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文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文化旅游也成为旅游业中的一种新型形式。

首先,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容。

出游的人们通过参观各地的历史遗迹、古迹、文化景观、博物馆、美术馆等,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

这些都是旅游所带来的文化体验,也是推动文化交流的一个途径。

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感受到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对文化产生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文化是旅游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文化体验,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这也促使旅游业不断推陈出新,纷纷推出各种文化旅游产品。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文化因素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和魅力。

再次,文化旅游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

传统的旅游方式往往是风景名胜观光,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文化的内涵,开始选择走文化之路,享受文化的内心愉悦和满足感。

传统旅游和文化旅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在享受风景的同时,也在感受文化的魅力。

最后,文化旅游对于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

文化旅游还可以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整个地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总之,文化和旅游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文化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吸引力,为更多的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文化和旅游是两个相互影响的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旅游可以帮助传播和弘扬文化,而文化也可以成为旅游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以文化和旅游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线,浅谈二者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旅游可以帮助传播和弘扬文化。

旅游是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人们前往不同的地方旅游时,会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领略到各地独特的文化景观,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从而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鉴赏能力。

旅游可以帮助传播文化,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文化也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文化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文化元素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亮点。

世界文化遗产地、具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风景名胜区等都是旅游的热门选择。

这些地方各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文化资源的丰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也为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化和旅游之间的互动还能够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文化旅游地的发展往往意味着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从而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当地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的繁荣,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成为旅游的核心,旅游为文化带来了商机和发展机遇。

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可能对文化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消耗。

由于旅游带来的人流量大、消费多,可能会给当地环境和文化遗产产生一定的冲击。

特别是在一些受保护的文化遗址或自然景区,过多的旅游活动可能会损害其原有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过于商业化和功利化的旅游经营也可能导致文化的虚拟化和商业化。

一些旅游景区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对文化进行改造、重构,甚至将文化变成商品去盈利,这是对文化本质的扭曲和削弱。

旅游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平衡和协调。

浅谈我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浅谈我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浅谈我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摘要】中国旅游名山独具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观赏。

本文从名山地质形成历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和对中国旅游业的贡献等方面展开讨论。

名山如黄山、泰山等因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壮丽的风景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地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名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也为当地经济带来重要收入。

名山作为中国独特的旅游资源,不仅展示了中国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中国旅游名山、历史文化渊源、地质形成、文化地位、文化影响、旅游胜地、旅游贡献、独特资源。

1. 引言1.1 中国旅游名山的独特魅力中国旅游名山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名山作为大自然的杰作,常常呈现出壮丽的山峰、奇特的地貌和丰富多样的植被,给人一种震撼和美感。

这些名山承载着古老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和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游客们在名山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奇、历史之美,体验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获得心灵上的净化和启发。

中国旅游名山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神奇之处,感受其独特魅力。

2. 正文2.1 名山的地质形成历史名山的地质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的地质活动。

我国的名山形成主要受到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在地质变迁的过程中,由于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地质隆起等过程,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山峰。

华山、泰山等名山就是由于地壳变动造成的。

华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其地质形成历史悠久。

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属于秦岭的一部分。

历经亿万年的地质作用,华山逐渐形成了五座主要的山峰,分别为东峰、南峰、西峰、北峰和中峰。

这些山峰高耸入云,峭壁陡峭,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美感。

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首,其地质形成历史同样很悠久。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是一座古老的花岗岩地貌。

浅谈对民俗旅游开发的看法和策略

浅谈对民俗旅游开发的看法和策略

浅谈对民俗旅游开发的看法和策略——以赣南客家民俗旅游为例【内容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好感,各景区为迎合市场的需要在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如何更好的发展民俗旅游,为发展民俗旅游我们有哪些可行的措施,接下来本文就以赣南客家民俗旅游为例谈谈对民俗旅游开发的看法。

【关键词】民俗旅游旅游开发赣南客家民俗一、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正在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这些都表明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民俗文化正在形成。

然而我国民俗文化走过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一过程闪耀着我们民族智慧的光芒。

同时,中华民族又善于摄取外来民俗文化,能使外来的民俗习尚与中华传统民俗交融,形成博采众长具有兼容性的新民俗。

我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大。

随着我国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一高品位特色资源不再只是一些历史学家、专业人士所向往的,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

民俗博物馆不但保存了部分民俗文化,而且也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能够部分地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

然而我国民俗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资源优势还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存在诸如游客数量有限,重游率低等问题。

如何使民俗产品获得吸引力,保持持续竞争力,成为民俗博物馆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发展极为迅速,很多地区都纷纷投资兴建民俗旅游度假村、民俗旅游专业村、农业民俗旅游村以及民俗旅游主题公园等,承办民俗旅游节日,举办大型民俗旅游活动。

如赣南的客家民俗文化、山西民居以及乔家祁县民俗博物馆、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稻城亚丁温泉民俗村、山东日照市的渔家乐民俗旅游度假村以“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为主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观光游玩。

关于旅游文化的论文[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关于旅游文化的论文[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篇1浅谈城市旅游文化发展[摘要]文化是旅游业创建品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

要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体系。

创建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城市旅游文化,是城市发展旅游业、向国际文化旅游城市迈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化;旅游;城市;品牌一、旅游文化的内涵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揭示了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经营活动都具有强力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

任何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到相当水平的结果。

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它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明显。

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游客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

旅游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

它是人类过去和现在创造的与旅游关系密切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文化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它的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

旅游文化是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顶梁柱。

凡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旅游者舒适、愉悦、受到教育,能使旅游服务者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属于旅游文化的范畴。

旅游文化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而是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资源、旅游生活设施和接待地环境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一方面,它包括具体的客观内容,如人、财、物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不可见的文化成分,如旅游者如何使用他的财、物,旅游业如何开发资源、增加设备提高质量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心理动机和需求。

二、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

浅谈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浅谈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浅谈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涵浅谈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涵[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我国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与保护,旅游景区的数目也正在快速增加。

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与标准也越来越高。

而一些旅游景区只是盲目的开发旅游资源,模仿其他景区,造成了景观雷同,层次低的后果,而且这类景区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与此同时,一些旅游景区建设尝试突出旅游资源特色,把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涵做为景区建设发展的突破口,因此如何挖掘旅游资源文化涵便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旅游资源文化涵概述、挖掘旅游资源文化涵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展开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旅游资源文化涵对策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how to buil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tourism resources[Abstract]Since 21st Century,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in rapid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in China is developed and produced a lot .The number of tourist area is increased quickly.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culture, people mo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Some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just a blind development, imitate other scenic spots, with result in a similar landscape.This type of scenic spots is gradually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ourists. At the same time, some try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resources, to buil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s a breakthroug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ic spot.Thus how to buil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bee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build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put forward the policies to solve theseproblems.[Keywords]tourism resourcescultural connotationcountermeasures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引言一、挖掘旅游资源文化涵的概述 (1)(一)旅游资源文化涵的容 (1)(二)挖掘旅游资源文化涵的背景 (1)(三)挖掘旅游资源文化涵的意义 (2)二、挖掘旅游资源文化涵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一)中国旅游资源文化开发现状 (2)(二)挖掘旅游资源文化涵的存在问题 (2)三、挖掘旅游资源文化涵的对策 (4)(一)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涵,注重旅游者的文化需求 (4)(二)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通过创新带动文化发展 (4)(三)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5)(四)保护开发旅游资源,注重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5)结论 (6)致 (7)参考文献 (8)浅谈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涵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拓,人们对旅游业提出了更多需求。

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Tourism旅游经济1382012年10月 浅谈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①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 杨芳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可以促进景区经济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传承和保护洞庭湖湿地传统文化。

洞庭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文化内涵仍有待深入挖掘。

立足于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入其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促进洞庭湖湿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实现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 文化内涵 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138-03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指旅游资源所包含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情绪、民族性格、历史背景、时代特征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和作为物质文化载体的文物古迹、民族服饰、生产工具、建筑、饮食、节庆活动、风俗习惯等有形的物质文化。

挖掘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可提升洞庭湖湿地旅游产品品质,增强对游客的吸附力,在传承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 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1.1 名人文化洞庭湖湿地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其中贤君名相、骚人墨客、文艺大家辈出不穷。

他们为洞庭湖湿地留有丰富的遗踪胜迹,包括名人故里、名人足迹等,是洞庭湖湿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

例如,洞庭湖中间有个山岛叫赤山岛。

此岛在洞庭湖的正中心,洞庭湖以它分东西南北。

山岛为长条形,南北约30公里,东西约4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六个澳门大,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岛。

自唐天宝年间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与西施隐居该岛,故改称蠡山岛。

蠡山岛上有个湖称“蠡公湖”,一直为纪念范蠡而称其名。

在《常德府志》和《沅江县志》上都有记载。

此湖即是洞庭湖的“湖中湖”。

蠡公湖上还有一座小岛,称“香炉山”。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文化与旅游是两个紧密相关却又独立存在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思维方式,而旅游则是以体验为目的的出行行为。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不仅在于旅游可以传播文化,更在于文化的存在和繁荣能够吸引和影响旅游者的行为和心理。

本文将从文化对旅游的影响、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和交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

文化对旅游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是吸引游客的一大重要因素。

中国的长城、故宫、泰山等景点就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这些景点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游客通过游览这些景点,不仅能够领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更能够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当地的传统节日、民俗风情、手工艺品等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文化魅力。

文化的存在和传承对于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和交融也是不可忽视的。

旅游者的到来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当地的风景和名胜古迹,更是为了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一些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在游览完名胜古迹之后,会选择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购买纪念品、参加民俗活动等,以此来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

而当地居民也会受到游客的到来而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这种方式,文化的传播和交融得以加速,从而促进了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

文化旅游产品是以当地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等为主要内容,并通过创意设计、推广宣传等手段,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旅游体验度。

一些景区开发了以当地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表演节目、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这些产品不仅吸引了游客的兴趣,更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文化的传统魅力和独特韵味也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从而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

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摘要民俗文化旅游是民俗文化和旅游活动的结合,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各国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点。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五十六个民族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使其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形式,随着旅游产业的商品化,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被包装成产品,因而对民俗文化原真性的追求也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民俗文化旅游中还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从“原真性”角度,以民俗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以“原真性”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民俗;民俗文化旅游;原真性;开发;利用一、绪论(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研究背景(1)学科研究的趋势旅游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呈现跨学科的趋势。

同样地,民俗文化旅游不是简单的民俗活动也不是单一的旅游活动,而是介绍、观赏区域内独特的民俗文化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它应是民俗学和旅游学共同研究的对象,也需要多角度的研究。

在今天,无论是在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界定、分类还是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术界对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借鉴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如何使民俗文化与旅游结合,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

(2)享受旅游体验的需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带薪休假体制的出现,人们已从物质生活的享受转移到了精神生活的享受。

因此,人们的旅游需求与日俱增,旅游观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游客不再去欣赏纯粹的自然风光,而对展现地方独特风貌的民俗文化更加感兴趣,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首选。

作为区域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与旅游活动的结合,不仅使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还满足了游客旅游体验的需求。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文化与旅游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旅游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旅游可以让人们亲身体验、感受目的地的文化魅力,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

文化也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之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旅游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

文化具有某个地域的特色和独特性,通过旅游可以将这种文化特色传播给更广大的人群。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当地的文化,了解当地的历史遗迹、传统习俗和艺术表达形式。

中国的长城、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等都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旅游促进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旅游活动的开展需要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作为支撑,而这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旅游的繁荣会为文化资源的保护创造条件,促使相关部门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避免文化资源的消失和破坏。

旅游的需求也推动了文化传承的力度,传统的手工艺、民间技艺等得到了更多的传承和发展机会。

中国的纳西族、彝族、杂技等民族文化表演,不仅在本地区得到传承和展示,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促进了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文化属性,所以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

只有当地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中国的丝绸之路、西藏的雪域高原、浙江的西湖等都是中国独特的旅游资源,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上,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

文化也是旅游业的动力,千姿百态的文化活动和事件为旅游带来了更多的吸引力和看点。

世界各地的文化节庆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也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的发展对于文化的多元交流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对话。

游客的到来带来了新的观念、想法和文化元素,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

浅谈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

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下面谈谈我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

1、旅游是与生俱来的,是先于旅游业而产生的。

旅游是先天的,并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改变的只是人们旅游的方式。

在原始社会旅游都已出现(比如部落首领巡游),我们的祖先早就靠他们的双腿开始了旅游,因此,旅游并不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是使得旅游变得更加方便、更加廉价、更加舒适、更加大众化了,直至能够成为一项经济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这项产业就是旅游业,因此,我们只能说,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作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旅游则不是。

2、旅游以寻求愉悦体验为目的。

这一点上,我很赞同谢彦君老师的观点,旅游应该是以愉悦休闲体验为目的,没有了愉悦这个目的,充其量也只能是旅行。

旅游与旅行的共性体现在都具有异地性和短暂性,区别他们的根本在于是否是以愉悦体验为目的。

所以,纯粹的会议旅行不叫旅游,纯粹的政治游说也不是旅游。

3、旅游具有享受性。

旅游是人们为了逃离现实生活工作的压力、自我放松,通过旅途中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经历,追求愉悦身心的体验。

这种体验是超越于时空的情感宣泄与心灵感应。

旅游的享受性既可以是身体的生理的享受,也可以是情感的无拘无束,充满想象。

因此旅游是具有享受性的,让人们真正融入到旅途中,享受旅途快乐。

而当前社会,旅游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的不成熟,很多方面面临着前所为有的考验。

旅游已经不是让人处处感觉享受了,不是大家所希望的样子,而是出现了很多让人痛苦与难受的地方。

景区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交通持续堵塞,住宿条件达不到,旅游地人满为患,旅游途中的欺骗行为等,都使大众旅游者对旅游失望甚至恐惧,这些也正是我们今后应该致力于改善的问题。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浅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文化和旅游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文化是特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习俗风情、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而旅游是人们走出日常生活范围,到其他地方进行休闲和观光的行为。

本文将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旅游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对旅游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文化与旅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旅游是人们了解文化的一种途径。

当人们到达陌生的地方时,他们不仅会欣赏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建筑胜景,还会融入当地的文化,领略当地的传统艺术和民俗风情。

旅游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手工艺品店等等,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

而且,旅游还能为人们提供与不同文化互动的机会,从而增进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文化融合和文明交流。

旅游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有人来关注和参与,而旅游活动正是一个重要的参与方式。

当地有特色的文化和传统艺术常常吸引着游客的目光,而旅游的流动性会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些传统村落和古镇,在旅游的刺激下开始重视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通过修复古建筑、建立文化演示中心等方式,展示出当地的独特魅力。

旅游还能通过旅游景点的设立和开发,为当地的文化资源提供经济保障,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对旅游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许多旅游目的地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追捧,是因为它们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相结合的旅游胜地,往往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的故宫、巴黎的艾菲尔铁塔,都是游客前往的热门目的地,这些地方之所以吸引人,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是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文化还能为旅游行业提供支持和发展机会。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旅游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体验。

文化艺术表演、文化衍生品、文化餐饮等都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经典题目选题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经典题目选题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经典题目选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经典题目选题,欢迎大家分享。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经典题目选题1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6、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7、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8、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9、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0、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11、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12、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13、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14、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1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1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1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1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20、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21、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2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2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2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2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26、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27、如何树立优秀旅游区域形象探讨28、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9、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30、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31、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32、河南省生态旅游产品创新研究?33、中国演艺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34、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35、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36、关于我国影视旅游的分析与思考37、信阳市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38、论海南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开发39、新形势下我国区域旅游发展研究40、旅游市场细分中的旅游主体消费特征研究41、旅游自然客体建设与扩大旅游消费需求研究42、旅游人文客体建设与扩大旅游消费需求研究43、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44、探讨如何加强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45、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46、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47、旅行社组织机构设置及人的管理研究48、浅析网络时代的`旅行社的发展战略49、浅析客户关系管理与提升旅游企业客户满意度50、旅行社服务管理模式研究51、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新探讨52、旅行社财务成本管理途径的研究53、浅析导游人员素质对旅游活动的影响54、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旅行社管理创新模式55、导游薪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56、论我国旅行社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途径57、需要层次论及其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58、中外饭店业营销管理比较研究?59、如何进行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调研60、贫困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研究与实践61、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对策6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63、基于游客感知的海南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形象修复研究64、浅谈游客体验的景区深度旅游开发与管理65、基于试点改革成果的旅游管理现代学徒制研究66、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67、基于就业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68、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教学研究69、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人才培养的思考70、论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导游语言素养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经典题目选题21、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2、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3、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4、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5、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6、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7、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8、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9、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10、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11、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12、试论饭店企业的客源市场定位13、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14、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和新趋势15、论旅游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16、试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17、如何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18、入世后旅游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19、旅游企业经营效益评估方法的创新20、旅游业风险的控制与回避21、计算机技术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应用22、浅析现代酒店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23、酒店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存在的问题24、浅谈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25、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经典题目选题31、蚌埠旅游资源公共管理研究2、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3、基于就业导向的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研究4、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优化对策研究5、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6、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旅游项目风险管理研究7、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8、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课程编制研究9、基于内部控制的旅游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研究10、加拿大原住民生态旅游PPP项目的信用风险管理11、宝兴阳光度假农场旅游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12、虚拟旅游教学的应用性研究13、张家界旅游用地管理研究14、我国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研究15、云南跨界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研究1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研究17、云南翁丁佤寨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与管理研究18、苏州乡村旅游政府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19、景德镇A陶瓷企业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管理研究20、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21、我国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的研究22、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景区精细化管理研究23、基于慢旅游理念下风景区游憩项目的建设和管理24、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25、湘潭市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26、北京吉利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27、惠州商贸旅游学校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研究与分析28、桂林景区旅游安全管理研究29、九寨沟县生态旅游管理研究30、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31、泰安市旅游行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2、关于四子王旗旅游事业管理研究33、地方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研究34、旅游业中低碳管理的运用策略以及对发展我国低碳旅游的建议35、丽江市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研究36、基于森林公园管理体制的山东森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37、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营销管理研究38、旅游企业供应链管理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39、大型旅游综合体建设进度管理研究40、中英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41、基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旅游管理本科高位就业能力研究42、我国政府在公共旅游资源管理中的职能研究43、S旅游公司在发展转型期的员工关系管理研究44、张家界旅游景区危机管理研究45、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46、基于DPSIR模型的旅游景区碳管理评价研究47、地方政府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48、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的调查研究49、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50、从业者认知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经典题目选题4论消费需求不足与饭店业的经营策略饭店餐饮大众化经营之道论服务物化与饭店集团发展对拖延付款的预防对策有哪些浅谈饭店业的“宾客至上”与“员工第一”如何控制酒水的标准营业收入旅游饭店餐饮成本核算研究浅谈酒水的销售管理和控制如何设置旅游饭店营业收入核算机构宾客消费如何记入宾客分户帐论公共关系在饭店管理中的作用中外饭店管理集团比较研究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酒店工程费用浅析XX地区饭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21世纪中国酒店业的互联网营销酒店能源管理研究浅谈旅馆更新改造工程的管理酒店营销研究(关系营销、网络营销)浅谈酒店公关策划谈饭店处理投诉的要点与技巧论创造意识在酒店管理与中的意义提供个性客房赚取超额利润饭店督导层的关系学谈"99+1=0"的现代饭店管理理念旅游饭店质量成本控制建立中国式的饭店集团公司试探旅游饭店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刍议浅淡旅游饭店产品的质量涵义略论饭店合理的投资意向浅议宾馆的形象定位中国旅游饭店集团化管理的出路饭店的内部沟通研究抓好饭店质量管理的几个环节旅游饭店内部洗涤成本的分摊方法。

浅谈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和旅游文化的作用

浅谈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和旅游文化的作用

浅谈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和旅游文化的作用李哲珑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逐步升高,它正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源泉,甚至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致.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影响着旅游业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从旅游文化对我国景区的价值、收益、竞争力、开发与保护、发展五个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阐述我国景区中旅游文化的作用.关键词:旅游文化内涵作用可持续发展世界上每个国家甚至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

在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各国交流日趋频繁。

而各国文化也因此不断冲撞,不断交融,从而衍生出新的世界文明。

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必然产物。

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旅游的主题——旅游者出游的目的是体验和感受一种异域或异质文化,既旅游文化。

新兴的旅游文化在新的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没有旅游文化就没有旅游业①。

但是旅游文化是一个广义词,学者们将“旅游”与“文化”进行惯性结合,形成“旅游文化”的概念,实际上学术界还未对“旅游文化”给出统一的界定。

1977年版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理论》指出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间的生活和思想”,它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

1984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把“旅游文化”定义为“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游客不仅汲取旅游地的文化,同时也把所在国的文化带到游览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差别日益缩小”。

1999年版的《中国旅游文化》认为“旅游文化是以一般的文化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

浅谈旅游文化摘要:旅游与文化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依托。

旅游与文化结合,将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以重庆合川钓鱼城为例,阐述旅游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并运用相关的旅游知识对钓鱼城的旅游规划做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特点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一、旅游文化概述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对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离开平时的环境,为消闲、公务或其它目的到外地旅行或逗留连续时间在一年内的活动”。

而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旅游文化则是指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贯穿整个旅游活动中,只有当文化融入到旅游中,才能从单纯的旅行活动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但是,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围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它以文化的内涵为核心,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载体,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依托,作用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对旅游者来说,旅游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文化、购买文化、体验文化和消费文化的过程;对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的过程是生产文化、营销文化以创新文化和弘扬文化的过程。

所以,旅游无论是其外延还是内涵,只有深入的与文化相结合,突出文化的特色,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游客并获得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旅游与文化实质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因而应当把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促进旅游产业升级为旅游文化产业,促使其又好又快发展。

旅游文化开发程度的高低,已逐步成为决定旅游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题目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题目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4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4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46、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47、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48、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49、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50、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51、如何树立优秀旅游区域形象探讨52、生态旅游在我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53、旅游与环境的关系54、浅论星级服务55、试析旅游品牌效应56、导游的语言魅力57、湖南旅游商品的开发思路58、如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59、旅游服务质量之我见60、试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61、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62、浅论旅游促销63、浅论发展旅游业与扶贫64、浅论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65、浅论旅游的名牌效应66、论导游的语言艺术67、试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68、试论湖南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69、论旅游品牌与旅游形象70、论佛教文化与旅游71、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72、论旅游市场的开拓途径73、论湖南旅游资源的特点74、试分析旅游过程中游客的心理反应与对策75、导游过程中导游人员的素质与心理品质分析76、试分析导游技巧与方法中的心理因素的应用77、怎样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做好服务工作78、心理调控与自我激励79、拳头旅游产品的经济影响估析80、试论旅游者与导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81、浅论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82、“假日经济”剖析83、如何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84、“入世”??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85、“人造景观”之我见86、浅谈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湖南省为例87、浅析湖南导游队伍现状及改进措施88、旅行社如何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89、奥运效益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90、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91、西部大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92、生态旅游概念之我见93、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94、探析旅游品牌的重要性95、论旅游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96、试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97、××××××酒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98、××××××旅行社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99、对×××××景区经营状况的反思100、××××××省(或市、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101、对景区门票涨价的冷思考102、浅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中秋节”申遗为例103、浅论导游职业道德在从业中的重要作用104、对当今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105、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106、浅论酒店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原因107、试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108、试论××××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09、试论长沙(或×××市)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0、试论长沙(或×××市)酒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1、试论酒店管理集团生存和发展112、试论旅游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以××××××景区为例113、对开发女性旅游市场的思考114、开发学生旅游市场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15、韩国旅游市场的开发现状与对策116、旅游专业(或酒店专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117、如何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景区为例118、旅游服务质量控制的方略119、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20、入世后旅游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121、旅游企业经营效益评估方法的创新122、旅游业风险的控制与回避123、更新我国国民旅游观念的举措124、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辨证性分析125、旅游产品的科学评价126、游游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127、旅游企业成本控制途径128、计算机技术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应用129、旅游行为激励机制的建立130、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与科学规划131、对导游员从业行为规范的设想132、旅游企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与对策13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饿意义与策划134、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135、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外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136、节假日旅游的动员与组织137、人文旅游资源的审美性阐释论某个旅游景点的人文内涵138、旅游从业人员的语用失误探究139、在节日中升华论某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旅游资源140、关于旅游淡季开发的偏至论以某个省级旅游区域为例141、工艺品在旅游市场中腾飞论工艺品在旅游市场中的潜在优势142、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143、湖南省导游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144、对湖南女子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145、旅游者旅游动机浅析146、论旅游服务心理与旅游服务技能147、浅论导游员的个性要求148、对湖南省导游员(生存、健康或其他)现状的调查149、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150、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151、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152、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153、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154、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155、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处理156、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157、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158、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和调查159、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160、浅析湖南的“旅游扶贫”162、长株潭一体化对湖南旅游经济的影响163、浅析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形象地位164、以××(地)为例探讨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165、来长沙的日、韩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166、旅游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比较方法研究167、连锁经营模式研究(案例分析)168、大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169、中国酒店业治理层问题与对策170、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171、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172、“把风景变成资本”:以长沙为例的实证分析173、我国旅游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74、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效应分析175、大众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176、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的影响177、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178、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179、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180、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181、旅游品的营销策略182、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183、农村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的构建184、旅游广告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185、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186、会展旅游的开发策略187、城乡旅游互动开发模式研究188、城镇旅游产业的开发与管理探索189、旅游开发中文气氛围的营造190、老年(或学生)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191、旅游开发中的名人效应192、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研究193、农村居民的旅游现状调查及对策1.改善旅游行业管理加速旅游产业化进程.2.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3.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旅游企业管理4.生态旅游地开发与管理研究5.旅游企业的文化营销研究6.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7.旅游名牌产品管理思路探析8.如何拓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9.试论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10.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11.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2.中国民营酒店人才流失分析13.我国经济型酒店生存发展状况分析14.浅析我国中、高档酒店的客房布局15.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饭店经营中的运用16.论酒店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17.论酒店的品牌策略18中国饭店业文化竞争评析19.浅析饭店婚宴产品的组合开发浅谈旅游文化的内涵挖掘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国内旅游信息系统研究概述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期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思考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项目评价海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的选择研究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几个概念辨析基于旅游伦理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关于旅游资源的思考论旅游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基于旅游者角度的中国旅游区划分研究高等院校校园旅游研究旅游地调整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特种旅游的种类及特点初探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研究"红色旅游"的问题与出路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从概念到内涵现代旅游动机分析浅议生态旅游与旅游地学旅游场平衡研究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风险分析和管理论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开发上海都市专项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休闲时代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的辨析旅游经济与旅游伦理相关性分析旅游动机及其激发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分析旅游形象定位与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关系1、论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管理2、浅谈旅游景区形象的管理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16、旅游目的地研究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4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4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46、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47、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48、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49、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50、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51、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52、论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问题53、论旅游与可持续发展54、论旅游发展的趋势55、论人文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影响56、生态旅游研究57、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58、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59、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60、旅游企业的经营决策研究61、现代饭店内部管理模式研究62、饭店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63、区域地区旅游资源及评价64、旅游的影响(经济、社会等)65、旅行社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66、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67、旅游者旅游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研究68、旅游服务性质研究69、旅游企业的形象塑造70、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71、论旅游景点的形象塑造与推广72、导游人员的素质与旅行社形象73、旅游服务中的公共关系策略74、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5、旅游黄金周的游客心理研究76、旅游服务策略研究77、试论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领导策略78、试论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客观因素79、试论“金钥匙”服务与我国旅游饭店业80、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81、饭店个性化服务研究82、饭店标准化研究。

浅谈文化旅游营销

浅谈文化旅游营销

浅谈文化旅游营销文化旅游营销是为了满足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和提高旅游业的盈利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推销和营销活动。

在文化旅游发展越来越火热的今天,文化旅游营销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而如何做好文化旅游营销,则成为了旅游企业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旅游旅游产品是以文化为内涵的旅游体验,所以,做好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是文化旅游营销的基础。

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人文景观、传统艺术、民俗风情等等,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在当地政府、文化机构和民间团体等方面进行广泛的调研,积极挖掘和发掘文化价值,同时还可从文物、建筑和风俗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的经验。

二、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对于文化旅游营销而言,打造精品旅游产品是非常必要而且是核心的一环。

精品旅游产品是指能够通过与文化资源结合来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又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资源和市场需求,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加以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同时,还要加大旅游行业的协作与合作,以期更好的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注重宣传和推广宣传和推广是营销工作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不仅是吸引游客,同时也是提高旅游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文化旅游营销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旅游企业可以从各种广告渠道进行宣传,例如微信、微博、电视、广告牌、海报等等,同时也可以加入各种旅游推广活动,例如展览会、节日庆典等等,以期提高其在文化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提高服务质量在文化旅游营销中,提高服务质量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旅游服务商,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客对其的评价和口碑,服务质量的好坏还能直接反映出企业的软硬实力和管理水平。

所以,文化旅游企业应该在服务质量方面下功夫,注重礼仪、服务态度、产品质量等方面,以期达到游客满意度和口碑的提升。

总之,文化旅游营销的成功取决于旅游企业的整体实力,如何做好文化旅游营销,还需要从战略创新,资源整合,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以期为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中国旅游文化

浅谈中国旅游文化

浅谈中国旅游文化浅谈中国旅游文化浅谈中国旅游文化班级:会计094 姓名:王珺学号: [1**********] 中国作为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国,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是一种无价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丰富的华夏文化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我们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推进华夏文化旅游的纵深发展。

一,文化,旅游文化,民俗及民俗文化的涵义“文化”应当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语言文字、思维特征、社会心理、传统道德、法律精神、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精神与物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其表现。

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具有社会普遍性,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它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旅游活动为核心所形成的关于旅游的文化本质和文化规律的一种文化形态。

二,中国旅游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文化在旅游业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化是旅游资源的基本内涵;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根本特性;文化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

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保持旅游地社会文化风貌的独特性;认识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脆弱性;处理好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中国旅游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具体表现在:(1)旅游山水文化“山水”特指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的综合体。

山水景观的文化意蕴:首先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分别在美学,艺术,历史,科学四方面进行体现,再者是神与物游的山水审美意识,审美意识包括致用,比德,畅神,情景交融四方面。

下面举些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卡斯特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引擎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只有增强文化底蕴,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才能迎来一片艳阳天。

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另一方面,从人文角度看,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

首先,文化为旅游经济提供核心竞争力。

现实中,旅游者的物质需求难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更难满足。

而转换视角不难发现,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果设法突出文化特色形成区间文化特质,文化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去支配经济活动,创新旅游发展。

其次,文化给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

国际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

再次,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关联,与旅游有关的文化产业的发达与否是旅游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与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得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又支持着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第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依存从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来看,文化孕育着各类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鉴赏需要进行文化的解读。

人文旅游资源属于文化的范畴,许多文化产物都是人文旅游资源,不少文化资源只要略加开发就可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是一种特殊的、可利用的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依托。

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和历史文化色彩,但自然美无疑需要从文化层面来鉴赏,需要用科学知识来解读,而且要将自然山水转化为旅游产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来实现,因此文化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同时,旅游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载体,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旅游因为文化的渗透而变得丰富多彩,富有品位;文化因为旅游的开发而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第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共生互融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密不可分的。

在当代旅游业中,任何一项旅游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如生产、流通、交换、决策、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各种文化因素,尤其是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更是牢牢地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就会缺少活力。

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而文化的优势则体现在内涵。

站在旅游的角度来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

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

第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共进一方面,文化对旅游具有促进作用。

文化通过辐射效应与渗透效应,可以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增强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赋予旅游产品差异性,使旅游变得丰富多彩,给旅游者带来较高的审美体验,为旅游地注入新的活力。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助于形成先进的旅游企业文化和科学的旅游发展观,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文化的有效利用还可推动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旅游也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旅游通过引致效应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载体,有利于挖掘和优化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促进文化“保护—开发—再保护”的良性循环,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保存。

此外,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还可以丰富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的价值,使文化焕发出独特的地域魅力。

旅游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整合中要把握旅游经济与地域文化的互融互动关系。

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中,有效地将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丰富文化的内涵,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实现经济利益的“双赢”。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四个层面第一、技术层面的融合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基础Lind建立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模型指出,产业融合是指由技术变革引发产业边界的重新界定。

产业融合的发生都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之上,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而技术融合改变不同产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使不同产业的成本结构变得十分相似,消除了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性进入“壁垒”,使不同产业形成共同的技术基础,并使不同产业间的技术边界趋于模糊,并由于共同技术平台的建立使融合产业进入到新的市场空间。

可见,技术融合为产业融合的发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产品制作与研发技术同旅游产业中的旅游资源开发技术的结合便构成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基础。

第二、产品层面的融合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标志文物、古迹、名胜、民俗、节庆、礼仪、宗教仪式、文学、戏剧等文化资源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推动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资源和基础。

对这些资源的整合利用,既能使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等软性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保护和延续,又能够吸引游客、开辟商机,最终实现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的双赢,以达到“以文促旅,以游养文”的目的。

利用文化资源及旅游发展元素开发出来的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是两大产业融合形成的标志物。

第三、企业层面的融合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载体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和市场融合,其最终的执行和实施都是在企业层面,企业是促使产业融合产生的载体。

“在产业融合的情况下,建立在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基础之上的多样化兼并,即使其业务呈现多样化,但不同业务往往是在同一运作平台(如同一信息系统,或相同客户资源系统,或同一销售渠道等)上开展的,从而相互之间具有某种互补性。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所产生的结果就出现了从事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文物博物业、娱乐业、动漫业等业务的大量企业,这类企业的业务融合了两大产业的特点,并可利用同一的运作平台。

另一方面,两大产业的融合还引发了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创新,组织结构开始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虚拟一体化转变,正是企业层面的不断融合才使两大产业融合后的整体结构得以逐渐形成。

第四、市场层面的融合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正是由于技术融合突破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原有的产业界限,旅游业市场和文化业市场开始出现交叉和渗透,从而实现市场的融合。

市场层面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市场运作、市场营销的创新、品牌整合与培育、资本运营等方面。

具体来看,原有的文化传播渠道及网络传递方式应用到旅游业中,将使旅游业的产品销售模式、文化产品消费方式发生很大改变。

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的整合,可使某一区域的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统一在一个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之下,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等。

旅游、文化产业的市场融合将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形成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在现代旅游市场机制下,有时候,音乐可以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推手渲染景区精神和文化内涵。

“无限强大的气场是音乐最独特的力量”,其实,每个著名地方或景区都有美丽动人的故事,地方或景区主题歌有利于充分发挥歌曲抒情功能,同时,渲染地方或景区精神和文化内涵,使文化之“魂”与旅游之“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现代旅游文化体现,以歌唱形式出现,歌唱却是最具广泛性和传播力的文化艺术形式。

同时,地方或景区若以音乐为媒介,注重原创性,其歌曲内容充分体现地方或景区的独特文化内涵,便于人们记忆传唱,可为地方或景区提供了展示生态优势和打造自身形象的音乐名片。

“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如果说文化是旅游之‘魂’,音乐可称得上‘魂中之魂’。

”文化之“魂”与旅游之“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旅游实践中,但目前各地方或景区缺乏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发展,“如果以通过音乐歌曲形式唱出地方或景区的文化内涵,对展示中国旅游文化形象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明显加快,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方兴未艾,人民群众潜在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正在迸发,文化助力文化旅游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能够实现“1+1>2”的良好效应。

很多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只有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才能使旅游业繁荣发展。

或许,有些看法可以去重新认识及总结:一是树立“全民意识、全球意识、战略意识、经济意识、文化意识和精品意识”,凝聚各方合力,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不断发掘丰富灿烂、古老渊博的文化资源,加大实现对旅游线路和景点的文化包装力度。

二是利用网络广告文化,扩大旅游市场,加大旅游促销;完善文化设施,打造旅游载体;依托文化团体,活跃旅游形式;开发文化产品,增加旅游效益;加强文化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多措并举使旅游资源实现最大效益。

三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招商引资、集聚人才,突出文化主题,推出一批精品线路、特色纪念品、高品位旅游设施,增强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震撼力和影响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下一步继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增长点、发力点。

很多时候各地纷纷打造“拳头”产品,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以长治市为例,城区聘请知名专家完成对东山文化旅游观光园区整体策划,打造“山水共融、生态共享、和谐共生”的文化、休闲、旅游和度假胜地;黎城县培育以黎侯虎为龙头的根雕、麦秆画、泥塑、民间刺绣、范氏老鼓等系列民间工艺品,推进民俗文化优势向旅游产品的品牌优势转变;武乡县投资5亿多元建设了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编排了大型实景剧《太行山》,使八路军文化旅游在全国打响叫响。

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正在推动旅游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希望在未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好的整合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资源,挖掘提炼文化底蕴,推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把更好的一面展现在大众面前,打造真正的文化旅游、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以一种吸引力、震撼力和影响力去营造旅游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