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一、培养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基本要求是: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关心集体,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熟悉并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及其它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信息系统分析及集成该方向主要研究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理论及系统集成技术,内容涉及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软件工程、面向服务计算、面向对象技术、Internet 网络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
该研究方向完成和承接有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及横向研究课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主要课程有高级软件工程、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软件开发的形式化方法等。
2、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及应用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图形基础算法的改进、图像的识别与处理,并且在虚拟现实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该研究方向完成和承接有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及横向研究课题,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多次与国内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该研究方向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智能计算等。
3、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方向该方向以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及产品开发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处理器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嵌入式智能仪器设备的研制。
该研究方向完成和承接有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及横向研究课题,有先进的实验室和较稳定的研究团队。
该研究方向主要课程有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三、学制和学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的时间为1年半,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的时间为l年半。
招生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招生院系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划招生数全日制104人
拟接收推免人数82人
备注说明
招生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计划招生数
拟接收推免人数
专业备注复试内容:1.上机考试;2.笔试加面试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考试科目01. 人工智能与媒体计算
全日制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 英语一③ 301 数学一④ 801 计算机专业基础02. 计算机视觉与数字视觉艺术
全日制03. 多媒体信息处理与网络
全日制04. 视觉大数据与类脑计算
全日制05. 多媒体处理器设计
全日制06. 视音频信息处理与网络
全日制07. 语言计算与大数据分析
全日制08. 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技术
全日制09. 网络信息安全与保障
全日制10. 多媒体智能计算与机器学习
全日制11.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全日制12.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全日制13. 计算机图形学与数据可视化全日制。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081203)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一、培养目标(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运用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一)培养方式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一般为一至二年。
以资格考试或综合考核的结果作为能否进入第二阶段的依据。
第二阶段,通过资格考试或综合考核的研究生可进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阶段,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时间一般为三到四年;未通过资格考试的(包括自愿不参加博士生资格考试),可按照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继续进行培养,时间一般为二到三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二)学习年限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至六年。
若在五年内不能完成预定的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六年。
三、研究方向1、计算机网络与通信2、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3、普适计算与情景感知计算4、大数据分析与知识处理5、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6、机器学习和计算智能7、自然语言处理8、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35分)(一)(二)实践与科研训练(三)学术讲座(四)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五)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六)资格考试(七)年度报告五、科研成果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一)在Nature、Science等超一流学术期刊以及Nature子系列、影响因子大于20的期刊或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SA》)等一级学科顶级期刊综合版上合作发表(或在线发表)1篇学术论文(不区分作者与作者单位排序);(二)本人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理工科一级学科顶级期刊或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期刊或A类会议发表(或在线发表)1篇学术论文;(三)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收录期刊(不含增刊、副刊)或中国计算机学会B类期刊或会议上发表(或在线发表)2篇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0812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0812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专门知识,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分析和设计的计算机应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思想品德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重点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宽厚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软硬件开发技能;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备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教学或技术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农业信息化、电力信息化方面具有一定领域优势;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软硬件开发技能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身心健康,能够适应学习与科研工作需要。
二、学术方向1.网络信息系统本方向主要研究运用主流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方法进行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开发,侧重在农业信息化、电力信息化领域开发基于Web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基于HTML5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终端应用系统等。
2.嵌入式技术与物联网本方向主要研究基于ARM、DSP等嵌入式处理器与安卓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智能在线监控终端;研究运用无线传感网、GPRS等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数据传输与处理。
侧重应用在设施农业环境监控、配电网电能质量扰动监测与调控等领域。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081203)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政治思想合格、业务能力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毕业后能胜任计算机或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教学工作。
硕士研究生应达到:1、政治思想合格,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富于创新;有较强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2、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有关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专门知识。
3、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与工具,有娴熟的程序设计技能。
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通过与其他学科交叉,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多种研究与应用课题。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01 分布式计算02 数据与知识工程03 网络信息安全04 图形图像技术05 虚拟现实技术06 计算机控制技术07 实时系统技术及应用08 嵌入式系统技术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3年;研究生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的,可以申请延长修学年限(延期),硕士研究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四、培养方式1、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活动和集体劳动。
2、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课程教学和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掌握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通过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实验能力。
3、以研究生为主体,导师为主导研究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实现理论学习、实验技能训练和科学研究实践,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4、教学实践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实践,巩固和深化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并在教学上得到一定锻炼。
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主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辅助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研究方向、知识域要求与学位和必修
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研究方向、知识域要求与学位和必修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学科专业点源于1960年创建的“计算技术及装置”专业,1979年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1999年设立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岗,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专业点和本一级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计算机网络专家顾冠群教授。
专业点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1人;建有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863/CIMS“网络与数据库”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等实验研究基地,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近十年来,本专业点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共15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教育部和江苏省等重要科研项目90多项。
在已取得的成果中,获得国际工业领先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部省级奖20多项,有不少项目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70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100多篇。
本学科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研究和应用为龙头,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经过40多年的建设,现已成为国内具有明显特色和较高学术水平的计算机学科。
一、培养目标培养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方面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在某一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取得创新性和系统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高性能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分布对象计算协议工程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网格计算数据库管理系统多数据库系统的集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移动数据库系统Web数据资源处理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Agent系统三、知识域要求具有坚实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理论及方法解决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对现代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有系统、深入的了解。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简介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简介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新兴学科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软、硬件技术以及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力。
专业知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涵盖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应用的基础知识。
学生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以及数据库原理等基础课程。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人机交互等相关课程,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新进展。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分析、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和互联网应用等领域就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不断增加,就业前景广阔。
学习环境
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通常配备先进的计算机实验室和软件开发工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总结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将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08120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一、学科简介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84年起招收本科生,是国内较早开办计算机教育的高校之一。
2003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招生,2005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招生,201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授权点。
在矿山智能测控及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应用、嵌入式系统应用及机器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和工程数字化仿真等方向形成了优势和特色。
毕业研究生主要从事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教学与应用开发工作。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的计算机专门人才。
系统掌握有关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各种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通过与其它学科交叉,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多种研究及应用课题。
可在科研院所、工厂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和教学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1. 高性能计算与先进计算机体系结构本方向围绕高性能计算及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展基础研究,面向新型体系结构的模拟仿真、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模型、语言、编译和设计验证方法等研究,主要包括并行/分布式系统、计算机集群系统、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技术、对等计算、高性能存储系统、新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测试技术等内容。
2. 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本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分布式计算技术、并行计算、Internet技术以及网络互联技术,尤其以多播路由技术、拥塞控制技术、各种无线接入技术、通信协议、分布式计算技术以及下一代网络技术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提高特定网络的协议工作效率,如何提高特定网络的安全性能,优化特定网络的结构组成以及网络的服务质量等。
主要包括网格计算、移动计算、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语义Web及Web Service技术、P2P技术、移动Agent技术、机器人网络遥操作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设有电器智能化、电力电子装备信息化、新能源微电网技术等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有浙江省低压电器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低压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浙江省智能电网用低压电器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校重中之重学科和特色专业。
在智能电器、光电产业集群等方面具有特色。
近年来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发改委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0余项,年科研经费500多万元。
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0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实用专利20多项。
附一:主要研究方向情况1、电器智能化:以电器智能化、智能电网低压端技术、智能电器可靠性设计及设备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发相应的智能化产品及生产检测设备。
2、电力电子装备信息化:以数字化大功率逆变电源装备关键技术、数字化电机智能智能控制设备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发电力电子装备产品的自动保护、调控,在线检测、监视,信息自动处理等装备。
3、新能源微电网技术:以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储能关键技术、协调继电保护、无功补偿技术和先进的监测技术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发光伏和风力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用户侧微电网技术与产品。
附二:硕士点负责人、主要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情况1、硕士点负责人钱祥忠,男,博士,教授,温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电气传动与智能控制研究所所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温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重点特色专业负责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负责人。
1963年9月出生,1991年7月获河北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获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已主持完成了省级科技项目6项,厅局级科技项目4项,企业委托产品开发项目6项。
授权专利6项。
发表一级期刊论文20多篇,被EI 收录12篇。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清华大学A+ 19 武汉大学 A 37 合肥工业大学 A2 浙江大学A+ 20 华南理工大学 A 38 苏州大学 A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 21 电子科技大学 A 39 江苏大学 A4 华中科技大学A+ 22 大连理工大学 A 40 大连海事大学 A5 北京大学A+ 23 天津大学 A 41 中山大学 A6 上海交通大学A+ 24 中南大学 A 42 北京化工大学 A7 哈尔滨工业大学A+ 25 上海大学 A 43 重庆大学 A8 北京理工大学A+ 26 南京大学 A 44 南京理工大学 A9 东南大学A+ 27 四川大学 A 45 中国海洋大学 A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2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46 太原理工大学 A11 东北大学A+ 29 北京工业大学 A 47 湖南工业大学 A12 吉林大学A+ 30 同济大学 A 48 北京交通大学 A13 西北工业大学 A 31 华东师范大学 A 49 燕山大学 A14 复旦大学 A 32 湖南大学 A 50 上海海事大学 A15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33 西安交通大学 A 51 新疆大学 A16 西南交通大学 A 34 山东大学 A 52 重庆邮电大学 A17 北京邮电大学 A 35 北京科技大学 A 53 南华大学 A18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A 36 安徽大学 A 54 首都师范大学 AB+ 等 (81 个 ) :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江南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南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五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大连水产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广西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桂林工学院、青岛大学、东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深圳大学、辽宁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汕头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暨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原工学院B 等 (81 个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齐齐哈尔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河北大学、湖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东北电力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西华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庆工学院、西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鞍山科技大学、辽宁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济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西安工程大学、中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辽宁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C 等 (55个 ) :名单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着重研究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和社会生活各领域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本学科1996年成为水利部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主要在软件工程、数据库、万维网、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学科领域开展前沿研究;本学科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以及三峡工程、数字黄河工程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多项重大研发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已成为我国(尤其是水利行业)计算机应用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培养要求热爱祖国,有较高道德修养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 软件新技术(Novel Software Technologies)2. 智能信息处理(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3. 语义网与万维网科学(Semantic Web & Web Science)4. 数据与知识工程(Data & Knowledge Engineering)5. 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Information Security & Trusted Computing)6. 信号与信息处理(Signal & Information Processing)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个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水信息学(081524)( Hydroinformatics )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水信息学属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是一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学科。
水信息学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实现水科学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实用化,以及如何通过信息科学来克服传统水科学研究手段的局限性等问题。
本学科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围绕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信息获取与处理和水信息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方向,开展前沿领域研究,及时深入探讨水信息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方法;本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开发能力,承担完成了“973”、“863”国家级和三峡工程、全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等和省部级攻关项目和基金项目,并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取得了一批突出的研究成果。
一、培养要求热爱祖国,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水信息科学理论、信息技术等前沿知识;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全面综合素质,对本学科的形成、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的了解;并具有运用本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难点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学位获得者应能胜任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利、信息行业等科研单位等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Analysis &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2、信息获取与处理(Information Acquisition & Processing)3、水信息理论与技术(Theory & Technology of Hydroinformatics)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个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
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水信息学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水信息学(081524)(Hydroinformatic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水信息学属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是一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学科。
该学科专业的主要特色是密切结合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以及全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数字黄河工程等建设实际,开展水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本学科具有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近几年完成了一批应用价值大、理论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承担了“863”、“973”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和基金项目,并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
一、培养要求本学科专业培养水信息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地专门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全面综合素质的高级技术人才。
水信息学硕士学位获得者应了解本学科的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并具有独立应用本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Analysis &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2、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Information Acquisition & Processing)3、智能信息处理(Intellgi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4、水信息理论与技术(Information Acquisition & Processing)5、数字水文(Digital Hydrology)三、学分要求课程总学分为31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为10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水信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学科门类:工学(08)“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二级学科点,其中河海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于1998年、“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于2003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一级学科主要从事各类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原理、体制与处理方法研究,包括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交换、处理、识别、对抗等。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涉及通信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与对抗理论与技术、目标探测与识别理论与技术等。
本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实力和明显的特色,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
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在大中型高技术企业和公司、行业规划设计单位、研究所及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专业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要求热爱祖国、具有优良健康的思想情操与学术道德;能扎实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与相关技术;具有从事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及应用开发、教学、管理等有关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通信与电子系统 (Communications and Electronic Systems)2、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3、微波理论与技术(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4信息系统及工程应用(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三、学分要求课程总学分为31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为10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学科门类:工学(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属一级学科,覆盖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主要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及计算机应用等学科领域开展理论、方法、技术研究;本学科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完成了三峡工程、数字黄河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承接了众多横向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已成为我国(尤其是水利行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培养要求热爱祖国,有较高道德修养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具有从事科研及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IT产业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 计算机应用技术(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ory)3. 计算机系统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三、学分要求课程总学分为31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为10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电路与系统(080902)(Circuits and Systems)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电路与系统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技术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及电子电力等多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基础,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支持是有效利用现代的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的元器件实现复杂的、高性能的信息化系统的基础。
根据学科的这一特点,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点的建设与研究生的培养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密切注意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技术创新和具体的技术实现、注重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一、培养要求培养掌握电子科学和技术宽广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深入了解国内外电路与系统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高级专门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具备本学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创新研究的能力。
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掌握一到二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毕业后可在高等学校、研究院(所),企业或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创新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