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灰制备活性炭
稻壳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文章编号 100728827(1999)0320058205 收稿日期:1999203209; 修订日期:1999204215 作者简介:陈爱国(19612),男,江苏淮阴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煤岩学研究及活性炭研究和开发。
稻壳制备活性炭的研究陈爱国(鞍山热能研究院,辽宁鞍山 114004)摘 要: 随着环保问题的日趋重视,各行业对活性炭的需求逐年增加。
稻壳是制备活性炭的良好材料,但它的灰分高,如果不对其进行降灰处理,难以制备高质量的活性炭。
通过用N aOH 除灰,制备活性炭实验,研究了N aOH 溶液浓度、温度、浸渍时间对除灰效果的影响及灰分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经除灰后,当稻壳炭的灰分为37.31%、17.35%和5.63%时,制备的活性炭的碘值分别为749.0m g g ,997.0m g g 和1127.0m g g 。
关键词: 稻壳;除灰;活性炭中图分类号: TQ 424.1+9 文献标识码: A1 引言 活性炭是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炭材料,广泛用于液体和气体的净化、溶剂回收及作催化剂载体等。
随着对环保问题的日趋重视,各行业对活性炭的需求逐年增加。
常用生产活性炭的各种原料有煤炭、木材、椰子壳、骨头、果壳、焦炭、树脂等。
这意味着任何碳含量较高且价格低廉的材料均可做为生产活性炭的原料。
稻壳是有一定碳含量的农业副产品,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它的灰分含量过高,不经降灰处理,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活性炭。
本工作通过用N aO H 除去稻壳炭中的灰分,然后进行制备活性炭实验,对N aO H 溶液浓度、温度、浸渍时间对除灰效果的影响及灰分和各种活化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2 试验2.1 原料试验用稻壳在自然干燥后进行工业分析,其分析数据列于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原料稻壳含有大量的挥发分(64.51%)且灰分含量高(12.91%)。
在自然状态下,它的视密度为0.1(g c m 3),为了制备粒状活性炭,先用螺旋式挤压机(型号:FR 2200,能力:2000kg h )将稻壳挤压成外径55mm ,内径15mm 、长约500mm 的稻壳棒。
稻壳灰制备活性炭
稻壳灰制备白炭黑可行性研究报告1. 前言: (1)2. 产品用途: (2)2.1 电子封装材料 (3)2.2 树脂复合材料 (3)2.3 塑料 (3)2.4 涂料 (4)2.5 橡胶 (4)2.6 颜(染)料 (5)2.7 陶瓷 (5)2.8 密封胶、粘结剂 (6)2.9 玻璃钢制品 (6)2.10 药物载体 (7)2.11 化妆品 (7)2.12 抗菌材料 (8)2.13 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8)2.14 新型有机玻璃添加剂 (9)3. 市场需求分析: (9)4. 白炭黑工业生产方法: (11)4.1 气相法 (11)4.2 沉淀法 (12)4.3 新方法 (12)4.4 以稻壳灰为原料的生产方法: (12)5. 工艺流程: (13)6. 设备配置报价表: (14)7. 市场利润分析: (15)1. 前言:水稻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农作物。
我国稻谷总产量约2 亿t,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3,居世界首位。
稻谷中,作为主要的副产物——稻壳(rise hull,RH)约占20%,是稻谷加工厂的主要副产品。
按此计算,我国每年的稻壳总量在4000 万t 左右,数量十分庞大,是一种量大面广价廉的可再生资源。
由于稻壳体积大,容重小,在许多地方已成为农业废弃物,特别是稻壳燃烧后的稻壳灰,用途局限,价格低廉,大部分作为废物弃之,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
因此,为稻壳寻求合适的出路已成为日益迫切的课题。
稻壳的主要组成是纤维素类、木质素类和硅类, 品种及产地不同, 其组成有所差别, 大致组成为: 粗纤维35.5%~45%( 缩聚戊糖16%~22%) 、木质素21%~26%、灰分11.4%~22%、二氧化硅10%~21%。
根据稻壳的化学组成, 可将它的利用分为三大类: 利用它的纤维素类物质, 采用水解的方法生产如糠醛、木糖、乙酰丙酸等化工产品; 利用它的硅资源生产如泡花碱、白炭黑、二氧化硅等含硅化合物; 利用它的碳、氢元素, 通过热解( 气化、燃烧等) 获得能源。
由稻壳灰制备活性炭的工艺及应用研究
KOH 在反应釜中反应 。反应条件控制为 : 压力4. 0 MPa ,时间 4h ,灰与碱的配比为 1∶0. 5 (质量计) ,反应 结果见表 1 。
表 1 炭化温度对稻壳灰组成及反应结果的影响
收稿日期 :2002 - 07 - 04 卫延安 :男 ,1969 年出生 ,讲师 ,博士研究生 ,粮油精细化工药物中
间体合成
碱为主要原料 ,探讨用碱量 、配比 、反应时间 、压力等 因素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 ,以期开发出一 条适合推广应用的工艺路线及技术参数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 甲基蓝 ( HGB3394) 指示
将稻 壳 过 40 目 筛 , 去 除 筛 下 物 , 所 余 部 分 经 600 ℃炭化炉炭化 ,所得稻壳灰依据优化反应条件 (压 力 0. 5MPa 、反应时间 4h 、稻壳与碱以 1∶0. 22 配比) 进 行反应 。结果见表 4 。
表 4 稻壳过筛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稻壳处理 亚甲蓝吸附值 情况 (mL/ 0. 1g)
品 ,结果见表 5 。
由表 5 可以看出 ,经高温活化后 ,要烧除部分炭 ,
但会增加活性炭的吸附值 。其机理可能是 :
活化剂充分溶入炭的内层结构 ,腐蚀炭的表面 ;
活化剂本身发生分解 ,与炭表面发生反应 ;
在更高温度下进一步烧失无序炭 ,使微孔进一步 扩大〔12〕。
2. 4. 2 高温活化
由于用稻壳灰制备活性炭其工艺过程是采用碱
剂 ,炭化稻壳 ,自制 。 高温马弗炉 , GS - 2 高压反应釜 ,SBD - 1 数字白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研究
Abstr act: The activated carbon was prepared by using rice husks as raw material. The methyllene cyanine adsorption value and the iodine adsorption value of the product were tested.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the activated heating program was: first rice hulls were chard at 550℃, secondly rice husks the production were pretreated at 400℃ and then activated at 700℃ the chroma of NaOH was 2.5 mol /L, activated at 700℃ for 1 h. The methylene cyanine adsorption value and the iodine adsorption value was 250 mg /g and 726 mg /g.
在 活 性 炭 的 活 化 试 验 研 究 中 选 取 了 400℃, 500℃、600℃, 700℃和 800℃五个活化温度。亚甲基 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变化情况如图 7、图 8 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壳灰制备白炭黑可行性研究报告1. 前言: (1)2. 产品用途: (2)2.1 电子封装材料 (3)2.2 树脂复合材料 (3)2.3 塑料 (3)2.4 涂料 (4)2.5 橡胶 (4)2.6 颜(染)料 (5)2.7 陶瓷 (5)2.8 密封胶、粘结剂 (6)2.9 玻璃钢制品 (6)2.10 药物载体 (7)2.11 化妆品 (7)2.12 抗菌材料 (8)2.13 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8)2.14 新型有机玻璃添加剂 (9)3. 市场需求分析: (9)4. 白炭黑工业生产方法: (11)4.1 气相法 (11)4.2 沉淀法 (12)4.3 新方法 (12)4.4 以稻壳灰为原料的生产方法: (12)5. 工艺流程: (13)6. 设备配置报价表: (14)7. 市场利润分析: (15)1. 前言:水稻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农作物。
我国稻谷总产量约2 亿t,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3,居世界首位。
稻谷中,作为主要的副产物——稻壳(rise hull,RH)约占20%,是稻谷加工厂的主要副产品。
按此计算,我国每年的稻壳总量在4000 万t 左右,数量十分庞大,是一种量大面广价廉的可再生资源。
由于稻壳体积大,容重小,在许多地方已成为农业废弃物,特别是稻壳燃烧后的稻壳灰,用途局限,价格低廉,大部分作为废物弃之,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
因此,为稻壳寻求合适的出路已成为日益迫切的课题。
稻壳的主要组成是纤维素类、木质素类和硅类, 品种及产地不同, 其组成有所差别, 大致组成为: 粗纤维35.5%~45%( 缩聚戊糖16%~22%) 、木质素21%~26%、灰分11.4%~22%、二氧化硅10%~21%。
根据稻壳的化学组成, 可将它的利用分为三大类: 利用它的纤维素类物质, 采用水解的方法生产如糠醛、木糖、乙酰丙酸等化工产品; 利用它的硅资源生产如泡花碱、白炭黑、二氧化硅等含硅化合物; 利用它的碳、氢元素, 通过热解( 气化、燃烧等) 获得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稻壳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与发到国家相比利用率低,综合利用效益差。
俄罗斯利用稻壳灰生产的产品有活性炭,水玻璃及化工原料。
印度用稻壳灰研制并推广应用的产品有高标号水泥、建筑用砖及活性炭。
日本在稻壳灰利用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应用于土壤改良、育苗培土、脱臭、水净化、保温材料等方面。
由此可见,稻壳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前景十分诱人。
2. 产品用途: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状X-射线无定形硅酸和硅酸盐产品的总称,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超细二氧化硅凝胶和气凝胶,也包括粉末状合成硅酸铝和硅酸钙等。
其化学组成为SiO2 nH2O,是一种多孔性高分散并具有极强吸附力的白色蓬松状物。
是橡胶、塑料、油漆、油墨、造纸、农药及牙膏等行业不可缺少的优良助剂,特别是在橡胶工业中,白炭黑已取代炭黑,成为最佳的增强补充剂。
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新型材料,以其特殊的性质,用途更加广泛。
2.1 电子封装材料有机物电致发光器材(OELD)是目前新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平面显示器件,具有开启和驱动电压低,且可直流电压驱动,可与规模集成电路相匹配,易实现全彩色化,发光亮度高(>105cd/m2)等优点,但OELD器件使用寿命还不能满足应用要求,其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之一就是器件的封装材料和封装技术。
将经表面活性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充分分散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封装胶基质中,可以大幅度地缩短封装材料固化时间(为2.0-2.5h),且固化温度可降低到室温,使OELD器件密封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增加OELD器件的使用寿命。
2.2 树脂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点,但近年来材料界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树脂基材料使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合成高性能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已成为当前材料界和企业界的重要课题。
只要能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充分、均匀地分散到树脂材料中,完全能达到全面改善树脂基材料性能的目的。
提高树脂材料的强度和延伸率;还能提高其耐磨性和改善材料表面的光洁度;最后能抗老化性能。
2.3 塑料利用纳米二氧化硅的透光、粒度小,可以使塑料变得更加致密,在聚苯乙烯塑料薄膜中添加二氧化硅后,不但提高其透明度、强度、韧性,而且防水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也明显提高。
通过在普通塑料聚氯乙烯中添加少量纳米二氧化硅后生产出的塑钢门窗硬度、光洁度和抗老化性能均大幅提高。
利用纳米二氧化硅对普通塑料聚丙烯进行改性,主要技术指标(吸水率、绝缘电阻、压缩残余变形、挠曲强度等)均达到或超过工程塑料尼龙6的性能指标,实现了聚丙烯铁道配件替代尼龙6使用,产品成本大幅下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4 涂料我国是涂料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当前国产涂料普遍存在着性能方面的不足,诸如悬浮稳定性差、触变性差、耐候性差、耐洗刷性差等,致使每年需进口大量高质量的涂料。
将纳米二氧化硅应用在涂料中,经检测其主要性能指标除对比率不变外,其余均大幅提高,如外墙涂料的耐洗刷性由原来的一千多次提高到一万多次,人工加速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老化时间由原来的250小时(粉化1级、变色2级)提高到600小时(无粉化,漆膜无变色,色差值4.8),此外涂膜与墙体结合强度大幅提高,涂膜硬度显著增加,表面自洁能力也获得改善。
2.5 橡胶橡胶是一种伸缩性优异的弹性体,但其综合性能并不令人满意,生产橡胶制品过程中通常需在胶料中加入炭黑来提高强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但由于炭黑的加入使得制品均为黑色,且档次不高。
在普通橡胶中添加少量纳米Si02后,产品的强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等性能均达到或超过高档橡胶制品,而且可以保持颜色长久不变。
纳米改性彩色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其耐磨性、抗拉强度、抗折性、抗老化性能均提高明显,且色彩鲜艳,保色效果优异。
彩色轮胎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轮胎侧面胶的抗折性能由原来的10万次提高到50万次以上,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国产汽车、摩托车轮胎的彩色化。
2.6 颜(染)料有机颜(染)料虽具有鲜艳的色彩和很强的着色力,但一般耐光、耐热、耐溶剂和耐迁移性能往往不及无机颜料。
通过添加纳米Si02对有机颜(染)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不但使颜(染)料抗老化性能大幅提高,而且亮度、色调和饱和度等指标也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性能可与进口高档产品相媲美,极大地拓宽了有机颜(染)料的档次和应用范围。
2.7 陶瓷用纳米Si02代替纳米A1203添加到95瓷里,既可以起到纳米颗粒的作用,同时它又是第二相的颗粒,不但提高陶瓷材料的强度、韧性,而且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等性能,其效果比添加A1203更理想。
利用纳米Si02来复合陶瓷基片,不但提高了基片的致密性、韧性和光洁度,而且烧结温度大幅降低。
此外,纳米Si02在陶瓷过滤网、刚玉球等陶瓷产品中应用效果也十分显著。
2.8 密封胶、粘结剂密封胶、粘结剂是量大、面广、使用范围宽的重要产品。
它要求产品粘度、流动性、固化速度达最佳条件。
我国在这个领域的产品比较落后,高档的密封胶和粘结剂都依赖进口。
国外在这个领域的产品已经采用纳米材料作改性剂,而纳米Si02是首选材料,它主要是在纳米Si02表面包敷一层有机材料,使之具有憎水性,将它添加到密封胶中很快形成一种硅石结构,即纳米Si0X小颗粒形成网络结构抑制胶体流动,加快固化速度,提高粘结效果,由于纳米Si02颗粒尺小从而也增加了产品的密封性和防渗性。
2.9 玻璃钢制品玻璃钢制品虽然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但其本身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差。
有关专家通过超声分散方法将纳米Si02添加到胶衣树脂中,与未加纳米Si02的胶衣做性能对比实验,发现其莫氏硬度由原来的2.2级(相当于石膏的硬度)提高到2.8~2.9级(3级是天然大理石硬度),耐磨性提高1~2倍,因纳米颗粒与有机高分子产生接枝和键合作用,使材料韧性增加,故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提高1倍以上,耐热性能也大幅提高。
2.10 药物载体随着当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大幅增长以及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加大消灭“四害”的力度、预防疾病的传播已十分迫切。
在树干上涂刷石灰、向垃圾箱喷洒药水已作用不大,现在大城市已采用喷涂中枢神经麻醉药类杀虫剂来消灭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类害虫,但这些杀虫剂多从国外进口,价格较高,喷涂后有效期较短(只有一个月)。
采用纳米Si02为载体吸附该类杀虫剂,起到了很好的缓释效果,据测定,其喷涂后有效期长达一年以上。
2.11 化妆品对于化妆品来说,要求对紫外线屏蔽能力强,最好是既能防护紫外中波(UVB)对人体的危害,亦能对紫外长波(UVA)起防护作用。
实质上,紫外屏蔽包括两方面,一是前面所述对紫外线的吸收,另一方面是对紫外线的反射,目前,世界上从紫外反射性能角度开发的抗紫外剂还未见报道。
在防晒产品中以往多使用有机化合物为紫外线吸收剂,但是存在诸如为了尽可能保护皮肤不接触紫外线而提高添加量之后,会增加发生皮肤癌以及产生化学性过敏等问题,而纳米Si02为无机成分,易于与化妆品其它组分配伍,无毒、无味,不存在上述问题,且自身为白色,可以简单地加以着色,尤其可贵的是纳米Si02反射紫外能力强、稳定性好,被紫外线照射后不分解,不变色,也不会与配方中其它组分起化学反应。
2.12 抗菌材料利用纳米Si02庞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多介孔结构和超强的吸附能力以及奇异的理化特性,将银离子等功能离子均匀地设计到纳米Si0X表面的介孔中,并实施稳定,成功开发出高效、持久、耐高温、广谱抗菌的纳米抗菌粉(粒径只有70纳米左右)。
将纳米抗菌粉应用于搪瓷釉料中,生产出具有防霉、抗菌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抗菌率高达99%以上。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纳米抗菌粉将逐渐被相关应用企业的广大民众所接受,在票据、医疗卫生、化学建材、家电制品、功能纤维、塑料制品等行业中崭露头角。
2.13 在光学领域的应用纳米微粒应用于红外反射材料主要是制成薄膜和多层膜来使用。
纳米微粒的膜材料在灯泡工业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高压钠灯以及各种用于拍照、摄影的碘弧灯都要求强照明,但是灯丝被加热后69%的能量转化为红外线,这就表明有相当多的电能转化为热能被消耗掉,仅有一少部分转化为光能来照明,同时,灯管发热也会影响灯具的寿命,如何提高发光效率,增加照明度一直是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纳米微粒的诞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80年代以来,科研技术人员用纳米Si0X和纳米TiO2微粒制成了多层干涉膜,总厚度为微米级,衬在灯泡罩的内壁,结果不但透光率好,而且有很强的红外线反射能力。
据专家测算同种灯光亮度下,该种灯具与传统的卤素灯相比,可节约15%的电能。
2.14 新型有机玻璃添加剂飞机的窗口材料常用的是有机玻璃(PMMA),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窗口材料经紫外线辐射易老化,造成透明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