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上机实验指导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参考答案
C 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指导与习题参考答案(仅供教师内部参考)华南农业大学目录上机实验 (1)实验 1 C 语言程序初步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内容 (1)实验 2 基本数据类型、运算和表达式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内容 (3)实验 3 基本输入与输出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内容 (5)实验 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内容 (4)实验 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一) (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内容 (9)实验 6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二) (15)一、实验目的 (15)二、实验内容 (15)实验7 数组 (17)一、实验目的 (17)二、实验内容 (17)实验8 字符数组的应用 (22)一、实验目的 (22)二、实验内容 (22)实验9 函数的基本应用 (24)一、实验目的 (24)二、实验内容 (24)实验10 指针与结构体 (26)一、实验目的 (26)二、实验内容 (26)*实验11 链表 (29)一、实验目的 (29)二、实验内容 (29)*实验12 文件 (32)一、实验目的 (32)二、实验内容 (32)上机实验实验1 C语言程序初步一、实验目的(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 C 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 C 程序,初步了解C 程序的特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JudgeOnline 实验系统。
二、实验内容1. 运行第一个C 程序[题目:The first C Program]将下列程序输入TC(或VC++),编译、连接和运行该程序。
void main(){printf("The first C Program\n");}[具体操作步骤]以Turbo C 上的操作为例(1)Windows 进入后,按照第一章中介绍的方法,进入Turbo C。
第3章实验与训练指导答案
第3章实验与训练指导答案1、编写一个jiguan.jsp页面,要求提供一个包含各省份名称的下拉列表框,让用户选择其籍贯,提交后,判断用户是否是北京,如果是,则跳入一个欢迎界面,如果不是,则在页面上显示该用户籍贯。
jiguan.jsp:<%@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K"%> <html><head><title>输入身份证号码</title></head><form name="form1" method=post action="jiguan2.jsp">请选择您的籍贯:<select name="jiguan"><option value="北京">北京</option><option value="天津">天津</option><option value="上海">上海</option><option value="重庆">重庆</option></select><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form></html>jiguan2.jsp:<%@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K"%> <html><head><title>籍贯信息</title></head><body><%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GBK");String nativePlace=request.getParameter("jiguan");if (nativePlace.equals("北京"))response.sendRedirect("welcome.jsp");%>您的籍贯是:<%=nativePlace%></body></html>welcome.jsp:<%@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K"%> <html><head><title>欢迎</title></head><body>欢迎进入北京首页面!</body></html>2、计算三角形面积,如图输入三角形三条边,单击提交,得到面积。
WDT-IIIC综合实验指导书
第三章一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方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情况下,输电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的数值变化范围;2.了解和掌握输电系统稳态不对称运行的条件;不对称度运行参数的影响;不对称运行对发电机的影响等。
二、原理与说明电力系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运行分析,除了包含许多理论概念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数值概念”。
为一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在典型运行方式下,用相对值表示的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的数值范围,是用于判断运行报表或监视控制系统测量值是否正确的参数依据。
因此,除了通过结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此类“数值概念”外,实验也是一条很好的、更为直观、易于形成深刻记忆的手段之一。
实验用一次系统接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一次系统接线图本实验系统是一种物理模型。
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来模拟,当然,它们的特性与大型原动机是不相似的。
原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可通过给定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
实验系统用标准小型三相同步发电机来模拟电力系统的同步发电机,虽然其参数不能与大型发电机相似,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具有特殊参数的电力系统的发电机。
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可以用外加直流电源通过手动来调节,也可以切换到台上的微机励磁调节器来实现自动调节。
实验台的输电线路是用多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
“无穷大”母线就直接用实验室的交流电源,因为它是由实际电力系统供电的,因此,它基本上符合“无穷大”母线的条件。
为了进行测量,实验台设置了测量系统,以测量各种电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
为了测量发电机转子与系统的相对位置角(功率角),在发电机轴上装设了闪光测角装置。
此外,台上还设置了模拟短路故障等控制设备。
三、实验项目和方法1.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实验在本章实验中,原动机采用手动模拟方式开机,励磁采用手动励磁方式,然后启机、建压、并网后调整发电机电压和原动机功率,使输电系统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输送功率的大小,线路首、末端电压的差别等),观察记录线路首、末端的测量表计值及线路开关站的电压值,计算、分析、比较运行状态不同时,运行参数变化的特点及数值范围,为电压损耗、电压降落、沿线电压变化、两端无功功率的方向(根据沿线电压大小比较判断)等。
C语言程序设计 上机实验指导与习题 参考答案(第四版)
C 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指导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版)(学生改编)实验 1:C语言程序初步一、实验目的(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 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 C 程序,初步了解 C程序的特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在线评判系统。
二、实验内容1.运行第一个 C 程序题目:ThefirstCProgram将下列程序输入visualc ,编译、连接和运行该程序。
includequotstdio.hquotmain printfquotThefirstCProgramnquot具体操作步骤(1)在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
(2)保存程序,取名为a1.c。
(3)按照第一章中介绍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则该题完成。
4按照第三章介绍的方法,将代码提交到在线评判系统,系统返回“通过”2.在在线评判系统中提交实现了计算 ab 功能的程序题目 1001:计算ab由键盘输入两个整数,计算并输出两个整数的和。
实现该功能的程序如下,inclu dequotstdio.hquotmain int ab scanfquotddquotampaampbprintfquotdquotab(1)在程序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
(2)保存程序,取名为a2.c。
(3)按照前二章中介绍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4)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输入 15 30↙↙表示输入回车符(5)如果看到如下输出结果,则表明1530 的结果正确,如果得不到如下结果,则需检查并更正程序。
45(6)按照第三章中介绍的方法进入在线评判系统。
(7)显示题目列表,点击题号为 1001,题名为“计算ab”的题目。
(8)查看完题目要求后,点击页面下端的“sumbit” ,参照第二章提交程序的方法提交程序a2.c。
(9)查看评判结果,如果得到“accepted”则该题通过,否则返回第一步检查程序是否正确。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上机实验指导书一、引言“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密切结合的课程,为了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应当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做习题和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消化基本理论,而且能锻炼初学者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根据本课程的重点要求编写了四个实验。
第一章、二章是全书的基础内容,抽样定理、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以及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是重要的基本内容。
由于第一、二章大部分内容已经在前期《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学习完,所以可通过实验一帮助学生温习以上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是通过对输入信号的一种运算达到处理目的” 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这样便可以使学生从《信号与系统》课程顺利的过渡到本课程的学习上来。
第三章、四章DFT、FFT是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数学工具,它有广泛的使用内容。
限于实验课时,仅采用实验二“用FFT对信号进行谱分析”这一实验。
通过该实验加深理解DFT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
FFT是它的快速算法,必须学会使用。
所以,学习完第三、四章后,可安排进行实验二。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重要内容。
学习这一部分时,应重点掌握IIR和FIR两种不同的数字滤波器的基本设计方法。
IIR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是无限长的,设计方法是先设计模拟滤波器,然后再通过S~Z平面转换,求出相应的数字滤波器的系统函数。
这里的平面转换有两种方法,即冲激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后者没有频率混叠的缺点,且转换简单,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方法。
学习完第六章以后可以进行实验三。
FIR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是有限长的,设计滤波器的目的即是求出符合要求的单位冲激响应。
窗函数法是一种基本的,也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法。
学习完第七章后可以进行实验四。
以上所提到的四个实验,可根据实验课时的多少恰当安排。
例如:实验一可根据学生在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后,掌握的程度来确定是否做此实验。
若时间紧,可以在实验三、四之中任做一个实验。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指导教程(Windows7+Office2010)(第三版)课件-实验3 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
步骤2:切换至“纸张”选项卡,在“纸张大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A4。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2)标题设置
图3-8选择艺术字样式
步骤1:选中标题段文字,在“插入“选项卡”的“文本”组中单击“艺术字”按钮,
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第4行第2列样式。如图3-8所示。
实验项目3.1.2 制作简报
实验项目3.1.2 制作简报
任务描述
进入“实验指导素材库\实验3\实验3.1\”文件夹,打开“简报_文字素材.docx”文档
,按如下要求设置后,以“简报.docx”为文件名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简报样例如
图3-7所示,也可打开“简报_样张.docx”文档查看。
(1)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各2.4厘米,左、右各2.8厘米,纸张:A4。
实验3.1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排版
实验项目3.1.1 制作自荐书
任务描述
进入“实验指导素材库\实验3\实验3.1\”文件夹,打开“自荐书_文字素材 .docx”文档,按如下要求设置后,以“自荐书.docx”为文件名保存在自己的 文件夹中。设计样例如图3-1所示,也可打开“自荐书_样张.docx”文档查看。 (1)纸张A4,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2.8厘米。 (2)标题为华文行楷、二号、加粗、居中,段后1.5行。 (3)正文和落款设置为华文行楷、小四号、加粗,左右各缩进0.5字符,首行 缩进2字符,行距25磅。 (4)落款距正文2行,落款和日期右对齐。
实验项目3.1.3 制作来访者登记文档
操作提示
打开“来访者登记文档_文字素材.docx”文档。
1.文档第1页设置要求
(1)标题设置
步骤1:选中标题文字,在“开始”选项卡的“字体”组中分别单击“字体”、“字号
《计算机技术实训》上机实验指导书(长文档的制作)
《计算机技术实训》上机实验指导书——提高实验长文档的制作实验目的:在实际的工作学习中,文字处理除了短文章排版这样的常规任务外,还经常需要面对长文档的制作任务,比如毕业论文、宣传手册、活动计划等。
如果不充分发挥Word自动功能,那么整个工作过程可能费时费力,而且质量还不能令人满意。
本实验专门介绍长文档制作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效率的方法和技巧。
任务1 良好的开端——在大纲视图中构建文档纲目结构步骤1:启动Word 2003,新建一个空白文档,然后单击窗口左下方的“大纲视图”按钮,切换到大纲视图。
观察此时窗口上方出现了“大纲”工具栏(图1),该工具栏是专门为建立和调整文档纲目结构设计的。
图1 “大纲”工具栏步骤2:参见图2输入一级标题。
说明观察输入的标题段落被Word自动赋予“1级”样式(参见图2),图2 输入一级标题Word的这个自动化功能将节省读者用常规方法处理文档时手动设置标题样式的时间。
文档越长、标题段落越多,这个自动化功能的优越性就越能体现。
一篇文档有若干级别的标题、正文、引文等样式。
不同的样式应当设置不同的格式。
比如正文的默认值是五号字,单倍行距,但这并不利于阅读;通常选用打印效果较好的11磅字,1.25倍行距。
这就需要对模板自带样式进行修改或自定义。
执行“格式|样式和格式”命令,读者可修改或自定义标题样式。
步骤3:输入二级标题(1)将插入光标定位在“概述”段落末尾,按Enter键后产生新的段落,按“大纲”工具栏的“降低”按钮,将该段落的标题降一级(图3)。
图3 降级标题说明使用“大纲”工具栏上的“提升”按钮,可以实现标题级别的升级操作。
(2)输入“概述”的下属二级标题段落“WLAN目前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按Enter键后新生成段落继承“2级”样式,参见图4输入其他二级标题。
图4 输入其他二级标题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文档有更多的标题等级,后面标题等级的处理以此类推。
Word内置了“1级”到“9级”9个标题样式,可以处理大纲中出现的一级标题到九级标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第一章实验要求1.1 实验目的在本实验中,学生将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的概念和技能,并通过实践掌握其中的实际应用。
1.2 实验内容本实验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操作系统和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使用- 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的基础概念和操作- 编程语言和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3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学习相关概念和知识,理解实验内容及其意义- 实践操作相关软件和工具,熟悉其功能和用法-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用于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截图、分析和总结第二章实验流程2.1 实验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 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安装了相应操作系统和软件的计算机2.2 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2.1 硬件和软件基本原理- 学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了解不同硬件组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掌握常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2.2.2 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使用- 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技巧- 进行实际应用操作,如文字处理、表格制作等2.2.3 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 学习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掌握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设置- 使用互联网进行搜索和信息获取2.2.4 数据库和数据管理- 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创建数据库并进行数据表设计- 实践数据库操作,如数据插入、查询和删除2.2.5 编程语言和算法- 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原理和语法规则- 编写简单的程序进行实践- 学习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第三章实验报告3.1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并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过程。
可以使用文字、截图和示意图等方式表达。
3.2 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果部分,学生需要展示实验操作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3 实验总结在实验总结中,学生需要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收获,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和习题
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指导及习题汇编目录上篇上机实验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第二章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2)第三章Word的使用 (5)第四章Excel的使用 (13)第五章PowerPoint的使用 (18)第六章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和简单应用 (20)第七章Windows的先驱——DOS操作系统 (21)下篇笔试习题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23)第二章Windows2000操作系统 (28)第三章Word的使用 (35)第四章Excel的使用 (42)第五章PowerPoint的使用 (50)第六章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和简单应用 (55)第七章Windows的先驱——DOS操作系统 (59)附录考试大纲 (63)上篇上机实验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实验一、指法练习操作要求:一、查找TT.EXE文件(英文打字软件)选择“开始”菜单中的“查找”命令,再单击“文件或文件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称“TT.EXE”,在搜索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要搜索的驱动器,然后单击“开始查找”按钮进行查找。
若找到TT.EXE文件,则双击它开始练习英文打字。
二、练习中文打字1、选择“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附件”—>“写字板”调出写字板软件。
2、按“Ctrl+空格”选择中文输入法。
3、按“Ctrl+Shift”选择智能ABC输入法练习中文打字。
第二章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实验一、windows2000基本操作1、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按详细资料方式显示窗口内容,并将该窗口移动到桌面的中央位置,然后扩大窗口的大小,最后关闭该窗口。
2、运行“资源管理器”和“回收站”二个应用程序,在桌面上横向平铺这两个应用程序窗口,左面的窗口为资源管理器窗口,并将桌面复制到Word文档Screen.doc 中。
3、查找有关“关闭计算机”的帮助信息。
实验二、window2000的资源管理系统1、在D盘根目录下建立“练习”文件夹,又在“练习”文件夹中再建立子文件夹aa。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第二章Windows 2010操作系统
2.1操作系统概述
2.2 Windows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和Windows2010的发展;
2.掌握Windows2010的启动、退出、Windows的桌面、窗口的使用;
在上机操作时,要注意强调正确指法的操作。
参阅教材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
作业
P172一. 1~30
教学后记
该节内容理论2学时,内容略显多一些,时间较紧张;
实验2学时上机练习指法不够用,学生应在课余时间多加练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3数据编码和进制转换
由此介绍十进制到其它进制的转换;
其它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二进制与八进制的转换;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
对于整数的情况、小数的情况、混合数据的情况的不同处理。
详细内容及要求
第三讲、数据编码和进制转换(2学时)
1、编码指采用少量的基本符号按照一定原则,用以表示大量的、复杂多样的信息。
1)BCD编码
BCD码是指“二-十进制码”,即一位十进制对应四位二进制数。
教学小结
这一节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掌握数据编码在计算机中的使用。特别是常用进制之间的转换。
学习指导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对计算机中的编码有了初步的了解;
参阅教材
第一章第三节
作业
P176 72~78
教学后记
该节内容理论2学时,内容可以讲完,要求学生课下要复习,否则容易忘记,对于小数部分的转换要注意强调对特殊情况的处理;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1-12)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1-12)《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一实验项目名称: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所使用的工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一、实验目的:1.了解在Visual C++ 环境下如何xx、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2.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 源程序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1章。
三、实验内容:1. 在Visual C++ 环境下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include int main( ) {printf("This is a C program.\\n"); return 0; }2. 在Visual C++ 环境下输入下面的程序(有语法错误),编译、连接、调试该程序,直至程序无语法错误,然后运行程序,并观察分析运行结果。
#include int main( ) {int a,b,sum a=3; b=4; sun=a+b;print(“%d+%d=%d\\n”,a,b,sum); return 0; }四、实验结果:1. 运行结果(或截图):This is a C program.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1 -2. (1) 改正后的源程序:#include int main( ) {int a,b,sum; a=3; b=4; sum=a+b;printf(\ return 0; }(2) 运行结果(或截图):3+4=7五、思考题:1. 一个C程序上机的步骤有哪些?答:上级输入与xx源程序—对原程序进行编译–与库函数链接–运行可执行的目标程序。
2. 组成C程序的基本单位是函数,一个函数包括哪几个部分?答:一个函数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函数头或函数首部和函数体。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实验二实验项目名称: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所使用的工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一、实验目的:1.掌握整型、实型与字符型这三种基本类型的概念;2.掌握常量及变量的使用方法;3. 掌握基本算术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用方法;4. 掌握++、--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大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与测试课程设计
大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与测试课程设计1. 章节安排在本课程设计中,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1.实验前准备和环境搭建2.实验一:计算机组成结构3.实验二:操作系统4.实验三:网络通信5.实验四:数据库应用6.实验五:Web开发2. 实验前准备和环境搭建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为实验环境进行准备和搭建。
包括:•实验环境硬件配置•实验环境软件配置•实验所需工具的下载与安装关于实验环境的硬件配置,建议使用至少配备i3处理器及4GB内存的计算机。
在软件配置方面,我们需要安装相应的软件,如Windows系统、Linux系统、Java、MySQL数据库、Apache服务器等。
同时,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对所需工具进行下载。
工具的下载链接和安装步骤可以在实验指导课件中找到。
3. 实验一:计算机组成结构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讨论计算机组成结构的相关内容。
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CPU的工作原理与程序执行流程•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输入输出设备的作用及原理•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组成结构中的知识点,建议将本章内容分为多个小节,依次进行讲解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使用相应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程序执行过程。
4. 实验二:操作系统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讨论操作系统的相关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处理能力•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与进程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与磁盘管理•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和实验,学生们将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内存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系统与磁盘管理、网络管理等重要知识点。
5. 实验三:网络通信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讨论网络通信的相关内容。
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OSI模型和TCP/IP模型•网络互联技术及其应用•网络攻击和防范技术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和实验,学生们将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掌握OSI模型和TCP/IP模型、网络互联技术、网络攻击和防范技术等重要知识点。
第3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2)
“插入”→“文本框”
实验四
实验项目(名称):Word2010的应用(二)
实验目的:
1、掌握查找替换的应用
2、掌握页眉页脚的应用
3、掌握边框和底纹的应用实验步骤与结果:
实验步骤与结果:
1.将标题字体格式设置成隶书、二号、加粗、倾斜、居中
2.将标题的段前、段后间距设置为0.5行
3.给标题加一个橙色边框,边框为Fra bibliotek.5磅的双窄线
(五)分栏设置
选定要分栏的段落→“页面布局”→“分栏”
(六)首字下沉设置
将光标定位到要设置首字下沉的段落→“插入”→“文本”→“首字下沉”
任务2图文混排
Word 2010为用户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图片编辑工具,用户无须其他专用的图片工具,即能完成对图片的插入、剪裁和添加图片特效,也可以更改图片亮度、对比度、颜色饱和度、色调等,轻松、快速地将简单的文档转换为图文并茂的艺术作品。通过新增的去除图片背景功能还能方便地移除所选图片的背景。
教案
授课时间
月日至月日
课时数
课题类型
理论+实验
教学课题
主要内容
1、文件排版
2、图文混排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档的格式化操作
难点:图文混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Word 2010中对文档的排版操作。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档的格式化操作以及图文混排。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树立学生自我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观念。
(4)两端对齐:段落除最后一行外,其他行均匀分布在页面左右页边距之间。
(5)分散对齐:段落所有行均匀分布在页面左右页边距之间。
Eudemon防火墙上机指导书
EUDEMON防火墙上机指导书目录第1章实验一 NAT地址转换(地址池方式) (iii)1.1 组网图 (iii)1.2 系统组网说明 (iv)1.3 客户机配置 (iv)1.4 系统数据配置 (iv)1.5 验证 (v)1.6 思考题 (v)第2章实验二 NAT地址转换(easy ip方式) (vi)2.1 组网图 (vi)2.2 系统组网说明 (vi)2.3 客户机配置 (vi)2.4 系统数据配置 (vi)2.5 验证 (vii)第3章实验三 NAT ALG应用 (viii)3.1 组网图 (viii)3.2 系统组网说明 (viii)3.3 客户机配置 (viii)3.4 系统数据配置 (ix)3.5 验证 (x)3.6 思考题 (x)第4章实验四 NAT SERVER应用 (xi)4.1 组网图 (xi)4.2 系统组网说明 (xi)4.3 客户机配置 (xi)4.4 系统数据配置 (xii)4.5 验证 (xii)第5章实验五 ASPF实例 (xiii)5.1 组网图 (xiii)5.2 系统组网说明 (xiii)5.3 客户机配置 (xiii)5.4 系统数据配置 (xiv)5.5 验证 (xiv)5.6 思考题 (xv)第6章 实验六 用户访问量限制 (xvi)6.1 组网图 (xvi)6.2 系统组网说明 (xvi)6.3 客户机配置 (xvi)6.4 系统数据配置 (xvi)6.5 验证 (xvii)6.6 思考题 (xviii)第7章 实验七 网络攻击防范实例 (xix)7.1 组网图 (xix)7.2 系统组网说明 (xix)7.3 客户机配置 (xix)7.4 系统数据配置 (xix)7.5 验证 (xx)实验一 NAT 地址转换(地址池方式)1.1 组网图PC2:192.168.0.21.2 系统组网说明(1)PC1接eudemon以太网1端口,属untrust区域,无需设置网关地址;(2)PC2接eudemon以太网0端口,属trust区域,需设置网关地址;(3)PC2作为NAT私网客户端可以ping通公网的PC1。
java实验指导书(修订_去掉applet_让applet单独一章)
淮阴工学院Java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课程号:20030512适用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制定人:王文豪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计算机工程学院2009 年8 月前言一、上机实验目的上机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环节理解Java语言的基本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
通过亲手编程掌握Java 语言编程的方法。
二、实验基本内容为了使学生在上机实验时目标明确,本实验指导书针对课程内容编写了8 个实验。
学生可以在课内机时先完成指导书中给出的程序,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编写其他应用程序。
指导书中的14 个实验如下:Java编程环境下载、安装、配置与运行数据类型、表达式和输入输出Java流程控制数组、向量和字符串Java语言面向对象基础编程类的继承性和多态性包、接口与抽象类异常处理Java数据流编程图形用户界面(1)图形用户界面(2)线程网络编程数据库编程三、实验任务与时间安排《Java 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在课内安排的实验外,鼓励同学在课外用相关技术进行编程练习。
《Java 语言》上机实验时间为28学时,与教学内容同时进行上机实验。
实验要求一、可读性一个好的程序要具备可读性,可方便自己也可方便别人。
所以,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可注意以下几方面:1.代码的缩进;2.有效使用空格;3.简明的注释;4.意义明确的命名;5.着重表示的常量。
二、亲手编写源程序在编写Java 程序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可视化的开发工具,它们可以综合使用Java 的编译器和调试器等,例如Symantec 公司的Visual Café、Kawa、Sun 公司的Java Worshop 和Java Studio、Inprise 公司的JBuilder、微软的Visual J++等,使用编程开发工具可以加快编程的速度。
但在初始学习时还是最好亲手编写源程序,以便理解类和编程思想。
三、立即运行程序编写的源程序要立即上机编译运行来检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及习题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言
本书是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配套使用的上机实习指导 书,对教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全书共分为7章,与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各章节对应。内容包括计算机基 础知识、Windows XP、Word 2003、Excel 2003、 PowerPoint 2003、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的 相关知识,以及上机操作。此外,考虑到计算机技术发展很 快,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增加了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 和上机实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前言
本书由西安欧亚学院杨远和权赟主编。其中,第1章由杨远 编写,第3,第5和第7章由杨远和权赟编写,第2,第4和第 6章由杨远和仲崇丽编写。全书由杨远负责统稿。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 评指正。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返回
前言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常用外 部设备的使用及计算机安全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辨认以 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掌握系统软件和常用应用软件 的安装,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奠定基础。
第2章操作系统Windows XP,介绍了Windows XP的 主要功能、通过练习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与管理,硬件设备 的管理和工作环境的设置,常用附件程序的使用,从而掌握 驾驭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
实验1 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电脑桌面的个性化设置,熟练掌握桌面的基本设置。
二、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方法和有效的管理。
三、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能利用“控制面板”进行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卸载及系统的基本设置。
四、掌握“附件”中系统工具及一些应用程序的使用。
【上机内容】一、基本操作1.练习开机、热启动、复位启动。
二、个性化桌面1.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桌面,包括桌面的主题、背景、屏幕保护程序等(具体内容不做要求,按自己的爱好来定)。
三、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复制和删除。
1.在C盘根目录下新建文件夹XSM,在XSM文件夹下再建一个以学号为名称的新文件夹。
2.在学号文件夹中新建一个空的WORD文档study.doc,并将其复制到XSM文件夹中。
3.在桌面上建立学号文件夹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自己的学号。
4.删除以学号为名称的文件夹。
四、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剪切;附件记事本的使用。
1.在C盘根目录下建立文件夹MY。
2.在MY文件夹下建立文本文件LETTER.TXT(用“记事本”),文件内容任意。
3.在桌面上建立上题中文本文件的快捷方式,快捷方式名为你的姓名。
4.在C盘根目录下建立MYDIR文件夹,然后将LETTER.txt文件移至MYDIR。
五、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删除、剪切和重命名。
1.在C盘根目录下新建文件夹SUB1和SUB2,在SUB1文件夹下建立新文件夹SUB11。
2.建立SUB2文件夹在桌面上的快捷图标,并把快捷图标的名称改为学生的学号。
3.把SUB11文件夹移至SUB2文件夹下。
4.删除文件夹SUB1。
六、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剪切和重命名;附件记事本的使用。
1.在C盘根目录下分别建立名为WORK1和WORK2的文件夹。
2.在WORK1文件夹下建立文本文件EXAM.TXT,文件内容为:“计算机基础实训”。
3.将WORK1文件夹中的文件EXAM.TXT移动到WORK2文件夹中,并改名为DJKS.TXT。
14第3章-高级查询(一)上机指导
3)查询今天过生日的学生姓名及所在年级。
4)查询学号为"Y21003007"的学生Em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的域名。
5)新生入学,为其分配一个Email地址,规则如下:D1+当前日期+4位随机数+@
代码
实验5
任务
1)统计数据库中学生总人数
2)查询大一年级的总学时
5)参加了日期为2010年2月15日的“java基础”科目考试的成绩信息
代码
实验3
任务
1)按照出生日期查询大一的学生信息。
2)按日期由前到后、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查询参加编号为1的科目考试信息。
3)查询2010年3月22日参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考试的前5名学员成绩信息。
4)查询大三的课时最多的科目名称及课时。
5)查询年龄最小的学生所在的年级及姓名。
6)查询2010年3月22日参加考试的最低分出现在哪个科目。
7)查询学号为"S1101003"的学生参加过的所有考试信息,并按照时间前后次序显示。
8)查询学号为"S1101003"的学生参加过的所有考试中最高分及时间、科目
代码
实验4
任务
1)查询年龄超过20周岁的三的学生信息
1统计数据库中学生总人数2查询大一年级的总学时3学号为1101004的学生所有科目考试总成绩4学号为1101004的学生所有科目考试平均分5查询2010年3月22日的科目java基础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6查询所有参加数据库技术科目考试平均分代码如下
上
主要目标
掌握简单信息查询
掌握复杂信息查询
掌握排序查询
3)学号为1101004的学生所有科目考试总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统计学实验指导
实验五:统计抽样与抽样分布
实验目的:
运用“数据分析”工具生成满足一定分布条件的随机数据。
理解抽样分布的实质。
能根据标准正态分布计算累积概率和指定累积概率下的分位数。
实验要求:
独立完成课堂各类习题和练习,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实验形式:
教师演示、指导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1、简单随机抽样:从既定的总体数据中生成一个指定样本容量的样本
2、指定分布形态的随机数样本:根据指定总体分布形态,利用“随机数发生器”生成一个指定样本容量的样本。
3、已知总体数据的前提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得出一定数目的样本,验证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关系。
4、利用函数相互计算Z分布条件下的概率与Z值。
一、简单随机抽样
是指从一个已知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容量的数据组成样本的过程。
操作方法:利用“数据分析”工具,选择“抽样”统计功能,进入抽样对话框。
输入区域:待抽样的总体数据,只能是数值型数据。
如果变量名一同被选入,则选中“标志”,表示所选区域中第一个单元格不参与抽样,否则不选。
抽样方法:周期——从第一个数据开始,按指定周期整数倍的位置选出数据组成样本,可理解成(非概率)等距抽样。
随机——简单随机重复抽样。
样本数——样本容量
输出选项:指明样本数据的存放位置。
通常为输出区域(定义起始单元格即可)。
应用1:从容量为30的总体中随机重复抽取容量为10的样本。
应用2:模仿教材,从容量为4的总体中(取值分别为1、2、3、4)随机抽取容
量为2的所有样本。
观察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特征与总体分布特征间的关系。
操作步骤:(1)按照重复抽样从总体中共组合出16个样本;
(2)分别计算总体均值、方差、各样本组合的均值、方差;
(3)对样本均值进行分组整理,并绘制次数分布图,观察形状。
结论: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对称单峰钟形分布(正态)
样本均值的均值为总体均值;样本方差的均值为总体方差;样本均值的方差为总体方差的1/n。
二、产生指定总体分布类型下的随机样本数据
如果已知某类变量的数据所服从分布的类型,根据其分布特征,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模拟”此分布条件下的随机数。
操作方法:“数据分析”工具中的“随机数发生器”统计功能。
在对话框中:
变量个数:默认生成指定分布的样本数据列,即一次生成的样本个数,通常为1个样本列。
随机数个数:样本中数据的个数,即样本容量。
分布:常用的随机变量分布类型,比如离散变量对应的分布(柏努利、二项分布、泊松、模式、自定义等),连续变量的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
参数:某特定分布类型的参数特征值。
如均匀分布的起止值、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方差、泊松分布的均值、伯努利分布的成功概率、二项分布的成功概率和试验总次数、指定数据及其对应出现概率的一般离散分布等。
随机数基数:通常不需设定基数。
但在某种特殊情形下,有时候需要数据重现,在指定基数后,以后再产生同分布的随机数列时,输入该基数时,数据不再随机出现,而是和指定基数时产生的数据相同。
应用3:从一个总体均值为10,总体标准差为2的正态分布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数据。
操作步骤:在随机数发生器中,选择正态分布类型,设计好参数取值和数据的存放区域即可生成随机数列。
应用4:生成容量为20的2个相同样本数据,生成条件:取值介于0到100之间的均匀分布。
操作步骤:利用随机数发生器,与正态分布操作类似,设定基数。
应用5:
操作步骤:在excel 表中,如果已知数据出现概率,对应使用离散型分布,将变量取值和对应概率按列放置。
然后生成数据即可。
三、正态分布下概率与分位数计算
1、由于一切正态分布都可以标准化。
普通正态分布都可以转化为Z 分布求解。
针对标准正态分布,我们计算分布概率的函数为normsdist (Z )即可。
2、已知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值,求Z 值。
直接利用normsinv (1-P )即可求得。
应用6:(1)求当Z=1、1.645、1.96、2、2.58、3时的累积分布概率。
(2)求以原点为对称点的标准正态分布的区间分位数,使其中间所夹分布概率分别为68.27%、90%、95%、95.45%、99%、99.73%。
0 1p -p 1p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