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停车难——同济大学ABC广场调研分析
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调查 —同济大学暑期实践调查报告

写在前面文涂哲男2008年,是您大喜大悲的日子。
追溯往事,南国,冰封千里,孤城林立,凝冻了节日的欢声笑语;遥望边疆,西藏,搅乱了华夏的安宁,也牵动了无数人的关切的目光;摊开地图,四川,汶川,震动了半个亚洲,也震动了整个世界;回首八月,北京,火炬点燃,熄灭,标志着后8·8时代的来临。
世界会铭记5·12,在那个生死交织,人神共泣的时刻,我们众志成城,没有辜负生命的期待。
我们祈祷,我们默哀,我们凝聚着13亿人民的强大力量。
整个宇宙都知道,一个总理能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三天内能捐款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阻塞的国家;一个文明能历经五千年,还能朝气蓬勃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因为这是一个英雄的人民!整个人类都知道,一个能在遭到灾难重创后,还能举办如此完美奥运的民族,一定是最伟大的民族!祖国,在您悲痛的日子里,您需要理解,但决不需要同情;您需要支持,但决不需要惋惜;您需要安慰,但绝不需要叹息。
因为,您的儿女,都是您挺直的脊梁。
祖国,您经历的磨难太多,但您从来没有在磨难中倒下。
面临灾难,您展现了坚韧与顽强;您的儿女赢得了人类的敬意和感叹!祖国,走好!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调查—同济大学暑期实践调查报告导读:一旦发生突发性灾难,可以利用绿地,学校开阔地,大型体育场,停车场等场地进行紧急避难。
提要: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了人民能在灾难发生时及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躲避由灾难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
其类型一般有公共性绿地,学校开阔地,大型体育场,停车场,带有专门避难设施的公园等。
专门规划建造的紧急避难场所一般应具备饮用水,帐篷,干粮,临时发电装置,卫生设施,照明,卫星通讯,医疗急救等设备。
避难场所服务半径内必须有完善而简明的标识。
关键词:应急避难所市民防灾避难意识紧急避难演习标识系统“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举国哀痛。
停车位调研报告

停车位调研报告
《停车位调研报告》
为了解城市停车位的利用情况和停车难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停车位调研。
通过对城市不同区域的停车场和街边停车位的调查,我们总结了以下情况:
1. 停车位稀缺:在繁华商业区和居民区,停车位非常稀缺。
许多驾驶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找寻停车位,甚至只能采取停在远离目的地的地方。
2. 停车位资源浪费:虽然在一些区域停车位很紧缺,但在其他区域,停车位资源却被浪费。
一些商业区或办公区的停车场在部分时间内空置率很高,而街边停车位使用率也不高。
这造成了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3. 停车管理混乱:停车位的管理方式多样,有些停车场需要人工管理,而有些采用电子停车系统。
这种混乱的管理方式增加了驾驶者的不便,也增加了停车资源的浪费。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停车位规划: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需求,合理规划停车位资源,确保城市各处的停车位供需平衡。
2. 推广智能停车系统:引入智能停车系统,使停车位的管理更加高效、智能化,减少资源的浪费。
3. 加强管理与监管:建立严格的停车位管理与监管机制,加强对停车位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确保停车位资源的公平分配。
通过停车位调研报告,我们希望城市相关部门能够认识到停车位问题的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市民停车难题,提升城市停车位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同济大学案例分析样题及答案

1) 地理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境界、水系、交通路网、居民地、地形、 植被、地貌、工业设施。测绘部门,再编辑加工 2) 遥感影像:购买。纠正、再编辑加工 3) 专题数据:绿地、旅游景点、宾馆酒店等企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以及居民 区、街巷、高层建筑、行政区划、社区、居委会、有地名意义的单位等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规划管理部门、野外调查。编辑加工。 4) 辅助数据:道路名称、地名。民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
6) 扩展事件类专门用于对未包括在上述大类中而又确需分类管理的事件的 扩充。 3、技术指标 按照建设部相关的技术规范,分类调查城市部件,调查应覆盖规定范围内的 所有城市部件,提交的数据成果文件格式应为常用的空间数据格式。 城市部件的基本属性信息内容应符合规范,能说明部件的基本特性;对于详 细属性(附加属性)可向相关市政部门收集资料。 地理编码库中的信息根据普查的对象确定,并要求能唯一标识普查对象,地 理编码信息应完整规范。 a) 部件定位精度要求 对不同类别的部件,给出不同的精度指标,保证所有部件定位精度符合建库 的要求。 每平方公里内位置误差超出允许范围的个数与该范围内部件总数之比应不超 过 3%,超过为不合格。 b) 部件普查遗漏允许指标 每平方公里内遗漏个数不得超出总数的 3%,否则为不合格。 c) 部件普查属性错误允许指标 部件属性中有一个属性项错误即认为该部件的属性错误,每平方公里内部件 属性错误个数不得超出部件总数的 3%,否则为不合格。 d) 地理编码普查错误允许指标 地理编码普查中所属街道和小区属性错误每平方公里不得超出总数的 3%, 门牌号错误不等超出 3%,超出任何一项指标均为不合格。 e) 地理编码普查遗漏允许指标 每平方公里内遗漏个数不得超出总数的 3%,否则为不合格。 (3) 简述基础数据处理与建库的内容和主要技术流程。 答: 1) 数据处理:数据格式统一、数据编码统一、数据编码统一、数据内容编辑 修改 2) 数据建库: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质量检查、数据预入库、数据最终 入库、数据库更新、数据历史数据库建立、数据库元数据表达
关于“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人们对停车难问题的看法和体验,实地观察法则用于观察停车场的实际情况以及解决停车难的措施。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市区居民以及驾车出行的人群,调查范围限定于城市核心区域及周边繁华商业区,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调查结果:1. 对于停车难问题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90% 的受访者都表示停车难问题在城市核心区域非常普遍和严重。
他们认为停车位有限,在高峰时段更为严重,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停车位。
2. 停车难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停车位供应不足:城市核心区域居住和工作人口密集,而停车位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供应不足。
- 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加剧了停车难的问题。
- 停车管理不力:停车场的管理存在问题,如停车位使用不合理、停车费高等,导致停车位的利用率低。
3. 解决停车难的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希望能够解决停车难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增设停车位:加大停车位建设力度,特别是在城市核心区域和繁华商业区,增设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
- 加强停车管理:完善停车场管理制度,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合理收费,并加大违规停车的处罚力度。
- 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公共交通的发展力度,引导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需求。
- 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完善非机动车道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鼓励市民使用非机动车出行。
结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停车难问题在城市核心区域非常普遍,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解决停车难需要政府、停车场管理方以及市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停车位的建设力度,完善停车管理制度;停车场管理方应提高管理水平,合理收费;市民应逐渐改变出行方式,增加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的使用频率。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缓解停车难问题,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大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

大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一、引言大城市停车难问题是指在城市中出现的停车位供需失衡现象,给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种种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大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城市管理和交通规划的热点问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大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大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成因分析1. 城市规划失误:一些城市规划者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停车需求的增长,没有合理安排停车位建设。
2. 土地利用不合理: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停车场用地往往被其他用途占用,导致停车位供给不足。
3. 车辆保有量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但停车位的扩建速度未能跟上。
4. 停车管理不善:一些城市停车管理措施不完善,缺乏科学的停车管理和手段,导致停车位使用不高效。
5. 停车文化不良:城市居民停车意识不强,乱停乱放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道路停车位被滥用。
三、大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影响分析1. 交通堵塞:停车难导致车辆在寻找停车位的过程中拥堵道路,加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 环境污染:车辆在寻找停车位时产生大量废气和噪音,增加城市的环境污染。
3. 经济损失:停车难影响人们出行和购物,降低商业经济的活跃程度,带来经济损失。
4. 市民生活不便:停车难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增加市民出行的成本和时间。
四、大城市停车难问题治理对策研究1. 加强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停车位建设需求,合理规划停车设施的用地。
2. 完善停车设施建设:增加停车位总量,建设地下停车库、多层停车场等,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3. 制定科学的停车:采取合理的停车费用、停车时间限制等,引导市民合理停车。
4. 推广智能停车系统: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停车位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手机APP等方式方便市民停车。
5. 增加公共交通供给: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减少市民对私家车的依赖。
停车位社会实践分析报告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停车难问题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
为深入了解停车位现状,探索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某城市停车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
本报告将基于此次社会实践,对停车位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二、停车位现状分析1. 停车需求旺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据统计,某城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XXX万辆,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然而,停车位数量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2. 停车设施不足某城市现有停车位数量不足,尤其是市中心、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停车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此外,部分停车设施存在设计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停车难问题。
3. 停车秩序混乱在部分区域,由于停车位不足,车辆随意停放、乱占道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还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停车位问题分析1. 政策法规滞后我国在停车位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导致停车难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例如,部分城市对停车设施建设的审批流程繁琐,影响了建设进度。
2. 停车设施布局不合理停车位分布不均,市中心、商业区等区域停车位紧张,而郊区和偏远地区停车位闲置。
此外,部分停车设施与公共交通设施配套不足,导致停车需求向公共交通设施附近集中。
3. 停车收费不合理部分区域停车收费标准过高,导致市民停车成本增加,降低了停车需求。
同时,收费标准缺乏统一标准,存在乱收费现象。
四、停车位解决方案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大对停车难问题的重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简化审批流程,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停车设施建设。
2. 优化停车设施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合理规划停车位布局,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与停车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3. 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合理制定停车收费标准,既要满足市场需求,又要保障市民利益。
停车难 调研报告

停车难调研报告停车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停车难是指城市内停车位供给不足,使得车辆停放困难的现象。
由于城市发展迅速,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停车难已成为城市交通运输领域的共性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停车难的主要原因、影响以及相应解决方法,为解决停车难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问卷内容包括停车难程度、停车方式选择、停车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停车难程度调研结果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停车难程度较大,只有15%的受访者认为停车相对较容易。
停车难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商业区、居民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2. 停车方式选择绝大部分受访者(80%)表示选择停在路边,因为这是最为便捷的选择。
此外,10%的受访者选择停在地下停车场,5%的受访者选择停在停车楼,5%的受访者选择停在其他地方。
3. 停车场建设调研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停车场建设需要加大力度。
受访者认为停车场建设不仅需要增加数量,还需要提高质量。
此外,受访者普遍认为停车场建设应更加智能化,例如应用智能停车系统,提供实时停车位信息。
四、调研分析1. 停车难原因及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是停车位供给不足、车位规划不合理以及停车管理不规范。
停车难给城市交通运输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同时,停车难也给车主带来了不便和时间成本的增加。
2. 解决方法根据调研结果,解决停车难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增加停车位供给。
加大投入,增加停车场建设,特别是在市中心、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地方建设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
(2)合理规划停车位。
根据不同区域的停车需求,科学规划停车位布局,以提高利用率。
(3)完善停车管理。
加强对停车场的管理,提高停车服务质量,增加停车位的周转率。
(4)应用智能停车系统。
通过应用智能停车系统,提供实时停车位信息,方便车主找到合适的停车位。
五、结论停车难是城市交通运输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但可以通过增加停车位供给、合理规划停车位、完善停车管理以及应用智能停车系统等措施来解决。
关于更好化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思考

一、问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一大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居民车辆保有量急剧增加,而城市停车资源相对有限,导致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和居民生活质量。
二、问题分析:1. 停车资源不足:随着汽车数量的激增,城市停车资源面临严重短缺,停车位供不应求的情况十分普遍。
2. 停车费用偏高:在一些城市,停车位费用高企,让很多居民望而却步,不得不寻找其他方式解决停车问题。
3. 停车管理不规范:有些地方停车乱象严重,道路被随意停放的车辆占据,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秩序,还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难题。
三、解决思路:1. 加强停车资源规划建设(1)增加停车位供给:通过科学规划,加大对停车位的投入,增加停车位的供给,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2)推行停车楼、地下停车场建设:利用空地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道路占用。
2. 合理调整停车费用标准(1)制定差异化收费政策:根据停车区域、时间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停车费用标准,引导车辆合理停放。
(2)推行停车租赁制度:对于停车资源匮乏的地区,引入停车租赁制度,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控制停车费用,推动市场化管理。
3. 加强停车管理力度(1)建立健全停车管理体系:完善城市停车管理法规,规范停车管理行为,加强对违章停车的监管和处罚。
(2)推行智慧停车管理: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智能停车系统,提高停车管理效率,减少人为管理漏洞。
四、总结展望:城市停车难问题不仅仅是交通问题,更是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质量问题。
要想更好化解城市停车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工作。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城市停车难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居民出行能够更加便利,城市交通秩序也能够更加有序,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出行环境和生活质量。
五、加强公共交通建设1. 拓展公共交通网络: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运营频次等方式,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需求,从根本上减轻市区停车压力。
停车困难调研报告

停车困难调研报告停车困难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停车位供不应求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停车困难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城市中的几个常见停车场进行了调查。
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停车困难的具体情况,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调查结果1.停车位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停车位不足是造成停车困难的主要原因。
他们普遍反映停车位数量与日益增长的私家车数量不匹配,尤其是在商业区、居民区和景点周边。
由于停车位不足,司机们不得不绕着停车场寻找车位,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2.停车费高昂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停车费高昂是停车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表示,停车费的高昂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尤其是长时间停车的费用更是令人难以接受。
这不仅增加了驾驶者的负担,也加剧了车流量的拥堵。
3.管理不善约有60%的受访者认为停车场管理不善也是造成停车困难的一个原因。
他们普遍反映一些停车场缺乏规范的管理措施,例如没有指示牌、没有引导员等。
这导致了停车场中车辆乱停乱放,增加了车位利用率的低下。
三、影响评估停车困难给城市居民和司机带来了很多不便。
首先,在商业区停车困难导致了很多潜在的顾客选择放弃购物。
其次,在居民区停车困难增加了居民的生活压力,尤其是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
另外,停车困难还给交通拥堵问题带来了新的因素,增加了车流量,造成了交通阻塞和安全隐患。
四、解决方案1.增加停车位数量针对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城市当局可以增加停车位的数量。
可以通过修建新的停车场、利用地下空间等方式来增加停车位的供给。
此外,可以鼓励商业区和高峰时段普通居民停车位的共享,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
2.合理定价通过合理定价来降低停车费也是解决停车困难的一种方式。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停车费用标准。
停车问题调查分析汇报

停车问题调查分析汇报停车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同时,也是城市开展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开展,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因此,努力探索缓解城区停车难的有效方法,对改善城区交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城区停车问题的现状虽然我区的停车问题并没有到达非常严重的程度,但停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主要表达在规划指导、设施建立、停车管理三方面。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缺乏静态交通专项规划的指导。
城市建立,规划先行。
停车问题也一样。
由于我区原本是座小城市,一个分区规划加几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可以包打天下。
虽然在开展过程中也先后编制过几个重要的专项规划(道路、供水、排水、电力、河道、绿化),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这些规划已难以适应多样化需求、专业化供给、精细化管理的现代城市开展要求。
如原先编制的城区道路交通专项规划,主要以动态交通为主,静态交通为辅,难以指导城市的停车设施建立,以缓解日益严重的停车难问题。
2、规划难以做到有效实施和控制。
虽然城区缺乏静态交通专项规划,但在控规和道路交通专项规划中也明确了一些停车设施用地。
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规划难以顺利实施。
到目前为止,城区还没有一座规模适度、设施现代、布局合理的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预留的停车场用地,不是调整位置,就是改变用途。
同时,局部公建工程执行规划不严,改变建筑性质导致停车设施缺乏。
如三江购物超市和二轻大厦,本应作为地下停车设施的,却被用来经营;世纪联华超市,将原来普通的商业用房改成大型超市,也诱发大量的交通流量和停车需求。
3、机动车停车设施泊位缺乏。
停车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是引发停车难的直接原因。
目前,历史欠帐较多的中心区大型的商业、行政办公、餐饮娱乐等地区以及局部建成年限较早的居住区,是我区停车难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据统计,近年我区小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
截至今年7月份,我区各类机动车总量约为36.5万辆(包括摩托车及汽车),其中汽车约17.2万辆。
关于解决杭州“行路难、停车难”问题的对策思路

第 三 , 进 一 步 加 强 出 租 车 要
行 业 。 出 租 车 是 城 市 交 通 的 补 充 。 目前 杭 州 出 租 车 公 司 小 而
散 , 国 际 风 景 旅 游 城 市 还 不 适 与
应 。要 加 强 出租 车 行 业 的 指 导 , 提 升 出 租 车 的 档 次 。 出 租 车 牌 对 照 竞 拍 要 采 取 上 限封 顶 的 办 法 , 减 轻 车 主 的 成 本 压 力 , 时 让 利 同
共 交 通 系 统 。公 共 交 通 作 为 城 市
交 通 的 基 础 ,是 绝 大 多 数 居 民 出
车对 道路 的压 力 , 进 城市 道路 促
交通 的畅 通 。
城 市 之 光
Chen ¥hi g Zhi Guan g
l
f
维普资讯
第 四 , 加 强 城 市 交 通 规 划 要 的研 究 。 建 立 城 市 综 合 交 通 规 要 划 的专 门研 究 机 构 , 增 加 投 入 , 加 强 力 量 , 我 市 道 路 交 通 发 展 对 进 行 全 面 、长 期 、 系 统 的 研 究 , 提 出 近 期 和 长 期 城 市 道 路 交 通 建 设 的 权 威 性 意 见 ,并 对 已 建 成 道 路 进 行 后 评 估 , 断 完 善 城 市 不
维普资讯
夭十 关于
‘‘
Jl 思足 j \ = 口 各
施 锦祥 ( 州 市政 协 副主席 ) 杭 I
随 着 城 市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 市 规 模 的 急 剧 扩 大 和 城 市 城 人 口 的 不 断 增 长 , 别 是 我 国 加 特 入 W O 后 ,车 辆 牌 照 的 放 开 , 使 T 小 汽 车 进 入 家 庭 的 步 伐 在 进 一 步 加 快 。目前 车 辆 的 增 长 远 远 高 于道路 设施 的增 长 , 对 城市道 这 根 据 国 内 外 一 些 城 市 交 通 发 展 经 验 , 合 杭 州 未 来 城 市 区 域 和 结 道 路 交 通 发 展 趋 势 , 州 城 市 综 杭 合 交 通 发 展 的 战 略 目标 , 是 建 应 设 以 轨 道 交 通 为 骨 干 、公 共 交 通 行 的 主 要 工 具 。 据 杭 州 城 市 的 根 特 点 ,必 须 实 行 公 交 优 先 。我 们 不 仅 要 在 规 划 和 建 设上 给 予扶 持 , 而 且 从 政 策 和 财 力 上 给 予 “ 斜 ” 发 展 公 共 交 通 要 本 着 倾 。 方 便 、舒 适 、快 捷 的 要 求 ,增 加 和 合 理 调 整 线 路 ,延 长 服 务 时 间 , 立 换 乘枢纽 , 伸 到社 区 , 建 延 方 便居 民出行 。
2022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关于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2022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关于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给定资料:“我们家这一带属于老城中心,附近有幼儿园、小学、医院、工人文化宫等公共设施,还有众多老旧小区,长期以来,停车难一直是周边居民的‘老大难’问题。
”秦先生表示,过去小区里停车位少,经常要冒着被“贴条子”的风险找空地停车,要不就是“见缝插针”,容易引起车辆剐蹭。
“N市主城区主要位于长江东岸,东山山脉西侧的狭长地带,地理空间有限,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集中于此。
过去城市发展规划不够细致、科学,历史欠账较多。
”N市道路停车管理中心主任郭主任表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建设的大多数小区在建设时没有规划停车位,更没有可供改建成公用停车场地的储备土地,大部分为沿区内道路或楼前空地停车,无序停放情况严重。
“三年以前,N市城区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只有8处,泊位数仅有800多个。
”郭主任说。
三年前N市成立了城市停车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承担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及建设经营城市公共停车场工作。
两年后,N市发布三年行动方案,预计到2020年拟建设停车场38个,新增泊位9000个以上。
目前,N市已完成停车场建设17个,新增停车泊位2817个,这些停车场主要位于主城区的主次干道、大型商圈、公园景区等停车需求比较大的地方。
在城市高架桥旁边、老旧小区密集区等空间相对紧张的区域,N市还通过设置地下停车场、地面立体停车场,满足居民停车需求。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区土地资源,我们在城市边角地块建设永久性的停车场,还利用棚改征收用地的空档期建设临时停车场。
”N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副总经理翟总介绍,南湖停车场原先是一个闲置的游乐场,如今改建成临时停车场,新增277个泊位,日接待车辆达到1000次,日泊位周转率可达到4—6次,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停车难。
“饭点很难找到地方停车,往往停车后要走半个小时去饭馆。
”这曾经令市民邵先生颇为苦恼。
两年前,N市智慧停车平台正式上线,让邵先生再也不用担心停车难的问题。
道路临时停车位调研报告

道路临时停车位调研报告道路临时停车位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加大。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停车位不足,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道路临时停车位进行了调研,旨在通过了解其现状和存在问题,寻找改进方案。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在不同道路停车位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来自市民和车主的意见和建议。
2.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城市的繁华商业区和居民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停车位的利用情况,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1.停车位不足:调研显示,市中心商业区的停车位严重不足,车辆常常需要在附近的道路上寻找停车位,造成交通拥堵和浪费时间。
2.停车时间限制:许多临时停车位存在停车时间限制,对于需要停留更长时间的人来说,非常不便。
3.停车位管理不善:一些停车位的管理不善,缺乏指示标志和监管,导致车辆乱停乱放,增加了交通事故和纠纷的概率。
四、问题分析1.城市规划不合理: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对于停车位的规划考虑不足,使得停车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市民和车主的需求。
2.停车位管理不规范:一些停车位的管理不善,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定,导致停车位的秩序混乱。
3.停车位信息缺乏透明化:市民对于停车位信息的获取不便,无法准确了解附近停车位情况,无法实时选择合适的停车位。
五、解决方案1.城市规划优化:市政府应该加大对停车位规划的力度,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停车位,提高停车位的数量和分布。
2.优化停车位管理:建立统一的停车位管理标准和规定,加强巡查和监管力度,确保停车位的秩序良好。
3.停车位信息透明化:通过建立停车位信息平台,提供实时的停车位信息和导航,方便市民和车主查询,选择合适的停车位。
4.鼓励公共交通:加强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和推广,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数量,从根本上缓解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六、调研结论停车位不足是目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大学校园广场空间行为分析_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

100m 20-25m 1-3m 0-0.5m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交往与空间》P68-69相关数据整理)
不能保证活动人的私密性(但不排除其 因有足够的空间而适合大规模的团体活 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绿地中有一小块 区域虽靠近西南一楼,但仍常有人活动 (图10),原因有三:一是提供了座椅, 二是距离道路约20 m~27m,符合表1中 25 m的距离模式,三是树木起到了遮阳 和遮挡视线的作用。 5.2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基础设施需要位置合理、数量充足且 使用方便。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座椅与遮 阳设施。
(2)公共空间的形式与尺度
4 交往尺度层次
扬 ・ 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关于距 离与人的行为活动的关系提到几个关键性 的数字: 这个表格给我们的启示是:100 m可 作为户外活动满足“人看人”心理需求的 上限;20~25 m可作为群体活动的基本尺 寸;1~3 m是座椅等活动单元的个体尺寸 参照。
地块范围内的公共空间尺度如图9 所示,形态完整的大面积绿地边长约 25~35m,符合前面提到的25m的距离模 式,可用作完整的活动场地。需要指出的 是,西南一楼平面呈“E”字型,其环抱 的绿地实质上是该楼的半私密空间,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因此,公共绿 地西边界应从西南一楼最东端算起,东西 向宽约27m。
邮 编 电子信箱 收稿日期
学校用地紧张,开放空间较少,校园 内主要的室外活动场所如图2中所示:其 中,校门前广场空间主要是校园入口空 间;三好坞活动区内闭安静,是性质较 私密的活动空间;而由音乐广场和黑松 岭形成的开放空间是学生主要的休闲娱乐 场所。
2 调研概况
本文结合同济大学音乐广场,对影响 校园广场活动的空间因素进行分析。资料 的获取主要采用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并有一定数量的现场访谈。问卷调查时间 为2005年5月。
对中小城市 “停车难” 的分析和思考

对中小城市“停车难”的分析和思考摘要:随着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也在不断攀升,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引发出行不便、交通拥堵等问题。
本文拟从分析“停车难”问题的成因入手,分析了中小城市的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方面,试图提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中小城市停车难成因分析对策“停车难”作为现代城市文明加速发展而衍生的一种“城市病”,近年来正在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从主城区、老城区向周边地区蔓延,并有进一步恶化和长期反复“发病”的趋势。
“停车难”的存在,不仅打破了城市静、动态交通的平衡,抑制了城市道路空间资源的高效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营的成本,还随之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其危害正日益加剧。
在盐城市区特别是老城区,停车难、乱停车,是一对共生现象,其结果是道路交通异常拥挤,城市功能受到削弱。
一、“停车难”的成因分析1.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盐城市车辆增长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外来车辆稳步增长,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48万辆,其中外来车辆超过10%;二是私家车密度越来越大,目前全市机动车驾驶人员达到170万人。
专家预计,盐城市机动车驾驶员总人数还将逐年上升,私家车已成为拉升机动车保有量的“主力军”。
按照交通管理学常量计算,扣除循环因素,平均需要约100万个停车位才能满足需求。
而以市区为例,现有的商业区停车资源非常紧缺,如建军路路段,只有两个大型地下停车场,一般都难以提供足够的车位,常常是里面的车位停满了,但仍有很多车辆进入,走走停停,无形中形成新的道路瓶颈。
2.违法占道、乱停乱放现象严重。
在市区的一些繁华区域,摊点、商贩、洗车行、二手车交易市场、商业宣传活动占道行为比较突出,严重挤占了停车资源。
同时,由于法制观念薄弱,各种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较多,不仅占用大量城市道路,更使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交通事故增多。
限于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对这些问题缺乏根本解决办法,静态交通秩序往往形成“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局面。
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

3、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计算,小区目前大概缺:
1500-700=800个车位 三年后,如果全部住满,车辆约为
1500 + 1500×20% +1024×20%≈2005辆车。
大概还缺2005-700=1305个
3、实地测量:
我在小区内以及周边寻找可以用来停车的空 地,测量了小区周围和路面能停车的地方的长 度和面积,计算尽可能多的停车数量。用了步 数测量、速度测量、皮尺测量等多种方法。
(1)小区路面长度: 我每步58.7厘米,一共走了1044步米, 路面长为: 1044×58.7=61282.8(厘米) =612.282(米)≈612(米) 用皮尺测得路宽为8.40m 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每个平行式停车 位的长度为5m,宽2.2m,如图停放, 可停车的数量为122辆。
想法1:如果改成斜插式停车位,可以增加许多的车 位,有以下三种方式。
1、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车了,部分家庭不止一辆,多数家庭 还准备在三年之内添加车辆,而且有些家庭还有购买第三辆车 的计划,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小区的车子会更多,停车 难的矛盾会更突出。 2、同人小区的车位已经全部出售,车主是愿意规范停车的, 小区的路面停了那么多的车是因为无处可停 3、人们喜欢拥有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绝大 多数人认为车子停在路面上会影响生活环境
2、问卷调查:
我在A区和B区中通过抓阄各选出了一栋楼(A7和B4) 的住户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到有效问卷 83份 ,结果如下:
1有几辆车
60 50 40 30 20 10 没有 1辆 2辆 3辆及以上
2三年内是否要买车
60 50 40 30 20 10 有 没有 不一定
3有没有买停车位
智能型机械立体停车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 5停车数量分析图
行路难 、 停 车 难 的 问题 在 我 国高 校 中较 为 突 出 , 同济 大 学 A B C广 场 也 存 在 上 述 问题 。作 为 动 态 交 通 空间 ,其功能在于疏导人流 和车流;作为静态交通 空 间 , 它 承 载 着 学 院 机 动 车 、 非 机 动 车 的 停 放 ; 作 为学院的活动空 间, 它 又 需 要 考 虑 人 的 使 用 和 体验 。
行路 难 ,停车难 济大 学 A B C广场调研 分析
Di f f i c u l t s o f Wa l k i n g a n d P ar k i n g
-- ---- --- --— —
R e s e a r c h a n d A n a l y s i s t h e S t a t u s o f A B C S q u a r e i n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C s q ua r e
图 1 行 人 交 通 流 最 分 析
I Ke ) a v o r d s 1 s t a t i c t r a f i f c , d y n a mi c t r a f i c . s p a c e a n a l y s i s , s p a —
c e d e s i g n a n d s p a c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p r o b l — e m o f p a r k i n g a n d wa l k i n g Af t e r r e v i e wi n g nd a s u mm a ri z i n g s t a t u s , t h e a r t i c l e p u t s f o r wa r d s o me f e a s i b l e p r o p o s a l s f o r AB—
、
动 态 交通 分 析
的影响:若广场 内部没 有停车位 ,其西侧广场为两 侧 建 筑 主 立 面 及 一 例 建 筑 山墙 面 围 合 ,东 侧 广 场 为
两 侧 建 筑 主 立 面 围合 ; 由 于停 车 空 间 的 占据 ,使 得 原 本 偏 线 性 的空 间 变得 更 加线 性 , 更 容 易 造 成 通 过
章丽娜 ■ Z h a n g J i a l i Z h a n g L i n a
■ 张嘉 莉
【 摘 要 】通 过 对 同济 大 学 A B C 广 场 的 静 态 交 通 和 动 态 交 通
入 口为 主 。 并且 可 以认 为 ,交 通 流 量 并 非 是 造 成 行 路 停 车 难 问题 的 主 要 因 素 。
I Ab s t r a c t l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s e a r c h e s a n d a n a l y z e s t r a ic f s t a t u s o f
ABC S q u a r e o f T o n g j i Un i v e r s i t y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s p a -
一
幽 2 非 机 动 车 交 通 流 量 分 析 圈
印 加 ∞ 卯 ∞∞ 功 0
2 . 停 车 空 间 分 析 A B C广场 本 身可 以 视为 两 个偏 线 性空 间 的连 接 ,
停车空间 也沿着f 场两侧 线性 分布,呈现 出将广场
包 围 的 趋 势 。笔 者 分析 了 停车 空 间 对 广 场 空 问 带 来
议。
1 4: 0 0左右出现停车 高峰 ,并且 1 0 : 0 0 ~1 6 : 0 0这个
【 关键词 】 静态交通 动态交通 空间分析 空间资源分配
时 间 段 的 停 放 总 量 比较 稳 定 。在 早 高 峰 和 晚 高 峰 时 问 ,进 出广 场 的 车 辆 交 通 流 相 对 较 大 。
随 机 性 ,并 非 是 一 个 持 续 的拥 堵 过 程 。 这 两 个 拥 堵 点 是 广 场 空 间 中 的重 要 节 点 。 节 点
点。 ( 1 )行 人
而非停留 。使其背 离了应有的公共活动功能 ,空间
品质大打折扣。
三 、 问题 总 结
2 . 拥 堵 节 点 分析
观察 发现,A B C广场 内存在 两个较明显的拥堵 点。在这两个 拥堵点处 ,行人 、非机动 车与机动车 均 产 生 了冲 突 , 但 此 冲 突 均 为 临 时性 的 , 具 有 一 定
二 、 静 态 交通 分 析 1 . 停 车 数 量 分析 我 们 连 续 三 日每 2 个 小时 进 行 停 车 数 量 的 统 计 , 并 计 算 其 平 均 值 。调 查结 果 可知 ,A B C 广 场 在
进 行调研分析 ,从空间设计 、空间资源 分配等角度 阐述了 该广 场行路难 、停车难的 问题 ,并 提出 了一些 的可 行性建
图 3 机 动 车 交 通 流 量 分 析 圈
1 。 交通 量 分 析 A B C广场 每 周 -N 周 四流 量 较 大 , 为 了调 查 A B C 广 场 动 态 交 通 量 ,我 们 于每 周 四 7 : 4 5 ~8: 1 5( 早 高 峰 )进 行 交 通 流 量 的 统 计 ,平 均 流 量 结 果 如 图 1 ~3 所 示 , 可 以发 现 行 人 、 非 机 动 车 、机 动 车 有 如 下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