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乌鲁木齐市地理高一(下)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乌鲁木齐市地理高一(下)期末调研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外面紧绷着渔网,海草最厚处达4米,建造一座海草房所用的海草约5000公斤以上。

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还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的新式民居出现。

下图为“海草房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草房最可能分布在
A.多雨的南方地区B.寒冷的东北地区
C.干旱的内陆地区D.多风的沿海地区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海草房越来越少的原因可能有
①海水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减少
②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③城镇化水平提高,工厂面积增加
④生活水平提高,外出人口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为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该村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A.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B.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
C.打造成为国际贸易港D.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
【答案】1.D
2.D
3.D
【解析】
1.建造一座海草房所用的海草约5000公斤以上,因此应该分布在原料丰富的海边,BC错误;面紧绷着
渔网,应该是为了防止海风将海草吹走,D正确,A错误。

故选D。

2.海水养殖增多,水污染严重,海草产量减少,影响建房,①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温度上升幅度不大,不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大变化,海平面上升影响不大;且海面扩大,海草数量可能增加,海草房可能增加,②错误;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说明城镇化水平提高、工厂面积增加对海草房影响不大,③错误;生活水平提高,外出人口增加,导致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当地人口减少,新建对海草房减少,④正确。

①④正确,故选D。

3.A、海草越来越少,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太可能,A错误;
B、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B错误;
C、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民居形式才出现,说明该地发展较慢,打造成为国际贸易港,跨度太大,C错误;
D、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原生态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腐等特点,保护好特色民居海草房,就是记住乡愁,留住记忆,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D正确;故选D。

【点睛】
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随着近海养殖的增多,渔民养的海带、海蛎子等用的网拦住了海草,近年来,海岸上已经看不见有大量的海草涌上来。

2.读“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哪个阶段( )
A.AB B.BC C.CD D.DE
2.下列关于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在OA阶段时,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需求大
B.在AD阶段时,城市出现劳动力紧缺、交通拥挤等问题
C.在DE阶段时,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密集于市中心
D.在DE阶段时,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1. C
2.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学生要熟悉城市化过程,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化特点和社会经济变化情况。

1.世界上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国家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结合图中城市化水平变化看 CD 城市化速度最快。

选择C。

2.从图中看在OA阶段时城市化水平变化小,城市经济发展慢,A错误;在AD阶段时,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等问题,B错误;在DE阶段时,城市化水平最高,处于城市化成熟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市中心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转移,市中心人口减小,C错误D对。

【点睛】
市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

“ S‑”形曲线将城市化的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阶段。

如下图所示:
3.下表是“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下图是“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A>C>B D.A<C<B
【答案】A
【解析】
【详解】
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也不同。

城市的等级愈高,其服务范围就愈大、功能越全面、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越高级、数目越少、距离越远;城市的等级愈低,则反之。

结合表格城市A、B、C所能提供的商品种类的多少可知:A中心地商品等级高且多,服务范围大,B中心地次之,C中心地等级最低。

中心地等级的比较关系是A>B>C,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2014年2月10日,国家卫计委宣布上海、江苏等9个省份已通过备案,湖南无缘成为第一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

湖南“单独二胎政策”预计2014年上半年实施。

下图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后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Ⅱ阶段人口数量
B.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C.Ⅲ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D.②和③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2.该省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以后,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较明显影响的是
A.劳动力的规模
B.人口老龄化速度
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
D.人口自然增长率
【答案】1.D
2.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从建国初期开始的第Ⅰ阶段,人口数量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到第Ⅱ阶段,人口数量变多,A错;到第Ⅱ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下降,劳动力不会出现严重短缺,B错;Ⅲ阶段出现的前提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C错;②和③拐点的出现分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和“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D正确。

2.出生率的提高,从而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婴幼儿增多,带动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十年内少年儿童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从而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新增的婴幼儿在10年内不会变成劳动力,因而不会对劳动力规模产生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

考点:读图分析人口变化;“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影响。

5.2014年11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下表是我国新旧城市等级划分标准的对比。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城市新等级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面积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B.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C.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D.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
2.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中心区人口外迁,城市等级下降
B.城市用地紧张,人居环境变差
C.经济发展加快,劳动力短缺
D.逆城市化严重,城市服务范围缩小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等级体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读表1可知,新城市标准是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故选D。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城市环境质量会下降,B正确,故选B。

6.左图为2012年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右图为2012年M市从业人口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M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迁入人口各年龄段都是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会引起M市的婚育问题
B.迁入人口的性别差异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人口的迁入主要是因为M市重工业发达
D.人口的迁入导致M市就业结构发生彻底改变
2.下列关于人口迁入对M市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缓解就业压力B.制约经济发展
C.造成基础设施紧张D.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1.B
2.C
【解析】
1.A.据图可知,M市迁入人口数量11—12年龄段中女性少于男性,A项错误。

B.据图可知,迁入人口中的劳动人口性别差异在15—29年龄段,女性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说明与产业结构有关,B项正确。

C.人口的迁入主要是因为M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C项错误。

D.人口迁入主要从事相对应产业的工作,不会导致M市就业结构发生彻底改变,D项错误。

故选B。

2.A.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会增加就业压力,A项错误。

B.劳动人口增加,会促进经济发展,B项错误。

C.人口大量的迁入,会导致住房紧张、交通压力增加等问题,造成基础设施紧张,C项正确。

D.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生活垃圾增加,环境污染加重,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作用。

2
、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影响迁入地迁出地
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①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并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7.读“某工业区区位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本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兴起无关的是( )
A.廉价石油大量输入B.便利的水陆交通
C.广阔的市场D.充沛的水源
2.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部原因在于( )
A.工业结构单一B.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答案】1.A
2.A
【解析】
1.图示区域为德国的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充沛的水源和广阔的市场条件下形成的,与廉价石油大量输入无关,A正确。

2.图示区域为德国的鲁尔区,衰落的内部原因是工业结构单一,A正确;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属于外部原因。

故选A。

8.某一个站点通过地铁线路到达各个站点所需的时间之和被称为该站点的通达度;某一个站点的通达度与所有站点通达度的平均值之比,称为该站点的时间通达系数。

鼓楼区是城市中心,保留着较多的历史文化古迹。

福州正在修建多条地铁线路,改变城市中心。

图1为福州市主城区示意图,图2为福州市主城区地铁时间通达系数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地铁时间通达系数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完善B.受河流影响
C.地处中心商务区D.邻近城郊
2.据图分析,地铁建成后,城市中心逐步转移的方向是
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
3.福州城市中心的移动,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①保护历史文化古迹
②加强各区间的联系
③促使房价下降
④合并功能区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1.D
2.B
3.A
【解析】
【分析】
1.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城市郊区,等值线较为稀疏,因此,该地地铁时间通达系数较大的主要原因是邻近城郊。

这里位于城郊,基础设施不如市区完善;河流环城而过,甲地受河流影响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中心商务区通达度最好。

据此分析选D。

2.根据材料可知,福州市主城区主要由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组成,其中鼓楼区是城市中心,由图可知,鼓楼区市中心在河流北岸,处于城市的偏北位置。

而地铁线修成后,可以看到通达时间最短的位置位于鼓楼区南侧,通达时间越短、通达度越高,说明鼓楼区偏南位置成为交通通达度最好的位置,意味着地铁建成后,城市中心逐步转移的方向是向南,据此分析选B。

3.鼓楼区是福州的历史文化区,福州城市中心的移动,减少了经济活动对老城区的影响,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地铁的发展、城市的扩展,可以加强各区间的联系;城市的发展和规模扩大会促使促使房价可能上升,使功能区分化明显,但不会合并功能区。

据此分析选A。

【点睛】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
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9.读“工业生产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乙类工业生产成本比例最大的是 ( )。

A.原料运输B.产品运输C.科技投入D.工资投入
2.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业属于 ( )。

A.廉价劳动力指向型B.技术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D.原料指向型
【答案】1.A
2.B
【解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1.读图结合图例可知,乙类工业中原料运费占生产成本的比例最大,应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故选A。

2.读图结合图例可知,甲工业科技投入占生产成本比例最大,应为技术导向型工业。

故选B。

10.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下题。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流域开发的影响。

【详解】
在流域开发过程中,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会增加。

故选C。

11.读世界知名计算机公司个人电脑主要零部件来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