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指导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3.收集列宁故事,继续了解伟人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激发导入1.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列宁男孩)2. 激趣导入: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播放鸟叫声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
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此时,列宁会是怎样的心情呢?(生:着急,担心……)师:说明列宁对灰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爱)师:这时,他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会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感受。
二、走进语言世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一)品读“列宁爱灰雀”。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列宁说的话画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读,师巡视) 课件出示第3——10自然段2.师: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生读课文3、5、7、9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第3、5、7、9自然段3.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灰雀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1)自己再读读列宁的话,体会列宁的心情。
(2)学生交流。
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3)比较句子: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 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哪句话写的好?为什么?(4)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指生读,评价。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9篇)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9篇)《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篇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18页至120页。
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
揭题,质疑。
二。
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4.朗读课文,正音。
四。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
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出示句子:(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二。
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
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板:男孩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思考: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3、全班讨论:(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5《灰雀》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一定会”“可惜”造句。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宁、灰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实践,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 通过读课文的实践活动,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懂得爱护动物,珍惜生命。
2. 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灰雀》第二课时。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3.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一定会”“可惜”造句。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宁、灰雀的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灰雀,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灰雀的特点。
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停顿。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学习生字、新词: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1. 课题:《灰雀》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内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用“一定会”“可惜”造句。
3. 写一篇关于灰雀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并培养他们的阅读感悟能力。
《灰雀》第二课时教案
《灰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悟,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过程和方法:从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事实,提示学生要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孩子的尊敬、爱护之情,懂得知错就改是一种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悟,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认识的新朋友吗?(列宁和灰雀)大家说的都很棒,我们认识了列宁和他非常喜爱的灰雀,那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来齐读一下课文前面两段二、品读课文,探究新知(一)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1)自由朗读(2)体会列宁爱灰雀,朗读感悟●第三段: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急匆匆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关心、着急)师:那让大家听听,列宁是怎么着急的●第五段:列宁(担心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担心)师: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第七段: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伤心、惋惜)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只剩两只了)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那谁可以当小老师,把这种情感读出来?第九段:列宁(激动地)问:“会飞回来?”(师:你能把列宁这里的激动表现出来吗?)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喜爱】)(3)理解鸟儿去哪了?朗读体会(屏幕出示4.6.8.10自然段)关键:结结巴巴、看看列宁、肯定地说(4)体会不同的喜爱师:噢,灰雀是小男孩捉去的。
那你为什么要把灰雀捉去呢?(喜爱) 也是爱但这两种爱有什么不同呢?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5)小男孩从结结巴巴到最后坚定地说,小男孩都想什么呢?(小组讨论)a.害怕责罚,不敢承认。
部编版小学语文《25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5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灰雀》,谁还记得灰雀可爱的样子,请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过渡: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灰雀,它到底去哪儿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列宁找灰雀。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默读3—10自然段。
教师过渡: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那只灰雀,这时他看见了一个小男孩,默读课文的3—10自然段,看看他们分别说了些什么,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学生默读思考,勾画,体会。
同桌交流(设计意图:教师巡视辅导教给孩子读书勾画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受。
)2.走近列宁。
教师引导:列宁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呢?指导学生抓重点句子边读边体会。
3.品读人物,指导朗读。
教师引导:细细读这些话,每句话都包含着列宁什么样的心情?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
预设1:我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
预设2:我体会出列宁惋惜的心情。
预设3:我体会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他担心灰雀会被冻死或者被饿死。
教师追问:你对那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教师指导朗读:把四句话读好,读出列宁关心、着急、担心、惋惜、反问的语气。
这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句子,在朗读中体会列宁内心的关心、焦急、惋惜。
)4.教师追问: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他是说给自己听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质疑: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预设1:男孩捉走了,他捉回家了。
预设2:他喜欢灰雀。
预设3:他怕灰雀冻伤了。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第二课时)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第二课时)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婉转、仰望、自言自语、肯定”等词语的意思。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文本中的对话描写,提高学生对人物心理的理解能力。
- 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和对男孩的尊重、爱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 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对话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列宁善解人意的品质。
例如,在课文中,列宁发现灰雀不见后,他并没有直接质问男孩,而是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这里列宁通过这样的表达,既表达了自己对灰雀的喜爱和惋惜,又给男孩一个自我认识错误的机会。
通过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列宁这种巧妙的处理方式,从而体会到列宁的善解人意。
2.2 教学难点- 体会男孩在听了列宁的话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并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课文中男孩的心理变化是比较含蓄的,从他最初抓走灰雀,到听到列宁的话后的犹豫,再到最后主动放回灰雀,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需要学生深入体会。
例如,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时的吞吞吐吐,就暗示了他的心虚。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体会男孩的心理变化,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3. 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将学生带入到列宁公园看灰雀的情境中。
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公园,这里有高大的树木,翠绿的草地,还有可爱的小动物。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ˎˎ《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男孩把灰雀放回的经过。
教学难点: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昨天认识的新朋友吗?瞧,它们来了!(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教师引读: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引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小结: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列宁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生:喜爱灰雀(板书“喜爱”)
二、感受列宁爱灰雀、爱男孩
(一)朗读第2自然段
1、今天我们请小朋友先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指板书)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把找到的句子划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媒体出示:胸脯深红的灰雀)
(1)指名交流
(2)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着急呢?
(3)“找遍”是怎么找呢?师:是呀,找遍就是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每一个角落都找过;找了很长很长时间.
(4)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
(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5)小结:列宁这么着急,看出他怎么样?生:喜爱灰雀(指板书)(二)继续学习第3-10自然段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灰雀》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二组关于“名人故事”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一件寻常的小事,但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1、文章多处体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2、列宁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3、体现了男孩逐渐认识错误的过程。
课文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
以对话为主。
二、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难懂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时我将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受到的启示,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时我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的主题;通过抓住人物间的对话,逐步引导、感悟人物心理。
三、教学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标记不懂的词汇和句子。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探究学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灰雀为什么喜欢翩翩起舞?”、“从灰雀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品质?”等。
2.揭晓谜底后,教师简要介绍灰雀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关注灰雀的特点和习性。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如“翩翩起舞”、“婉转”、“轻盈”等,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2.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灰雀”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对灰雀的喜爱和关爱之情。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3.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份关于动物的调查报告。可以从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解和整理。报告要求图文并茂,字数在500字左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设想:通过故事中灰雀的勇敢、善良和友爱精神,引发学生对美好品质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1.导入:以趣味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主题。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3)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在理解重点字词及标点作用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学生初步学会通过人物的言行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列宁对儿童的爱护尊重和男孩的诚实。
3. 掌握默读的基本方法,学会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思考。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回顾复习1、出示“灰雀”图片及课题,指导点评“雀”字的书写。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3、回顾故事主要人物,再次走进故事内容。
二、诵读交流体会“喜爱”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①灰雀哪里让你特别喜爱?(抓住“粉红深红”、“来回跳动”、“婉转”等字词进行交流;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聆听鸟鸣声,理解体会“婉转”的意思)②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感情朗读三、默读思考探寻“去向”1、情境过渡:第二天,列宁又来到公园,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这时候,你心中一定存在怎样的疑问?2、学生自主学习(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灰雀到底去哪儿了?)3、学生自由交流默读中的思考与发现,教师指导初步理解内容四、品读言行走进内心(一)学习课文3—6自然段(第一组对话)1、指名朗读对话2、指导读中体会重点一:“没……我没看见”①指名朗读,讨论:为什么在“没”的后面要停顿一下?②比较“没看见”和“没……我没看见”,体会小男孩说话时的吞吞吐吐③指导学生体会小男孩当时的心理活动(隐瞒过错、担心批评)(出示:此时,小男孩心里会想)重点二: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在朗读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担心3、分角色朗读(二)学习课文7—10自然段(第二组对话)1、学生各自练习朗读2、指导读中体会重点一: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话?②从列宁的自言自语中你听出了什么?重点二:小男孩说的三个“会飞回来”①“会飞回来”这个短语出现了几次?三次朗读的语气一样吗?(练习朗读)②在说这三个“会飞回来”时,小男孩心里在想什么?3、分角色朗读(三)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2、讨论:这时候,你能确定昨天灰雀去哪儿了吗?(抓住“果然”“低着头”等处进行交流)3、小男孩“低着头”时,心里会在想什么呢?(出示: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心里想?)4、这时候,列宁有没有再去问小男孩呢?他已经知道了什么?五、深入探究感受形象1、列宁是到第二天才知道灰雀是男孩捉走的吗?你觉得他什么时候可能已经知道了呢?2、他为什么不批评小男孩,不要求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只是表示“担心”与“惋惜”呢?(出示:此时,列宁心里想)3、小结:既不伤害孩子幼小的心,又让男孩能主动改正错误,列宁对孩子充满了爱护与尊重。
灰雀(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设计一些评价量表和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你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何?”、“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等,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3.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和反馈,让他们从他人的意见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也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根据他们的表现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定了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灰雀的关爱,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价值观。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语言,进行创意写作,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设定了以下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灰雀”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为特级教师,设定了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情节。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案例背景中,我以课本为依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灰雀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灰雀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依依惜别” 的含义;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灰雀离别时的心情;3.能够发扬自己的爱心,珍惜身边的事物,不轻易放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依依惜别” 的含义;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灰雀离别时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相关教学资料;2.学生准备笔、纸以及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出今天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内容(30分钟)2.1 朗读课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本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灰雀离别时的心情。
2.2 讲解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依依惜别” 的含义,然后为学生讲解词语的意思。
2.3 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问题举例:灰雀为什么要离开它的家?它离开时,感觉如何?2.4 学生书写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灰雀离别时的心情,并反思自己离开家自己也会有怎样的情感。
3.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等形式进行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问题举例:不同于灰雀的是哪些动物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为什么?4.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在课堂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下一步学习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3.在练习环节中要强调互动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兴趣。
灰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灰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改的好品质,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收集列宁故事,继续了解伟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小男孩的语言、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这是难点。
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写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回来,它还活着”,只有在学习了课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了解男孩诚实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激趣:瞧,这就是那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
听,他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了。
列宁可是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3.谁来和这三只可爱的灰雀打个招呼?(二)细读感悟1.体会心情。
可有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你说列宁这时的心情会怎样呢?(1)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用横线画一画列宁说的话,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三、五、七、九自然段中列宁的话,课件出示这几段。
(3)细细体会每一句话包含着列宁怎样的心情。
(4)朗读感悟。
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想读给大家听。
2.感悟不同的爱。
(1)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爱)(2)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去哪儿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孩子为什么要捉灰雀呢?(3)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赞成谁的呢?(4)小结:是的,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却占为己有,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保护以和男孩的老实和天真。
下面是沪江中小学网为你整理的关于课文的分析讲解。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
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惹人喜爱。
你看它们可爱吗?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
(2)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只灰雀欢蹦乱跳的灰雀你们喜欢吗?除了你们以外还有人喜欢它们呢?是谁?
(3)你是从哪看出列宁很喜欢这些灰雀?
出示图片:“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
列宁的话: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
天气严寒,它怕冷。
”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
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
“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一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再说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
(2)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①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
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②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
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③创设情境,进行对话。
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
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④指导学生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请同学们以“灰雀昨天去了哪里”为题,写一段话,进行写话练习。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六、课堂小结
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
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讲解
1、出示幻灯片或挂图,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的情景。
引入课文:
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多媒体,体会三只灰雀在枝头唱
歌,非常惹人喜爱。
提问: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朗读课文第二段。
用多媒体演示灰雀不见了的情景:
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它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3、朗读第三到第十自然段:
多媒体演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情景。
学生默读课文,将列宁的话和小男孩的话分别划出来。
分析小男孩的话(重点把握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⑴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
⑵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
一定会飞回来。
它还活着。
”
⑶“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提问:小男孩的话中有一个怎样的改变?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开始说自己没看见灰雀,最后却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分析列宁的话(让学生体味列宁的教育艺术):
⑴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
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从小男孩的话中,已经听出来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他并没有指责小男孩,却顺着小男孩的话说下去,为
什么?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么说。
(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
⑵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
列宁真的只是言自语吗?列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
“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和声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转变和列宁的教育艺术。
4、朗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由多媒体演示这一情景:
提问: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虽然送回了灰雀,男孩仍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惭愧。
)
列宁为什微笑?
(他为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感到欣慰而微笑。
)
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说话而不问男孩?
(列宁不问就已经知道小男孩已经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问灰雀,既照顾了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表现了列宁对知错就改的诚实行为给予无言的鼓励。
)
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
三、拓展学生思维
1、文章写了第1天和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和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分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四、板书
不见了回来了
灰雀
列宁小男孩
教育艺术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