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起轻伤事故的分析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
·27·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23-0027-02
对一起轻伤事故的分析及反思
李 歌
(北方智能微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1149)
摘 要:某公司发生了一起轻伤事故,在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进一步反思事故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安全管理问题,查找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以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关键词:事故原因;违章操作;整改措施;安全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423.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ki.kjycx.2016.23.027
1 事故描述
2016-07-22T14:00,某公司车间自动机操作工王某和往常一样到公司上班,他来到自己负责操作的单轴六角自动车床前开始了下午的工作——加工零件。
14:30,王某发现刚才加工的零件尺寸不合格。
这种情况以前也出现过多次,都是由于机床锁紧螺母松动导致换向轮间隙偏大而影响了加工精度。
王某将防护罩拿下,在未关闭电源的情况下直接用手指判断换向轮是否松动。
当手指接触到换向轮时,换向轮突然转动,出现了溜车、换向轮换位的情况,导致其左手中指被挤伤。
现场同班组同事立即将其送到医院就医,并由车间安全员将事故情况报告安全部门。
经医院诊断,王某为左手中指第一节骨折。
这起事故给员工身体造成了伤害,也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直接原因
经过事故调查,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违章操作。
王某在发现自动车床故障后,在未关闭电源的情况下违章带电直接用手调整自动机故障,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中“排除故障,必须先停机再进行检查、调整”的规定。
2.2 间接原因
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常识和安全操作能力欠缺;车间安全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纠正员工带电调整设备的违章行为。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召开会议,通报事故
事故发生后,车间立即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将事故经过、原因向全车间通报,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讨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以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将事故通报张贴到车间公告栏,给全车间职工敲警钟。
另外,在全公司工作会上进行事故通报,让全公司引以为戒,“一个车间出事故,整个公司受教育”。
3.2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学习自己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
3.3 开展自查
举一反三,开展安全生产自查,查找单位是否还存在类似的违章行为,查找隐患,并立即整改已经查出的问题。
4 事故反思
从事故统计分析来看,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违章作业引起的,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最终都将成为事故的导火索。
因此,我们必须引以为戒,举一反三,积极反思,反思员工、
班组长、车间主任、相关管理部门、各级领导应担负起的责任,反思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反思员工身边还有哪些安全隐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事故重演。
4.1 违章心理导致习惯性违章
发生违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操作者存在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
操作人员自认为技术过硬,熟悉现场设备系统,盲目相信自己的经验,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此外,因为之前多次类似违章行为都没有引发事故,所以,员工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即使偶尔有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引发事故。
就是这种“偶尔违章没有发生事故”的情况导致一些违章行为演变成了一种“工作经验”,进而埋下了习惯性违章的祸根。
习惯性违章容易使人有章不循,对事故失去警惕性,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反“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安全事故强有力的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4.2 管理不到位
出现违章违纪情况的另一个方面原因是管理不到位。
现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违章行为,管理不严,制止不力,安全管理流于形式。
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充分发挥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扩大安全生产的监管范围,加大管理人员的现场巡查和监督力度,及时查处和整改事故隐患,纠正和制止“三违”现象。
在现场监控中,管理人员要多提示、多告诫,注重培养员工之间相互关照、互相提示、团结合作和互相纠正违章的良好作风,及时发现、制止违章行为,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4.3 培训不到位
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素质不高归根到底是安全培训不到位。
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没有形成“安全第一”的自觉意识,没有深刻理解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无法将安全知识转化成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有深度、有实效性、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操作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同时,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增强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让他们养成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的好习惯,使遵守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真正变成职工的自觉行为,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
另外,还应加强事故案例学习,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做到警钟常鸣,警示高悬。
4.4 危险辨识不到位
员工对本岗位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对本岗位的危险因素辨识不充分。
因此,企业应努力提升员工辨识危险因素的能
.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28·
力,全面总结本岗位作业必须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使员工认识到危险,防患于未然。
安全管理专职人员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员工辨识危险因素提供相应的帮助,使员工的工作更全面、更细致。
同时,希望通过此项工作能从实践中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融入员工的骨血,印入员工的脑海。
4.5 设备安全管理不到位
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引进质量安全程度高的设备,淘汰老旧设备。
同时,要完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连锁设施,提高现有设备的安全程度;加强对设备设施安全状况的检查,及时发现设备、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督促有关部门或人员予以整改;严格执行设备检修安全规定,检修机械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
4.6 班组安全管理有待加强
在工作过程中,应注重班组长队伍建设,提高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水平,让懂安全、重安全的班组长带动、教育员工,真正将安全工作落实在工作全过程中。
同时,要重视班前会和班后会,充分利用班前会对员工进行安全提醒,在班后会坚持总
结当天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问题,让员工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让安全成为员工的自觉意识和本能反应。
5 结束语
这起事故暴露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说明安全管理无止境,安全管理工作永远在路上。
我们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做好防范措施。
只有不断提高设备本质安全程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注重班组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好.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研究[J].
安全,2014(10):9-11.
[2]朱良青.浅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民营科技,2016(4):68.
[3]凌仕江.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探索[J].科技与创新,2015(13):159-160.
————————
作者简介:李歌(1981—),女,主要从事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编辑:白洁〕
(上接第24页)
2.3 优化一条“好流程”
“互联网+图书馆”要深度融合,读者服务、图书管理流程的优化也必须紧紧跟上。
按照“互联网+”的方向,高校图书馆应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以分析为手段、以改进为宗旨、以体验为目的的服务、管理闭环工作流。
要优化读者服务流程,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强大的大学生读者需求分析系统,形成“需求—分析—改进—反馈—体验”流,通过了解不同大学生读者最需要什么,改进图书服务工作后再反馈给读者,让其重新体验是否满意,实现大学生读者所盼,图书管理人所向。
要优化图书管理流程,形成“数据—分析—漏洞—推送—应对—反馈”流,及时堵塞图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漏
洞,疏通“中梗阻”,促进图书安全流畅运转。
要优化图书内控机制流程。
建立内控监测平台,在图书服务管理软件应用平台运行全过程中都贯穿风险监控,做到图书管理工作流程痕迹化、可控化。
参考文献
[1]贾西兰,李书宁,吴英梅.“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J].图书与情报,2016(1). ————————
作者介绍:刘丽(1975—),女,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验收工作。
〔编辑:王霞〕
(上接第25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下,博物馆数字化是博物馆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道路已然走过了10年,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实现了博物馆的数字化。
无论从地域分布看,或从博物馆的级别看,亦或从博物馆的类型看,都尚存相当大的不平衡性。
即使是已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博物馆在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传统文博行业必须努力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借助“新媒体”,因地制宜地进行博物馆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吕健.新媒体应用于博物馆展示中的现状[J].黑龙江史志,2014(08).
[2]贺延军.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美国考察记[J].博
物馆研究,2014(03).
[3]迟强,朱炜静.我国博物馆官方微博运营的统计与分析[J].
东南传播,2015(03).
[4]林琰.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发展规划路径探讨[J].江南论坛,2014(04).
[5]周渡.浅谈微博与微信在博物馆宣传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旬刊,2015(15).
[6]吴昌稳.100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新浪官方微博运营状况评估与分析[J].文物世界,2014(14).
————————
作者简介:冉平(1966—),女,副研究馆员。
李倩楠(1992—),女,硕士研究生。
〔编辑:张思楠〕
(上接第26页)
参考文献
[1]刘海,于德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相关问题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13(05).
[2]杨荣华,王迪友,王鄂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
工作的几点思考[J].人民长江,2013(01).
[3]宋金木,储根焰,周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过程中移民搬迁心理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03).
〔编辑:刘晓芳〕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