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关于化学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探讨

关于化学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探讨
丁亚 明
( 无锡 卫 生 高等职 业技 术 学校 ,江 苏 无锡 2 1 4 1 1 1 )
摘 要 :2 1 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信息化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以化学学科为例 , 从信息化教学设计定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 原则 、化学学科信 息化教学实例等几个方 面阐述了如何将 化学学科 教学 和信 息技术进行 有机 地整合 ,并且 反思 了 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运用 中存在的问题 。
Ab s t r a c t :T h e 2 1 w a s a c e n t u r y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 T h e i n f o r ma t i o n —b a s e d t e a c h i n g d r e w mo r e a n d i n o r e a t t e n —
DI N G Y a— — mi n g
( Wu x i H i g h e r H e a l t h V 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S c h o o l , J i a n g s u Wu x i 2 1 4 1 1 1 , C h i n a )
2 l 世纪 ,随着计算机和 网络 的普及应 用 ,信息技术 深入 到 我 们每个人 的工作 、生活 当中 ,而 信息化教 学也越 来越 引起人
们 的 广 泛 关 注 。所 谓 信 息 化 教 学 ,就 是 在 现 代 教 育 思 想 、理 论 的 指 导 下 ,主 要 运 用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开 发 教 育 资 源 ,优 化 教 育 过 程 ,以 形 成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为 重 要 目标 的 一 种 新 的 教 育 方 式。 …在 《 国家 中长期 教育 改革和发 展规 划纲要 》 中提 到 :信

《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

《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学院:姓名:学科:学科教学(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选修三章节: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概述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思考:为什么水三态之间的转化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分类。

3.掌握范德华力的概念,了解范德华力的特点。

4.知道范德华力的大小,掌握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

5.掌握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通过对化学键与范德华力的对比,从本质上理解范德华力,对范德华力进行概念建构,从而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教学对象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共价键和分子立体结构以及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分子构型和化学键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归纳学习方法和读图分析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虽然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不是很困难,但是对范德华力概念的形成还是本节课的重要。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高二年级的一堂分子的性质的概念建立的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的三张生活中的图片提出分子间的作用力概念,再根据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分类,提出范德华力的概念,紧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图片,得出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和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知识基础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化学基础概念,学生在学习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之后,根据幻灯片展示的三张生活中的图片提出分子间的作用力概念,再根据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分类,提出范德华力的概念,紧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图片,得出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和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再通过对比范德华力和化学键让这次课的知识得到升华。

(四)能力基础1.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有积极加入课堂活动中的倾向。

2. 在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讨论的能力,具有从一般事物中提炼总结出共同特征,提出上位概念的能力。

化学课程中数字化教学设计的探索

化学课程中数字化教学设计的探索

化学课程中数字化教学设计的探索随着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教育的趋势。

在化学教育中,数字化教学已经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教学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化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一、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课程体系数字化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让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数字化工具对课程进行组织和演示,使化学课程更贴近学生实际学习需求。

比如,可以用视频和图片来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感觉到实验的真实性和实际性,或者使用动画来介绍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增加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二、开展数字化化学实验数字化教学还可以结合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对实验进行数字化教学。

这种方式对于一些难以操作、危险性高的实验来说,可以降低学生在实验中受到的风险,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从而加深对实验的记忆和理解。

三、组建化学学习共同体数字化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起一个化学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资源。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学习交流网络技能。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化教学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数字化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参加汇报会,与他人交流学习经验,还可以通过公共网页、在线论坛等途径获取并分享学习资料。

这些过程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利用数字化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化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并且通过数字化教学工具,可以轻松地进行课后作业与习题的交流和指导。

总之,在化学课程中,利用数字化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

数字化教学可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中化学《乙烯》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乙烯》信息化教学设计

乙烯——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 引导学生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重要性质和重要用途。

2.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认识有机物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1.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运用观察实验的手段获取信息,并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享受到化学世界的乐趣。

2.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主要教学方法】1.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理论过程形象化。

2.根据实际的实验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使得学生一直参与在学习中。

【内容分析】在第一节的知识中,学生已经了解以甲烷为核心的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可以运用原子结构、化学键知识,从碳原子的结构和成键方式入手学习更多有机物的知识。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产品,在现实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乙烯是不饱和烃的代表物质,通过对乙烯的学习,不仅可以认识乙烯分子的结构、乙烯的性质和用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本课时从乙烯用途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介绍一乙烯的组成和结构、乙烯的性质和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乙烯的分子结构是掌握乙烯化学性质的基础,乙烯性质的重点放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上。

在介绍介绍乙烯化学性质时,紧密的联系乙烯的分子结构,特别是联系分子中的碳碳双键中一个键容易断裂的这一特点。

因此在讲授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要介绍乙烯的分子结构。

从而使学生更清楚的体会到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在我们的化学世界中,不仅仅是从物质的角度反映出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缤纷世界,而且还从物质的角度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物联系在一起,比如说金刚石,石墨,C60,联系他们的物质是碳原子。

那可有人想过“鲜花、香蕉、围巾、塑料餐盒、供水管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投影】:鲜花、香蕉、围巾、塑料餐盒、供水管材的图片这些表面上看去时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却能用石油化工中的一种产品——乙烯将他们两系起来。

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2.学习使用数字化实验进行化学实验操作;3.掌握数字化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实验设备与材料1.电脑或平板设备;2.数字化实验软件(如Virtual Lab);3.实验所需化学试剂和器材。

实验步骤1.下载并安装数字化实验软件;2.打开软件并选择对应的实验模块;3.根据实验要求,添加相应的化学试剂和器材;4.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加热、搅拌、酸碱滴定等;5.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6.完成实验后,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1.数字化酸碱中和实验:–软件模拟酸碱中和反应;–观察pH变化曲线;–计算终点和当量点。

2.数字化气体生成实验:–模拟氢气和氧气的制取;–观察爆炸现象;–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比例。

3.数字化溶液浓度实验:–模拟溶液的稀释;–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计算溶液浓度的变化。

实验效果评估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和结论等;2.学生参与实验讨论和分享实验心得;3.根据实验报告和讨论情况进行评分和评价。

注意事项1.实验时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规则;2.电脑或平板设备使用时保持干燥,避免水和化学物质的接触;3.需要导师或老师的指导和监督。

以上是关于初中化学数字化实验的教学设计,通过数字化实验软件的应用,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范例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范例

《走近乙醇》信息化教学设计提纲一、前言二、教材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个性心理特征2、媒体操作能力3、知识结构四、教法分析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1.2能力目标1.3情感目标2、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4、教学过程六、学习准备七、学习环境与资源八、学习情境创设九、教学过程流程图十、教学反思《走近乙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前言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将于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对提出的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做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对比学习,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探究课题的引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师在此类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在组织《走近乙醇》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学校局域网教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交流评价→教师小结→反馈评价→总结提高。

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讲授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课前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了网站《走近乙醇》,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在网络教室使用TOP2000多媒体教学系统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2》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乙醇》。

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提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上引入的。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作了铺垫,又为学习化学的学生选学《有机化学基础》打好基础。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及流程图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及流程图

信息化教学设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号2011090326姓名:雷羽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初一章节:Unit One what’s your hobby一:学习目标与任务介绍自己,对各自爱好等进行交流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虽之前学过一些基本的英语单词,但句型结构不熟悉,要流利的进行对话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背景初中一年级学生对于使用英语进行对话还是很感兴趣的,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各自爱好。

(三)知识基础本课很多单词学生在小学就学过,句型也是较为简单,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四)能力基础虽然学过,但由于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很多学生都不会熟练使用这些句子。

(五)学习风格分析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对于刚接触的英语兴趣较浓。

2在老师鼓励下大胆说就能够熟练掌握了(六)情感态度学生兴趣浓,好奇心强,通过本课学习能够礼貌的与人交流。

三:学习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懂得如何询问他人爱好2怎样回答他人关于爱好方面的问题(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举止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第一单元,所学内容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语,实用性较强,使用频率较高。

介绍自己是生活中所必须的,掌握得体的礼貌用语,有助于学生与他人顺利交往,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本课语法内容较少,简单易懂,学生较为容易理解。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掌握What’s your hobby?I love / enjoy singing / swimming / traveling…Do you like singing English songs?Yes, they’re my favorite.I’m crazy about singing Chinese songs)等基本句型(2)教学难点动名词的运用及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以及熟练使用这些句型。

化学应用说课稿 全国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比赛

化学应用说课稿 全国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比赛

化学应用说课稿全国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比赛化学应用说课稿一、课程信息-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单元:化学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在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学会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介绍几个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领域,包括食品工业、环境保护和药物研发等。

2.1 食品工业- 学生将研究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作用,分析不同添加剂对食品的影响。

- 给予学生一些食品添加剂的示例,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判断。

2.2 环境保护- 学生将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废水处理、大气污染减少等。

-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技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2.3 药物研发- 学生将研究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化学原理和技术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药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关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领域和相关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加深对化学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 实验探究:通过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效果。

四、教学评价-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考察方式,如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讨论成果、实验报告等。

-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 教材:化学教材(相关章节)-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实验用品:实验器材、化学试剂以上为本次化学应用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谢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继化学能之后,本节教材从化学反应的快慢这一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继续认识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知道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2)采用小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学会从化学反应快慢的这一视角来认识化学反应。

(2)学会从化学反应的快慢这一角度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模糊、不系统,实验操作设计能力较差五、主要教学方法引导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情境法六、教学工具教师利用传统方法教学,配以部分图片资源进行讲课,利用实验室开展探究。

七、各阶段时间分配第一环节:5 min;第二环节:5 min;第三环节:30 min;第四环节:5 min八、教学流程图开始老师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组,引学生查阅资料,思考并回答导学生阅读思考所提问题老师运用迁移,帮助学生理解概学生自学总结,锻炼提念升自学概括能力老师设置问题组,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思考回答,用实验来验证猜测学生思考解释,课后查老师举例练习,布置作业阅资料结束说明开始或结束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九、教学过程环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称第创1、给出工业制硫酸的图片~讲1、课前阅读本节课的内容以工业制一设解制硫酸的历程~提出两个并查阅有关资料硫酸生产条件环情问题: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2、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的优化为背景节景硫酸的生产发展,我们今天问题展开内容~并加,学习的知识对硫酸的工业生以图片效果的引产有什么意义呢, 感染~使学生产导2、展示焰火、爆炸、青铜器生生浓厚的兴趣。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与尝试——《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与尝试——《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与尝试——《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关注。

初中学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批接受者,也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

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与尝试,以《制取氧气》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学习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3.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理论授课:介绍氧气的性质、重要性、应用以及氧气的制备方法。

实验操作:制取氧气、对氧气进行实验验证。

2. 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注重实践探究和实验操作。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制取氧气实验,并相互协作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实验认识。

四、教学设计1. 活动设计活动1:展示氧气的重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的有关知识及应用,让学生了解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2:自主学习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完成工具材料的准备。

活动3:实验操作制取氧气学生分成小组,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

活动4:实验验证氧气的性质学生利用刚刚制取的氧气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活动5:总结反思小组讨论答案,汇总实验数据,总结与分享氧气的性质及应用。

2. 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活动1:多媒体课件展示在教学前期,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探究。

活动2:网络调查在制取氧气实验前,利用网络调查方案,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过程和注意事项。

收集学生的调查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低段--信息技术 2

高中化学低段--信息技术 2

高中化学低段--信息技术 2概述本研修指导方案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有关信息技术2.0的研究和应用的指导。

通过本研修,教师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化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目标- 让教师了解信息技术2.0的概念和特点。

- 帮助教师掌握使用信息技术2.0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 引导教师理解如何将信息技术 2.0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研修内容第一部分:信息技术2.0概述- 介绍信息技术2.0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分析信息技术2.0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 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2.0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2.0的应用工具- 介绍信息技术2.0常用的应用工具,如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室等。

- 指导教师研究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化学知识的展示和讲解。

- 引导教师思考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应用工具。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2.0的案例分析- 分析信息技术2.0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案例。

- 引导教师思考这些案例中的优势和挑战。

- 讨论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调整。

第四部分:信息技术2.0的教学实践- 要求教师设计一个包含信息技术2.0元素的化学教学案例。

- 指导教师进行实施,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 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提高化学教学的水平。

总结通过本研修指导方案的学习和实践,教师将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2.0进行化学教学。

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引言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出现为化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相结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工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面广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加强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通过在线课堂、虚拟实验室等教学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教学更加灵活和便捷。

本文将就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意义、特点、具体应用案例、优势和挑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化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考。

2. 正文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意义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稳定。

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下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化教学设计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对于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培养高质量的化工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1. 个性化定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水平,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路径,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智慧课堂化学教学实践案例

智慧课堂化学教学实践案例

智慧课堂化学教学实践案例如何在课堂中更有效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高中化学教学也是如此。

信息化背景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通过智慧课堂化学教学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收,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本研究以互联网+教育的经验为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智慧课堂的特点,开发了与高中化学相匹配的智慧课堂学习模式,作为具体教学方法的指导。

1.智慧课堂化学教学教学目标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进行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并实践于真实课堂中。

并在实施后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查。

配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本次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课前准备资源:首先,教师需要对所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教学质量,准备学生课前材料和自学试题;其次,学情大数据分析:教师根据大数据结果设计课堂学习流程;然后,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前首先分析学生的常见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研究,教学生归纳总结,然后进行课堂测试,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学效果,分析未学过的知识;最后,课后自我巩固训练。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的化学现象。

(2)科研创新意识:通过实验研究,体验一般的科研过程,了解一般的科研方法,改进科研过程中的实验装置,从而提高创新意识。

(3)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关注环保等社会热点,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2.智慧课堂化学教学过程回顾(1)课前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化学能与热能》是围绕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第二部分中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提出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概念;第三部分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说明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深刻的改变。

作为一门科学,化学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来实现更加生动、互动和有效的教学。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整合,设计出一套创新的教学方案。

整合目标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整合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工具和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理解化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设计1. 创设虚拟实验室利用在线模拟实验平台,设计一系列的虚拟实验,让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平板电脑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没有实验器材的情况下,深入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并通过模拟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2. 使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演示文稿、视频、动画等,呈现化学知识和实验过程。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以生动地展示抽象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入实时互动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或社交媒体,设置学生讨论区或在线问答环节。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交流和讨论,共享研究经验和答疑解惑。

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反馈。

4. 使用教学辅助工具利用化学软件、在线课程平台等教学辅助工具,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研究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和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路径和内容,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动力。

5. 教学评估与反馈利用在线测评工具,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在线测验、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同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研究困难,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结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学科的整合,对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创设虚拟实验室、使用多媒体资源、引入实时互动、使用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评估与反馈等措施,可以营造更加灵活、生动和互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发展历程。

2、掌握常用的化学信息化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能够从网络上获取化学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4、培养学生利用化学信息化技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讲授法:此部分介绍化学信息化技术的概念、应用范围、
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等内容。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软件的操作练习,熟悉软件的使用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信息化技
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化学信息化技术的概念、应用范围、发展历程。

2、常用的化学信息化软件:ChemDraw、Origin、Spartan等软件,包括软件的安装、基本使用、文件的保存等操作。

3、从网络上获取化学信息的方法,如搜索引擎、数据库、文
献检索等。

4、利用化学信息化技术解决化学问题的案例分析,如化学反
应方程式的绘制、化学物质的结构式绘制、药物分子的设计等。

四、实验内容
1、使用化学信息化软件,如ChemDraw、Origin、Spartan等,绘制化学分子的结构式,包括简单分子的结构式、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等。

2、使用化学信息化技术计算化学反应的物质量、反应热等。

3、从网络上下载化学相关文献,进行资料筛选、整理和加工
处理。

五、考核方式
1、软件操作实验报告。

2、化学信息化案例分析报告。

3、课堂练习、作业考察等。

4、考试。

高中化学信息化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信息化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信息化设计教案教学内容:化学信息化设计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探究化学现象、研究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难题的过程。

本节课将通过介绍化学信息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信息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使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信息化设计的概念及意义;2. 化学信息化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化学信息化设计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信息化设计的案例,引起学生对化学信息化设计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化学信息化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信息化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化学信息化设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总结经验。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强化对化学信息化设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合作情况;2. 收集学生对化学信息化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进行评价和反馈;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开展更多的化学信息化设计实践活动,拓宽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范围;2. 组织学生参与化学信息化设计比赛或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教学反思:通过化学信息化设计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和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信息化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2. 掌握使用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2. 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
2.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 电脑、投影仪等信息化设备;
2. 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知识的学习方式以及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2. 讲解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 演示如何在网络上查找化学相关信息。

三、实践操作(20分钟)
学生分组或个人尝试运用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讨论。

四、展示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有关化学知识的信息,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化学知识,并写一篇总结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化学信息化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化学知识资源,还能培养其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信息化教案人教版
课题:化学元素的周期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概念。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性规律。

3.能够利用化学信息化技术查询和分析元素的相关信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规律。

2.利用化学信息化技术查询和分析元素的相关信息。

三、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投影仪、电脑等信息化设备。

2.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3.网络资源:化学元素周期表查询网站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引导学生对元素的周期性进行初步了解。

2.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请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命名规则。

3.探究元素周期性规律:利用化学信息化技术,让学生查询元素周期性规律,分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和周期性变化。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对化学反应有何影响,探讨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应用。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元素周期性规律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1.查找两种元素的周期性信息,并分析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

2.撰写一篇关于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小结。

七、板书设计
化学元素的周期性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够利用化学信息化技术查询和分析元素的相关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信息化初中化学教案模板

信息化初中化学教案模板

信息化初中化学教案模板
主题:物质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等;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并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的分类及描述方法;
难点:理解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等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几种不同的物质,如砖块、铁块、木块等;
2. 实验器材:天平、显微镜、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并提出“你知道物质有哪些基本特征吗?”
二、展示实验(1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几种物质的颜色、形状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比较它们的硬度;
3. 让学生测量几种物质的密度,并计算出结果;
4. 让学生讨论不同物质之间的异同点。

三、讲解(10分钟)
老师对物质的基本性质进行系统化的介绍,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四、练习(15分钟)
1.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五、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物质的基本性质,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

教师在今
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化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学院:姓名:学号:学科: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初三章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四《化合价》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概述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教学背景本课是初中三年级的一堂化学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化合价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式的实例,提出化合价的概念,总结化合价的规律。

知识基础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化学基础概念,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式之后,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化合价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出化合价的规律。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

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该元素是不表现其化合价的,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能力基础1、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习风格分析1、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情感态度1、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2、渗透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3、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4、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四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而且本单元基本概念比较集中,这些概念是初中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念,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单元课题四中的内容化合价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新教材对化合价这一部分内容不要求认识化合价的定义,不要求认识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数目和正负是根据什么得到的。

这部分知识点和旧教材相比理解的程度变了。

只可以简单的知道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而共价化合物只能一字不提。

所以化合价这部分内容只能要求学生知道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里,元素的化合价只能靠记忆解决。

建议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几种元素如:氢、氧、钠、钾、镁、铝、铁、硫、氯等的化合价和常见的变价。

这是必要的。

但没有必要让他们一下子熟记表列所有元素的全部化合价。

应该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练习中达到熟记的程度。

对于那些短期内背熟而长期不用的元素的化合价,到用时可能又记不清了;相反,通过练习抓住化合价、化学式的相关联系和初中化学里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便可很快地推算出一些未知元素在给定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们的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判断出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

这实际是让学生通过关于化合价的命题进行练习。

以熟练掌握相关化学用语的一种手段。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次飞跃。

对于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化学式的解题,课文给出的比较清晰,明了解题步骤、方法。

所以课堂教学应以讲练结合、练习为主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2、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教学难点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六、评价量规初始水平--1课前预习和搜集信息没有预习和收集与该课题相关的任何信息简单预习,收集少量信息,和课题部分相关基本预习,收集一些基本的信息,大部分和课题相关认真预习,收集大量的信息,所有的都跟课题相关发展中水平--2 完成水平--3 范例级水平--4 分组讨论交流不做任何讨论交流,依赖性强,不与同学合作少量的交流,经常需要别的同学来提醒,很少与同学合作对提出的问题能给出部分信息,参与少量展示,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相互沟通能很好的与同学交流讨论,而且自己的观点也很完整正确能给出足够的信息或解释以使听者了解问题的意图和内容,表明对问题基本理解,但有少量错误非常简明,讲解清晰,原理正确,触类旁通,表明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几乎不能提供任展示理解何建议或理解,只是观看显示对问题(包括教师提供的各种现象或错误)的初步理解,对综合性或概括性问题不理解或理解有错误几乎没有错误,课程结束后学生的错误非常多,几乎没有理解本节错误较多,知识结构不完整,理解问题有一定困难错误较少,知识结构基本合理,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结构严谨规范,解释问题简洁、科学,很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掌握情况课的内容七、学习资源与环境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使学习的观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学习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学习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丰富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利用幻灯片、图片、网上相关资料等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通过课前调查,略读,详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资料查询,课后交流等活动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师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从网络上下载图片及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讨论,课后通过网络查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的知识。

八、问题情景创设在复习化学式及周围数字的含义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化学式中的这些数字是什么决定的?引出本节的主题:化合价。

通过举例分析化合价和化学式。

通过举例分析硫化氢的形成过程,了解化合价的实质。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学院:姓名:学号:学科: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初三章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四《化合价》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概述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教学背景本课是初中三年级的一堂化学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化合价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式的实例,提出化合价的概念,总结化合价的规律。

知识基础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化学基础概念,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式之后,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化合价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出化合价的规律。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

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该元素是不表现其化合价的,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能力基础1、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习风格分析1、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情感态度1、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2、渗透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3、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4、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四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而且本单元基本概念比较集中,这些概念是初中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念,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单元课题四中的内容化合价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新教材对化合价这一部分内容不要求认识化合价的定义,不要求认识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数目和正负是根据什么得到的。

这部分知识点和旧教材相比理解的程度变了。

只可以简单的知道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而共价化合物只能一字不提。

所以化合价这部分内容只能要求学生知道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里,元素的化合价只能靠记忆解决。

建议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几种元素如:氢、氧、钠、钾、镁、铝、铁、硫、氯等的化合价和常见的变价。

这是必要的。

但没有必要让他们一下子熟记表列所有元素的全部化合价。

应该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练习中达到熟记的程度。

对于那些短期内背熟而长期不用的元素的化合价,到用时可能又记不清了;相反,通过练习抓住化合价、化学式的相关联系和初中化学里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便可很快地推算出一些未知元素在给定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