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舜臣(1545-1598):民族英雄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他颇有学问,能骑
善射,32岁时武举登科,从此开始军旅生涯他刚直不阿一生忧国忧民,追求正义,几处逆境而无悔无怨47岁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后,积极操练水军,构筑防御阵地,并创建了铁甲战舰龟船,防范倭寇的进犯当时日本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国内四岛的统一,妄图以武力征服朝鲜和中国1592年,他率领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攻陷汉城(现译“首尔”),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韩国称这一段历史为“壬辰倭乱”应朝鲜王朝之请,明朝派兵出援,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中朝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战争,史称“壬辰卫国战争”李舜臣将军和中国水军并肩作战,多次击败日军,屡立奇功1598年12月,他与明朝水军重创敌寇,在激战中不幸中弹身亡两年后,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级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赠谥“忠武”从此,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供奉着李舜臣将军灵位的显忠祠建于1706年,位于芳华山脚下,周围群山环抱,祠内松柏成荫显忠祠占地50多万平方米,除了“本殿”之外,还有“号”“古宅”“家庙”以及李氏家族使用过的水井等古式建筑有关李舜臣将军的历史资料和当年他与倭寇海战时使用过的武器等实物,明朝皇帝赐与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斩刀等8件赐品的复制件,则被精心地保存在“遗物馆”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诞生的日子,显忠祠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显忠祠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一度荒颓,1945年日本投降后,纪念忠武公的活动得以恢复1966年,韩国政府将此地辟为“圣域”,重建显忠祠,园区的综合景观工程一直持续到1974年
安轴是高丽后期著名的学者、文臣,《谨斋先生文集(全)》是他的诗文集。本研究主要运用文化与人格学派代表人物许烺光(Francis L. K. Hsu)的人格理论对《谨斋先生文集(全)》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安轴所具有的文化人格特征,具体如下:第一,济世爱民——“岂曾求媚自谋身”第二,抱朴含真——“望云投筋愧青山”第三,感情真挚——“云龙以类应,万里终相从”第四,尚文重教——“心趣六经,志穷千古”第五,依附顺从——“竭力输忠,勉修职贡”任何一种人格的形成都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的。在研究安轴人格构建因素时,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安轴所处的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入手,着眼于蒙古影响下的高丽社会状况;其次研究了安轴的家庭背景,重点放在对安轴影响最大的族祖安珦和父亲安硕两人身上;再次是安轴所交往的朋友对其影响,朋友分为官员、隐士和中国友人三大类;最后是安轴的个人经历对其文化人格的影响。安轴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本研究还通过不同人士对安轴的评价分析了安轴所处的历史地位。同时由安轴的文化人格推导出当时高丽知识分子的整体精神风貌。
李滉
李滉1501—1570年,朝鲜朝庆北道安东郡,陶山面温溪里人,后人称其为退溪先生。朝鲜朝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李滉六岁时,从乡间老人始学千字文,12岁随叔父李松斋学《论语》,19岁时曾作诗描写宇宙之道:“独爱林庐万卷书,一般心事十年余,迩来似与源头会,都把吾心看太虚”。20岁贪读《周易》,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21岁始游太学、27岁乡试合格、33岁为乡举第一名,任承文院副正字,开始了他的官职生涯。先后历任多种官职,但从53岁所作《天命图》之后,便无意久留官场,最后终于辞退,还乡故里陶山。60岁时开始与奇大升辩论《四端七情说》,逐渐显露出他的学问业绩。直到70岁去世时,终于将《圣学十图》上奏宣祖皇帝后
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临终前留下两条遗言:一是免除一切葬礼;二是立一小碑。
李滉从《圣学十图》来全面展开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圣学十图》依次是:1、太极图;
2、西铭图;
3、小学图;
4、大学图;
5、白麓洞图;
6、心统性情图;
7、仁说图;
8、心学图;
9、敬斋箴图;10、夙兴夜寝图。前5图强调天道与人伦的阐明统一,并致力于德业,后5图则强调人的心性要从根源上致力于道义生活并推崇敬畏。
除了,《圣学十图》外,李滉的主要哲学思想继承了程朱的理气妙合一体论,并以孟子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与七情(礼记:喜、怒、哀、惧、爱、恶、欲),而论证了心与性的命题。李滉将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辞让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知之端。他认为四端之发为理之发,属形而上之理,为纯理。七情之发为气之发,属形而下之气,故有善有恶,并认为理发而气随,气发而理乘。还以《四端七情论》修改了《天命图》。并用“敬和义”来完成理气不相离,敬是由内向外(理贯气),义是由外向内(气变理)的修养功夫。李滉的《圣学十图》、《四端七情论》、《天命图》在朝鲜朝影响很大,清代传入中国。
李滉到70岁去世时,其门下弟子倍出。任政丞的就有10多名,得到谥号的有30多名,大提学超过10人,配享书院及祠宇者多达70余人。目前研究李滉的专著多达100余部,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李滉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韩国历代称他是程朱之后儒宗,朝鲜朝的圣人孔子,东方第一人。韩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们称他是阐明孔孟、周、程、张、朱之道的唯一者。韩国人为了纪念他,目前韩币1000元面值的头像就是李退溪先生,他的思想在韩、日、中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清代,曾普及过李滉的《圣学十图》,梁启超曾写诗称颂李滉:“巍巍李夫子,继开一古今,十图传理决,百世召人心,云谷琴出润,濂溪风月寻,声教三百载,万国乃同钦”。李滉的主要著作有《圣学十图》、《天命图致订》、《朱子要节》、《宋元明理学通录》、《伊山书院记》、《答高奇峰书辩七情》、《陶山记》、《戊辰六条疏》等。
李珥
李珥(1536—1587)字献书,朝鲜朝江原道江陵郡北坪村外婆家。因讲学于坡洲江陵粟谷,后人称他为粟谷先生。
李珥是朝鲜朝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又是政治家、教育家、“实学”的创始人。其祖先是河南开封人,父母均系名门出身。李珥从小聪明过人,3岁时说话与写字同时开始,8岁能诗文,13岁初试进士合格,16岁丧母,守孝三年有感于生死问题。19岁入金刚山在摩词淤道场熟习佛道,有所醒悟,20岁下山再次回归儒学,23岁在礼安的陶山面见退溪李滉,问道后求道心更坚,此年因考别试科以《天道策》为状元第一。《天道策》不仅在国内有名,当时还名扬中国明朝,因他考状元共9次,每次都是第一,当时的市井小儿都叫他九度状元公。李珥考中状元后先后历任内外重职,外职当过清洲牧史、黄海道观察使等,内职历任校理,承旨副提学、大提学、大司谏大司宪,户部兵部判书等,还曾担任“远接使”奉使明朝。李珥的思想继承程朱理学思想,而且又有所发展,提出理和气相存互发,为理气一元论者。他认为“四端”是理发气随,七情是气发理乘,故四端主理,七情主气。偏重于气包理和一个气发理乘。但他又主张理先气后的观点和四端包七情的人心道心说。在治国方面,继承张载的经世致用和务实思想,提倡实理、实心、实意、实功、实事的内圣外王主张。还继承孟子的广开言路的民本思想来实现“实用大同世界”。
李珥在朝中,经常主张哲人君主政治,劝君王体验实践圣人之学与治世之道。为宣祖皇帝实践尧舜禹三代之治而制订了《东湖问答》、《万言封事》、《事务六条启》等。这些都是他论述内圣外王治天下的著作。并提倡实行井田制,尤其是他建议设置经济司虽未实现,却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