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关系辨证
作文的思辨性讲解
作文的思辨性讲解思考的艺术思辨色彩浓厚的文章给人深刻而新颖的印象。
思辨本质上是哲学的,它涉及到对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等哲学关系的理解。
这些关系是达成思辨性文章的逻辑基础。
思辨性文章通常包含着上下左右、古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因此它们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展示了较高的思维能力。
XXX曾将思辨称为一种“理智的幸福”,这表明思辨不仅能揭示事物的内涵,而且能给思辨者带来心灵的愉悦。
对于学生来说,要培养思辨能力,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思辨是一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活动。
多角度思考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在写作中,我们往往犯绝对化的错误,只从一个角度分析问题。
比如在分析韩剧《大长今》时,许多同学只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此剧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这是比较狭隘的。
因为“诚信有礼、尊重老人、长幼有序、重视家庭”这些优秀的品质,不仅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XXX及其它文化也都在倡导。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只能涵盖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
而从关注平民百姓关心自己的生活境遇而产生共鸣的角度出发,也是一个角度。
倡导自尊、奋斗精神同样是一个角度。
有的同学会说,一篇文章我只能从一个角度分析呀!是的,一篇文章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只要从一个角度分析就可以了,但是从一个角度分析你不能绝对。
如果你在分析之前就有了全面的观念、联系的意识、多角度的认知,那么你在写作时就会自然地呈现出思辨的特点,你就不会绝对化、单一化,你对问题叙述的整体感、则重感就会自然地呈现,思辨的味道也会很浓烈。
因此,如果文章缺少思辨的色彩、味道,就要从能否多角度思考问题这一方面找原因。
首先,思辨常常以相对或相反的形式呈现。
在XXX的散文《苏东坡突围》中,有一段话让许多人印象深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驳论文写作指津:论证要合理
1.能够围绕着“做学问不要写盲作从,让或我迷们信与,世要界呼有应怀;疑阅精读神,让”写作更有良策。 这一观点选取相关事例或名言作为论据。
2.论述时,叙述事例不要面面俱到,要做到概括、归纳。 3.对列举的事例和名言应具体分析,抓住关键,使其为论 点服务。 4.注意论述的完整性。
福,却让好人历经磨难。这是公平的,所以不要怨
天尤人。人生就这样,没有绝对令你满意的事,关
键在于你是否得到满足,能够乐观写地作对,待让生我活们。与世界呼应;阅读,让写作更有良策。
不过知足并非一味地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是 一种适可而止的生活态度。如错把知足当作安于现 状,裹足不前,那你只会成为井底之蛙。 知足就是父母买给你玩具模片而你能自己拼好,知 足就是朋友送你卡片而你不挑三拣四,知足就是珍
2.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 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错误的根源, 深入地进行驳斥。
3.要注意分寸。
范文评点
知足者常乐
平生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足。
——题记
桌上放着半杯水,悲观的人会抱怨它的不足;乐观
①用“半杯水”
的人则会庆幸还有半杯水,因而后写者作得,到让了我满们足与。世界呼应的;故阅事读引,出让论写题作。更有良策。 同样的半杯水,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慨。这告诉我们 引出知足者的光
④结合生活中 的显现,例举知 足的表现,排比 句式,一气呵成。
惜一切来之不易的东西,包括生命。④知足了菜根
嚼着也香,知足了心里永远有着温暖的阳光。
知足就要避免心理失衡。人们在给予的同时往
往期待着、索要着,他们付出了就一定要求有回报,
写作教学:辩证处理好三种关系
叶 圣 陶先 生 说 “ 阅读 是 吸 收 ,写 作 是倾 吐 ,倾 吐 能 否合 乎 于法 度 ,显 然 与 吸 收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 。可 见 “ 写结 合 ”是 学 习语 文 的方 法 ,体 现 了语 文理 论 知识 读 学 习 ( ) 和语 文 技 能 训 练 ( ) 的相 辅 相 成 、协 调 知 行 发 展 的 辩 证统 一 关 系 。 但 在 当前 语 文 教 学 中 , “ 写 读 结 合 ”成 了 “ 读写 脱 钩” “ , 知行 统 一 ”成 了 “ 行 向 知
f 】孙 绵 涛 ,纪 登 训 ,王 大 凯 等 . 功 愉 快 教 育 模 式 方 2 成
容 量 这一 知识 时 ,针 对 “ 盘容 量 越 大 ,存放 的数 据 硬
越 多” ,可 向学生 打 比方说 : “ 这好 比大家小 时候 ,婴儿 时 ,肚子很小 ,一次吃一点食 物便 饱了 ;再大一点 ,一餐 要吃一碗饭 了;读高 中时 ,肚子大 了 ,吃起 东西来可 就是 海 量 了 。 即是 说 ,硬 盘 容 量 越 小 ,存 放 的数 据 越 少 , 硬 盘容 量越 大 ,存 放 的数 据越 多 ” 。学生 听 到这 里 便点 头 称 是 ,欢笑 不 已。 又 如教 师在 介 绍 某 些计 算 机 性 质 时 ,若 干 巴 巴说 教 ,学 生兴 趣 索 然 ,若 用风 趣 的语 言
计 算 机专 业 虽 是 一 门 专 业 性 很 强 的学 科 ,若 对 教 学 语言 进行 精 心 的设计 安 排 ,力 求生 动 、形 象 、幽默 、
风 趣 ,就 能使 学 生 在 愉 快 的 气 氛 中学 到 知 识 。学 生在
高中英语“以写促读”可行性研究
习得 语 言 。 开 了 “ ” “ ” 输入 途 径 , 习者 的“ ” 离 读 和 听 的 学 说 和
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考试大纲都把“ 阅读 ” 作为高 中英
语 教学和测试 的重 点内容 。《 普通高 中英语课程标 准 ( 实
验 )明确指出 ,高 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 中学生认 知特点和 》 “
学 习发展需要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
二、 输入 和输 出
1 输 入假 说 .
时,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 语获取信 息 、 理信息 、 处 分析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教育部 ,0 32 o” 核心理念 就是 英语 教学 2 0 : 其 中应侧 重培养学 生的英语 阅读 能力 。通 过大量 阅读来培养 和提高阅读 能力 自然是最佳 的选择 ,但 现实情况却不允许 这样做 。由于种种原 因 , 高中学生 的课余时间仍然被 “ 题海” 所淹没。 据调查 , 中生的课外 自由阅读时间很少( 高 吕吉尔 , 2 0 :2 , 0 6 3 )而课 堂英语学 习时间又非常有 限 , 所学语言知识 无法得到很好 的内化 ,阅读理解能力 的培养也只能停 留在
通过 写作 来促进高 中英语 阅读教 学是可行 的。
关键词 : 以写促读” 高 中英语教 学; 言输入 ; 言输 出 “ ; 语 语
生为对象 者未见文献记 载。为此 , 笔者提 ” 的设想。 为求证其可行性 , 笔者将从理论 、 教学 和环境
高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高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范文一、概述语文是学生中流砥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学科,也是高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是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导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学期的语文课堂中,我认真听课,详细记录,积极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岂止是为了走出高考的迷境,更是为了走进人生的康庄大道。
下面,我将围绕几个关键问题,总结自己的语文课堂听课心得。
二、感悟课文,悟出人生1. 精读与泛读的辨证关系在课堂中,老师常常提到精读与泛读的辩证关系。
精读是指深入研究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剖析,理解深入,掌握精髓。
而泛读则是指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和阅读素材。
这两者的辩证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精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感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和人生哲理,而泛读则能够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我们的阅读素材,从而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高中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精读层面,更要注重泛读,将阅读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持之以恒,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哲学视野与人生境界语文课堂中的文学作品总是让我们不禁陷入深思。
它们不仅带给我们审美的愉悦,更能启迪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在学习高中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懂得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还要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去思考人生的真谛。
文学作品是作者深入思考的结果,是作者心灵的表达,也是我们自己思考的起点。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善于提问,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拓宽我们的视野,不断丰富我们的内涵,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三、提高阅读能力,提升写作能力1. 阅读技巧的运用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常常会教给我们一些阅读技巧。
比如,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要注意熟悉其时代背景、历史文化,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在阅读近代文学作品时,要注意关注作品的社会现实和文学风格,把握作品的时代特点。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之辩证分析
辩证分析一、概念解析。
作点辩证分析,就是要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认识事物,或从比较异同思索,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特征,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
二、常用方法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 ( 一)、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
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例如下面这篇文章:世界一天一个样近日,一位心烦的母亲上门“诉苦”,说自己的孩子已初三了,成绩依旧在四五十分之间徘徊。
谈话中,她用得最多的话就是:“他还有什么前途?”说实在的,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同情,为她伤心;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我感到难过,为她的孩子竟连母亲的信任都得不到;而当第三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感到的已是一种反感情绪了。
明天就一定和今天一样吗?有一则关于巴尔扎克的故事,说他看俩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本后,根据这小学生书写迟钝、笨拙,做着了这孩子将来出息不大的结论,但有趣的是这正是他自己小时候的作文。
从这一点上,这位母亲和巴尔扎克的错误是一样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狭隘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科学发展史表明,地球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社会发展史表明,社会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经过了多少万年的发展才进入奴隶社会,此后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
发展和变化是永无止境的。
人不也是如此吗?身体的发育,思维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更改,知识体系的深化,在这之中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变得怎么样?昨日种种,那不过是今天的起点;明日种种,还要看今日的汗水几何。
狭隘的一成不变的观点是一种腐蚀剂,消磨了意志,消磨了自信,也就消磨了前进的动力。
浅谈“情·知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
185神州教育浅谈“情·知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王晓婷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唐家房中心小学冷冉先生在八十年代提出的“情•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当是“认知与情感辨证统一的过程”,“情•知教学”理论的提出推翻了传统教学中将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信心视作认知教学的辅助手段,从而将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提升到与智力因素并行的轨道中来。
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过程成为人的认知能力与情性状态的互动过程。
这一理念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同样具有高度一致性。
为使“情•知教学”理论切实落实到语文教学中来,近期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情•知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如何贯彻落实“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已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重朗读训练“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阅渎教学应以读为本。
长崔峦先生就曾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一)强化朗读的期待“不同的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读法是可以不同的。
像老师这样性格豪爽的同学可以这样亮开嗓门比较激昂地读(示范),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这样轻轻地比较深沉地读(又示范)。
只要把感情表达出来,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大家自由读。
”特级教师窦桂梅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葡萄沟》中描写秋天美景的那个自然段的。
这种释放个性的指导强化了学生朗读的期待,满足了他们创新性朗读的需要,学生自然读得兴味盎然,眉飞色舞。
(二)注重朗读形式选择多元化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把课堂装点得异彩纷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证明: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 (三)优化朗读的评价课堂中的朗读评价实质就是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朗读既是目标,也是方法,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读出文章意境,读出情味。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针对性作文指导)
4.范例分析《金榜》P146
• 高考作文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 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70 分)P146
•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 感觉其实是天真 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 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 引材料明观点:柯震东因涉毒,被查获,震惊,反思。 • 吸纳权衡:为了放松,激发创作灵感……但是,为自己的吸毒丑恶行为辨解,
这本身就是极大的错误。与那些相比,他们的劳累……与科研人员所需的灵 感相比,他们又……所以,如果……就是为自己找借口。 • 谈影响、危害:为了放松,激发创作灵感……但是,为自己的吸毒丑恶行为 辨解,这本身就是极大的错误。与那些相比,他们的劳累……与科研人员所 需的灵感相比,他们又……所以,如果……就是为自己找借口。 • 析原因(是什么导致明星热衷于毒呢?):一夜成名,忘乎所以,被众星捧 月惯了,放纵自己;交友不慎,没有一个能管理好他们的人、团队、公司; 娱乐圈不良风气 ,把吸毒当作“时尚”相互攀比;惩处力度远远不够,付出 代价不高。
• 提办法:加大对公众人物吸毒行为的查处,严厉惩罚,经纪机构、团体、社 会要封杀此类明星,净化队伍。
• 作结论:很多演艺圈的人,都是在给反毒当形象代言人,只不过当形象代言 人不仅不拿钱,而且是以自己进看守所和监狱作为代价,希望这样的人越少 越好。
四、巩固训练
以《“劝说”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破:艺术家的观点是片面的 立: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展
类比、举例 艺术家
对涂鸦艺术持 支持态 度
当地居民
城管
三、课堂演练
• 1.摆现象,提观点 • 2. 拟写论证提纲 • 柯震东以出演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
广东高考英语读写任务测试的语篇特点分析
【 作者简介】 韩艳梅 ,女 ,广 东广 州人 ,主要从事外国语 言学及应 用语言学研究。
第2 8卷
第 2期
韩艳梅 :广东高考英语读写任务测试 的语篇特点分析口
8 5
读写任务 吗 ? 这是 普 遍 关 心 的 问题 。 根 据
随着读写任务越来越多被使用 。读写任务 的效度
验证 也逐 步进入 测试专 家与相关研究 者的视 野。学 者 们 从多个 角度 、多个层面 分析读写 任务是 否有效度 ,
效度如何等[9 7] -。论证效度的办法之一就是分析考试 中
的语 言现象与考试 的建构是否一致 。本文 旨在从考生 读写任务作文的语篇特点着 手 ,分 析广东高考英语 中
长 江 师范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n t r lUnvri o r lo gz Noma iest n Ya e y
第 2 8卷 第 2期
Vo .8 1 2 No2 .
21 0 2年 2月
F b e. 2 1 02
口教 学 理 论 与 实 践 研 究
广东高考英语读写任务测试 的语篇特点分析
3 实验材料与工具 . 2
本次实验 为高考英语广东卷 (0 9年 )中的读写 20 任务 ,要求受试者 3 0分钟阅读一篇约 20字 的关于考 0 拉 的睡眠受到游客拍照的严重影响的文章后用 3 0词概
括文章的内容.然后用 10词左右对 “ 2 该不该禁止游客
(09年 广东高 考英语 考试 大纲 的说 明》 20 ,写 作任 务 考查考 生 “ 清楚 连贯 的传 达信 息 ,表达 意思 ” 以及
在 国 内大型 考试 中是一 次大 胆 的尝试 。该 读写 任务 要求 学生 阅读 一篇 2 0字左 右 的文章 ,然后 以 3 0 0词 左 右写 出该 文章 的梗概 并且 根 据提 示写 10词 左右 2 话 题相 关 的短文 。读 写任务 考查 了学 生 多方面 的 能 力 。它能产生正面 的反拨效 应 ,有着 良好 的后效【 】 。
专题04 2021—2022,看高考思辨作文-备战2023年高考作文之关系思辨类
2021—2022,看高考思辨作文【2021年高考作文】2021年全国高考,有8套试题,分别是全国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以及自主命题的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卷。
2021年全国高考,有8套试题,其中有5套作文呈现出关系型思性作文。
教育部命制试题:【作文题目】(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
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
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
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
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思辨型:可为与有为,由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广大青年,赓续精神,勇担责任,在“可为”的时代做“有为”的青年。
【作文题目】(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思辨型:强与弱,由体育之强引申出“强与弱”辨证关系的深层思考。
【作文题目】(2021年高考北京卷)(1)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整合
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整合【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理论,阅读式写作教学的特点,阅读式写作教学的操作程序和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几点建议等方面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自2007年起,高考英语广东卷写作部分包括“基础写作”和“读写任务”两部分,其中“读写任务”的分值为25分,占写作部分(共40分)的62.5%,可谓重中之重。
如果说“基础写作”是考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初级形式,“读写任务”则是其高级形式。
从近四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读写任务”的低分段人数较多,全省平均分也较低,2007年为8.98分,2008年为11.30分,2009年为10.32分,2010年为10.78分,全省高考考生得分率均在40%左右,即大约只有10分。
“读写任务”部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去? 这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20世纪80年代,英语母语教学进入读写整合教学及研究的黄金时代。
研究者开始尝试运用分析性阅读的方法教写作,尝试在写作教学中从分析阅读语篇的写作技巧入手,通过强化读写的共享知识,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发展,尝试在写作课堂上采用语篇互动,实现由读者到作者的顺利过渡。
进入90年代,研究者开始进行读写任务型教学的实验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
我国最早明确提出语言技能整合教学思想的是著名英语教学法家胡春洞先生(1990)。
广西师范大学的刘上扶先生(1998)在我国最早提出“阅读一讨论一写作”综合教学法。
可分的辨证关系,尤其是忽视了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与提高方面所应该起到的作用,因而往往就事论事、收效甚微。
阅读式写作教学策略,对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及写作能力从而有效地获得语言有很大帮助,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配合多元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的内化,这种读写结合可以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下面,谈谈如何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
1.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理论能,前者为吸收性技能(receptive skill),后者为生产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2]作的表面形式,而忽略了阅读和写作的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忽略了二者的互动性和它们的交际功能。
作文审题立意-关系型思辨作文审题立意精选精选(二)
关系型思辨作文审题立意精选(二)(11至20练)11【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二模作文题】话题:俯视、仰视与平视12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话题:常识与反常识13【2022届高三炎德·英才十月大联考(长郡月考2)】话题:“增压和减压”14【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三年级10月联考】话题: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15【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年级9月底联考】话题:速度与温度16【2021·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话题: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17【2021·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话题:遗憾与辉煌18【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话题:理解与包容19【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话题:经典(传统)与时代20【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话题:边界与打破边界【正文】11【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二模作文题】话题:俯视、仰视与平视【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
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
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与心态。
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
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概念理解:①俯视:居高临下,态度傲慢;人人均有独立人格、权利与自尊心,需要得到尊重,故情感上不愿意被他人居高临下地俯视;②景仰,也就是仰视,是一种崇拜,带有看轻自我的意思;③视角,也就是从哪一个角度去看,俯视与仰视就是视角,这里还有一种视角,暗含题意中,值得探讨的就是“平视”。
高考作文--议论文逻辑推里和辩证推理
引证法加演绎法
谈及“交友之道,在于付出”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子路 面对朋友做出的许诺,车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旧 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为交友之道,在于付出。当然, 付出的不仅仅是车马皮衣等物质,还应该包括真情实意、 精神上的支持等。”
而另外一个,虽然也是按捺不住想要伸手,却还是咬 着牙,坚持到了三遍鸡鸣。多么甘甜清醇的酒啊!只是 多等了一刻而已。从此,“酒”与“洒”的区别,就在 那看似非常普通的一横。
许多成功者,他们与挫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机遇或 是更聪明的头脑,只在于成功者多坚持了一刻——有时 是一年,有时是一天,有时,仅仅只是一遍鸡鸣。
他们一个只强调和看到了量变看不到质变;另
一个只意识到了质变而没看到量变,都是割裂了量 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这种思维方法在我 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危害是极大的
(2)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我们认识事物时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观点都是 错误的,要全而地认识问题,避免片面性。在分析 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 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这样才不至于 使立论走向极端。如“顺境与逆境”这个题目,就 要全面地来分析“顺境”与“逆境”对人成长的影 响,既要看到它们对成长有利的一面,如“顺境” 可以使人信心充足,“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等, 也要看到它们不利的一面,如“顺境”能削弱人的 进取心,“逆境”能压抑人的积极性等。既不能无 谓地肯定“顺境”,也不能无谓地否定“逆境”, 要看到它们在生活中存存的辩证关系,这样对问
像每一个传说里的英雄一样,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 齐了所有的材料,把梦想一起调和密封,潜心等待那个 时刻。漫长的等待啊!第四十九天,两人夜不能寐等着 鸡鸣的声音。远远地,传来了第一声鸡鸣,过了很久, 依稀响起了第二声。第三遍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来? 其中一个再也忍不住了,他打开了陶瓮,惊呆了,里面 一汪水,象醋一样酸。他失望地把醋洒在地上。
试论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究其原 因乃是 学生缺 乏丰 富的作 文素 材。~ 方面 , 生活 的局 限 , 受
学生 的生活 接触面 很窄 ; 另一 方面 , 由于教 师在 阅读 教学 中忽 视 是
些 常规 性习惯 。在 阅读教 学 中我们培 养 了学生初 步形 成 别人教
我读 为“ 要读 ” 习惯 。提 倡学 生边读 边想 , 我 的 细读精 思 , 读思 结合 的 习惯 , 使课 外 阅读成 为学 生的一 种 爱好 , 种艺术 享受 。 一
言材 料 , 而 弥补 作文 中句 子不 畅 , 言贫 乏 的不足 , 可 以 为作 从 语 还
文积 累大量 的 写作 知识 。 问渠哪得 清如许 ?唯有源 头活 水来 ” 说 “ , 的正 是 阅读积 累的 重要 , 而 开阔 学生 的视 野 , 从 增强 学 生 的见识 , 开发 学生 的智力 , 高学 生作 文的综 合能 力。 提 那么如 何让学 生搞 好 阅读 呢? 我主 要抓 了三点 :
在 浏览 中 , 的信息 不断 增加 , 新 储存和 积 累 , 形成 粗略 印象 , 到用 时
的源 泉和基 础 , 就要 求教 师引 导 学生 用心 阅读 , 这 用心体 会 , 激发 学 生阅读的 兴趣 , 给 学生 阅读 的方 法 , 教 鼓励 学 生善 于观 察 , 于 善 收 集材 料和 总结 , 能厚 积薄 发 , 思泉 涌 , 笔 自如 语文 教 学 才 文 挥 中, 阅读 与写作 是最 能体现语 文 能力的 两 大重要板 块 、 在写 作教 学
琳
享 受到成 功 的喜悦 。
2 教 给 学生 阅读 的 方法 .
阅读 中 , 让学 生 学会 并掌 握 精读 、 读 、 览三 种 阅读 的方 我 泛 浏 法 “ 读 ” , 是精心 、 细 、 确地读 。要求学 生“ 求其训 , 精 法 就 精 精 字 句 求其意 , 求其 旨” 对于 书中 的精华部 分 , 章 。 要烂熟 于 口 , 精熟于 心 。
阅读与写作两者关系比喻句
阅读与写作两者关系比喻句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就如同灌溉与生长的关系一样。
阅读是给大脑灌溉的过程,而写作则是通过土壤中的养分,将这些灌溉所获得的知识、思考、感悟结出丰硕的果实。
或者可以比喻为阅读是播种的过程,而写作则是收获的季节。
通过阅读,我们在心田中撒下种子,而写作则是在成熟的时候,将这些种子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果实,与他人分享。
另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也可比作为授课与学习的关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就如同老师在传授知识一样;而写作则是学生通过吸收这些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过程,就如同学生通过作业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体而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而写作则是对阅读的回馈和延伸,使得知识在思维的田野中生生不息地生长。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作者:史小洁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20期摘要:阅读和写作技巧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有利于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笔者通过研究,当前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必须阅读和写作进行融合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阅读完后要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时要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阅读与生活实践结合,让写作带有情感,素材来源性更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随着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增强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将两者进行融会贯通在语文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新课程中强调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组织书面语言,将阅读中体会到的情感真实的用在写作中,最终成为一个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小学生。
我通过研究当前语文教学在融合阅读和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方案,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单一,无法将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兴趣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的有效力量,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但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模式仍然单一,过程一般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理解、教师布置作业的单一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将阅读与写作分开教学,阅读中学生没有领会课文主旨,只是在进行重复性的朗诵,朗诵中不带有情感,不能吸收,鉴赏和评价作者的态度和人生观,从而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2、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写作素材少写作能力是通过大量的有效阅读,日积月累形成的,课堂学习毕竟是小范围的学习,阅读不可能占据比较大的比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课外的阅读量,再者,家长也要关心学生的阅读水平,虽然有意识地买了很多课外读物,但是学生更多是在不出声默读,有些可以开阔学生视野的读物,家长片面的认为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就禁止他们看,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有一种逆反心理,课外阅读变成一种应付性阅读,学生积极性有限,失去课外阅读存在的价值。
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
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3-01-27T09:00:23.40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8期9月作者:陈炎[导读] 读写融合区别于传统机械的读写相加,是从“形”到“质”的飞跃,它基于代入感的情境任务陈炎无锡市胡埭中学【摘要】读写融合区别于传统机械的读写相加,是从“形”到“质”的飞跃,它基于代入感的情境任务创设,依托于读写共融点来实现读与写的高效结合,在情境中锻炼思维深度的提升,真正让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体化的探索。
【关键词】读写融合情境任务共融点思维深度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应是内容、形式、情感、方法等方面的多维度结合,两者应相互作用、相互组合,在内容与形式上、学习与运用上达成辨证的统一。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读与写的结合常常偏离了应有的轨道,这主要表现为:“读写结合”教学思维的单向化,即关注阅读向写作技能的单向迁移,“读写结合”的践行简化为阅读学习范文后的直接“仿写”; “读写结合”教学内容的浅表化,即“读写结合”常拘泥于显性结合,强调语文的器用性,如仿词、仿句、仿段等结构语言学内容,却对实质性内容视而不见,如“暗含的读者、作者角色、主旨”,导致读写结合行为的衔接与整合缺少深层问题的观照;“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线性化,即在“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中狭隘的将写作本身作为唯一目的,文本被视为学习的典范与模仿的示例,忽略了文本作为教学资源其意义建构的多重张力以及对于学习的诸多意义。
深度学习理念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在“读”与“写”的结合过程中,作者与读者应在读写一体中成为意义的探索者、发现者与创造者,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构建更多的共同要素,使得两者互相不断迁移,迭兴交替,最终实现读与写的融合。
一、创设代入感的情境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典型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思维认识的心理情境,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设置任务驱动型的特定情境,通过真实或拟真的任务驱动学生产生真实的阅读和思考,同时有目的的情景化写作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在明确的情境中,依托具体的写作活动来提升写作能力,呈现阅读的过程与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与写作关系辨证
摘要“以阅读为本位”的教学本体论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可谓根深蒂固。
其基本观点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即认为阅读决定写作,只要读得好,就能写得好。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形成一种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
在这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来的是大量既不会读、也不会写的学生。
要改变这一状况,惟有正确认识读写关系,摆正读与写的位置,才可望提高语文教育的效能。
关键词阅读;写作;语文教学
一、阅读对写作的正面迁移
1.升华思想,丰富情感,汲取人类文化之精华
阅读能提高写作者的思想修养。
文章或作品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作用强弱,往往决定于它的思想深度,这与写作者的思想修养有密切关系。
思想修养涉及到信仰、觉悟、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方法等。
文章或作品融注着作者的思想,表达了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
写作者在阅读过程中走进作者的思想天地,与作者一起思考,受作者思想的熏陶,人生观、世界观的启迪,学习到作者的思想方法。
长期经历这种思想的洗礼、磨砺,读者的思想会逐渐深刻起来,学会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建构理想的精神家园,树立起良好的写作品格,努力写出有价值、有深度的作品。
2.培养文体形式感,学习语言的运用
通过阅读,写作者可以培养文体形式感,明确文体的特征,敏感地把握到不同文体形式各自的优越性与局限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气质、才能、经历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艺术形式。
通过阅读,还可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写作作为一种精神劳动,其最终成果是写出文章,即书面语言文字的表达。
语言文字作为写作的媒介,写作者是必定要掌握的。
人并不是生来就懂得语言文字,通过阅读,人们才认识到世界是我们用语言去命名、解释的世界。
有时我们不知道怎么写、怎么描述这个世界,并不在于我们没有认识、缺乏感受,而在于我们没有掌握相应的词汇去描述它,我们的词汇太少了。
二、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是有限的
阅读对写作尽管有许多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它的作用是有限的,通过阅读并不能了解到写作的全部奥秘。
阅读看到的文章,是静态的写作成品,而写作实践是动态过程,写作主体如何感知、构思、组织、表达、修改,其中经历了多少的反复与曲折,仅通过阅读是难以知道的。
这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缺憾。
写作,是写作主体向自己的写作目标(文章)逐渐趋近的过程。
这个过程要历经许多困难。
“世界上没有比语言的痛苦更强烈的痛苦了。
”(纳德松语)阅读不能亲身体
会到写作的语言痛苦,即把自己的所想化为文字的痛苦。
没有经历这些痛苦,也就不能获得驾御语言的能力。
可见,阅读和写作还存在一段距离。
这段距离对写作又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所吸收的并没有包含写作能力所需要的全部要义。
写作除了需要相关的智力因素外,还要借助于非智力因素,毫无疑问,阅读并不能提供给读者这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阅读对写作的确有一些帮助,但它只是写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一味寄希望于“读了就会写”、“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也会提高”是靠不住的。
正如叶圣陶所说,“写作是‘行’的事情,不是‘知’的事情。
要动脚,才会走;要举手,才会取;要执笔,才会写作。
”因此,语文教学要做的就是消除这段距离。
三、阅读与写作呈双向互动关系
阅读所吸收来的,毕竟比较模糊、零散。
“发表是吸收的利器。
”(胡适)通过写,可以使之系统化、有序化,从而使认识更加的明晰,加深了对读物的理解,并化为自己的东西。
同时,写作得越多,阅读的机会也越多。
事实上,写能包含读。
要进行写作,自然就得读书。
但读不能包含写,阅读行为中基本不包含写作行为。
阅读更多的是被动的吸收,进行的是再造性想象;写作是主动的表现,进行的是创造性想象。
两者是不同的行为。
读虽然可引发写作动机,但写作行为并不能由读来完成。
读就是读,读不能代替写。
诚如一些论者所言:就阅读行为而言,并不必然地包容写作行为。
固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作作笔记或写写书评,但只读不写也未尝不可。
在一般情况下,单纯的阅读鉴赏活动或消遣活动,就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
写作行为就不同了,写作行为过程必然包含着阅读行为。
写作行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写作,写作,后写作。
“前写作”,指写作主体的心智、技能的修养和写作意念的孕育;“写作”,指萌生写作动机与作品的构思、行文、定稿;“后写作”指作品的阅读反馈与作者的反思。
这三个阶段都包含着阅读。
“前写作”,主体的准备状态的优劣,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养,学养有赖于阅读;语感、文体感的形成也有赖于阅读;不少文章写作的意念也源于阅读。
“写作”,即文本的创造行为,在写的过程中,不但要“自读”(边写边读、边读边写、边读边改),而且还要“他读”(从读者的角度来“预读”“审读”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在“后写作”阶段,作品问世后,必须被阅读。
未经读者阅读过的作品还只能算是“半成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
此外,作为作者,还得“阅读”读者的反馈,反思作品的成败得失,把经验与教训融合进自己原有的写作认知背景。
至此,才可以说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写作活动。
由此可见,写作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阅读,写作包含着阅读,写作对阅读具有包容性。
结构主义也认为,阅读是一种“破码”行为,写作是一种“编码”行为。
能破码的并不一定会编码,但能编码的肯定会破码。
“编码”能力(写作能力)强的,“破码”能力(阅读能力)也肯定不弱。
写作能力弱的,阅读能力也肯定不高。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阅读的人未必会写作、而会写作的人必然会阅读的原因所在。
阅读与写作的这种内在机制上的差异应是构成读写观念与教学规范的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应辩证看待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关系。
阅读对写作的确有促进作用,但阅读并不能代替写作者的写作实践。
读了并不一定就会写,阅读水平提高了,写作水平并不就相应地提高。
另一方面,写作对阅读也有帮助作用,写能促读,而且写中包含着读,写比读更具兼容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大力倡导以写作为本位的语文教学观,用它取代以阅读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
只有这样,才能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