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教学教案《上去高山望平川》
课 题
《上去高山望平川》课时教学目
标
1、青海“花儿”的知识。
2、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会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3、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
体会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钢琴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花儿”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相毗邻的广大地区。当地人称“花儿”为“令”,如“黄河令”、“土族令”和“脚户令”等,约有100余种。《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称为“河州大令”,河州,即今日的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初听歌曲,感受音乐的情感。
复听音乐,真正体验西北地区的民歌风格。
板 书 设 计
《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 学 反 思
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会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二
三
四
五
歌曲分析
音乐知识
初听歌曲,感受音乐的情感。
复听音乐
小结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著名的青海民歌,是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山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歌词中多有西北山歌中常见的衬词。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时教案《上去
第2课时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目标:(一)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二)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三)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教学重点:(一)用不同的方式有创造性有表现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同学们,下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2)师生总结: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生: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黄河大合唱》、《绣金匾》、《拥军秧歌》、《信天游》、《脚夫调》、《横山上下来游击队》、《赶牲灵》、《见面容易拉话难》。
并哼唱旋律。
二、学习新课:(一)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1、乐曲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
“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
“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
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回答问题: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上去高山望平川》示范教案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仔细聆听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北民歌的愿望。
2.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介绍“花儿”。
教学重难点1.仔细聆听西北民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2.通过聆听、比较和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看一组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大家对于这个地方还有哪些了解吗?今天我就要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西北民歌。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二、新课1.民歌的概念及分类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
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也反映着人民的生活。
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和风俗歌等。
2.西北民歌简介西北民歌是指流传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同学们能不能从地图上找出我刚说的五个西北省区?3.学习歌曲(1)介绍“花儿”“花儿”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
“花儿”又称“少年”。
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
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2)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对照着歌词来听一首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思考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歌词的格式是223,332,223,332,这种格式称为“双字双句尾”。
这两段歌词,第一段是写景,第二段意在抒情。
从表面上看是一位男子将自己心中的女子比作了牡丹,表达了自己对心中女子的倾慕之情,但是实质上是揭露了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
(3)再次欣赏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典型音列,并以“2-5”这一四度音调为契机,推动曲调的进行,真假声。
五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第一单元上去高山望平川∣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对大自然赞美之情的民间歌曲,它融合了丰富的节奏和旋律。这首歌曲展示了民间音乐的特色,是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演唱这首歌曲,来感受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达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演唱:准确掌握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旋律、节奏、歌词,能流畅地演唱整首歌曲。
举例:歌曲中的长音、跳音、滑音等技巧需要学生重点练习,确保演唱时音准、节奏准确。
(2)音乐知识:学习音名、音程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举例: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音名与音高之间的关系,学会识别和演唱不同的音程。
(3)地域文化:了解《上去高山望平川》所代表的民间音乐风格及地域文化特点。
举例: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突破。
举例:针对节奏难点,设计节奏练习,如拍手、敲击乐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感。
(2)音准控制:歌曲中的音程跳跃和变换音对学生的音准控制提出了挑战。
举例:通过音阶练习、音程跳跃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音准控制能力。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儿”,是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区的一种山歌,音乐具有高亢、奔放、粗犷、刚健的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在汉族和回族中广泛传唱。
歌曲音域宽广、音调淳朴,由上、下两句构成,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多次出现四度跳进与大跳,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用假声演唱,听起来格外高亢嘹亮,展现出内心的无限热情。
“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
“长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
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并充分予以肯定,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聆听并且演唱“花儿”风格歌曲,认识“花儿”这一民歌体裁;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感受、体验《上去高山忘平川》风格特点,并且哼唱其中的音乐主题;3.了解民间歌手:朱仲禄,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
四、学习重点难点1.聆听并且演唱“花儿”风格歌曲,认识“花儿”这一民歌体裁;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感受、体验《上去高山忘平川》风格特点,并且哼唱其中的音乐主题。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活动(一)组织教学介绍“花儿”流传地区、产生背景、演唱方言(1)教师播放沂蒙山小调视频并演唱一小段,我演唱的歌曲是山东民歌,民歌除了小调还有有山歌、动号子。
(2)教师播放各类型花儿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流传地区:“花儿”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区。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上去高山望平川》人教新课标(2014秋)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了解“花儿”这一民歌形式的音乐特点,感受它高亢、奔放的音乐风格。
2.了解民间歌手:朱仲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了解歌词内容,感受风格及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音乐体裁“花儿”,探究其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儿”,在汉族和回族中广泛传唱。
歌曲音域宽广,由上下两句构成,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
旋律音调以5、6及1 、2 之间的级进为基础,由5与2 分别往下、往上作四度扩展。
尤其是由2 往上作四度跳进后在5 音长时间延长,并用假声演唱,听起来格外高亢嘹亮,展现出内心的无限热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聆听三首乐曲,分辨三种音乐体裁并连线。
2.出示答案并总结三种体裁的音乐特点。
(二)欣赏歌曲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体裁及音乐风格,学生从整体感知音乐。
过渡语: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属于哪种民歌体裁?你能听出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教师总结:山歌包括信天游、山曲、花儿、少年、爬山调等种类。
这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花儿”。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的一种山歌。
音乐具有高亢、奔放、粗犷、刚健的风格。
2.复听歌曲(1)学生聆听歌曲,观察歌词并思考歌词特点。
教师总结:民歌是由方言演唱并且有很多衬词;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前两句写景,首句“上去高山望平川”苍茫寥廓、气度恢宏非凡,一派高原景色尽收眼底;下句点题抒情,采用了“借喻”的手法,寓意深刻、富有想象和哲理,让人有荡气回肠、美不胜收之感。
(2)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风格?提示:可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等方面思考总结:“花儿”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区。
陇中高原的荒凉和艰辛是“花儿”传唱的大背景,唱“花儿”的人大多世代生活在深山大沟里。
他们在沟壑峰峦、茫茫无边的黄土地上,忍受着人们难以想象的干旱与灾难。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歌曲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背景、歌词等。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到青海花儿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歌词内容,了解青海花儿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歌曲,了解其背景和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歌词本、音乐教材等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3. 分析歌曲: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歌曲。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5. 练习与展示:学生分组练习,选取代表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上去高山望平川》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音准、节奏等。
2. 学生对青海花儿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教学:教师可以选取其他地区的花儿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花儿的艺术特色和差异。
2. 创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以《上去高山望平川》为素材,进行创作练习,可以是改编、填词等形式。
3. 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参加花儿比赛或演出,与其他学校或团体进行交流,拓宽视野。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上去高山望平川》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音准、节奏等。
五年级音乐课件:上去高山望平川共案
课题
1-2上去高山望平川
课型
欣赏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让同学们喜欢上聆听,并且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尤 其要突出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并不能千篇一律的演唱各名族的歌 曲。然后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分辨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 风格。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 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等民歌体裁。并且哼唱其中的音乐 主题。这都有助于对本民族的民歌加强理解与掌握其韵味。
生:这首民歌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和爱慕 之情 采用比兴手法。
师:同学能发现这首歌曲的特点又是什么吗?
生:歌曲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多用假声或真 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介绍"花儿"o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 响,声誉极高。歌曲音域宽广、音调淳朴,由上下两句构 成。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多次出现四度跳进与大跳, 表现鲜明的地方色彩。
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
教学 重点
1、认真细致的聆听这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上去高山望平川》 这首民歌的内容、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 价。
2、要了解民歌体裁“花儿”。
教学 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学法 教方
讲授法
2、山歌:人们在上山砍柴、田间劳作、野外放牧、停脚 小歇时,为抒发内心情感,或向远处的人传递情意、对答 传语的即兴编唱,多在户外演唱。具有直畅性、单纯性、 自由性,同时旋律起伏大,多采用上下句结构,句子多对 偶。可大致分为爬山调、山曲、信天游、花儿、客家山歌、 闽粤赣山歌。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doc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喜欢上聆听,并且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尤其要突出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并不能千篇一律的演唱各名族的歌曲。
然后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分辨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等民歌体裁。
并且哼唱其中的音乐主题。
这都有助于对本民族的民歌加强理解与掌握其韵味。
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1、认真细致的聆听这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民歌的内容、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要了解民歌体裁“花儿”。
教学难点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师: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首先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
并且用“晋、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然后同学们想想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再进行回答。
师:西北是黄土地与蓝天,不是喧嚣的尘世、色调、景物,这和我们南方的大都市是有区别的。
西北音乐的声音都比较单调,很多东西是凝重不变的,就像西北人。
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是用音乐排解心中的苦闷,用歌声表达自己不能随便告于他人的情感,所以我们听到的陕北民歌才会感觉那么悠远,绵长,听到《走西口》才会让人肝肠寸断。
三、新课教学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青海是江、河之源,冰川晶莹、湖泊如镜、万涓清流。
草原绿茵如毯、油菜如金、牛羊如云。
这块净土,孕育了无数优美的民歌,也孕育出王骆宾这样的民歌之子。
那么,接下来,我们听一首青海的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民歌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吗?生:这首民歌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的姑娘的思念和爱慕之情——采用比兴手法。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人教版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旋律、节奏及音乐符号,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如音高、音长、休止符等。
-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学会分析起承转合的特点,以便于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能够运用。
-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歌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积极投入,认真聆听,课堂氛围十分融洽。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几点反思: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有趣的导入方式,例如播放与歌曲相关的短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感受到歌曲的魅力。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一单元“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了解其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学习歌曲中的节奏、Leabharlann 律,掌握相应的音乐符号和音乐知识。
3.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了解起承转合的特点,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举例解释:在教授歌曲旋律时,教师要重点强调每个音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音高、音长。在讲解曲式结构时,通过具体分析歌曲的起承转合部分,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2.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把握,如切分音、跳跃音等,这些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学生往往在演唱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上去高山望平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高山,从高处俯瞰过下面的平川?”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歌曲的奥秘。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时教案《上去高山望平川》》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时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目标:(一)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二)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三)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教学重点:(一) 用不同的方式有创造性有表现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 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同学们,下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2)师生总结: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生: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黄河大合唱》、《绣金匾》、《拥军秧歌》、《信天游》、《脚夫调》、《横山上下来游击队》、《赶牲灵》、《见面容易拉话难》。
并哼唱旋律。
二、学习新课:(一)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1、乐曲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
“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
“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
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回答问题: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
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五年级上册音乐说课稿-第一单元上去高山望平川∣人教新课标(2023秋)
(3)音乐基本技能的提高:学生在节奏和音阶练习中,容易出错,需要针对性的指导。
解决方法:教师可设计有趣的练习方法,如分组竞赛、互动游戏等,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4)团队协作:在集体合作演唱、演奏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协作问题,如节奏不统一、音量不协调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学唱、演奏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民族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民歌,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极具特色,是我们学习音乐的好素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歌曲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它如何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的基本概念、旋律特点以及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承民族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的学习充满热情。他们在学唱歌曲、讨论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上去高山望平川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音乐教案上去高山望平川_人教新课标2、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观察这首歌主要由哪几个音发展而成?全曲主要由“5、6、1、2”四个音发展而成。
这就是我国的五声调式音阶。
(粗略介绍)3、学唱歌曲:1)采用听唱法,一句一句模唱,唱出装饰音及其细节。
2)轻声演唱歌曲,来表现歌曲自由、舒展的感情。
3)这首歌表达了黄河岸边的水手们豪放性格和在平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
我们在演唱过程中要想像黄河船工们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和自豪的性格,用歌声来表现这样的情景。
4、重、难点解决:1)陕北由于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景观的不同,歌曲具有典型的陕北韵味,欣赏并模仿其声音,真正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及那种自然、高亢的声音。
(多听、多感受、教师多范唱)2)进入歌曲意境,唱出民歌特色。
5、音乐体验:这首歌表达了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地歌唱及其自豪、乐观性格,下面我们就随音乐演唱并用肢体语言加以感受。
二、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1、乐曲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
“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
“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
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回回答答问题: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
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二、创作活动:(以体验风格特征为主)对于陕北民歌,先凭一、两首歌曲是不能对其音乐风格进行定论概括的,同学们在课下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通过上网、电视等途径来从各个文献了解陕北的人文特点、音乐风格、民俗风情。
《上去高山望平川》微教案
一、教课目的:1、赏识《上去高峰望平川》,感觉青海花儿自由、起伏的旋律特色,体验其真假声联合的演唱特色。
2、经过倾听体验,可以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并喜爱演唱二、教课过程(一)导入:1.赏识视频 xx 歌会《上去 xxxxxx》2.教师发问,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种类?这是一首青海的花儿,花儿是流行于青海和甘肃及宁夏大多数地域的汉、回、撒拉等十多个民族中的一种山歌。
这首《上去高峰望平川》是众多花儿中流传广、影响大、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更是一首节奏自由、旋律宽广的原生态民歌。
(二)新课授教1.感觉歌曲的旋律特色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他的旋律有什么特色呢?再听老师来唱一下。
旋律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中间还有几个大跳,跌荡起伏,它的节奏自由伸展,一唱三叹,豪放高亢的气概和沉郁顿挫的情怀融为一体,我们再来感觉一下 ,, 。
这样的旋律使高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目了然、融为一体。
2.剖析歌曲的构造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歌曲的构造是如何的呢?他是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单乐段构造,这也是花儿的典型特色。
3.解说歌词粗心师:我们再看一下歌词,采纳了比兴的手法,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想念只好望“花”兴叹的感触心情。
这也跟当时的历史环境相关。
4.剖析歌曲的调式师:这首歌曲是什么调式的呢?我们先来找一下主音,主音是5,是调式中的徵,再来看看,歌曲中少了角音 3,因此是四声徵调式,属于民族调式,我们把他的音摆列起来,就是 56125,这也是西北民歌中的典型音列。
5.解说演唱方法师:刚才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歌曲用了什么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采纳真假声联合的方式,在高音处经常有悠久的自由延伸音,突显了西北民歌高亢、嘹亮的特色。
6.叙述歌曲的情绪歌曲的情绪是特别伸展婉转的(三)总结花儿的特色及形成这类风格的原由。
1、同学们,我们刚才赏识了青海的花儿《上去高峰望平川》,联合这首歌曲,我们一同来总结一下花儿的特色。
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起伏较大,音域较宽且常有跳进。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
教案:上去高山望平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山与平川的不同特点。
2.通过望高山与平川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图片、PPT等。
2.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高山与平川的不同特点,如:高山有什么特点?平川又是什么样的地方?
2.学习(10分钟)
通过图片或PPT向学生展示高山和平川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者的不同之处。
教师可以辅助学生描述,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
3.实践活动(25分钟)
带领学生上山,望向远处的平川。
在山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山的形状、颜色和高度等方面的特点,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感触和表达,比如:“山顶好像一片云海”、“山上的花草好香”等等。
4.总结(10分钟)
回到教室,让学生借助图片或PPT,再次观察高山和平川的照片,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高山和平川的不同特点,并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
5.拓展(15分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绘画、写作或其他方式,展示高山和平川的不同特点,可以是画一幅画作,写一篇文章等等。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更加深入地了解高山和平川的不同特点。
同时,通过活动的展示与分享,学生也能发展自己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不过,在实践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第2课时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第二课时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1、学习音乐知识“花儿”。
2、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风格特点。
3、了解民间歌手:朱仲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言:在我国的民歌中有三种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这三种体裁有着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内容与风格特征。
根据题目《上去高山望平川》你能说出它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体裁吗?
2、介绍“花儿”所属类别特点。
山歌又包括信天游、山曲、花儿、少年、爬山调等种类。
《上去高山望平川》
是一首典型的“花儿”。
二、初听歌曲
1、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2、歌曲的音调、歌词有什么特点?(音调自由、起伏跌宕,歌词有很多衬词。
)
三、介绍“花儿”流传地区、产生背景、演唱方言。
四、辨别方言,再次听歌曲录音,感受歌词特点。
五感受曲调特征,进一步听歌曲录音。
六、探索与实践“花儿”的音乐风格。
七、介绍“花儿王”朱仲禄。
八、学生分组欣赏
九、分组展示欣赏体会
十、其他同学点评
十一、教师点评
十二、总结本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粗犷豪放的陕北风格。
2.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3.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学情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典型的“花儿”,在汉族和回族中广泛传唱。
歌曲音域宽广,由上、下两句构成,歌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用假声演唱,听起来格外高亢嘹亮,展现出内心的无限热情。
重点难点
1.用不同的方式有创造性有表现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2.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3. 如何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下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
(2)师生总结: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
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2·1·c·n·j·y
生: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
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黄河大合唱》、《绣金匾》、《拥军秧歌》、《信天游》、《脚夫调》、《横山上下来游击队》、《赶牲灵》、《见面容易拉话难》。
并哼唱旋律。
二、学习新课
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1、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
“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
“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
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回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
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三、课后作业
收集陕北民歌,通过上网、电视等途径来从各个文献了解陕北的人文特点、音乐风格、民俗风情,以更好地来体验陕北民歌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