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

合集下载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天可汗
1、唐的疆域
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会盟
小结:
用图表法小结有关内容。
民族活动地区政权名称重要首领与唐关系
突厥
吐蕃
回纥
南诏
课后作业
④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个案设计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课题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①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②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③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最新高中历史书中的地图:看看教材如何介绍主要王朝的疆域

中国最新高中历史书中的地图:看看教材如何介绍主要王朝的疆域

中国最新高中历史书中的地图:看看教材如何介绍主要王朝的疆域部编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是中国最新的历史教材。

和过去的教材不同,该教材采用了通史的编撰模式,取代了过去专题史的模式。

教材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改变了过去逻辑混乱、内容空洞的现象。

在教材中截取其中古代史部分地图,以供大家欣赏。

教材中的地图也是采用的是谭其骧版本的历史地图,有很多不客观的地方。

因此,这些地图只能作为参考。

一,先秦时期地图书中第一幅地图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分布地图。

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00多该地图主要展示其中比较重要,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如巫山人、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等。

第二幅地图是西周分封地图。

从该图能够看出西周主要诸侯国和民族的分布位置。

该图的缺陷是无法区分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

春秋战国时代地图,能够反映主要诸侯国都城的位置,但是不能反映诸侯国的大小。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朝的地图比一般的秦朝地图较为精美,能够反映很多郡的具体位置。

不过,由于该图是谭其骧地图为基础制作的,因此会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象郡应该位于越南地区,二是秦朝版图不应该画入云贵。

详细的情况,小编有专门的文章论述,这里不在多说。

教材中评价秦朝“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材中没有汉代地图,只有丝绸之路的地图。

教材中对汉武帝的开疆扩土介绍到:“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

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募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隋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

隋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
一、引言 (一)民族分布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因 (三)、唐朝疆域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2、从回纥到回鹘 二、简况 3、靺鞨和渤海国
4、南诏的崛起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三、整合及高考考题连接
(一)隋唐民族分布
突 厥 回纥
靺鞨
吐蕃 南诏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原因
1、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开发祖国边疆地区 2、交通发达 3、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4、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5、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唐朝的疆域
咸海
大海
南海
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突厥的分布 阿尔泰山一带
2、突厥汗国的建立和分裂
3、唐和东、西突厥的关系如何
思考:唐对东突厥的处理采取了什么政策和 措施?有何作用?
唐在西突厥故地设置了哪些管理机构?有何 作用?
整合:历代中央政府(唐及唐朝以 前)对西域地区的联系和管辖
哪些民族的祖先? 彝族和白族
3、南诏对我国农业重大贡献是什么?
C、实行移民政策,加强文化交流
D、派驻军队,加强军事管理
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青藏高原;(藏族祖先) 1、分布 1、下列关于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的评、唐蕃关系 B、表明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三有利: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各族经济文化的 共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结合史实概括说明西汉、唐朝统治者妥善 处理民族关系的相同措施,并简要说明处理 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 相同措施:和亲 设机构 积极意义:三个有利于……
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汉 (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 05年江苏高考题,13分)唐太宗说:“汉武帝穷兵 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 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他又说: 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 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据此回答: 的管辖。 ①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 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4分) ②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 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 之处。(5分) ③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②表现:打败东突厥后,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设 (4 分)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共24张PPT)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朝的衰亡与五代十国 (共24张PPT)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 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唐玄宗 为太上皇。757年,安禄山被 其子所杀;758年,史思明杀 安禄山之子,并在范阳称帝。 761年,史思明被其子所杀。 763年,史思明之子自杀,安 史之乱平息。
公元755年,安史之 乱爆发。次年7月15日, 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 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 忠,并强迫玄宗杀杨贵 妃,玄宗无奈,只得自 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 源? 唐朝藩镇割据。
3.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①五代的更替通过武力 实现,因此中原地区陷 于连年混战,社会动荡, 经济凋敝,百姓生活极 端痛苦。 ②后周君主的励精图治, 使国势为之一振,为宋 朝的再建统一奠定了基 础
2.五代十国的战乱与发展
战乱
五代十国时期,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各国往往加重赋税, 相互征战,争夺地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灾难。
4.朱温灭唐
昭宗天复三年( 903年 ),宣武节度 使朱全忠(朱温、朱晃)应宰相崔胤之邀, 率部入长安,尽诛朝中宦官。“虽快一時 之忿,而国随以亡。是犹恶衣之垢而焚之, 患木之蠧而伐之,其为害岂不益多哉!” 904年,朱全忠迫使昭宗迁都洛阳, 继而杀害之,立哀帝。
905年,于白马驿杀害朝中宰相以下 高官30余名,采纳李振建议,投尸黄河, 使为“浊流”。 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 史称后梁。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图中描绘的是虢国夫人乘骑踏青时前呼后拥、奢华出行的场景
张萱 明皇纳凉图
《太真上马图》宋人绘
(2)唐朝边疆局势
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长官叫节度使。节 度使权力极大,不仅掌握庞大的军队,而且兼管辖区的行政和财政。

七年级历史下册1.4《唐代的边疆各族》课件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1.4《唐代的边疆各族》课件华东师大版

04 唐代边疆各族的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及特色农产品
农业发展
唐代边疆地区农业得到显著发展 ,耕地面积扩大,水利设施完善 ,耕作技术提高。
特色农产品
边疆地区盛产各种特色农产品, 如西域的葡萄、核桃,南方的柑 橘、茶叶等。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
手工业
唐代边疆地区的手工业发展迅速,涉 及纺织、制陶、冶铁、造纸等多个领 域。
西南边疆
主要有吐蕃、南诏、六诏 等民族,以农耕和畜牧为 主,与唐朝既有战争也有 和平交往。
唐代对边疆的治理政策
设置安北、安西都护府
管辖西域地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册封渤海、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 为王
承认其统治地位,加强中央王朝与边疆地 区的联系。
实行和亲政策
设立边境贸易市场
如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之间的经济文 化交流。
唐代与南部边疆各族的关系
南部边疆的地理位置和民族分布
唐代南部边疆主要包括今天的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区, 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如壮族、黎族等。
唐代对南部边疆的治理措施
为了加强对南部边疆的统治,唐朝设立了岭南道等行政区划,并派遣官员进行 治理。同时,唐朝还通过设立羁縻州等方式,对当地少数民族进行间接统治。
对唐朝文化繁荣的贡献
边疆各族的文化与唐朝文化相互 交融和影响,丰富了唐朝文化的
内涵和外延。
边疆各族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艺术形式为唐朝文化注入了新的
元素和活力。
唐朝通过与边疆各族的交流和融 合,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唐文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促进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02 唐代与东北、西北边疆各 族的关系

(课件)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利: ①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 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②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弊: 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 负担; ②促阶级矛盾被激化,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引 起民众不满,推动了起义的爆发。
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
1.大唐初建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消灭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太宗即位——宣武门之变


李建成:文可安邦 李元吉:瞎凑热闹
李世民:武可定国
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
2.贞观之治 (2)太宗的统治措施
经济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课堂总结
文帝建隋
隋朝
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仓库、洛阳城、大运河
从 (581-618) 炀帝亡隋

大唐初建(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后称帝
世 到
唐朝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五 (618-907) 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李昇 王建
后蜀
成都
937-965
孟知祥
十 闽国
长乐(今福州)
893-945
国 楚国(南楚) 长沙府(今长沙) 896-951
王审知 马殷
南汉
兴王府(今广州)
荆南(南平) 江陵(今荆州)
吴越
杭州
北汉
太远
905-971 907-963 893-978 951-979
刘隐 高季兴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简史:少数民族为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简史:少数民族为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简史:少数民族为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华夏文明的扩展中华文明,最早被称为华夏文明。

在先秦时代,夏文化成为历代各国所共认得文化主体。

夏文明来源于夏朝的建立。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夏后氏的大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早期文明时代。

夏朝建立后,和周边的“万邦”形成了初步的封建体系,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开始出现。

不过夏朝的活动范围还十分狭小,主要位于洛阳附近的黄河两岸。

夏朝活动范围商朝是东夷人建立的王朝,和夏朝和后来的周朝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又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夏文化。

商朝的控制地区比夏朝有所扩大,包含现在的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北部,但是总体上还是局限于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地下文物证明存在的王朝,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中国早期文明的辉煌的代表。

商朝形势图周朝原本是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自称和夏朝有渊源关系。

周朝灭商朝后,为了控制新征服的商朝旧土,大规模实施分封,这些分封国成为深入蛮夷地区的华夏军事据点。

当时人们把华夏文化发源的关中、山西南部、河南等地叫做中原、中国,华夏,而四周的落后民族分别被叫做“东夷”“南蛮”“北狄”“西戎”。

西周分封简图在西周历史上,在武王灭商后,有三次大规模的领土扩张,第一次是周公东征,消灭了商朝的残余势力,将周朝控制范围推广到了整个山东半岛和淮河以北。

周公东征后,九夷和徐国等强大的东夷族被迫南迁淮河一线。

第二次是昭穆时期,在东南方向,周朝多次和东南地区的徐国交战,领土扩张到今天的苏州一带,在分封了宜侯(吴国),有出土的宜侯夨簋可视为证据;在南方,成功遏制了楚国的扩张,在汉江流域北部分布了“汉阳诸姬”。

而在西北方向,有穆王西征的事迹,西北势力范围能够到达甘青一带。

第三次是周宣王时代,通过南征北战,周宣王不仅恢复了周穆王时代的版图,还有所扩大。

总的来说,周朝的最大版图,西到陇西一带,北到燕山,东到大海,南到汉江,东南到了长江以南。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 试题(附解析)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 试题(附解析)
(2)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实行这种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唐太宗由此获得了什么尊称?
(4)综合以上材料,概况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并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答案】(1)汉族与藏族(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3)依据课本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江南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南迁,人口的南迁为南方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4)围绕“我们要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等”作答。发展经济应该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使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2)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原因: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3)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4)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
材料三: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根据材料一,简述隋文帝杨坚的主要历史功绩。
(2)材料二中的“理想局面”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理想局面”?
(3)材料三中的“开元”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手工艺品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晁衡是什么人?李白和他 是什么关系?
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 仲麻吕是日本杰出 的遣唐留学生,是中 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 流杰出的使者。他以 他的非凡学识和高尚 品德赢得中国朝野的 器重和信任,曾担任唐 朝的官职。仲麻吕仕 唐期间,实际上起了 民间大使的作用,他 为增进中日友好、提 高日该国际地位,促 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 勤献身,建立了不朽 的功勋。
拉萨大昭寺
第4课 唐朝的民
族和睦与对外交 流
■“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
回纥 突厥
靺鞨
吐蕃
唐朝时边疆地区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
西 突 厥

蕃(bó )
“天可汗”
突厥人骑兵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一。 1、这句话是什么 意思? 2、体现了怎样的 民族政策?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 开元通宝
日本 和同开宝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
事件 内容 鉴真 东渡
第19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身 目的 途中遭遇 份 地
主要贡献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做出了杰出贡献
僧 日 人 本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 历尽千难 僧 天 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 玄奘 他们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 万险,九 人 西游 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 竺 不回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死一生 人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

课件7: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7: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经过 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 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 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唐代藩镇(节度使)的分布
图说 历史
安禄山 牛僧孺
杨玉环(杨贵妃)
杨国忠
李辅国
李德裕
唐朝后期(755年—907年)—— 国力衰退,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矛盾尖锐,民不聊生,政局动荡
原因 国力衰退,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矛盾尖锐,民不聊生,政局动荡
阅读上述 材料,并查找 相关研究,了 解隋朝灭亡的 背景与其他朝 代有何不同。
链接 高考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年的“牵钩之戏”,至唐代
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
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
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推崇
经过 755 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和他的部将史
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历史八年,后被平定,史称“安史之乱”。
影响 在平定叛乱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
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从此以后,唐朝由盛
转衰。
藩镇 割据
原因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 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 藩镇管辖地区,大者十余 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 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 割据的局面。
一、隋朝兴亡 1.隋朝的统一
①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 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②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近400年 的分裂局面
2.隋朝的强盛
①在长安、洛阳广设仓库 ②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③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起了重要作用)

收缩的防线:唐代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

收缩的防线:唐代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

收缩的防线:唐代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一、唐前期的防务格局与边防建设唐朝前期的边疆形势,在高祖武德年间,北部的东突厥控弦百万,对唐朝构成了最大的威胁,可当时唐朝由于没有足够的力量解除来自东突厥的威胁,只得采取纳贿请和、称臣结盟的灵活机动之策与突厥相周旋,在战略上处于防守的地位。

经过唐初的休养生息尤其是贞观初年的充分准备后,唐朝的国力逐渐增强,遂在贞观三年出兵突厥,次年就一举破灭了东突厥,解除了来自北方最大的威胁。

以东突厥汗国的灭亡为契机,唐王朝转入了全面经略边疆的新时期,在战略上由防守转入主动进攻的阶段。

接着,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讨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百济、高丽,开拓了“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的版图,把周边的少数民族都有效地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

唐前期,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后盾,在数十年的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严密有序的御边体系。

这套体系的建立过程,是随着唐王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完善的。

在唐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作为中央直接控制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关中。

在地方及边疆地区,实行的是州、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军事区,分道置兵。

据《唐会要》卷72《府兵》载:“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曰道。

”在各道的兵力部署中,防备吐蕃的河西、陇右、剑南道和防备突厥、奚、契丹的河东、范阳、平卢等道都驻有不少的部队,而尤以京城所在的关内道屯驻军队为多,大有“居中驭外”之势,故时人有“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说法。

唐前期,道作为监察区或军事防御区,其军队主要由中央直属的折冲府兵、地方军和戍边部队三部分组成,形成中央与地方共同防卫的国防体系。

地方军的指挥系统是武德七年(624)由总管改称的都督,其具体职能是“掌所管都督诸州城隍、兵马、甲仗、食粮、镇戍等”,即负责管内诸州镇防城戍的行政事务,对当地边防部队负统领之责,边防地区的军、镇、城戍亦归都督府节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 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 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试一试: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 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与周边国家关系: 与日本的关系:
想一想:日本有哪些风俗习惯及文化 是与中国相像的?
途径是什么?
日本遣唐使 到中国来干 什么?
阿倍仲麻吕
吉备吉真与唐人对弈图
欢 迎 鉴 真 和 尚 鉴 真 和 尚 纪 念 了什么
数以万计的少数民族要居于长安说明了 什么?
不少非汉族人会在朝中做官说明了什么?
藏族民歌:“今天公主来到西藏,好象狮子进入 大森林,好象孔雀飞落大平原,好象不落的太阳 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又繁荣,这是汉藏友好的象 征。”
藏族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 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 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 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 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 百种,使吐蕃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你从这些诗歌中获得了什么历史信息?
思考:文成公主为什 么要远嫁吐蕃?
唐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民族关系?
政治上,唐朝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为民族关系 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民族关 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族政策上,采取了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册封、 和亲等灵活多样的手段,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团结。
学习与探究
唐朝300年间,由于学生、学 问僧学习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 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 进、日本也前进。
——本宫泰彦 《日中文化交流史》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活 跃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1、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商。 2、唐政府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 3、海路陆路交通发达。 4、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政策。 5、唐朝经济富庶、国力强大、文化昌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