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分布:- 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所有居民的总数。
-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数量、密度和结构等方面。
- 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
2. 人口变动与人口问题:- 人口变动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方面。
- 人口自然增长是指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的差额。
-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
-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人口稀少等。
3.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是一个经济结构复杂、人口密集、职业分工明细、货物和信息流动频繁的重要人口聚集地。
-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 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第二章经济与发展1. 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经济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个部分。
-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等原始生产部门。
- 第二产业是指工业部门,包括工业制造、建筑业等。
-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部门,包括商贸、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等。
2. 经济发展与经济指标:-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
-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
- 经济发展水平可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指标来衡量。
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现象。
-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区位因素、资源禀赋、规模效应等原因造成。
第三章水资源与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主要由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决定。
- 水资源利用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 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 水资源的保护包括保护水源地、提高用水效率和加强水污染防治等方面。
- 水资源的治理包括建设水利工程、开展节水措施和治理水污染等。
3. 不可再生水资源与可再生水资源:- 不可再生水资源是指地下水和蓄水量有限、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
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整理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
高一地理是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尺度与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等。
2. 气候与天气主要包括气候要素、气候区划和气候类型等。
3. 水文地理主要包括水循环、江河湖泊与水资源、地下水等。
4. 生物地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等。
二、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人口问题、城市与城市问题、人口迁移与三大人口聚居地等。
2.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与地域差异等。
3. 城市化进程与规律城市化给予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以及城市化的模式与类型等。
4. 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主要探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以上就是高一必修三地理的知识点概要,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深入了解每个知识点的详细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我们将从地球与地图开始学习。
地球是一个球体,但由于地球体积太大,常用平面图——地图来表示。
为了在地图上能够准确定位,我们使用地理坐标系统。
气候与天气是地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了解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差异。
此外,水文地理和生物地理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人文地理环境方面,人口与城市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从人口问题到城市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人口的迁移以及人口聚居地所带来的影响。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念,我们需要了解其内涵和特征,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异。
城市化进程与规律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城市化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模式与类型。
最后,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我们需要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高一必修三地理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地理学科,积极掌握相关知识。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关于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三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地理高一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
一、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的基础,它包括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黄道赤道、地理坐标系统等内容。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黄道是指地球在太阳周围运动时所形成的一个平面,而赤道则是与黄道垂直的平面。
地理坐标系统是一种通过经纬度来描绘地球上的位置的方法,它能够精确地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地理产品与地理环境地理产品是指人们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所生产的各种物品。
地理产品的生产和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地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农业产品在高海拔地区相对较少,而在平原地区则非常丰富。
地理环境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
例如,山地地区的交通不便,人们主要以农业为主,而沿海地区则以渔业和航运为主要产业。
三、地形与地貌地形和地貌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等。
地貌则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形特征的组合和分布。
不同的地貌类型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高山地区的地貌复杂,气候恶劣,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和人口分布。
而平原地区地貌简单,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四、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是由地球自然力量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防治地质灾害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工程、农业等学科的知识,通过规划、监测、预警等手段来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
五、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人口数量、分布和组成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高一地理必修三必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三必学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三是关于自然地理的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和形状:地球包含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层次,地球的形状不完全是球体,而是类似于椭球体。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变化和地球自西向东的运动。
公转使得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尺度和地理坐标: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千米,周长约为40075千米。
地理坐标是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4.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圈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气体组成的,它有不同的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等。
5. 水圈的特点和循环:水圈是地球上水分存在的圈层,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大气等。
水圈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过程。
6. 内陆河流水系:内陆河流是指流经陆地的河流,包括干流和支流。
内陆河流水系主要包括珠江-西江-北江、长江-黄河、亚马逊河等。
7. 湖泊:湖泊是地表中不流动的淡水或咸水集水地,常见的湖泊类型有咸水湖、淡水湖和碱性湖泊。
著名的湖泊有死海、世界第一大湖-美国五大湖等。
8. 冰川和冰川地貌:冰川是积雪逐渐堆积压实而形成的庞大冰体。
冰川地貌包括冰川侵蚀和冰川堆积两大类型,包括冰川沟、侵蚀湖、石阵等。
9.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和地理学的技术,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
10.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区域或整个国家的居民数量。
城市是人口聚集、相对稠密的居住区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学好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的特点和现象,有助于培养和增强我们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3知识点框架
高一地理必修3知识点框架第一部分: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内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1. 地球的形态和构造a. 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自转引起的赤道膨胀效应,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略为偏胖。
b.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不同层次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可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具有不同的厚度和密度。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间a.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运动,造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b.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为365.24日,形成了四季变化。
c. 地理时间: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划分了不同的时间单位,如日、时区、年等。
3. 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a. 大气圈:地球的外围环绕着一层气体,称为大气圈。
大气圈对地球起着保护作用,控制着气候、影响天气等。
b. 水圈:地球上水的分布广泛而不均匀,其中包括海洋、陆地上的湖泊和河流以及冰雪等。
水圈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第二部分:地球与人类活动地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居住区的选择与布局a. 自然因素影响: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对人类居住的选择和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b. 人文因素影响:经济、交通、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类居住区的选择和布局。
2. 农业与农业区划a. 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人类的基本生产活动之一,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农业的两大主要形式。
b. 农业区划: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特点和资源条件,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农业区,如谷物区、茶叶区、畜牧区等。
3. 工业与工业区划a. 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通过对资源的加工和制造,提高了生产效率。
b. 工业区划:根据不同的工业类型和区域资源条件,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工业区,如重工业区、轻工业区、矿区等。
第三部分:地球与经济交往与合作地球上的各国之间通过经济交往和合作,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一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高一的地理课程是学习地理学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将会接触到一些必修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会在之后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三的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地球的周长和直径可以用不同的尺度进行测量,如地心距离和天文单位等。
这些尺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上发生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公转则导致了四季交替的出现。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一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镁铁矿物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层,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四、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外部地壳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相互作用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通过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等现象来表征。
五、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一系列与地球的地壳活动有关的自然现象。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研究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成为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六、地球上的水资源: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江河湖泊、湿地、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七、人口与城市问题: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人口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以及城市化进程对于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八、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和经济结构的影响的学科。
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和交通运输地理等。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问题。
通过对以上的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及其环境,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人类与地球的相互关系。
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一)1.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2.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二)1.西北地区概况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必修三会考复习
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高一地理必修三会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一、三大自然区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二、三大经济地带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采集和狩猎阶段——完全受制于自然环境(2)农业社会阶段——自然基础: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光照农业区分布: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击平原、三角洲、盆地(3)工业社会阶段——矿产、交通、市场为主导东营——不断生长的资源型城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发达的海运。
(4)后工业化阶段——科技水平、环境质量、交通运输世界电子工业基地:美国“硅谷”、日本九州岛、德国南部慕尼黑、英国北部苏格兰二、海洋和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世界上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有一半分布在沿海地带。
2.西欧、日本、美国东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3.工业化开始后,岛屿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利用: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案例:山西煤炭资源开采和能源的发展。
意义: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资金保障。
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土地污染。
引起土地资源的浪费,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
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案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
有利影响:缺水区缓解旱情,促进水气交换,利于水循环,补偿调节河湖水量,缓解生态缺水。
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3、生物资源的利用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资源利用形式。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健康。
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类培育和改良农产品,使其产量和质量提高;人类有目的的植树造林,改善了生态环境。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地转偏向-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 地图的符号和颜色表示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象灾害的类型和防范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海洋的特征、资源及其保护- 海洋环境问题3. 地貌- 地壳的构造和板块运动- 地貌的形成因素- 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植被的类型和分布- 植被的生态功能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和分布- 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技术 - 工业的类型和分布- 工业区位的选择和环境影响3. 交通运输与旅游-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网络-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 旅游业的资源和市场-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GIS在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GPS在导航和定位中的作用请注意,这份归纳是基于一般的高中地理必修三课程内容,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教育体系有所差异。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或者特定格式的文档,请提供更具体的信息。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大小与重力:了解地球的近似形状,理解地球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掌握地球重力的基本知识。
2. 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等)的阅读方法。
二、自然地理现象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特点及其地理意义,包括时区划分、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等。
2. 地球的重力与磁场:了解地球重力和磁场的基本知识,掌握它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重力异常、磁暴等。
3. 大气层与气象要素:了解大气层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等)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4. 水圈与水循环:了解水圈的组成和特点,掌握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理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三、人文地理要素1. 人口与民族: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增长和迁移的基本规律,掌握主要民族的分布和特点。
2. 经济活动与产业结构: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历程,掌握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3. 城市与城市化: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掌握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文化与旅游:了解世界主要文化的特点和分布,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
四、区域地理研究1. 世界主要地区地理:了解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2. 中国地理: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掌握中国主要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分布规律。
3. 区域地理研究方法:了解区域地理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如何进行区域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全球环境问题:了解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和影响,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2. 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了解各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3.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实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了解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情况和成功案例。
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必修三是地理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1.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2.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的陆地水资源和海洋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3.地球的气候:影响气候要素、气候要素的分布、全球气候类型、全球气候变化。
4.地球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
二、快速城市化与城镇发展1.城市化与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城镇化的特点与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城市的功能与布局:城市的功能划分、城市的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的交通网络与交通发展。
3.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管理与治理、城市环境问题与改善。
4.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动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城市产业转型与升级。
三、全球化与地区发展1.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全球化的背景与内容、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全球化的现象与趋势。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经济地理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组织与经济一体化。
3.中国的区域发展:中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
4.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研究中的实地调查与实验、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四、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自然灾害的类型与成因: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分类与成因。
2.自然灾害的影响与防灾减灾措施: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与生活的影响、预测与预警、防灾减灾的原则与方法。
3.全球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4.地震与地震灾害:地震的发生与成因、地震灾害的影响与防范、地震预测与减灾技术。
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三地理知识点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时期: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二东北地区地理条件① 气候条件: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区,雨热同期。
② 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耕地面积广大,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
③ 社会、经济条件:1。
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机械化程度高,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
交通:交通发达,各种交通方式铁路,公路,海运都很发达3。
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三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高一必修三地理主要知识点
高一必修三地理主要知识点一、地球与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它有着复杂的地理构造、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呈近似球状,但并非完全规则的椭球体。
它的赤道略大于极半径,造成了地球的赤道膨胀现象。
地球的尺度通常用经度和纬度来测量。
2. 地球的运动与地距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而公转使得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发生变化,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3. 地球的地理构造地球的地理构造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坚硬外壳,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熔融岩石层,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由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组成。
二、板块构造与地质灾害板块构造是地球表面的大块状岩石壳的构造和运动方式。
地质灾害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泥石流等。
1.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被分为若干个相对稳定的板块,它们在地球内部的对流运动中相互碰撞、分离或滑动,形成了地震带、火山带和断裂带等现象。
2. 地震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震源在地球内部的断层带或板块边界,通过地震波传播并造成地面的摇晃。
地震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地震海啸和地震滑坡。
3. 火山火山是地球表面的喷发口,岩浆从地下的火山口喷出,形成火山锥、熔岩流和火山灰等地形。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热能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和人类造成威胁。
4. 地质泥石流地质泥石流是由破碎的岩石和大量的泥沙组成的流体,通常发生在山区或陡坡上。
地质泥石流的迅猛流动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和风力等。
气象是研究天气变化的科学。
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2. 植被与土壤植被是地表被植物所覆盖的部分,它能固定土壤、调节气候和保持水源。
土壤是地表的上部层,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也是水源的储存和净化地。
高一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核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期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1.地理信息技术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运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⑶运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备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⑵运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备监测等3.全球定位系统(GPS)⑴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地理信息系统(GIS)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运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运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全部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运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运用。
2.高一地理必修三复习知识点1、旅行景观的自然美自然景观的美感,主要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和模糊美。
其中,形象美是最显著的美感特点。
(1)形象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状,展现出的形象和美感有所不同。
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点,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之说。
(2)色彩美;(3)动态美;(4)模糊美;(5)听觉(声音)美听觉美是审美客体有节奏的音响表现出来的情势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三整理
第一章,第一节
区域的含义(不重要)
区域的划分(按照自然,经济,社会文化,还有人为划分)
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
区域的特点(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参看地理三新第三页表格)
东部季风区内的南北差异(参看地理三新第四页表格)
第一章,第二节(不重要)
第一章,第三节
南水北调意义:输出地,减轻洪涝灾害
输入地,解决北方缺水,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需注意的问题:防治水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意义: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发展经济
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改善能源结构(多用天然气,少烧煤),从而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章,第一节(黄土高原)
原因: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
气候,降水集中,量大
植被覆盖率低,稀少
土壤疏松(黄土)
范围:大陆内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过渡地区
地形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地形起伏大
水土流失危害: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不利生产建设
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灾害频发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下游地区)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大把余地,修建小型水库,修建水平梯田
第二章,第二节(田纳西河)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因为阿巴拉契亚山脉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措施)
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
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水能丰富,修水力发电站);
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第二章,第三节(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①气候条件: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区,雨热同期。
②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耕地面积广大,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
③社会、经济条件:1。
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机械化程度高,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
交通:交通发达,各种交通方式(铁路,公路,海运都很发达)
3。
市场广
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强产品在世界上的综合竞争力,争取出口);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
区位条件:煤炭资源丰富(最主要的条件)
交通网发达(河运)
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
市场广
衰退原因:钢铁危机,新技术革命,环境污染
治理措施:发展科技,建立更完善的交通网,发展新兴产业,第三产业,改善环境
第二章,第五节(江苏城市化建设)
不重要
第三章(别急混了,宝贝)
遥感
RS,主要是获取,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拍照片)。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全球定位系统
GPS,主要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 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地理信息系统
GIS,(电子地图)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