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课程纲要》

《高中语文课程纲要》
十八、期中总结(1课时)
学习主题:期中考试总结
学习内容:分析试卷、学生答题情况
学习活动:教师讲解试卷,同时反馈学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表扬在考试中进步的同学和优秀的同学,委婉地批评退步的学生(不在课堂上个别指出,课下与个人交流)
十九、课文学习《兰亭集序》(3课时)
学习主题:《兰亭集序》
学习内容:选文的背景,重点实词、句子翻译、重点句式,选文的思想内涵
4、总结,让小组讨论,教师做一定的指导和明确。
十一、作文学习: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2课时)
学习主题:观察生活,发现美好,学会抒情
学习内容:抒情手法的运用
学习活动: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优美的风景视频——音乐——文章,启发学生的审美。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中优美的抒情性的语句,教师作进一步分析。启发学生即兴用抒情的方法写一个片段,交流展示。教师布置作业:以“细小而美好的触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十七、专题学习: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2课时)
学习主题:灿烂的成语文化
学习内容:积累成语、理解成语
学习活动:组织活动——小组展示积累的成语,采取接龙的形式。评比优胜组。
教师介绍成语文化渊源
学生发言,自己对成语文化的理解
知识竞赛:出一份小卷子,考察学生对成语涵义的理解(教师要在之后向
学生反馈结果,表扬先进)。
学习活动:采用多媒体,播放录音朗诵、欣赏照片,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师问,生回答。教师要及时地启发学生。布置课下讨论的作业。
三、课文学习《故都的秋》(3课时)
学习主题:《故都的秋》
学习内容:赏析课文,体会文章的优美意境,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艺术风格。
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交给老师一份预习感想(包括自己对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的赏析、读不懂的地方等等)。课堂上,请某几个学生朗读课文,鼓励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朗读进行点评。讲课文时结合学生的作业,表扬、答疑与课文的分析同步进行。

高一语文备课纲要_3

高一语文备课纲要_3

1、高一年级各学科集体备课纲要高一语文备课纲要一、集体备课1.备课时间:每周三下午1—2节课。

2.备课地点:行知楼二楼会议室。

3.参加人员:高东生、郭静娟、卞幼平、蔡明、王青寅、石凌云、杨建民、陶美芳、钱建新、陆婷婷4.主要任务:①了解、检查并交流上周教与学的进度情况,青年教师二次备课和教后记撰写情况。

②了解、交流或通报上周教学案使用和作业批改情况,含语文上的多种作业。

③交流或通报上周课堂督导情况,师徒听课学习情况。

④对照学期初的计划,商量并确定下一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和主要活动。

⑤重点讨论本次备课内容,共同修订好教学案一体化资料。

⑥相关练习、作业的安排与处理办法。

⑦推荐或学习有关报刊上的教改文章,周知语文活动、课程改革、考试方面的重要信息。

⑧优秀日记、习作、练字、摘抄等交流展览。

5.具体要求:①每次活动,必须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家都能准时参加备课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也不在备课时吃水果和葵花籽之类,以免分心,影响备课效果。

②上周内容的通报、交流必须建立在活动之前的抽查了解掌握第一资料的前提下进行,并能每次突出一至两个重点内容,尽量准备个案和大家一起剖析。

③主备人要有印制好的教学案一体化资料,发放到大家手中,然后有主备人主讲,大家讨论,修改、调整、增删,并考虑到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的情况。

④印制的“教学案一体化”必须包括课题、时间安排、教学目的或要求、重点难点的解析、教学过程或步骤、电教手段使用建议、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题目及答案,备课时就以上项目逐一讨论并落实。

⑤就本周主要语文活动的安排、时间、任务量等,并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头。

⑥相关资料的选择,题目的增删;练习与测试的批改、记分、讲评、补救措施等做到明确清楚,资料使用的检查办法也要落实好。

⑦作文、日记、练字、摘抄等检查原则逢双周进行一次,每班每次至少提供2篇优秀作文、3篇日记、4本练字本、5本摘抄本,用作参观展览。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完整版)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完整版)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完整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或者批准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以下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一、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要求:1.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自觉敏感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对祖国语言的欣赏水平。

3.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教学重点:1.掌握和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2.掌握和运用默读、速读、背诵等阅读方法。

3.能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确定阅读目标。

4.能够主动展开联想和想象来理解作品。

5.注重对作品中人物、情节或场景的猜想和推测。

6.能够快速收集信息,形成对作品的理解。

7.能够理清作者思路,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

8.能够通过品味语言来欣赏文学作品。

9.能够结合个人经历和阅读经验来理解文学作品。

10.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面向时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课程纲要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课程纲要

《高中语文必修三、四》(人教版)课程纲要高一语文备课组厚慧珍◆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高一语文必修三◆课程名称:高一语文必修三◆设计:高一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授课课时:40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掌握朗读的方法,尤其注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借助音乐欣赏等方式,、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拓展语言学习的范围,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2、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努力做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经历、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3、通过文本阅读,了解议论文论点的深刻性、论据的典型性、论证的严密性,提高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4、结合上下文和相关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教科书所选的文言文,并能根据要求给重要的语段断句或翻译。

5、从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并用恰当的形式真实地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鲜明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6、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特别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议论。

必修三第一单元课程内容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通过全书章节体系的浏览,认识必修3的文本内容,能说出必修3学习内容。

通过学生的合作研读,学生能知道学期学习内容,要获得的知识、能力,并初步了解通过怎样的方法和步骤,解决语文学习存在的困难。

第一单元(10课时)必修三议论文写作课程纲要与计划(8课时)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资源⑴音像资源:录音带,视频、音频材料。

⑵书本资料:①课本:必修1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语文教案,必修1语文名师导学同步测控。

②参考书目:教辅资料2、实施手段⑴导学方式:预习、展示、精讲和反馈。

教师起引导、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导学案。

⑵学习方式:探究、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先学后讲,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完成每堂课的探究、答疑解难。

⑶练习处理:课本后随堂练习,随堂检测题。

⑷教学反馈: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板演、小测试等途径来实现,课后反馈主要通过课后作业、谈话、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语文课程纲要

语文课程纲要

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34)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四》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授课时间:《高中语文必修三》36课时《高中语文必修四》40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本小说单元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

(1)欣赏人物形象。

通过鉴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品味小说语言。

通过角色朗读,能说出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别。

通过人物的语言,能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

2、古典诗词单元,着重鉴赏艺术手法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1)通过比较阅读《蜀道难》和《登高》,能具体说出李白和杜甫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

(2)通过反复诵读,说出《琵琶行》音乐描写中的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能运用其中的某一种方法写一段文字。

(3)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把握宋词豪放派的创作风格,体会苏辛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3、古代论说性散文和人物传记,着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

文言基础知识:(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词类活用,能具体说出文中重要词语的具体用法。

(3)学习《师说》《过秦论》《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篇目,能说出文中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和判断句等,并对这些句式进行较准确的翻译。

思想精髓和人格魅力:(1)诵读《劝学》,学习古人学不可以已的精神。

(2)站在现代人的立场,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寡人之于国也》。

(3)学习《苏武传》通过分组讨论交流,组织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和弘扬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4、戏剧单元着重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欣赏曲词之美,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5、科普类文章不但传播科学知识,宏扬科学精神,还能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高一语文教学大纲

高一语文教学大纲

高一语文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高一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听、说、读、写一定的语篇,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a. 语篇理解与应用:学习了解各类语篇的基本结构、语言文体特点,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语篇理解和分析;b. 逻辑思维的培养:学习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了解与之相关的逻辑常识,提高文学鉴赏力和理解能力;c. 文字表达与写作:学习运用正确的文字表达方式,培养写作能力,包括作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各种文体。

2. 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学习:a. 古代文学: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包括经典名篇、古代诗歌和古文,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艺术特点和时代背景;b. 现当代文学:学习现当代文学的作品,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现状,掌握现代文学的鉴赏方法。

3.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的培养:a. 文化传承:学习传统文化,包括中国文化的基本理论、基本常识、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b. 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直观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2.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文化活动参观等,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

4. 教辅材料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利用各类教辅材料进行学习,如课外阅读、电子资料等。

四、教材与教辅1. 主教材: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一语文教材。

2. 辅助教材:选用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辅助教材,如语文辞典、名著导读、文学作品评论等。

五、评价与考核1. 课堂表现:通过平时的课堂参与、表达和活动表现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荥阳高中高一语文上期课程纲要

荥阳高中高一语文上期课程纲要

荥阳高中高一语文上学期(必修1、必修2)课程纲要设计人:郭振勇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授课时间:72课时授课教师:高一语文全体教师授课对象:高一学生(中等偏上程度)《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1.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3.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古代和现代的诗歌,积累一些古代和现代的优秀诗歌,并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像,感受充溢于作品中的真情。

2.通过学习古代的诗文,积累文言文中的重要字词的含意,理解文言文语法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学习新闻、报告文学和演讲辞,掌握一些实用文体的基本结构,能写出相应的实用文章。

课程内容:课时1 高中语文课程介绍,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

必修一课时2 沁园春长沙课时3-4 诗两首课时5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时6 习题讲评课时7-8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9-11 荆轲刺秦王课时12-15 鸿门宴课时16 习题讲评课时17-18 记念刘和珍君课时19-20 小狗包弟课时2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时22 习题讲评课时23-24 短新闻两篇课时25 包身工课时26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时27-28 优美的汉字课时29-30 奇妙的对联课时31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课时32-38 必修一检测必修二课时39-40 荷塘月色课时41 故都的秋课时42 囚绿记课时43 习题讲评课时44-45 《诗经》两首课时46-47 离骚课时48-49 孔雀东南飞课时50-51 诗三首课时52 习题讲评课时53-54 兰亭集序课时55-56 赤壁赋课时57-58 游褒禅山记课时59 习题讲评课时60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时61 我有一个梦想课时6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63 成语:中华文明的微缩景观课时64 修辞无处不在课时65-67 阶段复习课时68-72 期终测试课程实施:1、在课时安排上,突出诗歌和文言文的地位,在高一上学期的教学中给学生的高中学习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程纲要1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程纲要1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必修一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新课标人教版2007年第2版授课时间:35-40课时设计者:授课教师:授课对象:课程目标:1、把握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

把握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3、学习巧妙运用比喻,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的办法。

4、学习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写人技巧(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特别是其中的细节描写),叙事技巧(典型事例的选择,材料的详略安排,叙述次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运用)和其他技巧(白描、渲染、对比、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5、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抓住文中的典型事例、典型细节等写人记事散文的主要构成部分,来品人、品文。

6、了解新闻和报告文学的特点,能区别特写、消息、通讯等不同新闻样式。

7、能够分清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注意抓有效信息。

课程内容:根据高中新课标要求,采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模块: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2课时)2、《诗两首》(2课时)3、《大堰河──我的保姆》(2课时)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3课时)5、《荆轲刺秦王》(3课时)6、《鸿门宴》(3课时)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2课时)8、《小狗包弟》(1课时)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课时)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1课时)11、《包身公》(1课时)12、《飞向太空的航程》(1课时)第二模块:表达交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课时)《记叙要选好角度》(2课时)《写人要凸显个性》(2课时)《写事要有点波澜》(2课时)第三模块:梳理探究《优美的文字》(1课时)《奇妙的对联》(1课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1课时)第四模块:名著导读《论语》(1课时)《大卫·科波菲尔》(1课时)课程实施建议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共35─40课时,每单元根据需要3─9课时课外拓展练习:阅读比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经典赏析等。

高一语文上学期课程纲要

高一语文上学期课程纲要

高中语文课程纲要(高一上学期)枣庄四十六中杨圣国一、课程类型:必修课程二、教学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三、授课时间:课文 62课时(一)、课程目标:1.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2.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3.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4.能阅。

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了解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法。

5.在阅读鉴赏中,了解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6.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7.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8.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9.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10..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1.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必修1课程纲要

高中语文必修1课程纲要

《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课程纲要高一语文备课组段育林◆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课程名称:高一语文必修一◆授课课时:50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第一学段)◆课程目标:1.对于中国新诗的鉴赏,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表述出诗歌的思想内容,说出诗人表达的感情;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

学习中国新诗,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说出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2.文言文阅读,重在表述出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含义和用法;说出作品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表述出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3.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善于透过整理对人和事的描写,深入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特征;要善于透过描写准确把握整理的情感倾向和对笔下人物品行的评价;学习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譬如精选片断写人物、抒发真情显个性、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章法等,并能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4.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要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引导学生把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整理的主观评价,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资源⑴音像资源:录音带,视频、音频材料。

⑵书本资料:①课本:必修1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语文教案,必修1语文名师导学同步测控。

②参考书目:教辅资料2、实施手段⑴导学方式:预习、展示、精讲和反馈。

教师起引导、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导学案。

⑵学习方式:探究、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先学后讲,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完成每堂课的探究、答疑解难。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基本内容:
1. 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表达能力;
2. 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先进的文化传承
和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3. 增强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通过阅读和欣赏优秀作品,感悟
人生、陶冶情操、领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内容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文字运用和表达技巧
2.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3. 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创作
4. 语言思维和文化沟通
三、教学方法
1.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研究、实践、互动等。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文化素
养和批判精神。

四、考核要求
语文教学的考核应该既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也重视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价值观的培养。

考试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书面考试、口
头表达、阅读分析、写作作品等。

五、教学保障
1.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平台,
开发语文教育相关的教学资源。

2. 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适宜的课程氛围,提
升教学效果。

3. 师资队伍:建立专业化、优质化的师资队伍,为教学提供有
力保障。

这份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旨在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的现代化人才。

它的实施需要全社会
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高中语文2024版教学大纲要点解读

高中语文2024版教学大纲要点解读

高中语文2024版教学大纲要点解读一、前言根据2024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本大纲旨在指导高中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汉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

- 学会阅读、理解、分析各类文学作品。

- 学会写作、修改、润色文章。

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3.1 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 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 外国文学作品。

3.2 非文学作品- 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社会评论。

- 应用文,如信件、报告、合同等。

3.3 语言知识- 汉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

- 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篇章布局。

四、教学安排- 教学时间:高中三年,每周2课时。

-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

- 教学评价:笔试、口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评价。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5.1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如写作、朗读、表演等。

5.2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布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评价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评价手段:笔试、口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七、结语2024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

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高度语文素养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高一语文课程大纲

高一语文课程大纲

高一语文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 课程性质高中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审美提升和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一年级语文课程是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2. 课程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方面。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不同文体的文本,分析文本的结构、内容和主题。

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写出符合文体要求、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的文章。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阅读、讨论、探究等。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三、课程内容1. 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古代诗文阅读:包括古诗词、文言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名著阅读:推荐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高一语文课程纲要.doc

高一语文课程纲要.doc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必修①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高中语文必修①》授课时间:60课时授课老师:郑州五中李艳慧薛春颖韦怀波张文娜王子尧授课对象:郑州五中高一年级课程目标一、学习目标1.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休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二所列的古诗文程度和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3.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丿力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木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口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休验。

5.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1、在教学过程屮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体悟研究语文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2、把激发和引导学生口主探究做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提高学生口主学习的能力3、在用好学案的基础上,让课堂直接指向学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二、学习方式1、以学案为基础,做好课前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课堂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3、捉倡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过程或拓展活动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上、注意思考与表达的规范性、逻辑性及科学性三、课时安排具体参见课程内容合计约100课时课程评价(一)评价指标1、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课堂积极参与情况.2、课后作业上交情况,作业质量及平时练习情况3、探究作业,小组合作的参与情况4、平时测验与英屮考试情况5、期末考试与教师综合评定等。

2017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二课程纲要

2017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二课程纲要
4、演讲辞单元:了解演讲辞的基本知识;结合课文学习演讲辞的基本技巧;通过演讲活动锻炼、提升自身演讲能力。
5、表达交流:从身边景物入手,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以及对景物的的选取;通过展示作品,总结描写的特点与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学会发现身边的美,掌握一定的抒情方法,并能真实、地表达情感,表达健康的情感;立足于生活大胆想象、夸张,使自己的文章能够虚实结合、更有意蕴美。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并能流利、有力地进行演讲。




课程内容:
必修一:
1、现代诗歌单元: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诗歌,把握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现代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文言文单元:把握文章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把握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思及用法。
3、散文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写人、叙事等技巧,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抓住文中的典型事例、典型细节等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内涵。
4、新闻与报告文学单元:了解新闻和报告文学的特点,能区别特写、消息、通讯等不同新闻样式;学会有效筛选新闻信息的方法。
5、作文写作:关注生活、关注内心,学会感知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了解叙事的各种角度,学会选取最适合叙事内容的角度;学会选取典型事例与个性化的语言凸显人物的个性;学会悬念、抑扬等方法使记事文章波澜起伏。
2、古诗单元:把握诗歌节奏,了解诗中特有的助词、语气词的用法,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字的用法等,品味诗歌的精彩语句,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作者的形象与情感。
3、文言文单元:充分利用导学案、字典等工具,做好文言文的预习,课堂上及时解疑,解决字词难题;欣赏写景游记散文的景色,并结合作者经历分析其情感;背诵优美文段。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程纲要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程纲要

《中学语文必修四》(人教版)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4教材:人民教化出版社《语文》必修4授课课时:36课时设计:郑州市106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授课对象:高一年级课程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将能:1、通过分析语言、动作、心里、肖像,概括人物形象,能讲出戏剧的内涵和艺术成就。

2、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识记基本文言实词、精确翻译特别句式、区分不同的词类活用。

3、通过诵读,能够驾驭意象、分析意境,概括诗歌主旨。

4、通过诵读与探讨,能够理清散文的行文思路、筛选主要信息。

5、通过仿写、修改,能够横向与纵向的绽开论证,辩证的论证分析。

6、通过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树立度祖国美丽诗歌的骄傲感。

7、通过学习戏剧、文言文,理解社会的困难性与人生命与尊严的珍贵。

课程内容与教学支配始业教化:共享本模块《课程纲要》 1课时第一单元内容标准:识记戏剧的基本文体学问;通过对剧中主要冲突冲突完整复述,概括人物形象、说出结构支配的作用;体会人物语言的动作性,能说出人物语言中蕴涵着的潜台词。

其次单元内容标准:驾驭词的有关常识。

了解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和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风,进一步学会鉴赏古典诗词,培育鉴赏实力,提高文学素养。

抓住词中的意象,绽开联想和想象,品尝词的意境,体会词人表达的感情;要留意体会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分析词的表达技巧;学习宋词,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体会词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第三单元内容标准:识记杂文、随笔的文体特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提炼和概括文章的要点。

培育独立思索的精神。

第四单元内容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擅长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推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思想内涵;
3. 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 涵。
1
必修三议论文写作课程纲要与计划(8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习从正面、侧面、逆向思维等角度思考一个问题, 找到多种议论角度。学会从中找出新颖而有针对性的 角度写作,达到立论高远新奇的效果
2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确立论点之后要找到能证明论点,并且典型而新颖的
分享课程纲要 (1课时)
通过全书章节体系的浏览,认识必修3的文本内容, 能说出必修3学习内容。通过学生的合作研读,学生 能知道学期学习内容,要获得的知识、能力,并初步 了解通过怎样的方法和步骤,解决语文学习存在的困 难。6-24
第一单元(10课时)
林黛玉进贾府
1、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2、能抓住文 本中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并学会通过这些总 结出人物的性格。3、结合人物性格、借助工具书和 注释,了解时代背景,进而能归纳人物背后的内涵和 小说的主题。
⑶练习处理:课本后随堂练习,随堂检测题。
1
苏轼词两首
1、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 感的关系。2、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 人生态度。
1
辛弃疾词两首
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继续学习欣赏词的艺术 手法、品味语言。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 丰富意蕴,体会并理解词人的情感。 1
3 哈姆莱特 1、能说出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2、欣赏紧张激烈、
变故迭生的场面。3、初步了解哈姆莱特这一形象,能 完整陈述。
2
必修四 第二单元(5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柳永词两首 1、在了解柳永生平及作品风格基础上,领会《望海
潮》《雨霖霖》的内容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鉴 赏两首词的表现手法、风格特点。
第一单元:(7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窦娥冤 1,找出剧中主要矛盾冲突。2、理清剧作的结构。3、体
会人物语言的动作性,说出人物语言中蕴涵着的潜台词。
2
雷雨 1、能说出崔莺莺和崔母在思想上的根本分歧所在。2、
辨别说出场面的变化带来的戏剧效果。3、欣赏人物的 语言,说出其中妙处。
4
老人与海
1、学生能讲出简单的情节,陈述深刻的内涵。2、让 学生能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归纳出人物形象的内 涵。3、借助视频,让观后能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2
必修三 第二单元(8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蜀道难
1、学生能通过诗歌中具体诗句,找到诗歌的诗眼。2、 抓住具体诗句,归纳和整理出“蜀道难”难在何处? 3、通过具体诗句的研读,让学生能体会李白浪漫主 义的特色。
2 学习反驳
在作文中练习反驳思维,可以直接反驳,也可指出对 方论据的真实性但不能证明论点,驳斥对方错误的论 点,达到辩论与反驳的目的。
2
学习辩证分析
在掌握以上几种思维的基础上,为避免片面性,要学 会全面分析问题,从运动的方面看问题,及学会分析 对立面的转化思维,从而达到更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据,论据有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两种。
2
学习论证
在写作中要学会使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如例证法、喻 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可以通过范文逐步掌握并 在实践中应用。
2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在写作中使用事实论据时,要区分事实论据与记叙文
中描写事例的区别,记叙要为议论服务。
2
必修四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高一语文必修四 ◆课程名称:高一语文必修四 ◆设计: 任瑞杰 ◆授课课时:35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2.讲授训练法:精讲重点和学生有疑问的内容,精练 结构化知识,练习以单元为单位,全批全改,掌握学 情,调整教学。
3.合作探究法:对于一些难度大的知识,以问题探究 等形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渲染气氛,充分激发学习 兴趣。
(三) 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拓展练习主要是完成学习资料的拓展提高部 分。
用。
2
必修四议论文写作课程纲要与计划(8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学会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后,要掌握议论文思路结构,横
向展开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 角度展开议论,这些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2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纵向展开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层面上展开议 论,这些角度之间是逐层深入的,要掌握横向与纵向 思维的区别。
2
杜甫诗三首
1、学生能通过诗中意象,说出具体的意境,归纳诗 人的情感。2、借助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经历,知 人论世,说出诗人的情感。3、通过前两首诗的讲解, 让学生能学会举一反三,完整把握杜甫的创作风格。
2
琵琶行
1、抓住文本的具体内容,归纳总结琵琶女的人物形 象。2、找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思考诗人为何泪湿 青衫,归纳二人命运的相似。3、学生小组合作,具 体研读琵琶女的演奏,说出诗人是如何描写琵琶女的 演奏的。
3
李商隐诗两首
1、学生能通过诗中意象,说出具体的意境,归纳诗 人的情感。2、借助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经历,知 人论世,说出诗人的情感。
1
必修三 第三单元(10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寡人之于国也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
气势的特点。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理课文中词类活用、通假 字、一次多义等知识。
课程目标:
1、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小说和戏剧、电影剧本等文 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欣赏戏剧剧 本和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2、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感悟其意境,了解文中抒发 感情所运用的手法。
3、了解和掌握一些诗文鉴赏的方法,力求写出具有 鲜明个性和独特见解的鉴赏文章。
4、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 发展的需要,拓展语言学习的范围,提高语言综合应 用能力。
2、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努力做 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经历、创作动机以及作 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3、通过文本阅读,了解议论文论点的深刻性、论据的典 型性、论证的严密性,提高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2
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 (一) 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学生情况进行
适当增减。
2.练习:课后练习与学校订制的学习资料。 3. 其他资源:班班通、ppt等。
(二) 教学方式
1.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教材与学习卷,初步掌握知 识概况,自主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与学习卷的预习题目。
4
苏武传
1、 科学使用学案,以翻译为手段,落实学生对文言实 词、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掌握其中的词类活 用和文言
2、 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句 式的特点 4
张衡传 1、在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语
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而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
李清照词两首 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
必修四第三单元(5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拿来主义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手法,尤其学习并掌握
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2
必修三 第四单元(3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动物游戏之谜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
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全面的语言特点;3.学会筛选、提 炼和整合信息,尝试写简单的说明文。
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 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2
必修四第四单元(10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在诵读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学扫除阅读障碍,结合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句的含义,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通过讨论,理解廉颇蔺相如高贵的人格品质
5、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 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解读文学作品中 的人性内涵。
内容:
分享课程纲要 (1课时)
通过全书章节体系的浏览,认识必修4的文本内容, 能说出必修4学习内容。通过学生的合作研读,学生 能知道学期学习内容,要获得的知识、能力,并初步 了解通过怎样的方法和步骤,解决语文学习存在的困 难。
1
宇宙的边疆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
宙的基础知识; 2.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 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 考;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1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
4
祝福
1、能找出文本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并学 会通过这些总结出人物性格2、整理小说的情节线索, 并完整说出。3、借助时代背景的介绍,让学生能逐 步探究祥林嫂死亡的原因。4、借助小说中写人的精 彩段落,让学生动手仿写,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祝福
1、能找出文本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并学 会通过这些总结出人物性格2、整理小说的情节线索, 并完整说出。3、借助时代背景的介绍,让学生能逐 步探究祥林嫂死亡的原因。4、借助小说中写人的精 彩段落,让学生动手仿写,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4、结合上下文和相关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教科书所 选的文言文,并能根据要求给重要的语段断句或翻译。
5、从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并用恰当的形式真实地 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鲜明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