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贾政的孝为例赏析曹雪芹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人云:“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

”贾政听了,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众客都道:“是呀。

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

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

”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

”宝玉冷笑道: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

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

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

”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

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

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哥儿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

”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

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

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又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

”一面引人出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 贾政与众人化用 《醉翁亭记》中的语句,给大观园中桥上之亭拟名为“翼然”“泻玉”。

请在文中【甲】【乙】两处写出相关语句。

2. 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

A. 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
B. 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C.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D. 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
3. 小说多次描写贾政的“笑”,阅读相关内容,完成(1)(2)题。

(1)解说加点处“笑”所蕴含的不同意味。

(2)以贾政的“笑”为例,赏析曹雪芹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

4. 贾政率众人游览大观园,一见“潇湘馆”,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潇湘馆”是个怎样“好”的所在。

曹雪芹如此描写“潇湘馆”的匠心何在?
5. 《红楼梦》第三回中写道:后人有 《西江月》词批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节选部分众人“赞宝玉才情不凡”。

请结合节选部分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宝玉这一人物的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
1. 甲:有亭翼然 乙:泻出于两峰之间
2. C
3. (1)示例:第一处“笑”,贾政以客套示人,而内心对宝玉题“曲径通幽”颇为满意,还因众人夸赞宝玉而得意,也有敲打宝玉不要自得的意味;第二处“微笑”,贾政对宝玉的“沁芳”题名及题对看似未置可否,实则非常满意;第三处“冷笑”,贾政对宝玉评价众客拟题“都似不妥”的轻狂似乎颇为不满,内心实则无太多责备。

(2)同样是“笑”,前后“笑”的语境不同,意味不一样,“笑”是对贾政的肖像描写,作为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平时不苟言笑,这里对其“笑”的描写,体现了曹雪芹对人物细小生活情状的具体把握,也体现了曹雪芹对人物特定身份、处境乃至特定思想、情感的准确把握。

即使是一个字,一个词,曹雪芹也会多加考虑,多加推敲,准确选择,体现了伟大的艺术功力。

4. 特点:翠竹掩映,清幽雅致;泉水绕竹,自然灵动;布局讲究,精巧不俗。

匠心:营造幽静清雅的氛围,映衬人物清高孤傲的性格、自然脱俗的高雅品味
5. 我认为,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和蔑视世俗的人,他不喜读为政经世的书籍,但喜读有文学性的描绘自然的、在世人眼里为杂书的书籍,不仅读书多,且好读书,有真性情,才情不凡。

后人有 《西江月》词批宝玉是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的,是世人的评价。

作者引用该词,字面上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是赞美和褒扬。

【解析】
【1题详解】
处欲表明“此亭压水而成”,且用“泻”字讲其状态,应填“泻出于两峰之间”。

注意要填 《醉翁亭记》⑫原句。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做此题时,要审读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结合具体内容做分析判断。

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

先找到所说的景物描写的内容,然后分析特点。

从原文看,“沁芳亭”周围的景物,有“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有“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所作对联是在一番对话后,需配合“沁芳”二字,不仅蕴藉含蓄且求雅,还当有照应前面景物的内容,对比选项看,C项“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有翠木、花香,“绕堤”与“白石为栏,环抱池沿”呼应,“堤”“栏”“池”里蕴含清流,表意最贴切。

故选C。

【3题详解】
(1)本题考查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考查。

做此类题时,要细读原文,找到相关内容,结合上下文语境,体会描写用意。

贾政的“笑”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笑,是在众人赞宝玉后,贾政回复时的神态。

贾政笑道:“不可谬奖。

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

再俟选拟。

”这是对客人回以礼,“不可谬赞”,是以客套示人,是礼节上的笑,内心还有满意、得意的成分。

“他年少……”也有意说给身边的宝玉听,年少不要自得。

第二处“笑”是在宝玉作对联后,从语境中看,宝玉对所写内容对联是有所考虑的,且是在贾政的认可之下。

前后对期间众人的称赞都未加以反驳和客套。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是对宝玉的肯定,赞同宝玉题字有才情,体现其内心喜悦,表示自己的满意。

第三处,是写贾政的冷笑。

前面贾政的略微生气,“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

宝玉评价众客拟题“都似不妥”,在贾政看来,有些轻狂,以冷笑态度问他“怎么不妥”表现的是不满。

从封建大家长的角度看,还让宝玉接着说下去,内心实则无太多责备。

思考时要关注“笑”的对象、原因和程度。

(2)考查的是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做此类题,要结合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特征去分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再概括出曹雪芹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体现在哪里。

以贾政的“笑”为例,这是赏析的基础点,同样是“笑”,前后“笑”的语境不同,意味不一样,“笑”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一部分内容,细节处见精神,分析要注意结合人物身份、性格、情感和环境场合,说明作者艺术功力的具体体现,突出独到。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鉴赏能力。

做此类题目,要现认真阅读原文,把握景物和环境的特征,然后再按要求分步作解答。

一方面要赏析潇湘馆是个怎样“好”的所在,用简练语言概括出回答“好”在哪里,另一方面从环境氛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面考虑文段作用,突出曹雪芹如此描写“潇湘馆”的匠心何在。

潇湘馆有数百翠竹掩映,生机勃勃,游廊曲折,房舍小巧,清幽雅致,后院有淡雅梨花与流泉,山水相映,自然灵动。

整个布局讲究,精巧不俗。

曹雪芹写“潇湘馆”,营造了幽静清雅的氛围,与黛玉的人物形象做呼应,为她后文入住此地做铺垫。

用潇湘馆清幽的氛围正衬出黛玉喜静、娴雅的个性,用“竹”象征她清高孤傲、自然脱俗的高雅品味。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做本题时,要通读全文,根据情节和对人物描写的相关内容,概括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贾宝玉读书多,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表明他爱读书。

他为亭取名“曲径通幽”,还说“刻古终胜雕今”,可见宝玉富于诗才,有才情且爱读诗;另外,宝玉有真情说真话,不伪饰,在与贾政评论“杏帘在望”句和发表对“天然”的看法之时,与贾政观点相违背,可见宝玉的真性情与世俗不合。

《红楼梦》第三回中写道:后人有《西江月》词批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字面上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这个评价是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的,是世人的评价,而宝玉却恰与此相反。

作答时,要注意观点明确,概括得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