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
为什么进行三大改造
![为什么进行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ede3781852ea551811a68716.png)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业潜力和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却又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而且在私营企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be0ac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c.png)
2.三大改造的完成
(1)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转变
(2)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相关链接 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
(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 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 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 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 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 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 国有。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农业生产 合作社
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和平赎买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随堂训练
1.1956年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群情振奋,
B 他们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什么组织( )
A.农业生产互助小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如果你要 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
(3)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 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相关链接 什么是公私合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 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 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 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 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运动与社会主义建设
![三大改造运动与社会主义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52b587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b.png)
三大改造运动与社会主义建设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中国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造运动。
这些改造运动被统称为“三大改造运动”,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些改造运动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基础的经济部门之一。
为了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实施了土地制度改革。
这一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土地公有制,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占有和剥削。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从解放的那一刻起就获得了自己的土地所有权,从而激发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这一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使农民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社会化。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个体农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逐步组成合作社,实现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和集体劳动。
通过合作化,农民的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组织和利用,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初期,手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手工业存在着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私人资本主义的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展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来实现的。
这些合作社由手工业者自愿组成,合作社成员共同占有和管理生产资料,进行集体劳动。
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手工业得到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手工业合作社也为手工业者提供了平等、公正的就业机会,改善了他们的待遇和生活条件。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剥削阶级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土地改革和平均地权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政策。
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844c8e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8.png)
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意义摘要:社会主义改造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重大成就历史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首先,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
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形态应摆脱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而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其次,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这就需要国家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在保证工人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彻底解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矛盾。
最后,这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因素,又包含了非社会主义的因素。
但总体来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它们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则是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居于次要的地位。
总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社会发展大势所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步骤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是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764498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b.png)
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
在中国历史上,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是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一五计划则是中国经
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本文将对这两个阶段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首先,三大改造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实现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通过手工
业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实现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通过国家对私人企业的收归和
对外资企业的国有化,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三
大改造的实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其次,一五计划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里程碑。
一五计划是指1953
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发展国民经济,
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
一
五计划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努力,中国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种奋斗精神,不断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676bbad4afe04a1b071de79.png)
第5课三大改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三大改造》PPT【优秀课件】
![《三大改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1ad4d651e79b89680226be.png)
农业改造
“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 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 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毛泽东
• 农业合作化在1956年进入高潮,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完成。
手工业改造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 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
社会主义化
三大改造
改造前期
•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
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时 期,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 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为此,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急、过粗、过快等缺点。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心中都要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胸襟,就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你的心有多宽,你 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宽。我很平凡,却不简单,只要我想要,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羡慕别人不如自己拥有,现在的努力奋斗成就未来的自己。人生要学 存了一次丰收;你若努力,就储存了一个希望;你若微笑,就储存了一份快乐。你能支取什么,取决于你储蓄了什么。没有储存友谊,就无法支取帮助;没有储存学识 储存汗水,就无法支取成长。想要取之不尽的幸福,要储蓄感恩和付出。人生之路并非只有坦途,也有不少崎岖与坎坷,甚至会有一时难以跨越的沟坎儿。在这样的紧要 再向前跨出一步!尽管可能非常艰难,但请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你的人生会无比绚丽!弯得下腰,才抬得起头。在人生路上,不是所有的门都很宽阔,有的门需要你弯 必要时要能够弯得下自己的腰,才可能在人生路上畅通无阻。跟着理智走,要有勇气;跟着感觉走,就要有倾其所有的决心。从不曾放弃追求,从不愿放弃自己的所有, 风景,领略太多的是是非非,才渐渐明白,人活着不只为了自己,而活着,却要活出自己你不会的东西,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 不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汰,所以你执着的努力,就占了大便宜。女生年轻时的奋斗不是为了嫁个好人,而是为了让自己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在哪里都饿不死的 收入。因为:只有当你经济独立了,才能做到说走就走,才能灵魂独立,才能有资本选择自己想要伴侣和生活。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也许你要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日复一日,踽踽独行。但只要笃定而动情地活着,即使生不逢时,你人 器晚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伤害,都不要放弃和抱怨。放弃,再也没有机会;抱怨,会让家人伤心;只要不放弃,扛下去,生活一定会给你想要的惊喜!无 么伤害,都不要放弃和抱怨。放弃,再也没有机会;抱怨,会让家人伤心;只要不放弃,扛下去,生活一定会给你想要的惊喜!行动力,是我们对平庸生活最好的回击。 就在于行动力。不行动,梦想就只是好高骛远;不执行,目标就只是海市蜃楼。想做一件事,最好的开始就是现在。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 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 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社会美好,自己坦荡才能感受生活喜悦,自己成功才能感悟生命壮观! 退的理由却有一百个。每条路都是孤独的,慢慢的你会相信没有什么事不可原谅,没有什么人会永驻身旁,也许现在的你很累,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要忘了当初为何而 现在,勿忘初心。每条路都是孤独的,慢慢的你会相信没有什么事不可原谅,没有什么人会永驻身旁,也许现在的你很累,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要忘了当初为何而出发, 勿忘初心。人活一世,实属不易,做个善良的人,踏实,做个简单的人,轻松。不管以前受过什么伤害,遇到什么挫折,做人贵在善良,做事重在坚持!别人欠你的, 好报;坚持,必有收获!人活一世,实属不易,做个善良的人,踏实,做个简单的人,轻松。不管以前受过什么伤害,遇到什么挫折,做人贵在善良,做事重在坚持!别 善良,终有好报;坚持,必有收获!不要凡事都依靠别人。在这个世界上,最能让你依靠的人是自己,最能拯救你的人也只能是自己。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要改变自己 终改变别人。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生活有一百种过法,别人的故事再好,始终容不下你 定。不要羡慕别人,你有更好的,只是你还不知道。水再浑浊,只要长久沉淀,依然会分外清澄;人再愚钝,只要足够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更何况比我差的人还没 力,我就更没资格说,我无能为力。水再��
三大改造3
![三大改造3](https://img.taocdn.com/s3/m/a9bdfd51f01dc281e53af060.png)
俗语和故事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 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 好汉三个帮 “一根筷子,十根筷子” 讲的是一个老父亲在临 终前拿一根筷子给他一 个儿子折一折就断了, 再拿十根给他折怎么折 都折不断。用这个来告 诫他要和兄弟团结。
公私合营的成果
者一 公九 私五 合六 营年 申上 请海 书工 商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时间:1954年 方式 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什么叫公私合营?
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低级形式
工业: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 购包销等 商业:委托经销代销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的形式:
初级(统购统销、加工订货)
赎买的形式有两种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 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 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 金占30%。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 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 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 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 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 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手工业的改造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 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 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里1956年底,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
上海装订生产合作社发给社员刘兔生的股金证
农业合作化
结果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 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 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 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 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农业合 作化完成。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dcafbec5360cba1aa811daea.png)
能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 线的关系。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 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 在政治、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最后,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工人 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
农 业 生 产 合 作 社
穷棒子精神
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 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 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 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 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 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 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 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 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 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 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 “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 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 穷棒子精神 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 向毛泽东送喜报。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全鸭席
总结
三 大 改 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 义工 商业 利用、限制、改造 公私合营 合作社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
公有制
私有制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2、会议通过了哪一部法律? 3、这部法律的内容有哪些呢?
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
5、三大改造
![5、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183dd9f30b1c59eef8c7b4a5.png)
1954年
1、为什么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 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 扰乱经济秩序。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和政策是什么? 结果怎么样?
(1)主要形式:公私合营。 (2)政策:赎买政策。 (3)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4、新中国的三大改造分别指的是什么?
2、改造的时间:1953年春-
1956年。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3、改造的形式: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
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实行自愿互利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2、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哪三 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农 业互助组。
3、农业合作化的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
A、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B、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C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没收官僚资本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B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c9ad4e09ba1aa8114431d97b.png)
第5课三大改造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实行赎买政策。
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5、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2、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新变化”指的是什么?“新变化”指的是:国内的主要矛盾,使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基于对国内情况的正确分析,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3)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3)](https://img.taocdn.com/s3/m/d75d6b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2.png)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一、引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性变革。
这三大改造分别是农业集体化改造、国有化改造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本文将对这三大改造进行详细探讨。
二、农业集体化改造农业集体化改造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一步,其目的是使农村的生产资料变为集体所有,同时实现农民的规模化经营和协作化生产。
在农业集体化改造过程中,通过土地改革、农村经济组织建设等手段,逐步实现集体经济的形成。
农业集体化改造的核心任务有三点:1.土地改革: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将土地从地主阶级手中收回,并分配给农民集体所有。
2.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实现农民的集体经营和协作化生产。
3.技术支援: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知识和人才支援,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
农业集体化改造的实施对于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有化改造国有化改造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生产资料转变为国家所有,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
在国有化改造过程中,通过国家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逐步将私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转变为国家所有。
国有化改造的核心任务有三点:1.国有企业的建立:通过国有化改造,建立起一批国有企业,实现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
2.私营企业的转变:将私营企业逐步转变为国有企业,消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3.国有经济的发展:通过国有经济的发展,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
国有化改造的实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生产力和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下列工作: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手段,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553695d658f5f61fb73666e8.png)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与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提出 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问题采用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为社会 主义企业,并认为收购在当时已经日益缩小,不必再列为一 个形式。这样,国家资本主义就只包括低级形式的加工订货、 统购包销和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两种形式了。毛泽东同志在 讨论过程中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出这个总路线 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 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报告”也 提出了,不仅要把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工商 企业;而且要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政策 上,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
意义: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 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 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同时,三大改造的提出与工业化还存 在相悖的一面,即脱离生产力水平的改造速度和改造目标。 三大改造对工业化的积极作用包括:在基本建设投资金额 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维持了资金和物资的基本平衡和市 场的基本稳定;在当时的环境下,帮助私营企业克服生产 任务和原材料不足等困难等。其消极作用包括:经过对资 改造,私营企业也同原有公营企业一样,难以进行独立的 经济核算,影响了品种的更新、质量的提高和固定资产的 更新;使农业增长速度放慢,从而也影响了工业化的速度 等等。三大改造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在不同年度作用的程度 不同。在“一五”期间特别是前4年,积极因素是主要的; 1957年以后,消极因素逐步占居主要方面,这种消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突出。
四、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湖的到来 一九五五年下半年,全国各地出现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陈云和陈毅 在全国工商联扩大会议上提出两点:(一)为了解决“吃苹果”与 “吃葡萄”的矛盾,今后公私合营将有计划地按全行业进行;(二) 在利润的分配上,从“四马分肥”改为按资本每年给予定息。让全国 工商业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发表推动工商界接受改造的宣言。一九五 六年一月,工商界要求全行业公私合营。这首先是在首都北京发动起 来的,接着上海、天津等城市也纷纷行动起来。资本家在敲锣打鼓、 放鞭炮声中,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为什么会进行得这么顺利? 首先是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对资本家做了大量教育工作,使许多资本 家认识到,资本主义必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资本家要掌握自己的命 运,只有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党中央的带动之下,各省、市委和地 委都大力地在做这项工作。其次,各地工人群众在党的教育和全国总 工会的推动下,纷纷起来推动资本家实现公私合营。资本家之接受全 行业公私合营,从多数人来说,是迫于形势的。这就是当时所流传的 “大势所趋,不得不走”。再次,资本家中的进步分子,在这次运动 中也起了作用。他们认为, 与其后合营,就不如早合营。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教案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db94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e.png)
三大改造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工商业改造和思想文化改造。
这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深远而广泛。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政治意义1.解决土地问题。
土地改革是三大改造中的重要一环,它使得中国农民从剥削者变成了拥有者。
这项改革使得农民重新获得了自我尊严,保障了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同时,他们对这个新生的政府充满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社会基础。
2.重建经济基础。
工商业改造的目的是转变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加速国家工业化进程。
这项改革不仅为解决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奠定了基础,更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走向繁荣。
3.肃清异己势力。
思想文化改造是为了巩固新中国的地位,推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强国。
这项改革消除了国内的反动势力,加强了中共党的统治地位,有力防止了后来的类似事件。
思想文化改造也大力推进了知识分子的革命化,寻求建设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民族精神。
二、经济意义1.确立公有制。
三大改造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础,这种公有制经济体系确立了以国家所有制为主导,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
这种经济体系为国家的经济根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保证了经济上的长期稳定和快速发展。
2.促进财富的再分配。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拥有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土地问题。
这种财富的再分配为中国带来了良性的循环,让社会各方面的财富更加均衡,促进了国家贫富分化的进程,实现了共同的发展。
3.推动了多元化的经济模式。
三大改造的实施为中国的经济模式带来了多元化的转变,让中国经济得以从传统农耕经济发展为工业社会。
同时,工商业改造的实施也推动了中国集体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增强了国力。
三、文化意义1.建立中国独立的文化体系。
思想文化改造不仅加压了反动势力,也为中国建立了独立的文化体系。
这个过程包括建立中国自己的文化园地和文艺创作,建立民族艺术,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逐渐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建国后_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后_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3a4993e39e3143323968934b.png)
今天我们讲的是建国以后,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首先要先看两个材料,幻灯片1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由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后的中国是多么么的落后,于是就有了三大改造的出现,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三大改造:幻灯片2如图所示,就是,三大改造的方向,行业,形式,政策,最终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其实,它的实质就是: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幻灯片3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要对当时的现状进行了解。
●首先,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社会尚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具体讲义,鉴于中国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实际状况,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便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由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革命的目的和结果绝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以后,经过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
但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这个社会将不断地向着社会主义方向转化。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幻灯片4当时的现状,第二张幻灯片,●其次,当时的发展条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近代中国已经有了初步发展的资本主义,这是中国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客观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过渡时期) (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过渡时期) (1)](https://img.taocdn.com/s3/m/992927af551810a6f5248668.png)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手工业的改造: 方式:采取合作社的方法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步骤: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结果: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1955年10月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周含华、曾长秋《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发展私营经济》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 时间:1953——1956年底 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 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历 经 改 造 发 展 至 今 的 企 业
探究三: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
到1956年 底,国家基 本完成了对 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
②三大改造:1953——1956
农业
三
改
手工业
引导农民 (手工业者) 参加合作社
生产资料私有制
大
资本主义 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
工商业
造
改造政策:赎买
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探究一: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
1950年以前,已经有1亿2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 了土地改革,但是土改后的个体农业重新出现了贫 富两极分化……为了不使生产萎缩,真正使绝大多 数农民摆脱贫困,防止封建剥削关系死灰复燃,组 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在当时确实是绝大多数 农民的要求……中国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大工业 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与计划经济格格不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
及对三大改造的评价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至1956年,新中
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特定的历史条件看,三大改造运动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惟一选择”性,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执政党的价值取向、一边倒的立场、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模式的影响。
但统而观之,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严格地说都不是构成历史必然性的充分条件,所以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必然”很难说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惟一选择”很难说就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惟一选择。
一种直到现在仍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虽然三大改造运动存在一定问题,但三大改造是历史的必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惟一选择。
“三大改造”的依据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因此,对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评价与对三大改造的评价直接有关。
对于这条路线有三种评价:一是龚育之提出的:“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二是薛暮桥提出的“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三是林蕴晖提出的“战略思
想的重大变更”,认为它离开了我国国情,离开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尽管仍有基本肯定、基本否定、部分肯定部会否定等多种不同看法,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运动,在大规模运动的数年中生产力水平没有下降并得到较快发展的状况,越来越趋于实证性的具体分析了。
站在21世纪初期的历史高度看待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三
大改造运动,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一种曾被视为绝对纯粹和完美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它建立之后不到30年的时间就成为束缚生产
力的桎梏而难以坚持下去,不得不让当年已经消灭了的经济成份重新复活起来,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
所以,问题不在于三大改造运动是快还是慢,是早还是迟,不在于是用15年完成还是用3-5年完成,问题在于通过三大改造运动建立的这种纯粹的“公有制”违反了经济
发展的本性,问题在于运用国家权力消灭了当初不该消灭的经济成份,从而也就消灭了经济的活力。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对于我国建国初期历史约7年之久的“三大改造”更多学者采取了实证性的分析研究。
一方面,对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私营金融业改造的必要性予以充分的肯定,并指出改造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另一方面,将1953年以后的改造运动与当时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化的主客观环境联系起来,分阶段、分行业的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就“一五”期间的客观经济状况而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决定了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
理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又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同时,三大改造的提出与工业化还存在相悖的一面,即脱离生产力水平的改造速度和改造目标。
三大改造对工业化的积极作用包括:在基本建设投资金额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维持了资金和物资的基本平衡和市场的基本稳定;在当时的环境下,帮助私营企业克服生产任务和原材料不足等困难等。
其消极作用包括:经过对资改造,私营企业也同原有公营企业一样,难以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影响了品种的更新、质量的提高和固定资产的更新;使农业增长速度放慢,从而也影响了工业化的速度等等。
三大改造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在不同年度作用的程度不同。
在“一五”期间特别是前4年,积极因素是主要的;1957年以后,消极因素逐步占居主要方面,这种消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突出。
由于以往对于三大改造的两重性缺乏深入探索,将其中符合我国历史条件所采取的一些作法和“一五”期间宏观决策正确、实施合理所带来的成就,简单地套用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摆脱私有生产关系束缚的一般原理加以解释;将针对特殊历史条件的部分具体作法上的意见分歧,简单地、普遍地归结为两种思想、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从而导致了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的偏离。
对于农业合作化的背景以及合作化的不同阶段也作了具体分析。
对于不同行业特点的手工为改造予以了不同的评价,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象、改造的方式与阶段也开始作具体的分析与评价,并且正力求通过微观的实证分析使论证有充分的说服力。
就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和中国历史的全局而论,重要的是,无论早几年或几年,保留多少私有成分,经营管理上和计划方法上具有多大程度应有的灵活多样性,总之,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