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设计及意图说明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第一章:《给我的孩子们》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1.2 课文内容概述本课选自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的孩子们,表达了对他们无尽的关爱和期许。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二章:《给我的孩子们》课文解析2.1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他的作品以优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著称,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2.2 课文结构分析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述作者对孩子们的思念;第二部分(4-10段)回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第三部分(11-13段)表达作者对孩子们的期望。
2.3 课文内容解析解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段落,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给我的孩子们》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课文。
Step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Step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Step 4: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章:《给我的孩子们》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成员的作文,体会亲情。
4.2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3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课文理解、写作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
第五章:《给我的孩子们》拓展与延伸5.1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5.2 延伸活动组织一次以“亲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第六章:《给我的孩子们》课堂活动设计6.1 活动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意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3)学会感恩,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合作探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通过课文表达的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作者的思路。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选择一篇同龄人的优秀作文,进行分析点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及反思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给我的孩子们》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疑为学之始”。
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
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分析,甚至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
《给我的孩子们》是篇书序,本文寄托了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率真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出了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文章真情直白,亲切自然。
学情分析:这是我在九(1)班开设的一堂九年级语文研讨课,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较好,因为活动单导学模式的长期推进,学生听说读写与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能选取文中描写的孩子们的趣事,分析体会孩童世界真率、自然与热情的特点。
3.通过探究,能归纳出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不同原因之所在。
4.能认真解剖自我,在追寻“真“之足迹的同时继续将“真”保持下去。
教学重点和难点:目标3和目标4教学过程:导入: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短笛,奏出了多少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清新的茉莉,散发出的醉人的芳香。
漫画作家丰子恺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的崇拜者。
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表示对儿童生活憧憬的文章《给我的孩子们》。
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来互查一下,字词掌握情况。
请每组3号完成小黑板上的题目。
第一组完成第二组出的题目,第二组完成第三组的出的题目,其他各组依次类推。
其他同学认真思考其他各组所出的题目。
过渡:丰子恺的画中都是画的他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情景,这篇文章是作者为他的《子恺画集》作的序,他要给孩子什么呢?他在文中想要对孩子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根据要求完成活动。
活动一: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基调。
《给我的孩子们》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初三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1)培养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提高写作水平,学会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
3.情感目标(1)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
(2)培养关爱家人、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收到过父母、长辈的来信?他们给你们写了些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这是一位父亲写给他的孩子们的信,让我们看看他都写了些什么。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
2.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作者对孩子们成长的期望。
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了解了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和教育方法。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和教育方法。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分析课文写作特色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的语言风格,如简洁、生动、真挚等。
3.分析课文的结构安排,如总分总的结构。
三、写作实践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本文的写作特色,进行写作实践。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给我的孩子们》一文的写作特色,并进行了写作实践。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家人的作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十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感悟,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要求学生课后再次阅读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十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作者背景、作品主题及文学价值。
2.掌握文本中的重要词汇、成语、俗语,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交流与写作中。
3.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结合实际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掌握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活动: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课文主题,引发思考。
2.课文阅读与感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给我的孩子们》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局限,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感悟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于文本分析、修辞手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辅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本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给我的孩子们》全国优秀教案3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5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憧憬”“龌龊”“考妣”“刬袜”等词语。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主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理解作者对孩子的真性情的赞美,对自身俗务缠身、失去童真的哀叹与无奈,以及他渴望孩子永葆童真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在生活中努力做“真人”。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与别人谈话、给别人写信,总希望能够被理解。
而有一个人,给他最亲近的人写了一封奇特的“信”,既希望读到信的人能理解自己,又怕他们能理解。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从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与自己认为关键的词句。
2、师生讨论解决生字词。
强调以下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憧(chōng)憬(jǐng)】向往。
【龌(wò)龊(chuò)】不干净,脏。
【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刬(chǎn)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刬,只,光着。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三、课文赏析1、题目中的“我”指谁?“我是怎样一个人”?明确:“我”指丰子恺。
学生结合注释,参考工具书,简要介绍丰子恺,教师补充:热爱孩子的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的影响。
“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
早期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村儿童题材。
丰子恺常用的烟嘴上刻着近代诗人八指头陀的一首诗: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可见他对孩子的喜爱。
2、题目中的“孩子们”具体指那些孩子?他们有哪些“壮举”?学生找出作者所提到的三个孩子的姓名,在文中划出孩子们的主要事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教师补充、总结:瞻瞻①为一些小小的失意(如花生米翻落、小猫不吃糕、打破小泥人)大哭。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冰心的写作风格。
(2)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纯真善良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孩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纯真善良的形象。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和作者的价值观。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背景和作品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注意把握孩子们的形象和作者的价值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纯真善良的形象。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与孩子的互动经历,引导学生关爱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关爱孩子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冰心的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孩子们形象,让学生通过分析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理解他们的天真活泼、纯真善良。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关爱孩子,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 针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真挚关爱,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冰心及其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文《给我的孩子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感受课文的温馨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给我的孩子们》。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写在课后日记中。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表现,评估学生对作者关爱的理解及其自身关爱他人的品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给孩子们写信,以及孩子们应该如何回应。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观念
持续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反思实践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
关注前沿
了解教育领域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交流
01
参加教研活动
定期参加学校或学科组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事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重点
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文章中的关键句型和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 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文章中的家庭教育观念;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方法选择及实施过程
教学方法选择
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实践操作为主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分组并安排活动时间和地点。在活动过程 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达成。同时,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03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 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入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 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
讲解课文,理解文意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讲解内容
教师讲解课文的背景、作 者、主要内容等,帮助学 生理解文意。
分析人物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 物形象,探讨人物的性格 特点和内心世界。
分组讨论,深入探究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朗读和模仿,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视,增强家庭观念。
培养学生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理解和关心,倡导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2.1 词汇和句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如“给我的孩子们”、“成长的烦恼”等。
2.2 课文理解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对文中的孩子们和家庭关系进行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深层含义: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关心和期望,以及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提高朗读技巧,模仿文中的语气和情感,表达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4.1 课文文本:准备《给我的孩子们》的课文文本,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4.2 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材料,如图片、视频等,以便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作者的意图。
5.3 词汇和句子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子。
5.4 朗读和模仿: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模仿文中的语气和情感,表达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交流和合作。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和反思,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看法和体会,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六、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家庭和亲情的文学作品,如《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故事》等,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4给我的孩子们》word教案 (3)
七年级上《给我的孩子们》教案5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意图:珍爱童心;用漫画的艺术形式来“挽留”童心,呼唤童心。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体会父亲对孩子们童心的满腔挚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反思成人的行为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圈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思考其意思。
2.了解丰子恺、收集丰氏漫画: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
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
著有《子恺画集》《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儿童题材,其中的大部分,皆是以丰家姐弟为模特儿的。
他疼爱孩子,羡慕他们天真无邪。
他认为“人间最富有灵气的是孩子”,孩子才是真正的“人”。
他从儿童的生活中观察到可爱的意境。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
1927年,丰子恺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在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
丰子恺并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
尊弘一嘱,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
当即请弘一法师题写“缘缘堂”横额。
后丰子恺几经迁移,于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老屋的后面,建造了“缘缘堂”。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二、导入新课在大人的眼里,也许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那么你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变成一个“见多识广”的成人吗?(学生各抒己见)但是你们知道吗?其实大人们也有羡慕你们小孩的时候,每当压力很大又要独自承担的时候,真是希望回到童年的无忧无虑;每当看着周遭的人满是城府、感受着不真诚的微笑和关心时,多么向往童年时小伙伴间的纯洁真诚。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给我的孩子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和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的基本结构和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2.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基本结构和文章主题。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给我的孩子们》。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课文《给我的孩子们》与其他相关文章的异同。
(2)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高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联系生活:(1)教师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1.1.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1.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1.2.3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1.2.4 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课前准备:提前给学生发放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要求学生预习。
2.1.2 课堂导入:介绍作者背景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3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2.1.4 分析与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学生进行讨论。
2.1.5 主题探讨:学生分享对课文主题思想和情感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2.1.6 写作技巧讲解:老师讲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1.7 总结与反馈: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2 教学方法2.2.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2.2.2 互动讨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2.3 写作练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3.1.1 课文《给我的孩子们》文本。
3.1.2 作者相关背景资料。
3.1.3 教学多媒体课件。
3.2 教学材料3.2.1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3.2.2 课文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1.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1.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家庭关系。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涉及的社会现象和家庭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
(2)评估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3. 课程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2)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工作进行反馈和调整。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
(2)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分享分析心得。
2.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作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形成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和孩子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会感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进行互动交流。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和交流。
5. 课堂小结(1)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2)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 课文作者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3.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解读作者的情感表达。
4.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运用。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作者情感表达的感悟。
4.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馈1. 在课后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访谈或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情感表达的感悟。
4. 通过案例分析或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发散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内容第1课:《给我的孩子们》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3. 课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修辞手法。
5.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评价。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内容。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发散性。
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课文《给我的孩子们》阅读与理解1. 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大意。
3. 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分析课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进行写作训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第2课时:课文《给我的孩子们》深入分析1. 针对课文中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中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7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出现的“憧憬、龌龊、考妣、戋刂袜”等生字词。
2、理解文中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
3、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当中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点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问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儿童时代,看着大人们见多识广、样样都能干,特别是看着大人们有说了算的能耐时,都羡慕得不得了。
可你们知道吗?我们大人们也有羡慕你们小孩的时候,我就有过这种感觉,每当我有心烦意乱的时候,我十分羡慕儿童的无忧无虑;每当看着大人世故圆滑、溜须拍马的嘴脸的时候,我十分向往小孩间的纯洁真诚。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画家丰子恺写他对他的孩子童真、童趣的无限憧憬和羡慕的散文《十四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二、了解作者,初读课文1、首先请同学们齐读147页的注释①,谁能说你从注释①中搜集到了的有关作者的名、地、时、评、作的信息?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边读边完成下列任务:①圈划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思考其意思;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丰子恺本文的意思;③在阅读课文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并向全家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
三、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情况:1、学习下列生字后,齐读256页词语表中词语。
①憧(chōng)憬(jǐng):向往。
②龌(wò)龊(chuò):不干净,脏。
③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④戋刂( chan)袜(wà):只穿着袜子着地,戋刂,只,光着。
⑤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精力。
2、同学通过阅读本文,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解决。
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重点词汇解析:分析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3. 句型结构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型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相关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词汇解析:分析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4. 句型结构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型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文《给我的孩子们》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绍。
3.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课文内容和展示相关例句。
4.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
3. 词汇解析:分析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设计及意图说明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意图:珍爱童心;用漫画的艺术形式来“挽留”童心,呼唤童心。
2、指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内涵丰富的句子,进入父亲这一角色,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对孩子们童心的满腔挚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反思成人的行为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谁?什么?(由“谁”引入作者丰子恺的简介;由“什么”引入课文的学习)丰子恺简介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散读课文要求:(1)编小结号(养成阅读习惯)(2)扫除字词障碍,补充注音、释义:【憧(chōng)憬(jǐng)】向往。
【龌(wò)龊(chuò)】不干净,脏。
【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chǎn)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只,光着。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精力。
2、再朗读第一节,把握整体(1)作者“憧憬于你们的生活”中“你们”指的是谁?请从文中找出来。
明确:从文中第一段找答案: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2)孩子们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明确:2-4段中关于孩子几件事的记叙。
通过归纳这几件事,理解孩子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
“真率自然与热情”,“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而纯洁”等3、孩子们拥有这么好的童心,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来谈谈。
明确:6-9段归纳爸爸妈妈抹煞孩子童心的几件事,可以看出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如:慢慢破坏阿宝的杰作;我呵斥孩子聪明的学习我裁纸;我不准软软弄我的毛笔等等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4、对大人们的行为反思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文中哪些语言可以反映出来?明确:父亲是一位具有反思意识,又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同时也对成年人丧失童心童趣真心真性情而痛心,为人的不得已的成长感到无奈。
“愧死”,“摧残”,“不安心得很”,“野蛮”,“最不安心”三.品读•探究1 丰子恺说,孩子“年纪越小,你的世界愈大。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讨论、交流、明确2 交流文中最精彩的语句欣赏。
交流、感悟3 作者在文中写瞻瞻的笔墨最多,而且说:“瞻瞻!你尤其可佩服。
”这说明在几个孩子中,作者有所偏爱,对吗?讨论、交流4 在作者看来,儿童是纯真的,但他们长大了就不可避免逐步丧失天性玉米得不自然或是虚伪地屈报与顺从。
有人觉得这种看法太偏激,难道真的每个人都要这样吗?各抒己见四、质疑,加深理解1、介绍质疑的方法:词与句(1)对于词与句的质疑可从三方面着手:a表达了什么意思b.是怎样表达的c.表达效果怎样(2)质疑角度词:辨析词义,表达作用,感情色彩句:句子含义,修辞手法,思想感情2、再读课文,提出问题,交流讨论五、总结全文是一生的黄金时代,童心,纯真,创造力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东西渐渐离我们远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抓住它,因为“童心不泯”是一种境界,值得我们去追求。
六.板书设计给我的孩子们“我”——失去自我俗务缠身孩子们——纯洁真实前途光明七、作业1、写一篇《童年趣事》,要求300字以上,叙事完整2、查阅丰子恺的生平资料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意图:珍爱童心;用漫画的艺术形式来“挽留”童心,呼唤童心。
2、指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内涵丰富的句子,进入父亲这一角色,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对孩子们童心的满腔挚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反思成人的行为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谁?什么?(由“谁”引入作者丰子恺的简介;由“什么”引入课文的学习)丰子恺简介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散读课文要求:(1)编小结号(养成阅读习惯)(2)扫除字词障碍,补充注音、释义:【憧(chōng)憬(jǐng)】向往。
【龌(wò)龊(chuò)】不干净,脏。
【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chǎn)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只,光着。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精力。
2、再朗读第一节,把握整体(1)作者“憧憬于你们的生活”中“你们”指的是谁?请从文中找出来。
明确:从文中第一段找答案: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2)孩子们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明确:2-4段中关于孩子几件事的记叙。
通过归纳这几件事,理解孩子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
“真率自然与热情”,“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而纯洁”等3、孩子们拥有这么好的童心,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来谈谈。
明确:6-9段归纳爸爸妈妈抹煞孩子童心的几件事,可以看出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如:慢慢破坏阿宝的杰作;我呵斥孩子聪明的学习我裁纸;我不准软软弄我的毛笔等等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4、对大人们的行为反思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文中哪些语言可以反映出来?明确:父亲是一位具有反思意识,又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同时也对成年人丧失童心童趣真心真性情而痛心,为人的不得已的成长感到无奈。
“愧死”,“摧残”,“不安心得很”,“野蛮”,“最不安心”三.品读•探究1 丰子恺说,孩子“年纪越小,你的世界愈大。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讨论、交流、明确2 交流文中最精彩的语句欣赏。
交流、感悟3 作者在文中写瞻瞻的笔墨最多,而且说:“瞻瞻!你尤其可佩服。
”这说明在几个孩子中,作者有所偏爱,对吗?讨论、交流4 在作者看来,儿童是纯真的,但他们长大了就不可避免逐步丧失天性玉米得不自然或是虚伪地屈报与顺从。
有人觉得这种看法太偏激,难道真的每个人都要这样吗?各抒己见四、质疑,加深理解1、介绍质疑的方法:词与句(1)对于词与句的质疑可从三方面着手:a表达了什么意思b.是怎样表达的c.表达效果怎样(2)质疑角度词:辨析词义,表达作用,感情色彩句:句子含义,修辞手法,思想感情2、再读课文,提出问题,交流讨论五、总结全文是一生的黄金时代,童心,纯真,创造力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东西渐渐离我们远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抓住它,因为“童心不泯”是一种境界,值得我们去追求。
六.板书设计给我的孩子们“我”——失去自我俗务缠身孩子们——纯洁真实前途光明七、作业1、写一篇《童年趣事》,要求300字以上,叙事完整2、查阅丰子恺的生平资料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意图:珍爱童心;用漫画的艺术形式来“挽留”童心,呼唤童心。
2、指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内涵丰富的句子,进入父亲这一角色,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对孩子们童心的满腔挚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反思成人的行为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谁?什么?(由“谁”引入作者丰子恺的简介;由“什么”引入课文的学习)丰子恺简介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散读课文要求:(1)编小结号(养成阅读习惯)(2)扫除字词障碍,补充注音、释义:【憧(chōng)憬(jǐng)】向往。
【龌(wò)龊(chuò)】不干净,脏。
【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chǎn)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只,光着。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精力。
2、再朗读第一节,把握整体(1)作者“憧憬于你们的生活”中“你们”指的是谁?请从文中找出来。
明确:从文中第一段找答案: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2)孩子们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明确:2-4段中关于孩子几件事的记叙。
通过归纳这几件事,理解孩子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
“真率自然与热情”,“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而纯洁”等3、孩子们拥有这么好的童心,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来谈谈。
明确:6-9段归纳爸爸妈妈抹煞孩子童心的几件事,可以看出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如:慢慢破坏阿宝的杰作;我呵斥孩子聪明的学习我裁纸;我不准软软弄我的毛笔等等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4、对大人们的行为反思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文中哪些语言可以反映出来?明确:父亲是一位具有反思意识,又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同时也对成年人丧失童心童趣真心真性情而痛心,为人的不得已的成长感到无奈。
“愧死”,“摧残”,“不安心得很”,“野蛮”,“最不安心”三.品读•探究1 丰子恺说,孩子“年纪越小,你的世界愈大。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讨论、交流、明确2 交流文中最精彩的语句欣赏。
交流、感悟3 作者在文中写瞻瞻的笔墨最多,而且说:“瞻瞻!你尤其可佩服。
”这说明在几个孩子中,作者有所偏爱,对吗?讨论、交流4 在作者看来,儿童是纯真的,但他们长大了就不可避免逐步丧失天性玉米得不自然或是虚伪地屈报与顺从。
有人觉得这种看法太偏激,难道真的每个人都要这样吗?各抒己见四、质疑,加深理解1、介绍质疑的方法:词与句(1)对于词与句的质疑可从三方面着手:a表达了什么意思b.是怎样表达的c.表达效果怎样(2)质疑角度词:辨析词义,表达作用,感情色彩句:句子含义,修辞手法,思想感情2、再读课文,提出问题,交流讨论五、总结全文是一生的黄金时代,童心,纯真,创造力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东西渐渐离我们远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抓住它,因为“童心不泯”是一种境界,值得我们去追求。
六.板书设计给我的孩子们“我”——失去自我俗务缠身孩子们——纯洁真实前途光明七、作业1、写一篇《童年趣事》,要求300字以上,叙事完整2、查阅丰子恺的生平资料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