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八大“茶痴”,知道一半的已经是高手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的八大“茶痴”,知道一半的已经是高手了
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道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也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世人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被称为“考察茶事”,游历巴川蜀峡,一路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辨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

经过长年的积累,著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专著——《茶经》,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卢仝
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

他嗜茶成癖,所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七碗茶诗”被人千载传唱。

后流传到日本,更是深深影响了日本的茶道。

此外卢仝还著有《茶谱》,世人尊称其为“茶仙”。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大家熟知她的词,却不知她与她的丈夫都是茶道中人,他们旅居青州时常以茶为戏:“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一边饮茶,一边记忆学习,此乃“饮茶助学”也。

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郑燮并称”扬州八怪“。

汪士慎是“八怪”中与茶结缘最深的一位。

他一生品茶无数,对各种茶叶的形状和味道了如指掌,闭着眼睛品茶都能说出茶叶的产地,甚至是几时采摘的茶叶。

他有个癖好,煮茶的水只取三种,分别是山泉、雪水和花须水。

他从不喝泡茶,而是用专门的茶具煎茶。

在其所著诗集《巢林诗》中,咏茶的就有20 多首。

“茶苦”而清,“梅清”则高,好友金农送他“茶仙”的雅号。

乾隆
乾隆(1711—1799),清朝第六位皇帝。

曾六下江南,微服私访的同时也饮遍了江南的名茶。

乾隆一生嗜茶,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

85岁高龄时,乾隆欲退隐让位,有大臣劝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回曰:“君不可一日无茶也!”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蒲松龄虽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但久居乡间,知识渊博,他自制了菊桑茶,具有补肾、抗衰老的药效。

他在家乡设了一个茅草茶寮,为过往行人义务供茶,饮茶者不需付茶钱,只需口传故事和传说。

这些用茶换来的故事,后来成为《聊斋志异》中490多篇文言体小说的素材来源。

皮日休
皮日休(约838—883),晚唐文学家,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精通茶事,善写茶诗,他自制了一套精美的“袭美茶具”,写过《茶中杂咏》,为今人了解唐代茶园、茶舍、茶农、茶具以及茶业的种植、焙制、烹饮情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文学家、史学家,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

明末时期的人曾戏谑
地自称“茶淫枯虐”。

他曾联合乡人,对家乡一款没落的贡茶进行改造,使得此茶名声大噪,并更名为“兰雪茶”,后重新雄踞江南第一名茶的宝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