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了解传热的方式、认识热的传递实验方法,认识热的规律;2. 领域概念:热、传热方式、传导、传热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过程与方法:观察、体验、实验操作、分析、比较和归纳;4. 态度价值观:认真对待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1. 热的传递方式;2. 热传递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传热比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冷热水混合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猜测热传递的方式;(2)回顾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提示,回顾传热方式和实验方法;(3)教学目标:介绍传热比赛的内容和目的,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实验:向每组学生发放杯子、温度计和舀子,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在杯子中倒入热水和冰水,记录不同时间的水温;(2)指导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 认真分析(1)回顾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逐一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结果;(2)探讨规律:引导学生讨论热的传递规律,探索不同环境下的传热方式;(3)总结知识:归纳出热传递的方式和实验方法,回答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传热方式和传导,以及实验方法和规律。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加深了对热传递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了引导和监督,避免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
同时,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在科学思维方法上的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传热比赛"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递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1、对不同材料传热快慢的问题进行预测,能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2、能举例说明哪些是热的良导体或不良导体。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一、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这节课我提供给学生各种实验材料:不同材料的小棒、杯子,热水,各种金属等。
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哪种材料传热得快,哪种材料传热得慢.从实验仪器的选用到实验操作,无不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二、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大胆进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汇报、展示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三、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本课采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汇报、展示。
四、注意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
因此,我在教学中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学生能够:1.理解“热传递”这一概念,并能够分辨辐射、传导、对流三种形式的热传递;2.了解“传热比赛”这一实验活动的意义,认识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能够通过实验和研究,体验热传递的方式和影响因素;4.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辐射、传导、对流三种热传递方式;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难点:1.让学生发现热传递的不同方式,并从中总结规律和结论;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
3.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烧杯、水杯、塑料袋、卡纸等;2.预先制定实验流程和竞赛规则;3.分组安排好学生。
4.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热传递的概念有所了解。
(2)出示一段话:“家里的电风扇是怎么把凉气吹出来的?火车经过时铁轨会变热,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热传递的关系,引出今天的主题。
2.实验探究:(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了解热传递方式的不同。
(2)将学生分别安排到三个实验站,让他们了解辐射、传导和对流这三种方式的热传递。
每个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3)实验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和规律,并引导他们思考与生活中的实际细节有什么关系。
3.传热比赛:(1)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竞赛规则,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传热比赛。
(2)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计算温度升高的时间和高度等,确定获胜组。
(3)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组的结果不同,从中找出导致差异的因素,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4.结束环节:(1)通过学生的讲述和展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结果。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科学课《传热比赛》实验反思与创新改进
科学探究一、引言实验课程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不参与实验;实验操作过程行为不规范;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设计没有与时俱进等。
小学科学实验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社会的加快,作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传统书面知识讲解与实物相结合,应用现代化技术使实验更清晰直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实验问题;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认知能力。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让学生知道科学怎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真正达到小学科学实验培养实践人才的目的。
本文以《热传比赛》的教学过程为例,探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生参与改进实验装置的项目中,师生共同改进探究不同金属传热性能的实验装置,既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研发和探究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还促进了科学实验器材的不断改进。
二、学情分析《传热比赛》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从单元上来看,学生已经认识了大多数物体热胀冷缩,热可以从温度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低的一端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从内容上来看,本节课有两个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物质的导热性能的概念。
一是学生用手触摸感受不同材质勺子的导热能力,认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同是热的良导体不同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的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第一个实验直接将勺子放入水中,受到水蒸气的影响,没有可视化的数据,学生会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怀疑。
原教材中的第二个活动,教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前实验准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凡士林受热融化,火柴的倒落可能会影响其他火柴的状态,导致整个小组将无法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分析,结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确立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如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传热比赛》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热比赛》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1这个活动我在今天已经开展,可是在活动时,涌现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1、在开展第一个比赛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并操作,可一个同学却提出:在比较塑料棒、木棒、铝棒、铜棒谁热时,我们用手一起触摸感觉,这样对比准确吗?2、在开展第二个比赛时,有一组同学设计一种方法:分别在铜条、铝条、钢条的同一个位置上用凡士林粘上一根火柴棍,再用酒精灯分别在同样的距离上加热,然后记时,最后看谁用时最短谁就传热快。
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1、对不同材料传热快慢的问题进行预测,能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能举例说明哪些是热的良导体或不良导体。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一、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这节课我提供给学生各种实验材料:不同材料的小棒、杯子,凡士林,绿豆,热水,酒精灯等。
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哪种材料传热得快,哪种材料传热得慢。
从实验仪器的选用到实验操作,无不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
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大胆进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汇报、展示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传热比赛的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的教学反思《传热比赛》这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的一个内容,“传热比赛”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递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之后懂得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实验之后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落实先学后教的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我主要采取如下措施来教学,事实证明还是很成功的!引用童话。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原教案改为童话故事导入,而且也成为活动贯穿的主线。
即采用听童话故事导入、过度和结尾如: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么?在材料王国里有一天可热闹了。
铜、铝、钢、塑料、木头家族要搞一项传热比赛活动。
比比看谁传热快?传热快的做成大马勺,传热慢的做成勺把。
今天材料国王要请我们科学小博士用科学办法帮助解决这个难题,有信心么?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按实验要求开展先学习再按组开始两个科学实验活动,最后总结时鼓励学生谁能用这节所学的知识帮助国王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同学们纷纷出主意,这样就把所学知识运用上了。
本节课堂教学活动都围绕解决问题逐层开展的,这样使课堂秩序井然,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效果良好。
再者换个实验也成就,为了落实书上的实验结果我自己创造改变了实验活动内容,把三把勺子改成三种小棒,因为分组实验找不到那么多的木头勺子,所以就改成了小棒,结果解决了因材料短缺造成的不能分组实验的困惑。
然后组织学生先学习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后有组长分工组员合作实验记录成果,最后组内交流实验结果,而且也把本课的科学概念通过实验得到了理解和发现落实,同时培养了合作探究精神。
另外,别忘了落实科学概念:这节在实验之后要组织集体交流后教、点拨得出科学结论,即科学概念。
然后在练习之后安排检测落实,如选择填空:1)、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传热比赛》教学反思在5月份的小组共研课活动中,我选择了五年级的热传递的内容。
4月底,我参加学习了在xx举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科学教学观摩展示课活动。
其中一节科学探究展示课,就是热传递的内容,xx的学生用的是苏教版教材,内容比冀教版粗放、精炼些,但知识点是一样的。
一、现学现用在5月22日的共研课,我选择了《传热比赛》来做交流展示。
我学习了xx展课教师比较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流程。
1.实验现象用简笔画图展示,节约时间又很醒目。
2.课堂实验分成个别演示和小组实验多种形式,节约课堂时间。
不必每个实验都小组做。
3、预设环节要充足,课堂凸显动脑之后再动手。
二、结合专家讲评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
1.情境导课,从健康科学喝热水开始。
先总结口渴极了,却只能喝热水的几种情况。
孩子们说的喝热水方法都有:大口喝、吸管喝、勺子吹吹再喝。
这是,教师结合消化系统知识,引导孩子们思考:消化道主要器官:口腔-咽喉-消化道-胃等,它们的内壁非常薄,很容易受到热水的伤害。
所以,当采用大口喝的办法时,直接烧伤了口腔和咽的内壁;当采用吸管喝的办法时,口腔没感觉热,但热水直接接触咽喉,咽部受损最严重。
而采用勺子吹吹再喝,降低了水温,自然保护了消化系统。
所以,用勺子喝最科学、最健康。
那么,喝完热水解了渴后,我们才注意到手上的勺把很烫。
勺子的热是从哪来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并画出热在勺子上的传递方向,问题就一目了然展示在黑板上啦。
2..感受热的存在,采用对比小实验。
用手摸桌子和脑门,对比之后,孩子们明显感受到桌子的热与早晨室内空气一样是常温的热——15摄氏度左右,而脑门的热是人体的温度——37.5摄氏度左右,明显高于常温。
3.个别演示实验,使用钢板尺、凡士林、火柴棍、蜡烛。
凡士林粘火柴棍粘得牢固,遇热掉得快,实验时间短。
4.预设热传递方式前,先分析加热点有几种情况。
如:钢板尺有加热点在中间和两端的两种情况。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
教材简析:《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内容,本次活动“勺柄冷热的变化”将帮助学生认识到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从而对物体的热传递有一定的认识。
以此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①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②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③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④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⑤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②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什么是热的传导。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传导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因此,我选择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资料5、思考与结论6、表达与交流三、教学程序合理设计教学程序是落实教学、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及目标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二)实验探究,交流总结(三)巩固应用,拓展评价(四)课外探究我最优秀下面我结合教学设计,做具体说明:(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科学来源于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
本环节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出本节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
1、首先出示一把小勺,让部分学生亲自摸一摸勺柄,使他们感受到室温状态下的勺柄的冷热感觉,接着把小勺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再让刚才的几位学生摸一摸勺柄,亲自感受一下勺柄的温度变化,由此,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为什么把小勺放入热水中,勺柄也会变热呢?2、依据此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大胆预测,教师要积极鼓励和表扬。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热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热的传递方式,了解热的应用。
2.通过“传热比赛”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常见物质传热。
3.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生们要能够掌握热的特点和热的传递方式。
三、教具准备
火柴棒、烧杯、砧板、保鲜膜、温度计、冰块、水、水壶、吸管、塑料杯、热
水袋等。
四、教学过程
1.热的物理概念
启发学生们关于热的概念,引导他们了解热的各种形态,例如热量、温度和热
传递等。
2.传热方式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们模拟传热过程,帮助他们了解热的传递方式,例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3.传热比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三项任务:用吸管完成水的传递,
用热水袋分别对两个烧杯加热水和冰块,用砧板和保鲜膜让火柴浮在水面上。
2.对每项任务,规定一定时间完成并测量掌握其平均温度变化值。
3.对比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温度变化值的大小,评出最佳小组。
4.学习反思
引导学生们对传热比赛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反思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
五、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帮助学生们理解热传递方式、认识热现象、巩固课堂知识,并培养团队精神。
此外,在实践中,老师充当了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通过竞赛激励,激发学生有目的地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和特点;2.了解热传递对环境和人的影响;3.发展实验设计和探究问题的能力;4.培养小组合作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2. 教学重点1.解释热传递方式;2.设计热传递实验;3.协作竞赛。
3. 教学难点1.分析热传递过程;2.探究问题。
4.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问题式研究法。
5. 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图片展示或小故事的形式导入热的传递方式,引发学生兴趣;2.思考题:夏天烤烤串用什么方式来传热?(2)观察实验1.时间:25分钟;2.实验器材:两种不同材质的杯子,热水、冷水;3.实验步骤:–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将冷水倒入塑料杯中;–分别将两个杯子倒出水,测量温度,并比较两个材质杯子的热传递特点。
(3)合作竞赛1.时间:45分钟;2.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每组3-5人;3.活动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一个热传递实验,并进行探究;4.评分标准:–实验设计和完成度;–竞赛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表达思想能力。
(4)展示与讨论1.时间:15分钟;2.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3.教师评价和总结。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收获1.学生参与热传递实验的热情高涨,合作精神好;2.实验设计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3.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入。
2. 教学不足1.实验物资不足,组织不够充分;2.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需要提高;3.活动过程难免出现一些小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3. 改进方案1.增加实验物资储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2.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的情况,尝试采取更多的培养措施,如增加问题讨论时间等;3.加强调查规划,增强做事的预见性和周密性。
总结通过《传热比赛》的教学,学习了热传递的方式和特点,掌握了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合作竞赛的方式使得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理论知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 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
因此,依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感情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开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良对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2,师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理解新知〔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1.〔师出示一个小勺〕启发学生思考。
2.学生进行实验并总结〔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1.启发谈话。
2.学生进行实验并分享成果3.师小结〔三〕演示铜、钢、铝金属导热性能1.教师在演示台上出示实验装置,生观察。
2.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学生概括总结。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学反思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传热比赛》教学反思《传热比赛》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冷和热的第二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设计的,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热传导现象及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活动一“勺柄冷热变化”,帮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热可沿着物体传递;第二部分是活动二“传热比赛”,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证明——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程序,使学生在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如:在演示金属片热传递实验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在了解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的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生活,举例说出它们的应用,从中积累生活小常识,明白科学道理,掌握更多的知识。
如:热的良导体有金属、玻璃、瓷砖等,巧合的是关于玻璃的知识,还是一个实验的失败引出的(加热时,烧杯突然被炸裂)。
烧杯是玻璃的,它的炸裂,正好用事实证明玻璃的传热性能好。
我适时抓住这个时机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热的良导体在应用广泛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安全。
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备课时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选材的困难,几易材料,在课堂实验时,小组实验的成功率不是很理想,仍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一些小组不能成功,好在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亲历了合作的乐趣,经历了科学的探究过程,体会了成功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更加激发了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
教材简析:《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内容,本次活动“勺柄冷热的变化”将帮助学生认识到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从而对物体的热传递有一定的认识。
以此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①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②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③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④能够按照方案展开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⑤能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②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能够认知什么就是冷的传导。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传导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行就是教学重点也就是难点。
二、教法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科学自学必须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就是科学自学的目标,又就是科学自学的方法,亲自经历以探究居多的自学活动就是学生自学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就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因此,我挑选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其过程主要包含:1、明确提出问题2、悖论、假设与预测3、制订计划4、观测、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资料5、思考与结论6、表达与交流三、教学程序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就是全面落实教学、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学生的科学知识经验、心智规律及目标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二)实验探究,交流总结(三)巩固应用,拓展评价(四)课外探究我最优秀下面我融合教学设计,搞具体内容表明:(一)体会生活,明确提出问题科学来源于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
本环节重点就是通过教师的鼓励,并使学生能明确提出本节课所须要探究的问题。
1、首先出示一把小勺,让部分学生亲自摸一摸勺柄,使他们感受到室温状态下的勺柄的冷热感觉,接着把小勺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再让刚才的几位学生摸一摸勺柄,亲自感受一下勺柄的温度变化,由此,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为什么把小勺放入热水中,勺柄也可以散逸呢?2、依据此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大胆预测,教师要积极鼓励和表扬。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如果说前一课的研究活动“热是怎样传递的”,突出的是纵向探究,那么本课中“哪个导热快”这一活动,则注重的是横向比较。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本领是不同的,从而为下一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积累知识和经验。
关于热现象,学生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已经有所触及。
在这一个单元,学生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通过前一课对热传导的深入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
那么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相同的热源中,它们导热速度相同吗?哪个快,哪个慢?通过设计研究导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
本课的“三种金属传热比赛”的实验设计,完全建立在前一课《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设计的基础之上,对于实验中蜡环和凡士林的运用,学生会借鉴已有经验,把原来是单一的观察,设计成横向的对比实验,这也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在思维上获得的又一提升。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能力是不一样的。
根据材料的导热能力不同,材料可以分成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
了解生活中热传递科学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第一个实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感受到,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来说,但是对于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还是要老师做指导。
顺便问学生热的良导体有什么作用,热的不良导体有什么作用,对于保温杯、锅柄等应该用热的不良导体,对于锅底要用热的不良导体,这样才可以更快地将食物煮熟。
对于后面的实验,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粘在铝上面的火柴棒先掉下来,换了很多方法,最后用蜡烛靠近铜棒先加热,这样才勉强让铜棒上的火柴先掉下来。
看来实验器材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科学《传热比赛》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科学《传热比赛》教学反思提要: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源自房地产资料
小学五年级科学《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的教材分析:
此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递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1、对不同材料传热快慢的问题进行预测,能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一、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这节课提供给学生各种实验材料:不同材料的小棒、杯子,凡士林,绿豆,热水,酒精灯等。
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哪种材料传热得快,哪种材料传热得慢。
从实验仪器的选用到实验操作,无不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
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大胆进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汇报、展示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让学生自悟自得。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行获得知识,锻炼了能力,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
1、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
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介绍了凡士林,并让他们观察了热在铁棒中的传递后,也就是解决了观察的方法之后,提出:观察铁棒的一端被加热时,铁棒的其他部分变热的情况,并作详细描述。
这是一个实际观察、描述层面的认识。
在这一层中,需要他们自己设计出实验去观察热在铁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去猜测实验的结果,让他们亲历探究过程。
最后研究了热在物体中传递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2、重视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在学生汇报和展示实验方案和发现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善待批评以及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欣赏、分享、互助……
3、注意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
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学中有个别细节的地方没有处理好,还不够灵活。
有一个学生说,把不同材料的棒子放在石棉网上进行加热,教师没有指出这样做不够科学。
2、课后小结没有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完善上节课的内容,并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
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源自房地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