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专题七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

合集下载

历史ⅰ人民版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三维目标重点难点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农奴制发展的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认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了解农民的反抗斗争、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列表归纳农奴制改革的措施;探究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重点难点:重点:俄国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封建农奴制度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认识俄国资本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认识改革的背景。

自主预习课前准备情景引入精彩导言【激情文字式】“我们这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

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

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 俄国向何处去?导致俄国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图片情景式】这组图片反映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度,该制度有什么特点?对19世纪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合作交流互动探究⊙探究点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探究目标】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和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

【情景与问题】阅读以下材料,思考问题请思考:(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3)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过程与方法】此题俄国与英国、德国生铁产量、铁路长度的对比,分析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进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结论与评定】(1)俄国在19世纪中期生铁生产、铁路长度远远落后于英国和德国。

(2)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

(3)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探究点二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探究目标】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民反抗斗争的史实。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00002)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00002)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1、封建农奴制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2、克里米亚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3、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革命思想。

难点:比较俄国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流程】[导入]教师提问:《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从时间范畴上讲,属于世界史的哪个时代?学生回答:古代世界。

教师提问:专题七、八、九与专题一、二相比,在时间范畴上讲,属于世界史的哪个时代?学生回答:近代世界(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回答)教师提问:近代世界的一个大的发展潮流,是什么?学生回答: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少部分学生能够回答)教师讲授: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是近代世界的发展潮流。

而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无非两种方式:革命和改革。

革命,是暴力的自下而上的,对封建制的摧毁比较彻底,比如必修一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改革,是温和的自上而下的,会不同程度地保留封建残余,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专题七的第一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学习目标展示]请学生大声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师对此目标进行解读:该目标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将其分解为六个子目标:农奴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克里米亚战争和沙皇的抉择。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弄清这六个子目标的详细内容,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构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的。

[师生互动]一、 俄国的农奴制学生展示农奴制的形成及确立时间、农奴制经济和政治上的表现、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关系。

教师订正正确答案:教师点拨: 关系类问题的答题方法,将关系双方用一些词连接成句。

及时训练: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关系:小农经济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2019年文档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2019年文档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是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的第一课,作为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部分,本课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几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农奴制是俄国走上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最主要的障碍,因此必须废除它。

在此我就本课认识做如下设计,仅供同仁指正。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播放克里米亚战争片段)这是一场现代人几乎已经遗忘的战争,1853-1856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英法军队通过第一次使用线膛枪、蒸汽船,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铁路和电报等工业革命成果使军事行动的后勤指挥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最终沙皇俄国的失败引发了国内斗争与改革。

(设计意图)克里米亚战争就是本课知识点之一,以影像片段导入,这么多“第一次”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以此导入,让学生直接回归到十九世纪中期那个动荡时代,感受改革前的汹涌澎湃。

(二)新课教学板块一:概念解读――什么是农奴制(展示图片:俄国版图和《国民议会法典》图片)师:请同学们阅读P80关于农奴制含义的知识链接。

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农奴制的特点是什么?(展示材料)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与俄国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

在彼得大帝时期,全国人口不到1600万,而俄罗斯拥有广阔未开发土地。

农民不堪地主剥削时往往会选择逃走。

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

生: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附于农奴主。

(设计意图)农奴制这个概念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教师应该补充相关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它的特征。

理解这个概念对把握本节课中心内容至关重要。

板块二:史实认知――俄国的现状师:“穿越”是现今很时髦的一个词,假想同学穿越到1860年的俄国,将会遇到哪些场景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80-84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生1:街上都有出卖农奴的广告,农奴主把他们看成工具,可以相互转让、买卖,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七单元第1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七单元第1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第七单元第1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学生,具有一定阅读史料的能力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重点难点
一、重点: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二、难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性质。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克里米亚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比较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结果却不尽相同”,160年前有这么两场战争,战争失败的一方都接受了条约的限制,但是条约的内容却不尽相同。

这两场战争分别是克里米亚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签订的条约分别是《巴黎和约》和《北京条约》。

(幻灯)展示两个条约的内容: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
《巴黎和约》(1856年,主要交战国:俄国与英法):
(1)俄国把多瑙河口及南比萨拉比亚归还给摩尔达维亚;
(2)俄国将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
(3)俄国不得在黑海沿岸设立海军兵工厂和海军要塞;
(4)多瑙河上贸易航行完全自由,对一切国家开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北京条约》(1860年,主要交战国:中国与英法):。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课程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课程教学设计

选修1专题七第一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能够说出俄国农奴的处境,俄国工业化落后的表现及根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课件相关史料,积极思考、理解农奴制是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改革的根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

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

教学过程:放映幻灯片:孙山题词导入新课。

师:这是1916年孙中山观看钱塘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了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放映幻灯片:提问:同学们请看19世纪中期发生的这些事件,反映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生:思考回答。

师:引导学生以全球眼光,从工业文明的扩展、工业化、近代化等角度分析归纳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师:放映亚历山大二世像,并指出他在1861年的改革正是顺应了世界工业化的潮流。

这个专题共两课,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探讨他进行改革的原因。

放映幻灯片: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小标题,并归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改革的原因。

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

师:引导学生归纳: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统治者五个方面分析。

过渡: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概述农奴制的由来和发展、放映幻灯片并要求学生归纳农奴制下农奴的处境。

引导学生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方法和技巧。

并提问:从上述材料看俄国的农奴和农民有何区别。

过渡:在这样的处境下,俄国农奴为了争取自由和土地不断地进行抗争。

放映幻灯片:19世纪上半期农民起义提问:上表反映农民起义变化的趋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在政治方面的原因,即:农奴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激起了农奴的反抗,严重威胁沙皇专制统治。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优秀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优秀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优秀教学教案(4页)编号:Ydezg2ls006 课题:农奴制改革(共3课时)主备:谢丰华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2019.3.1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

能力目标:分析农奴制的发展情况,探究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情感目标:落后的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重点难点重点:俄国的农奴制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革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一、俄国的农奴制的形成与发展1.开始形成: 15C末16C初、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2.正式确立: 17C中期(《法律大全》颁布)3.发展:18C以后历代沙皇强化农奴制特点: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处境恶劣。

4 .危机:19C上半期1801-1860年农民骚动越来越多, 暴动的农民不仅拒绝给地主服劳役和缴纳代役租,而且提出彻底废除农奴制的要求, 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深度认识:农奴制是一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使俄国陷入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之中。

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重点精讲: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1)劳动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2)市场: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低劣,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3)原料:缺乏充足的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4)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5)技术: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和交通运输业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7-1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7-1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二、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 ——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 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新思潮产生
四、克里米亚战争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 矛盾
归纳整理结论
俄国改革的必然性 1.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 盾。 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 本主义发展。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 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木战争的的失败。
国别 项目 生铁 俄国 英国 比例 1/15
26万吨 385万吨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 程对比表
国别
项目 铁路
俄国
英国
比例
1 500俄里 15 000俄里
1/10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 Nhomakorabea什么历史现 象? 材料一反映了俄国冶铁业的严重落后。 材料二反映了俄国交通运输业的落后。
对“十二月党人起义”的评价
提示:
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十二月党人 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 援境地而最后失败。但是,这是俄国历 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 装起义,它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 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俄 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
四、克里米亚战争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 了社会矛盾
课程标准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 革的历史背景。
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 阅读教材分析: 1.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2.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的阶级产生(资阶、工阶)
状况:俄国工业发展落后,蒸汽动 力很少。 根源:农奴制的阻碍。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7.1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陆江平课时计划:1课时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包括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克里米亚战争、沙皇的抉择五个子目,其核心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由于它还与必修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的难点是比较俄国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定位:(1)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国内和国际背景(2)理解沙皇政府选择了“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2、目标解析(1)是指要学会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国内背景包括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上层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的革命呼声(2)是指学会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国际背景也就是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3)是指学会理解沙皇政府选择了“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简述近代沙俄的形成情况:14 世纪中期,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日渐强大,兼并周围小国。

1546 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沙俄诞生,此时应为封建农奴制。

1613 年7 月11 日,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莫斯科圣母大教堂举行加冕典礼,开创罗曼诺夫王朝。

1721 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胜利后,使俄罗斯参政院授予“俄罗斯帝国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帝国。

后领土不断扩张,20 世纪初成为拥有领土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

问题一:根据课文分析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国内背景有哪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1、俄国农奴制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俄国内部的发展有哪些表现?A、农业方面:①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开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劳动;②在农奴内部也产生了分化,少数富农成为资产阶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19世纪中叶的俄国》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19世纪中叶的俄国》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2.教师提供研究框架和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4.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19世纪中叶的俄国历史,深入认识农奴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19世纪中叶俄国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2.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能够分析其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改进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优秀教学教案(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优秀教学教案(3页)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一)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

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②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③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④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俄国农奴制背景下的经济、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的分析对比,对俄国社会各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民主思想家的思想,对革新精神和反抗专制压迫的民主思想产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实质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揭示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统治要维护,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必须废除农奴制!(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障碍体现。

2、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3、反对农奴制和沙皇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革命思想。

难点: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四)新课过程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1、俄国的农奴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相关信息点:①大约形成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已存在三百多年。

②农奴制下,地主可以随意榨取农奴,随意殴打、虐待农奴,甚至出卖他们。

③农奴被固定在地主庄园里,他们的财产、子女都归地主所有。

2、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指导学生浏览课本,指名学生梳理教材要点:①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农业方面:销往国内和西欧市场的粮食出口量激增,一部分地主为增加货币收入,开始采用雇工生产,使用新式农具;农奴阶级内部发生分化,少数富裕的农民赎买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优质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优质教学教案(4页)

第一课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改革背景)教学目标(一)[内容标准]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

2.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二)[知识与能力]1、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2、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

3、了解俄国农民及其他阶层反专制的斗争。

3、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4、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重点:1.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阻碍。

2.对外争夺侵略利益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1、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2、对外争夺侵略利益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准备):分组——全班分为三个小组。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中期的俄国,请看视频,一边看一边把你所得到的信息写学案上。

播放《大国视频》剪辑。

(2分零10秒)完后,停顿(30秒)请同组的的同学共享一下。

提问:可以了吧?我请第组的同学来讲一讲。

()同学?(3人)教师:看来放得太快了,我们再来一遍怎么样?学生反应:好(掌声)。

老师:这次要看仔细了哟!再播放《大国视频》剪辑。

老师:怎么样?再请同学来补充?()同学?(2人)通过同学们的信息,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农奴制给俄国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是吧?这些问题用教材的标题来解读——《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具体来讲:有哪些危机呢?请看材料:请分组讨论。

(1分钟)。

有请第组的代表发言?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教师追问:你的依据是?学生各答。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1教学案:专题七_一_、危机笼罩下的俄国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1教学案:专题七_一_、危机笼罩下的俄国_word版有答案

1.落后的农奴制(1)农奴制下的农奴: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他们所有的财产,包括子女都归地主所有。

(2)农奴制危机: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出现了危机。

2.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农业:①地主建立资本主义农场,农奴制开始走向衰落。

②富农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开始剥削贫农。

(2)工业:①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数目逐年增多。

②俄国资本主义的总体发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诸国,俄国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

3.经济特征(1)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造成农奴制的危机。

(2)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4.任务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必须冲破农奴制的束缚。

[深化认知]19世纪中叶,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是近代化,而此时俄国工业的总体特点是“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封建农奴制的阻碍,其表现就是把农奴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使俄国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工业资金和国内市场,因而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1)原因:在俄国社会中受害最深的广大农奴,提出了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要求。

(2)斗争:①全国发生多次起义,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②雇佣工人在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待遇和限制工场管理人员的残暴行为等方面展开了斗争。

(3)作用: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2.敲响农奴制的丧钟(1)十二月党人:①基本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②成员:受西欧经济发展和民主思想影响的贵族军官。

③主要活动:发动起义,结果遭镇压。

(2)革命民主主义者:①赫尔岑:出版《钟声》杂志,号召进步力量为实现民主和农民的解放而斗争。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废除农奴制,必须先消灭沙皇专制制度。

③影响: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呼声与汹涌澎湃的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简述1905年革命的过程、性质及其意义。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
-评价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政策及其失败原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社会矛盾和问题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增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加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俄国历史的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吗?它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时期俄国的了解,如沙皇制度、农奴制改革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为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会被危机笼罩?这场危机又是如何影响俄国历史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对历史人物、政策的理解容易受到表面现象的干扰,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历史背后的本质规律。此外,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炼不够,容易忽视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对俄国历史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分析和评价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政策,了解其改革的局限性和失败原因。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说课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说课

3.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克里木战争失败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 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课后思考?
想一想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俄国是 否会有春天? 试想一下俄国的春景?
2、整个课程分为五大块,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四 个方面阐释俄国面临的危机,根据这些危机最后引出第 五个问题沙皇的抉择,这样条理分明。思路清晰,便于 学生记忆。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材料情景导 入法逐步引导学生去层层深入,运用比较法,通 过对比让学生更容易看到问题找到答案,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联系课本和展示相应的图片讲解,介绍十二月 党人以及他们的主张和起义背景和结果,接着 介绍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最后总结起义的意义。
四、克里米亚战争
播放视屏、展示地图,这样可以让学生 融入其中,更好的了解战争的是时间、 背景、导火线、经过、性质、结果、失 败原因以及启示,以及战争的失败给俄 国带来的影响,最后拓展知识,介绍克 里米亚战争的意义。
采用材料问题情景导入法,展示材料一、二引导学生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了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展 示材料三让学生明白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 素,展示材料四、五,引导学生概括俄国农奴制的特 点,最后提问学生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条件,然后解 释农奴制是如何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
二、争取土地和自由抗争
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站在当时俄国农奴 制的角度思考,提问学生如果他们就是当时的农 奴,他们会做出怎样的行动。然后播放视频,让 课堂知识更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主义的 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 响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课时)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历史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和评价危机时期沙皇政府的政策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和分析俄国1905年革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对比不同历史资料,学会辨别史料的真实性、客观性,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
1.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容易受到主观情感的影响,对沙皇专制统治和革命运动持有片面观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
2.学生在史料分析能力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较弱。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均、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过程,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
2.难点:分析1905年革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理解革命爆发和失败的原因;评价沙皇政府危机时期的政策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史料解读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4.阐述革命的影响,如:动摇了沙皇专制统治、促进了社会变革、为1917年十月革命奠定基础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1905年革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革命爆发和失败的原因。”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多方面分析革命背后的原因,以及革命过程中的不足和失败原因。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

课题: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授课人:仇亚洲历史学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2)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3)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4)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倒叙的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克里米亚战争”为线索,创设情景,通过合作探究,层层设问,分析改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认识俄国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法:提问、质疑等学法:讨论、阅读等教学重点: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的阻碍;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比较俄国和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从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国家——印象俄罗斯:(1)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并结合专题七导言,让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18、19世纪的俄罗斯帝国。

(2)播放视频。

让学生简要了解18、19世纪的俄罗斯帝国。

二、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过渡:播放视频,(视频见课件)在俄国寻求大国之路上遇到一次挫折(克里米亚战争)一、一个国家——印象俄罗斯在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领导下,俄国通过对内专制和对外扩张,建立起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然而就在俄国处于强盛的巅峰时,却在扩张过程中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挫折。

那么,俄国在扩张过程中到底遭受怎样的挫折?三、教学过程:(一)一次挫折——克里米亚战争1、结合克里米亚战争的视频,让学生介绍克里米亚战争。

2、提出问题:克里米亚战争结果如何?让学生归纳失败的根源(二)一种制度——农奴制1、出示一组图片,感受农奴制的落后。

2、给予材料,分别从政治、经济上归纳农奴制的特点。

政治上:没有人身自由;经济上:遭受农奴主的剥削。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学案1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学案1 人民版选修1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你知道在这场战争中俄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吗?战争的失利对俄国统治阶级造成怎样的影响?提示:主要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而腐朽的农奴制度造成了俄国的落后。

影响: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和落后,使俄国统治阶级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才能使俄国走上强大的道路。

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1.资本主义的发展(1)农业:建立了一些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________________,农奴制开始衰落;少数富农赎买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内部出现富农与贫农的分化,是农奴制衰落的又一表现。

(2)工业: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工业革命,______逐步代替手工劳动;但资本主义的总体发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诸国,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

2.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1)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________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因而无法满足工业对大量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2)地主的强取豪夺使广大人民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限制了________的扩大。

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总体特点是“发展缓慢”,而这一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的阻碍。

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俄国工业生产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和工业资金,农民的贫困不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这一切都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二、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社会危机1.农奴反对农奴制的斗争(1)广大农奴不甘心被奴役的地位,提出了废除________、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要求。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一节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学目标;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

2.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农民起义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道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重难点: 1、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2、迫使沙皇推行改革的原因。

3、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课前预习】1.19世纪初期,俄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__国家,但_____________在俄国封建社会内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冲破_____________是首要任务。

2.在俄国农奴制度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_____________,他们提出了废除_____________,争取_______和________的政治要求,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3.受到_____________的影响,一些俄国贵族军官主张废除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

4.受到十二月党人起义影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号召人民起来以暴力推翻_____________。

5.1853年,俄国发动了侵略土耳其的战争,后来发展成为_____________战争。

这场战争动摇了俄国在欧洲的_____________地位,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实行_________才是俄国惟一的出路。

6.面对严重的国内外危机,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专题七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课标要求】
对外争夺侵略利益的克里米
【预设问题】
1、俄国农奴制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表现:工业方面,企业数目增多,自由雇佣劳动的使用也增加了,在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大量出现;农业中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开始用雇佣自由劳动代替农奴劳动,在农奴内部也产生了分化。

2、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俄国军队惨遭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在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加剧了?
3、列表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的俄国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差距。

(提示:从政治、经济、市场、阶级状况、军事力量、社会思想等方面比较)
一、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1.资本主义的发展
(1)农业:出现了由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__________开始衰落;少数富农赎买自己的人身自由而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________阶级出现富农与贫农的分化是农奴制衰落的又一表现。

(2)工业: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________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但资本主义的总体发展水平大大低于西欧,逐渐沦为西欧的原料供
2.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1)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____________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因而无法满足工业对大量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2)地主的强取豪夺使广大人民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限制了国内________扩大。

二、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社会危机
1.农奴反对农奴制的斗争
(1)广大农奴不甘心永远处于被奴役的地位,提出了废除农奴制、争取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要求。

他们发动的一系列起义,实质上是“自下而上”消灭农奴制的尝试。

(2)受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的工人及遭受阶级压迫的少数民族,也不断起来同反动势力斗争,这些斗争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2.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部分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不满。

②主张:废除________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③结果:起义遭到镇压,但社会影响很大,唤醒了年轻一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2)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崛起
①赫尔岑:出版《钟声》杂志,号召进步力量为农民的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________是农民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消灭沙皇专制制度是废除农奴制的前提。

(3)影响: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呼声与工农运动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矛盾
(1)背景:沙皇和贵族试图通过发动侵略________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统治困境,而英法等列强也想趁机宰割土耳其帝国。

(2)过程
①俄国于1853年10月挑起了对土耳其的战争,________于1854年3月对俄宣战。

②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交战双方在巴黎签订了《__________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得到欧洲的集体保证。

(3)影响
①战争的失败使俄国的____________一落千丈,大大动摇了俄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②战争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国内矛盾,波澜壮阔的____________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

三、沙皇的抉择
1.新继位的沙皇____________从1856年3月就对莫斯科贵族谈到了废除农奴制的问题,沙皇政府从1857年初开始着手改革的准备工作。

2.由高级官吏和大农奴主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改革工作,并于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了改革草案。

【探究一】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探究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军队惨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性质、实质和影响?
【探究三】促使俄国统治者决心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有哪些?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后作业与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

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要高涨一次。

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需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