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文化艺术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文化艺术赏析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和苏东坡的《寒食帖》并称行书三大经典。千百年来,这三大经典一直深深地打动着、影响着历代书家们,它是后辈学习、品赏、研究的范本,对中国书法发扬光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书三大经典的生成环境离我们越来越远,那种以实用为基础的毛笔文化也远我们而去,我们还能不能创造出堪与古人比肩的书法经典,已成为当今书坛十分关切的问题。对此,我们每一位书法从艺者只有足踏实地,深入传统,寻找规律,科学分析,融化新机,创造条件,不懈努力,才有可能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创造新的经典需要从历史经典中汲取营养,认真分析行书三大经典的生成因素,无疑对我们创造新的书法经典会有所帮助。那么,行书三大经典的生成因素究竟都有哪些?这些因素对我们今天的书法创作会有哪些启示呢?我以为有四个方面。

其一是天赋因素,大凡艺术经典的创造者必具有天赋(禀受于天,生来具有),这不是唯心,因为现代科学证明人的灵智是他体质的高层次的表现,并不神秘。如音乐家一定有音乐天赋,舞蹈家有舞蹈天赋,画家有绘画的天赋,创作书法经典同样要有天赋,要具有一种天生的灵感和悟性,一种天生的热爱。有了天赋,对古奥深邃的技法就会有超常的理解力和掌控力,功力的提高就比常人快。相反,如果对书法没有天赋、没有天生的热爱,即使下再大的功夫,也出不了经典。史载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

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书论》。其对书法的热爱和用功可见一斑。董逌在《广川书跋》中曾说:“羲之书法,正自然工胜,岂待积学而至哉,议者不知书有天机,自是性中一事,而学习特求法度规矩尔,至离方遁圆,不守绳墨,自作胜概,谓非天德不可也。”

颜真卿更是书香世代,幼承庭训,勤奋向学。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据史书载鲁公幼时家贫缺纸笔,常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可见其对书法的酷爱与勤奋。

苏东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书法才气世所公认。他的很多书学思想如:“把笔无定法”、“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黄庭坚曾评其曰:“东坡善书乃其天性。”

行书三大经典的作者,在治学治艺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凡艺术天才,均无一不是秉承家风,所来有自。

当然,天赋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缺乏,缺乏的是打开天赋之门的钥匙——发现和培育以及勤奋和努力。所谓“一份天赋九分努力”。

其二是技法功力因素,所谓技法功力,是指对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书法艺术综合技巧的熟练程度和掌控能力。技法是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是衡量一件书法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尺度。没有技法内涵的书法是不能称其为书法的。而技法的娴熟程度则取决于书法家功力的深厚与否。要知道没有墨仰池水难有兴酣兰亭。

其三是文化素养因素,书法艺术自诞生之日就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但凡创造书法经典的书法家首先必定是有学识、有修养的文化人,还应具有文史哲美的知识,这是一个书法家应有的基本条件。只知写字、

临帖和抄写他人诗文的书法家,很难创作出书法经典。朱以撒先生说:“倘若把技巧放大到最大值,莫视了其他的重要成分,书法家就仅是技巧型了,而这是难以成为大家的。”堪为的论。

其四是非理性因素(或创造性思维因素),非理性因素是一个现代哲学概念,是相对于理性因素而言的。从认识形式上来说,凡在内容的知觉综合上具有自觉性、有序性、可推理性,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形式,则属理性因素,表现在书法艺术上则如临帖、技法训练等。而非理性因素则是在内容的知觉上以不自觉性、无序性、不可推理性、不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形式为其特征。如灵感、知觉、潜意识、情感、习惯、信念、本能的反应和欲望等,如书家的随手简扎信函之类,也即形象思维和直感思维以及灵感思维和动感思维。这些都属于非理性思维,即非理性因素。

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文学艺术更是以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为其全部活动的本质,文学艺术的创作是如此,文学艺术的欣赏也是如此,中国的文学艺术讲究意境,如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如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意境的创造,不论在作者还是在读者,都不是靠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对于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更是如此,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寒食帖》,此三部经典在创作时竟无一例外的表现为非理性思维方式,三人均没有对笔墨、字法、章法进行刻意安排,完全注思为文,无意于工。尽管他们书写时的心情各不相同,如王羲之的思逸神超、颜真卿的悲愤交集、苏东坡遭逢贬谪后的凄楚郁愤,

但对书法而言又都处于一种非理性的思维状态之中,这时的书法对于他们来说是潜意识的,是一种娴熟的书法技艺经过长期磨练和雄厚积累后的喷发和宣泄,是典型的“无意于佳乃佳”和“手必至于忘笔而后能书”,正如怀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和启功所谓“纸上神行手不知”,这时的书法运笔,犹如“人开步走后就直走下去,腿脚的动作是自发的。”是靠植物神经支配的。更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总能撼动听众的心一样,超纯熟的音符已融入到阿炳的指尖,他只是一任心声如月下清泉般自然流淌而已,他不曾也不会想到要创作流传后世的经典名曲,这也是“无意于佳乃佳”的范例。还有书法家在长期的技法研习中,由于受某一事物的启发,使得所欲解决的问题得到明确的解决结果,这种豁然开朗的情形如,“千里阵云”、“高山坠石”、“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公主与担夫争道”、“公孙大娘舞剑器”等,都是非理性因素状态下的联想、灵感和顿悟。

综上所述,我以为非理性因素(创造性思维因素)是成就书法经典的重要因素,而非理性因素又要求书法经典的创作者必须具有超凡的艺术天赋、深厚的技法功力以及丰富的文化素养作支撑。这四大要素构成了书法经典生成的沃土。降低或削减其内容,则很有可能难以接受历史的考量。因为历史的标杆不会因为我们不能逾越而降低,况且历史从来都严格实行“宁缺毋滥”的原则,以至于王权也对其无可奈何,孰不知梁武帝之贬大王,李后主之贬鲁公。

因此,若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让“书法进万校”,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扎实的基本功,着眼于百年大计,培养大成智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