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Hale Waihona Puke 1.克里米亚战争2.克里米亚问题
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同年秋在克里米亚登陆。某种程度上, 克里米亚战争对沙俄的意义有类于甲午战争之于满清王朝,用保 罗· 肯尼迪的话说,它“证明了俄国的落后十分惊人”。俄军使用木 制帆船,而英法是蒸汽炮艇;俄军的老式燧发步枪射程仅 200码,英 法联军的来复枪却可以射到1000码;英法联军从本国经海路到克里 米亚只需三周,而莫斯科以南没有铁路,俄军靠两条腿走路,有时需 要三个月。 战争之初,俄军储存有100万枝枪,到1855年底,只剩下9万支, 1656门野战炮只剩下253门,英国的封锁使俄军无法进口新式武器, 还切断了俄国的粮食等出口。战争带来严重的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 逼使沙俄政府大量印钞,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到1856年1月,沙皇 的顾问委员会接到警告说,如果继续克里米亚战争,国家将要破产。 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克里米亚战争以沙俄的失败始终。 沙俄为何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不少史家指出,沙俄军队英 勇善战,沙俄败在政治和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新即位的沙皇 也痛苦地意识到战败的症结,“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 了”。1861年,沙俄废除了农奴制。 克里米亚战争在历史云烟深处尘封已久。其实,这不仅是沙皇俄 国由盛转衰的一道历史分水岭,也被后人视为“第一次现代化战争”。
多极化趋势 围绕乌克兰入欧盟问题欧美之间,欧美与俄之 间还将进行较长时间的磨合。美国希望乌入欧 盟更快;欧希望不要过急;俄不希望乌入欧; 乌是否入欧对我利益关系不大,中国不希望北 约东扩,在这一点上中俄有共同利益。 美国的衰退对中欧俄三方在战略上有共同利益, 都想借机扩大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这种共同利 益对中、欧、俄来说都非常重要。如果欧俄在 乌克兰问题上过于较真无法达成妥协,那对与 美博弈就会出现问题,大国合纵共同对付美国 就不可能了,中国需要作出必要的调整以获得 最大利益。
俄土战争东西交汇与帝国边界
俄土战争东西交汇与帝国边界俄土战争,亦称为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一场重要的国际冲突。
这场战争在地理上呈现了东西交汇的特征,同时也对帝国边界的稳定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背景与起因19世纪上半叶,欧洲列强相继进行殖民扩张和地缘政治竞争。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利益冲突逐渐加剧。
奥斯曼帝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欧亚交汇的中心,控制着重要的贸易通道和战略要地,而俄罗斯帝国渴望获取更多的领土和影响力。
这种相互矛盾导致了俄土战争的爆发。
二、克里米亚半岛战役克里米亚半岛作为黑海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
1853年,俄罗斯军队越过边界进攻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列强的干预下,这场局部战争逐渐升级为国际冲突。
克里米亚战役是战争的核心战役,双方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厮杀。
最终,由于兵力和物资的不足,俄罗斯军队被击败,不得不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巴黎和约》结束战争。
三、对帝国边界的影响1. 俄罗斯帝国边界的调整俄土战争结束后,根据《巴黎和约》的规定,俄罗斯帝国被迫割让了克里米亚半岛和少量领土给奥斯曼帝国,这对俄罗斯的领土完整性构成了威胁。
此后,俄罗斯试图通过寻求其他扩张机会来弥补领土上的损失,这对后来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对奥斯曼帝国的削弱俄土战争对奥斯曼帝国来说是一场灾难。
除了失去一部分领土外,奥斯曼帝国还面临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
这使得奥斯曼帝国的势力逐渐衰退,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它逐渐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并在后来的巴尔干战争中解体。
3. 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俄土战争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
战争期间,英国和法国等列强干预并参与了军事行动,这表明了他们对地中海地区和海上贸易路线的重视。
此后,这些列强开始更加关注地中海和近东地区的事务,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四、东西交汇的地缘形态俄土战争的地理特征使得这场战争成为东西交汇的重要例证。
俄罗斯帝国作为东方大国,向西方扩张的欲望是明确的。
奥斯曼帝国则扼守着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是东西文明交汇的重要地区。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冲突的导火索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冲突的导火索克里米亚战争是指发生在2014年的俄乌冲突,其中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了争夺的焦点。
这场战争导火索的形成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历史、民族、政治和军事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探讨,以解析克里米亚战争和俄乌冲突的导火索。
一、历史因素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克里米亚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但在1954年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将其转让给乌克兰,作为苏联内部的一个举措。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在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仍然保留在乌克兰的统治下。
这一历史因素成为了克里米亚战争产生的导火索之一。
二、民族因素克里米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其中以俄罗斯人为主要民族。
根据2014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约60%的居民是俄罗斯人,15%是克里米亚鞑靼人,还有其他少数民族。
在乌克兰政权执掌克里米亚期间,有关语言和文化政策的争议一直存在。
乌克兰政府试图推动乌克兰化政策,使乌克兰成为克里米亚的主要文化和语言。
这引发了俄罗斯人的不满和抗议,加剧了地区内的紧张局势。
三、政治因素克里米亚的地缘政治地位对于俄罗斯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克里米亚位于黑海上,拥有俄罗斯重要的军事港口塞瓦斯托波尔。
此外,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增强战略地位的一部分,乌克兰的加入北约并与欧盟合作,被俄罗斯视为对其利益的威胁。
因此,俄罗斯试图通过克里米亚控制黑海地区并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四、军事因素军事因素也是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乌克兰军队的撤军和解体,以及克里米亚附近驻扎的俄罗斯军队的存在,为俄罗斯进一步控制克里米亚提供了便利。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克里米亚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引发了当地的紧张局势。
俄罗斯以保护俄罗斯族人和维护地区稳定的名义,派遣大量军队驻扎在克里米亚,并最终将其控制。
总结:克里米亚战争和俄乌冲突的导火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多个因素的交织。
这里只是对其中一些主要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历史、民族、政治和军事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了一个复杂且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领土争端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领土争端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领土争端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一直是俄乌两国之间的争议焦点。
克里米亚半岛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地缘战略意义,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领土争端。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克里米亚战争。
本文将详细介绍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影响,并分析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领土争端。
一、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克里米亚战争发生于2014年,但其起因可以追溯到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
在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半岛由于俄罗斯人口的存在和历史上的联系,成为争议的焦点。
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共和国的一部分。
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开始出现民族矛盾。
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人口占多数,他们希望脱离乌克兰,回归俄罗斯。
而乌克兰政府则力图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这种矛盾在2013年时达到了顶点。
2013年底,乌克兰爆发了一系列示威与抗议活动,抗议乌克兰政府的腐败和亲俄政策。
由于政治动荡,乌克兰政府最终垮台,导致政权真空和乌克兰的分裂局势。
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出现了干预乌克兰的机会。
二、克里米亚战争的过程1. 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2014年2月,乌克兰政权垮台后,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
俄罗斯利用乌克兰政权真空的机会,派遣特种部队占领了克里米亚,并举行了“公投”,宣布克里米亚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
这一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2. 国际社会的反应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的行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行动表示强烈的反对,并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
乌克兰政府请求国际社会的援助和支持,并呼吁北约加强对乌克兰的保护。
3. 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动荡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米亚战争激发了乌克兰东部地区俄亥俄斯克和顿涅茨克的分离主义情绪,导致了一系列的武装冲突和战斗。
三、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1. 领土变更克里米亚战争导致克里米亚半岛从乌克兰划归俄罗斯。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
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克里米亚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克里米亚战争分析中文名称:克里米亚战争参战部队:俄国军队(含保加利亚志愿军)、英法联军(含土耳其军、萨丁尼亚军)战争结果:英法联军获胜时间:1853年7月—1856年2月地点:克里米亚半岛、巴尔干半岛、黑海、波罗的海人物:费兹罗伊;萨默塞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克里米亚战争详情锡诺普海战整个10月俄土两军都在进行战略机动,以求在多瑙河下游取得相对于对手有利的态势,1853年10月28日土耳其军队战场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非常成功的率军从多瑙河南岸宽大的正面渡过多瑙河。
1853年11月4日,土军在奥尔特里查击败匆匆赶来的俄军。
补给是双方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巴尔干战场远离俄国的政治中心,尽管俄国已经有多次对土战争的经验,但补给仍然是限制俄军行动的主要问题。
对土耳其而言,虽然君士坦丁堡距离战场较近,但巴尔干山脉和当地居民的叛乱使得运输也十分困难。
多瑙河航运发达,利用海运成为双方补给的必然选择。
争夺黑海制海权显得尤为重要。
11月27日,一只土耳其小型舰队到达希诺普港。
土耳其舰队指挥官命令部下不准首先开火。
不久他就发现六艘俄国战列舰在港外巡弋。
他发出急件请求增援,但杳无音信。
这些俄国战列舰从一百英里外的塞瓦斯托波尔赶来,属于俄国黑海舰队,由海军中将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纳希莫夫指挥。
11月30日早晨,俄国舰队进入希诺普湾要求土耳其舰队升起白旗投降,土耳其指挥官拒绝投降并下令开炮,几分钟后俄国战列舰开炮。
当早晨结束时,俄国舰队取得完全的胜利。
俄国俘虏土耳其指挥官奥斯曼—帕夏,土耳其7艘护卫舰和2艘轻巡洋舰被击沉,土军死伤3000人。
克里米亚战争的历史和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的历史和影响自20世纪初以来,乌克兰与俄罗斯一直在纷争中,而克里米亚战争则是此冲突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在2014年开始,是乌克兰亲俄罗斯总统被推翻后,俄罗斯占领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并支援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半自治区参与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对当地的居民造成破坏和害处,也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克里米亚历史与乌克兰纠纷的渊源克里米亚历史悠久,曾是希腊文明和罗曼帝国的重要据点,并在东罗马帝国、土耳其帝国等多个时期成为宗主国的附属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里米亚失去了大量的人口,从而成为了苏联国内的重要休闲胜地。
20世纪末期,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
由于克里米亚多数居民是俄罗斯族,克里米亚与乌克兰之间的纷争加剧。
俄罗斯则主张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所有。
二、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2014年2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突然被推翻,这给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借口,他们表示要保护当地的俄罗斯族居民不受乌克兰政府的压迫。
在没有被裁决的情况下,俄罗斯就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这种做法受到了不同国家的指责。
随后,乌克兰东部的两个地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爆发了叛乱,分裂出去。
俄罗斯支援他们,提供援助和军事援助,并声称开辟了共和国。
三、克里米亚战争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由于冲突影响,克里米亚半岛和东乌克兰的居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克里米亚地区的许多居民开始转移,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而在乌克兰的东部当地居民则遭遇了灾难性的损失:数百万人失去了家园和生态环境,小孩们无法像以往一样上学、游戏和交朋友。
四、克里米亚战争对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乌克兰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俄罗斯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信誉。
乌克兰在这次战争中也失去了数万生命和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俄罗斯则受到了全球各地的国际制裁。
此外,这次战争也使得两国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
五、克里米亚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是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1853年7月初,俄国出兵8万人占领了在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并拒绝了苏丹提出的撤军要求。
10月,土耳其政府向俄国宣战。
这样,在俄土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终于在多瑙河上开始了,对于双方来说,这是宗教狂信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对于土耳其人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战争”。
1854年3月底,英法正式向俄国宣战,1855年初,法国附庸撒丁王国也宣布参加对俄战争,从而使俄土交战发展成了一场俄国和英法为争夺巴尔干和黑海的国际战争。
1853年11月30日,俄国海军中将纳希莫夫率领的俄国分舰队,突然袭击在黑海南岸的土耳其其海军基地锡诺普,打败了土耳其分舰队,俄国取得了黑海制海权,激化了同英法的矛盾,1854年1月,英法联合舰队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
此后战区,迅速扩大,战争不仅在黑海、巴尔干和高加索进行,而且扩大到波罗的海、白海和远东。
俄国在外交上陷于完全孤立,军事上面临优势敌人从各个方面发动的进攻。
克里米亚战争从1854年8月起,联军扭转了兵力分散的态势,集中兵力于克里米亚半岛,从俄国手中夺取黑海制海权,1854年9月中旬,联军出动60多艘战舰,6万多名士兵和3个攻城炮兵团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叶夫帕托里亚登陆。
9月20日,双方在阿尔马河畔进行第一次陆战,俄军一败涂地,损失5700多人,退向俄国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
9月25日,联军进抵塞瓦斯托波尔,开始了长达11个月的围攻战。
9月5日,联军用700门大炮倾泻了15万发炮弹,摧毁了俄军的全部工事。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1853-1856
前言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了欧洲大陆自维也纳条约以来,历时30年的大和平时期。
这场军事冲突的主要诱因在于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逐渐衰弱,在与欧洲之间的各项事务中暴露在了欧洲列强的面前,同时土耳其基督徒也在奋力地反抗着这个没落帝国的压制。
梦想登上帝位的法国新总统拿破仑三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决定利用奥斯曼政F的软弱,以确保土耳其在巴勒斯坦的基督教会问题上作出让步,使基督教会的修士们能在与耶路撒冷的东正教会之间的争斗中获得优势。
通过这个决策,路易•拿破仑寄希望于获得法国保守派人士对他在国内的政变计划给予支持。
而在另一方面,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也急忙作出了反应,针对法国的干涉,他决定以保护希腊东正教会的权益的名义作出反击。
土耳其人没有对法国的干涉作出让步,处于少数派的帝国基督教会的权益问题,将由他们自己来解决。
登上帝位后的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由于土耳其人的反对,很快就失去了他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而尼古拉沙皇却准备在那插上一脚,一次性解决这个“欧洲病夫«Hommemalade de l’Europe ».”的所有问题,进而获得让俄罗斯海军进入地中海的航道。
为了能够得到普鲁士、奥地利及英国人的支持,尼古拉沙皇致力于瓜分奥斯曼帝国,使各欧洲列强至少能在此获得部分利益来换取他们的支持。
可后来的历史进程,证明了尼古拉沙皇的计划是糟糕而不可行的,无论是奥地利人还是英国人,都不打算看到由俄罗斯人来控制联接着黑海和地中海的战略要地-达达尼尔海峡。
外交努力的失败与战争的爆发此时,法国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外交努力有可能会出现危机,于是下决心以合约来支持英国人改变立场。
这样,就意味着英国人将拒绝俄罗斯人的主张,这势必会使俄罗斯人感受到这是极具侮辱性的。
由于西欧各列强政F针对沙皇俄国的立场越来越強硬,俄罗斯人遂决定主动采取行动。
1853年7月,俄罗斯人强占了多瑙河公国(现今的罗马尼亚),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能更好地压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克里米亚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
克里米亚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克里米亚战争是发生在欧洲大陆上的一场纷争,这件事情的导火索是因为欧洲大陆各国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克里米亚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希望大家喜欢!克里米亚战争发生时间共同向俄罗斯帝国发起宣战的国家有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
撒丁王国等国家,克里米亚战争发起的时间是1853年,俄军队在这段时间进入了多瑙河流域,同年的10月奥斯曼帝国向俄军队开始宣战。
这场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俄军队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这些领土是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不仅如此俄罗斯还拒绝了苏丹提出的撤军要求,后来土耳其政府就向俄罗斯宣战。
本来俄罗斯是为了占领土地而发生战争,但是英法两国加入了这场战争向俄罗斯宣战,随着撒丁王国的加入这场战争越来越大,从俄土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俄罗斯和英法为了争夺黑海和巴尔干的战争。
1854年8月间联军对俄国发起攻击,战事越来越扩大,英法联军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到达黑海。
之后联军的兵力集中在克里米亚半岛,就是为了从俄国手里夺取黑海的控制权。
联军胜在人数众多,所以双方的第一次陆上作战俄军就损失了将近5700人,联军成功的将俄军击退回了塞瓦斯托波尔。
在塞瓦斯托波尔联军和俄军进行了11个月的围攻战,最后在1856年双方共同签订了《巴黎和约》,这次战争直接导致了俄国从霸主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克里米亚战争是现代化战争吗从古至今,战争是历史长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战争也是有着区别的,以前人们发动战争比拼的是战术和人力,而如今人们采取的是科技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在战场上士兵们不只是比拼军力,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军事设备和机械上,那么克里米亚战争是现代化战争吗?西方国家的发展是很迅速的,机器很快就取代了人工工场,这些改变也影响到了军事方面。
克里米亚战争算是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争,而这次变革也让人知道了现代化战争的优势之处。
这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将重心投放在工业革命上,生产方面得到了巨大的飞跃,与它们对战的是思想封建腐朽的沙俄。
世界历史中的领土争端克里米亚战争
世界历史中的领土争端克里米亚战争世界历史中的领土争端——克里米亚战争领土争端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之间核心利益的争夺焦点,世界历史上涌现过众多的领土争端事件。
其中,克里米亚战争作为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领土争端,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本文将围绕克里米亚战争展开讨论,分析其形成原因、各方立场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克里米亚战争的背景克里米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北黑海地区,历史上曾为多个帝国的争夺焦点,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廷、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19世纪初,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了俄罗斯的重要地缘战略要地。
1844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维也纳体系崩溃,战争推动了国际体系的变革。
克里米亚战争的导火索是当时主要争议焦点之一——拜占廷圣地争夺。
当时的俄国、奥斯曼帝国以及法国、英国等大国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权有所争夺。
战争最终以俄国战败收场,签订了《巴黎和约》,确认了克里米亚半岛归属奥斯曼帝国。
二、克里米亚危机的爆发2014年,乌克兰总统亨尼亚库奇下台,对乌克兰的亲俄派政府表示不满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开始了推翻中央政府的行动,并向俄罗斯发出求援信号。
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出动军队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并举行了公投,宣布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这一事件引发了乌克兰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和不满,认为俄罗斯的行动违反了国际法和乌克兰的主权。
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制裁措施,试图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施压俄罗斯。
三、各方立场和影响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在各方产生了不同的立场和影响。
1. 乌克兰:乌克兰视克里米亚作为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俄罗斯的占领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
乌克兰政府坚决主张恢复克里米亚的控制权,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但目前仍未能实现收复。
2. 俄罗斯:俄罗斯认为克里米亚半岛是其传统的领土,对克里米亚的控制具有历史和地理的合理性。
英国与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帝国霸权的对抗
英国与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帝国霸权的对抗19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是英国与俄国帝国霸权争夺的典型案例之一。
该战争从1853年持续到1856年,涉及了多个欧洲国家的利益,并造成了战争局势的激化与升级。
本文将从战争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英国与俄国在战争中的对抗。
一、战争背景克里米亚战争发生的背景复杂多样。
首先,英国和俄国作为欧洲两大帝国,彼此之间存在着领土扩张和海洋霸权的竞争。
英国希望保持其在地中海和黑海的影响力,而俄国则试图通过占领土耳其的克里米亚半岛,进一步巩固其在黑海地区的地位。
其次,当时的克里米亚半岛地处战略要地,对控制黑海航道和进入地中海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宗教和民族问题也成为了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一大导火索,特别是在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中。
二、战争过程1. 开战与盟友的选择英国与法国成为了克里米亚战争的主要反对势力。
1853年,当地一起教堂争端引起口角升级,最终导致了英法联合宣战。
英国对俄国的侵略行为进行了严厉抗议,并寻求与欧洲各国建立联盟来对抗俄国的帝国野心。
2. 决战克里米亚1854年,盟军在法国皇帝拿破仑的领导下登陆了克里米亚半岛,在塞瓦斯托波尔发动了决战。
整个战役持续了近一年,盟军和俄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虽然双方都遭受了许多伤亡,但最终盟军在1855年成功攻陷了塞瓦斯托波尔,并迫使俄国撤离了克里米亚半岛。
3. 和平谈判与战争结果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消耗和俄国内部的政治压力,1856年,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一世宣布停战,并同意与英法两国进行和平谈判。
1856年签订的《巴黎和约》结束了战争,并确认了克里米亚半岛的所属权。
此外,俄国还同意限制其在黑海的军事力量,并保证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完整。
三、英国与俄国的对抗1. 格局对比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对抗可谓极具代表性。
英国以其强大的海军实力和全球殖民地网络,秉持着保护利益和维护平衡的外交政策。
而俄国则试图通过强大的陆军和地缘优势来争夺黑海地区的控制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7.1名词解释: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与英、法、土、撒丁联军间的战争。
亦称东方战争。
俄国企图利用巴勒斯坦“主地”问题以及天主教与东正教的矛盾,瓜分土耳其。
1853年初,俄国要求土耳其保护东正教特权。
遭拒绝后,6月,80000俄军越过俄土界河普鲁特河侵占多瑙河公国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同时在高加索对土发起进攻。
11月,俄舰在黑海锡诺普港消灭土耳其舰队。
1854年3月,英法要求俄军撤出多瑙河公国,并对俄宣战。
奥国支持英法要求,80000奥军向本国东部推进,俄军被迫撤出多瑙河公国,并对奥宣战。
9月,60000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包围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激战11个月攻克要塞。
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
根据1856年《巴黎和约》,俄国被禁止在黑海驻扎舰队并撤出黑海沿岸要塞。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欧洲的博弈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欧洲的博弈克里米亚战争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一场冲突,涉及到的主要双方是俄罗斯与欧洲诸国。
该战争的发生与发展,既是各方政治利益和地缘战略的博弈,也与当时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国家安全问题有关。
一、背景及起因19世纪初,随着欧洲工业化的兴起,各国开始加强对海外殖民地和贸易路线的争夺。
而黑海地区,尤其是拥有战略地位的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不少国家争夺的焦点。
此外,俄罗斯作为一个东欧强国,也一直渴望扩张自己的国土和影响力。
1840年代至1850年代,克里米亚地区的各种争议和冲突不断升级,引发了冲突的爆发。
其中一项重要争议的焦点是对克里米亚地区的管辖权。
俄罗斯帝国主张其对该地区的控制权,而法国、英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国家则持不同立场,认为该地区应该是开放的国际区域。
二、对抗与战争爆发1853年,法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双方发生了争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试图通过侵占克里米亚半岛来展示自己对东方事务的控制力。
随后,英国等欧洲诸国也加入了对抗俄罗斯的行动。
由此导致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全面爆发。
双方在克里米亚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其中包括包括有名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等。
在战争初期,俄罗斯势头强劲,获得了一定的战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联军逐渐取得优势,最终在1856年以英法联军的胜利告终。
三、博弈与影响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对俄罗斯和欧洲各国的影响都十分深远。
首先,该战争加剧了俄罗斯与欧洲诸国之间的敌对关系。
战争期间,双方都采取了相互制裁和封锁等手段,对彼此的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此外,法国和英国等国也在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上对俄罗斯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其次,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战争结束后,克里米亚成为了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区,不再受俄罗斯的直接控制,实现了国际化管理。
这也使得欧洲各国对该地区的争夺得到了缓解,为后来的一系列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
最后,克里米亚战争也对整个国际事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之间的领土争夺
克里米亚战争俄乌之间的领土争夺克里米亚战争:俄乌之间的领土争夺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领土争夺持续了许多年。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纷争的综合体现。
本文将详细探讨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对两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影响。
一、战争起因俄乌领土争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克里米亚半岛的历史背景。
毗邻黑海,克里米亚一直被视为战略要地,因其地理位置、资源丰富及重要的海军基地而备受争议。
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但俄罗斯一直未承认此归属。
而在2014年,乌克兰发生政治动荡,导致俄罗斯认为时机已到,可以通过行动来重新夺回克里米亚。
二、战争过程1.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2014年2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因政治压力辞职,这导致了乌克兰内部的混乱。
不久之后,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城市克里米亚开始占领,并通过举行一次非法公投来宣布克里米亚独立,并将其并入俄罗斯联邦。
2. 国际社会的立场这场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行动表示强烈的不满,并对其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制裁。
然而,俄罗斯坚决维护自己的行动,并表示这是为了保护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群利益。
3. 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冲突战争并未停止在克里米亚半岛,而是扩展到了乌克兰东部地区。
亲俄分离势力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宣布独立,这引发了与乌克兰军队之间的激烈冲突。
整个地区陷入长期动荡不安,成千上万的人被迫逃离家园。
4. 特罗斯特卡拉和明斯克协议的签署2014年9月,为了寻求终结战争,两国代表于白俄罗斯的特罗斯特卡拉签署了停火协议。
然而,这一协议并没有被完全执行,冲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仍然频繁发生。
直到2015年2月,明斯克协议的签署终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和平。
三、战争影响1. 地缘政治影响克里米亚战争改变了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格局。
俄罗斯获得了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维持一定程度的控制,这使得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无法缓解。
1853年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始末
1853年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始末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罗斯又称为东方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国与英、法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开战,战场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
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大英帝国,后来撒丁王国(意大利王国前身)也加入这一方。
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是俄罗斯人对抗欧洲的重要精神象征,最终以俄方求和签订巴黎和约作结。
1848年欧洲革命被镇压之后,欧洲大陆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因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帮助镇压匈牙利革命而得救,1848年12月3日即位的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年仅18岁,尼古拉一世认为他会完全听命于自己,曾踌躇满志地说:“我说到奥地利时,也就像说到俄国一样”山因格斯评价“普鲁士是一个甚至在1849-1850年挨了耳光之后仍然忠诚不二的唯一的附庸”。
法国经过1848年革命,刚刚恢复被破坏的秩序,还没有成为稳定的政权。
俄国最大的对手是英国,但是在英国国内也有一部分托利党的保守贵族,主张联俄反法,被称为“俄国派”。
尼古拉一世认为俄国可以依靠普奥的忠顺,孤立法国,再同英国缔结利益均沾的协定,一举夺取君士坦丁堡,甚至将其变成叶卡捷琳娜二世梦寐以求的“沙皇格勒”。
1849年8月25日,沙皇政府和奥地利政府照会土耳其苏丹,要求引渡匈牙利和波兰革命流亡者,并以战争相威胁——因为1848年革命被镇压后有反俄的3600名匈牙利人和800多名波兰人流亡到土耳其。
土耳其在英、法的支持下拒绝了这一要求。
此外,俄、法之间为了争夺基督教圣地巴勒斯坦伯利恒圣诞教堂的“钥匙问题”发生了纠纷。
伯利恒是巴勒斯坦一个小镇,在耶路撒冷南约5公里,为耶稣诞生地。
耶稣的坟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的教堂是十字军东征和后来欧美基督教国家与信仰伊斯兰的土耳其发生外交冲突的一个焦点。
克里米亚战争
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东方问题就是“ 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东方问题就是“对土耳 其怎么办”的问题。 其怎么办”的问题。 1854年英法联合对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 年英法联合对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 年英法联合对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 经过这次战争的打击,俄国丧失了许多殖民利 经过这次战争的打击, 国际实力和威望也一落千丈, 益,国际实力和威望也一落千丈,失去了欧陆霸主 的地位。 的地位。 法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收获颇丰, 法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收获颇丰,欧陆劲敌俄国 倒在自己手下,还被迫“在巴黎签订了城下之盟, 倒在自己手下,还被迫“在巴黎签订了城下之盟, 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法国扬眉吐气了” 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法国扬眉吐气了”, 欧洲优势又 回到法国手中。 回到法国手中
克里米亚战争与俄罗斯帝国的衰落
克里米亚战争与俄罗斯帝国的衰落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中叶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它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格局,也对俄罗斯帝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衰落,从而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一、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于1853年,当时的俄罗斯帝国试图通过扩张势力来增强自身在黑海地区的影响力。
然而,这种野心引起了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与俄罗斯帝国对抗。
战争的导火索是俄罗斯帝国对奥斯曼帝国的侵略行为,这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战斗。
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1. 欧洲格局的改变克里米亚战争改变了欧洲的格局,标志着旧有的大国体系的瓦解。
战争中的英法联军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俄罗斯帝国的军事优势受到严重挑战。
此后,欧洲的力量平衡开始发生变化,其他国家也开始崛起,对俄罗斯帝国形成了更大的威胁。
2. 俄罗斯帝国的军事衰落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俄罗斯帝国军事实力的薄弱。
虽然俄罗斯帝国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被英法联军打败。
这场战争揭示了俄罗斯帝国在军事技术和组织能力上的不足,使得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3. 社会改革的需求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引发了俄罗斯帝国内部的动荡。
战争期间,军队的指挥混乱、后勤不善等问题暴露无遗,这引发了国内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和对社会改革的需求。
这些不满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帝国内部的改革浪潮,试图通过改革来强化国家的实力。
三、俄罗斯帝国的衰落克里米亚战争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衰落,它揭示了帝国内部的腐败和弊端。
战争期间,俄罗斯帝国的军队受到了严重的挫败,国内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也开始崩溃。
这场战争使得俄罗斯帝国的统治者们认识到他们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滞后,从而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然而,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反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满。
帝国内部的不稳定局势最终导致了1905年的俄国革命,这标志着帝国的进一步衰落。
克里米亚战争可以说是俄罗斯帝国衰落的开端,它揭示了帝国内部的问题和弊端,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埋下了伏笔。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克里米亚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与海军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1820—1910年)在战争中赴前线护理伤员,使伤病员死亡率下降,由此导致战场医疗的改善和南丁格尔护理制度的诞生。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使用了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陆海军作战效能,铁路和电报也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大事记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士耳其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克里米亚半岛地区图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
俄军战败。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王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条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
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背景历史俄国在19世纪前半期,封建农奴制度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并且开始了工业革命;农奴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日益高涨;以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洛留波夫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兴起,这一切便为促使俄国农奴制度瓦解的国内因素。
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28—1829年对土耳其战争中,占领了多瑙河口和附近岛屿及高加索的大片上地。
1848年革命晚间,沙俄军队帮助奥军摧毁了匈牙利的独立,同时镇压了多瑙河流域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个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德军克里米亚战役
德军克里米亚战役推荐文章怎么样评价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热度:克里米亚战役介绍热度:1944年克里米亚战役热度: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有什么经验教训热度:克里米亚战争有什么特点热度:克里米亚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在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配合下,为解放克里木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三次打击。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德军克里米亚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克里米亚战役背景总体背景一度称霸欧洲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到19世纪上半期迅速衰落,中央政权不断削弱,被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的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或名存实亡,已成为昔日帝国的“遗产”,这为早已觊觎的欧洲列强大开了争夺的方便之门。
[1]俄国自神圣同盟建立以来,不得不抑制自己在中东欧和东南欧、乃至巴尔干地区和中近东地区的扩张,向奥斯曼帝国方向扩张成为他的扩张重点,尼古拉一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奥斯曼帝国的野心。
他多次表示“土耳其应该死去,而且一定会死去”,剩下的就是如何协调各方立场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
沙皇一度与英国接近,但英国认为沙皇俄国贪得无厌,企图独占奥斯曼帝国的在西亚北非和东南欧地区的广大的领土和属地乃至藩属国,因此一直小心应对。
通过支援希腊独立战争的1828~1829年第八次俄土战争,俄国获得商船自由通过黑海两海峡的权利,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多瑙河公国获得自治,并由俄国保障(亚得里亚堡条约)。
但沙皇俄国并不满足,并企图正式吞并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公国,日后的克里米亚战争的第一枪正是在这里打响。
1831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和其名义上的藩属国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因为苏丹未能兑现希腊战争中答应给帕夏的领土报酬而爆发第一次土埃战争,在法国的支持下,埃及帕夏取得胜利,俄国以受邀保护奥斯曼帝国为借口,直接出兵干涉。
在这种情况下,苏丹和帕夏媾和,俄国则获得来自苏丹的丰厚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魂100]克里米亚战争:俄欲欺弱国反遭西方痛殴2014-03-03 13:21 凤凰新闻客户端42
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奥斯曼帝国的野心。
他多次表示“土耳其应该死去,而且一定会死去”。
走向暖水进入大洋是俄罗斯自彼得一世以来的强国梦想,1783年将克里米亚半岛并入自己的版图之后,俄罗斯就将目光转向了黑海海峡,由此进入地中海。
但俄国的这一胃口惊人的独霸企图自然为英法所不能容忍,俄国的进逼就意味英国和法国在地中海地区利益的损失。
整个19世纪,英国在地中海的主要地缘战略任务就是把俄罗斯海军关在黑海,也正因如此,衰弱的奥斯曼帝国一直能够苟延残喘。
在英法的支持下,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了俄国的最后通谍。
随后俄国宣布同奥斯曼帝国断绝外交关系。
1853年7月3日,俄国出兵8万人占领了在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并拒绝了苏丹提出的撤军
要求。
10月16日,奥斯曼帝国政府向俄国宣战。
这样,第九次俄土战争开始了,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野心的战争,对于土耳其人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战争。
1854年3月27日和28日:英国和法国正式向俄罗斯宣战,从而使俄土交战发展成了一场俄国和英法为争夺巴尔干和黑海的大战,本来是俄罗斯与奥斯曼两个黑海沿岸的帝国之战,变成了维也纳体系之后的欧洲大战。
当时的世界海洋的绝对霸主英国海军和世界第二的法国海军组成强大的联合舰队,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
此后战区迅速扩大,战争不仅在黑海、巴尔干和高加索进行,而且扩大到波罗的海、白海甚至远东。
俄国在外交上陷于完全孤立,军事上面临优势敌人从各个方面发动的进攻。
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奥地利和普鲁士也签署了防御联盟协议,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而撒丁王国(几年后意大利统一的核心和前身)此后也加入了英法方作战。
到1854年8月,联军从俄国手中完全夺取了黑海制海权,1854年9月中旬,联军出动6万多名士兵和3个攻城炮兵团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叶夫帕托里亚登陆。
9月20日,双方在奥玛河畔进行第一次陆战,俄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退向俄国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
9月25日,联军进抵塞瓦斯托波尔,开始了长达近一年的围攻战。
联军在这段时间里用2587门大炮倾泻了238万1042发炮弹,摧毁了俄军的全部工事。
在近一年后的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终于攻克塞瓦斯托波尔,俄国败局已定。
在此前的3月2日,绝望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已经服毒自尽。
1856年3月30日,继任的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与奥斯曼土耳其、法国、英国、撒丁王国和奥地利、普鲁士签署《巴黎条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被迫接受了苛刻的条件。
和约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俄国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帝国的领域得到保证,黑海变成了一个向各国开放的公海。
战争的结果,俄国从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加深了俄国国内危机,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进行农奴制改革,也间接导致沙俄向美国廉价出让了阿拉斯加。
同时,它也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普鲁士、撒丁王国借此崛起,德意志和意大利两个新的统一国家即将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从军事和科技上看,线膛枪、爆破弹、蒸汽铁甲船、水雷这些新武器新科技第一次被使用。
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
野战医院、红十字会、天气预报、战地记者甚至香烟也在这场大战中诞生。
年轻的俄军炮兵军官、未来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奥玛河高地的战斗中目睹了冲锋的俄国士兵在400米的距离上就被敌人子弹准确地打翻在地却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俄国士兵的步枪的有效射程只有200米!土耳其和英法联军的线膛枪共杀伤俄军10729人,其中死亡达5000人以上,而只付出了710人阵亡的代价。
克里米亚战争表明,随着枪炮射程和火力密度的增大,陆军战术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先进的枪械面前,纵队突击(既所谓的“排队枪毙”)战术已落后,新的战斗队形——散兵线取而代之。
在进一步显示炮兵重要性的同时,也迫使军队必须在距敌较远的地方展开,同时进攻前实施强有力的火力准备成为必须。
除了陆军和海军战术,筑城学和部队的工程保障等方面也都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许多新的战争手段登上历史舞台,技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而在此之前,人力被认为是决定因素。
俄国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军队基数庞大,因此在新军备竞赛中是最落后的。
恩格斯在评述克里米亚战争时说:“克里木(即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
恩格斯还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
战后,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俄国从1815年组建“神圣同盟”开始,就充当了欧洲的霸主,对各国的革命运动(特别是1848年欧洲革命)进行干涉,充当欧洲的宪兵。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使俄国失去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可能性,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欧洲霸主的地位丧失。
尼古拉一世“是中欧各国政府的灾星,是加害欧洲社会一切进步阶层的妖魔,但是后来却因为把握不住外交方向,走上意外的裂了口的深渊,以致跌下去摔死了”。
沙皇俄国多年来拥有的欧洲反动势力的首脑地位消失了,向中欧和南欧发号施令的局面也结束了。
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俄罗斯帝国的人们,从上而下,都认识到俄国的制度腐朽、军备落后、经济凋敝、吏治腐败,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兴起,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
好,历史说完了。
西方学者倡导读史使人明智,东方传统则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当然,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历史从不是简单的重复,但却往往有惊人的相似。
但无论如何,作为万里之外的中国人,无论是读史还是观今,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为他人做火中取栗之事。
如果还有“拎不清”的,建议再重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3月2日代表中国政府做的最新局势表态:
中方历来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乌克兰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事出有因。
中方将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呼吁有关各方在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政治解决分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