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合集下载

三中全会教育改革

三中全会教育改革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441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办园黑龙江公办园占比达60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办普惠性幼儿园宁波超过70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加强学前师资队伍教师强化幼儿园规范管理加强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44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天津100条标准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厦门教师区管县用晋中五年流动教师12万名江苏教师短期柔性和15刚性交流创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北京学校集团联盟委托管理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以信息化促进均衡发展开展均衡发展监测评估443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规范办学行为山东盘锦深化教学改革北京翱翔计划山东江苏整体规划德育课程上海开齐体育美育课程甘肃上海江苏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浙江研制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和新机制天津444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衔接沟通的职教体系加强行业指导推动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园区化办学加强区域合作建立督导评估制度445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通识教育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立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探索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446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探索高校分类管理办法制定大学章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人民大学等6所大学已获批准学校章建立教授治学机制改革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推进内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民主管理有效途径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完善内部制约自律机制健全理事会董事会447改革高等院校办学模式推进高校政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发展行业高校特色发展完善来华留学培养体制机制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健全内地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448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性政策探索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的具体政策改革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探索独立学院规范管理方式支持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449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制定优秀教师到农村从教的政策体系完善师范生免费政策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东北师大的大学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合作模式华中师大的一本三化实践化立体化信息化模式完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模式开展教师资格改革和资格定期注册机制探索校长职级制深化教师职称改革2009年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试点逐步扩大到全国地级市的三分之一

东莞指标生录取规则

东莞指标生录取规则

东莞指标生录取规则引言东莞市是中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发展潜力。

为了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学生,东莞市教育局制定了一套指标生录取规则,以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学生进入重点中学。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规则。

1. 背景和目的指标生录取规则是为了解决东莞市初中毕业生入学问题而制定的。

通过实施指标生录取规则,可以确保每个区域内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优质中学,并且减少不必要的竞争。

2. 录取对象指标生录取规则适用于东莞市各区域内初中毕业生。

3. 录取指标根据东莞市教育局制定的规定,每个区域内的初中毕业班级都会确定一定数量的指标生名额。

这些名额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3.1 学业成绩学业成绩是最重要的录取指标之一。

学校将根据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并按照成绩高低确定指标生名额。

通常情况下,学业成绩在全市范围内排名前10%的学生将有机会成为指标生。

3.2 品德表现品德表现也是录取指标之一。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品德评定和班级评议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品德表现。

良好的品德表现可以增加成为指标生的机会。

3.3 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学生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文体比赛等方面的表现。

学校将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来确定指标生名额,以鼓励全面发展的学生。

4. 录取程序指标生录取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4.1 学校初审每个区域内的初中毕业班级会将符合指标生条件的学生名单提交给相应的中学。

中学将对这些名单进行初步审核,确保每个候选人都符合基本要求。

4.2 笔试和面试通过初审后,候选人将参加笔试和面试。

笔试主要考察候选人在各科目上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面试则主要考察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表现。

4.3 综合评定经过笔试和面试后,学校将根据候选人的成绩和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评定结果将用于确定最终的指标生名单。

4.4 公示和确认学校将按照规定公示最终的指标生名单,并通知候选人进行确认。

候选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是否接受录取。

4.5 替补名单如果有候选人放弃录取或无法确认,学校将按照一定顺序从替补名单中填补空缺。

广东东莞市政府购买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位暂行办法

广东东莞市政府购买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位暂行办法

东莞市政府购买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位暂⾏办法(征求意见稿)第⼀条为进⼀步解决进城务⼯⼈员随迁⼦⼥(以下简称“随迁⼦⼥”)接受优质义务教育问题,进⼀步提⾼我市随迁⼦⼥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平,根据《东莞市新莞⼈⼦⼥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东府〔2012〕67号)、《东莞市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作实施⽅案》(东府办〔2015〕45号)、《关于进⼀步提⾼我市随迁⼦⼥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平有关事项的通知》(东府办会函〔2016〕10号)及《东莞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管理办法》等有关⽂件要求,制定本暂⾏办法。

第⼆条政府购买学位是指政府为提⾼随迁⼦⼥公共教育服务⽔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式,向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购买⽤以安排符合条件的随迁⼦⼥接受义务教育学位。

政府购买的学位包括⼩学学位和初中学位。

政府购买学位的⼊读对象是通过积分制⼊学申请程序被录取的随迁⼦⼥,具体录取办法按照《东莞市新莞⼈⼦⼥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执⾏。

第三条购买学位⼯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街、园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组织和开展。

各镇(街、园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要把购买学位⼯作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并制定年度的实施⽅案。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并完善有关⼯作机制,努⼒提⾼随迁⼦⼥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平。

第四条市、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和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购买学位⼯作。

市教育局负责全市购买学位⼯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全市年度购买学位规划,指导和督促镇街教育主管部门做好购买学位⼯作,协调市财政部门按时拨付购买学位经费;镇(街、园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镇(街、园区)购买学位⼯作组织实施,制定镇街年度购买学位实施⽅案,包括被政府购买学位的民办学校的甄选、购买学位的数量及分布、购买学位⼊读对象的录取和⼊学安排等⼯作,按时将购买学位的⼊读情况报市教育局和镇街财政部门,协调镇街财政部门按时拨付购买学位经费。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东教思〔2010〕24号关于表彰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决定各镇(街)宣教办,松山湖科教局,市直属学校:2009-2010学年度,全市各中学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涌现了一大批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中学生。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全市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经各镇街宣教办、各学校评选、推荐、公示,我局进行审核,决定授予李静琳等622位同学东莞市“三好学生”称号,授予樊淑娴等250位同学东莞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希望广大青少年学生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奋发进取,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附件:1.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三好学生”名单2.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优秀学生干部”名单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附件1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三好学生”名单学校东莞市“三好学生”东城一中李静琳黄嘉琪邱卓钟奕倩赖雨晴东城初级中学袁日锋曹纲玮林萍刘晓锋代维安袆珂刘迪琨东城岭南学校徐耀东城朝晖学校黄嘉虹邱丽梅东城东珠学校王文斌东城春晖学校贾卓东城益民学校吴泽健东城佳华学校张细宣东城旗峰学校张玉婷万江区第二中学彭晶琪陈羽露叶栩欣何镇添黄浩斐万江第三中学万晓莹李祺菁罗绿韵叶钰君肖壹梁梓峰梁慧仪李可达吴智育李逸然朱怡辰吴蔓菲林仲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钟晨煜万江黄冈理想学校周玥万江华江初级中学梁咏欣万江明星学校李志炜万江长鸿学校林永利南城中学陈南岳苏响盛李文菁万轶婧刘茜钟诗谕钟肖滨南城宏远外国语学校李让彬南城星河学校李淑津南城东晖学校黄曾巧南城南开实验学校黄佳茹余树杰张宇萌罗雨青张丛笑石龙第二中学张锦钊刘铮洪柱阳孙惠玲石龙第三中学江韵张嘉辉陈羽欣钟慧琪石龙龙联学校辛佩梨虎门第三中学林雨晴宋新何韵杭邓杰峰徐振声虎门第四中学左喆李斯然黄俏祯丁梓聪虎门第五中学吴嘉骥林晓蕾罗陆婷张家琦李小灵虎门外语学校王天豪梁焯彬吕学而钟自鸣虎门汇英学校李茂秋郑纯丹沈启杰虎门红星学校邓立新许佩纯中堂中学邱子源莫梓铭彭悦李梓朗中堂实验中学熊嘉仪何巧兰黎雯意谭俊杰中堂朝阳学校姚壮杰中堂展华学校钟柳青中堂汇文学校黄玉媚中堂星晨学校李海凤李振飞吴国滔赵芷茵卢瑞茵梁晓茵陈慧中杜文亮陈碧莹望牛墩中学庾筱韫陈萃泠魏嘉明望牛墩育林学校黎倩麻涌中学郭少兰李正德萧锐杰麻涌第一中学周梓俊陈锦富雷国轩黎广荣蔡美英刘伟峰麻涌新港学校曾玲燕石碣中学陈淑婷吴敏婷陈钦辉陈卓冰石碣袁崇焕中学曾郁兴何颖茵邓沛然石碣碣识学校钟玲妙石碣四海学校刘雨婷石碣文晖学校陈晓玲石碣勤径学校龙攀石碣丽江学校何明芳石碣新民学校单瑞君高埗低涌中学周锦换吕志坤陈镜有苏泳欣李东燕高埗文康学校冯学优高埗弘正学校洪媛高埗英华学校纪文蕊道滘济川中学江锐昌温伟东温玉贞叶灿良李瑞恩叶淑英叶如婷道滘中学杨俊乐丁浩华卢肖君陈惠欣道滘中南学校谢草茹道滘纪英学校李开妍洪梅中学蔡惠珊梁嘉明沙田广荣中学黄志鹏石林吴雨薇杨婉昕东方明珠学校况雅文赖君智陈婉莹沙田鹏远学校陈宁厚街竹溪中学黄锡文王文昭王家园蔡俊伟厚街湖景中学王嘉乐江燕萍欧卓理方仕杰方晓晴钱喜彬厚街艺园学校李桃园厚街开贤学校谢育新厚街海月学校康源厚街新园学校曾俊明长安实验中学邓芷霜林超颖涂曼叶启航郑岚霄朱婷吴玉纯长安福海学校郑昭远吴舒莹长安东安中学纪钦生长安培英初级中学黄晓霞刘佳欣长安振安中学林梦柔黄锦圳寮步中学袁月尹嘉敏尹郭相叶嘉瑶石庆锋寮步香市中学张承天陈诗炜袁颖桢梁卓文尹诗敏尹健濠寮步宏伟初级中学黄琳袁馨绵陈锦秀韩锾寮步龙光学校潘远杰寮步信义学校麦红中大附校外国语学校潘东妮寮步东阳学校沙慧玲大岭山中学林碧华林艺芳王雨贝戴铭钰大岭山新风中学罗灵锐朱润麟黄健章梦露大岭山华强学校黄顺丹大岭山南华学校黄诗威大岭山星塘学校董玲北大学园博雅外国语学校周嘉铭大朗中学叶晓婷邝耀杰叶肖萍李静秋朱贺坚大朗第一中学陈羡容张浩辉彭嘉敏梁炎磊韦基信叶淑敏启明星初级中学邹丹雯吕宏伟钟太宝大朗洋洋学校陈思维大朗启东学校邱丹妮大朗巷头东明学校唐小女黄江中学陈蔓青郭艺叶晋涂耀尹杨子科黄江育英中学成红辉黄江康湖新乐中学王军樟木头中学樊静妮黄文考林桂纯蔡兴梅邓淑仪樟木头养贤学校邓健兴杨利樟木头鹏程学校陈颖清溪中学杨锦富丘晟峰韩琳刘玉送清溪晨光学校黄俊源清溪银河学校谢丽诗清溪锦程学校秦思雨清溪三中绮丽学校邱新安塘厦初级中学黎泳希雷丹黄春阳黄晓婷李笑霞塘厦水霖学校梁倩敏郑冬升黄莹塘厦华正学校陈志洪罗田黄宏祥塘厦华辉学校罗昆伦凤岗华侨中学覃承添陈熳淳曹颖新世纪英才学校郭超晏哲廖欣怡凤岗清英学校林志杭刘佩威凤岗德恩学校曾文霞凤岗锦兴学校黄秀莲凤岗侨诚初级中学李俊鹏凤岗明华学校邓万城谢岗中学张婉清李奇容明红宴谢岗振华学校李舒楚谢岗华翔学校郑秋燕常平中学初中部周雅婷尹爱如黄璐叶丽佳常平振兴中学张锦明罗慧珊黄镇业许尔佳萧绮兰张晓辉常平创业学校叶永正常平嘉华学校罗珊珊常平文华学校郑淼建常平北平学校廖美玲常平京九学校林楚茵常平旭升学校黄嘉玲桥头中学李思慧罗柱敏刘彦雯陈皓炯莫富城桥头光明学校韩瑞雪北师大石竹附属学校黄志伟陈竹周华健桥头华立学校蔡伍泳桥头光辉学校吴晓盈东坑中学苏佩仪谢素君谢素瑜东坑旭东学校刘小丽林振鹏东坑洪冠学校谢春艳东坑忠简学校李新宇企石中学刘永轩黄子君朱丽颖贺任驰凌睿姚志豪张莉宜企石新域学校蒋晓漫石排中学杨嘉瑜邓智骞谢晓童周树贤邓学佳石排燕岭学校黄钧媛石排云岗学校唐嘉欣茶山中学卢凯仪陈嘉琪江培琳卢嘉欣陈智昌袁芷珊华师大嘉玛学校许文威谢婷婷吴雨波翁德健茶山京华学校廖美霞茶山冠华学校陈雾丝茶山新华学校邝梅凤茶山品华学校张强横沥中学罗欣叶田蔚吴泳婷横沥汇星学校杨警横沥爱华学校陈镇洪东莞中学黄嘉敏杨宇昌谢嘉雯李达荣黄嘉敏陈欣怡吴仲声东莞市第一中学梅科瓦黄婉静利广杰黄瑶刘玉婷吴伟滔姚灼凌东莞实验中学刘凌艺叶庆勤廖伟华陈玲玉李成秋赵敏琼吴建华陈琢叶振华阿地拉·阿不都外力郑俊超廖威叶淑君宋东秦东莞高级中学吴灿鑫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黎哲豪邓婉祺吕晚晴江睿王坤铭张航东莞中学初中部陈可刘晓晴罗晓君侯映彤陈佩瑜陈芷莹叶晓敏苏颖臻玉兰中学郑一沣谢沛帆何建标黎健贤陈建斌梁慧怡可园中学刘志威李慧婷张艺馨陈铭仪江柳吴恙陈晓茵夏怡然郑秀仪周彭吉赵丽君赖淦洪方童欣杜冠豪东华高级中学王钲荣东华初级中学李佳昕王璐璐刘舜熙万鸿嘉杨帆罗思晨吴政锋诸健婷张巧蕾莫泳薇陈梓琪刘伟锋洪鑫涛张心怡黄君婷李培怡光明中学游淑楠王安琪张晓睿凌冠楚钟志军史晓杜佩玲张泽展叶茗嘉李奕扬邓惠新王焯夫林婷婷张偲陈俊宇蔡宝珍周绍轩刘金莲项字坤东城高级中学陈海源周丽晶余诗敏万江中学赵健伟黄泰霖陈欣仪赖沛枝苏晓敏石龙中学张晞童李世轩姚惠钟黄琬程张艳冰虎门中学陈智敏郭玉婷陈沛强卢凤娜叶剑锋叶松德梁玉珍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杨鼎刘文滔吕东生沙田中学苏莹刘照星陈锡均厚街中学何潇律郭锐文陈婉玲余嘉文方展滔林穗群长安中学郭浩勇刘佳莉郭若纯常平中学李绚云邓培稳陈梓文李敏华黄少仪李伟斌孙丽怡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洪凤玲霍嘉浩洪海生谢润明黎倩芬邱淑英洪燕金塘厦中学叶顺强梁紫珊刘秀丽聂嘉莉汪文雅东莞经济贸易学校霍笑玲江秋燕殷桂英陈莹芳袁永财何俊杰黄嘉伟邓楚雯东莞理工学校黄嘉辉黄秋燕叶瑞珍叶巧兰黎玉霞彭海燕莫沛锋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黄惠芬职业技术学校胡惠君罗静尧谢凤明王梅芳曾晓玲陈宝意育才职业技术学校张健张胜美黄启涛梁小芳李金琼钟瑞芬东城职业技术学校张小曼王颖超邓玉青陈雪君袁颖雅何佩珊陈映君南城职业中学黄笑媚张彩敏卢燕翘袁玉婵石龙职业技术学校何静怡陈嘉慧黎嘉欣威远职业高级中学王婉平郑佩东杨海燕郭健聪陈丽旋陈玉仪黄伟瑜麻涌职业高级中学陈健儿石碣职业中学叶玉贞厚街专业技术学校陈秋婷刘兵兵邓健生李瑞奇叶文威长安职业高级中学陈振镇曾少慧陈春燕苏金凤庞日辉寮步职业技术学校温祥成韩智敏大岭山职业技术学校黎倩玲刘绮婷大朗职业中学刘婉婷叶晓宜塘厦理工学校黄萍开朱素兰陈朵邓志朋陈莹常平黄水职业中学黄日发苏湛清周桂英刘植华陈炜权周淑芳五星职业技术学校刘俊财文嘉仪华粤职业技术学校申涛王钦王珊珊南方舞蹈职业技术学校何静常平南博职业技术学校姚仰桂刘小梅张锋林春苗南华职业技术学校林恒王少芝蔡泽耀尤文诗黄琼胜智通职业技术学校许黎黎徐银平黄秋月东莞市高级技工学校刘淑君揭建丽吴柏林徐诗霞陈伟杰昌娜黄玲玲附件22009-2010学年度东莞市“优秀学生干部”名单 学校东莞市“优秀学生干部”万江区第二中学樊淑娴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林晓文杨勇张婷朱展乐张秋兰南城中学张觉志简嘉茵南城南开实验学校陈文怡何钰媛虎门外语学校孙伟朝郑凯莹麻涌中学钟宇莉袁君芬石碣中学袁树根道滘济川中学陈转兰叶晓聪刘玉兴道滘中学吴瑞琼东方明珠学校丁翔刘志鹏寮步中学陈文芝梁嘉豪叶效新大岭山中学郑晓星骆小朋大朗中学翟柱婷吴嘉辉叶永成樟木头中学吴福清高翔新世纪英才学校钱胜军曹雁语桥头中学莫丽媚北师大石竹附属学校周信锋罗灿明企石中学杨杰延姚燕云茶山中学卢镇江袁慕贞华师大嘉玛学校杨雨晴魏佳楣东莞中学叶耀成杨浦城石尧唐毛毛林伟利叶妙珊谢妍怡东莞市第一中学陈建宇彭俏梦李杰君周顺安叶锦芬谢淑芬张嘉婷东莞实验中学谢立杰郭思颖谢少芳林凌志陈锦源周俊鑫张远郭钊玉散·玉苏普刘嘉桦郑佳陈永荣汪天燚黄伟良东莞高级中学曾曼杰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林茂贵尹智斌谭媛媛玉兰中学余启帮刘宛澄周嘉玲吴婷谢颖怡任曦莫惠婷吴芊艺李清明张一驰东华高级中学韩昊庆蔡蝶凌刘丹燕郝珍珍刘抒沁尹康成郭祥郑鸿辉光明中学张仕杰东城高级中学叶敏聪徐宇翔袁哲彦万江中学黄彬卢宇妮陈广正温伟铭吴彦东石龙中学黄发邓焯棋麦敏玲黄珍爱卢曼莉虎门中学梁绣珍贺澍邓嘉丽邓雅诗何启尧叶冠明陈嘉敏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郭钧钧梁钰明凌子权沙田中学陈展滔何应良袁洁婷厚街中学陈晓文王赛君尹柳钧李燕琼陈淑玲叶沛杨长安中学李倩云卢佩仪李毅聪常平中学刘国兵黄海媚石碧君范良韵蔡丽娴邓银娇刘天丽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吴丹魏振锋吴晓芳陈剑波萧慧欣谭彩玲黄美婷塘厦中学蔡建威陈琛叶雅文钟俊杰杨美琪尹淑君李晓恩卓美新莫志春叶浩星陈镌潜卓宋文东莞经济贸易学校梁凯维东莞理工学校黎伟佳苏淑婷梁俊浩叶树成崔汉东陈凯欣陈冠东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梁柳婵职业技术学校翟嘉欣李小冰尹佩珊曾志尧黎文俊李均均育才职业技术学校张浩龙王晓东吴思静王栋王鑫邓粤镜东城职业技术学校王佩儿叶沛林陈志斌温淑贞黄巧媚刘志威刘瑞茵南城职业中学蔡月明张伟成张检明罗宝文石龙职业技术学校王小宝叶灿辉谢俊豪威远职业高级中学霍嘉英邓惠珍王家辉谢煜威黄敏如苏家丽郑淑贞麻涌职业高级中学萧燕嫦石碣职业中学刘柳婵厚街专业技术学校叶嘉燕刘艳媚黄可能尹雪冰翟伟彬长安职业高级中学黄嘉辉王婉霞陈嘉恩黄志刚卢立新寮步职业技术学校叶满权黄巧英大岭山职业技术学校叶珮华叶耀辉大朗职业中学叶沛声韩汉祺塘厦理工学校张晓丽巫周娟何立烽廖远成叶美仪常平黄水职业中学谭淑娇龙蔷薇周健婷邵彩雅黄淑玲殷淑雅五星职业技术学校陈武全邹一静华粤职业技术学校许文辉梁晓婷邓冰冰南方舞蹈职业技术学校姜梦莎常平南博职业技术学校刘琪张晓武陈跃鹏邓金弟南华职业技术学校黄伟涛郭智炜莫晓燕郑文钦胡廉志智通职业技术学校罗俊先黄利罗函东莞市高级技工学校陈佩欣雷思妙翁旭斌欧美霞黄泽成杨佳丽叶刚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表彰 决定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申请公开2010年4月20日发。

关于开展201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通知(东莞市)

关于开展201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通知(东莞市)

关于开展201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通知(东莞市)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若干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将于201年开展。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目的与任务1. 培训目的通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旨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2. 培训任务本次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与教育、学科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掌握,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培训时间与地点1. 培训时间本次培训将于201年初开始,根据具体科目不同,培训时间为不定期的线上培训和不定期的线下培训。

请各位教师密切关注培训通知,做好时间安排。

2. 培训地点线上培训将通过教育平台进行,各位教师可在家或学校参与培训。

线下培训将在各区进行,具体地点和时间将由各区教育局通知。

三、培训方式与课程设置1. 培训方式本次培训将采取在线视频教学、研讨讲座等方式进行。

线上培训将通过教育平台发布相关课程,教师可自行选择课程参与学习。

线下培训将由专家学者组织授课,教师需按时参加。

2. 课程设置培训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课程安排将由各区教育局通知。

四、培训考核与证书发放1. 培训考核本次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通过线上课程学习后,教师需完成在线测试,通过合格才能获得培训学时。

2. 证书发放培训合格的教师将获得所修课程的培训证书,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学校将对获得证书的教师进行记录并计入个人档案。

五、培训费用与报名方式1. 培训费用本次培训对参与教师免费,各学校不得另外收取培训费用。

2. 报名方式各校将收集教师的培训需求,并报送至所在区教育局,由各区统一汇总后报送市教育局。

2024年积分方案东莞积分入学

2024年积分方案东莞积分入学

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城市,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每年都有大量的优质学生无法被学校录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城市开始推行积分制入学,其中包括东莞市。

下面将详细介绍2024年东莞市积分方案。

2024年东莞市积分方案分为两个级别的积分:文科积分和理科积分。

每个学生在高中毕业时都会根据其学业成绩和特长技能获得一定的积分。

这些积分将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资格参考。

首先,对于学业成绩方面的积分,东莞市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评估。

高考成绩将被转换成一个0-300的积分范围内的分数,其中满分为300分。

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数越高,获得的积分越多。

例如,满分的学生将获得300积分,而分数在250分以上的学生将获得250积分。

此外,成绩在不同级别的学科中也会影响学生的积分。

优秀科目的学生将获得额外的积分。

除了学业成绩,特长技能也是获得积分的重要因素之一、东莞市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

例如,学生参加学术竞赛、艺术表演、公益活动等都将获得积分。

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在积分方案中,特长技能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积分。

此外,家庭背景也会对学生的积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东莞市将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家庭教育水平等因素来评估家庭背景,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积分。

这样可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优秀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不佳而失去进入大学的机会。

最后,东莞市积分方案还规定了一些其他特殊情况下的积分政策。

例如,残疾学生将获得额外的积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学习。

同时,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如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志愿者等,也将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

综上所述,2024年东莞市积分方案为学生进入大学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估标准。

通过评估学业成绩、特长技能、家庭背景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可以更好地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东莞教育局禁止补课通知2022

东莞教育局禁止补课通知2022

东莞教育局禁止补课通知2022
1、2022教育校外培训停止通知说明一: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将坚持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但并不等于2022教育校外培训停止。

只是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等级为非营利性机构。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

非学科类要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2、2022教育校外培训停止通知说明二:近日,XX市教委印发《中小学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明确提出,严禁对小学一至三年级进行全学区、全区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包括学业质量监测)。

严禁对四至八年级进行全区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

根据市教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小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小学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严格执行等第制;
3、2022教育校外培训停止通知说明三:成都市要求培训机构不得在学校正常行课期间组织学员补课,平时线下培训时间不得超过晚上8:30,线上培训不得超过晚上9:00,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

从2022年7月20日起,成都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再收取学员今后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的培训费。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的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的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8.06.21•【字号】•【施行日期】2018.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的通知各园区、镇(街)宣教文体局(教育局)、财政分局,市直属民办学校: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2018年6月21日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民办幼儿园(含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中小学(以下简称“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留住优秀人才,稳定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师在我市民办学校长期从教、提高水平,根据《广东省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东莞市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总结我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以来的经验,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资金使用管理应遵循差异化扶持民办教育的原则。

实行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制度,让更多民办学校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管理、提高教师待遇,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教师从中受惠,激励其安心在民办学校长期从教、提高教学水平、加快专业发展。

教师从教津贴经费支出要合理和适度,利于这项制度持续地实施。

第三条资金来源。

从教津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设立的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和公办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列支。

第四条享受从教津贴对象为现正在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民办学校教学岗位工作,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专任教师:1.在我市民办学校现任职学校连续任教满一周年以上。

从2019年春季学期(对应发放年度为2019年上半年)开始,在我市其他民办学校曾经连续任教满一周年以上的可累计纳入连续任教年限,在民办学校连续任教不满一周年的年限不予纳入(在其他民办学校任教年限,以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周年年限数来确认,周年内12个月需连续缴费);2.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其中,小学教师需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东莞读初中的政策

东莞读初中的政策

东莞读初中的政策
以下是关于东莞读初中的相关政策信息汇总:
1.户籍与学籍要求:
具有东莞市莞城户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可以在莞城就读初中;
非莞城户籍但满足特定条件的学生也可以在莞城就读,例如父母持有有效的《东莞市特聘人才工作证》或广东省人才引进签发的有效《广东省居住证》且在莞城工作。

2.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
自2021年起,东莞市严格贯彻国家、省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启用了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实行“公民办同步招生”、“网上报名录取”等措施。

民办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可能保留直升政策,对于在一贯制学校或相关民办教育集团内部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可选择直升本校或本教育集团的初中部。

3.报名与录取流程:
所有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网站、微信公众号或APP登录“东莞”进行小一或初一学位的申请。

4.中考政策影响:
初中阶段结束后进入高中的中考政策对初中入学也有一定关联,如2023年的中考政策调整包括名额分配无限制性分数线、志愿填报方式改变等,这会影响到初中生升学规划和准备。

请注意,具体的入学政策每年可能会有所调整,请及时关注东莞市教育局官方发布的最新招生政策以获取准确信息。

2023东莞中考志愿规则

2023东莞中考志愿规则

2023东莞中考志愿规则
东莞市中考志愿填报规则如下:
1. 志愿批次分为五批,考生应按批次顺序填报志愿。

具体来说,提前批为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第一批为公办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第二批为公办中职学校、公办技工学校(含中高职三二分段班、中职留学班);第三批为民办中职学校、民办技工学校(含中高职三二分段班);第四批为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班、外市中等职业学校。

2. 提前批最多可以填报1个志愿,已于5月28日填报结束,自主招生报名信息将自动同步到提前批志愿栏。

第一批录取学校最多可以填报4个志愿;第二批录取学校最多可填报4个志愿,每个志愿可报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第三批录取学校最多可填报4个志愿,每个志愿可报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第四批录取学校最多可以填报两个志愿。

录取时严格按考生填报志愿顺序进行。

3. 对于服从调剂的考生,在第三批学校录取结束后,会进行调剂录取,系统将分配第三批民办中职学校当中的其中一所学校的其中一个专业作为录取结果。

此外,还有关于中考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例如名额分配不再设限制性分数线、填报志愿不再由初中学校审核等。

在具体报考和录取资格方面,符合政策性照顾条件的非本市户籍考生可以享受同等的报考和录取资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东莞市教育局官网或咨询当地教育部门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关于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教基〔2008〕4号
关于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通知
各镇(街)宣传教育办,各初级中学、完全中学:
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请你们按照已下发的《东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试行)》(2006年修订)、《东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细则(试行)》(2006年修订)文件的有关要求,做好我市今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今年继续在全市所有初中学生中开展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2、今年的初中毕业生根据学生初中阶段的表现作出评定,
其评定结果即为该学生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定的最终结果,评定工作须于4月1日前完成。

七、八年级学生根据学生本学年的表现作出评定,评定工作须于本学年结束前完成。

3、各学校须认真填写好学生的《东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试行)》,《报告书》将作为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档案。

4、各学校须按照文件的要求成立本校的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填写好《2008年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于3月21日前上交到我局基础教育科。

5、在评定过程中如有意见或疑问,请与我局基础教育科联系。

附件:2008年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二○○八年三月十二日(联系电话:23126022 联系人:谢荣昆)
主题词:基础教育综合素质评定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2008年3月12日发
附件:
2008年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填报学校:(盖章)。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东教研〔2010〕1号关于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9)获奖情况的通报各镇(街)宣教办,松山湖科教局,各中小学,: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9)顺利结束。

根据全国和省学科竞赛委员会划定的获奖分数线,我省获全国一等奖的获奖率,提高组(高中)为3.25%、普及组为3.62%。

我市学生在高手如林的竞赛中,再创佳绩:获全国一等奖25人、全国二等奖27人、全国三等奖(暨省三等奖)29人,总成绩列全省地级市第三名,其中12名高中选手获得重点大学免试资格并高考加分20分。

根据全国和省组委会划定的初赛和复赛的评奖分数线,本次活动评出了市学校团体奖、市学生个人奖和优秀辅导教师若干名。

现给予通报表彰,并颁发获奖证书以资奖励。

希望获奖的学校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学习和训练水平,争取在今后的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也希望其他学校向他们学习,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开展中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活动,为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后备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2009)获奖名单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九日主题词:教学 信息学 获奖通报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动公开2010年1月19日发附件: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 O I P2009)获奖名单一、团体奖一等奖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市东华初级中学,望牛墩中学,东莞中学初中部,常平振兴中学,莞城中心小学二等奖市实验中学,市东华高级中学,新世纪英才学校,长安实验中学,市光明中学初中部,市可园中学,石龙三中,石龙二中三等奖北师大翰林学校,东方明珠学校,东城一中,市玉兰中学,虎门外国语学校,寮步中学,石龙爱联学校,虎门镇口小学,塘厦初级中学,大岭山新风中学,塘厦中学,石龙中学,常平中学二、个人奖名单1.普及组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名单序姓名 学校 年级 全国奖项 辅导老师 原毕业学校号1陈骅骏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蔡立斌 东莞市石龙爱联学校 2吕晚晴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实验小学3叶俊麟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全国一等奖 沈欢波 松山湖小学4赵凌飞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阳光中心小学5伍舜豪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全国一等奖 尹开华 莞城中心小学6万炽洋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王富 虎门镇口小学7陈梓淦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黄斌 东华小学8陈子豪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松山湖小学9莫润昌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二 全国一等奖 赖冬梅 东莞市万江中心小学 10黄乐玫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王富 厚街新塘小学11麦辉煜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初一 全国一等奖 叶锦强 莞城中心小学12梁俊豪 东莞市常平振兴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徐先进 常平白石岗小学 13肖福刚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一等奖 王富 厚街陈屋小学14邓志杰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全国二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15陈锦杰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周景琪 长安镇沙头小学 16高子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全国二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17蔡庭鋆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全国二等奖 林瑛惠 莞城中心小学18林沛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黄斌 樟木头中心小学 19吴耀波 东莞市光明中学初中部 初三 全国二等奖 杨镇江 麻涌中心小学20梁家铭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全国二等奖 李宾 阳光第一小学21林柏煌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全国二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22于涵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王富 长安霄边小学号23钟嘉声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全国二等奖 尹开华 莞城中心小学24袁俊玮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全国二等奖 姜祥瑜 松山湖小学25王健铮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黄小勇 石龙中心小学26叶政擎 东莞市可园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古思映 莞城中心小学27黄淑慧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全国二等奖 李刚 大朗鸣凤小学28黄坚艺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全国二等奖 尹开华 莞城建设小学29张力焕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二等奖 黄斌 东城小学30叶伟铭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二 全国二等奖 张志强 石龙中心小学二分校31袁嘉豪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全国三等奖 尹开华 莞城建设小学32徐锦涛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全国三等奖 李刚 常平镇第一小学33张嘉曦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全国三等奖 尹开华 莞城中心小学34唐鸿翔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全国三等奖 林瑛惠 莞城中心小学35刘晓珠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全国三等奖 王富 大朗鸣凤小学36陈城辉 东莞市玉兰中学 初三 全国三等奖 胡雪梅 南城阳光小学37袁汉杰 东莞市东城一中 初二 全国三等奖 罗俊辉 东城第一小学38谭力允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全国三等奖 姜祥瑜 莞城建设小学39林威震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三 全国三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40周智鹏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一 全国三等奖 沈欢波 松山湖小学41王业平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全国三等奖 沈欢波 松山湖小学42颜学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全国三等奖 李宾 莞城建设小学43蓝嘉铭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初二 全国三等奖 李大斌 长安第二小学44杨宇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全国三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45孔智谦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全国三等奖 尹开华 莞城建设小学46黄雅瑜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全国三等奖 李刚 石排中心小学2.提高组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名单序姓名 学校 年级 全国奖项 辅导老师 原毕业学校号1黎健成(3班)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一等奖 徐建刚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2陈泽闽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3胡志勇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4谢嘉乐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一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 5尹嘉权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一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6卢嘉赋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全国一等奖 廖烈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7杨宇昌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全国一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8卢森泉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一等奖 徐建刚 大朗第一中学9潘意文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一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 10苏子岳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全国一等奖 廖烈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号11莫灿钦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全国一等奖 徐建刚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12王永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一等奖 徐建刚 厚街中学13郭文海 东莞市实验中学 高三 全国二等奖 陈广扬 石龙第二中学14何汶铬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全国二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15张健东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二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16陈伟杰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全国二等奖 廖烈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17李柏霖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高二 全国二等奖 杨光文 长安实验中学18付浩南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二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19郑湙彬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全国二等奖 徐建刚 东莞中学初中部20李达吉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二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21赵楠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二等奖 徐建刚 莞城中英文学校22曾文辉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二等奖 廖玉能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23何铭健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三等奖 廖玉能 东华初级中学24黄暖和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三等奖 徐建刚 大朗第一中学25刘景轩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三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26陈海平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三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27彭加生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高一 全国三等奖 卓明聪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28杨楚豪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三等奖 廖玉能 石龙第三中学29林波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全国三等奖 姜祥瑜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30陈光为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三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31黎伟杰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全国三等奖 唐章辉 东莞中学初中部32陈智星 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高二 全国三等奖 樊勇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33邓伟峻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全国三等奖 徐建刚 东莞中学初中部34李景亮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三等奖 徐建刚 石龙第三中学35梁梓琪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全国三等奖 徐建刚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3.普及组获市一、二、三等奖名单序号 姓名 性别 学校 年级 获奖等次 辅导老师1陈骅骏 男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蔡立斌2吕晚晴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市一等奖 姜祥瑜3叶俊麟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沈欢波4赵凌飞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市一等奖 姜祥瑜5伍舜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市一等奖 尹开华6万炽洋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王富7陈梓淦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黄斌8詹天翔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三 市一等奖 卓明聪9陈子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姜祥瑜10莫润昌 男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二 市一等奖 赖冬梅 11黄乐玫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王富 12麦辉煜 男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初一 市一等奖 叶锦强 13梁俊豪 男 东莞市常平振兴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徐先进 14肖福刚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王富 15邓志杰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卓明聪 16陈锦杰 男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周景琪 17高子豪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市一等奖 卓明聪 18蔡庭鋆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市一等奖 林瑛惠 19林沛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黄斌 20吴耀波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杨镇江 21梁家铭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市一等奖 李宾 22林柏煌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卓明聪 23于涵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王富 24钟嘉声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市一等奖 尹开华 25袁俊玮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姜祥瑜 26王健铮 男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黄小勇 27叶政擎 男 东莞市可园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古思映 28黄淑慧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一等奖 李刚 29黄坚艺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市一等奖 尹开华 30张力焕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一等奖 黄斌 31叶伟铭 男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二 市一等奖 张志强 32叶富坚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市一等奖 卓明聪 33袁嘉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市二等奖 尹开华 34徐锦涛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二等奖 李刚 35张嘉曦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市二等奖 尹开华 36唐鸿翔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市二等奖 林瑛惠 37刘泽鹏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杨镇江 38冯嘉兴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黄斌 39姚俊炜 男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江韵然 40刘晓珠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王富 41陈城辉 男 东莞市玉兰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胡雪梅 42袁汉杰 男 东莞市东城一中 初二 市二等奖 罗俊辉 43尹炯文 男 东莞市寮步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郑祝英 44吴宗培 男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江韵然 45徐詠琪 女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一 市二等奖 张志强 46谭力允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市二等奖 姜祥瑜 47林威震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三 市二等奖 卓明聪48周智鹏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沈欢波 49占汉松 男 东莞市寮步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占太鹏 50王业平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二等奖 沈欢波 51颜学海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市二等奖 李宾 52蓝嘉铭 男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初二 市二等奖 李大斌 53杨宇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卓明聪 54罗瀚锟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市二等奖 林瑛惠 55王可欣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二等奖 沈欢波 56叶柏阳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三 市二等奖 姜祥瑜 57张耀宗 男 东莞市虎门镇口小学 初一 市二等奖 万锦棠 58孔智谦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二 市二等奖 尹开华 59黄雅瑜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二等奖 李刚 60罗凤珊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王富 61杨家齐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卓明聪 62邓子新 男 东莞市虎门镇口小学 初一 市二等奖 万锦棠 63冯灏帆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一 市二等奖 尹开华 64王鸿展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初二 市二等奖 杨镇江 65周志超 男 东莞市东城一中 初二 市二等奖 罗俊辉 66伍莞秋 女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二等奖 江韵然 67陈汉松 男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三 市二等奖 赖冬梅 68袁耀辉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二等奖 李刚 69叶锦俊 男 东莞市寮步中学 初二 市二等奖 郑祝英 70于知非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三等奖 沈欢波 71李伟聪 男 东莞市新风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何腾辉 72肖遥 男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初一 市三等奖 叶锦强 73梁勋云 男 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初二 市三等奖 殷新泉 74梁伟坚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三 市三等奖 卓明聪 75林萍 女 东莞市新风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何腾辉 76杨宇通 男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初一 市三等奖 叶锦强 77龚俊睿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李刚 78陈浩添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部 初三 市三等奖 林瑛惠 79蒲昌昱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市三等奖 卓明聪 80樊锐鸿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三 市三等奖 卓明聪 81周雪颖 女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黄小勇 82叶善恒 女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李刚 83罗卓枫 男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初一 市三等奖 叶锦强 84周永强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二 市三等奖 沈欢波 85陈志淋 男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黄小勇86叶俊炜 男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张明红 87莫家尧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杨镇江 88陈明宇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市三等奖 李宾 89谭清东 男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李大斌 90樊镇湘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二 市三等奖 卓明聪 91赖玮晖 男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一 市三等奖 张志强 92刘伟杰 男 东莞市东城一中 初一 市三等奖 罗俊辉 93冼树洋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沈欢波 94李铭男 男 东莞市石龙第二中学 初一 市三等奖 张志强 95袁子豪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市三等奖 李宾 96叶树谦 男 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初一 市三等奖 蒋爱桃 97蔡威明 男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周景琪 98胡滨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杨雅君 99林锦燃 男 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孙华丽 100杨卓滨 男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江韵然 101张锦华 女 东莞市可园中学 初二 市三等奖 古思映 102廖力锐 男 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孙华丽 103石嘉伟 男 东莞市寮步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吴建邦 104梁文伟 男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初三 市三等奖 赖冬梅 105王子豪 男 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杨小川 106何子睿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卓明聪 107王滢滢 女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江韵然 108陈健朗 男 东莞市石联爱联学校 初一 市三等奖 江韵然4、提高组获市一、二、三等奖名单序号 姓名 性别 学校 年级 获奖等次 辅导老师 1黎健成(3班)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徐建刚 2陈泽闽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一等奖 姜祥瑜 3胡志勇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一等奖 姜祥瑜 4谢嘉乐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唐章辉 5尹嘉权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一等奖 姜祥瑜 6卢嘉赋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市一等奖 廖烈7杨宇昌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一等奖 唐章辉 8卢森泉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一等奖 徐建刚 9潘意文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唐章辉 10苏子岳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市一等奖 廖烈 11莫灿钦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一等奖 徐建刚 12王永康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一等奖 徐建刚13郭文海 男 东莞市实验中学 高三 市一等奖 陈广扬 14何汶铬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一等奖 唐章辉 15张健东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唐章辉 16陈伟杰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二 市一等奖 廖烈 17李柏霖 男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杨光文 18付浩南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一等奖 姜祥瑜 19郑湙彬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一等奖 徐建刚 20李达吉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唐章辉 21赵楠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一等奖 徐建刚 22曾文辉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一等奖 廖玉能 23何铭健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24黄暖和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二等奖 徐建刚 25刘景轩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姜祥瑜 26陈海平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姜祥瑜 27彭加生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卓明聪 28杨楚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29林波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姜祥瑜 30陈光为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唐章辉 31黎伟杰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唐章辉 32陈智星 男 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高二 市二等奖 樊勇 33邓伟峻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二等奖 徐建刚 34李景亮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二等奖 徐建刚 35梁梓琪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二等奖 徐建刚 36肖杰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卓明聪 37吴 昊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38雷宇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姜祥瑜 39王楚丰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40吴杰铭 男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高三 市二等奖 李大斌 41潘 巍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42朱创坚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唐章辉 43罗锦庆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44朱骏宏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45李磊 男 东莞市虎门外国语学校 高二 市二等奖 王斌 46刘永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姜祥瑜 47江贺文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48骆俊杰 男 东莞市石龙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袁建成 49彭秋生 男 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卓明聪 50陈雪华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51唐红雨 女 东莞市虎门外国语学校 高一 市二等奖 王斌 52胡鹏辉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二等奖 廖玉能 53黄俊杰 男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杨光文 54罗宇杰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二等奖 徐建刚 55张逸飞 男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高一 市二等奖 李勃 56江贺韬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二等奖 廖玉能 57刘耀捷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58杨 光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59麦钊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三 市三等奖 徐建刚 60龙子凡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61何 凯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廖玉能 62吕嘉豪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陈惠积 63曾远威 男 东莞市塘厦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陈丽屏 64詹健钧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三等奖 姜祥瑜 65罗 阳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廖玉能 66陈东雄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三 市三等奖 陈惠积 67陈建科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68黎健成(11班)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廖玉能 69谢文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廖玉能 70袁惠琪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唐章辉 71何学轩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三等奖 姜祥瑜 72温升宪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三 市三等奖 陈惠积 73邓达明 男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高二 市三等奖 李大斌 74李俊霖 男 东莞市塘厦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陈丽屏 75曾凌松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76尹广荣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三等奖 姜祥瑜 77梁军城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三 市三等奖 陈惠积 78卢少锋 男 东莞市常平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张永磷 79方雪婷 女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唐章辉 80薛浩贤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唐章辉 81卢沛明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廖玉能 82彭文彬 男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二 市三等奖 陈惠积 83袁之策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三等奖 姜祥瑜 84吴嘉豪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廖玉能 85袁炜乐 男 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一 市三等奖 姜祥瑜 86叶颖钊 男 东莞市石龙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袁建成 87周嘉华 男 东莞市实验中学 高一 市三等奖 陈广扬 88许雪妮 女 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 高二 市三等奖 李大斌。

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17.10.11•【字号】•【施行日期】2017.10.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各镇(街、园区)宣教局(教育局)、市直属学校:现将《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东莞市教育局2017年10月11日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全市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加强和完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

根据《广东省教育科研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东莞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工作,省级及以上部门组织实施的课题项目由于管理要求不同,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三条东莞市教育科研课题分为:年度规划课题、精品课题、招标课题、三名工程课题以及其他专项课题。

年度规划课题一般一年申报评审一次,招标课题、精品课题、三名工程专项课题等项目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四条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发布每年立项课题指南、组织申报与评审工作、指导全市课题研究的开展以及课题鉴定、验收工作。

课题负责人应根据申报指南的要求,认真、如实填写材料,且应具备下列条件:(一)课题负责人必须是东莞市的在职教育工作者。

(二)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主持者,具备开展科研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在课题中担任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三)同一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立项。

已有市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的负责人未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不得申报新课题。

第五条课题评审标准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研究价值:指所申报课题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应用研究价值。

(二)研究基础:指与所申报课题相关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三)研究设计:指所申报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7.07.05•【字号】东府办〔2007〕66号•【施行日期】2007.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07〕66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〇七年七月五日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根据中共东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镇、村发展的决定》(东委发〔2006〕24号)精神,为更好地推进三级转二级办学体制顺利实施,市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全面整合我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提升我市基础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提高高中阶段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着眼长远,全面统筹,因地制宜,合理布点,整合现有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实行规模化、集约式办学,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优质化建设,打造全省高中教育高地。

二、基本原则(一)统筹规划,满足需求。

根据我市高中阶段学生增长情况、省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及我市户籍人口增长情况,结合城镇化建设进程,一次性统筹规划,满足我市未来一定时间的高中阶段学位需求。

(二)优化资源,提高效益。

整合优化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保留条件较好的学校,逐步撤并每年招生小于6个班的完全中学高中部、所有普通中学附设的职业高中班以及在校生规模小于800人或校园面积不达标的中职学校,减少重复投资,提高学校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合理布点,创办特色。

依据各镇(街道)高中阶段学生情况,重新合理分布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分配镇(街道)生源。

中职学校依据所在地及周边镇(街道)的产业结构建设骨干专业,配备专业教师和实训设施设备,创办专业特色和专业品牌,为地方支柱产业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素质的技能人才。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4.14•【字号】•【施行日期】2020.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2020年4月14日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东莞市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管理,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父或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以下统称“父或母”)在本市生活居住或就业经商,其非本市户籍适龄子女需要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各园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把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应当根据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规模和分布,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对校舍建设的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和保障制度,依法保障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四条教育部门应当将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围,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每年调整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学位供给,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做好接收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负责对各中小学(幼儿园)及积分制入学服务点进行积分制入学业务指导,以及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将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教育收费标准。

东莞公办高中分四大片区招生

东莞公办高中分四大片区招生

今年初中毕业生约54911 人, 非本市户籍考生大约有30800 人 (不包括重读、异地返莞考生),比去年减少了2500 人。

根据规定,所有2022 年本市户籍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和希翼在我市升学的且具有我市初中学籍的非莞户籍初中应届毕业生,均要参加学业考试。

新莞人考生的是,非莞户籍的初中应届毕业生,计划回原籍参加学业考试的,可不参加我市的学业考试,如要在我市取得九年义务教育证书,就必须参加5 月中旬我市统一举行的毕业考试。

初二学业考试要报名才干参加与去年相比,我市大部份中考政策都得到了延续,如:“两试合一”、学业考试的分值、名额分配的比例、中考的日程安排等。

但是也有一些调整,除了主要的“8 大调整”之外,记者还了解到,初二学业考试现在要提前报名才干参加,而以前只要是在读的学生就可以直接参考。

其中,普通高中的录取批次由以前的两个批次变为一个批次、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将按4 大片区招生最受关注。

此外,“莞城班”和“择校班”的数量也进一步减少,到明年“莞城班”将全部撤销。

去年:第一批为面向全市招生的公办普通高中的正取班(不含分片招生和镇街内招生部份)和择校班、民办普通高中“公办班”。

第二批为分片招生和镇街内招生的公办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的民办班。

第三批为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招生学校,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第四批为高职院五年制专科,部属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跨市中等职业学校、省市技工学校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

今年:第一批为公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的正取班和择校班及分片招生的正取班,民办普通高中的公办班和民办班;“中高职联贯培养实验班”和中高职三二分段专业的招生。

第二批为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及公办技工学校。

第三批为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高职班,部属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跨市中等职业学校,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和民办技工学校。

解读:今年中职学校录取批次方面,为了保证公办中职学校中的“中高职连贯培养实验班”和中高职三二分段专业的生源质量,也为了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今年将这部份中职志愿放在第一批,与普通高中招生同批次,其他专业的招生仍放在第二批。

东莞特长生招生简章

东莞特长生招生简章

东莞特长生招生简章
为进一步提高东莞市的教育品质,促进全市优秀学子的成长,特开展特长生招生工作。

一、招生对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在本市辖区内就读小学或初中,成绩优异,已获得省市及以上比赛的奖项,且年龄不超过14周岁;
(二)小学毕业,成绩优异,已获得省市及以上比赛的奖项,且年龄不超过12周岁。

二、招生学科:文、理、工、商四个类别,单科成绩在年级前10%及以上。

三、报名流程:
(一)网上报名:登录东莞市教育局官方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二)现场确认:考生本人需携带相关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

四、招生名额:文、理、工、商四个类别各100名。

五、考试及录取:
(一)笔试: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总分为300分。

(二)面试:两个主题,每个主题15分钟,总分为50分。

(三)录取:根据笔试和面试总分排名,按计划录取。

六、其他事项:
(一)资格审查:招生工作结束后进行资格审查。

如考生信息与报名信息不符,取消其入选资格。

(二)成绩有效期:成绩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之前的成绩不予认定。

(三)报到:录取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办理报到手续。

特长生招生办公室电话:XXXX-XXXXXXX.。

东莞最新停学通知公告

东莞最新停学通知公告

东莞最新停学通知公告
尊敬的家长、同学们: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最新通知,为了进一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东莞市教育局研究决定,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将采取停学措施,具体安排如下:
一、停学时间
自即日起,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停课,具体停学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进一步通知。

二、学校安排
1. 学校将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开展远程教学,确保学生不因停学而耽误学习。

请家长和学生密切关注学校的通知,按时参加线上课程。

2. 学校将组织教师对线上教学进行指导和监控,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3. 学校将配合国家、市教育局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

三、家长责任
1. 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线上教学安排,确保学生按时参加线上课程,并及时与学校沟通学习进展和问题。

2. 家长要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健康观察,如发现有身体不适或疑似症状,及时向学校和相关部门报告。

四、疫情防控
1. 所有师生要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参加人员密集的聚会活动。

2. 减少外出,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不必要的旅行。

3. 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必要时向医生说明近期接触史和旅行史。

请广大家长和同学们密切关注学校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通知,以获得最新的学校安排和疫情防控信息。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保护好每一个家庭的健康。

东莞市教育局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新疆高中班办学工作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新疆高中班办学工作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新疆高中班办学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5.08.01•【字号】东府办[2005]50号•【施行日期】2005.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新疆高中班办学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05]50号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市教育局《东莞市新疆高中班办学工作方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〇五年八月一日东莞市新疆高中班办学工作方案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扩大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规模的意见》(教民[2005]10号)的精神,从今年秋季起,我市将承担开办新疆高中班的任务。

为做好我市开办新疆高中班的各项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办学工作方案:一、开办新疆高中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开办新疆高中班的指导思想:始终把新疆高中班的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统一思想认识,牢记“民族宗教无小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关于新疆高中班办学的各项指示和要求,从完善新疆高中班教学和生活设施以及师资的配备,从思想教育、教学工作到生活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层层落实责任,达到相关要求。

开办新疆高中班的基本原则:以“特事特办”的原则予以高度重视,对必要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干部教师配备等给予优先解决,同时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以东莞高级中学为办学点,按照有利于该校逐步完善申报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条件,有利于新疆高中班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原则,由市财政统筹专项办学经费,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二、开办新疆高中班的保障措施(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开办新疆高中班的重大意义全市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开办新疆高中班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事关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及振兴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大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智根 常平镇第一小学 规400 实施"三感"训练,培养小学钢琴弹奏特长生的研究 刘远波 黄江镇梅塘小学 规401 乡村小学陶艺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陈丽娜 黄江镇梅塘小学 规402 小学小班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陈顺兴 莞城中心小学 规403 高中政治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陈婉华 常平中学 规404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批语的研究 秦业兴 麻涌镇第二小学 规405 艺术课堂教学的调控策略研究 曾 益 塘厦镇第一小学 规406 中职学校开展朝阳读书活动的实践与探究 黎辅明 东城职业中学 规407 中学语文作文命题结构与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江 波 常平中学 规408 小学语文快乐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裴丽娟
对未获准立项的课题,市教育局科研办将综合评委的评审意见给予复函。希望申报未获准立项的同志根据科研办的复函意见,在进一步了解该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作重新修改再申报或另行选题申报。
附件:东莞市"十一五"期间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第三批立项课题
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叶洪光 万江区拔蛟窝小学 规353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实验研究 贾继红
周 军 大朗一中 规354 小学生普通话学习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 黄锦霞 常平镇板石小学 规355 中职写作情趣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徐新军 长安职业高级中学 规356 英美电影动感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 温天津 厚街中学 规357 "一纲多本"下整合、优化历史教材资源的研究 林沙沙 厚街中学 规358 小学生英语学习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应用 罗丽玲 莞城建设小学 规359 中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研究 金雪萍 东莞实验中学 规360 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杜志忠 厚街中学 规361 开展板书设计竞赛活动,提高小学英语教师驾驭PEP教材能力的研究 黎肖玲 莞城区阮涌小学 规362 新课程理念下美术分层教学的研究 梁师培 厚街中学 规363 小学器乐教学与合唱训练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张 艳 塘厦镇中心小学 规364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肖金花 长安实验中学 规365 小学生写字教育校本教研的探索 黄志权 塘厦镇第二小学 规366 英语童话故事对提高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 梁秋焕 麻涌镇第一中学 规367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李沛枝 高埗镇江城小学 规36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选点突破的研究与实践 肖秀芬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 规369 乡镇中学开展时事沙龙活动的研究 王丽川 厚街镇竹溪中学 规370 小学英语"自主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邓妙玲 横沥镇中心小学 规371 初中版画教学普及与提高的研究 廖定标 大岭山新风中学 规372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曾学捷 万江区第三中学 规373 初中地理教学测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林丹媚 大岭山新风中学 规374 《汉字书写三九训练法》的研究与实践 黄斌武 虎门中学 规375 建立农村小学语文课外教学资源库的研究 范锦飘 大岭山镇连平小学 规376 东莞本土音乐鉴赏资源的开发 郑杰三 东莞高级中学 规377 小学语文国学教育特色的构建 董佑林 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 规378 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的策略研究 黄锦平 大岭山镇向东小学 规379 高中政治课"活动式"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吕 军 沙田中学 规380 小学语文"活动式"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 余茂珍 樟木头中心小学 规381 营造转型中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环境的策略研究 张 萍 樟木头中心小学 规382 小学英语课堂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何婉玲 大岭山中心小学 规383 组织小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实践研究 黄 科 樟木头中心小学 规384 师生互动,开发小学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探究 陈志芬 石碣镇实验小学 规385 高中语文课堂"学中问、问中学"教学过程探究 程欲升 樟木头中学 规386 初中历史校本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孔燕萍 樟木头中学 规387 小学语文"儿童性"阅读教学的探究 尹景滔 寮步镇实验小学 规388 指导小学生进行生态式课外阅读的研究 叶傍诺 寮步镇向西小学 规389 乡村初中美术课学生应付心态归因及其教育对策的研究 刘 卫 樟木头中学 规390 小组合作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叶初开 道滘镇南四联小学 规391 小学英语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研究 尹锦欢 寮步镇西溪小学 规392 清溪乡土文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李巧燕 清溪中学 规393 利用动漫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张亮文 清溪镇中心小学 规394 克服客家方言地区小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 李巧玲 清溪中心小学 规395 小学英语开放式评价的探究 孙锦钧 道滘镇新城小学 规396 开发阅读资源,有效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取向的策略研究 王式莹 万江区第二中学 规397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的研究 黎永兴 黄江镇实验小学 规398 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念应用的研究 何锦华 望牛墩镇中心小学 规399 小学语文个性化小练笔教学模式的研究 张玉焕
钟文杰 大岭山镇第三小学 规310 小学"问题引领式"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 陈伟新
刘海华 常平镇第一小学 规311 培养小学生健康上网习惯的对策研究 潘少锋 石排镇诺培小学 规312 成人护理管理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 林 珊 市卫生学校 规313 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 牟小小 市卫生学校 规314 外来工子女健康心理特征与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卢玉华 莞城区阮涌小学 规315 以本地优势产业为目标的中职教育就业导向研究 郑 华 长安职业高级中学 规316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三段法"的实践研究 苏慧迎 东城区第五小学 规137 东莞市中职电子专业存生问题与对策研究 何飞燕 市教育局中职教研室 规318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科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实践研究 古 峰 长安职业高级中学 规319 中学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陈创顺 厚街中学 规320 中职家具设计专业CAD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雷焕平 厚街专业技术学校 规321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 周利宁 长安实验中学 规322 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究 陈瑞安 常平镇振兴中学 规323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简兴春 黄水职业中学 规324 运用网络对新疆内高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陈德繁 东莞高级中学 规325 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黄锦发 大朗镇人民政府 规326 中小学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 朱亚骏 塘厦镇教育办公室 规327 职中二年级专业分流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韦纯杰 厚街专业技术学校 规328 网吧密集地区初级网管员培养方式的探究 陈怀珍 厚街专业技术学校 规329 在趣味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实践探索 黄闪兰
东莞市教育局文件
东教研〔2007〕19号
关于东莞市"十一五"期间普教系统教育科研
第三批立项课题评审结果的通报
各镇街宣传科教办、市直属学校:
我市"十一五"期间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第三批申报立项课题共收到329项。经评审,现予批准立项的课题181项,未予批准立项的课题148项。
对获准立项的课题,各镇街宣传科教办,各有关学校要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督促各课题组按课题研究的要求,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各课题组要尽快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于公布日起两个月内将课题实施方案送市教育局科研办,并按计划展开课题研究的实施工作,务求以扎实的研究结出优质的教育科研成果。
主题词:教育科研 立项课题 结果 通报
东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7年11月16日发
附件:
东莞市"十一五"期间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第三批立项课题
编号 课 题 名 称 主持人 工作单位 规302 利用网络平台推进班级德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黄冰琪 东城职业中学 规303 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策略研究 卢益平 新世纪英才学校 规304 乡村幼儿园幼儿自尊心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刘国庆 长安镇沙头幼儿园 规305 幼儿英语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谭娟娟 长安镇新安幼儿园 规306 农村小学运用网络技术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模式研究 刘路通 寮步镇西溪小学 规307 4-6岁幼儿远足活动的实践研究 贺小霞 市机关幼儿园 规308 "东纵丰碑育新人"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邓炳森 大岭山镇第三小学 规309 以综合实践活动优化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研究 黎丽云
陈干华 万江中心小学 规40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优效性的研究 秦业兴 麻涌镇第二小学 规410 新课标下历史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曹新运 新世纪英才学校 规411 初中思想品德"三步走"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邱 萍 竹溪中学 规412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教育的研究 苏伟民 万江区实验小学 规413 高中语文"四化教学建模"实践探索 刘更辉 光明中学 规414 小学美术彩色线描的教学研究 何永安 塘厦镇中心小学 规415 夯实教学基本功,促进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谢锦文 厚街镇宣传教育办 规416 创建多元化英语作业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探索 叶平安 万江区实验小学 规417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上好综合实践课的研究 黄森强 大岭山镇向东小学 规418 建设校本化网络写作平台,促进中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研究 陈克欣 大朗中学 规419 中学音乐教育突出民族音乐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龚克锐 光明中学 规420 初中历史课堂剧教学研究 唐剑虹 东莞中学初中部 规421 创建乡镇小学英语教学特色的实践研究 谢文莉 长安镇科教办 规42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综合探究学习的研究 刘利玲 光明中学 规423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张光洋 东莞中学 规424 高中美术选修模块的体验性教学研究 徐继清 东莞中学 规425 小学班级阅读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张 君 东城区第五小学 规426 提高初中语文实践效果的策略研究 魏益文 长安实验中学 规427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探究路径的设计与应用 王定国 市教育局教研室 规428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研究 陈秀媚 黄江镇中心小学 规429 网络游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贺恒荣 大岭山中学 规430 中学生物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跟踪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唐上昌 东莞常平中学 规431 开展物理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罗宏桂 万江区第二中学 规432 中学教学中多点教学检测模式的研究 陈 浩 光明中学 规433 "尝试-归纳-应用"课堂模式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 王 瑜 东莞实验中学 规43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的研究 谭金海 万江第三中学 规435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毛雁飞 长安镇第一小学 规436 优化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傅思权 麻涌第一中学 规437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科环境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钟广春 大朗中学 规438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 雷 琳 黄江镇第二小学 规439 通用网络题库的建设与考试系统的究发 唐志根 市职业技术学校 规440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中医文化教育研究 肖小亮 东莞中学初中部 规441 科学探究活动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张 璞 东莞中学初中部 规442 互动康体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 邹 军 常平中学 规443 开发和利用新教材的主题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 张柏坤 常平镇第一小学 规444 多元化体育学习评价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验研究 莫智勇 道滘镇中心小学 规445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 陈 胜 塘厦镇第二小学 规446 小学数学教学开展学生结对帮扶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卢雪萍 长安镇乌沙小学 规447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方式和实施策略的研究 张志杰 长安镇乌沙小学 规448 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罗伟杰 莞城中心小学 规449 防止小学生学习"两级分化"的实践研究 罗永亮 长安镇沙头小学 规450 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兴趣的研究与实践 牛显伟 玉兰中学 规451 初中数学"分层引导、目标激励"教学实验研究 古志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