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期末复习材料资料

合集下载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眼球震颤──为眼球不自主,有节律的来回振荡,方向可为水平、垂直或旋转或混合性。

多数在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出现。

多见于前庭及小脑病变。

感觉过敏──为感觉障碍的一种类型,属刺激性症状,指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

癫痫持续状态──指ETC S(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短期内频繁发生,以致发作间期意识持续昏迷者。

Go rs tma n综合征──见于主侧角回的损害,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及书写不能四个症状,有时伴有失读。

蛋白-细胞分离──指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白细胞数正常,多见于格林──巴利综合征。

脊髓半横贯损害──又称布朗-塞卡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相应节段的根性疼痛及感觉过敏带,同时损害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见于脊髓外伤及髓外肿瘤早期。

昂伯氏征:又称闭目难点征,是检查平衡性共济失调的一种方法,检查时嘱病人双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闭眼。

倾斜欲倒者判断为阳性,小脑外部病变易向后倾倒,一侧半球病变向病侧倾倒。

感觉性失语系左侧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病人不能理解别人言语,自己发言虽仍流利,但内容不正常,用词发音有错误,也不能理解自己所言。

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点之一,常见起病后第三周。

La se que征(拉塞克氏征)又称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将病人一侧下肢抬起,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在70度范围内出现疼痛为阳性,为坐骨神经痛的特征性试验之一。

TIA脑组织某一区域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其功能发生短暂的障碍,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但在24内完全恢复。

复视某个眼肌瘫痪时,不对称的视网膜刺激在枕叶皮质上引起两映象的冲动,称为复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前者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肌无力危象重症肌无力患者急骤发生呼吸肌严重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时,称为肌无力危象。

神经病学考试复习资料_考试题库

神经病学考试复习资料_考试题库

Broca失语:又成为运动性失语,是大脑半球额下回后部Broca区病变所致,患者不能讲话,自发言语减少,或只能说一两个简单字且不流利,自己不会说但对别人的言语能理解。

Wernicke失语:又称为感觉性失语,是大脑半球颞上回后部的Wernicke区病变所致的失语,患者不能理解别人的言语,自发言语虽然流利,但内容不正常,严重时不知所云,别人完全听不懂。

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指脑脊液表现为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或接近正常,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吉兰- 巴雷综合征特征性改变之一。

病程3~6周蛋白增高最明显。

癫痫: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且异常放电常具自限性所导致的综合征.癫痫三要素:脑部持续存在的癫痫反复发作的易感性,至少一次癫痫发作的病史,发作引起的神经生化、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障碍.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全面性或部分性发作在短时间内频繁发生,全面性发作在两次发作之间神经功能没有恢复到正常基线,或单次发作超过这种发作类型大多数患者平均持续时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特点: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缺血;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常有反复发作。

分离感觉障碍:见于前联合和后角损伤.前联合病变时受损部位呈双侧对称性节段性感觉解离,温痛觉消失而触觉存在;后角损害,损伤侧节段性感觉解离,病变侧痛温觉和深感觉保留。

临床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等。

分水岭梗死:又称边缘带梗死,是闹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

感觉Senses是感受器接受到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大脑中的综合反映。

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肌无力危象:最常见,因抗胆碱酯酶药剂量不足引起。

部分患者有呼吸道感染、过量用镇静剂或神经肌接头传导阻滞药物,但多数无明显诱发因素。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1意识: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

2意识障碍:广义: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前者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后者表现为意识模糊和谵妄。

狭义:意识水平下降。

3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1)嗜睡: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定向力正常,能配合检查。

(2)昏睡:较深的睡眠状态,需要较重的刺激才能唤醒,定向力不正常。

(3)昏迷:(浅、中、深)病理下的睡眠状态,不能唤醒。

浅昏迷:对疼痛有痛苦反应,生命体态平稳。

中昏迷:对重疼痛有反应,生命体征改变(稍异常)。

深昏迷:对疼痛刺激无反应,生命体征异常。

4闭锁综合征:(1)导致闭锁综合征的原因脑血管病、感染、肿瘤、脱髓鞘病等引起;(2)闭锁综合征的表现:患者意识清醒,因运动传出通路几乎完全受损而呈失运动状态,眼球不能向两侧转动,不能张口,四肢瘫痪,不能言语,仅能以瞬目和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与周围建立联系。

5视野缺损:(1)双眼颞侧偏盲:由双眼鼻侧视网膜发出的纤维受损,患者表现为双眼颞侧半视野视力障碍而鼻侧半视力正常。

(2)双眼对侧同性偏盲:由双眼病灶同侧视网膜发出的纤维受损,患者表现为病灶对侧半视野双眼视力障碍而同侧半视力正常。

(3)双眼对侧同向上象限盲及双眼对侧同下象限盲:双眼对侧同上象限盲主要由额叶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病灶对侧半视野上半部分视力障碍;双眼对侧同下象限盲主要由顶叶病变引起,表现为病灶对侧半视野下半部分视力障碍。

6瘫痪:个体随意运动功能减低或丧失,可分为神经源性、神经肌肉接头性和肌源性等类型。

7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表现:肌力减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浅反射的减退或消失;病理反射;无明显的肌萎缩。

8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表现:受损的下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力减弱;肌张力减退或消失,肌肉松弛,外力牵拉时无阻力,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时“折刀”现象有明面不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明显。

9Horner综合征:指的是植物神经主要是颈部交感神经节的损伤等引起的特征性的一群眼部症状。

神经病学期末复习重点

神经病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颈膨大C5-T2:两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两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灶平面以下和中感觉缺失,可有肩部和上肢放射性痛,尿便障碍;C8-T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产生Horner征。
二、腰膨大L1-S2: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及会阴部位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要膨大上段受损时,神经根痛位于腹股沟区或下背部,下段受损时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如损伤平面在L2-4,膝反射消失,如在S1-2则踝反射消失,如在S1-3则出现阳痿。
药物治疗:
①保护性治疗:PD一旦确诊就立即治疗,主要药物: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
②症状性治疗—早期PD:老年≥65岁首选左旋多巴。治疗药物:1.抗胆碱能药。2.金刚烷胺。3.复方左旋多巴(最基本最有效)。4.DR激动剂(首选)。5.MAO—B抑制剂。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③症状性治疗—中期PD:若早期首选DR激动剂等的患者,应添加复方左旋多巴治疗。若早期首选低剂量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患者,应适当增加剂量或添加DR激动剂、司来吉兰或金刚烷胺或AOMT抑制剂。④症状性治疗—晚期PD:1.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症状波动的治疗和异动症的治疗。2.非运动症状: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障碍。
出血动脉:豆纹动脉和旁正中动脉等深穿支动脉,自脑底部的动脉直角发出,承受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故又称出血动脉。
脑血栓形成病理:闭塞血管内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改变,血栓形成或栓子。局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的脑梗死多为白色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常可继发红色梗死。缺血缺氧损害表现为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
常用的辅助性检查方法:1.脑脊液检查。2.诱发电位。3.MRI检查。
第十二章:运动神经性疾病
1.帕金森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神经病学 期末重点

神经病学 期末重点

神经病学期末重点第一章绪论1、期末重点:(重点正文内容)神经病学包括两部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

讲述这两类疾病的症状、发病机制、病因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是神经病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期末重点:(重点正文内容)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科学。

一、意识障碍1.意识: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意识的解剖学基础:大脑皮层及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完整性是维持意识或觉醒状态的基础。

【临床分类】1.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1)嗜睡:持续睡眠状态,可唤醒,醒后基本上能正常交谈,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后又进入睡眠状态。

(2)昏睡:较深睡眠状态,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醒后对问话作简单模糊的回答,旋即入睡。

(3)昏迷:意识丧失,对言语刺激无应答反应。

可分为浅、中、深昏迷。

1)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躲避反应及痛苦表情,存在无意识自发动作,各种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平稳。

2)中度昏迷:对重的疼痛刺激稍有反应,很少无意识自发动作,各种生理反射减弱,生命体征轻度改变。

3)深昏迷:对疼痛无反应,无意识自发动作、各种生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异常。

2.伴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1)意识模糊:轻度意识障碍伴定向力障碍,有错觉。

(2)谵妄状态:较意识模糊严重,有丰富的错觉、幻觉,躁动不安,定向力障碍,与外界不能正常接触。

急性谵妄状态常见于高热或中毒,慢性谵妄状态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3.特殊类型意识障碍(醒状昏迷)包括:(1)去皮层综合征(dedcorticated syndrome):能无意识睁眼闭眼、咀嚼、吞咽,瞳孔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刺激无反应,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姿势(去皮层强直),尿失禁,可有病理征,保持觉醒-睡眠周期。

为大脑皮层广泛损害而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正常,见于缺氧性脑病、脑外伤和严重脑卒中等大脑皮质广泛损害。

精神病学期末考试经典复习资料【最新整理】(完整版,含重点归纳、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精神病学期末考试经典复习资料【最新整理】(完整版,含重点归纳、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PART 1 重点知识集锦1.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名解易出,简答题易出鉴别题。

Eg. 幻觉、妄想、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包括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木僵、自知力;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妄想与超价观念、错构与虚构等。

1.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综合征中的谵妄、痴呆和遗忘综合征的定义与临床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共同的临床特征。

名解: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等。

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基本概念: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名解:柯萨科夫综合征、Wernicke脑病及基本概念等。

3.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

各分型(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的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和阳性症状、I型与II型的鉴别。

名解:精神分裂症。

4.心境障碍躁狂和抑郁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和治疗。

名解:心境障碍、恶劣心境等。

5.神经症与分离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

神经症的诊断。

神经症与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的鉴别。

恐惧症、焦虑症(包括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疑病症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神经衰弱的定义。

分离性障碍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

名解:神经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分离性障碍等。

6.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名解:应激相关障碍、ASD、PTSD、适应障碍等。

8.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名解: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ADHD等。

9.躯体治疗名解:锥体外系反应、电抽搐治疗等。

PS:1. 许多名解可参考症状学中的概念。

2. 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可互相鉴别。

3. 论述题若出案例题,步骤如下:①初步诊断②诊断依据: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程度标准、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四个可以来回倒)③鉴别疾病(上述的排除标准需将其详细化)④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写完后可在最后补一句“若上述治疗均无明显疗效,可采用电休克治疗”)PART 2 名词解释集锦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达出来。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wps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wps

1 / 28一. A1型选择题:[1].常出现典型脑膜刺激征的脑血管意外是A.脑出血B.蛛网膜下腔出血C.脑肿瘤D.脑栓塞E.脑血栓形成答案: (B)[2].一般区别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依据是A.有无高血压B.年龄大小C.脑脊液是否呈血性D.是否有偏瘫定位征E.有无脑膜刺激征答案: (D)[3].目前区别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的最可靠依据是:A.发病缓急B.昏迷深浅C.瘫痪程度2 / 28D.脑脊液检查E.脑CT检查答案: (E)[4].内囊出血典型表现的“三偏”症状是A.伸舌偏,嘴角偏,抬眼偏B.偏瘫,偏身xx,扩展身痛C.病侧面瘫,病侧肢瘫,病侧感觉障碍D.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E.嘴偏,舌偏,偏瘫答案: (D)[5].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出现下列哪种情况表示病情危急?A.四肢轻瘫变为全瘫B.呼吸费力C.脉搏快速D.腰腿出现牵位疼痛E.腱反射完全消失答案: (B)[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哪项正确?3 / 28A.不需用止血剂B.xx,卧床休息C.禁用脱水剂D.止血主要靠手术E.开始缓解后应早期活动答案: (B)[7].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何时最明显?A.起病后即有A.左侧整个面部表情肌瘫痪B.右侧整个面部表情肌瘫痪C.左侧面上半部表情肌瘫痪D.右侧面下半部表情肌瘫痪E.右侧面上半部表情瘫痪答案: (A)[9].哪项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A.xx多见B.脑膜刺激征阳性C.偏瘫D.以突然剧烈头痛起病4 / 28E.动眼神经麻痹答案: (C)[10].在治疗脑水肿的脱水剂中,目前应用最广而疗效较好的是:A.50%葡萄糖B.25%xxC.20%xxD.速尿E.地塞米松答案: (C)[11].脑血栓形成伴有脑水肿的病例,哪类药不宜应用?A.血管扩张剂B.激素C.脱水剂D.低分子右旋糖酐E.xx 答案: (A)[12].脑出血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和血管是:A.脑干,椎茎动脉5 / 28B.中脑,大脑前动脉C.内囊,豆纹动脉D.桥脑,正中动脉E.小脑,颈内动脉答案: (C)[13].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卧床休息至少应多少周?A.1xxB.2xxC.3xxD.4xxE.5xx 答案: (A)[14].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是:A.脑出血B.蛛网膜下腔出血C.脑栓塞C.脱水剂降低颅内压D.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E.用升压药抗休克6 / 28答案: (D)[16].下述哪项是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措施?A.神经营养药物B.抗感染C.糖皮质激素D.支持疗法E.补充xxB1和B2 答案: (C)[17].对有呼吸肌麻痹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应立即采取哪必要措施?A.静脉滴注呼吸兴奋剂B.作口对口人工呼吸C.静脉滴注有效的抗生素D.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E.气管切开答案: (E)[18].瘫痪是指A.随意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B.肌紧张力减弱或消失7 / 28C.不自主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D. B和C项E. A和B项答案: (A)[19].癫痫持续状态指A.突然停药后发作比前增多B.肢体某一局部多次抽动C.大发作后昏迷持续时间较长D.长期用药,发作仍未能控制E.反复大发作频繁,间歇期昏迷不醒答案: (E)[20].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首选药物是A.扑痫酮B.苯巴比妥C.苯妥英钠D.安定E.苯琥胺答案: (D)8 / 28[21].无外界刺激患者自觉某部有蚁爬感,这是A.感觉减退B.感觉xxC.感觉异常D.感觉过度E.以上都不是E.神经系统检查答案: (D)[23].哪项辅助检查方法对诊断原发性癫痫最有价值A.脑CT扫描B.脑血流图C.脑电图D.脑超声波检查E.脑脊液检查答案: (C)[24].急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发病前多有:A.风湿病xxB.外伤xxC.糖尿病xx9 / 28D.阳性家族史E.非特异性感染xx 答案: (E)[25].对疼痛刺激有躲避反应及痛苦表情。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

1.神经系统的诊断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神经结构病损可分为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断联体休克症状。

2.脑休克:像脊髓休克一样,大脑在短时间失去功能。

循环系统发生失代偿叫循环系统休克。

神经系统失代偿,特别是脑失代偿叫脑休克。

脊髓功能失代偿叫脊髓休克。

3.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系:Wallenberg于1895年首先报导,系椎动脉阻塞,狭窄或小脑后下动脉阻塞引起的临床症状眩晕恶心呕吐交叉性感觉障碍4.脑桥腹外侧综合征:病变位于脑桥腹外侧部,接近于延髓,损伤了外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

表现为:1病灶侧外展神经麻痹;2对侧中枢性偏瘫;3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5.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痛觉温觉第一神经元位于脊神经结内中枢突起始为第二神经元终止于丘脑腹外侧核再起始为第三神经元深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1神经元位于脊神经结内薄束起始第2神经元止于丘脑腹外侧核再起始为第三神经元6.动眼神经支配分为上、下两支。

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

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

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外斜,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头向健侧歪斜。

7.失语:是指在神志清楚,意识正常,发音和构音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变导致的言语交流能力障碍,运动性失语病变左侧额下回后部感觉性失语病变左侧颞上回后部混合性失语左侧颞中及颞下回后部8.瘫痪:瘫痪是指随意动作的减退或消失,分为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肌萎缩9.偏头痛; 偏头疼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疼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一般持续72小时伴有恶心呕吐并发症1慢性偏头痛每月发作大于15天3个月2偏头痛持续状态发作时间大于72 疼痛严重。

消除或减少偏头痛的诱因, 如避免情绪紧张, 不服血管扩张剂和利血平类药物, 不饮红酒和含奶酪食品. 预防性药物止痛有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10.论述急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

《神经病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资料

《神经病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资料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四组症状按其表现可分为四组,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和断联休克症状。

1、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例如一侧大脑内囊区梗死时,破坏了通过内囊的运动和感觉传导束而出现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缺失;面神经炎时引起面肌瘫痪等。

2、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例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受肿瘤、瘢痕刺激后引起的癫痫;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3、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出现的锥体束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基底节病变引起的舞蹈症和手足徐动症等。

4、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如较大量内囊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和病理征阴性,称脑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性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表现弛缓性瘫痪,称脊髓休克。

休克期过后,多逐渐出现受损结构的功能缺损症状或释放症状。

大脑半球分叶大脑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的表面由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沟和脑回,内部为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

两侧大脑半球由胼胝体连接。

每侧大脑半球借中央沟、大脑外侧裂和其延长线、顶枕沟和枕前切迹的连线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根据功能又有不同分区。

此外,大脑还包括位于大脑外侧裂深部的岛叶和位于半球内侧面的由边缘叶、杏仁核、丘脑前核、下丘脑等构成的边缘系统额叶,顶叶,颞叶的主要功能区和了解病损表现额叶的主要功能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有关。

其主要功能区包括:①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该区大锥体细胞的轴突构成了锥体束的大部,支配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

身体各部位代表区在此的排列由上向下呈“倒人状”,头部在下,最接近外侧裂;足最高,位于额叶内侧面。

②运动前区:位于皮质运动区前方,是锥体外系的皮质中枢,发出纤维到丘脑、基底节和红核等处,与联合运动和姿势调节有关;该区也发出额桥小脑束,与共济运动有关;此外,此区也是自主神经皮质中枢的一部分;还包括肌张力的抑制区。

(2020年整理)神经病学期末考点总复习.doc

(2020年整理)神经病学期末考点总复习.doc

第二节、脑脊髓血管一、脑的血管:(一)脑的动脉:1颈内动脉:前三分二,部分间脑眼动脉——眼部;脉络膜前动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后下部、大脑脚底中1/3、苍白球;后交通动脉——吻合支;大脑前动脉——皮质支~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一部分、额顶叶上外侧面上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大脑中动脉——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岛叶(中央支为豆纹动脉,行程弯曲,出口处呈直角,易破裂,名出血动脉)2椎-基底动脉:后三分一,部分间脑,脑干,小脑?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脊髓小脑下后动脉——小脑底面后部、延髓后外侧部【交叉性感觉障碍、小脑共济失调】?基底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面的前部迷路动脉——内耳迷路脑桥动脉——脑桥基底部小脑上动脉——小脑上部大脑后动脉——颞叶内侧面底面、枕叶,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底丘脑小脑上和大脑后之间夹有动眼神经——血管压迫引起动眼神经麻痹3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交界处——动脉瘤好发第八节反射深反射:刺激肌腱、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迅速收缩反射(腱反射、肌肉牵张反射)——反射弧:感觉神经元、运动神元直接连接组成的单突触反射弧。

肱二头肌反射(C5-6);肱三头肌反射(C6-7);桡骨膜反射(C5-8);膝腱反射(L2-4);跟腱反射(S1-2)浅反射;刺激皮肤、黏膜、角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反射弧:脊髓节段的反射弧;冲动达大脑皮层→脊髓前脚细胞腹壁反射(T7-12);提睾反射(L1-2);跖反射(S1-2);肛门反射(S4-5)、角膜反射;咽反射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第一节意识障碍意识:个体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

意识障碍:觉醒度下降(嗜睡、昏睡、昏迷);意识内容变化(意识模糊、谵妄)嗜睡: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勉强配合检查和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很快入睡。

神经病学期末考点总复习.pdf

神经病学期末考点总复习.pdf

2、中枢性眩晕:是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大脑皮质病变引起的眩晕,眩晕感较轻,持续时间长,
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小脑梗死或脑出血 (二)非系统性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通常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感或摇摆感,很少有恶心、呕吐,为假性眩晕。常由
眼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毒、感染和贫血等引起
大脑中动脉——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岛叶(中央支为豆纹动脉,行程弯曲,出口处呈直角,易破裂,名出血动脉)
2 椎-基底动脉:后三分一,部分间脑,脑干,小脑
?椎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脊髓
小脑下后动脉——小脑底面后部、延髓后外侧部【交叉性感觉障碍、小脑共济失调】
?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面的前部
迷路动脉——内耳迷路
脑桥动脉——脑桥基底部
小脑上动脉——小脑上部
大脑后动脉——颞叶内侧面底面、枕叶,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底丘脑
小脑上和大脑后之间夹有动眼神经——血管压迫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3 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
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交界处——动脉瘤好发
2
一寸光阴不可轻
足以下两点:
1、认知功能下降:(1)主诉或知情人报告认知功能减退,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的证据(2)客观检查证实有认知功能较以前减退(3)无 痴呆但认知功能减退
2、日常基本功能正常,复杂的日常工具性日常功能轻微减退
根据认知功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可以分为两类:(1)遗忘型认知障碍:记忆下降(2)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恶性,表现为记忆 功能以外的认知域损害,记忆功能保留

神经病学期末考点总复习

神经病学期末考点总复习

第二节、脑脊髓血管一、脑(de)血管:(一)脑(de)动脉:1颈内动脉:前三分二,部分间脑眼动脉——眼部;脉络膜前动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后下部、大脑脚底中1/3、苍白球;后交通动脉——吻合支;大脑前动脉——皮质支~顶枕沟以前(de)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一部分、额顶叶上外侧面上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大脑中动脉——大脑半球上外侧面(de)大部分、岛叶(中央支为豆纹动脉,行程弯曲,出口处呈直角,易破裂,名出血动脉)2椎-基底动脉:后三分一,部分间脑,脑干,小脑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脊髓小脑下后动脉——小脑底面后部、延髓后外侧部交叉性感觉障碍、小脑共济失调基底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面(de)前部迷路动脉——内耳迷路脑桥动脉——脑桥基底部小脑上动脉——小脑上部大脑后动脉——颞叶内侧面底面、枕叶,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底丘脑小脑上和大脑后之间夹有动眼神经——血管压迫引起动眼神经麻痹3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交界处——动脉瘤好发第八节反射深反射:刺激肌腱、骨膜(de)本体感受器所引起(de)肌肉迅速收缩反射(腱反射、肌肉牵张反射)——反射弧:感觉神经元、运动神元直接连接组成(de)单突触反射弧.肱二头肌反射(C5-6);肱三头肌反射(C6-7);桡骨膜反射(C5-8);膝腱反射(L2-4);跟腱反射(S1-2)浅反射;刺激皮肤、黏膜、角膜引起(de)肌肉快速收缩反应.——反射弧:脊髓节段(de)反射弧;冲动达大脑皮层→脊髓前脚细胞腹壁反射(T7-12);提睾反射(L1-2);跖反射(S1-2);肛门反射(S4-5)、角膜反射;咽反射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第一节意识障碍意识:个体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de)感知能力.意识障碍:觉醒度下降(嗜睡、昏睡、昏迷);意识内容变化(意识模糊、谵妄)嗜睡: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叫醒,醒后勉强配合检查和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患者又很快入睡.昏睡:患者处于沉睡状态,正常(de)外界刺激不能使奇觉醒,须经高声呼唤或其他较强烈刺激方能唤醒,对言语(de)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可做含糊、简单而不完全(de)答话,停止刺激后很快入睡.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有目(de)(de)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①浅昏迷:有较少(de)无意识自发动作.周围事物、声光无反应,强烈刺激(疼痛)可有回避及痛苦表情,不能觉醒. 吞咽、咳嗽、角膜、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生命征不变.②中昏迷:正常刺激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强刺激(de)防御反射、角膜、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生命征改变③深昏迷:任何刺激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生命征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脑死亡:大脑和脑干功能全部丧失①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 ②自主呼吸停止③脑电图~直线;颅多普勒~无脑血管灌注;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功能丧失④以上情况持续至少12小时⑤腱反射、腹壁反射等可消失⑥排除急性药物中毒、低温、内分泌代谢疾病等意识模糊: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谵妄:对周围环境认识及反应能力均有下降——认知、注意力、定向、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幻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表现为紧张、恐惧、兴奋不安,甚至有冲动和攻击行为. 白轻夜重,持续数h至数d.三、特殊类型(de)意识障碍:1去皮质综合征(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de)皮质功能减退、丧失)意识丧失,但睡眠、觉醒周期存在,能无意识(de)睁闭眼、转动眼球,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反射存在,但无自发动作.大小便失禁,肌张力增高. 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去皮质强直.缺氧性脑病、脑炎、中毒、严重颅脑外伤2无动性缄默征(脑干上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受损):睁眼昏迷患者能注视周围环境和人物,但无活动和言语,二便失禁、肌张力减低脑干梗死3植物状态: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而脑干功能相对保留(de)一种状态.A认知功能丧失,呼之不应,不能与外界交流;B有自发或反射性睁眼,偶可有视物追踪C可有无意义哭笑D吸吮、咀嚼、吞咽等原始反射存在,有觉醒睡眠周期,大小便失禁.持续植物状态:颅脑外伤后植物状态持续 12个月以上;或者其他原因持续三个月以上四、鉴别诊断:1闭锁综合征:去传出状态,意识清醒但呈失运动状态.2意志缺乏症:清醒、运动感觉存在、记忆功能尚好,因缺乏使动性而不语少动.3木僵:不语不动,不吃不喝,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伴蜡样屈曲、违拗症,语言刺激触及痛处可有流泪、心率增快等情感反应,缓解后能清楚回忆发病或称.(精神症状)第二节、认知障碍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为内在(de)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de)过程.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一、记忆障碍:记忆包括损失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一)遗忘1、顺性遗忘:指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de)事件,近期事件记忆差,远期记忆尚保存2、逆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de)事件(二)记忆减退: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普遍减退(三)记忆错误1、记忆恍惚:包括似曾相识、旧事如新、重演性事件错误2、错构:指患者在记忆有时间顺序上(de)错误3、虚构:指患者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de)事件或体验回忆为确有其事(四)记忆增强:指对远事记忆(de)异常增强二、失语症:是指在神志清楚、意识正常、发音和构音没有障碍(de)情况下,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变导致(de)语言交流能力障碍,表现为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令、阅读和书写六个基本方面能力残缺或丧失.失语诊断(de)必要条件:1、意识清晰、无精神障碍、严重智能障碍 2、无视听觉缺损,无口咽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失调1 Broca失语(表达性、运动性失语)优势侧额下回后部(说不清)口语表达障碍(谈话非流利、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找词困难、用词不当、只能讲一两个简单得词,或者仅能发出个别(de)语音)2 Wernicke失语(听觉性、感觉性失语)优势侧额上回后部(听不懂)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流利型,听不懂别人和自己(de)话、口语表达语量增多但混乱割裂,缺有意义词汇,难以理解、答非所问)3完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都不行)所有语言功能均严重障碍或几乎完全丧失.表现为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令、阅读和书写六个基本方面能力残缺或丧失.4命名性失语(遗忘性失语)优势侧颞中回后部:(想不起)命名不能.仅能叙述该物件(de)性质和用途,自发谈话为流利型,缺乏实词,赘话和空话多三、视空间障碍四、执行功能障碍五、计算力障碍六、失用七、失认八、轻度认识障碍: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de)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认知障碍综合征,核心症状为认知功能减退.其认知减退必须满足以下两点:1、认知功能下降:(1)主诉或知情人报告认知功能减退,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de)证据(2)客观检查证实有认知功能较以前减退(3)无痴呆但认知功能减退2、日常基本功能正常,复杂(de)日常工具性日常功能轻微减退根据认知功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可以分为两类:(1)遗忘型认知障碍:记忆下降(2)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恶性,表现为记忆功能以外(de)认知域损害,记忆功能保留九、痴呆: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de)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症.(两项或两项以上认知域受损),可由脑退行性变引起如阿尔兹海默病,额颞叶变性第四节、癫痫发作和晕厥一、癫痫发作:大脑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de)短暂脑功能障碍.临表:①意识障碍:发住初意识丧失,发作后短暂意识模糊;②运动异常:肢体抽搐、阵挛、四肢强直阵挛;③感觉异常:针刺感、麻木感;④精神异常:记忆恍惚、错觉、幻觉、恐惧抑郁;⑤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全身苍白、潮红、多汗、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二、晕厥: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de)伴有姿势张力丧失(de)发作性意识丧失.机理:大脑及脑干低灌注临表:晕厥前期——晕厥期——恢复期晕厥前期:乏力、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视物不清、恍惚、心动过速晕厥期:意识丧失、血压下降、脉弱、瞳孔散大、心动过缓,可伴尿失禁恢复期:可留有头晕、头痛、恶心、面色苍白、乏力(de)症状第五节、眩晕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层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一)系统性眩晕:是眩晕(de)主要病因.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1、周围性眩晕:是指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眩晕感重、持续时间短,常见于美尼尔病、良性发作位置行眩晕、前庭神经元炎、迷路卒中.2、中枢性眩晕:是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大脑皮质病变引起(de)眩晕,眩晕感较轻,持续时间长,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小脑梗死或脑出血(二)非系统性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通常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感或摇摆感,很少有恶心、呕吐,为假性眩晕.常由眼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毒、感染和贫血等引起第六节、视觉障碍(一)视力障碍1、单眼视力障碍:(1)突发视力丧失:可见于a、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b、一过性单眼视力障碍,又称一过性黑蒙.临床表现为患者单眼突然发生短暂性视力减退或缺失,病情进展快,几秒钟内达到高峰,持续1-5分钟,可有进行性视野缺损.(2)进行性单眼视力障碍:a、视神经炎 b、巨细胞动脉炎 c、视神经压迫性病变Foster-Kennedy综合征2、双眼视力障碍:(1)一过性双眼视力障碍:多见于双侧枕叶视皮质短暂性缺血发作,起病急可伴有视野缺损.由双侧枕叶皮质视中枢病变引起(de)视力障碍又称皮质盲.(2)进行性视力障碍:多见于a、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b、颅高压引起(de)慢性视乳头水肿 c、中毒或营养缺乏性视神经病(乙醇、甲醛及重金属中毒、维生素B12缺乏)(二)视野缺损1、双眼颞侧偏盲:多见于视交叉中部病变,表现为双眼颞侧半视野视力障碍而鼻侧半视力正常.2、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及视皮质病变引起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表现为病灶对侧半视野双眼视力障碍而同侧半视力正常.3、双眼对侧同向上象限盲:颞叶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病灶对侧半视野上半部分视力障碍4、双眼对侧同向下象限盲:顶叶病变引起,表现为病灶对侧半视野下半部分视力障碍第七节、听觉障碍(一)耳聋1、传导性耳聋:多见于中耳炎、鼓膜穿孔、外耳道耵聍堵塞2、感音神经性耳聋:是由于Corti器、耳蜗神经、听觉通路病变所致(二)耳鸣: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声源刺激(de)情况下,患者听到(de)一种鸣响感,可呈发作性、持续性,在听觉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de)刺激性病变都可以引起耳鸣(三)听觉过敏:是指患者对于正常(de)声音感觉比实际声源(de)强度大.面神经麻痹时,引起镫骨肌瘫痪,使镫骨紧压在前庭窗上,产生听觉过敏第八节、眼球震颤眼球震颤是指眼球注视某一点时发生(de)不自主(de)节律性往复运动.第九节、瘫痪瘫痪:个体随意运动功能(de)减低或丧失,可分为神经源性、神经肌肉接头性和肌源性等类型.瘫痪肌力(de)分级(0-5级)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运动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抵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级:正常机肌力,病理反射阳性提示锥体束受损(一)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及其发出(de)下行纤维病变所致1、肌力减退2、肌张力增高3、腱反射活跃或亢进4、浅反射(de)减退或消失5、病理反射6、无明显(de)肌萎缩(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指脊髓前角(de)运动神经元以及它们(de)轴突组成(de)前根、神经丛及其周围神经损伤所致1、受损(de)下运动神经元支配(de)肌力减退2、肌张力减低或消失3、腱反射减弱或消失4、肌肉萎缩明显第十一节、躯体感觉障碍(一)抑制性症状:感觉径路破坏时功能受到抑制,出现感觉(温、痛、触、深感觉)减退或消失.一个部位各种感觉缺失,称为完全性感觉缺失.在意识清醒(de)情况下,某部位出现某种感觉障碍而该部位其他感觉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二)刺激性或激惹性症状:1、感觉过敏 2、感觉过度 3、感觉倒错 4、感觉异常 5、疼痛第十二节、共济失调共济运动:在前庭、脊髓、小脑(de)锥体外系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de)协调和平衡.共济失调:小脑、本体感觉以及前庭功能障碍导致(de) 运动笨拙和不协调,累及躯干、四肢肌和咽喉肌时可引起身体平衡、姿势、步态及言语障碍.1小脑性共济失调:①姿势和步态异常②随意运动协调障碍③语言障碍④眼球运动障碍⑤肌张力减低2大脑性共济失调(额叶、颞叶、顶叶、枕叶性共济失调) 3感觉性共济失调 4前庭性共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de)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一、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C5-6 肱三头肌反射:C6-7 桡骨膜反射:C5-8 膝反射:L2-4 踝反射:S1-2 Hoffmann征C7-T1 Rossolimo征:L5-S1二、浅反射腹壁反射:T7-12(肋弓T7-8;脐孔水平T9-10;腹股沟上T11-12)提睾反射:L1-2 跖反射:S1-2 肛门反射:S4-5三、病理反射:巴宾斯基征:锥体束受损强握反射:对侧额叶运动前区脊髓自主反射:单或双侧髋、膝、踝部屈曲(三短反射)+Babinski征阳性总体反射:双侧脊髓自主反射+腹肌收缩、膀胱直肠排空,病变以下竖毛、出汗、皮肤发红.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de)辅助检查一、腰椎穿刺适应证①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明确颅内压高低,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③动态观察CSF助判断病情、预后、指导治疗④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⑤注入液体或放出CSF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注入药物治疗相应(de)疾病.禁忌症①颅内压明显升高,怀疑后颅窝有占位性病变②穿刺部位感染灶、脊髓结核、开放性损伤.③明显出血倾向、病情危重不宜搬动④脊髓压迫症(de)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de)临界状态.并发症:①低颅压综合征:侧卧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在60-80mmH2O以下②脑疝③神经根痛④其他操作:弯腰侧卧位,L3-4(L2-S3间隙均可)椎间隙穿刺.正常压力80-180mmH2O第八章、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CVD,是指各种原因(de)导致(de)急慢性脑血管病变.脑卒中: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de)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脑血液循环调节病理生理:脑能量来源——糖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血供中断——2min脑电活动停止,5min出现严重不可逆性损伤.脑血管病(de)治疗原则:挽救生命、降低残疾、预防复发和提高生活质量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因脑血管病变引起(de)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min,多在1h内缓解,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影像学检查无责任病灶.——病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微栓子形成、血成分改变.★★临表:1一般特点:短暂性(24小时内)、可逆性(可完全恢复)、反复性2颈内动脉系统TIA:A大脑中动脉:对侧肢体单瘫、轻偏瘫、面瘫、舌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a优势半球:失语、失用b非优势半球:空间定向障碍.B大脑前动脉:人格情感障碍、对侧下肢无力.★C颈内动脉主干:眼动脉交叉瘫病侧单眼一过性黑蒙、失明和(或)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Horner交叉瘫病侧Horner症、对侧偏瘫★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晕眩、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特殊综合症:A跌倒发作:患者转头或仰头,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很快自行站起.B短暂性全面遗忘:短时间记忆丧失,对此有自知力.C双眼视力障碍发作:暂时性皮质盲.第二节、脑梗死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分为:脑血栓形成、闹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塞一、脑血栓形成:——病理生理:分期:超早期(1-6h);急性期(6-24h);坏死期(24-48h);软化期(3d-3w);恢复期(3-4w 后)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非常敏感:①脑血流中断30s发生脑代谢改变②1min后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③5min后造成脑组织梗死.④不同神经元对缺血损伤耐受程度不同:轻度—某些神经元坏死,完全持久—缺血区各种神经元、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全部坏死.缺血半暗带脑细胞损伤(de)可逆性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溶栓治疗(de)病理学基础时间限制——治疗时间窗;超早期治疗时间窗一般不超过6h;超过后主要通过引起自由基过度产生等导致神经细胞损伤.——临表:不同脑血管闭塞(de)表现1颈内动脉闭塞:单眼一过性黑蒙,偶永久性失明Horner征;远端大脑供血不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失语;非优势半球体象障碍.体检——颈动脉搏动减弱、血管杂音.2大脑中动脉闭塞:主干闭塞——三偏,头眼病侧凝视,优势完全失语、非优势体象障碍,意识障碍.皮质支闭塞——上部分支:对侧面上下肢瘫,上重于下,Broca失语,体象障碍,无意识障碍;下部分支:对侧同向性上四分一视野缺损,Wernicke失语,急性意识模糊,无偏瘫深穿支闭塞——对侧中枢性均等性轻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3大脑前动脉闭塞:额叶、额级、旁中央小叶4大脑后动脉闭塞:视力视野改变、失读、失语、失认,下丘脑综合征,旁正中动脉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①闭锁综合征②脑桥腹外侧综合征③脑桥服内测综合症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 ⑤延髓背外侧综合症——特殊类型:1大面积脑梗2分水岭脑梗:由相邻血管供血区交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导致(de)脑梗,典型病例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伴全身血压降低、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 ——鉴别诊断:1、脑出血2、脑栓塞3、颅内占位病变脑梗死与脑出血(de)鉴别:脑梗死脑出血发病年龄多为60岁以上多为60岁以下起病状态安静或睡眠中动态起病(活动中或情绪激动起病速度十余小时或1-2天达高峰十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全脑症状轻或无头痛、呕吐、嗜睡、打哈欠等颅高压症状意识障碍无或较轻多见且较重精神体征多为非均等性偏瘫(大脑中动脉主干、皮质支)多为均等性偏瘫(基底节区)CT检查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脑脊液无色透明可有血性——治疗:治疗原则:①超早期治疗:力争发病后尽早选用最佳治疗方案②个体化治疗:根据年龄、卒中性质、病情严重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de)治疗③整体化治疗: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进行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静脉溶栓:——适应证:①年龄18-80岁②临床明确诊断缺血性卒中,并造成明显(de)神经功能障碍③症状开始出现至静脉干预时间<3h④卒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且治疗前无明显改善⑤知情同意——禁忌症:①CT证实颅内出血②既往有颅内出血③发病超过3h ④伴明显癫痫发作⑤既往有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病史⑥最近3m内有颅内手术、头外伤、卒中史;21d内有消化道泌尿系统等内脏器官出血史;14d内有外科手术史;7d内有腰穿、动脉穿刺史⑦明显出血倾向⑧血糖<L,收缩压大于180,舒张压大于100 ⑨CT显示低密度>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10蛛网膜下腔出血——溶栓并发症:①梗死灶继发性出血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②致命性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③溶栓后再闭塞二、脑栓塞: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栓子来源:心源性: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其他(心房粘液瘤、二尖瓣脱垂、心内膜纤维变性、先心等)非心源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性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癌栓塞;其他(感染性、寄生虫性)来源不明大脑中动脉栓塞多见,上部分支最易受累,椎基底动脉系统少见——临表:无前驱症状,体征于数秒至数分钟达高峰,完全性卒中.——治疗:1脑栓塞治疗:改善循环,减轻脑水肿,防止出血,减小梗死范围. 2原发病治疗3抗凝治疗第三节、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病因: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动脉瘤或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其他高血压性ICH受累血管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豆纹动脉基底动脉脑桥支大脑后动脉丘脑支小脑上动脉分支定枕交界区和颞叶白质分支——临表:好发50-60岁,男多,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发病后多有血压明显升高,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不同程度(de)意识障碍(嗜睡、昏迷)局限性定位表现:1基底节区出血:A壳核出血:豆纹动脉破裂(外侧支)——三偏、双眼病灶对侧同向凝视不能、失语B丘脑出血:丘脑膝状体动脉、丘脑穿通动脉破裂——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特征性眼征(上视不能、凝视鼻尖、眼球偏斜、分离性斜视、眼球汇聚障碍、无反应性小瞳孔.丘脑中间腹侧核—运动性震颤、帕金森综合征样表现丘脑底核、纹状体—偏身舞蹈-投掷样动作优势侧—丘脑性失语、精神障碍、认知障碍、人格改变C尾状核头:似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呕吐、颈强直、精神症状)2脑叶出血:A额叶:偏瘫、尿便障碍、Broca失语、摸索强握反射B颞叶:Wernicke失语、精神症状、对侧上象限忙、癫痫C枕叶:视野缺损D顶叶:偏身感觉障碍、轻偏瘫、对侧下象限盲,构象障碍(非优势)3脑干出血:A脑桥出血:基底动脉脑桥支大量出血破入第四脑室——迅速昏迷、双侧针尖样瞳孔、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眼球浮动、四肢瘫痪、去大脑强直.少量出血:交叉性瘫痪、共济失调性偏瘫、两眼向病侧凝视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B中脑出血: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轻:一侧或双侧动眼N不全麻痹、眼球不同轴、同侧肢体共济失调,Weber或Benedikt综合征重:深昏迷,四肢迟缓性瘫C延髓出血:突然意识障碍,影响生命体征;轻---不典型Wallenberg综合征D小脑出血:小脑上动脉分支:头痛、呕吐、晕眩、共济失调明显,起病突然,伴枕部疼痛.量少:小脑受损症状(共济失调、眼震、小脑语言)量多:昏迷、脑干受压(针尖样瞳孔、呼吸不规则)暴发:突然昏迷,迅速死亡.。

神经病学 复习资料(呕心沥血总结排版)

神经病学 复习资料(呕心沥血总结排版)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考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2、意识活动包括的两方面、嗜睡3、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大类)4、闭锁综合征5、失语:运动性失语(Broca)、感觉性失语(Wernicke)6、痫性发作7、昏厥8、眩晕9、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鉴别 10、步态异常各自典型表现 11、正常肌力分级及相关内容。

12、浅深感觉具体方面 13、脑膜刺激征检查 14、偏头痛临床表现 15、脑血管(重点):TIA,脑梗与脑出血的鉴别,各类疾病概念、主要病因、临表、诊断及鉴别、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脑出血、脑梗中易病案) 16、多发性硬化 17、帕金森病概念、病变主要原因、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常用药物。

(易出病案) 18、癫痫:GTCS、失神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癫痫诊断、常用药物 19、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概念、休克持续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坐骨神经痛主要病因 20、三叉神经痛概念、临床表现、治疗 21、Guillain-Barre综合征经典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22、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23、三偏综合征 24、典型失神小发作的脑电图表现 25、舌的神经分配 26、锥体外系及椎体系的概念、病变临床表现 27、共济失调 28、霍纳综合征29、脑脊液正常糖含量、颅内压三大主征【选择题】1.运动性失语的病变在优势半球:A.额中回后部B.额上回后部C.额下回后部D.中央前回E.颞下回后部答案:C2.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征是A.头痛、视力下降、恶心B.头痛、偏瘫、抽搐C.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D.血压升高、脉搏变快、呼吸变快E.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答案:E3.椎体系统是指:A.上运动神经元B.下运动神经元C.小脑皮层细胞D.脊髓巨角细胞E.上及下运动神经元答案:A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目的是A.改善神经功能的缺失B.保护脑细胞C.增加再灌注D.预防复发E.扩张血管答案:D5.右三叉神经病损表现为A.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右侧B.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左侧C.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左侧闭目不能D.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右侧闭目不能E.左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右侧答案:A6.诊断癫痫通常主要依靠A.脑电图检查B.神经系统体检C.脑CTD.临床表现E.脑脊液检查答案:D7.患肢可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其肌力是A.ⅠB.ⅡC.ⅢD.ⅣE.Ⅴ答案:C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应有的症状是 EA、额纹消失B、Bell(贝尔)现象C、耳后或下颌角后疼痛D、舌前2.3味觉障碍E、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疼痛疱疹9椎体外病变表现为A.静止性震颤B.折刀样强直C.腱反射亢进D.肢体瘫痪E.共济失调步态答案:A10. 正常人脑脊液中糖的最低含量为A. 4.0mmol/LB. 3.5mmol/LC. 3.0mmol/LD. 2.5mmol/LE. 2.0mmol/L答案:D11. 脑梗死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A.动脉硬化B.高血压C.动脉壁炎症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血高凝状态答案:A12. 用左旋多巴或M受体阻断剂治疗震颤麻痹(帕金森病),不能缓解的症状是A.肌肉强直B.随意运动减少C.动作缓慢D.面部表情呆板E.静止性震颤答案:E13. 9岁男孩。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

神经病学总论1.神经系统的症状:1.1 抑制性症状: 偏瘫、失语、感觉障碍;1.2 刺激性症状:癫痫、疼痛;1.3 释放症状: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1.4 休克症状:急性、严重的损害,肌张力低、腱反射弱。

2.意识:3.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语言、躯体运动和行为表达出来。

包括意识的内容和意识清醒度,意识内容:高级的皮质活动,包括记忆、思维、定向及情感等,意识的清醒度:大脑皮质维持一定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

解刨生理学基础: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大脑皮质4.意识清醒度下降:4.1 嗜睡:持续性病理性睡眠状态,易被唤醒,醒后可配合查体,回答基本正确,停止刺激后入睡。

4.2 昏睡:难于唤醒,强刺激可唤醒,不能完全配合查体及正确回答问题,停止刺激立刻入睡。

4.3 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刺激无法唤醒,痛刺激有反应,对光反射存在,有吞咽反射,生命体征稳定。

4.4 中昏迷:对强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4.5 深昏迷:一切刺激无反应,一切反射消失,肌张力低,生命体征明显变化,伴有血压下降,呼吸不规则。

5. 意识模糊:意识清醒度轻度下降,意识范围缩小,定向力障碍,错觉,幻觉少谵妄状态:较意识模糊重,定向力、自知力障碍,丰富的错觉和幻觉,精神运动性兴奋:兴奋、躁动、大喊大叫、胡言乱语。

以兴奋性增高为主。

谵妄可发生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也可见于某些药物中毒、感性脑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6.脑死亡:大脑和脑干功能全部丧失,其确定标准:6.1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无任何自主运动,但脊髓反射可以存在6.2 脑干反射(包括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眼反射、前庭眼反射、咳嗽反射)完全消失,瞳孔散大固定6.3自主呼吸停止6.4脑电图提示脑电活动消失,成一直线6.5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无脑血流灌注现象6.6体感诱发电位提示脑干功能丧失6.7上述情况持续时至少12h,经各种抢救无效6.8需除外急性药物中毒、低温和内分泌代谢疾病等7.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7.1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双侧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均受累。

《神经精神病学》复习资料整理.docx

《神经精神病学》复习资料整理.docx

神经系统总论1.霍纳(Horner)综合征: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面部少汗。

P112.阿•罗瞳孔: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

常见于神经梅毒。

P123.亨特综合征(Hunt,s syndrome):多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表现为周圉性面神经麻痹,同时有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

4.P195.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痪或中枢性瘫痪,特点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肉萎缩,但病程长者可出现失用性肌肉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瘫痪或周围性瘫痪,特点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无病理反射。

6.锥体朿不同部位损伤的瘫痪的定位诊断:P24①单瘫:一个肢体的瘫痪。

病变可位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周围神经或脊髓前角。

②偏瘫:一侧上、下肢体瘫痪,常伴有同侧中枢性面瘫和舌瘫。

病变多在对侧大脑半球内囊附近。

(内囊损伤一一三偏综合征: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同向性偏盲,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P38)③截瘫:双下肢瘫,常伴有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

多由脊髓的胸峻段病变引起,如病变在胸段呈痉挛性截瘫,在腰段呈弛缓性截瘫。

④四肢瘫:四肢均瘫痪。

见于双侧大脑及脑干病变、颈髓病变及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⑤交叉瘫:病灶侧脑神经周朗性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偏侧感觉障碍。

由脑干损害引起。

P437. 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P28① 脊髓丘脑束(传导浅感觉):由内向外依次为来自颈、胸、腰、舐的纤维。

② 薄束和楔束(传导深感觉):位于后索,薄束在内,楔束在外,由内向外依次由來自紙、腰、胸、颈的纤维。

& 感觉障碍的分型及临床特点:(一) 神经干型感觉障碍神经干型感觉障碍表现为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布区内各种感觉均减退或消失,如侥神经 麻痹、尺神经麻痹、腓总神经损伤和股外侧皮神经炎等单神经病。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

神经病学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一、名词解释1、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癫痫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min以上未自行消失。

2、脊髓半切综合征: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3 、昏睡:比嗜睡较重的意识障碍,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需经过高声呼唤或其他比较强烈的刺激方可唤醒,对言语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消失,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

4、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是指正对以放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患者,寻找卒中事件病因并加以纠正,从而达到降低卒中复发的目的。

5、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因为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到20min,所在一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性影像学检查无病灶,凡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h且神经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症者不宜称作TIA6、horner征:主要表现为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或伴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7、hunt综合征:表现为周围性神经麻痹,舌头前三分之二味觉障碍以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可伴有味觉过敏;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二、单项选择题1、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原则以下哪一条不妥当:(A)A立即降低高血压 B积极控制高血糖 C个体化选择抗栓治疗D支持和对症治疗 E脑保护2、以下不是帕金森病病因的是:(A)A、脑外伤B、神经系统老化C、遗传因素D、环境毒素3、为明确诊断,脑出血患者首选的检查是(A):A头颅CT B脑电图 C腰穿 D 头颅MRI4、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B)A. 红细胞增多症B. 脑动脉粥样硬化C. 各种脑动脉炎D. 血压偏低5、腰膨大横贯性损害时会出现(D):A 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B 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C 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上肢正常D 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上肢正常6、癫痫的诊断主要依靠(A)A详细的病史B脑电图C头颅CT D头颅MRI E腰穿7、最有效、最基本的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是( A )A复方左旋多巴B金刚烷胺C安坦D司来吉兰E普拉克索8、帕金森病步态属( C)A. 跨阈步态B. 醉酒步态C慌张步态D痉挛性偏瘫步态E鸭步9、三叉神经痛治疗首选(E)A 氯硝安定B ACTH或强的松C 丙戊酸钠D 苯妥英钠E卡马西平10、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治疗首选(B)A 氯硝安定B 强的松C 丙戊酸钠D 苯妥英钠E卡马西平11、偏头痛临床最常见的类型是(E)A典型偏头痛B复杂型偏头痛C基底动脉偏头痛D偏瘫型偏头痛E无先兆偏头痛12、偏头痛发作最常见先兆是(C)A躯体感觉先兆B运动先兆C视觉先兆D眩晕呕吐E腹痛腹泻13、脑梗死较之脑出血主要有以下特点:(E)A起病时的状态大多在安静时 B无头痛,呕吐等全脑症状 C意识障碍通常轻或无 D CT检查无高密度灶 E以上都是14、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A颅内动脉瘤B血管畸形C外伤D肿瘤E其它15、下列哪种药物是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和慎用的(A)A庆大霉素B青霉素C头孢菌素D氯化钾E阿托品16、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和复发期的主要治疗药物是(A)A皮质类固醇 B头孢菌素 C维生素 D巴氯芬17、下列哪项不是上运动神经瘫痪的特点?(C)A.肌张力增高B.腱反射增强C.肌萎缩明显D.有病理反射 E. 瘫痪以整个肢体为主18、高血压病脑出血时,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D )A.小脑齿状核B.小脑皮质C.桥脑D.基底节E.延髓19、男,65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集锦1.感觉过敏: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系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增强或感觉阈降低所致。

2.分离性感觉障碍:在同一部位内只有某种感觉障碍(如皮肤痛温觉缺失),而其他感觉(如皮肤触觉)仍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分裂性感觉障碍为只有深感觉缺失,而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仍保存者。

】3.铅管样强直:在做被动运动检查时,增强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像弯曲软铅管样的感觉,称为铅管样强直,常见于帕金森病。

4.齿轮样强直:肌强直兼有震颤的患者,当伸屈肢体时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称为齿轮样强直,常见于帕金森病。

5.静止性震颤:常为Pakinson病的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的远端,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静止位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6.闭锁综合征:双侧皮质脊髓束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而出现双侧中枢性偏瘫,只能以睁闭眼或眼球的上下活动与周围环境建立联系,多见于脑血管病等引起的脑桥基底部病变。

7.Weber综合征:又称中脑腹侧部综合征,病变位于大脑脚,累及锥体束与动眼神经,出现病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中枢性偏瘫。

8.Broca失语:又称运动性失语,患者主侧半球Broca 区病变,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呈非流利性口语,但听理解力正常。

9.Wernicke失语:又称感觉性失语,患者主侧半球Wernicke区病变,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讲话,不伴肢体瘫痪,但自己表达流利。

10.三偏综合征:内囊损害时影响丘脑皮质束并累及锥体束和视觉纤维时,可出现突发的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偏盲,称为三偏综合征。

11.交叉性瘫痪:一侧脑干病损累及已交叉的脊髓丘脑书、同侧的脑神经核和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时,引起病灶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感觉障碍和中枢性偏瘫。

12.昏迷:患者意识完全丧失,不能被言语呼唤、刺激所唤醒,随意运动丧失、许多反射活动也减退或消失。

13.三叉神经痛: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称为三叉神经痛。

14.触发点:三叉神经痛时,疼痛以面颊、上颌、下颌或舌部最明显,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稍加触动即可发作,称为触发点,也称扳机点。

15.痛性抽搐:严重三叉神经痛时,疼痛引起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称为痛性抽搐。

16.Bell现象:面神经麻痹时,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闭眼不全,闭目时瘫痪侧眼球转向外上方,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现象。

17.Hunt综合征:面神经损害时,患者出现病侧周围性面瘫、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障碍及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疱疹,称为Hunt综合征。

18.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组呈进行性肌无力、腱反射消失、轻度感觉障碍,伴有脑脊液蛋白质增高而细胞数正常的周围神经病。

ler-Fisher综合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消失三联征,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20.脊髓休克:表现为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和尿潴留等。

21.Brown-Sé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脊髓病损平面以下同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障碍,对侧痛觉、温度觉障碍,而双侧触觉保留,常见于脊髓压迫症早期。

22.Horner综合征:C8和T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时,患者出现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和面部出汗减少,称为Horner综合征。

23.Beevor征:T10至T11节段出现病变时,下半部腹直肌无力,而上半部肌力正常,患者仰卧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上半部腹直肌牵拉而向上移动,称为Beevor征。

24.上升性脊髓炎:当脊髓损害节段呈上升性,在起病1-2天甚至数小时内逐步上升至延髓,或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甚至延髓支配的肌群,并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良、呼吸肌瘫痪而死亡,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25.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而细胞数正常。

26.Froin征:椎管严重梗阻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脑脊液流出后自动凝结,称为Froin征。

27.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流并非均匀一致地完全中断,梗死灶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这一区域内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称为半暗带。

2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所致的局限性脑功能缺损,症状突起又迅速消失,一般持续数分钟,不超过1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9.跌倒发作:迅速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常可很快自行站起,系下部脑干网状结构缺血所致。

30.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发作时突然出现短时间近事记忆丧失,患者对此有自知力,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保持,但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持续数分钟至24小时不等,系大脑后动脉颞支或椎-基底动脉缺血,累及边缘系统与近事记忆或短时记忆有关的组织所致。

3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大于24小时,经数天至3周可完全消失。

32.脑血栓形成:在脑动脉本身病变基础上,继发血液有形成分凝集于血管腔内,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在无足够侧枝循环供血的情况下,该动脉所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变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

33.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基底节、半卵圆区白质及脑干的小动脉硬化及闭塞所致的微小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和软化,又称微梗死。

34.腔隙状态:多发性腔隙累及双侧锥体束,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痴呆、假性延髓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Parkinson 病和大小便失禁等35.脑栓塞:来自身体各部的栓子随血流进入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阻塞脑血管,使其供血区缺血、坏死,发生脑梗死和脑功能障碍。

36.多发性硬化(MS):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37.Lhermitte征:被动屈颈时常出现从背部放射到足底的放射性疼痛,称为Lhermitte征。

38.Pakinson病: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疾病,起病隐匿,缓慢进展,逐渐加剧,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

39.慌张步态:患者行走时起步困难,但一迈步即以极小的步伐向前冲去,且越走越快,不能即时停步或转弯,常见于帕金森病。

40.“开-关”现象: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动和不动交替出现的双相现象,患者可在几分钟内肢体、扣、面部等处的多动突然转变为强直性的不动状态。

41.Wilson病:又称肝豆状核变性,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肝硬化和脑变性疾病,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肢体震颤、肌强直、构音困难、精神症状、肝硬化和角膜色素环。

42.癫痫(epilepsy):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脑病疾病或综合征,以反复发生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性脑功能失常为特征。

43.痫性发作:脑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所引起的短暂脑功能障碍,通常指一次发作过程或指每次发作及每种发作的短暂过程,患者同时可有一种或几种痫性发作。

44.Jackson运动性发作:癫痫异常放电从局部开始,沿大脑皮质运动区移动,临床表现抽搐自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称为Jackson运动性发作。

45.Todd麻痹:癫痫严重部分运动性发作患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半小时至36小时内消除)肢体瘫痪。

46.先兆:痫性发作出现意识丧失前的部分,患者对此保留某些记忆。

47.自动症:癫痫在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在意识模糊状态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协调性和适应性的无意识活动,发作后不能回忆。

48.癫痫持续状态: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49.难治性癫痫:经2年以上正规抗癫痫治疗,所有抗癫痫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每月仍发作大于4次。

50.偏头痛: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特征为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51.重症肌无力:由于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引起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

52.疲劳试验:令受累骨骼肌持续活动后使肌无力明显加重,休息后恢复,为疲劳试验阳性。

53.肌无力危象:由于疾病发展、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量不足或突然停药所引起,患者出现吞咽不能、呼吸困难甚至停止的严重情况。

体检可见瞳孔扩大、唾液少、出汗少、肠鸣音正常,新斯的明注射后症状改善。

54.胆碱能危象: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所引起,除肌无力外,体检可见瞳孔缩小、浑身出汗、唾液多、肌肉跳动或抽动、腹痛、肠鸣音亢进,新斯的明注射后症状明显加重。

55.反拗性危象:由感染、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所引起,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无反应。

56.周期性瘫痪: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与钾的异常代谢有关。

57.假性球麻痹: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损使疑核及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而发生中枢性瘫痪所致,临床表现为舌、软腭、咽喉、颜面和咀嚼肌的中枢性瘫痪。

58.鞍区回避:髓内病变,感觉障碍由内向外扩展,骶部保留,直到病变后期,才影响骶部的感觉。

简答题集锦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鉴于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阻塞的外侧延髓和小脑后下部分缺血性损害。

主要表现为(四同一交叉):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前庭外侧核及内侧纵束损害)病灶同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舌咽/迷走神经疑核损害)病灶同侧共济失调(前庭小脑纤维损害)病灶同侧Horner综合征(网状结构下行交感损害)病灶同侧面部浅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对侧半身浅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损害)Millard-Gubler综合征,又称脑桥腹下部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损害)、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和损害)及对侧中枢神经偏瘫(锥体束损害),尚可有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侧丘系与脊髓丘脑束损害)。

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双侧锥体束和皮质脑干束均受累,患者意识清醒,因运动传出通路几乎完全受损而呈失运动状态,眼球不能向两侧转动,不能张口,四肢瘫痪,不能言语,仅能以瞬目和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与周围建立联系。

由脑血管病、肿瘤、感染、脱髓鞘病等引起。

Weber综合征,又称中脑腹侧部综合征,病变位于大脑脚,累及锥体束与动眼神经,出现病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中枢性偏瘫,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