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设计论文
广场方案范文范文
广场方案范文范文
一、广场设计方案
1.广场整体设计
【规划及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的广场以大气、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给公众提供一个舒适、实用、硬件配套齐全、绿色环保的社会休闲空间;大气的建筑设计,让人
在休闲的时候处于一种宁静的心情状态;文化的设计,则为公众提供一个
开放的学习、文化交流的平台,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建筑风格】
由于本次设计是人民广场的设计,因此我们采用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以大理石、木质、砖石等材料为主要构成,由四周建筑环绕,形成半室外
半室内的空间布局,这样的布局能更好的保证人们在休闲的时候能够更加
的舒适和安全。
【空间形态】
本次设计的广场采用环形的空间形态,中央采用植物绿化,形成一个
中央草坪,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流和活动的需求,其四周设置有静态的休闲
座位、休闲木马,以及信息交流、艺术表演等设施,为公众提供一个多元化、实用的休闲空间
2.建筑设计
【地下空间设计】
为了更好的维护社会休闲的安全环境,本次设计将采用地下空间作为设施,其中包括景观庭院、活动中心、停车与物品储藏空间等,以保证现场人员的安全、舒适与闲暇。
【建筑设施】。
2024年广场建设存在问题分析论文
2024年广场建设存在问题分析论文一、广场建设的常见问题缺乏科学规划:许多广场在规划阶段就存在问题,缺乏长远的目光和科学的设计。
有的广场规模过大,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有的广场功能单一,缺乏足够的休闲和娱乐设施。
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规划者没有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城市的整体发展。
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广场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市民的使用体验。
然而,在实际建设中,由于材料选择不当、施工工艺粗糙等原因,导致广场地面损坏、设施老化等问题频发。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给市民带来了不便。
文化特色缺失:广场作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应该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然而,当前许多广场在建设中忽视了这一点,盲目追求现代化和国际化,导致广场缺乏个性和特色。
这不仅削弱了广场的文化魅力,也影响了城市的文化传承。
管理维护不到位:广场的管理维护对于保持其良好状态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中许多广场在管理上存在问题,如卫生状况差、设施损坏无人维修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管理维护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等原因造成的。
二、解决策略与建议加强科学规划:广场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城市的整体发展。
规划者应该深入了解市民的生活方式、活动习惯等,以此为基础进行广场的设计。
同时,广场的规划也应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形成有机的整体。
提升建设质量:广场的建设应该注重质量,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入手,确保广场的耐用性和美观性。
同时,对于已经损坏的设施,应该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保证市民的正常使用。
挖掘和传承文化特色:广场的建设应该注重文化特色的挖掘和传承。
在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使广场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广场的文化氛围。
完善管理维护机制:广场的管理维护是保持其良好状态的关键。
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维护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范围,确保广场的卫生状况良好、设施运行正常。
同时,也可以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提高管理维护的效率和水平。
城市广场中水景设计论文
浅谈城市广场中的水景设计城市是人类文化汇聚的焦点,是个十分复杂的组织,任何城市都是社会的、生态的和形体的整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休闲活动的日益增多,城市设计越来越向感性和人性发展,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宜人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都市文明的开放空间,它通过各种景观要素的集合形成完整的空间形态、功能。
而城市广场水景设计是广场空间中的一部分,水景能使广场亮丽且充满生命力。
一、城市广场水景概述在广场设计中,水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与水的关系可以说与生俱来,人的生长历程离不开水,人因亲水而有智慧。
水是万物之源,富有灵气,水景的可赏性几乎包容了环境景观所要求的全部内涵,即声、色、光、影。
水体的灵动,涵养生灵,陶冶着人的情趣与心境,从而极大的提升人类生活环境的品质,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习性。
(一)城市广场水景的概念城市广场水景的概念可归纳为:处于城市广场中的,由人工或自然水景构成的景观,具有反映城市生活、文化内涵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功能。
(二)城市广场水景的分类一般广场中水景可分为静态水环境和动态水环境。
1.城市广场的静态水设计。
静态水环境一般是指广场中成片状汇集的水面,水体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
在广场设计中常以池的形式出现,具有安详朴实的特点。
2.城市广场的动态水设计。
动态水环境一般是指广场中水体保持相对的运动状态。
大致又可分为流水设计、落水设计以及喷水设计。
(1)流水设计。
流水是连续的带状动态水体。
它能给人别样的自然情趣和深邃的哲理。
(2)落水设计。
落水是将自然水或人工水聚集一处,使水流从高处跌落而形成垂直水带景观。
(3)喷水设计。
喷水也称喷泉,是将压力水喷出后所形成的各种喷水姿态用于观赏的动态水景。
二、我国城市广场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水景是体现广场魅力的重要因素,可当今广场水景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总结目前城市广场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下:(一)过于追求气派一方面表现在规模上的过于扩大和对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很多广场中水景是作为一种市政建设的成就来体现的,一味追求壮观的场面而无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表现在过于追求形式和风格。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城市广场环境心理学人性化行为空间行为轨迹【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
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
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
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
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
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
根据人的环境心理学,广场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一方面人在广场中起主导作用,成功的广场设计都是为人——使用者服务;而另一方面,广场环境又会限定人,它是人获取信息刺激的来源,人们正是在使用和感受广场空间环境的同时,综合各种环境信息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环境做出判断和心理评价,进而以自己的行为对其做出反应。
玉林市某广场方案设计论文
谈谈玉林市某广场方案设计摘要:城市广场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广场、城东商务大厦停车场、玉林市城东区会议中心广场、停车场设计项目的建立背景、设计原则、设计重点和广场详细规划的分析,总结了其设计优秀的一面,为以后的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场;设计;景观城市广场是为了满足各种游园活动需要而建设的,是园路的扩大部分。
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各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主题思想和规模的公共活动空间。
它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 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
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广场、停车场、城东区会议中心广场、停车场为例,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城市广场在规划设计中有可能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广场、城东区会议中心广场是玉林市重点城市标志性景观项目,是结合了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城东区会议中心景观建设,集休闲、集会、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项目;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停车场、城东区会议中心停车场是玉林市城东商务大厦广场、会议中心广场的配套项目,以解决城东商务大厦、城东区会议中心广场的停车需要。
四个项目的综合建设,将形成玉林市重要的景观节点,改善城市的公共环境面貌,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凸现玉林新区建设的恢弘气势。
一、广场工程概况城东商务大厦广场总规划用地面积19998㎡;绿化面积66㎡(占总面积的0.3%);水体面积1298.1(占总面积的6.5%);广场道路铺装面积18633.9㎡(占总面积的93.2%)城东商务大厦停车场总规划用地面积83516㎡;绿化面积51301.1㎡(占总面积的61.4%);水体面积2257.9㎡(占总面积的3.1%);广场道路铺装面积29957㎡(占总面积的40.3%);小型汽车停车位448个、大中型汽车停车位10个。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说明_浅谈城市中的文化广场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说明_浅谈城市中的文化广场设计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所必备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形态、功能及组成方式的不同就形成了很多不同功能的广场。
例如:交通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等等。
而城市文化广场就是本论文所要论述的主题。
首先,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与当今人文特色的融合;其次,它是自然美和人工美在空间上所体现的场所。
整个广场可用于娱乐休闲和集会集散、商业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场所。
城市中有了它的存在可以大大的减少人们烦躁的情绪,改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气氛;还可以提高当地的小气候的质量,有些绿化率大一点的广场可以保持当地的水土平衡,城市广场还可以规划调整一座城市的建筑布局,加大生活空间,使这个城市向着更文明、更健康、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而前进。
城市文化广场的建设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对本地文化和各地外来文化起到了传承、开拓、创新的作用,达到了本地居民外地居民聚集、交流、引导的目的。
城市文化广场只是城市广场的一个形式。
文化广场,顾名思义就是指带有文化性质的广场,可以是发掘这个城市历史文化发展,从古至今,追根溯源的各个时期的文化积淀产物的总结与创新在广场上的陈列运用。
例如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广场,它就是充满了历史文化风韵的文化广场。
它是以唐为创作灵感而设计的,在设计手法上充分体现了唐的大气、壮观、雄伟与陕西作为13朝古都的文化底蕴。
社会的不断发展就形成了公共空间的不断发展,它需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社会物质生活。
公共空间的发展完善也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和睦,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小,社会也越加和谐。
本文主要想探讨一下在设计城市文化广场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就这问题而出现的在设计中我们要处理的基本内容。
一、城市文化广场的尺度广场的大小长短、合适与否应与其功能性质以及结合人的尺度来考虑,不能随意自己进行安排。
小型的广场使人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令人感到局促、不舒服。
当代城市广场功能整合问题研究论文
当代城市广场功能整合问题研究摘要:作为典型户外活动空间的城市广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其多重功能的整合问题,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户外空间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其附属建筑及设施的经济效益,也对促进城市中的人际交往,增强城市活力大有裨益。
本文以杭州吴山广场与运河文化广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利用谷歌地图软件对其功能整合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指出其优缺点的基础上作出总结。
关键词:功能整合;并置原则;分隔原则;补充原则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当代社会,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人口的日趋密集,人均生存空间日益减少。
因此,有限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必然需要承担不同的功能以解决人们多种户外活动的需求。
j·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指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diversity is a nature to big cities)”,并认为基本功用的混合(mixed primary uses)是引发城市多样性的首要条件。
[1] 广场作为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像以往那样给予其精确而缺乏弹性的功能定位现已显得不合时宜。
当代城市广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其多重功能的整合问题,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户外空间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其附属建筑及设施的经济效益,也对促进城市中的人际交往,增强城市活力大有裨益。
本文以杭州吴山广场与运河文化广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利用谷歌地图软件对其功能整合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指出其优缺点的基础上作出总结。
2广场功能的分类与整合原则广场功能按其所属性质的接近程度分类,可以分为相近性功能和相异性功能。
所谓相近性功能,是指性质与内涵相接近的功能。
相近性功能往往以群组的形式呈现,其对广场使用者提供的服务方式与手段差异并不明显。
典型的广场空间相近功能包括:艺术功能与文化功能、娱乐功能与商业功能等。
哈尔滨城市广场底界面造型设计研究
哈尔滨城市广场底界面造型设计研究发表时间:2013-01-06T16:54:56.8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0月供稿作者:赵立恒沈明君[导读] 广场底界面色彩设计应尊重城市历史,切不可将广场的色彩与周围建筑色彩相脱节,形成孤岛式的广场。
赵立恒黑龙江东方学院建筑工程学部 150086沈明君黑龙江东方学院教务处, 150086摘要:本论文从广场底界面造型设计角度展开研究,分别从实体塑造、空间构成、材质设计和色彩运用四大方面展开讨论,揭示了哈尔滨城市广场底界面造型设计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底界面;城市广场;造型;哈尔滨Harbin city square bottom interface design researchZhao LihengEast University of Heilongjiang 150086 Departmen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Shen MingjunDean's office of East University of Heilongjiang, 150086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square bottom interface design perspectives, separately from the physical shape, space composition, material design and color application four aspects discussed, revealing the Harbin city square bottom interface desig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Key words: bottom interface; city square; modeling; Harbin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其生活的城市的环境建设。
浅谈火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城市设计概论论文名称:浅谈火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1学期任课教师:班级名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浅谈火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摘要】火车站站前广场是旅客进入城市参与活动的第一个城市客厅性质的公共空间,它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城市设计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缺乏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而将这一公共空间从城市中剥离出去,不仅没有形成特色,甚者对城市造成了诸多不便。
济南火车站和其站前广场在城市更新中所发生的变化,引起了我对于国内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的关注。
这篇论文结合国内部分城市实例,分析了火车站站前广场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总结提出了在站前广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站前广场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尺度比例环境设计1、火车站站前广场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1.1 交通枢纽功能交通枢纽功能主要是指铁路和其他交通方式间的换乘,提供停车空间和乘客的停留空间,实现人车分离等。
站前广场的功能定位目标简单明确,主要以完成交通集散功能为主,人流、车流能够快速利用广场集散。
火车载客量较大,通常一列火车旅客总数约在千人以上,每逢列车到发时火车站的旅客就相当几种,尤其是始发、终点列车较多的站,大量旅客逐步集结或疏散,需要较大的场地,广场首先就是为了满足上上交通集散要求而设置的。
1.2 城市广场功能城市广场功能,即站前广场作为广场本身所应具备的功能,包括景观、集散客流等。
但是火车站站前广场又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广场,广场的使用者常是快速更新而不固定的人流,各种身份的使用者在这特定的公共空间交织着。
由于使用者的特殊性,站前广场设计的合理性和人性化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影响到滞留旅客的心理状态。
旅客能利用广场进行多种活动,短暂休息、购物、联系各种服务设施、熟悉车站环境以及等候亲友会面接送等。
场地设计论文【范本模板】
青岛理工大学场地设计(论文)题目:场地设计于实际设计中的意义学生姓名: 崔明阳学生学号: 201203164院系名称:建筑学院专业班级:城规121指导教师: 邵峰2015 年11 月24 日场地设计于实际设计中的意义姓名:崔明阳学号:201203164 班级:城规121【摘要】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不管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还是城市设计,都包含场地设计的内容。
场地设计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场地设计设计的好,可使建筑与场地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加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使整个设计更亲民,更好用。
【关键词】场地设计、建筑、景观、道路、空间关系一、场地设计概述场地设计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中得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说,好的场地的设计是创造城市空间的良好环境的重要途径.场地设计是为了满足在当前的条件和有关规定,基于组织的理由活动之间的关系的构成要素的规范的碱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每个元素的设计以及每个元素的组合,以使各元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包括建筑与周围的景观。
为了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合理有效地组合,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减少浪费,就要求设计师真正以人和环境的需求为出发点,合理地进行设计。
把握具体建设项目从通过场地设计课程宏观的角度来看,场地设计设计了很多场地环境,以满足建设项目立足现有条件和有关规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空间的设计活动的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元素特别的建筑物和其他元素,有条理地设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从工作内容来看,场地设计的要点,整个建筑的设计,除了建筑单体以外的所有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交通设施,绿化园林设施的详细设计.场地竖向,工程设施总体安排和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化园林设施、园林绿化、小品等园林,场地垂直和工程设施。
广场设计对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论文作者:赵云飞(签字)时间:2012年12月28日
指导教师已阅:(签字)时间:年月日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题目:广场设计对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姓名:赵云飞
专业班级:环境艺术设计班
学号:070501032222
主要任务:1.第1—4周(08.11.17—12.14)毕业设计市场调研、查阅资料,开始进行设计(论文)题目的选择;
1.4历史与未来交流的时间观
广场
1.5
中心广场这一城市重点地段的环境规划不仅是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这在本次环境设计中将给予充分重视和运用。本次环境
2.1
广场的功能
例如江门市北新区广场的北侧是行政中心,南侧是文化中心,两侧为商业和文化设施。北侧的行政中心是体量较大的建筑,对整个广场形成整体控制作用,南侧的文化中心分成两个弧形建筑群,视线通透,主轴线突出。与两侧的商业文化设施共同限定了广场的领域感。
1.2
广场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新世纪的城市功能和结构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展示现代化
1.3整体和细节并重的场所观
本规划将在领域感、场所感和空间感这三个层次上,兼顾整体与细节,为人们创造一个在精神、心理和生理上认同和亲近的场所。首先强调整体领域的限定和围合,突出这一地段环境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是为整个城市服务的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其次通过精心的环境规划,将进一步丰富这一主题空间,赋予其更多的细节展开
2.2
在这个大尺度的广场空间中,划分若干不同的空间类型。通过地面铺装、小品、设施等的设置,对人的活动、滞留时间进行限定和引导。整个北新区中心广场由狮山路和行政中心前的道路划分成三段。总体上划分成以下空间单元。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论文
浅谈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摘要】文章简述了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其分类,并针对当前城市广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研究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重点。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北部湾广场随着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渴望寻找一个能接近自然、放松自我的外部环境,因此,城市广场就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个城市的广场,不仅是市民休闲和社交活动的空间载体,同时也是展示城市文化与特色的重要窗口。
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1 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其分类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要求而设置的,供人们生活的空间。
城市广场被誉为“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心”、“露天的起居室”,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市广场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人流的聚集地,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
它像一个客厅,人们可以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
广场由于城市需要而产生,并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
城市广场的分类由于出发点不同可有各种分类。
按广场按照性质不同分为:集会游行广场、纪念广场、休闲广场、交通广场和商业广场等。
按广场的形态可分三类:一类是规则的几何形广场;二是不规则的广场:三是复合型广场。
按广场的组成形式可分为平面型和立体型。
平面型广场在城市垂直方向没有高度变化或仅有较小变化,而立体型广场与城市平面网络间具备较大的高度差。
现代城市广场空间趋向多功能复合化和立体化,这就要求广场设计利用空间不同形态和不同层面的垂直变化。
2 当前城市广场规划中的主要问题2.1 领导的主观意识影响城市广场的设计结果,使它背离了广场的本质,与百姓产生了距离;2.2 尺度过大,没有科学地界定广场的尺度,这就容易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肯定会导致人力、物力与各类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不利于实施城市中其它各项目的设计与建设;还会产生一种空旷感,导致广场不再具有亲和力。
地域性文化广场规划设计探析——成都天府广场为例
Western
square
as
public place for
market in china.Ancient Chinese more likely to built
the palace in the city center,people contacts occurred more in the long strip of space which
city
and
city more and
moer alike.all these make the problem serious increasing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al load and summarized the theories,this paper
evolution process in China and
contrast tO
West,Explore
the square development rules
a
and
trends by
the oild,point
out
that city square is the product of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point out that the planning of cultural city square should strive to tap regional culture,by the way of loading the regional culture
tO
build
a
city square full filled with regional culture,tO
城市广场功能现状实证分析——以衡阳市岳屏广场为例 定稿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城市广场功能现状实证分析——以衡阳岳屏广场为例所在系: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11950121作者姓名:刘晨阳指导教师:田亚平/韩青2015年5 月15 日衡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城市广场功能现状实证分析——以衡阳岳屏广场为例学生姓名刘晨阳学号11950121专业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1级城规以班指导教师田亚平/韩青职称教授/助教起止时间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刘晨阳同学:你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为:城市广场功能现状实证分析——以衡阳市岳屏广场为例。
请你根据需要立即开始本课题的文献调研及开题报告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研究内容:为了有效的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希望你借鉴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论文的研究:1、核心概念(功能分类与特征)与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2、衡阳市城市广场现状研究(有哪些广场,建设情况)3、衡阳城市岳屏广场广场功能市民认知度调查分析(功能性,人性化设计,公共设施,景观设计)4、对策建议二、论文进度安排:2014年10月:进行选题;2014年11月-12月中旬:完成选题,下达任务书;2014年12月下旬:完成开题报告及开题;2015年1月初-4月中旬:撰写初稿;2015年4月下旬:初稿修改,完成定稿。
2015年5月中旬:论文答辩。
三、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1]徐思淑,周文华.城市设计导论[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60.[2]赵秀敏,葛坚.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公众参与问题[J].城市规划,2004(1):69-72.[3] 欧凡.城市公共空间如何“公共”——南京公共广场的市民参与度调查[J].艺术科技,2014(3).[4]文增著.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思考[J].美苑,2003,(6):58-59.[5] 刘韶军.城市广场建设要结合居民的休闲特点[J].城市规划,2002,(3):63.[6]侯雅娟,周剑云.城市广场的功能与形态[J].南方建筑,2004,(1):6-8.[7]李蕾,王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初探[J].江苏建筑,1999,(4):2-4.指导教师签名: 2014年 11 月18日教研室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系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衡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城市广场功能现状实证分析——以衡阳市岳屏广场为例学生姓名刘晨阳学号11950121专业城乡规划班级11级1班指导教师田亚平/韩青职称教授/助教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1.选题目的:目前各大城市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设计论文(DOC)
人性化城市广场研究学号:2012040300005 姓名:曹泽宇摘要:本文论述了城市广场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城市广场的形式和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多个例子来分析和解决该些问题,以广州城市广场为例指出目前城市广场人性化的淡化和消失,强调城市广场是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空间,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
是一种二维的围合空间和公共性的开放空间。
广州城市广场的建设目前存在着概念滥化、人性淡化的问题。
为此,广州城市广场的设计思路为以人为本、突出文化。
并结合成都都江堰广场这个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空间设计、可参与交流和聚会的设计、人性化的设计、亲水性设计,以及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设计,来实现和呼唤人性化城市广场的从归。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人性化空间回归一、城市广场的定义与分类1、城市广场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
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起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
而不是一个用与路过的空间。
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被植物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是硬质铺装地面;如果花草和绿地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之为公园,而不是广场.2、城市广场分类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二、城市广场的形式和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国内各大城市逐步兴起建造城市广场的热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然而这些广场依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功能单一尺度过大,空旷简单,缺少城市广场应有的特色和活力等问题。
城市广大市民期望有更多的开放公共空间场所,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这种需求随时都在寻找机遇,从来没有停止过。
人情化城市广场设计探讨
Dic si n o he Hu a ia i n U r a a aD e i n s u so n t m n z to b n Plz sg
李博 L B i 0乔 勇 Qi o g a Y n o
摘 要 : 文 阐述 了对 人 情 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市 广 场 的 理 解 , 本 以及 在 广 场 设 计 中 , 满 活 力 的 空 间 、 密空 间 、 密— — 开 敞 空 间 层 次 充 私 私
【 邓 奕. 筑师 稻 毛 政 信谈 地 震 发 生前 后 建 筑物 的抗 震 诊 1 】 建
等 公 建 设施 作 为镇 区 灾害 指 挥 系统 和 救 难 系统 部 分 机 构 , 在 除
建筑设计、 建筑材料 、 施工技术等方面要求高等级的抗震标准 ,
同时也应配备如 自配发电机 、 地下水取 水设施等 自我能源供给
系统 和 生 命保 障 系统 。 公 用工 程 设 施 是 镇 区灾 后 生 命 线 保 障 系 统 的 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强 抗 震 强 度 、 够 易 修 复 和 维 护 是 在 重 建 中必 须 注 重 的 加 能 方面 ; 外, 此 为预 防地 震 引起 供 水 管破 裂 、 燃气 管 道 泄 露 等 因素 而 引发 次 生 灾害 , 区 内管 线 的重 新 铺 设应 避 开 现 有 的地 质 结 镇 构 不稳 定 地 带 以增 强 其 安全 性 。
建筑 重 建 等 几个 关键 性 问题 , 以此 为 出发 点力 求 为 四川 地 震 并
灾区的其他乡镇重建规划提 出一定的参考。
( 者 为 沈 阳建 筑 大 学 建筑 与 规 划 学 院研 究 生 ;081) 作 2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西方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到光怪陆离的荷兰风景油画,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光鲜而璀璨。
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
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
”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
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
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
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
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
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
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
对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
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
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
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
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
”[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
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
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高潮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
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
”[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
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
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
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
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
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
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
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
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
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
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
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
E.T.霍尔提出了人性交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视觉上的艺术性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
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
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
[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
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
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
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
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
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
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
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
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
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
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四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
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
人性之美,纯真、纯善。
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
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四、环境上的生态性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
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
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
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
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
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
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
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
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
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场所上的包容性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
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
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