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医疗技术管理规范(总2页)

合集下载

重点监控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

重点监控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

重点监控医疗技术管理规范1.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为了规范本省血液透析治疗的管理,保证治疗的质量和病人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和《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等制定本管理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和血液透析中心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最低要求。

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参照本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在当地卫健行政部门、省和地区透析质控中心备案。

(二)开展血液透析长期血管通路(包括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和各种动静脉内瘘)建立手术的医疗机构必须具有内科、外科、放射科、检验科等基本功能科室,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具有处理内外科常见疾病和内外科急症能力。

(三)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具备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接诊区、库房、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应有符合规格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及抢救的基本设备;必须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执行感染控制措施、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质量检测制度、技术操作规范、设备检查及维修制度及病历档案管理制度等。

1. 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分区及要求血液透析室(中心)按实际需要合理布局,必需具备基本功能区,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

(1)透析治疗区①透析治疗区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III 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

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

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换气扇。

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和护理操作。

②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床(椅)间距能满足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不少于0.8米。

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水接口,中心供液系统要有透析液接口。

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配备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

③透析治疗间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或应急发电设施。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1. 引言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医疗设备和技术的购置、使用、维护、评估等方面工作,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可靠使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各项内容和要求。

2. 医疗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医疗技术管理应遵循基本原则:•安全原则:保障医疗技术使用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规范原则:制定标准和规范,规范医疗技术的使用和管理。

•经济原则:合理利用和配置医疗技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原则:不断改进和提高医疗技术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3. 医疗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责任3.1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医疗技术管理部门是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组织,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负责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验收和入库管理;•组织医疗技术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制定医疗技术设备的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培训和操作指导;•监督和评估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效果和服务质量。

3.2 医疗技术管理人员医疗技术管理人员是医疗技术管理部门的核心力量,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医疗技术设备的选型和采购;•组织医疗技术设备的验收和入库管理;•制定医疗技术设备的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培训和操作指导;•组织医疗技术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监督和评估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效果和服务质量。

4. 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和验收4.1 采购程序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应按照程序进行:•制定采购计划,明确设备需求和预算;•调查市场,了解设备的种类、价格和质量等情况;•编制采购文件,包括采购公告、招标文件等;•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参与投标并进行评标;•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规格、数量和价格等;•跟踪供货进度,确保设备按时交付。

4.2 设备验收医疗技术设备的验收应按照要求进行:•检查设备的外观和附件是否完好;•进行设备的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检查设备的标志和说明书是否齐全;•检查设备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进行操作员的培训和操作指导。

医院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院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重点医疗技术的管理,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应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开展的重点医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1. 新技术、新项目;2. 风险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的医疗技术;3. 涉及重大伦理问题的医疗技术;4. 需要特殊管理或批准的医疗技术。

三、管理制度1.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1)医院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的准入、评估、审批等工作。

(2)开展重点医疗技术前,科室需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提交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3)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提出审批意见。

(4)经批准的重点医疗技术,由科室负责组织实施,并按照规定进行备案。

2. 医疗技术培训与考核(1)开展重点医疗技术的科室,应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相关技术。

(2)医务人员需通过考核,取得相应资质后方可独立开展重点医疗技术。

3.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1)医务人员在开展重点医疗技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

(3)科室应建立医疗技术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治疗效果等信息。

(4)医院定期对重点医疗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医疗技术质量控制(1)医院建立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对重点医疗技术的质量进行监控。

(2)科室应设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日常的质量监控工作。

(3)医院定期对重点医疗技术的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医疗技术的合理应用。

四、监督管理1. 医院设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重点医疗技术的监督管理。

2.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对重点医疗技术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重点医疗技术管理规范

重点医疗技术管理规范

重点医疗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相关条款要求,推进本院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起到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保障度的作用,制定本规范。

一、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同时行使院“重点医疗技术领导小组”的职能,在院长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协调处理好各项工作,保证重点医疗技术在全院顺利实施。

二、为确保每个重点医疗技术应用推广能够顺利实施,应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对项目实施全程管理。

三、重点医疗技术在院内实施前,由重点技术(项目)引进或推广负责人(或科室)在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对该重点医疗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可行性研究报告),介绍重点医疗技术行业内推广情况;同类技术国内外新动向;从本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评估是否具备推广此项重点医疗技术的可能性;应用推广存在的安全性与风险性;会给本院技术进步上带来什么引领和发展助推作用等。

全会进行讨论论证(含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通过后还需交由伦理委员会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经院长审查批准同意方可实施。

四、项目负责人应按时制定项目计划书和完成进度表,负责项目实施中的人才引进与培养,项目所需资金、设备等支撑条件。

负责对外合作交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以获取最新信息动态,完成项目阶段性工作任务,最终按期完成项目任务,及时提出成果鉴定和科研成果申报。

五、医务科、科教科按上级部门颁布的对各类重点学科建设的不同要求和标准进行甄选和送报,鼓励各科室积极上报重点医疗技术。

重点医疗技术(项目)实施过程中,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应定期举行工作例会,听取项目执行人(科室)工作汇报,审查与控制重点医疗技术阶段性实施中的有关项目要求、质量标准执行是否存在偏离;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管理职能部门,院行政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各种问题,督促项目实施科室按时完成项目任务。

二0一八年九月修订。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质量管理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质量管理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质量管理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质量管理标准规范一、总则医疗技术质量是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指标,为了确保医疗技术质量的可控性和可持续性,制定本《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质量管理标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二、管理组织1.设立医疗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技术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2.明确医疗技术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在医疗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权威性和有效性;3.建立与医疗技术质量管理相关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

三、人员管理1.医疗技术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职业资格进行从业,相关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2.医疗技术人员应定期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3.医疗技术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保护医疗技术相关的机密信息。

四、设备设施管理1.所有医疗设备设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2.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验,确保其正常运行;3.建立设备设施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设备的购置、维护、维修等信息。

五、医疗技术操作规范1.医疗技术操作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2.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消毒、洗手等措施,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卫生性;3.操作前应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相关医嘱,确保医疗技术操作的准确性。

六、医疗技术质量评价1.建立医疗技术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对医疗技术质量进行评估;2.通过医疗技术的质量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3.将医疗技术质量评价结果与医疗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并及时建议和指导相关改进工作。

七、不良事件管理1.建立医疗技术不良事件的报告及管理制度,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记录和分析;2.针对不良事件,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3.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管理机构进行报告,并配合调查处理。

八、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1.设立医疗技术质量绩效考核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评价;2.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和激励,鼓励医疗技术人员积极提升技术水平;3.建立医疗技术质量的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反馈、评估和学习,不断改进医疗技术质量管理的工作。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管理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管理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管理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管理标准规范在医疗行业中,医疗技术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制定和执行医疗技术管理标准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管理的标准规范,并详细阐述其内容。

一、技术设备管理1. 设备选购与验收医疗机构在选购医疗技术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性能、价格、维护方便性等因素,确保设备符合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

同时,在设备交付前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规格符合合同要求。

2. 设备维护与保养医疗技术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维护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并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3. 设备巡检和检修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检修和处理。

巡检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等。

二、医疗器械管理1. 器械采购与验收医疗机构在采购医疗器械时,应根据临床需求和质量要求,选择适当的产品,并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要求。

在收货时,应进行验收,确保器械的完整性和质量。

2. 器械清洗与消毒医疗器械的清洗与消毒是确保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交叉感染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器械清洗与消毒管理制度,包括清洗和消毒程序、清洗剂和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等。

3. 器械存储和调配医疗机构应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存储,并确保存储环境干燥、通风、无异味。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合理的器械调配,确保器械的及时供应。

三、医疗技术质量管理1. 技术人员培训与考核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医疗技术新进展等。

2.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和执行相关的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操作规范应具体明确每个环节的要求和步骤,以减少人为失误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重点医疗技术管理规范

重点医疗技术管理规范

重点医疗技术管理规范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医疗技术管理规范是指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设备的配置、使用、维护、保养等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本文将从医疗技术设备的配置、使用、维护和保养四个方面来探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重点。

首先,医疗技术设备的配置是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重点之一、医疗机构需要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备配置,包括设备种类、数量、质量等方面。

设备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效益,不合理的设备配置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技术脱节等问题。

因此,医疗机构应制定科学的设备配置计划,依据临床需求、人员水平和经济实力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

其次,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也是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重点之一、医疗机构应确保医疗技术设备的使用安全和有效性,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操作设备的熟练度和技术水平。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设备使用记录和故障处理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使用中的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再次,医疗技术设备的维护是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重点内容之一、医疗设备的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稳定工作和使用寿命。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固定设备维修人员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维护技术和操作规范。

最后,医疗技术设备的保养也是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重点之一、医疗机构应根据设备的类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保养工作。

设备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消毒、防尘、防潮等工作,旨在减少设备故障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设备保养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保养工作。

综上所述,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重点包括设备配置、使用、维护和保养等方面。

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要求,加强对医疗技术设备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保障医疗安全和病患的健康。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管理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管理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管理标准规范在医疗机构中,医疗技术的管理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疗技术涉及诊断、治疗、手术等各个方面,对医疗机构的运行和服务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规范医疗技术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权益,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医疗技术管理标准规范。

一、医疗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医疗技术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医疗技术管理应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医源性损伤的风险。

2. 规范性原则:医疗技术管理应以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确保医疗技术操作的规范性。

3. 效益性原则:医疗技术管理应合理使用和配置医疗设备,充分发挥技术和设备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

4. 主动性原则:医疗技术管理应强调主动预防和控制医疗技术操作中的风险和危害。

5. 信息化原则:医疗技术管理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二、医疗技术管理的内容医疗技术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档案,明确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修和报废等管理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技术操作的规范和流程,明确各级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权限和责任。

3. 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提高医疗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控制体系,规范医疗技术操作中的感染防控措施,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5. 不良事件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医疗技术操作中的不良事件,减少不良事件对患者的损害。

6. 继续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医疗技术操作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三、医疗技术管理的执行医疗技术管理应由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负责执行,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 制定: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医疗技术管理的标准规范。

重点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重点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重点医疗技术档案的管理,确保医疗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档案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涉及以下重点医疗技术的档案管理:1. 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医疗技术;2. 需要消耗稀缺资源的医疗技术;3. 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医疗技术;4. 存在不合理临床应用,需要重点管理的医疗技术。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重点医疗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

2. 各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重点医疗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

3.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重点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职责、流程、要求和责任。

四、档案管理内容1. 重点医疗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技术申请文件:包括科室申请表、设备论证报告、设备资料、招标标书、订货合同、验收表、发票复印件、三证、商品检验书等。

(2)技术评估文件:包括自我评估报告、第三方评估报告、医疗技术伦理委员会审核意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意见等。

(3)技术实施文件:包括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会诊记录、病例讨论记录、医疗质量评价报告等。

(4)技术培训文件: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记录、考核记录等。

(5)技术监督文件:包括监督检查记录、整改措施、整改效果评估等。

(6)其他相关文件:包括患者知情同意书、伦理审查意见、临床应用指南等。

2. 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对上述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五、档案利用与保管1. 重点医疗技术档案的利用,应遵循公开、公正、合法的原则,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

2. 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档案的保管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和保密。

3. 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整理和更新,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监督与考核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重点医疗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质量保证管理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质量保证管理标准规范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质量保证管理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质量保证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医疗技术质量保证管理的标准与规范。

以下为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质量保证管理的具体要求:1.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技术质量保证、技术文件管理、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该制度应涵盖医疗技术的整个过程,从医疗技术的选择、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到淘汰等环节都要有相应的规范和流程。

2. 医疗技术人员管理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建立医疗技术人员的任职、考核、激励和培训制度。

要求医疗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以保证其技术水平的更新和提高。

3. 医疗技术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设备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使用、维护与保养、报废等环节的规范要求。

设备的选型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水平进行评估和选择,设备的购置和验收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

4. 医疗技术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医疗技术的质量和安全。

该体系应包括医疗技术质量控制规范、质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异常事件的处理与纠正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医疗技术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技术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技术问题引发的风险和损害。

5. 医疗技术质量评价医疗机构应对医疗技术质量进行定期评价,包括技术操作的准确性、临床效果的评估、技术设备的运行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的医疗技术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和提升措施。

6.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技术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并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质量。

这包括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不断培养和提升医疗技术人员的技能、改善技术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等方面。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医疗技术质量评审和认证工作,以提高医疗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7. 医疗技术质量信息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技术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对医疗技术质量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归档和统计分析,以便于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监管。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中的医疗技术管理规范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中的医疗技术管理规范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中的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在医疗行业中,医疗技术管理规范是确保医疗技术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制度之一。

本文将介绍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在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中的应用。

一、质量管理医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技术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工作程序和流程,明确质量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建立质量控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医疗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管理医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管理。

包括设备的选型、采购、验收、安装、调试和维护保养等环节,以及设备的维修和报废处理等。

对于高风险或特殊医疗设备,医疗机构还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耗材管理医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对医疗耗材进行有效管理。

包括耗材的选用、采购、入库、使用、验收和废弃等环节。

医疗机构应制定耗材管理制度,加强耗材的库存控制和消耗监测,确保耗材的使用合理、安全和经济。

四、信息管理医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医疗技术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和应用等。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技术信息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医疗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

五、人员管理医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建立人员资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技术人员的职业培训、考核和岗位资质认证等。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技术人员的管理,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六、事件管理医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事件管理制度。

包括对医疗技术事故和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等。

医疗机构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技术事故和不良事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提高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七、科研与创新医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加强科研与创新工作。

包括医疗技术的创新研发、临床应用和评价等。

医院重点医技科室管理制度

医院重点医技科室管理制度

***妇幼保健院重点医技科室管理制度治疗室制度1、经常保持室内清洁,每做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

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不许要室内逗留。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清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

3、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4、毒、限、剧药、贵重药应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上作帽及日罩。

6、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火更换一次(器械消毒液),头皮针、静脉导管酒精浸泡经常保持75度。

7、己用过的一次性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清点,即使毁型定期销毁。

注射室工作制度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

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病员热情、体贴。

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戴日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6、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超声检查工作制1、需做检查的病员,由医师填写检查申请单。

2、危重病员检查,应有医护人员陪同或到床旁检查,出现阳性结果应当反复核查,病变图象应拍照记录,疑难病例应会同有关医师检诊。

3、超声波室诊断报告由医师或技师书写并签名,必要时须经上级医师审签。

4、超声图像照片一律由超声诊室统一保管。

临床科借用办理借用手续。

5、住院病员超声检查出现阳性结果或可疑的阳性所见时,应与临床科取得联系,坚持追踪随访,对误诊、漏诊的病例应组织全科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断质量。

6、对各种仪器、设备指定专人管理,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做好使用、维修记录,注意用电安全。

7、检查室应保持整洁,定期清扫、消毒。

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禁止吸烟。

心电图检查工作制度1、需做检查的病员,由医师填写检查申请单,须做床旁检查者应注明,申请做急诊心电图者,应及时安排检查。

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针对重点医疗技术的管理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这些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是为了确保重点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医疗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1.技术设备的购置与验收:医疗机构采购重点医疗技术设备时,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采购,并进行严格的技术验收。

技术验收包括设备的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和检验,确保设备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指标。

2.技术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技术设备维护与保养计划,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维护与保养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校准和维修等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可靠。

3.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技术操作规范,包括设备使用方法、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等,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操作和使用重点医疗技术设备,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和伤害。

4.技术培训与考核: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进行技术考核,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素质。

5.技术质控与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技术质控制度,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检测的方法与要求、质量监控的措施与方法等,确保重点医疗技术的质量可控。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定期进行技术质量的监督与检查,对技术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的保证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临床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相关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的严格遵守和执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医疗技术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医疗重点技术管理新版制度

医疗重点技术管理新版制度

xxx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增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是指医院及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旳,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和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协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用旳诊断、治疗措施。

二、我院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技术管理措施》旳有关规定。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旳原则。

三、各科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各科旳功能任务相适应,应具有符合资质旳专业技术人员、相应旳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四、严格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人和管理制度,并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五、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旳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波及一定伦理向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旳医疗技术。

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技术(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心脏导管消融技术、起搏器植入技术、冠心病介入诊断技术)2、综合介入诊断技术3、外周血管介入诊断技术4、神经血管介入诊断技术5、四级妇科内镜诊断技术6、人工关节(髋、膝关节)置换技术7、人工耳蜗植入技术8、角膜移植手术9、血液净化技术(含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腹膜透析等技术)10、临床基因扩增检查技术(不含基因芯片诊断技术)11、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技术(含χ刀、γ刀、Cyberknife、TOMO 等治疗技术)12、颌面部轮廓整形技术1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技术14、我区初次开展(未纳入卫生部规定旳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旳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旳医疗技术:(一)波及重大伦理问题;(二)高风险;(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旳临床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五)卫生部规定旳其她需要特殊管理旳医疗技术。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医疗技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技术管理行为,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机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合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等,合用于所有从事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医疗技术管理包括医疗技术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及保养等全过程的管理、医疗技术质量控制、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持续教育等内容。

第四条:医疗技术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和法律法规,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技术安全可靠、有效可控。

第二章医疗技术设备采购管理第五条:医疗技术设备采购应符合以下原则:1. 需要符合医疗机构实际需求和规划发展。

2. 采购过程应公开透明,遵循合理竞争的原则。

3. 采购的医疗技术设备应获得相应资质认证,并具备良好的声誉和售后服务保障。

第六条:医疗技术设备采购程序包括需求评估、招投标、评审、合同签订、设备验收等步骤。

第七条:医疗技术设备采购合同应明确设备性能、规格、数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内容,并签订正式合同。

第八条:医疗技术设备验收应遵循相应的验收标准和程序,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符合要求。

第三章医疗技术设备使用管理第九条:医疗技术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设备验证和保养检修,并建立相应的设备档案。

第十条:医疗技术设备使用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患者安全。

第十一条:医疗技术设备维护保养应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检修和意外维修等内容。

第十二条:医疗技术设备损坏或者故障时,应即将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第四章医疗技术质量控制第十三条:医疗技术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技术文件管理、质量评价、不良事件报告等内容。

第十四条:医疗技术文件管理包括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设备档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管理。

第十五条:医疗技术质量评价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设备性能和技术操作评价。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技术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医疗技术管理范围第一节总览医疗技术管理范围包括医疗设备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医疗信息系统管理等。

第二节医疗设备管理1. 医疗设备采购、安装、验收、调试、维修等工作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

2. 对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巡检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三节医疗器械管理1. 医疗器械的采购必须依法进行招标或者询价,并按照规定的程序验收。

2. 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

3. 制定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等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第四节医疗信息系统管理1. 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 确保医疗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可靠性和完整性。

3. 建立医疗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

第三章医疗技术管理人员第一节职责1. 医疗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医疗技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2. 医疗技术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开展医疗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3. 医疗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医疗技术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二节职权1. 医疗技术管理人员有权对医疗技术设备和器械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医疗技术管理人员有权制定医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3. 医疗技术管理人员有权对医疗信息系统的使用进行监督和审查。

第四章医疗技术质量控制第一节质量控制体系1. 建立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等。

2. 制定医疗技术质量控制方案,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

第二节质量评估1. 定期进行医疗技术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措施。

2. 进行医疗技术的风险评估,防范医疗技术风险带来的安全隐患。

第五章医疗技术安全管理第一节安全风险评估1. 对医疗技术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防范医疗技术事故的发生。

2. 建立医疗技术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疗技术在医疗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如果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医疗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影响医院运行,对患者的治疗和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和完备的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管理制度范围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应用于医学临床各个领域,包括诊断、治疗、手术和康复等方面的具体管理制度。

须对临床重点医疗技术、设备和相关人员的管理实施,以保证患者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

内容设计人员和设备批准所有新设备和设计人员均需经过审批程序后始可使用于医疗应用工作中。

个人和设备的审核程序应严格地按照设立审议申请流程执行。

实验室/应用实例实验室和应用实例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

实验室包括原型设计、技术交流、验证和获得批准的实验室。

设备管理设备应依据设备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和维护,并进行周期性的校准、检查和保养。

设备的使用记录应被以备案形式保存,并根据所需加以清理。

如有检测数据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修正和纠正。

培训和考核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与其从事的工作具有匹配性。

医疗技术服务人员应接受医院要求的个人培训与发展,并进行必要的考核。

日常管理检测结果、日常操作等必须详细记录,并切实查看有关责任人员按照规定执行,日常运营管理是有效控制医疗风险的保证之一。

安全监测保证医院的临床医学培训和研究须按照政府部门的管理规定实行,保证各种专业和技术培训必要的安全措施。

质量控制必须制定并执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来保证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的质量,并进行合适的教育和培训来提高防护意识。

对于与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相关的疑难问题,管理员工可以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

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是临床医学的基石之一,对医院的临床工作和患者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搭建一套科学的管理框架,来保证医院的工作和患者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医疗技术管理规范(总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为规范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管理,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相关条款要求,推进本院临床重点医疗技术的使用和推广,起到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保障度的作用,制定本规范。

一、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同时行使院“重点医疗技术领导小组”的职能,在院长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协调处理好各项工作,保证重点医疗技术在全院顺利实施。

二、为确保每个重点医疗技术应用推广能够顺利实施,应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对项目实施全程管理。

三、重点医疗技术在院内实施前,由重点技术(项目)引进或推广负责人(或科室)在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对该重点医疗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可行性研究报告),介绍重点医疗技术行业内推广情况;同类技术国内外新动向;从本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评估是否具备推广此项重点医疗技术的可能性;应用推广存在的安全性与风险性;会给本院技术进步上带来什么引领和发展助推作用等。

全会进行讨论论证(含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通过后还需交由伦理委员会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经院长审查批准同意方可实施。

四、项目负责人应按时制定项目计划书和完成进度表,负责项目实施中的人才引进与培养,项目所需资金、设备等支撑条件。

负责对外合作交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以获取最新信息动态,完成项目阶段性工作任务,最终按期完成项目任务,及时提出成果鉴定和科研成果申报。

五、医务科、科教科按上级部门颁布的对各类重点学科建设的不同要求和标准进行甄选和送报,鼓励各科室积极上报重点医疗技术。

重点医疗技术(项目)实施过程中,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应定期举行工作例会,听取项目执行人(科室)工作汇报,审查与控制重点医疗技术阶段性实施中的有关项目要求、质量标准执行是否存在偏离;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管理职能部门,院行政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各种问题,督促项目实施科室按时完成项目任务。

二0一八年九月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