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
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
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
归于暴……由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

善从何来?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隆礼重法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
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 《荀子· 王霸》
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治民能使大邪不生,细
过不失,则国治,国治必彊。 《商君书· 开塞》

禁尚有连於己者,理不得相窥,惟恐不得免。有奸心者不
令得忘,窥者多也。如此,则慎己而窥彼,发奸之密,告过者免 罪受赏,失奸者必诛连刑。如此,则奸类发矣。奸不容细,私告 任坐使然也。《韩非子· 制分》
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

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 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庄子· 盗跖》


b. 害国?
如何防盗 ?


小盗——大盗
《庄子· 胠箧 》
将为胠(qu1)箧(xie4) 探囊发匮(同柜)之盗而为守 备,则必摄缄(jian1)縢(teng3) ,固扃(jiong1)鐍(jue2) ,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

2)法贵一 刑无等级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 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 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 《商君书· 赏刑》

太子犯法

3)赏罚并用、重罚
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怯民 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必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 敌者彊(强),彊必王。贫者使以刑则富,富者使以赏则 贫。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王 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商君书· 去 疆》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本章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 二、了解四大显学,思考儒法两家对中国传统法律 的影响。

三、掌握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四、掌握《法经》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五、掌握商鞅变法及其变法为律


本章主要知识点:
1、成文法的公布(刑书刑鼎竹刑)
(二)法家的政法思想

商鞅
韩非



1. 人性论
立法的前提
1)好利恶害、趋利避害
“民之生,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
荣,此民之情也。”《商君书· 算地》 医、舆人、匠人;父母与子女 ;君臣 2)人性可用——赏、罚二柄 (法、术、势)


人生而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君不可以不审好恶;
语· 子路》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
庸》
2.孟子

1). 人性论 恶从何来? 端
性善
《孟子· 告子上》

环境影响、名利诱惑 ——陷溺其心、失其本心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2)礼仁义
推恩
夫义, 路也, 礼, 门也。唯君子能由是路, 出入其门也。万章下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 义而后其君者也。 《孟子· 梁惠王上》 仁政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 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 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孟子· 梁惠王 上》
子· 非乐上》


节用
去其无用之费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利倍)也;大之为政天
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
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
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得)不
劳,其兴利多矣。《墨子· 节用上》

具体体现:饮食之法、节葬之法、宫室之法等

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荀子· 君道》

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不可少顷旷也。得之则治,
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
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
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于小人。”此之谓也。
《荀子· 致士》

荀子与法家
师生、重法尊君


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
刑去事成。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
削。 《商君书· 靳令 》

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 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欲治者奚疑于重刑。《韩非 子· 六反》


4)告奸、连坐
刑不能去奸,而赏不能止过者,必乱。故王者刑用于将过,
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
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 庄子· 骈拇 》

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
所恶则散。爱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 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乎禽贪者器。《庄子· 徐无鬼》


庄子见鲁哀公
《庄子· 田子方》
民弱国彊(强),民彊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商君书· 弱民》

为什么?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
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彊。民有私荣,
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商君书· 弱民》

问题:遇到不受名利左右的人怎么办?
除不驱之民

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 则除之。《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
利无所利,故举天下恶名加之,谓之暴王。《墨子· 天志上》


非乐 ——儒家礼乐
目的 王公大人、士君子、农夫、妇人

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
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
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
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墨

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
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墨子· 天志上》


兼相爱、交相利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 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
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 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墨子· 兼爱上》

3) 礼与刑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
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 梁
惠王上》


3.荀子
1)人性论 《荀子· 性恶篇》
人之欲 → 人性恶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5)任法必专
一言
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 多言。 《商君书· 勒令》

人主为法于上,下民议之于下,是法令不定,以下为上也。 此所谓名分之不定也。夫名分不定,尧、舜犹将皆折而奸之,
而况众人乎?此令奸恶大起、人主夺威势、亡国灭社稷之道
也……故圣人必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为天下师,所以定名


非攻
义政——力政 法家
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然义政将奈何
哉?子墨子言曰: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
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此必上利于天, 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利无所不利,故举天下美名加之, 谓之圣王。力政者则与此异,言非此,行反此,犹幸驰也。 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 诈欺愚。此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不
分也,名分定,则大诈贞信,巨盗愿悫(yuàn què 朴实诚实
之人),而各自治也。 《商君书· 定分》

如何对待异议?

且夫人主於听学也,若是其言,宜布之官而用其身,
若非其言,宜去其身而息其端。今以为是也而弗布於官,
以为非也而不息其端,是而不用,非而不息,乱亡之道
也。 《韩非子· 显学》


6)弱民
好恶者,赏罚之本也。夫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人君设二
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 《商君书· 错法》
2.

法律主张
1) 律令的公布/易知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 《商君

书· 定分》

“故圣人立天下而无刑死者,非不刑杀也,法令明白
易知,为置法官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
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 《商君书· 定分》
厚,是以轻死 。《老子》

世间的问题——有为 儒、法
3.

反对道德、礼乐忠信等人为标准 儒家
→ 损人、害国
a. 损人——削性、伤德、虚伪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 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也;待绳约胶漆
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呴俞(xu3yu2爱 抚教化)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天
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农家、名家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法思想
人性论?

性善? 治理模式
性恶?
其它(不善不恶)?
守善、养善; 抑恶、为善;
利用
(一)先秦儒家的政法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1.孔子
1).人性论 2).礼义教化 性—习 以身作则、以道诲人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君好礼,则民莫


2、《法经》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3、商鞅变法的内容(改法为律)。

西 周 分 封 诸 国 图 1

西 周 分 封 诸 国 图 2
春 秋 列 国 形 势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

1、经济
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铁制农具,牛耕,井田制遭到破坏
2、政治 礼崩乐坏,以下克上,诸侯争雄 3、思想 私学大兴,百家争鸣
敢不敬;君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君好信,则民莫敢不用
情。《论语· 子路》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3).德礼为本,刑罚为用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
墨家的没落
中山狼
(四)道家的政法思想

老子
庄子
1.



人性论

不同
习性 价值观 结论: 正处、正味、正色 大瓠、梁相


社会文化背景 章甫
参照物、立足点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
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
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庄子· 至乐》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
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
仁义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yao2)乱,吾恶能知
其辩!

划一、一同的结果?

鲁之海鸟、三帝
2.无为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 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 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

天子受何约束?


3.天志、天意—— 天、鬼神
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
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 度天下之方圆,曰:“中
者是也,不中者非也。” 《墨子· 天志上》

证明:
a 禹、汤、文、武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
b 义必自贵且知者出

4.天志、天意之内容
故天子者,天下之穷(极)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於富


法者,治之端也。《荀子· 君道》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道》


3).法与用法之人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 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
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 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荀子· 君道》
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知者,不乃
为大盗积者也? 《庄子· 胠箧 》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
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
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wang3gu3,网的通称)之
(三)墨子的政法思想

墨子

1. 人性论
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墨子· 尚贤中 》
举天下之人,皆欲得上之赏誉,而畏上之毁罚《墨子· 尚同中》
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墨子· 尚贤下》


2. 尚同
为什么? 同于何?

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 非之。
去而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天子之善 行。 《墨子· 尚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