 初 大 告译 本 和戴 闻达 ( J . J . L . D u y v e n d a k ) 译 部 分 。陈荣 捷 曾将 自身 在 美 国 的 学 术 研 究 分 了 四 本 等 。他 是 在 对 各 个 译 本 进 行 全 面 考 察 之 后 推 出 个 时期 , “ 其 一为 介 绍 中 国思 想 阶段 , 其 二 为 翻译 经 了自己的译本 , 当然其 中也包含 有 自己独特 的学术 典 时期 , 三为讨论 中国哲学范 畴阶段 , 四 为 研 究 朱 品性 与倾 向 。经 过 对 相关 资 料 的 搜 索 我 们 可 以 推 子 时期 ” (Wi n g —t s i t C h a n , 1 9 8 5 : 1 4 ) 。其 中 陈荣 捷 测 , 他 的译 本 主 要 是 借 鉴 了 前 三 个 中 国人 的译 本 。
有关 陈荣捷 中哲 西 传 的研 究 , 国 内 以往 几 乎 都 所 提 出的经典 翻译 既包 括 对 儒 家 经 典 的翻译 , 也包 限于他 在 儒 学 方 面 的 成 就 ( 见韦 政通 , 1 9 9 5 ; 周 炽 括 对道 家经 典 《 道 德 经 》的译 介 。 因 此本 文 通过 对 成, 1 9 9 9 ;崔 玉军 , 2 0 1 0 ) 。崔 玉军 曾评价 他为 “ 向西 陈荣 捷 《 道德 经》 翻译 的缘 起 、 陈荣 捷 自身所 形 成 的 方介 绍东 方 哲 学 文 化 思 想 最 为完 备 周 详 的 中 国 大 翻译 规 范和 陈 荣 捷 《 道德经》 翻 译 与 儒 家 思 想 的传
做 出的 。这 样 一 来 他 的 翻译 意 图 刚好 契 合 我 们 的
猜测。
( 二) 对之 前三 个译 本 的评论
在陈 荣捷 看 来 , 初 大 告 的原 创 性 解 释 “ 既 缺 乏 历史 性证 据更 缺 乏 词 源 学 的论 证 ” , 比如 “ 谷” 被 译 为“ f e m a l e ” 、 “ 神” 被译为“ ma l e ” 、 “ 习 明” 被 译 为
儒” ( 崔玉 军 , 2 0 0 3 : 1 0 1 ) , 刘敬国 、 项东 ( 2 0 1 2 : 4 7 ) 则 将其视 为 中哲 西传 的 “ 一代 宗 师 ” 。韦 政 通则 认 为 , “ 陈 氏不能 算是 一 流哲 学 家 , 但 对 中学 西传 的功 绩 ,
播之 间复 杂 关 系 的梳 理 来 凸显 陈 荣捷 对 《 道德经》 所付 出的努力 。
于《 道德经》 作者身份 的描述 ( L a u , 1 4 7— 7 4 ) 。有关 在 自己 的译 本 序 言 中 , 陈荣 捷 写 道 , 他 的 这 个 《 道德 经 》 作者及 其身份 的 争论一直存 在 , 尚 无 定 译 本 只是 “ 尝试 性 地 填 补 一 些空 白” ( I t i s a h u mb l e 论, 但 是在 未 给 出 相关 的 参 考 资 料 的 同 时 , 刘 殿 爵
i s n o t u n i m p o r t a n t ;i t d e s c r i b e s h o w T a o f u n c t i o n s ” ( 论” ( Wi n g—t s i t C h a n , 1 9 4 1 : 2 9 6 ) 。
总第 1 6 1期
Su m No . 1 61
口“ 三子" ( 老子、 庄子 、 管子 ) 研 究
陈 荣 捷 与《 道德经》 翻 译
温 军超
( 许 昌学 院 外 国语学 院 , 河南 许 昌 4 6 1 0 0 0 )
摘要 : 作 为 中哲西传 的大师 , 陈荣捷 在道 家思想 尤其是 《 道德 经》 的译介 与传播 中功 不可没 。通过对 他翻译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