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评课稿《垂直的生计》

合集下载

【2018最新】历史与社会评课稿范文-推荐word版 (15页)

【2018最新】历史与社会评课稿范文-推荐word版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历史与社会评课稿范文篇一:历史与社会评课稿《垂直的生计》历史与社会评课稿《垂直的生计》温州市第二十五中学林显华本次90学时培训,我观摩了市实验中学开设的4堂公开课,每一位执教老师的课各有特色,都给我留下一些启示,一些成功之处值得我学习。

其中林洁老师的《垂直的生计》一课,是别具风格的一课,带领我们进入了美丽的山区,感受了山区的独特风情。

导课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用一首《安第斯山区赞歌》导入新课,使学习者一目了然,我们今天学习内容跟美丽的安第斯山区有关,在优美的歌声中,人们就情不自禁的会联想到那山区生活场景,如诗、如画,如临其境。

那成群的牛羊,一副鲜活的景象就会在人的脑海中不自觉的出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补充。

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了许多资料,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了准备。

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书本以外的许多信息,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或所谓的引导为主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导演,搭建各种平台,还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表演,全员参加,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用“回味安第斯”的形式,由学生扮演印第安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印第安人的衣、食、行等方面的风土人情。

这比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效果来的好,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这也充分体现了林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安第斯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师通过地图为载体,让学生读图获取知识,从而发展的学生的读图能力。

自然景观和生产景观与生活景观关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2.1垂直的生计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2.1垂直的生计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3.2.1垂直的生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垂直的生计》。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农业文明的发展以及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差异。

具体内容包括:1. 农业文明的起源:学生将了解到农业文明的起源以及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2. 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学生将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其差异性,包括耕作方式、农作物种类等。

3. 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学生将了解到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以及工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4. 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学生将了解到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农业文明的起源和演变,培养学生建立农业文明发展的时空观念,了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2. 史料实证: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和图片,提取有关农业文明的信息,形成对农业文明发展脉络的认知。

3.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和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学生能够对农业文明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 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文明的自豪感,认识农业文明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本节课的学情分析如下:1. 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同时,他们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对于新知识有较高的接受度。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农业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因此,本节课需要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

浙江省平湖市七年级政治上册《垂直的生计》课件 新人教版

浙江省平湖市七年级政治上册《垂直的生计》课件 新人教版

(1)图中山脉的名称第安人是怎样利用 安第斯山区的环境发展农业 的?
(3)垂直农业对印第安人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参考答案:
(1)安第斯山脉 它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有“南美洲脊梁”之 称。 (2)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 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 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山区高海拔处,气候极为 寒冷,形成广阔的干寒草原地带,印第安人以放牧 驯养羊驼和骆马为生。 (3)羊驼和骆马的奶、肉和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 食来源;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骆马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耐 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此外,羊驼和骆 马的奶和肉也为人 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山区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当地的 生产而且也影响他们的生活

骆马能在崎岖的 高山峻岭间行走 自如,体小但耐 饥渴。是当地居 民的主要运输工 具。
骆马 骆马在秘鲁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思考:印第安人这样发展生产体现了什么科 学道理?
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山为邻第1课时
垂 直 的 生 计
秘鲁安第斯山区
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在自然 条件上主要存在着哪些特点?
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肥 沃,交通相对困难
找一找:安第斯山脉的位置
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和走 向
西半球 南美洲 南北走向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
7℃
16℃
山区不同海拔高度,其降水和 热量不同,形成山上山下差异明显 的气候特点。不同的气候特点会形 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3、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
A、羊驼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第1课时垂直的生计》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第1课时垂直的生计》课件

图3-18印加文化时期 的农业遗迹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安第斯山脉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 发祥地。早在10世纪前后,居住在这一带的印第安人部族——印加人,建 立了以秘鲁南部库斯科为中心的印加帝国。到15世纪昌盛时期,人口约有 1000万当时农业已相当发达。人们在沿河谷两旁的山坡修建梯田和灌溉系 统,我培玉米、马铃薯、豆类和西红梓等农作物,并驯养駱马和羊驼。
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 7℃ 16℃ 25℃
假设山脚的气温为25℃,请计算 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
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 7℃ 16℃ 25℃
山区不同海拔高度,其降水和热量 不同,形成山上山下差异明显的气 候特点。不同的气候特点会形成不 同的自然景观。
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景观(自然带) 想一想:造成安第斯山区形成这样垂直自然景观的因素?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
垂直的生计
教学课件
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肥沃,交 通相对困难,人们生存的自然条件较为艰苦。但是,山区人们 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营造出了美 好的生活图景。
找一找:安第斯山脉的位置
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和走向
西半球、南美洲 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 巴拿马运河 南北走向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终年积雪 寒温带:草原 暖温带:灌木和林地 热带雨林(山麓)
海拔(地势)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根据左侧示意图,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 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热带雨林
暖温带:灌木和林地
寒温带:草原
山顶积雪
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海拔越高. 气候越寒冷,空气越稀薄.对人类活 动造成许多限制,但是世世代生活 在这里的印第安人,很早就进人了 农业文明时代。

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微课

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微课

学科:历史与社会课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垂直的生计适用对象:七年级学生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教学背景】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有关社会的学习方法,能够利用地图获取所需信息。

但还缺乏具体的实例分析与训练。

本节课选取第三单元第二课的第一课时,主要训练学生能熟练的运用地图和图片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能够根据地图和图表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色。

【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资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尝试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能根据地图分析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安第斯山脉走走。

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确定它的地理位置。

我们可以借助地图来获取所需信息。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图3-16和世界地形图分析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和走向。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在此进行学法指导,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应从该区域所在的大洲、大洋的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生:……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指出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风光秀美,景观各异。

有人说从山麓到山顶走一趟,夏天的炎热,春天的温暖,秋天的凉爽,冬天的寒冷都可以感受到,犹如经历了四季的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安第斯山脉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和气候)方面的特征来分析。

生:……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为了更直观的证明这一问题,请同学们算一算南纬5度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海拔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假设0米时气温为27℃,根据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生:……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当海拔上升到1500米时,气温为18℃.3000米时气温为9℃,4500米气温为0℃,海拔再高,气温已经下降为0℃以下了。

气温变化从27℃到0℃,犹如经历了四季。

《垂直的生计》学案分析

《垂直的生计》学案分析

垂直的生计学案分析引言《垂直的生计》是一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该文通过讲述一个父亲辛勤劳动的故事,表达了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的尊严。

通过分析学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学案分析学案概述•主题:劳动与尊严•适用年级:中学高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

学案设计1. 导入环节•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至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启发学生思考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学习过程a. 阅读课文•学生独立阅读《垂直的生计》。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信息和自己的疑问。

b.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一起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

c. 理解关键词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解释其中的难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d. 分析课文结构•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和主旨段落,以及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e. 探讨课文主题和教育意义•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课文的主题和教育意义,并找出文中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学案评价该学案设计合理,结合了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加深对劳动的理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的尊严。

总结通过对《垂直的生计》学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通过这个学案,学生可以提高对劳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自己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

历史与社会 垂直的生计 上课

历史与社会  垂直的生计 上课

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
5°S:热带
假设山脚的气温 25℃,请计算不同 海拔高度的气温。
﹣ 2℃
7℃ 16℃
25℃
山区不同海拔高度, 其降水和气温不同,形 成山上山下差异明显的 气候特点。不同的气候 特点会形成不同的自然 景观。
活动:找出海拔高度由低至高的四个温度带所对 应的自然景观图。
1
2
3
4
5°S安第斯山脉东坡的自然景观
垂 直 2 7℃ 的 适于生存 3 景 的温度带16℃ 观 4 25℃
1
﹣2 ℃
终年积雪 寒温带:草原
暖温带: 灌木和林地
热带雨林
高海拔地区 的放牧业
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极为 寒冷,形成了广阔的干寒草原 地带,居民以放牧为生。
3000米
低海拔山谷和山 坡处的种植业
1500米
马 丘 丘 遗 址
印加人为什么造的是石头房 子?你觉得他们当时是怎样 建造的?
(个体小、体力好)
秘鲁国旗
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 建立秘鲁共和国。1977年, 莫拉莱斯将军接管政权, 宣布“还政于民”。
印加帝国的灭亡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开 始入侵印加帝国。 1533年,印加帝国灭亡, 太阳神话在安第斯山脉 陨落。
• 让我们把眼光从秘鲁的安第斯山区投回到我 们的家乡杭州,杭州也有很多山脉,当然这 些山脉海拔低,起伏和缓,只能成为丘陵。 如大家熟悉的梅家坞,龙井,龙坞的丘陵, 吴山、凤凰山、包括学校旁边的狮子山等等。
梅家坞茶文化村
周浦灵山 风景区
西 山 游 步 道
高海拔地区 的放牧业
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极为 寒冷,形成了广阔的干寒草原 地带,居民以放牧为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
填空回答问题
师:安第斯人民如何利用这种垂直的变化来发展生产的呢?展示PPT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来完成
生:------
师:形成了山上山上不同的景观,安第斯人民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发展生产,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因地制宜
师:我们来看看,安第斯人民如何进行因地制宜的。展示PPT
生:------
师:接下去,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看看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生:随堂练习
师:好了之后请一个同学来展示。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随堂练习
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师:秘鲁安第斯人民真正做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来看看下列哪幅是他们的国旗。展示PPT
生:------
师:科普秘鲁国旗
师:让我们再次以视频的形式走近这个国家,了解这个国家。
师:接下去,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他们的饮食情况。
师:播放视频
生:------
师:他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请同学们抢答
生:------
师:接下去请同学们用自学加讨论的方法,来了解当地的住和行。
生:------
自学,讨论
培养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堂小结
师:印第安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他们仍在辛勤劳作,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
第三单元第二课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
课题
垂直的生计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社会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资料,获取所需要的住处,描述安第斯山脉的自然环境

《垂直的生计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

《垂直的生计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

《垂直的生计》导学案一、导言《垂直的生计》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生活的纪实文学作品,描绘了农村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将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垂直的生计》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 理解作品的主题与中心思想;3.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探讨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迪。

三、进修内容1. 背景介绍:作者简介、作品背景;2. 主题与中心思想: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4. 情节发展分析:总结作品情节的发展脉络,探讨故事的转折点;5. 社会启迪探讨: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反思。

四、进修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垂直的生计》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2. 进修: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与中心思想,分享不同见解;3. 分析:小组合作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总结各自的观点;4. 总结:整合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全班总结,梳理人物形象的共性和特点;5. 探讨:展开讨论作品情节的发展脉络,探讨故事的转折点和高潮部分;6. 启迪: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反思,分享个人见解和感悟;7. 总结:对本次导学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进修收获和反思。

五、课后作业1. 撰写读后感: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读后感,分享对《垂直的生计》的理解和感悟;2. 思考问题: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3. 阅读拓展:阅读其他相关作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农村生活的作品和文学创作。

六、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团结合作;2.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内容符合要求,思路清晰;3. 进修态度:认真对待进修,积极思考,乐于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对《垂直的生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2.1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2.1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4. 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垂直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垂直生计的特点和作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3. 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垂直生计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垂直生计的基本原理。
4. 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垂直的生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同生计方式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垂直生计的奥秘。
3. 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垂直生计仍然存在的领域及其作用。
答案:在现代社会中,垂直生计仍然存在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渔业和林业等方面。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
4. 分析身边的生计方式,判断其是否属于垂直生计,并思考其优缺点。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因学生个人经历而异。)
答案:垂直生计是指在不同海拔或生态系统中,人们依据自然条件,采取不同的生计方式。垂直生计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

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

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之垂直的生计教案桐乡市求实实验中学沈华课程标准: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教学要求: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视频:《南美洲·野生篇》,让学生从空中立体、直观的鸟瞰安第斯山脉,对安第斯山脉有个粗略的认识过渡:环境如此恶劣的安第斯山区,当地的人们是如何生产生活的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之垂直的生计提问: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奇或者疑惑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新课教学一、探寻奇特的自然环境1.找一找:请选择合适的地图来描述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出示南美洲的地形图、气候图和政区图提问:我们看到这里的自然景观呈现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过渡:在垂直的自然环境下,人们又是如何来安排农业生产的呢?二、体验垂直的农业生产仔细观察教材P65图3-20,完成表格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来发展农业生产的?过渡: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那么这里的印第安人的生活又有什么特色呢?三、感受独特的生活方式1.结合课本图片说说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小组分工合作,找出相关资料,完成表格想一想:尝试说说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课堂小结:用箭头表示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1知识目标:知道安第斯山脉的位置及其走向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意识——1教学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2教学难点:安第斯山区山上山下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的原因——教法:启发式、讲授法——合作探究、归纳小结等——多媒体课件和普通教具等23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我们主要介绍的是平原,学生对于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各自的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而本课主要学习的是山地,需要了解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其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本课的教学安排我主要在导入中通过展示安第斯山脉的特色农作物,如马铃薯、玉米、大麦等图片让学生辨认出这些是什么农作物,这些的原产地在哪里现在的七年级学生对于农作物的认识程度是非常少的,大部分同学对于马铃薯还是能够准确辨认出,但对于大麦、小麦却无法准备把握所以这也警示我们应该更多让学生深入自然、了解自然不过还是有小部分学生能够认出这些农作物,并知道这些农作物的原产地在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接着,我就让学生回忆平原与山地的不同点,学生往往都能讲出海拔不同,地势起伏程度不同,但是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完成的回答出平原的交通更加便捷,山地的自然条件比较艰苦等社会原因因此就过渡到了自学环节,自学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问题,基本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就能较好的了解本课时的主体内容议学环节师生配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介绍山体垂直分布,了解安第斯山区山上可以发展畜牧业,放牧羊驼和骆马,山下可以发展种植业,种植玉米、马铃薯、大麦等农作物以及对羊驼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种被称为“安第斯山脉流动的黄金”羊驼的毛发价值非常高,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而羊驼毛出口在2011年为秘鲁创造了40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成为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而本课的最后的悟学环节则是当堂完成作业本上的几个练习1知识目标:知道安第斯山脉的位置及其走向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意识——1教学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2教学难点:安第斯山区山上山下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的原因——教法:启发式、讲授法——合作探究、归纳小结等——多媒体课件和普通教具等学科:历史与社会课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垂直的生计适用对象:七年级学生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有关社会的学习方法,能够利用地图获取所需信息但还缺乏具体的实例分析与训练本节课选取第三单元第二课的第一课时,主要训练学生能熟练的运用地图和图片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能够根据地图和图表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色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资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尝试描述一征2、能根据地图分析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安第斯山脉走走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确定它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借助地图来获取所需信息指导学生根据课本图3-16和世界地形图分析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和走向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此进行学法指导,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应从该区域所在的大洲、大洋的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等三个方面来分析生:??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指出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风光秀美,景观各异有人说从山麓到山顶走一趟,夏天的炎热,春天的温暖,秋天的凉爽,冬天的寒冷都可以感受到,犹如经历了四季的变化请同学们根据安第斯山脉的自然条件方面的特征来分析生:??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为了更直观的证明这一问题,请同学们算一算南纬5度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海拔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假设0米时气温为27℃,根据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生:??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当海拔上升到1500米时,气温为18℃.3000米时气温为9℃,4500米气温为0℃,海拔再高,气温已经下降为0℃以下了气温变化从27℃到0℃,犹如经历了四季不同的海拔高度气温有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依次排一排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生:??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指出排序为图一、图四、图三和图二由此可见安第斯山脉的自然景观呈垂直分布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住在安第斯山区,你喜欢住在哪个区域,说明理由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生产活动生:??师:这一部分学生很感兴趣,发言很踊跃,得出的答案也是多样化的,教师要对其及时点评,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小结从气温方面来考虑,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B和C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本环节主要是利用地图分析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重视从地图中获取所需信息的同时,又巧妙的设计一些思考题,既巩固了自然条件的知识,又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观念,为后文学习秘鲁的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的不同部位发展生产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思考问题的提出以及学生的回答是一个亮点学生积极性很高,回答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有些学生的思考着实新颖,对于这种课堂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加以利用。

垂直的生计评课稿

垂直的生计评课稿

垂直的生计评课稿
评李老师的公开课
 本周我们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垂直的生计》的公开课。

这次活动作为七年级课程研究的主要活动之一。

本课从安第斯山脉的自然环境、秘鲁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对与山为邻的秘鲁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从整体的设计来看,本课十分符合课标(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依标施教的观念。

三个大环节的设计,环节顺畅,思路清晰。

 从具体环节的设计来看:
 第一个环节,以节日导入,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轻松欢乐的氛围,有利于缓解借班上课中,教师与学生的陌生感。

从学生的反应也可以看出这个设计的成功。

然后,视频从播放到引入秘鲁这个国家也非常简洁。

 第二个环节:利用不同的地图来让学生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

但她不是一次出现这幺多地图,而是循序渐进出现,让学生逐步的加深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分析,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符合本校的学情。

而且还对比了温州与秘鲁的气候条件的,加强学生对于秘鲁自然条件的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个环节:学生探究活动:不同海拔地区可以进行怎样的生产?请说明理由。

请选择:农业、林业(取得木材)、畜牧业。

这个活动除了配合对于地图的研讨,还有给出了一个的选择空间,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垂直的生计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垂直的生计 人教版

山上山下不同的景观(生产的不同特点)
面对这样的自然条件,秘鲁印第安人又是如 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呢?
山上山下不同的景观
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
种植业(农业)
稻、玉米、 马铃薯、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山上山下不同的景观
高海拔地区:畜牧业 食:羊马奶、肉
穿:羊驼毛、皮革
羊驼
骆马
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 什么动物的图案?这 说明了什么?
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在自然条件 上主要存在着哪些特点?
1.看图,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 (地形)
2.观察图3-17,描述安第 斯山脉的自然景观变化
(气候) 自 然 景 观 垂 直 变 化
-2℃ 海拔与气温的关系:
3.安第斯山区的地势与气候
7℃
16℃
25℃
读《阅读卡》,回答课前预习题3
羊驼;是国家的象征, 说明了羊驼在当地居民 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安第斯山区山上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情景, 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
印第安人掌握了安第斯山脉的自 然规律,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因地制 宜发展生产,把生产与山区地势融 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 美。

历史与社会评课稿范文

历史与社会评课稿范文

历史与社会评课稿范文篇一:历史与社会评课稿《垂直的生计》历史与社会评课稿《垂直的生计》温州市第二十五中学林显华本次90学时培训,我观摩了市实验中学开设的4堂公开课,每一位执教老师的课各有特色,都给我留下一些启示,一些成功之处值得我学习。

其中林洁老师的《垂直的生计》一课,是别具风格的一课,带领我们进入了美丽的山区,感受了山区的独特风情。

导课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用一首《安第斯山区赞歌》导入新课,使学习者一目了然,我们今天学习内容跟美丽的安第斯山区有关,在优美的歌声中,人们就情不自禁的会联想到那山区生活场景,如诗、如画,如临其境。

那成群的牛羊,一副鲜活的景象就会在人的脑海中不自觉的出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补充。

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了许多资料,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了准备。

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书本以外的许多信息,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或所谓的引导为主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导演,搭建各种平台,还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表演,全员参加,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用“回味安第斯”的形式,由学生扮演印第安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印第安人的衣、食、行等方面的风土人情。

这比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效果来的好,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这也充分体现了林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安第斯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师通过地图为载体,让学生读图获取知识,从而发展的学生的读图能力。

自然景观和生产景观与生活景观关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祝愿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山区之美、祖国之美,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

《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

《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

《垂直的生计》教学设计泗洲中学金敏敏【导入】(呈现马铃薯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马铃薯,与水稻、玉米一样是世界粮食作物,你知道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哪里吗?(南美洲的秘鲁安第斯山脉和智利沿海一带)今天我们将进入秘鲁安第斯山区,去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

板书:秘鲁安第斯山区【第一环节】我们要寻找秘鲁安第斯山区的地理位置,可以运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和政区图)呈现地形图,你找到安第斯山脉了吗?叙述:山脉是山地的一部分,多呈条带状分布,向两个方向延伸。

安第斯山脉从北向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再找找秘鲁,呈现政区图。

那么现在请同学说一说秘鲁安第斯山区的地理位置。

表达地理位置有哪些方法?(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没有明确界线,但我们大致可以发现是有南美洲、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亚马逊平原的西面、太平洋的东岸?)【承转】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现在让我们走近秘鲁的安第斯山区,感受这里的自然环境。

【第二环节】请大家拿出学习单一,我们一起来查一查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情况。

(板书:自然环境).山地:由很多山组成,起伏很大,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肥沃。

一座山从上到下可分为山顶(山脊)、山坡和山麓等三部分。

这里的地势高而险峻,很多高峰在米以上,中部地区的平均高度达到米,是名符其实的高原高山地区。

这里空气稀薄,环境恶劣。

.高原高山气候的特点是什么?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高度而发生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是在山区,白天和晚上受到太阳热量不同,昼夜温差较大。

. 自然景观:热带雨林灌木和林地、草地热带草原—草原温带草原—积雪分布特点:随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垂直变化。

我们知道气候会影响植被,而植被也可以指示气候,你能根据这些不同的自然景观判断不同高度的气候特点吗?热带—暖温带—寒温带—寒带,可见温度带也是垂直分布。

【承转】根据查找地图并分析我们发现了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具有着垂直分布的特点,这样严酷的高寒山区对人类活动造成了许多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评课稿《垂直的生计》
温州市第二十五中学林显华
本次90学时培训,我观摩了市实验中学开设的4堂公开课,每一位执教老师的课各有特色,都给我留下一些启示,一些成功之处值得我学习。

其中林洁老师的《垂直的生计》一课,是别具风格的一课,带领我们进入了美丽的山区,感受了山区的独特风情。

导课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用一首《安第斯山区赞歌》导入新课,使学习者一目了然,我们今天学习内容跟美丽的安第斯山区有关,在优美的歌声中,人们就情不自禁的会联想到那山区生活场景,如诗、如画,如临其境。

那成群的牛羊,一副鲜活的景象就会在人的脑海中不自觉的出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的补充。

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了许多资料,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了准备。

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书本以外的许多信息,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或所谓的引导为主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导演,搭建各种平台,还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表演,全员参加,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用“回味安第斯”的形式,由学生扮演印第安人,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印第安人的衣、食、行等方面的风土人情。

这比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效果来的好,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这也充分体现了林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安第斯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师通过地图为载体,让学生读图获取知识,从而发展的学生的读图能力。

自然景观和生产景观与生活景观关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带着自身的感觉体验、认识,参与教学过程,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祝愿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山区之美、祖国之美,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角度比较生活化教师不是用书本上的内容或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现场学习,现场表演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思维,这样也很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性很高。

教师把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有关的草原风情知识,然后小组探讨,最后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草原的生活、风俗礼仪。

这样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教师在旁边又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摆正了主体与主导的地位。

我觉得这堂课最大的成功处就在这里了。

3、通过草原风情的表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蒙古族人与汉族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教师再引导学生比较蒙古族与汉族的不同,学生就比较容易进行比较了,从而也能让学生更明白蒙古族为什么衣、食、住、行有其独特的风俗风情了。

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本堂课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这堂课的一大特色之一。

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阅读卡,让学生朗诵,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这样既有利于引入课堂教学,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现在学生的想象力十分有限,而想象力却是创造的渊泉。

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其次,
第三,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能联系旧知识,及时进行巩固和复习。

听了这堂课后,我有些感想。

我认为本次的公开课避免了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避免了蜻蜓点水的观望,是一种对教材和课堂结构大胆改革的尝试。

没有教师依然口干舌燥满堂灌,学生依然死记硬背团团转,威严的眼睛一瞪依然吓倒学生一大片的课堂尴尬。

语言甜、笑容多、师生合作交流也多了。

听了本堂课你可能会发现,其实许多问题根本就不需要教,也不应该教。

好多问题(被我们称为重点或难点)我们讲了又讲,但正是因为我们的讲反而使原本简单的东西变得扑朔迷离,原本清楚的东西变得模模糊糊!其实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比你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的演示强好几倍。

师道的尊严,呆板的模式,严厉的教诲,频繁的考试,使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李白斗酒诗百篇,牛顿树下小憩受感悟。

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有思维的灵奇。

知识当然需要记忆,可活生生的人更需要发展。

我们到底是在教人,还是在教知识?与其不自然地作秀,倒不如把课堂真正搞活!
蒋老师《草原人家》一课是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一堂很富有创新意识的课。

这堂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蒋老师的创新意识,下面就此谈几但我的看法:
1.蒋教师在教学中用《草原赞歌》引入新课,辽阔的草原美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急切想走进草原,这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蒋老师就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到新课知识的学习中来。

2.在课前,蒋老师查了大量有关内蒙古草原的资料,在课中发给学生查阅,让学生全面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
4.蒋老师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多媒体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动静结合,形象生动,使学生更易接受。

5.蒋老师在教学中又用图示的形式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的知识串起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更易掌握知识。

一点建议:我想能否在学生表演前,让学生有时间准备一下,在表演时不看资料。

本课的亮点:
1.情景导入,设问恰到,激发学生联想,自然流畅进入主题。

教师让学生欣赏《草原赞歌》,然后由学生回答:当你听到“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样的一句话时候,你的脑子里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画面,首先让你想到的哪里?2.教师从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出发,查找了相关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素材。

3.学生四人一组为活动单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表演。

在活动前,告知学生学习的要求和表演的角色,表演中学生基本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气氛活跃。

4.引导学生将蒙古的衣、食、住、行与汉族人比较,并显示蒙古袍的图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的发言较全面和仔细,如:学生讲到礼仪、语言等方面,教师在鼓励的同时,适当的进行评价。

让学生有尽情发挥的余地。

5.教师用简单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领会到蒙古人的衣、食、住、行与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有关。

如:衣:蒙古袍―――衣宽袖大——骑马方便――适合草原生活。

建议:在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时,如做到下列,效果会更好。

1.制作简单的道具如:让学生用丝巾来设计蒙古袍
2.准备好杯子和奶茶
3.在表演前先让学生观看蒙古人的生活情景的录象,渲染气氛的同时,给学生有模仿的机会。

一、教学特色
《草原风情》,该课教材以内蒙古大草原为例,围绕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传统文化等风俗习惯,来充分体现草原特色。

蒋老师在教材处理上,授课教师主要通过把课本知识分类成两块内容:一、二、教学建议
在学生角色扮演介绍蒙古的衣食住行时,教师最好能在屏幕上显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

这样既生动,有明了。

在学生角色扮演过程,学生在“舞台”(讲台)上的“站位”欠合理(老是背对学生和听课老师,他的很多表演动作,下面学生和老师基本看不见),授课老师应该作必要的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