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各课预习资料25-古人谈读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解析古人谈读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告诉我们学习态度要端正,做人也要实事求是。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1、注释敏:勤勉。
好:喜好。
耻:.......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2、《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大学》《孟子》《中庸》《论语》称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称五经,简称“诗书礼易春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是“仁”和“礼”。
3、易错字敏、耻、默、厌、诲、倦4、翻译聪明而又爱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学过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5、启示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要不耻下问,还要勤奋努力、实事求是,这样才是真正的聪明才智。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1、注释谓:说。
2、诗人简介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
3、翻译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分别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认真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记长久。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优课件
古人谈读书
谦虚 一 求实
勤奋 心到 二 眼到
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 有识----知学问无尽
有恒----不放弃,能成功
学习态度和 方法很重要
都二
能分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 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反面:如果做不到 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 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 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初读课文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 是知也 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 分的意思。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 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谦虚 求实 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人们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 的好处是什么? 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人教五年级上册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 一讲? .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 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 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课文知识点归纳(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课文知识点归纳(部编版)我会认组词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理解文言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注释】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三【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问题归纳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精选)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
25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一、读句子,给加点字注音。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第三要有恒.。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好:耻:下问:2.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计。
漫浪:决: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士人:恒: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
2.心不在此,,,却,,记亦。
3.有志则;有识则,,如,如,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第二课时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志”“识”“恒”缺一不可。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意思是知识。
二、学了本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今后打算怎样读书。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zhì 2.zhì huì 3.yǐ qǐ 4.héng二、1.勤勉。
喜好。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随意。
一定,肯定。
3.读书人。
恒心。
三、1.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不能久也3.断不甘为下流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则断无不成之事第二课时一、C二、我今后读书要做到认真细心,读书时眼睛看到,口中多多朗诵,心中默默记忆。
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或是查阅资料,,直到弄懂为止。
五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5古人谈读书
论语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 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想一想: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哪方 面的道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朗读指导
古文中,“而” 前面一般是需 要断句的。
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
就 像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
自我 满足
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 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因为
观,看 全,都
……的人
句子翻译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 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 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 人;
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诗人。 世称朱子,是孔子、 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 扬儒学的大师。
曾国藩 我国近代政治
家、战略家、理学家、文 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 臣”。是我国近代化建设 的开拓者之一。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chǐ
不耻下问
yǐ
心既到矣
qǐ
眼口岂不到乎
我会写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同学们,你 们 还 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
事?谁来给我们讲孙一敬苏讲秦悬梁?刺股古人车不胤勤学仅不辍喜欢读书 欧,阳修借又阅典把籍 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
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
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
的。
宋濂深夜苦读
张曜拜妻为师
25 古人谈读书
窥
窥探
学富五车
识字游戏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预习和复习目录知识点 (1)课文主题: (1)生字组词: (2)多音字: (3)形近字: (3)课后习题答案: (3)《古人谈读书》原文 (5)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围绕读书学习这一主题,选取了三则古人谈论读书的小古文,从读书态度、读书方法、读书需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启发我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热爱读书,善于读书。
[注解]一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生字组词: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好:hào好奇hǎo好看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形近字:耻(羞耻)址(地址)诲(教诲)悔(后悔)诵(背诵)涌(汹涌)恒(恒心)桓(盘桓)皆(皆大欢喜)旨(旨意)缺(缺少)缸(水缸)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译文:A、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B、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各课预习资料25 古人谈读书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各课预习资料25 古人谈读书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1]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书笔记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一、生字组词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聪明;耻:以……为耻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记住;厌:满足;3.诲:教导、教诲;倦:疲倦、厌倦。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好:喜爱、爱好;求:追求。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过去、消逝;斯:这、这个;6.舍:停止。
昼:白天;7.吾曰三省吾身吾:我;日:每天;8.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复习;故:旧的、原来的;10.知:得到、获得;可:可以;11.以:凭借……为师。
矣:了。
12.贤哉,回也!贤:品德高尚;哉:啊!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表示多;14.行:行走;必:一定;15.焉:兼词,于此。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6.从:跟从、学习;改:改正。
二、词语解释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
3.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白天黑夜地向前流去。
5.吾曰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7.贤哉,回也!: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值得学习的老师。
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三、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完美版)25 古人谈读书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____既__然__思__想__和__眼__睛__不__集__中__,__就__只__能__随__随__便__ 便__地__诵__读__,__绝__对__不__能__记__住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态度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对待知识的态度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
说一说:你能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这
三句话的内容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勤奋好学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谦虚诚实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持之以恒 )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变 更多的“未知”为“已知”。
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 名句?并说一说它们揭示的道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持之以恒。
【独家】五年级上册语文讲义-预习与讲练:第25课《古人谈读书》-部编版
第周第天星期教学目标: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重点)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难点)25 古人谈读书背诵课文一敏①而好②学,不耻③下问④。
知⑤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⑥之,学而不厌⑦,诲⑧人不倦。
——《论语》注释: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才智。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课文介绍:《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才智。
把所学的学问悄悄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育别人而不倦怠。
二余尝谓①: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认真,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②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①[谓]说。
②[漫浪]任凭。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认真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任凭地诵读,那肯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期。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莫非眼和口会不到吗?作者介绍: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生字新词(给生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 )( )三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其次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5 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主要通过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言论,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读书。
文章内容丰富,涉及到了读书的方法、态度和好处等方面。
教材通过古人智慧的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读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词汇,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言论可能一时难以理解,需要老师通过实例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和古文词汇,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言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和古文词汇,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言论。
2.难点: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言论,以及它们背后的深刻含义。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人读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读书,引出本课的主题。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发音和古文词汇的理解,老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解释。
3.精讲课文: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言论,通过实例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古人观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 25 古人谈读书 课前预习课件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 的人在说话。
读了上面的资料,了解了相关人物,那么, 这俩篇文言文到底说了些什么呢?现在,让我们 开启今天的预习之旅!
第一步 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
第五步 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 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第六步 预习效果检测
完成《点拨》“预习单 随堂练”夹册中“预习单” 的相关习题,查漏补缺,检测一下你的预习效果。
二、朱熹谈读书 1.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__心__到___、__眼__到__、__口__到__。 2.朱熹说: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运用了 ___反__问___的修辞手法,强调“三到”之中_“__心__到__”_ 最重要。
第四步 查资料
查资料,填一填。 1.《论语》主要记录了__孔__子____及其__弟__子____的言行,较为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 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 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 儒学的大师。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 的语录集。它以语录体为主,较为集 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 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 《中庸》合称“四书”。
√
3.解词语 【敏】 【好】 【耻】 【下问】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喜好。 聪敏。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以……为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的内容,本课选自《论语》中的名言,主要介绍了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方法。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了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名言,以及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等名言。
这些名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名言警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论语》的了解可能有限,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现代文翻译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翻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2.文言文翻译和讲解材料3.学习名言警句的参考资料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录音带,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的大意。
25 古人谈读书 部编(统编)人教版 五年级上语文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人们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 的好处是什么? 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25 古人谈读书
小结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5 古人谈读书
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25 古人谈读书
25 古人谈读书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25 古人谈读书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 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反面:如果做不到 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 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 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25 古人谈读书
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25 古人谈读书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人教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 一讲? .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 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 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25 古人谈读书
概括内容
这课总共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 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 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 学习这三篇,从中获取营养。
这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 进行了介绍, ,我明白了要端正自己的学习 态度并掌握学习方法很重要。
25 古人谈读书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 一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 为有功耳。 ——朱熹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第25课,本节课主要通过古代名人的名言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诸葛亮、颜真卿、朱熹等名人的名言,以及他们各自的读书方法和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人对读书的重视,以及他们独特的读书方法和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古代的名人和故事比较感兴趣,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古人名言的含义。
但是,对于一些深刻的道理和心得体会,学生可能还难以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读书方法各不相同,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诸葛亮、颜真卿、朱熹”等名人,理解他们的名言和故事,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学会欣赏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认读名人,理解他们的名言和故事,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2.难点:深刻理解古人名言背后的道理和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和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人的名言和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古代的名人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理解名人的名言和故事,感知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人名言背后的道理。
五年级上册25课古人谈书的笔记
五年级上册25课古人谈书的笔记
五年级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笔记
一、文章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人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孔子对读书的认识,他认为读书要广泛涉猎,但也要专精;第二部分是朱熹对读书的方法的阐述,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第三部分是曾国藩对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的建议,强调读书要有恒心和毅力。
二、重点词语
1. 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2.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3. 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4. 学而不厌:学习永远不感到满足。
5. 诲人不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6. 造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三、思考题
1. 你认为孔子、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方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 在你的学习中,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
3. 你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
四、感悟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
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1]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仅525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
.
.
——知识就是力量,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要担心知识没有用,知识多了,路也好选择,也多选择。
比如高考,高分的同学,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学校的范围大,而在分数线左右的就为难了,分数低的就更加不要说了。
再比如,有了知识,你也可以随时炒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