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齐鲁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齐鲁货币
齐国货币以刀币为主,在介绍齐国刀币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刀币的发展过程。
了解完刀币大概的一个发展过程我们在详分一下齐国刀币
一:齐国早期、晚期刀币
①齐国早期刀币
齐国早期刀币有“齐之大刀、安阳之大刀、即墨之大刀三种”,分别铸造发行于临淄、安阳、即墨。
②齐国晚期刀币
晚期铸币成熟,齐刀趋于统一化,铭文统一为“齐大刀”。
这里的“齐”字指的是齐国,而早期的“齐之大刀”的“齐”字指的是齐都临淄。
③齐国早期刀币与晚期刀币的对比
早期齐刀铭文为各铸地地名再加“之大刀”三字;晚期齐刀铭文不分铸地,统一为“齐大刀”三字。
除铭文不同之外齐刀的早晚期形制也有明显区别,早期刀背凸起,这是从削刀上遗留下来的一个特征;晚期刀背已与外缘的郭融为一体,使钱币的形制更加简练。
④背部铭文介绍
齐刀背部有铭文两处,上部有“三十”两字铭文,“三十”应该是齐刀的面值;下部铭文是炉记,见有“日、上、卜、草、刀、吉、工、可、三、六、七、九、土、甘、行、阳、生、方、年、大、安、央、正、至、且、周、公、安邦、开封、大甘、大行”等字的炉记。
二、齐国中期刀币
①莒邦大刀、即墨大刀
在齐刀里还有一种“即墨大刀”,这种刀币相对其他种类齐刀来说体型略小,而且铸造较为粗糙、存世也少见。
即墨已经发行过“即墨之大刀”为何还要发行这种小型的“即墨大刀”?有人认为此种刀币应为民间私铸,故体型小、铸造粗糙、存世量少。
我则持不同看法:“即墨大刀虽说少见但也有一定存世量,虽制作不精但风格统一”,说明在当时也不是个人所能为之;除即墨大刀外还有一种“莒邦大刀”,莒邦大刀存世更为罕见,迄今只见三枚半,观其形制风格它与“即墨大刀”一致,似为同时期之物。
然而“莒”与“即墨”放到一起不由的会让人们想起一段历史——“乐毅伐齐”。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伐齐,攻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仅剩莒与即墨二城,直至五年后齐国方收复国土。
推测“即墨大刀、莒邦大刀”或许铸于此时。
形制偏小、铸造粗糙、存世少也正好对应了此时齐国的衰微情形。
②齐明刀
另有一种“齐明刀”推测也铸于此时,“齐明刀”与燕国的“燕明刀”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燕明刀的“明”字圆润,而齐明刀的“明”字方正、细长;且齐明刀的背部常铸有“莒邦××”。
上面提到的“莒邦大刀”存世只有三枚半,估计只是试铸而已。
由于当时齐国的衰微,导致大面额的货币已难以流通,又加之燕国的侵入,故废本国的大刀而效仿燕国铸造起了小价值的明刀。
③减重钱
在常规的齐明刀之外还有一种小型的齐明刀,该刀薄小细长,是齐明刀的减重钱。
减重钱也是乱世的产物,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另外伴随齐明刀一起出土的还有一种首部被截断的刀币,这种刀币是在燕国原有尖首刀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是将刀币首部截断后混入
齐明刀里流通。
这种刀币也是减重货币,同样出于乱世。
三、齐返邦长大刀
“返邦”有返回故土之意,认为“齐返邦长大刀”是齐国收复故土重返临淄时所发行的刀币,有纪念性质,为世界最早流通纪念币。
存世罕见。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迎齐襄王返回齐都临淄。
“齐返邦长大刀”当为此时特铸的刀币。
“齐返邦长大刀”六字铭文含义为:“齐国收复故土重返国都希望长治久安而发行的刀币”。
该刀刀背连郭,自此时起齐刀开始有了这一特征,说明齐国重新振兴后,对货币进行了改良,不论各地统一发行三字的“齐大刀”,不再铸造小刀。
四、齐国其他货币
①圜钱
除刀币外齐国賹地还发行过圜钱,该圜钱大中小三枚一套,当值分别为“六刀、四刀、一刀”。
此套圜钱方穿、周郭具备、记地记值一应俱全,发展的如此成熟应该是晚期货币。
②贝币
另有一些铜贝被一些收藏家误入货币之中。
在这里有小型的“曲齿铜贝”被划为晋国贝币、中型的“直齿铜贝”被划为齐国贝币、大型“细孔铜贝”被划为鲁国贝币,但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贝币,只有楚国的“鬼脸钱”才算真正的贝币。
晋贝常见有外包金箔者,在个别的鲁贝的背面也常见附着着丝织品的遗迹,而且鲁贝的两个细穿也只能用作丝线镶嵌之用,说明这些铜贝只是饰品而已,并不是货币,但不排除他们可以充作等价物进行交换之用,因为在出土时也出现过不少被古人装入陶罐内储存起来的
铜贝,说明在当时他们同样被人们视作财富。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境界!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由于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