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杜牧《赤壁》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杜牧《赤壁》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杜牧《赤壁》 (带拼音、注释、译文)《赤chì壁bì》作zuò者zhě:杜dù牧mù折zhé戟jǐ沉chén沙shā铁tiě未wèi销xiāo, 自zì将jiāng磨mó洗xǐ认rèn前qián朝cháo。

东dōng风fēng不bù与yǔ周zhōu郎láng便biàn, 铜tóng雀què春chūn深shēn锁suǒ二èr乔qiáo。

作者介绍: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

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我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提供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乔和二乔就会被曹操关进铜雀台了。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杜牧创作的《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下面是该诗的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折戟⑴沉沙铁未销⑵,自将⑶磨洗⑷认前朝⑸。

东风⑹不与周郎⑺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⑼。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白话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杜牧《赤壁》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杜牧《赤壁》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杜牧《赤壁》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词注释: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诗词释义如下: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诗词赏析: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杜牧:赤壁

杜牧:赤壁

杜牧:赤壁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精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译文:
鞠戟沉没泥沙中,
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
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点染用功。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赤壁 唐 杜牧 翻译

赤壁 唐 杜牧 翻译

赤壁唐杜牧翻译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1《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

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以小见大。

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

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

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

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咏史诗一般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的诗。

《赤壁》就是这样一首咏史诗,它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下面是关于赤壁翻译及赏析的内容,欢迎参考!《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

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以小见大。

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

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

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赤壁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赤壁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赤壁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原文注释】: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翻译译文】: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鉴赏】: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及赏析
《赤壁》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赤壁》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

杜牧《赤壁》赏析【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泥沙里,还没有完全销蚀,我拿起来磨洗一番,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戟(jǐ):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锋刃。

将:拿起。

前朝:过去的朝代。

【意思2】戟(ji):古代兵器。

句意:沈埋在泥沙中已经断折的枪戟生满了铁锈,我亲自打磨洗净,认得是前朝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遗物。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面对古代遗迹或凭借古代遗物,凭吊历史或考古。

[例]其中有一把九十公分长的青铜剑,棱脊规整,锋刃锐利,依然放射着凛凛寒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秦始皇拥有这样先进的武器,怎能不包举海内,席卷天下呢? (周彦文《信天游》)《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赏析】此诗为作者途经古战场赤壁(今湖北蒲圻县境内)所写。

公元208年,孙、刘联合共同对付不可一世的曹操,在赤壁矶一举击败曹军。

这是一场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战争。

诗歌虽以地名为题,实是对这场战争成败的历史意义发表自己的见解。

诗的开头从一件战争的遗物——“折戟”写起。

这件铁制的戈矛合一的兵器的残骸沉于水底沙中已有600余年,虽然锈迹斑斑,但经过自己的磨洗,仍可鉴别出是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沉沙”二字,突出了这场战争为水战的特点,为下面“东风”的出现作了铺垫。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接。

一件历史遗物引出了作者一段思古的幽情,而作者思古又不从正面着笔,偏从反面着想。

赤壁之战是借助东风之力、火烧曹军战船取得胜利的,指挥这场战斗的统帅正是年仅34岁风流倜傥的周瑜。

因此,作者提出一种与战争结局截然相反的设想:如果东风不与周郎方便的话,那么曹操便将掳掠大乔、小乔,关在铜雀台(台在曹操封魏王时魏国都城的邺县,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以供自己享乐之用。

这两句本是诗中的议论,但作者将与战争成败至关重要的“东风”,具有象征意义的“铜雀台”(“春深”二字,以浓丽之景烘托铜雀台,以增其享乐色彩)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周郎”、“二乔”加以组合,便使议论融化于形象之中。

《赤壁》古诗及注释

《赤壁》古诗及注释

《赤壁》古诗及注释《赤壁》古诗及注释赤壁这首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赤壁》古诗及注释,希望大家认真阅读!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赤壁》古诗及注释】。

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译

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译

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译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译《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赤壁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赤壁》作者:唐·杜牧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

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

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咏史诗一般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的诗。

《赤壁》就是这样一首咏史诗,它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下面是关于赤壁翻译及赏析的内容,欢迎参考!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1《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

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以小见大。

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

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

古诗《赤壁》译文及赏析

古诗《赤壁》译文及赏析

赤壁杜牧〔唐代〕译文及注释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赏析: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

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百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赤壁》原文及译文

《赤壁》原文及译文

《赤壁》原文及译文《赤壁》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原文:杜牧〔唐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赤壁》赏析: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

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后两句是议论。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赤壁原文翻译及赏析1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鉴赏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

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赤壁杜牧翻译及赏析

赤壁杜牧翻译及赏析

赤壁杜牧翻译及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以下是“赤壁杜牧翻译及赏析”,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参考资料:1、蘅塘退士著吴兆基编.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202、蘅塘退士著金性尧编.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56-3573、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8-50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鉴赏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

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赤壁》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牧《赤壁》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鉴赏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

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

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

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咏史诗一般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的诗。

《赤壁》就是这样一首咏史诗,它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下面是关于赤壁翻译及赏析的内容,欢迎参考!杜牧赤壁翻译及赏析1《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

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以小见大。

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

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 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 当时国主孙权
的亲嫂, 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她们
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
东吴不亡, 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 连她们都受到凌辱, 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
“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
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
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
与吐蕃的斗争形势, 有相当清楚的了解, 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
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
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 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
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
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 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
杜牧《赤壁》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
1. 此诗又见李商隐集。赤壁:东汉献帝十三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湖北赤壁西北长江 两岸
2. 销:销浊。 3. 将:拿起。 4. 磨洗:磨光洗净。 5. 铜雀:台名,建安十五年由曹操于邺城建造,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上居姬妾 歌姬,是曹操暮年行乐处。《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 层百一间。”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 纳小乔。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 足为欢。
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
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如《四库提要》云:“讥杜牧《赤壁》
诗为不说社稷存亡, 惟说二乔, 不知大乔乃孙策妇, 小乔为周瑜妇, 二人入魏, 即吴亡可知。
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这话说得很对。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
的原因, 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
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
关键, 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 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
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 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
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
无一不合, 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 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
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
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 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
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
他之所以这样地写, 恐怕
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 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
发出的 “时无英雄, 使竖子成名” 那种慨叹在内, 不过出语非常隐约, 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体裁:诗 类别:七言绝句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者小传: 杜牧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 父。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 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 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 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 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 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 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 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 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 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所书,此时
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
这件小小的东西, 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 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 想到那
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 在赤壁战役中, 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
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 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 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
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 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
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
受了。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 也有一番议论。 宋人许 ?《 彦周诗话》
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
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
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
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
?
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
一只古老的断戟沉落江底,流逝的岁月也未使它销蚀, 拿起磨出洗净的断戟,我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那美丽的大乔、小乔,就只有永远锁在铜雀台里了。
这首诗是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诗人过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
有感于三国时代英雄的成败,借题发挥,虽以地名为题,实则咏史怀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