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的救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文名: 银环蛇 拉丁文名: Bungarus multicinctus
全长10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色窄横纹; 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 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上唇鳞7,2-2-3式。背鳞平滑,通身15行,背正 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腹鳞203~231;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37~55枚。本种有2亚种: 指名亚种B. m. multicinctus Blyth 腹鳞203~218,背面白色横纹30~50个;云南亚种B. m. wanghaotingi 腹鳞213~231,背面白色横纹20~31个。 [分布] 指名亚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包括台湾、海南与香港。云南亚种仅见于我国云南省 西南部。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及越南北部。 [生物学] 栖息于从沿海低地到海拔1 300 m的山区,常见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近水处。夜晚活 动,到水边捕食鱼、蛙或蛇类。白昼则隐匿于石下或洞中。4月出蛰,11月进入冬眠。卵生,6月 产卵3~15(最高纪录为20)枚,卵径29 mm×16.5 mm~52 mm×19 mm;孵化期1~1.5月, 刚孵出的仔蛇全长200~270 mm。 [估计数量] 人类活动之处已不多见;人迹罕到之处估计还有 一定数量。 [致危因素及现状] 银环蛇为著名食用蛇之一,蛇体浸洒或干制、蛇胆均可入药,孵出 7-30天的幼蛇盘卷干制后称"金钱白花蛇",是著名的传统中药材,故历年来大量被捕杀,幼蛇也 不幸免。目前野生状态已不多见。 [驯养繁殖状况] 从50年代起就已开始人工养殖,其主要目的是 取卵孵成幼蛇以制备"金钱白花蛇。"到目前为止,未闻有成规模者。 [现有保护措施] 广西壮族自 治区与海南省将银环蛇列为重点保护动物。
• 中文名: 舟山眼镜蛇 拉丁文名: Naja atra 全长1000~20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 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 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 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 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 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 下鳞38~53对。 [分布] 我国特有种。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西至广西东北部、贵州、重庆东南部, 包括台湾、海南及香港。 [生物学] 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 700 m左右的平原、丘陵与山区,见于灌丛、竹林、 溪涧或池圹岸边、稻田、路边、城郊,甚至进入花园或住房。白昼与夜晚均见活动。 捕食鱼、蛙、蜥蜴、鼠、鸟及鸟蛋、蛇等。每年5月前后出蛰,11月进入冬眠。卵生, 5~6月交配,7~8月产卵7~19枚,卵径42~54 mm×26~31 mm;约经50天 孵出仔蛇,全长约200 mm。 [估计数量] 无研究资料。 [致危因素及现状] 舟山眼镜 蛇(包括孟加拉眼镜蛇)长期以来被用作食物、观赏和药物(蛇胆、蛇毒制品、浸制药酒)、 工艺品(蛇皮)以及取毒;每年大量被捕杀,运销国内及港澳地区。凡在野外被发现者, 均遭捕杀无一幸免。从收购数量逐年减少看,除部分地区外,本种在野外的数量已不 多,亟宜提到保护的日程上来;否则,继续乱捕滥猎,将有绝灭之虞。 [驯养繁殖状况] 许多动物园均饲养少量供观赏,但多不能越冬,翌年又从野外捕来。一些养蛇场也饲 养眼镜蛇,但很少有能顺利繁殖下一代,长期养下去,以人工繁殖居群供利用的。一 般都是收购从野外捕回来的加以利用。 [现有保护措施] 将眼镜蛇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动 物的有安徽与海南,将蛇类所有种都列为省级保护动物的有上海、湖南及贵州。
毒蛇咬伤的处理
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干预科
中国常见毒蛇
• 中文名: 金环蛇 拉丁文名: Bungarus fasciatus
全长12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通身黑色,具较宽的金*色环纹,体尾共有19~ 27+3~5环,黑黄二色宽度约相等。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 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 故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 鳞片,无颊鳞,上唇鳞7,2-2-3式。背鳞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腹鳞214~230,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29~39枚 [分布] 我国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 在东部向北可达江西南昌。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生物学] 栖息于海拔180~1014 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夜晚活动。吃 蛇,偶尔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动物。卵生,5~6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卵径45~ 54 mm×20~24 mm。 [估计数量] 野外已极稀少。 [致危因素及现状] 金环蛇是著名食用 蛇之一,蛇体浸酒及蛇胆也入药,长期以来大量被捕杀内销或出口。由于此蛇分布范围较银 环蛇狭窄,数量本来就不多,目前已经濒危。
• 中文名: 眼镜王蛇 拉丁文名: Ophiophagus hannah
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区别是眼镜王蛇①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最大长 度纪录几达6 m;②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③颈部扩展时,扩展 部位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④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色, 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玟。
[分布] 在我国一般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贵州、广东、海南、广西,向 北可达浙江南部、四川米易及西藏墨脱。国外分布wenku.baidu.com南亚及东南亚。
[生物学] 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 800 m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白昼活动。主要捕食 蛇,偶尔吃蜥蜴等。卵生,7~8月产卵20~40枚于枯叶筑成的窝内,卵径65.5 mm×33.2 mm。亲蛇有护卵习性。 [估计数量] 估计国内野外已极少。 [致危因素及现状] 眼镜王蛇是世界最 大的一种前沟牙类毒蛇。长期以来被捕捉食用、工艺用(蛇皮)、药用(蛇胆)以及取毒,凡在野外被 发现者,无一幸免,均遭捕杀。从收购逐年减少情况看,目前野外已极少。如不及时保护,在我国 有绝灭之虞。 [驯养繁殖状况] 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有饲养,由于多种原因,尚无在饲养下正常产 卵孵化的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