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电影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电影赏析
一、简述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特点及代表作
新德国电影"运动原叫做"青年德国电影"运动。此运动发起于1962年春的奥勃毫森电影节,26位"德国青年电影工作者联名发表了《奥勃毫森宣言》,宣称"旧电影已经灭亡。"。他们提出了一个原则"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的电影语言。"他们还宣告:"我们现在制作一种新的德国故事片,这种新影片需要自由。我们必须创造一种以形式到思想上都是新的电影"。这番宣言揭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
50年代的西德电影一直处于经济繁荣艺术停滞的境况,由于影片艺术质量的低劣,1961年竟然无法从当年摄制的影片中评选出一部值得授于"最佳影片"的影片。面对这种严峻局面,1962年西德的一批青年电影工作者在上述电影节中发表《豪勃豪森宣言》,向旧电影开战,力求西德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尽快突破创新,振兴民族电影。
在政府的资助下,1965年至1968年,新德国电影运动掀起了第一个创作高潮。代表作有克鲁格的《和昨天告别》,夏摩尼的《禁猎狐狸》,以及施隆多夫的《特莱斯》。70年代初,联邦德国议会修改了"电影资助法",由于资金短缺,新德国电影陷入危机。但是有一些导演在危机中苦斗,掀起新的高潮,其中尤以法斯宾德、赫尔措格和文德斯及施隆多夫四位导演最受西方电影界的注意,成为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1975年至1979年,赫尔措格拍摄了《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法斯宾德拍摄了《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以及施隆多夫拍摄的《铁皮鼓》分别在戛纳和美国奥斯卡等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新德国电影运动在1975年和1979年西次出现高潮,而从1979年开始的高潮一直延续至今,历久不衰,成为西方电影界最受注意的艺术运动。
二、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
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
1939~1942年期间,德·西卡、L.维斯康蒂、德·桑蒂斯及电影理论家G.阿里斯泰戈等人在电影杂志《白与黑》和《电影》上经常发表有关电影理论和美学方面的文章,他们的论述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1945年,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问世,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工作者把视线集中到普通老百姓的辛酸生活。他们的优秀作品有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擦鞋童》(1946)、《温别尔托D.》(1952)和《屋顶》(1956);德桑蒂斯的《罗马11时》(1952)、《艰辛的米》(1949);捷尔米的《希望之路》(1950)、《在法律的名义下》 (1949)、《堕落的青年》(1947);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1948)等。 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鼎盛时期,它们鞭挞社会的不公正现象,主张劳动群众的社会团结。如影
片《警察与小偷》(1951,斯杰诺)、《两文钱的希望》(1952,R.卡斯戴拉尼等。随着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加上资金短缺、政府审查制度的苛刻等原因,新现实主义电影到50年代初便衰退了。
三、简述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新浪潮”的诞生年1958年有两部处女作问世:特吕弗的《淘气鬼》与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其》。
“新浪潮”电影以表现个性为主。特吕弗的《四百下》(1959)是较早出现的代表作。他用现代主义手法叙述了他童年时代的悲惨遭遇,在电影创作上以琐碎的生活情节代替戏剧性情节。戈达尔是以蔑视传统电影技法闻名的“破坏美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精疲力尽》(1959)。
新浪潮运动主要有三个拍摄主题:
一、非政治性的电影。
二、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象、潜意识活动,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心智过程搬上银幕。
三、描写人的责任心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联系。
新浪潮运动中产生的流派
1、巴赞
对新现实主义纪实美学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提出电影应该表现人的内心生活。
2.“新浪潮”电影
“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采用低成本制作;启用非职业演员;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代表作:特吕弗《四百下》(1958)戈达尔《精疲力竭》(1959)
3.左岸派电影
作品大多表现人的内心与现实的差距和矛盾。代表作:阿伦雷乃《广岛之恋》(195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高尔比《长别离》。
新浪潮”不仅促进了法国电影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也引发了现代主义电影思潮在欧美各国的第二次兴起。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至1964年,新浪潮电影的形式和风格广泛地渗入到各种电影制作之中,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