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后的一点收获作文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后的一点收获引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一本探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经典著作,作者列夫·苏霍姆林斯基是俄罗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这本书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亲身经历和观察,阐述了一些关于儿童教育和教育哲学的重要理念。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收获了许多有关教育的见解和体验,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和分享。
儿童是主体苏霍姆林斯基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中强调了一个主要观点:儿童应该成为教育的主体。
他认为,传统教育往往忽视儿童的需求和利益,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纪律的执行。
相比之下,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将他们视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
这一观点对我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我可能更关注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通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意识到儿童需要更多的自由空间,以发展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要符合儿童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应该与儿童的兴趣和需求相结合。
他强调了“游戏”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游戏可以让儿童更好地学习、成长和发展。
他建议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设置学习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在过去,我可能过于关注课程和内容的安排,而忽视了儿童的兴趣和需求。
然而,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开始意识到儿童的学习应该是有趣和具有参与性的。
只有在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求的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激励和赞扬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中还强调了激励和赞扬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注重鼓励和赞美,以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他认为,通过正面的激励,儿童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一观点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过去,我可能过于注重纪律和惩罚,而忽视了激励和赞美的重要性。
然而,通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开始意识到激励和赞美是促进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苏霍姆林斯基,读来,再亲切不过的一个名字。
那种一读倾心,再读仰慕、崇拜的感觉历历在目,会让你情不自禁的,寻觅大师的足音。
最初读大师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知识,这种理论加实践的论述方式与我最相宜了,好理解嘛,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
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了,我为文中所描绘的教育所吸引,或者说是有些迷恋。
我坚信,这样的一所学校,这样的一群老师,是一所理想的教育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他那么懂教育,了解孩子,他走到了教育真谛的大门里面。
他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在自己的教育园里探寻教育的规律,他觅得教育之真谛,微笑着将自己的教育发现呈现在我们大家的面前。
在他面前,我并不感到自身的渺小,因为你已完全为他的真知灼见所折服,心中唯有崇拜和无限的向往。
向往,甚至觉得,那就是教育的天堂,教育的世外桃源,教育的理想国,孩子和老师们的一片乐园。
你无法抑制他那股强大的吸引力,那样的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成了我终身对教育的仰慕。
似乎遥不可及,却又那么地撼天动地,仿佛不在人间,只属于那高高的云端。
我醉了,陶醉在这样的一片教育理想之乐园。
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情怀、追求和热爱!难怪闫学老师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中写下了这样的序言——我想做这样的老师。
是的.,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我想做这样的教师。
读罢此书,谁又不会让这一信念在心里深深地扎根呢?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奇妙的人生之旅!是谁,赋予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神奇的教育魔力?我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为你,我不怕千难万险,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光芒,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巍峨高山,心向往之,我愿追随大师,执着追求教育的真谛,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的成功,唯有用心、专注、执着,才能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书海跋涉,笔耕不辍,在思考中行动,在实践中前行。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合集15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合集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合集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这学期我参加了班主任培训班,我读了方老师推荐给我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真是获益匪浅,作为一名班主任,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尤其与学生的相处中,更是摸不着头绪,但看了这本书后,在某些方面,有了一些启发,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故事,无不在教育着我们,如何当好一个班主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他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正像书中自序中写的那样: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做一名这样的老师。
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自己课堂的老师。
课堂教学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还要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
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
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
总觉得自己平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
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
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1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在我的眼里, 陶行知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而苏霍姆林斯基则是乌克兰的陶行知, 大家的心灵相通, 思想共融。
我们在中国苏南的一个小镇践行着乡村教育的伟大理论, 也许只是巧合, 也许我们遵循了同样的教育规律, 我们在传承、创新着乡村教育理论, 我们在实践、广大着"蓝天下的学校"这样的理念, 并给我们的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校园, 我们心中的家园。
师生一起追求真知, 奉献爱心, 实现自我;一起感受欢乐和成功, 充满着感激, 滋长着眷恋, 涌动着创造, 培育着"大写的人。
"无论是曾经的探索, 还是未来的憧憬, 都是为了这魂牵梦绕的家园, 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1.想, 从读书开始积淀属于自己的教育、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理论上的认识, 就不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掌握教育技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首先, 要系统阅读一些教育大家的著作, 最好是原著。
古代的孔子, 现代的陶行知, 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 他们的教育思想与理论, 都很值得我们潜心阅读。
没有系统理论知识的积淀做底蕴, 就会有空、虚、浮、躁的感觉, 就会觉得这种说法很对、那种说法很好、第三种说法也有道理、第四种说法也没错, 但就是离现实、离我们太遥远, 说到底, 没有根就没有自己的观点与东西。
第二, 要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的相关著作如林崇德主编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邵瑞珍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珍妮特.沃斯主编的《学习的革命》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具备一般的文化素养, 相应的眼界、教育学和教学法知识以及理解儿童精神生活的能力以前, 好经验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第三, 要认真阅读本专业相关的计划、大纲(课程标准), 就职业教育而言还需要了解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相关知识。
只有在上述基础上, 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才更具有针对性与生命力;我们的教学研究、经验总结及撰写的论文才有自己的观点, 才使人感觉厚实与特色, 否则, 即使有观点与独特见解, 也是鸡零狗碎、只言片语, 有的甚至是追求时髦的人云亦云、东拼西凑, 总使人有飘与浮的感觉与功利主义色彩。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5篇)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5篇)》。
第一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苏老在本节中写到了许多,我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有了以下几点感想:一、教师在带领孩子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要使孩子获得明确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识。
苏老写到: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
如果学生第一次获得的知识是模糊不清的,那么以后他就容易在学习与其相似的知识时感觉混淆不清,或者在学习以前面的知识作为基础的知识时感觉十分吃力。
由此看来,使孩子在第一次接触教材时就获得明确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识是我要努力做到的。
二、第一次教学新教材时,要力争使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进行独立思考,并努力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材料。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及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独立工作如何,因为这些学生思考和领悟比较缓慢,为了使他们理解教材的实质,必须给以较多地事实和较长的时间(有时候,提供他们思考的事实也要跟给一般学生的事实有所不同)。
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三、进行新教材的第一次教学前,教师要充分设想可能出现的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精心备课,在正式教学时详细讲解。
苏老在本节中提出一个目标:一定要是课堂上没有错误。
所以,他对任何一个“可疑的”词,都预先加以详细解释。
例如,语文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形近字,如果不在第一次学习时就给他们讲解清楚,他们就会出现许多错误。
教师事后再给学生纠正错误,学生改起来困难,教师也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
所以,在第一次教学新教材时,教师就要力争消灭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有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有感假期细细品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部分章节,书中深入浅出的把一个个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于我有着很大的启示。
书中的第二十二条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每位教师扪心自问一下,你的学生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吗?而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够受到学生的喜欢,我也是如此。
让学生把自己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热爱的学科,是因为,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让每位学生感觉像追求幸福、每秒的幻想一样畅游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更重要的是运用不同得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具有创造力。
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相信作为教师的你也一定会和我一样引以为荣的。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议起来。
我们也从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方向或者发展,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我知道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够非常清楚的领会教材内容,他的讲述缺乏情感,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学不感兴趣,而在没有兴趣的地方也就没有不随意识记。
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
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
那种对教材的知识很肤浅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造成一种虚张的声势,人为地夸夸其谈,企图借此来加强对学生意识的影响,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可悲的:虚张声势会使人空话连篇,爱说漂亮词句,所有这些都会腐化学生的灵魂,使他们内心空虚。
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感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感想苏霍姆林斯基,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实践家,他的教育理念在当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深入研读了他的著作,从中汲取了许多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人性化。
他始终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误区,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兴趣和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应当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实践与体验。
他强调教育应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应当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再者,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终身学习。
他指出,教育应当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情感教育。
他指出,情感是认知和行为的源泉,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在我看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教育视野。
它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强调学校教育,还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还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我们今天应当学习和实践的。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汇总
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汇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篇一书中共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书中的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文字深化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
每条建议像一场甘雨般化解着我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21条建议“兴趣的机密何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他的众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他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兴趣的机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
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互相联络,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泉。
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泉之一。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脑探究过程,他认为,分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因此,他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考虑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结合点和线索。
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解释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
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800字(4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800字(4篇)关于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精选4篇范文,字数为800字。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作为一名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是被书本的狭隘、肤浅和简单的理解,而是真知灼见,深入浅出,有很多感触与启发。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范文):1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作为一名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不是被书本的狭隘、肤浅和简单的理解,而是真知灼见,深入浅出,有很多感触与启发。
一、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是消极的读书,而是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教给人以灵魂的,首先得先去感动。
只有感动了,人才会去真心地关心和爱护他;只有真心地爱护他,他才会去珍惜别人的爱。
二、学会享受生活。
在工作中要学会享受。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困难,如何解决它,如何去帮助别人,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我们所欠缺的。
因此,在工作中必须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只要你用真心、用心地去体会去学习,那么你会学得非常愉悦;只要你有真情地付出,那么你会收获很多。
三、学会合作。
学会和善待每一个孩子,只有你与孩子们平等相处的时候,他们才会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并把你当作朋友,才会真正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也才会更容易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当你对每一个孩子都热情地关心,他们会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并从你的一句简单的赞扬开始,慢慢地,孩子的心就会被你真实地感动,当你对他们说“谢谢”时,他们就会真正地从你的脸上露出笑容,这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关心他。
四、学会尊重。
尊重别人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也是为了获得自己在这个社会生活的价值。
尊重别人是一种生活方式,尊重自我,自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是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而人是渴望得到别人尊重和被别人尊重的,因此尊重别人是人的一种美德。
五、学会学习。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要学会学习。
首先,我们要提高我们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教师,是一个拥有美誉的称号,亦为神圣之职业。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韩愈《师说》只是对教师的一个角色进行了阐述。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不仅是疑难知识的解答者,同时也是学生心灵智慧的启发与开动者。
也许只是课堂上你一句赞许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手势,只要出于真心,在他们的心里都将会引起一阵不小的波澜,可能,下一次他们面对你的时候会用最天真,最纯真的眼神望着你,那里面包含着一个孩子对于你所有的敬仰与爱戴。
我们都说,一个老师最难做到的就是去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也就是真正的知晓他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这项工作难就难在这是一个探索人内心世界的工作。
人的心,复杂而广阔,加上外部事物的繁琐,教师很难去了解一个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地便成了知识的灌输者和空洞知识的传播者,以至于我们与孩子的内心世界越走越远,最后,我们都为彼此设立了两座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的孤岛,孤岛上住着气愤学生不懂事的教师和无奈老师不理解自己而自暴自弃的学生。
为此,苏霍姆林斯基亲切却又不失严厉的告诉每一个教师: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因为,只有心灵方能直达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
现在细细想来,最为一名教师的我真的很少去走进孩子的心灵,真的很少去了解孩子到底真正需要什么。
很少去思考他们到底喜欢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很少去探索一个孩子复杂却又简单的内心世界。
可能真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我们忘记了一个小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的。
作为教育的传播者,或许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以心灵的纯真去塑造另一批纯真的心灵,以自己心灵的包容与爱去影响另一批心灵。
当两个心灵碰撞,那种震天撼地的力量即使没有声音没有形态,但却比世间任何一种东西都有力量,都有价值。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热爱⼉
童。
”对!教育的源泉乃应为:“师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和前提,正如苏霍
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先是⼈学,不了解孩⼦,不热爱⼉童,不关⼼每个学⽣的成长,就谈不上教育。
爱,是教育⼉童最⾃然最直接的⽅法与⼿段,是⽗母与孩⼦、教师与学⽣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和精神
⽣活上的体现,也是培养学⽣远⼤志向和⾼尚⾏为的肥沃⼟壤。
我们⾝边就有许多成功的教育⼯作者,他
们对学⽣都持有⼀种⾃觉和纯真的、持久和普通的爱。
⾝为⼈师的我们,要爱⽣,要对每⼀个学⽣都倾注深厚的教育爱,爱⽣如⼦,爱⽣胜⼦,能为⼈之
师,作⼈之表。
这就需要我们具有“红烛”⼀样的⾼尚情操,保持“春蚕”⼀般的伟⼤胸怀以及⽆私的奉献精
神。
要有现代化的科学的教育⽅法,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
但这⼀切都应以爱为出发点。
没有爱就
没有教育。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书心得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是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一本重要的教育学著作。
该书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的方法,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有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在阅读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之后,我有了一些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在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过程中,我被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本质的定义所深深触动。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形成。
教育应该是人的自由、积极和创造性的活动,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束缚。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教育目的的思考,使我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人格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在今天功利化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一观点令人深思。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方法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基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教材和课程标准来教学。
他强调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启发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深受这一观点的启发,认识到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进一步,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教育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他认为,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他提倡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为教学材料,使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认为这一观点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往往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具有教育意义,通过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教育的个体性和差异性。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潜能。
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有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有感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有感李秋芳最近看的书主要是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为主,由于该书所述的全部是以学校的事例为主,且是作者从事教育几十年的真情实感,没有半点的造作,因此,有许多的启发和感悟,使我越看越爱不释手,特别是感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看此书太晚了,常感叹,为什么没有在踏上工作岗位时或是毕业前作为一个师范生时看,如果看了,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将更是集崇高的思想、迷人的智慧、美妙的创造、高尚的审美、坚强的意志于一体的全面发展而和谐的人,也就是从我们精神世界里走出去的学生,必具备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对每个人、对集体都负责的、对国家富有高度使命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即使处于目前一片“浮云”的不良氛围中,也会坚决地与这些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丑恶行为作坚决的、毫无弹性的鄙视和斗争的,从而保持一颗淡定、坚韧且孜孜追求的人;如果是早看,不至于前几年的工作没有那么多的迷盲、没有那么多的形式、更不会有那么多的弯路,也不会有一种惴惴不安感:即我们虽然是用一颗敬业的心去做工作,可是,毕竟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从而让许多学生无形当中被我们做实验品了。
成功了,是件好事,不成功呢?这些学生的前程不是被我们给毁了吗?苏氏的成功教育教学经验,就是不要把校园仅仅当作是学习的场所,他也最不允许把校园当作是个死记硬背的地方,而是既把这块静土看成是一个学习的园地,又把这块圣地看作是生活的场所。
在生活中,让人增进相互之间的纯真的友谊、其中人类最光荣的劳动使学生获得了创造和个人精神世界得到的极大丰富与满足,这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切切吻合,这样,学生不再把知识看成是无色的、枯燥的、无任何情感的东西,在生活中,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感悟到知识的力量,从而尊重知识、渴求知识。
只有让我们可爱的学生们渴求知识了,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迸发出他们好似天生般的那种蕴藏在内心的相互之间争论、辩解的积极性、特别是他们能够解决问题并得到教师的夸奖、同伴的啧啧称赞时的快乐与幸福使他们这种劲头长久保持且永不衰竭。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篇1暑假期间,我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选集。
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
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
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读完全书后,我对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这几方面内容深有体会:一、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从教,并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启蒙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
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
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
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
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象老师一样。
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
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
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二、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在《后来人》一文中,对后辈的教育同行们寄予了无限厚望,他把自己对教育未来的期望整理成八条教育遗嘱,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地嘱咐。
其中有一条,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读书霍姆林斯基有感、
读书霍姆林斯基有感、第一篇:读书霍姆林斯基有感、心得体会——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2017年的这个暑假,经过朋友的推荐,有幸拜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教师》这本书。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感觉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受益颇多。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致力于教师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他的教育思想还在影响世界上作为教育行业的工作者们。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变。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阔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
的确在大多数的现实生活中多数教师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强调孩子的无知,过多的去体现作为教师的某种优势,这将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情。
教师的智慧不应该是用来给学生知识的启迪。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的教学,我们都是采取的满堂灌或者说将自己知道的知识都尽可能的告诉学生,却忘了学生也是一个自主体,他们不是只会接受,只需要背书。
习的是自己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备课,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自我探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基础。
在教育中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
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应该对每个学生都保持一样的态度,不偏袒学生,也不冷淡学生,应一视同仁与学生保持在一种适当的距离。
批评有道,表扬适到好处。
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不同的差异,基础有差异。
那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单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事情,必须做到对每位孩子公平,对每个孩子有爱。
通过读这本书,我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的不足,也让我深层次的思考,高中教育到底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关于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通用22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关于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通用22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通用22篇),欢迎大家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篇1现任班级中一名学生马剑豪,上课不参与学习,回家不做作业,热衷电脑,思维能力较好,自称很懒,不想学习。
我与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地一对一地陪做作业,沟通对一些事件的想法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能主动要求老师放学后留下来教他学习,改变以往对待学习的冷漠的态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
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
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
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篇2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
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
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第一篇: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唐山三中蔡桂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乌克兰马甫雷什乡村中学做校长时,校园的花房李凯出了朵朵硕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许多师生前来观赏。
一天清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从花房里摘了一朵玫瑰,拿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中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的说:“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
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完就把花送回来。
”听完小女孩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拉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励你的,你是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一件既普通又感人的小事,却折射出大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人类大爱的精神,教育就是爱。
“师者,必有大爱之心;师者,必有完整之爱。
”这才是教育的本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恐怕不会不由所感发吧!现实世界里,我们有的教师,包括自己在内,都或许把“没有爱就没教育”当做口号挂在嘴边,但每每遇到与上述类似的情况,作出的却是轻则呵斥训诫,重则以“损害公物”为由予以处罚!结果可想而知,除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破坏了师生间的感情之外,一无所获。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看起来是相当复杂的,但通过这则故事,我们会豁然开朗:教育原来这么简单,简单到就一个字——爱!苏霍姆林斯基总是善于从细小的事情上身体力行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懂得人情之美,感悟到人性之美。
这就是他的教育理念的真谛!现在,我县师德师风建设可以说正秉承着这一理念。
期望通过大讨论大建设,让教育真正的返璞归真,回归到教育的本源——爱的教育。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5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5篇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1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用心去继承。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
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我选了其中一段话,来谈谈我读书的心得。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苏霍坶林斯基认为:第一,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我一直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也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要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爱去启迪学生。
然而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
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苏霍坶林斯基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第二,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这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
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同时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由于知识渊博,教师才可以在课堂上将注意的中心放在学生上,如果教师只局限于教科书,而不打开学生的科学视野,就会让他们失去任何求知欲。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选集。
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教育﹑情感教育﹑语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教育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有机结合的论文。
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结晶。
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____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都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选集中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____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
”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
唐山三中蔡桂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乌克兰马甫雷什乡村中学做校长时,校园的花房李凯出了朵朵硕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许多师生前来观赏。
一天清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从花房里摘了一朵玫瑰,拿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中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的说:“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
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完就把花送回来。
”听完小女孩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拉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励你的,你是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一件既普通又感人的小事,却折射出大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人类大爱的精神,教育就是爱。
“师者,必有大爱之心;师者,必有完整之爱。
”这才是教育的本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恐怕不会不由所感发吧!
现实世界里,我们有的教师,包括自己在内,都或许把“没有爱就没教育”当做口号挂在嘴边,但每每遇到与上述类似的情况,作出的却是轻则呵斥训诫,重则以“损害公物”为由予以处罚!结果可想而知,除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破坏了师生间的感情之外,一无所获。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看起来是相当复杂的,但通过这则故事,我们会豁然开朗:教育原来这么简单,简单到就一个字——爱!苏霍姆林斯基总是善于从细小的事情上身体力行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懂得人情之美,感悟到人性之美。
这就是他的教育理念的真谛!
现在,我县师德师风建设可以说正秉承着这一理念。
期望通过大讨论大建设,让教育真正的返璞归真,回归到教育的本源——爱的教育。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内化师德,改变以往教师居高临下,整天说“道”的囧态,已成为每个教育者的必须研究的课题。
出现台上老师说“道”,台下学生逆反这样尴尬的局面的根源何在呢?我想正是我们的内心缺乏对学生应有的耐心、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缺乏人之基本的同情心和怜悯心。
我们教育对象是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只晓之以理,不动之以情,那就变成空洞的说“道”!那么我们的说教又有什么意义呢?苏霍姆林斯基这则故事就为我们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陶行知老先生的言传身教理念实质上也强调了爱的教育。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也在变,苏霍姆林斯基也已作古。
但他把热爱学生视为“教育奥秘”的思想,他那教育就是爱,爱即为教育的主题永远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