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社会网络分析法

合集下载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十三章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十三章

简述当代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一、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1、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张引起公众的不满。

2、美国政府规制过多过滥,抑制了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的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4、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促使美国行政组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二、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府职能市场化。

所谓政府职能市场化,是指在对敢府职能重新界定后,将原来属于政府的一部分职能交给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去承担,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公共服务民营化。

(2)政府业务合同化。

2、放松规制:(1)消减陈旧规制:一是实施严格的法律审查制度;二是建立审查委员会。

(2)改革预算制度。

一是改年度预算制度为两年期预算制度,增加预算时间的灵活性。

二是在核定预算的基础上,鼓励各组织部门以最小的成本办最多的事,节约的成本可以保留50%自用,并将预算管理办从过去的以控制审批项目为主,转为注重结果为主。

三是在制定预算时综合考虑其他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实行跨部门预算。

(3)简化政府采购方式。

财政部门不去干预具体的采购方式、采购的品种与品牌,只从采购资金方面予以控制。

如,1993年的《戈尔报告》就提出六条建议:重新起草采购条例、简化采购过程、通过“电子市场”简化采购程序、小额采购由部门自主决策、更多地依赖商业市场、制定新的联邦采购法等。

(4)改革人事制度。

减轻对公务员过分的规制,简化职位分类规制,简化公务员辞退制度,废除l万余页的联邦人事手册。

3、放权与分权并行。

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实际拥有的权力,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宪法原则的总体框架下发生着变化。

一是授权于州与地方政府。

二是分权给下级行政组织和部门主管人员,让其有聘雇人员、核定薪资的权力,以调动其积极性,强化激励。

4、精简机构(1)合并机构、精简人员,减少财政支出。

当时,美国也给自己定出了行政机构改革的目标:在2000午前,联邦政府公务员减少25%,机构也大幅度减少。

社会网络分析法.pdf

社会网络分析法.pdf

第十三章社会网络分析法近几十年来社会网络分析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它已被“泛应用到了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和社会政策研究等多个领域。

本章我们将侧重介绍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历史、主要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一、什么是社会网络分析网络指的是各种关联,而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即可简单地称为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结构。

故从这一方面来说,社会网络代表着一种结构关系,它可反映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构成社会网络的主要要素有:行动者(actor):这里的行动者不但指具体的个人,还可指一个群体、公司或其他集体性的社会单位。

每个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被称为“结点(node)”。

关系纽带(relational tie):行动者之间相互的关联即称关系纽带。

人们之间的关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亲属关系、合作关系、交换关系、对抗关系等,这些都构成了不同的关系纽带。

二人组(dyad):由两个行动者所构成的关系。

这是社会网络的最简单或最基本的形式,是我们分析各种关系纽带的基础。

二人组(triad):由三个行动者所构成的关系。

子群(subgroup):指行动者之间的任何形式关系的子集。

群体(group):其关系得到测量的所有行动者的集合。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

它又被称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因为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网络分析不仅是对关系或结构加以分析的一套技术,还是一种理论方法——结构分析思想。

因为在社会网络分析学者看来,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社会结构,而这种结构即表现为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式。

社会网络分析家B·韦尔曼(Barry Wellman)指出:“网络分析探究的是深层结构——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系统表面之下的一定的网络模式。

”例如,网络分析者特别关注特定网络中的关联模式如何通过提供不同的机会或限制,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6.1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6.1执行

(一)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二)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
(三)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四)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
第四条 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第三条 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第三十四条 除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
(一)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对该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
(二)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
(三)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
(四)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二十七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调查研究三十六法

调查研究三十六法

调查研究三十六法一、观察法。

观察法可是调查研究里的一个基础又有趣的方法呢。

就像是我们平常看周围的人和事一样,只不过这个时候要带着目的去看。

比如说你想研究校园里同学们的阅读习惯,那就在图书馆、自习室这些地方悄悄观察呗。

看看大家都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是抱着专业书啃的多呢,还是休闲小说更受欢迎。

这时候就像一个小侦探,眼睛要尖,把看到的各种细节都记在心里。

可别小看这种方法,有时候从人们的行为举止里能发现很多隐藏的信息,比直接问人家还准确呢。

二、访谈法。

访谈法就像是聊天,但是又比普通聊天更有针对性。

你可以找不同的人去聊,比如要研究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那就找大一的新生聊聊他们的憧憬,找大四的学长学姐聊聊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在访谈的时候呀,可不能太严肃,就像朋友之间唠嗑一样。

你可以先从轻松的话题入手,像“最近吃啥好吃的啦”,然后慢慢引入到职业规划这个话题上。

而且要注意听对方说话,不要老是自己在那说个不停。

有时候一个好的访谈就像是一场愉快的分享会,双方都能从中学到东西。

三、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个很实用的方法哦。

你想了解很多人的想法,这个方法就很合适。

设计问卷的时候就很有讲究啦。

问题不能太复杂,不然大家看着就头疼,不想回答了。

比如说你想问大家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那就简单直接地问“你对食堂的饭菜口味满意吗”,然后给出几个选项,像“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而且问卷的排版也要好看,别密密麻麻的全是字。

还有哦,发放问卷的对象也要选好,要涵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更全面。

四、实验法。

实验法听起来就很科学的样子。

要是研究某种学习方法对成绩的影响,就可以找两组同学,一组用新的学习方法,一组用传统的学习方法,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看看两组同学的成绩有啥变化。

不过做实验的时候要控制好变量哦,除了学习方法不同,其他的条件,像学习时间、学习环境这些都要尽量保持一样。

这就像是在玩一个很严谨的游戏,每个规则都要遵守好,这样得到的结果才可靠。

社会学教案完全版

社会学教案完全版

社会学教案完全版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定义解释社会学的概念和范畴探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2 社会学的历史与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始人概述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和重要理论1.3 社会学的功能与意义阐述社会学在个人和社会层面的作用探讨社会学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第二章:社会研究方法2.1 定性研究方法介绍定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定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2.2 定量研究方法解释定量研究的概念和流程概述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2.3 社会研究的伦理和道德considerations 讨论社会研究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强调社会研究的伦理和道德责任第三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3.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社会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社会结构的类型和特点3.2 社会组织的概念和类型介绍社会组织的概念和功能分析社会组织的类型和运作方式3.3 社会阶层与社会分层解释社会阶层和社会分层的概念探讨社会阶层和社会分层的影响和意义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互动4.1 社会化的概念和过程介绍社会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4.2 社会互动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社会互动的概念和作用探讨社会互动的类型和特点4.3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介绍社会网络的概念和功能分析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和影响第五章:社会群体与集体行为5.1 社会群体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社会群体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社会群体的类型和运作方式5.2 集体行为的概念和类型介绍集体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集体行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5.3 社会运动与革命解释社会运动和革命的概念探讨社会运动和革命的原因和影响第六章:文化与社会6.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6.2 社会文化结构分析社会文化结构的基本要素探讨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与发展6.3 文化传承与创新解释文化传承的意义和方式探讨文化创新的过程和影响第七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7.1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7.2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指标介绍社会发展的定义和指标分析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挑战7.3 社会政策与社会规划解释社会政策和社会规划的概念探讨社会政策和社会规划的实施及其影响第八章:家庭与婚姻8.1 家庭的社会功能分析家庭的社会功能及其重要性探讨家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8.2 婚姻制度及其变迁介绍婚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婚姻制度的变迁及其影响8.3 家庭关系与家庭问题探讨家庭关系的类型和特点解释家庭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第九章:教育与社会9.1 教育的社会功能解释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9.2 教育制度及其变迁介绍教育制度的定义和类型分析教育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9.3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探讨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解释教育在减少社会不平等中的作用第十章:经济与社会保障10.1 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分析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10.2 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功能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类型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挑战10.3 贫困与社会福利解释贫困的概念及其原因探讨社会福利制度在减少贫困中的作用第十一章:宗教与社会11.1 宗教的定义与类型解释宗教的概念和多样性探讨不同宗教类型的社会功能11.2 宗教与社会结构分析宗教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探讨宗教组织在社会中的角色11.3 宗教与社会规范解释宗教对社会规范的影响探讨宗教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第十二章:科技与社会12.1 科技发展的社会影响分析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探讨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2.2 科技与社会变迁解释科技对社会变迁的作用探讨数字化时代的社会挑战12.3 科技伦理与社会责任讨论科技伦理的重要性探讨科技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第十三章:环境与社会13.1 环境问题的社会维度分析环境问题的社会成因探讨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13.2 环境治理与社会参与介绍环境治理的概念和机制分析社会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3.3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探讨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第十四章:全球化与社会14.1 全球化与全球社会结构分析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探讨全球化对全球社会结构的影响14.2 全球化与社会文化解释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与冲突14.3 全球化与社会政策分析全球化对社会政策的影响探讨全球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第十五章:社会问题与解决途径15.1 社会问题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15.2 社会工作的概念与方法介绍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分析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术15.3 社会干预与政策建议探讨社会干预的策略和手段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本教案全面覆盖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社会现象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社会学知识体系。

社会网络教案

社会网络教案

社会网络教案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社会网络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社会网络的基本定义和特征;2.掌握社交媒体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了解社交媒体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4.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和信息素养。

适用对象:中学生,初中至高中教学时间:预计2节课教学资源:电脑、投影仪、网络连线设备、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二、教学内容1.社会网络的定义和特征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网络的概念和特征,拓宽他们对社会网络的认识。

教学方法:通过幻灯片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社会网络的定义社会网络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人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建立联系、分享信息和观点。

(2)社会网络的特征社会网络的特征包括用户的互动性、信息共享性、社交关系的建立与维系等。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分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并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2.社交媒体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学重点:讲解社交媒体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社交媒体的具体操作和功能。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示范,让学生亲自体验社交媒体的使用。

(1)社交媒体的原理社交媒体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平台和工具,使用户可以通过建立个人账号与他人进行连接、发布内容、互动交流,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

(2)社交媒体的使用方法利用幻灯片或屏幕分享,讲解社交媒体主要平台的注册和使用过程,并演示常用的操作功能,如发布状态、添加好友、分享照片和视频等。

3.社交媒体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交媒体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引导他们思考社交媒体的利与弊。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和表达。

(1)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促进了社会交往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它扩大了人们的交际圈子,促进了社会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2)社交媒体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社交媒体在提供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学时数:总学时72学分数:4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基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一、说明部分(一)课程性质《社会工作实务》是高等学校社会工作或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主要基于社会工作原理和方法之上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

本课程是培养具备“爱众亲仁”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技能,能及时回应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社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人群提供直接的专业服务,并藉以专业的服务提升社区管理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社会工作人才。

(二)教学目的①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以及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具备及时觉察社区居民的问题和需要,并对之进行预估与计划,选择合适的介入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帮助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

③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社会工作“爱众亲仁”“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的认同更深入,并能自觉地去运用。

(三)教学方法: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讲解、案例讨论和辩论、情景模拟、与外部机构实务工作人员的学习和交流等。

(四)考试方式:闭卷考试与随堂考查、平时作业相结合,期末考试占60%,平时出勤及课堂参与和表现占20%,作业占20%。

(五)教材: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1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技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熟悉这些步骤,并掌握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步骤和核心技巧等。

第一节接案(2学时)一、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一)接案1.什么是接案2.接案的目的(二)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5.与服务对象初步建立专业关系二、接案的步骤和核心技巧(一)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1.资料准备2.拟定会谈提纲(二)会谈1.会谈时间场所的安排2.会谈的主要任务3.会谈的技巧4.会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5.会谈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三)收集资料1.资料收集的范围和内容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及常用的记录资料的方式(四)初步预估(五)建立专业关系1.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2.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对实务的意义3.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点4.建立专业关系的五要素5.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六)决定工作进程1.终结服务2.转介其他服务3.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三、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一)不能建立关系的原因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5.社会文化因素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了问题(二)避免过早终止专业关系的策略1.增进彼此关系2.订立明确的结案工作指引3.订立初步协议4.回应服务对象的迫切需要5.运用网络资源6.不断给予鼓励四、接案应注意的事项(一)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二)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三)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四)保障服务对象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第二节预估(2学时)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和原则(一)什么是预估(二)预估的目的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三)预估的任务(四)预估的特点1.持续性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3.行动取向4.有可识别的步骤5.广泛深入6.运用知识7.渗透了专业判断8.有局限性(四)预估的原则1.个别化原则2.合作原则3.避免片面4.避免简单归因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和长处6.不断循环往复二、预估的基本步骤(一)收集资料1.个人资料的收集2.环境资料的收集3.收集资料的方法(二)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1.排列次序2.发现问题3.识别原因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作出解释(三)认定问题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2.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及发生的原因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4.探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5.描述符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6.描述便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四)撰写预估报告1.撰写预估报告应注意的事项2.预估报告的结构三、预估的主要方法(一)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应用(二)家庭结构图方法及其应用(三)社会生态系统图(四)社会网络分析第三节计划(2学时)1、服务计划的构成。

社会学专业赛课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关系建构研究

社会学专业赛课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关系建构研究

社会学专业赛课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关系建构研究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关系建构是社会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内容,通过对社会网络的分析和对社会关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动,从而揭示社会的结构和运行规律。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展开介绍,并探讨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关系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理论基础社会网络理论是社会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和交流。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网络链接构建起来的,每个人都处于一个或多个社会网络之中。

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都有重要影响。

社会关系建构理论强调社会关系的建立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社会关系的建构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合作形成的,它不仅仅是个体之间的联系,更是社会系统的基础。

社会关系建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网络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二、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关系建构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和数据分析等。

问卷调查是收集个体之间关系数据的常用方法,可以通过问卷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情况。

观察法可以观察到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和关系,通过观察分析社会网络的结构和特征。

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个体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网络的形成过程,通过与个体的交流获取更多信息。

数据分析是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关系建构研究的重要手段,借助可视化技术和统计工具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社会网络数据和关系数据。

三、应用领域社会网络分析与社会关系建构研究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组织管理中,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来了解员工之间的联系和信息流动路径,从而优化组织机构和内部沟通。

在社会工作中,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建立支持系统,帮助个体融入社会并解决问题。

在教育领域,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来研究学生之间的学术合作和知识传播情况,从而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和指导。

在政策制定中,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来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联系和网络结构,从而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决策。

网络攻防技术课件第13章追踪溯源第1节

网络攻防技术课件第13章追踪溯源第1节

2020/6/10
网络攻防技术
11
二、网络攻击追踪溯源目标层次
3. 攻击者追踪溯源
攻击者追踪溯源大体可分为四步:
首先,对网络空间上的事件信息进行确认; 随后,对物理世界中的事件信息进行确认; 然后,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最后,进行因果关系上的确定。
2020/6/10
网络攻防技术
12
单网域环境
19
三、网络攻击追踪溯源典型场景
2. 跨域追踪溯源
跨域追踪溯源指跨越多个网域进行的攻击源 追踪,攻击者和受害者属于不同的网域,其 网络逻辑域和物理区域也不相同。
跨域追踪溯源是实际中最常遇到的场景,攻 击者为了隐藏自身,常常是通过多个网域发 动攻击,以逃避追踪。
在跨域追踪溯源过程中,需要多个不同网域 进行协同,交互追踪请求信息,以完成真正 攻击源的追踪定位。
在确认攻击者的基础上,借助潜在的机构信 息、外交形式和政策战略,还有攻击者的身 份信息、工作情况和社会地位等信息,对攻 击者的组织机构关系进行确认。
2020/6/10
网络攻防技术
15
二、网络攻击追踪溯源目标层次
பைடு நூலகம்
4. 攻击组织追踪溯源
情报、外交
情报侦察 攻击者
潜在机构 政策战略 工作单位 身份信息 社会地位 人际交往
典型网络攻击场景中所涉及的角色通常包 括攻击者、受害者、跳板、僵尸机及反射 器等。
恶意主机 攻击者
受控主机
跳板
僵尸机
非受控主机
反射器
受害者
2020/6/10
网络攻防技术
4
一、网络攻击追踪溯源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是指确定攻 击者的账号信息、身份信息、IP地址和 MAC地址等虚拟地址信息与地理位置信 息、攻击的中间环节信息以及还原攻击路 径等的过程。

第十三章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第十三章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第十三章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第一节三种认识兴趣一、认识与兴趣的含义哈贝马斯认为,“认识”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性的特殊范畴。

它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工具和创新生活的手段,是在人的意识中反映或观念地再现现实的过程及其结果。

哈贝马斯说:“一般说,兴趣即乐趣;我们把乐趣同某对象的存在或者行为的存在的表象相联系。

兴趣的目标是生存或定在,因为它表达着我们感兴趣的对象同我们实现欲望的能力的关系。

这就是说,要么兴趣以需求为前提,要么兴趣产生需求”。

哈贝马斯认为兴趣这一范畴既有认识的品格,又有实践的品格,它是人类认识过程和生活实践过程相统一的基础。

哈贝马斯强调指出,作为认识论基础的“兴趣”,不是经验的兴趣,而是理性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来自人的需求,但理性的兴趣不是来自需求,而是唤起需要,它所感兴趣的不是行为的对象而是行为本身。

哈贝马斯认为兴趣是给行为定向的基础,也就是说,对人们的工具行为和相互作用这两类行为起定向作用。

兴趣的目的不在于直接满足经验的需要,而在于解决整个制度的问题。

可见,哈贝马斯认为兴趣的定向作用是以人的解放为根本目的。

二、人类认识与兴趣的三种类型与功能哈贝马斯认为科学只不过是这样一种知识类型,其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类利益的一个方面。

哈贝马斯假定了三种包括人类所有理性领域的基本知识类型:1、经验—分析的科学(自然科学),即旨在理解物质世界规律的科学。

2、历史—解释学的科学(精神科学),即致力于理解历史意义的科学。

3、批判型科学,即致力于揭示人类遭受压抑和统治的条件的科学。

知识兴趣媒介功能需求经验分析型科学技术兴趣工作物质资料得以永存和社会得以再生产的需要历史解释型科学实践兴趣语言社会关系得以延续的需要批判型科学解放兴趣权威为实现乌托邦而产生的需要三、认识与兴趣的关系哈贝马斯认为认识与兴趣的关系是:1、反对把兴趣视为心理的东西排斥在认识过程之外。

他赞同费希特【1】的看法,将兴趣视为认识的组成要素,是内在于认识过程之中而不是从认识之外附加给认识的东西。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会结构和关系的方法,通过分析个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揭示出社会网络中的模式和规律。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关系、组织结构和信息传播。

首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网络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网络结构的分析和可视化、以及网络动态的模拟和预测。

在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网络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采访、观察等方式获取个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信息。

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构建起网络结构模型,通过分析网络中的节点、连边、群体等属性,可以揭示出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关键成员。

同时,利用可视化工具,可以直观地展现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关系密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网络的特点和演化规律。

其次,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出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影响力传递、权力结构等重要特征。

通过分析网络中个体之间的交互和信息流动,可以揭示出信息在网络中的扩散路径和影响范围,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机制和规律。

同时,通过分析网络中个体的中心度、权威度等指标,可以揭示出网络中的权力结构和影响力传递路径,为组织管理、社会政策制定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最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还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网络动态的模拟和预测,通过建立网络演化模型,可以模拟网络中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变化,预测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演化规律。

同时,通过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关键路径等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网络的脆弱性和抗干扰能力,为网络管理和维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关系、组织结构和信息传播。

通过收集和整理网络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网络结构,揭示出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影响力传递、权力结构等重要特征,以及进行网络动态的模拟和预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为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持。

(整理)山东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真题与解析.

(整理)山东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真题与解析.
图书描述
【出版日期】2013年7月3日
【教材名称】《2014山东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复习精编》全程备考首选精品
【编著】硕考官方、山大考研研究中心编
【开本】大16开
【字数】419千字
【页数】435页
《2014山东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复习精编》
《复习精编》是乐学山大精品考研专业课系列辅导材料中的核心产品。本书严格依据学校官方最新指定参考书目,并结合考研的精华笔记、题库和内部考研资讯进行编写,是乐学山大老师的倾力之作。通过本书,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复习的深度广度,核心考点的联系区分,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的要点运用,从而高效复习、夺取高分。
考试分析——解析考题难度、考试题型、章节考点分布以及最新试题,作出考试展望等;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
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
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
考生B:我是社会学专业的考生,专业课基础较为薄弱,山东大学又是名校,虽然不是跨考,但是本科所学教材与山东大学考研的指定教材不一样,乐学版复习精编对指定教材分析得透彻,对我是很有指导和帮助作用的。
考生C:本科院校和所学专业都不是我理想的,所以我信誓旦旦准备考研,跨考的压力很大,我又是不大善于总结归纳和分析的人,乐学出品的教辅给我吃了一颗小小的定心丸,有对教材的讲解,更有对真题的详细解析,以及对出题规律的把握,相信我一定能考好!
(3)深入研究,洞悉规律。深入考研专业课考试命题思路,破解考研密码,为考生点拨答题技巧。
1、全面了解,宏观把握。

《外国新闻史》第十三章分析

《外国新闻史》第十三章分析
这个“港口新闻联合社”成立初始,就显示出它存在的巨大 价值。
在美国南北内战中,“港口新闻联合社”的记者们开始崭露 头角。
内战后, “港口新闻联合社”的规模逐步扩大,并改称为 “纽约报联社”。
Company Logo
二、斯通与美联社
1892年,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接管了“纽约报联社”的工作, 次年梅尔维尔•斯通就任总经理,这个组织才开始向现代 美联社迈进。
2007年,因经营不善,被加拿大汤姆森集团并购,成为该集团 旗下的一家通讯社。但根据协定,路透社得以保持其独立的 运作方式和经营理念。
今天的路透社是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势力雄厚、信誉良好, 它在国外建有100多个分社,并派驻或雇用了数千名记者, 每天发稿量近100万字,有1000多家国外报刊、电台、电视 台订购其新闻稿件,还有无数的跨国公司、商业大公司订购 它的商业金融行情。
路透社大楼
Company Logo
LOGO
第三节
美国联合通讯社 (美联社)发展史
一、初期的纽约“港口新闻联合社”
在美国众多的通讯社中,历史最为悠久的要算美联社(AP) 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1848年5月,为防止各报不正当的恶性竞争,在《纽约先驱报》 老板詹姆士•戈登•贝内特等人的拥护下,戴维•黑尔牵头, 六家当时纽约最为重要的报纸联手,成立了“港口新闻联 合社”,是今日美联社的雏形。
Company Logo
三、赫伯特·路透时期的路透社
(一)改革与奋进
赫伯特•路透是保罗•朱利叶斯•路透的独生子,有良好的文化 素养,但却不喜欢通讯社工作,志向是当个出色的哲学家。
在赫伯特•路通接手路透社时,该社步履维艰,面对各方严峻 挑战,在赫伯特的指示下,路透社:

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模型构建研究

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模型构建研究
渐 变 为可根 植 于实 践 行 动 、 程 和 战 略创 新 之 中 的 流 隐性 知识 。一 旦 知 识 内化 为 思 维 方 式 或 创 新 源 地
现实 中, 作为社会系统 中的生物有机体 , 社会外部知 识 的输入是不容忽视 的, 而此模型对社会外部知识
的力 量不 能做 出合 理 的 解 释 。因 而 , 系 统分 析 知 在 识 螺 旋模 型 的基础 上 , 有 必 要 考 虑 构 建 知识 转 移 很
8 ・ 5
申 斌

承: 清代学者周永 年研 究四题
广泛传递和应用。如大规模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与
采集 系统就 是这个 过程应 用 的典 型实 例 。 ( ) 4 内化 阶段 的知识转 移 : 在这一 过程 中 , 工将组织 的一些 员 规章制 度 、 方法 等 真正 内化 为 自己 的 “ 窍 ”, 应 诀 并
据知识创新活动的特点, 并依据知识交互 的四种模 式, 即潜 移默化 ( 社会化 ,oii t n 、 部 明示 Sc lao ) 外 az i ( 外化 , x r lao ) 汇 总组合 ( E tn i tn 、 e az i 结合 , o b a Cm i 一 n
网络成员 间的交流往往以沟通感情 、 娱乐 、 休闲为主 要 目的, 他们常常在一起吃饭 、 娱乐 、 聊天 , 却无意中
传播隐含的经验类知识 。这种非( 下转第 11 0 页)

入分析可以发现 ,E I S C 模型隐含着一个主要缺 陷:
将组 织视 为一 个 自动 生 成 的认 知 系 统 ; 这 个 系统 在
会 网络成 了个 体搜 寻 知 识 的 主要 路 径 和平 台 , 社 从 会 网络理 论看来 , 管是 显 性 知 识 的转 移还 是 隐性 不 知识 的转 移 , 转移 活动 都存 在 于社会 网络 环境 中 , 其 但其具体的转移路径和转移渠道并不相同 。 J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

第十三章社区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社区社会工作概述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第一节社区社会工作概述一、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领域,即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一个目标社区运用各种专业方法,提供多元化服务,提高居民社会意识,协助居民运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

另外,社会工作者还协助社区居民建立友善邻里关系,鼓励互相照顾和关怀,满足社区需求,实现社区和谐。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

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

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1.以社区为对象。

2.重点解决社区居民所面临的集体性问题。

3.采用宏观结构的视角分析和介入问题。

社区社会工作1374.强调社区参与,关注人的发展。

5.重视社区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第二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统筹社区照顾统筹社区照顾是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工作,这主要是基于当前的社区现实,即社区中的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以及低收入家庭、特殊计生困难家庭和其他特殊家庭等是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社区照顾的需求尤为强烈。

1.社区社会救助人员服务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解决社会救助对象因心理行为偏差引发的个体和社会问题。

社区社会工作者在遵循助人自助价值理念的基础上,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多种专业方法,以服务社区内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造成生活难以维系的群体为重点,以物质资金帮扶与心理社会支持相结合、基本救助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相补充的服务为原则。

结合社区不同救助群体的特点,协助服务对象舒缓心理压力、提升发展能力、增强社会功能、建立支持网络、改善生活境况。

2.社区老年人服务为老年人特别是留守、空巢、失独、病残、失能、高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精神慰藉、情绪疏导、危机干预、关系调适及社会参与等服务。

社会网络的关系流动和价值变迁

社会网络的关系流动和价值变迁

还是 貌似 松散 的价值认 同团体 ,不 管是 通过 何 种方 式 组织 起来 的 ,各 个 团体 之 间 的构 成 主 体都 是 通过
传播 的方 式连 接在一 起 ,并 且 在 不 同 的 团 体 组 织 之 间形 成 一 些 具 有 共 享 意 义 的 相 互 交 汇 的 “ 点 ” 节
( nt ,通过这 些 “ 点”,整个社会 群体相 互连 接 ,构 成 了 巨大 的社会 传 播 网络 。而 这些 传播 网络一 ki ) 节 旦形 成 ,通过各 种社会 规范 、文化 的整合 ,产 生相对 稳 定 的 、具有 共享 性 的社会 价 值 观念 和行 为 准则 ,
302 ) 1 0 8
中图分类 号 :G 0 26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0 0 8—6 5 (0 2 1 0 3 5 2 2 1 )0 — 0 3—0 5
每个 人都 生活在 一 个 社 会 网络 之 中。 “ 落尘 网 中 ,一 去 十三 年 。 魏 晋 时代 的大 诗人 陶渊 明 在 误 ” 《 归园 田居 》 中所 谓之 “ 网” 尘 ,也是一 种社会员 之 间因为互 动而形成 的相对 稳 定 的关 系体 系 ,社 会 网络 关 注 的是 人们 之 间 的互 动 和联 系 ,社 会 互 动会 影 响人们 的社会 行 为 。 社会 学家使 用 “ ” 社会 网络 ” 这个概 念 ,主要 是 为了说 明一种 相互 联 系 、彼 此影 响 的社会结 构。社会 是 由人 构成 的 ,马克 思 主义 哲学 观 中将 人 的本 质定 义 为 “ 是社 会 关 系 的总 人 和” 。一个 人在建 立种种社 会关 系的过程 中,完 成 了个人 社会 化 的过程 。不 同 的社 会个 体建 立 的社会 关 系相 互勾 连 ,形成 了一 张无 形 的 、无处 不 在 的社会 网络 。我 们 所有 的信 息 、观念 、行 为 、规 范 、文 化 等等 都受此 影 响 ,相互作 用而产 生复杂 的意义 。有学 者说 传 播 活动 实 质上 就 是 “ 社会 意 义 的生 产 ” … 。 如果 我们在 “ 传播 ” 这个语 境下来谈 论社 会 网络 ,它就 变成 了 “ 传播 网络 ” 。

《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教学教案设计

《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教学教案设计

《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社会现象概述1.1 社会现象的概念1.2 社会现象的分类1.3 社会现象的特点第二章: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分析2.1 社会现象的观察方法2.2 社会现象的分析方法2.3 社会现象观察与分析的实践案例第三章:社会现象的成因与影响3.1 社会现象的成因分析3.2 社会现象的影响因素3.3 社会现象与个人行为的关系第四章:社会现象的演变与发展4.1 社会现象的演变规律4.2 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4.3 社会现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第五章: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意义与方法5.1 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性5.2 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方法论5.3 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实践应用第六章: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6.1 定性研究方法6.2 定量研究方法6.3 混合研究方法第七章:社会现象的案例分析7.1 选择案例的原则7.2 案例分析的步骤7.3 案例分析的实践案例第八章: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维8.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特点8.2 批判性思维在社会现象研究中的应用8.3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第九章:社会现象的伦理与道德考量9.1 社会现象研究中的伦理问题9.2 社会现象与道德价值观的关系9.3 社会现象研究中的道德责任与原则第十章:社会现象研究的应用与实践10.1 社会现象研究在学术领域的应用10.2 社会现象研究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10.3 社会现象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第十一章:社会现象与媒体传播11.1 媒体对社会现象的影响11.2 社会现象在媒体中的表现11.3 媒体传播与社会现象研究的关联第十二章:社会现象的网络化特征12.1 网络社会现象的兴起12.2 网络社会现象的特点与影响12.3 网络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与挑战第十三章:社会现象的跨文化比较13.1 文化差异与社会现象的表现13.2 社会现象的跨文化分析方法13.3 跨文化视角下的社会现象理解第十四章:社会现象的干预与政策制定14.1 社会现象与公共政策的关联14.2 干预社会现象的策略与手段14.3 社会现象政策制定的案例分析第十五章:综合实践与研究前沿15.1 社会现象研究的综合实践案例15.2 社会现象研究的前沿话题探讨15.3 未来社会现象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至第五章重点在于理解社会现象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观察与分析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交叉关联把网络群以及个体联系在一起。
5.不对称的纽带和复杂网络使稀缺资源的分配不平等。
6.网络产生了以获取稀缺资源为目的的合作和竞争行为。
这种结构分析的方法论意义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应是社会结构,而不是个体。通过研究网络关系,有助于把个体间关系、“微观”网络与大规模的社会系统的“宏观”结构结合起来。故英国学者J·斯科特指出:“社会网络分析已经为一种关于社会结构的新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所以,按照社会网络分析的思想,行动者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纽带是信息和资源传递的渠道,网络关系结构也决定着他们的行动机会及其结果。
二、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
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发展在西方已有了数十年的历史。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但只是在近几十年,这一方法才有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中,主要有三条主线:(1) 社会测量学学派,他们主要在运用图论(graph theory)方法方面对网络分析有所贡献;(2) 20世纪30年代的哈佛学派,他们主要在研究人际模式和“团伙(cliques)”形式方面有所成就;(3) 曼彻斯特的人类学派。
定义,而矩阵巾的每一甲元表示的是某‘阶级中属于不同团伙的人的数目。
此图分6个阶级,31个团伙,共有186种单元组合。
—旦些塑:————————
2 3 4 5 ,..... 工
哈佛著名社会学家霍曼斯(c,Homans)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群
体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在方法上,他把社会测量与群体动力学结合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又被称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因为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网络分析不仅是对关系或结构加以分析的一套技术,还是一种理论方法——结构分析思想。因为在社会网络分析学者看来,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社会结构,而这种结构即表现为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式。社会网络分析家B·韦尔曼(Barry Wellman)指出:“网络分析探究的是深层结构——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系统表面之下的一定的网络模式。”例如,网络分析者特别关注特定网络中的关联模式如何通过提供不同的机会或限制,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行动。
拉德克利大一布朗和芝加哥学派的影响,
重视人类学研究方法,认为社区的社会组
织足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网。他使用“社会构刖”概念提出社区足
由各种子群体构成的。他把这些子群体称之为“团伙”,认为它们是一种非
正式的联合体,其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群体感和亲密性,内部也确立厂
某些群体行为规范。故沃纳的“闭伙”概念钔≥正式群体概念接近,也类似
通常,社会学家们是在如下几个层次上使用社会结构概念的:
第一,社会角色层次的结构(微观结构):即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角色关系。角色常常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以角色丛的形式存在着。它所体现的是人们的社会地位或身份关系,如教师—学生。
第二,组织或群体层次的结构(中观结构):是指社会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不是体现在个体活动之间。如职业结构,它所反映的是人们之间在社会职业地位及拥有资源等方面的关系。
3.它集中考虑的问题是由多维因素构成的关系形式如何共同影响网络成员的行为,故它并不假定网络成员间只有二维关系。
4.它把结构看做是网络间的网络,这些网络可以归属于具体的群体。也可不属于具体群体。它并不假定有严格界限的群体一定是形成结构的阻碍。
5.其分析方法直接涉及的是一定的社会结构的关系性质,目的在于补充——有时甚至是取代——主流的统计方法,这类方法要求的是独立的分析单位。
干“社会圈子”概念。
“扬基城”报告使用了各种图形来去示像阶级结构和家庭组织等关系模
式。特别是明确地使用了社网图,并且还使用了现在所称的“位置分析
(position皿dy咖)”方法。此方法就源自用矩阵形式来说明各结构位置上的人
数。如图13-4所示,每一种团伙类倒都可山其成员中占多数的阶级成分来
二人组(dyad):由两个行动者所构成的关系。这是社会网络的最简单或最基本的形式,是我们分析各种关系纽带的基础。
二人组(triad):由三个行动者所构成的关系。
子群(subgroup):指行动者之间的任何形式关系的子集。
群体(group):其关系得到测量的所有行动者的集合。
传统上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存在着个体主义方法论与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对立。前者强调个体行动及其意义,认为对社会的研究可以转换为对个体行动的研究。如韦伯明确指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独立的个体的行动。但整体主义方法论强调只有结构是真实的,认为个体行动只是结构的派生物。
尽管整体主义方法论者重视对社会结构的研究,但他们对结构概念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分歧。其实,在社会学中,社会结构是在各不相同的层次上使用的。它既可用以说明微观的社会互动关系模式,也可说明宏观的社会关系模式。也就是说,从社会角色到整个社会,都存在着结构关系。
第三,社会制度层次的结构(宏观结构):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宏观结构。如阶级结构,它所体现的是社会中主要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社会的制度特征。
因此,社会结构有多重含义。但从新的结构分析观来说,社会结构是社会存在的一般形式,而非具体内容。所以,许多结构分析的社会学家都主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社会关系,而非具体的社会个体。因为作为个体的人是千差万别、变化多端的,而惟有其关系是相对稳定的。故有人主张:社会学首先研究的是社会形式,而不是研究这些形式的具体内容。网络分析研究的就是这些关系形式,它类似于几何学。例如,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我们可以研究人们社会交往的形式、特征,也可以分析不同群体或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构。这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群体的关系属性及其对人们的行为的影响。
在他们的影响下,哈佛大学的w·劳埃德·沃纳(w.HoydW:mter)和梅
奥(G.E.Mayo)于20世纪加—30年代在著名的“霍桑实验(Hawthorne
Experiment)’’中具体运用了社网图来反映群体结构,或者既是用社会关系图
来表示群体中的非正式关系。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说明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如
图13—3所示。图中圆圈代表个人,箭头代表关系。他们以此来反映组织中
人际关系的形式。因此,霍桑实验被认为是第一个在调查中使用社网图来描
述群体关系的重要研究。
1930—1935年,沃纳又做了著名的
“扬基城(Yankee City)”研究,①进一步
发展厂对群体关系研究的方法。他主要受
是大的社会结构的“砖块(bl~ks)”,由此可对复杂的社会结构进行分析。
(二)小群体与人际关系研究
对群体结构及其动力学的研究传统t要来自涂尔干和人类学家拉德克利
夫一布朗(Radcliffe—Brown)。他们强调对社会关系的分析,而且把社会关
系看作是—·种“网”或“网络”。
特别是莫雷诺,他一直关注人际关系与心理治疗之间的关联问题,或者说是个人的心理满足与“社会构型(social configurations)”的结构因素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种构型产生的基础,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选择、吸引、排斥和友谊等人际关系模式。莫雷诺的主要贡献是用“社网图(sociogram)”方法来反映社会构型的关系属性。此方法用“点”来表示个人,用“线”来表示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他认为用此方法可以表明人际关系的结构。例如他所提出的“明星(star)”概念,就是指对网络成员来说关联最密切的人(A):
第十三章 社会网络分析法
近几十年来社会网络分析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它已被“泛应用到了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和社会政策研究等多个领域。本章我们将侧重介绍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历史、主要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 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指的是各种关联,而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即可简单地称为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结构。故从这一方面来说,社会网络代表着一种结构关系,它可反映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社会网络的主要要素有:
虽然不是所有弱关系都可以充当信息桥,但是能够充当信息桥的必定是弱关
系。例如,图13-5中,A--B是从B到P、n和c的最短路径,是一座信
息桥,粕;做局部桥梁。“如果N代表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而且N>2,那么
我将把这种关系称为一座‘N维的局部桥梁’。”①
(一) 社会测量学与图论
社会测量学(Sociometrics)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密切相关。如库特·勒温(Kurt Lewin)、雅各布·莫雷诺(Jacob Moreno)等都是“格式塔”心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在20世纪20~30年代从纳粹德国移居美国后,发展了社会测量学这一方法。
行动者(actor):这里的行动者不但指具体的个人,还可指一个群体、公司或其他集体性的社会单位。每个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被称为“结点(node)”。
关系纽带(relational tie):行动者之间相互的关联即称关系纽带。人们之间的关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亲属关系、合作关系、交换关系、对抗关系等,这些都构成了不同的关系纽带。
韦尔曼指出,作为一种研究社会结构的基本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具有如下基本原理:
1.关系纽带经常是不对称地相互作用着的,在内容和强度上都有所不同。
2.关系纽带间接或直接地把网络成员连接在一起;故必须在更大的网络结构背景中对其加以分析。
3.社会纽带结构产生了非随机的网络,因而形成了网络群(network clusters)、网络界限和交叉关联。

勒温提出了著名的“场(field)理论”,即认为群体所处的社会力量
“场”决定着群体的行为,他认为“场”就是由群体从其周围社会环境共同
构成的社会空间,故群体及其环境是一个关系”场”内的j;素。勒温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