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题研究《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目的国学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活动内容1.确定经典诵读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程度,选取适合读者的国学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大学》、《中庸》等。

2.制定诵读计划制定每日、每周或每月的诵读计划,把国学经典均匀分配,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诵读。

3.开展诵读活动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如课堂诵读、班级诵读、个人诵读、分组比赛等。

通过比赛和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成就感。

4.丰富活动内容结合其他教育活动,如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和兴趣。

三、活动实施过程1.宣传教育在学校内悬挂中华文化的宣传标语和展示图片,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了解国学经典。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班级会议等途径向学生宣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诵读活动的目的。

2.安排时间学校应在每天的课间或放学后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供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读书时间安排,增加学生的诵读量。

3.组织活动学校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组织班级、年级或学校范围内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在比赛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评选出各种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活动成果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国学经典是一种优秀的语言文化,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

2.传承中华文化学习国学经典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由于国学经典具有极高的价值,学生学习时的认真、投入和努力,也会成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实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一、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智慧。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实验小学特制定了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二、实施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和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2. 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4. 培养学生的坚韧毅力和自律习惯;5. 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品质。

三、实施内容与方法1. 内容选择针对实验小学各年级的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选取适合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

包括但不限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

2. 课程设置(1)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程,通过集体诵读和个人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每个学期设立一个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如“诗词之美”、“贤人之道”等,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和领悟其中的价值与精神。

3. 教学方法(1)教师导读:教师对选定的经典进行解读,介绍作者背景、时代背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核心内涵。

(2)集体诵读:全班集体诵读选定的国学经典,注重声调、韵律和整齐划一。

(3)个人诵读:学生根据自身选择合适的经典段落进行个人诵读,注重语音、语调和感情的把握。

(4)实地实践: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文化古迹等地参观,了解其历史背景,增加实践感受。

四、实施步骤1. 确定诵读经典和实施计划。

2. 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培训,提升诵读指导水平。

3.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诵读。

4. 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配备相应的诵读教材和学习资源,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6. 定期组织诵读比赛和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成果。

五、实施效果评估1. 教师对学生诵读的评价和指导,鼓励其在语音、韵律、感情等方面的提高。

2. 观察学生在诵读实践中的表现和态度变化,了解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3. 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篇: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呢?一、立足课内阅读,探索高效的古诗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三四首隽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沉淀,彰显出特有的经典魅力。

它们语言凝练,内涵丰富,需凭借丰富的想象、超时空的感知,方可体会蕴含其中的意境和主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入手,从具体特点出发,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

如教学《望湖楼醉书》时,从把握诗眼入手来体会意境、感受诗情,作为古诗词钻研的有效切入点。

这首诗的诗眼在题目之中,就是一个“醉”字。

教学中就抓住“醉”字,以一个问题“诗人被什么而醉?”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画面: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教师主要是通过抓词“翻”“遮”,让学生来感受云的厚、重、猛,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来势汹汹的云,“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滚......”;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则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暴雨、骤雨的记忆,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像跳珠一样的雨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雨的急、快、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教师围绕“忽”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感受“忽”带来的惊喜等。

让学生通过云的浓墨、壮观,雨的圆润、活泼,风的急速、力量,水的茫茫一片,感受到诗人被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所陶醉,为大自然的变幻和力量所惊叹的那份情感。

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课堂才彰显生气和价值。

小学生经典诵读与师生语素养提升研究计划

小学生经典诵读与师生语素养提升研究计划

“小学生经典诵读与师生语素养提升研究”实验研究方案一、研究目标1、通过经典诵读积累,让全校师生受到人文的熏陶。

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2、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经典诵读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热情。

3、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师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师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达到师生语文素养共同提升的目的。

4、通过研究、探索、寻求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

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

二、研究内容1、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诵读兴趣,研究学生诵读策略。

2、各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心理和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课内外的阅读时间,结合小学生古诗阅读卡及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的阅读书目及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学生自己购买的好书,引导学生读“最有价值的书”。

3、各班自选若干篇目阅读、背诵,并结合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本进行教学,及时交流经验,提出问题、探讨,总结提升出有效策略。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和教师,把读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和教师,让学生和教师主动与作者进行思想的沟通,心灵的对话。

2、差异性原则: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老师把最有价值、最感动人的作品推荐给学生,并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同时也让学生阅读最适宜自己精神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著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不搞一刀切。

最大限度挖掘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教师注重学生和进步和努力过程。

3、激励性原则: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强化学生和积极行为。

让每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四、预期研究成果。

在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殿堂,感受阅读的快乐。

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学生不仅会记住若干的名篇佳作,每学期至少读懂2本名著,写好一本读书笔记,还能理解与应用在日常中所学到的经典诵读内容。

同时在老师有效方法的引导下,还会把融会在经典诗文、名著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学习方法、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并演化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小学国学诵读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诵读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诵读课程实施方案小学国学诵读课程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一份小学国学诵读课程的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识别能力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二、课程内容1. 选取经典诵读文本,包括诗词、散文、寓言、童话等。

如《论语》、《三字经》、《百家姓》等。

2. 教学重点是讲解文本的内涵、历史背景和蕴含的价值观。

3. 学生通过诵读、理解和表达,培养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内化。

三、课程组织形式1. 课堂教学与家庭学习相结合。

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诵读课程,学生在课上进行诵读和交流,课后进行默写和复习。

2.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读法: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诵读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诵读,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

3. 讲解法:教师对文本进行讲解,解释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4. 对话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评价1. 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国学知识和价值观的理解和内化情况。

六、课程资源1. 教师可以准备相关传统文化诗词、故事、寓言等文本资料。

2. 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如电子书、音频和视频等,辅助教学。

七、课程活动1. 举办国学诵读比赛和演讲比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演讲能力。

2. 安排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艺术表演、书法绘画等。

八、家校合作1. 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国学诵读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鼓励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

国学诵读实施方案范文

国学诵读实施方案范文

国学诵读实施方案范文国学诵读实施方案范文国学诵读实施方案范文1一、指导思想为了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

二、活动目标1、以经典诵读活动为契机,引领和推动我校读书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2、鼓励全校师生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促进良好的个性和品质的形成。

3、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让学生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4、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组织领导及责任分工组长:陈仁武(负责国学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副组长:吴坤理(负责国学经典诵读的场地布置)朱道文、张慕盈(负责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与指导、摄影)成员:三、四年级各班班主任、语文老师四、诵读内容三年级:从科组规定的内容中选五首诗。

四年级:《中华颂》。

国学诵读实施方案范文2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二、活动意义国学经典是中华的精华。

通过系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1、参赛对象:湖村乡小学全体学生。

2、比赛分组:分完小组和中小组两个组别。

3、比赛内容从《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书目中自选。

4、比赛形式:以小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鼓励编排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参加展示活动,每个节目时间3-5分钟为宜。

《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人文素养》课题研究资料

《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人文素养》课题研究资料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人文素养》课题研究资料一,课题核心概念所谓“经典”,“经”字的本义,在《说文解字》上说:“经,机纵丝也”,布本是由纵线横线交织成的,直线叫做“经”,那么横线呢,就叫做“纬”了。

经纬同样是织布机上的丝线,只是方向不同,就成了两个概念。

两相比较下,“经”这个直线就显出某些特色来,首先,它比纬先摆上去,有了“先在性”;而既摆好了经线,便决定了这匹布的质量,所以经有“主导性”;再来,经在织布的时候,几乎是不动的,由纬来动,因此经有“不变性”也就是“永恒性”。

先在,主导,永恒。

因为经线有这几个特色,把它抽象化普遍化后,就有“经常不变,天经地义”的意思。

进一步,凡是记载人类永恒的智能,是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著作,就渐渐称为“经”了。

而“典”字,是个会意字。

“典”字的上半部是“册”,下半部是“几”。

“册”是个象形字,像竹简用线穿起来,是古代的书藉模样。

其下是“几”字,也是个象形字,是高脚的桌子的图像。

“放在高几上的简册”,应当是贵重的档案,所以有个成语叫“高文典册”。

引申为所有贵重的事物,如“典”、“典藏”。

所以“经典”合辞,就是永垂不朽的“高文典册。

经典诵读当然就是读“记载人类永恒智慧,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永垂不朽的高文典册”,现在被称为经典的首推四书五经,四书又以《论语》为要,其次是从经、史、子、集中选读,再其次是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作为辅助阅读。

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其实是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人文素养,首先就是具有爱心:爱祖国、爱父母、爱同学、爱社会、爱自然、爱自己。

开展诵国学经典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诵国学经典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诵国学经典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国学修养,提高国民基本素质,学校决定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

二、目的1.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

2.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教育中。

3. 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良好品格。

三、对象和内容对象:全体学生内容:主要以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为主,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周易》、《论语》等等。

四、开展形式1. 定期诵读:在固定时间安排每周一到两次,学生们在教室诵读经典,每次时间20-30分钟。

2. 建立经典阅读小组:将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本经典著作进行阅读,然后相互交流、分享阅读心得。

3. 针对性诵读:针对重点节日,举办主题诵读活动,如新年、五四、七一等。

4. 创设经典阅读角:在校内设置经典阅读角,供感兴趣的学生自由阅读国学经典著作。

五、组织措施1. 成立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对整个活动进行统筹和指导。

2. 在每个班级内设立经典阅读小组,由班主任负责指导和检查。

3. 邀请专业国学老师为学生讲解国学经典的文化内涵和精神。

4. 与社区文化馆等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国学经典相关的宣传和活动。

六、评估方式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情况。

2.对于参与活动的学生,加强观察,检查其在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表现的变化。

3.对于经典阅读小组和特别活动,组织专门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

七、经费保障校内通过调动经费,对小组领袖进行培训;与社区文化馆等社会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承担宣传和活动费用。

八、预期效果1.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质。

2.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教育中。

3.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良好品格。

4.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形成鲜明的文化氛围。

通过以上的方案实施,相信能够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通用8篇)为了保障活动顺利、圆满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其实就是针对活动相关的因素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活动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篇1一、活动目的: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以经典诗文,自动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其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校园文化,形成经典的校本课程。

二、实施方式: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

各班级结合自己实际,利用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适合小学生的诵读活动。

学校举行师生诵读展演活动。

三、具体措施:学校方面:(1)4月初,学校制定“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确定活动目标计划,提出活动要求。

(2)广泛宣传,营造书香校园。

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每班的诵读板块;学校开设校园经典诗文小广播;开辟“古诗角”、“经典壁”和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发动家长与孩子共读经典,共同创良好的读书氛围。

(3)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

利用晨读让学生诵读古诗文。

利用校本课程开设经典诵读课。

开展“经典诵读”为主题内容的班队会。

开展“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古诗文诵读展演活动。

(4)积极探究古诗文教学方法,摸索古诗文诵读的形式。

(5)学校将组织人员,把活动中师生搜集的古诗文分类整理,汇编成册,做为我校古诗文学习的校本教材。

凤凰小学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素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凤凰小学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素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素质》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泰安高新区凤凰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
特征都有着深刻又广泛的影响。

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
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
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目前正在积极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如何实施和谐教育,
促进和谐发展。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
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
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
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并且我校承担省级语文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已顺利
结题,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开阔了知识面,文化底蕴更加深厚,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有所提高,学校处处彰显墨香校园的特色。


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各种学科功能室齐全,为此,我们特进行《诵读。

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精选3篇)

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精选3篇)

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精选3篇)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篇1一、活动目的:为了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为了陶冶小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的效果,我校特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

二、参加对象:1—6年级各班同学。

三、活动时间:11月25日下午一节课后。

四、活动地点:学校操场五、活动形式:在1—6年级各班中开展“诵千古美文,做文明少年”古诗文诵读比赛。

六、活动细则:1、要求每班全员参加。

2、每班比赛中自选一首诗,随机抽取四名同学各背一首。

3、比赛同学要求服装统一,化妆,仪表大方、自然、得体。

4、各班的古诗文诵读要有创意,采用新颖的形式,体现各班的特色。

5、评委:z君。

6、计分:z内容(10分)效果(60分)形象(20分)加分(10分)总分(100分)25分(15分)(15分)(5分)符合范围及主题,无错漏集体背诵表演10分个人背诵5分小组背诵5+5分内容与表情动作相宜,自然,有整体感内涵把握准确,感情充沛,艺术感染力强音乐、道具、布景等辅助手段运用得当合理服装整齐、队伍有序,对观众、评委有礼貌教师参与、有突出创意七、评分标准:(100分制)1、形式:形式新颖有创意,体现自己的特色。

2、表情:表情大方、自然、声情并茂。

3、语言:要求普通话标准,背诵流利无错。

4、服装:要求服装统一,有特色,有创意。

5、上下场:要求上下场整齐、安静、快速。

八、备注:1、音响话筒:总务处2、摄像、照相:z3、各班位置划分:总务处4、主持人:大队部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学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走内涵发展思路,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平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学校。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小学生双文素养”小课题研究计划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小学生双文素养”小课题研究计划

“诵读经典提高学生…双文‟素养”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现状述评: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在我国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

关于经典诵读的实践与课题研究风起云涌,一些问题的解决还是不太令人满意:一是“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结合程度不够;二是“经典诵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作用还不够明确。

因此,我们镇提出了“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小学生的…双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本课题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小学生双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内容,进一步探索诵读传统经典与农村小学生双文素养的关系及其影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双文素养,并推进校园文化的形成。

(1)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著名学者吴宓认为诵读经典可以: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增长爱国心,促进真正文明;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他们接触最有人文价值的作品,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路。

(2)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当下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原因是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多和文化积淀过浅。

学生只有博览群书,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中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下的最优美、最经典的诗文传递给孩子,永远是母语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

学生诵读和积累经典诗文后,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正所谓“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兴趣,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经典文章或诗词,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寻求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3、本课题还研究如何把学习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情势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漠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实施经典诵读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详解

《实施经典诵读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详解

《实施经典诵读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整合》研究实施方案——仪陇县立山镇小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的背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教的思想一脉相承,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江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

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无论经受怎样的风浪,都能昂首挺胸地走出来。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它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

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

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

” 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兴趣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国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背景1.强大的国学精神吸引、感染我们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

开展“读诗诵经”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矿区学校。

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2.“国学热”对基础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力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在波澜壮阔地广泛开展起来,涌动着一股热烈的思想文化潮流,这就是所谓“国学热”。

从民间到学术,从大众生活到精英文化,从个人日常行为到主流意识形态,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称之为一种富于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是丝毫不算过分的。

在山东曲阜孔子的家乡,每年祭孔的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在陕西西安,2007年举办了声势浩大、人数众多的国际《道德经》论坛;在上海APEC(亚太经济论坛)上推出的唐装盛极一时,一度引领时装潮流;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高校,已经开办了国学研究院、国学教育班等,成为学术创新、教育改革的标志;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季羡林等近代国学大师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杂志,被奉为道德文章的楷模;《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以及“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书籍,销量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和谐”、“小康”、“民生”等传统文化意蕴浓郁的语汇,更已经被确立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思想原则……凡此种种,无不表明国学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昌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了。

《实施经典诵读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详解

《实施经典诵读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详解

《实施经典诵读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整合》研究实施方案——仪陇县立山镇小学校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的背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教的思想一脉相承,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江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

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无论经受怎样的风浪,都能昂首挺胸地走出来。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它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

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

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

”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兴趣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宝贵财富。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统美德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因此,制定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三、实施内容。

1. 选材精准,注重经典。

在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中,选材要注重精准,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学经典作为诵读内容,如《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让学生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分层次、循序渐进。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将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分为不同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诵读教学。

从简单的诵读内容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接触更深层次的国学经典,使学生能够逐渐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3. 多角度、多形式。

在实施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时,要注重多角度、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诵读、课外阅读、诗词歌赋朗诵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四、实施方法。

1. 注重诵读技巧的培养。

在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技巧。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停顿、语调等诵读技巧,使诵读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 融入生活、贴近实际。

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注重融入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园文化等,设计相关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3. 引导思考、激发情感。

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经典背后的含义,激发学生的情感。

可以通过诵读后的讨论、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小学课题研究《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之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

道德是有继承性的,而传统道德中能够为今天所用的精华,是社会最容易接受的,因而也最容易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铺垫和国家凝聚力的来源。

但是,经过批林批孔等歪曲历史的运动,中国传统在50岁上下的人群中被涂抹的不见真面貌了;处在西化的狂潮中,中国传统在40岁以下人群心中被淡化到没有形影了。

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

很多民间国学传播机构悄悄兴起,而且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响应;传媒的国学讲坛开始火爆,吸引了许多听众和读者……可以看出,善良和正直的人对金钱追逐和名利竞争的世态中所造成的精神贫乏,已经从厌倦到痛恨,人们想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

社会普及领域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

这在人们渴求了解自己传统的今天,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但是,通过社会传媒宣传中国典籍,毕竟是一种补充渠道,有时也难免因为炒作并发一点副作用。

有长远效应的国学典籍教育,真正使国学深入人心的渠道,应当是基础教育,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

自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小学生必背古诗文”的要求以来,古诗诵读就一直受到学校、家长的重视。

但由于教授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诗文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

专家指出,诵读古诗时“语音错误百出,语感模糊一片”,成了新时期古诗学习的“瓶颈”。

除了读音不准这类“表面错误”,家长和教师一味强调学习数量也是当前国学教育的一大弊端。

教师、家长一味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背诗成了国学课堂里的必修课,使孩子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填鸭式的背诵,在另一方面还让学生们被迫接受囫囵吞枣式的翻译,使得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变成了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对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更加难以理解。

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国民的爱国精神、文化自信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小学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本文档旨在提出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本活动的目标是:1.增进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

三、内容和流程1. 策划每年学校确定一至三个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要与当年的中华文化主题紧密联系。

学校要成立活动策划小组,由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文化课教师、美术教师、音乐教师和心理医生等组成。

策划小组要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包括宣传方案、参与者的选拔和培训方案、诵读活动方案、成果展示方案等。

2.宣传和选拔学校要广泛宣传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宣传方式可以是校园广播、学生电视台、海报、宣传册等。

学校要对参与者进行选拔。

选拔要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等进行,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 培训学校要对参与者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国学经典基础知识、诵读技巧和舞台表演等。

培训由专业老师负责,可以是面授或者线上授课。

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要与学生的学习安排相协调,避免打扰学生的正常学习。

4. 诵读活动诵读活动可以是文艺晚会、主题演讲、朗诵比赛等形式。

参与者要经过选拔和培训,确保具备能够胜任相关任务的能力。

学校要为参与者提供诵读场地、音响设备、服装等必要的条件。

5. 成果展示学校要定期对参与者进行成果展示,可以是视频、文章、报告等形式。

成果展示是对活动的检验和总结,有助于反思和改进活动方案。

四、实施步骤1.策划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方案。

包括主题、宣传、选拔、培训、诵读活动等。

2.学校广泛宣传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要进一步引领实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之中,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2、及时整理和归纳,加强教研记录及个案记录,以便于进行研究反思。
3、每周两节的校本课时间,部分班级难以保障。老师们的课题实验意识需增强,探索如何处理好教材教学与处理语、数、外学科作业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阅读交流、指导提供时间保证。
4、期末,对学生进行考级,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从学生背诵、答卷情况来看、三至六年级学生对校本课程——《华夏经典》中规定的考级内容掌握的较好,能熟练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对一些经典名句理解也很到位;一二年级掌握得不够好,少数学生不能熟练地背诵考级内容,一些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书面考级内容,尚需努力。
以上可能是今后研究工作摸索、探讨的重点,从而让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4、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更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从“国学经典”中提取素材、获得写作灵感,写出个性作文,择优发表在校刊《蓓蕾》上。《《论语》读后感》、《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我爱剪纸》、《跨越千年与孔子对话》……一篇篇佳作的诞生,就是学生爱上“国学”,爱上作文的最好证明。
5、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读书心得、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三、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实际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以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
开题以来,我校课题组共召开10余次会议。2011年12月召开了全体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学习本课题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按照开题报告中的安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每双周周二下午都召开一次会议,了解研究工作进展,讨论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市教科所悉心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注重学习,积极研讨,互帮互助,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本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如下汇报:
一、开题以来所做的研究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国学经典”是研究工作的知识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先导,如果没有一定的“国学”知识基础和理论底蕴,对课题研究工作就会停留在较为肤浅层次上,不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技巧,研究工作就不悔有什么进展。因此,自课题开题以来,我校教科室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国学”知识,以及课题研究有关理论,如;《论语》、《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唐诗宋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学原理》等。
2、编写了校本教材——《华夏经典》,交付一至六年级学生使用,以校本课堂为主阵地,以诵读国学经典为主要学习方式,辅以各项活动,情操。从期末对学生考级的结果来看,我校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校本教材中规定的考级内容。
3、师生共读,个别与集体阅读相结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师读生评、生读师评,在评析中掌握诵读决窍,丰富“国学”知识,陶冶学生道德情操,训练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编写“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校本教材——《华夏经典》。
为了推进该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教科室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编写校本课程——《华夏经典》,作为校本教材。以地方课程为阵地,开设经典诵读课,让“国学”走进课堂。在课堂上,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
6、励学生应用于实践。通过诵读活动陶冶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
引导学生把从“国学经典”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手抄报、黑板报,再让学生本人讲讲心得,进行表彰和鼓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在平时日记或作文中写得文笔优美、选材新颖的文章可以择优刊登在校刊上,也可以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学生的文章能够刊登,更能激起众多同学的阅读兴趣;注重熏陶与感悟,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国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孝亲敬长、关爱他人、遵纪守法、热爱祖国……
4、“国学经典”阅读课有待得到指导培训。为了让每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时能够有的放矢,老师们还有待阅读指导培训,然后再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摸索出更多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要组织实验教师多进行观课议课,促进实验教师的发展,推出精品课。
5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书画等比赛、“读书状元”评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5、按照徐州市教科所的要求,及时上传了课题研究方案、学校特色材料;撰写了论文、读书心得以及学期工作总结。
二、初步取得的成绩
1、各国学兴趣小组负责人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扎实开展工作。目前,各兴趣小组的同学已经对剪纸、戏曲、太极拳、古筝等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小组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