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棒的纵振动测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弹性棒的纵振动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弹性棒的纵振动性质和测量方法; 2) 巩固有关纵振动的理论知识; 3) 学会测量弹性棒的纵振动频响曲线及利用此曲线计算 弹性棒的弹性参数。 二.实验仪器: 功率信号源(SG1645)、激振器(JK-2)、 加速度计YD106)、电荷放大器(YE5852)、 示波器(6502)、铝棒
(1)测量频响曲线记录和处理数据表格
(2)测量自由端加速度极值频率记录和处理数据表格
(3)棒长度L测量记录和处理数据表格
(4)数据处理结果曲线
(5)根据*式计算铝棒纵振动波速c,并计算铝棒的杨氏 模量E。
七.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简答题 1)均匀细长弹性棒,长为L,截面积s,密度 ,杨氏
模量E。一端谐和力激励,一端有刚性质量块,质量为m。
三.基本理论:
一端自由另一端谐合力激励下均匀细棒的稳态纵振动
方程和边界条件
2 2 ( z ,t ) 1 ( z ,t ) 0 2 2 2 z c0 t ( z ,t ) ( z ,t ) 0; SE z z z0
F 0 cos t
试求出其固有频率方程并且比较其基频与细棒一端没有 质量块时的差别。 2)分析本实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 3)如何确定一个振动系统是集总参数系统还是分布参数系
统?
4)为了计算铝棒纵振动波速c,能否只测量一个共振频率? 为什么?
注意事项: 1)开机顺序:信号源、示波器、电荷放大器; 2)关机顺序:电荷放大器、示波器、信号源; 3)注意电荷放大器上下限频率和增益钮档位 记录; 4)信号限幅,要调整增益钮,注意记录档位 5)注意测量数据的有效位数; 其它事宜: (一)实验报告要求: (1)16开(B5复印纸); (2)手写;图在坐标纸上手工绘制; (3)由班长在一周内收齐、交上。 (二)实验分组方法: 三人一组;按学号顺序组合。

zL
F0 SE
cos( t )


A

c0
sin(

c0
z)
zL
{ C cos( t ) D sin( t )}
F0 SE
cos( t )
AC
F0 c 0 SE sin(

c0
L)
F0 S c 0 sin(

c0
; L)
BD 0
(
2 c0

E

)

( z ,t )
F0 S c 0 sin(

c0
cos( L)

c0
z ) cos( t )
棒端( z L )加速度: ( z ,t )
2
t
2 zL

F0
2
S c 0 sin(

c0
cos( L)

c0
L ) cos( t )
分析:显然: sin(
附录1 实验仪器实物照片
附录2 实验仪器工作原理
zL
用‘分离变数法’
求解,可得形式解:
( z ,t )
{ A cos(


c0
z ) B sin(

c0
z )}{ C cos( t ) D sin( t )}
代入边界条件 ( z ,t ) 由: z ( z ,t ) 由: z 0
z0
B 0
频响曲线测量:
(1)频率范围:1000Hz-4500Hz;
响应电压 v 0 起伏小处, 响应电压 v 0 起伏大处,
f f
取 200 Hz ; 取 2 Hz (或 10 Hz );
(2)在每个频点测量激励电压幅值(Vi)和响应电压幅值(Vo)
(3)至少重复3次测量;
六.实验测量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

c0
L ) 0时,系统发生加速度共 nc0 L
振。


c0
L n ;
n
;
加速度共振频率
:* fn n2 Nhomakorabea
nc 0 2L
n 1 ,2 ....
四.仪器连接:
五.实验步骤: 1)按上图联接仪器;
2)测量激振器-铝棒-加速度计-电荷放大器系统的频响曲线;
3)测量自由端加速度极值频率;(多次测量,>五次) 4) 测量铝棒的长度L;(多次测量,>五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