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我们从苏氏的观点中可以领悟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千方百计使学生“享受成功”,他们才能学有劲头。作文发表或获奖无疑是对学生“享受成功”的最好诠释。在这里我想谈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几个条件。
条件一——作文即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爱写,才能写得好。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中,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写,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创作欲望。例如:用电教媒体、小品表现、语言导入、创设悬念等方式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形成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轻松作文。
二、织多彩的游戏,提高写作的乐趣。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除了要在课外开展多种第二课堂活动外,还应在课堂上组织一些简短有趣的小游戏,可以老师设计,也可以学生自己设计,在学生渴求游戏的同时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本次作文有关的语言及问题,巧妙地利用迁移规律,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游戏的动机转移到作文上来,从而产生写作的需要。
三、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怨恨,特别是一些水平较差的学生,甚至会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因此,老师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鼓励与奖励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将好的范文在全班诵读、评优等,哪怕一篇很差的习作,只要有一句好句或哪个词用得好,也应加以肯定。这样的表扬与奖励无疑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
条件二——作文即生活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中,这个“米”
很大一部分是生活。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题,这个思想要求我们把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作文生活化教学首先是源于我们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思考,“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借鉴。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生活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是“千人一面”“千口同腔”,而学生作文也是“咬烂笔头”,绞尽脑汁,最终还是免不了落入“俗套”之中。所以,学生中大多数视作文为学习中最苦的差事。在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批评和责难中,作文教学也是众之所矢。鲁迅先生曾将作文之路比为“暗胡同”,那么,能真正照亮“暗胡同”之路的是什么呢?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得到的是摒弃了所有华丽的、浮躁的三个字:“生活化”。
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向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走之路。当学生有了对生活素材的丰厚积累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内容可以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
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支持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各项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为孩子搭建丰富的生活平台,这是我们老师、家长的责任。的确,没有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条件三——作文即博采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一封信》中告诫青年朋友们:“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这形象地告诉我们,我们小学生读书也是一样,实际上就是一个采“花”酿“蜜”的过程。古人云:“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可见,阅读量对写作的影响是直接的,阅读量越多,对写作的影响也越大。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感悟,是一种文化精华的积淀,即使读过了的,就算以后什么也记不得了,但那种境界、感悟,那种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华气”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每学期我们除了完成学校交给的课外阅读任务外,我们还自行加大课外阅读背诵量。读书多了,积累也就厚实了,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条件四——作文即精神
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感悟、认识和“加工制作”,就没有文章可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以此作为突破口,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兴趣和感情,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人生,用自己的人格去抒写人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框框,确立写作者的主体地位。
写作应是精神活动,还表现在作文的开始应建立在同学的内心的精神需要上,在作文过程中应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一种或多种满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应把目光仅仅聚焦在“文章”上,而应将目光投向正在精神探险的学生上。每次作文或练笔,我都会当堂“发表”多人的作文,努力使同学在作文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确实帮助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建立了作文的自信,挖掘出他们内在的潜力,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好的文章竭力推荐报刊杂志,参加全国性的征文大赛,尝到“甜头”的学生,自信心大增,觉得作文就是这么简单,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说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喜欢作文课,觉得那无疑是在“享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