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7-1005批注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7-1005批注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7-1005批注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7-1005批注(共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提示:本章内容为课本上第10章内容。

后几章内容提示:老师要讲的第八章,为课本上第11章内容老师要讲的第九章,为课本上第13章内容老师要讲的第十章,为课本上第5章内容本章复习提示:凯恩斯交叉图、凯恩斯交叉图中政府购买的增加和减税。

IS、IM曲线的推导;政府购买的增加对IS曲线的影响;货币供给对IM曲线的影响;短期均衡本章抽查内容:画图:IS和IM曲线的推导图计算题:本章五道计算题本章抽查时间:2011年5月16号第七章总需求(Ⅰ)一、选择题1.如果投资、税收和政府购买不变,计划支出曲线( A )。

A.向上倾斜,并且等于MPC;B.向下倾斜,并且等于MPC;C.是一条45度的斜线;D.是垂直线。

2.在凯恩斯交叉图模型中,45度的斜线表示( B )。

A.只要消费,GDP就上升;B.实际支出总是等于收入;C.只要实际收入增加,收入的均衡水平就上升;D.以上全部。

3.在收入的均衡水平( D )。

A.非意愿性的存货积累等于零;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没有发生变化的倾向; D.以上全部。

4.如果收入超出计划支出,企业将会降低生产,因为计划外的存货积累将会( A )。

A.为正;B.为负;C.为零;D.不确定。

5.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Y-T),政府购买乘数是( D )。

6.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Y-T),当税收减少1美元时,收入的均衡水平将( D )。

A.减少5美元;B.减少4美元;C.增加5美元;D.增加4美元。

7.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Y-T),税收和政府购买都增加1美元,收入的均衡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B.增加3美元;C.增加1美元;D.减少4美元。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利率降低增加计划投资;B.利率降低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C.利率降低使IS曲线向右移动;D.利率下降时,计划支出在一个更高的收入水平与实际支出相等。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宏观经济学科学)【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宏观经济学科学)【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0章开放的宏观经济一、选择题1、净出口:净出口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用E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EX-IM)就是净出口。

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国外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2、贸易余额:贸易余额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一般用NX表示。

它表示一国产品与服务的贸易与进口和出口相等的标准距离有多大。

如果一国NX是正的,则称该国有贸易盈余。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该国出口的产品大于进口的产品。

如果一国NX是负的,则该国有赤字。

在这种情况子下,该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该国进口的产品大于出口的产品。

如果NX恰好等于零,那么,该国有平衡的贸易,因为进口值等于出口值。

3、资本净流出:资本净流出有时也被称为国外净投资,它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I。

如果一国的资本净流出是正的,那么,该国的储蓄大于投资,该国把余额贷给了外国人;如果资本净流出是负的,那么,该国的投资大于储蓄,该国通过从国外借贷来为这种额外投资筹资。

因此,资本净流出等于国内居民对国外的借贷额减外国人借给本国的金额,它反映了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

4、贸易盈余与贸易赤字: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资本净流出总是等于贸易余额,资本净流出=贸易余额,即S-I=NX。

如果一国的S-I和NX是正的,该国就有贸易盈余。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该国出口的产品大于进口的产品。

如果一国的S-I和NX是负的,该国就有贸易赤字。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该国进口的产品大于该国出口的产品。

(NEW)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c.米尔顿·弗里德曼是怎样改变后大萧条时期人们关于经济该如何进行 管理的共识的?政策制定者现在管理经济的目标是什么?
答:a.在商业周期期间,经济中产出、消费和就业的变化会趋于一 致。在经济上扬时,产出增加、消费增加以及就业增加,反之,产出、 消费和就业都下降。
b.经济衰退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它对工人寻找工作和保持工作能力的影 响。由于经济衰退会导致许多人失去工作,并且会使寻找新工作变得困 难,于是衰退会使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下降。经济衰退对于企业也是有 害的。与就业和工资一样,企业的利润在经济衰退时会下降,在经济扩 张时会上升。总体来说,经济衰退几乎对每个人都是有害的。
答:a.以2003年的美元计价,阿根廷的巨无霸最便宜。 b.以2007年的美元计价,日本的巨无霸最便宜。 c.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为:(8.25-4.1)/4.1=101.2%。 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率为:(3.63-3.2)/3.2=13.4%。
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为:(2.94-2.71)/2.71=8.5%。 日本的通货膨胀率为:(280-262)/262=6.9%。 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3.22-2.71)/2.71=18.81%。 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最高,没有国家经历通货紧缩。 12下图说明了美国贸易赤字的增长。美国进口的产品超过出口的部分越 来越大。中国是存在贸易盈余的国家。下列哪句话可能是该事实的合理 解释?请解释。
5美国劳工部报告的就业和工资数据被许多经济学家用来作为衡量经济 是否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衰退时期,失业保险的周索赔量会大幅上 升。本教材的表22-3中描述了月失业率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出,该数据 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2001年很高。
a.标出最新的失业率数据。(提示:登录劳动统计局的网站 ,然后点击最新发布的“就业情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二章习题集答案本章习题一、名词解释题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A. 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B. 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C. 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D. 某服装厂购进的棉布2.在一个四部门经济模型中,GNP=()。

A.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B.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净出口C. 消费十净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D. 消费十总投资十政府购买十总出口3.下列各项中,属于要素收入的是()A. 企业间接税B. 政府的农产品补贴C. 股票分红D. 公司对希望工程捐款4.已知某国的资本存量年初为2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为3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50亿美元和20亿美元B. 250亿美元和220亿美元C. 50亿美元和30亿美元D. 15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5.已知在第一年名义GNP为500,如到第六年GNP核价指数增加一倍,实际产出上升40%,则第六年的名义GNP为()。

A. 2000B. 1400C. 1000D. 750三、判断题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2.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3.用收入法计算的GNP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4.房主把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和自己居住所形成的虚拟租金均应计入GNP。

()5.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幅度超过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下降。

()四、简答题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2.简述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3.简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五、计算题1.假设GNP为5000,DPI为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200,消费为300,外贸赤字为100(单位1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国民收⼊5.某年发⽣了以下活动:(a)⼀银矿公司⽀付7.5万美元给矿⼯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b)银器制造商⽀付5万美元⼯资给⼯⼈造了⼀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最终产品⽣产法计算GDP(2)每个⽣产阶段⽣产多少价值?⽤增值法计算GDP(3)在⽣产活动中赚得的⼯资和利润共为多少?⽤收⼊法计算GDP答案:(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为40万美元,所以GDP=40万美元(2)开矿阶段⽣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产40-10=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殖为40万美元(3)在⽣产活动中,所获⼯资:7.5+5=12.5万美元;所获利润:(10-7.5)+(40-10-5)=27.5万美元,⽤收⼊法计算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6. ⼀经济社会⽣产三种产品:书本、⾯包和菜⾖。

它们在1998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试求:1998年1999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包菜⾖(千克)10美元2001美元5000.5美元11010美元2001.5美元4501美元(1)1998年名义GDP;(2)1999年名义GDP;(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答案:(1)1998年名义GDP=10×100+1×200+0.5×500=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0×10+1.5×200+1×450=1850美元(3)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0×110+1×200+0.5×450=1525美元实际GDP变化率:(1525-1450)/1450=5.17%(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为10×100+1.5×200+1×500=1800美元实际GDP变化率:(1850-1800)/1800=2.8%7. 根据上题数据,⽤1998年作为基期:(1)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2)计算这段时间的通货膨胀率;答案:(1)1998年GDP折算指数:(1450/1450)×100=1001999年GDP折算指数:(1850/1525)×100=121.31 (2)通货膨胀率:л=(121.31-100)/100=21.31% 8. 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商,A⼚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单选题1下面各项中,哪一项不列入 GDP 核算?( C )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C 政府支付给贫困家庭的补助2、在四部门经济中,GDP 的构成包括: A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3、下列哪几项计入当年 GDPB 经纪人帮助二手房成交而收取的佣金D 保险公司收取的家庭财产保险费(C )B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出口D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出口(D )4、某国生产了 9000亿美元产值,但只卖掉了 8500亿美元,还有500亿美元作为(D )计入GDP A.重置投资B.净投资C.固定投资D.存货投资5、某飞机制造公司向本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与向国外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分别属于支出中的:(B ) A.投资和消费 B.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政府购买和消费D.消费和净出口6、假定甲厂商为乙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是4000元,乙厂商为甲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3000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 3000元,结果甲只收乙1000元,那么计入 GDP 勺是(D )元。

A. 4000B.3000C.1000D.7000 7、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A )。

A 、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B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8、 G DP 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B )。

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B 、购买古玩字画的价钱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D 、 9、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C )A 、实际GDP 等于名义 GDP C 、实际GDP 大于名义GDPA.购买普通股票 B ?—供应商向制造个人电脑的公司出售电脑芯片C.购买一辆二手车D.顾客在餐馆支付就餐费6%的佣金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B 、实际GDP 小于名义 GDP D 、不确定10、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得的收(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入。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 B )A.经济增长B.供需的价格弹性C.通货膨胀D.充分就业2.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A.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的精确描述B.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抽象C.经济模型往往是用数学术语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D.经济模型有助于解释经济变量3.经济模型要解释的变量是( C )A.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B.外生变量C.内生变量D.既不是内生变量也不是外生变量4.存量是( 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5.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C )A.国内生产总值B.投资C.失业人数D.人均收入6.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C )A.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7.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B )A.资源短缺B.有效需求不足C.资源配置不当D.技术落后8.下列哪一本著作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C )。

A.凯恩斯的《货币论》B.马歇尔的《货币、信用与商业》C.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二、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讲,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90年代新凯恩斯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7-1005批注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7-1005批注

提示:本章内容为课本上第10章内容。

后几章内容提示:老师要讲的第八章,为课本上第11章内容老师要讲的第九章,为课本上第13章内容老师要讲的第十章,为课本上第5章内容本章复习提示:凯恩斯交叉图、凯恩斯交叉图中政府购买的增加和减税。

IS、IM曲线的推导;政府购买的增加对IS曲线的影响;货币供给对IM曲线的影响;短期均衡本章抽查内容:画图:IS和IM曲线的推导图计算题:本章五道计算题本章抽查时间:2011年5月16号第七章总需求(Ⅰ)一、选择题1.如果投资、税收和政府购买不变,计划支出曲线(A )。

A.向上倾斜,并且等于MPC;B.向下倾斜,并且等于MPC;C.是一条45度的斜线;D.是垂直线。

2.在凯恩斯交叉图模型中,45度的斜线表示( B )。

A.只要消费,GDP就上升;B.实际支出总是等于收入;C.只要实际收入增加,收入的均衡水平就上升;D.以上全部。

3.在收入的均衡水平( D )。

A.非意愿性的存货积累等于零;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GDP没有发生变化的倾向;D.以上全部。

4.如果收入超出计划支出,企业将会降低生产,因为计划外的存货积累将会( A )。

A.为正;B.为负;C.为零;D.不确定。

5.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0.8(Y-T),政府购买乘数是( D )。

A.0.8B.1.25C.4D.56.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0.8(Y-T),当税收减少1美元时,收入的均衡水平将( D )。

A.减少5美元;B.减少4美元;C.增加5美元;D.增加4美元。

7.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0.8(Y-T),税收和政府购买都增加1美元,收入的均衡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B.增加3美元;C.增加1美元;D.减少4美元。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利率降低增加计划投资;B.利率降低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C.利率降低使IS曲线向右移动;D.利率下降时,计划支出在一个更高的收入水平与实际支出相等。

《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答案(非官方资料,仅供参考,不保证正确)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站的价值,如來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來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火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木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來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 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般小间产品在当期生产屮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小。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IH。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岀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授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人,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冇样木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二8000+5000+2500+2000-1500二16000NNP= GNP •折旧NYP二16000-500二15500NI= NNP・间接税NT=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Pl=13500+500=14000DPI二PI •个人所得税DPI二14000- (3000-2000) =13000第二章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宏观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高鸿业主编)

宏观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高鸿业主编)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3名义GDP与实际4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5总投资和净投资6重置投资7存货投资8政府购买和政府转敌支付9净出口。

二、选择题1、宏观经济研究哪些内容?()A、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会使GDP增加多少B、研究为什么从事农业和渔业的人的工资要比其他工人的工资低C、降低工资会对单个厂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D、分析对企业征收的环境特别税对整个环境污染的影响2、下列项目哪一些计入GDP?()A、政府转移支付B、购买一辆用过的汽车C、购买普通股股票D、购买彩票赢得的1万元E、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3、某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与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的关系。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判断4、在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中,哪种行为将被经济学家视为投资?()A、购买新公司债券B、生产性生活而导致的当前消费C、购买公司债券D、上述都不对5、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6、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A、退休军人津贴B、失业救济金C、困难家庭补贴D、退休人员的退休金7、在一个有政府、投资和外贸部门的模型中,GNP是下面哪一个选择中各项之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在商品和劳动上的支出和净出口C、国民收入和简洁税D、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和折扣8、假设一个经济第1年即基年的当期产出为500亿元,如果第8年GNP物价减指数提高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名义产出等于()A、2000亿元B、1500亿元C、1000亿元D、750亿元9、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哪些?()A、政府购买的物品支出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工作人员的薪水和政府转移支付D、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10、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A、今天的物价上涨了B、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C、今年的产出增加了情况D、不能确定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国民收入的三种核算法。

宏观经济学第7—8章作业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7—8章作业题答案

第7 — 8章宏观作业答案P198(1~6,8,9,10,11)1题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的影响分析如下:短期内: 在产品、货币市场上M R I AD Y P↓→↑→↓→↓→↓*()Y Y 〈 在劳动力市场上(本期内)1(Y N W W −↓→↓→↓不变1)(P P −→↓不变) 回到产品、货币市场上M P R I AD Y P↓→↑→↓→↑→↑→↑ 所以短期内价格水平P 下降,产量Y 下降,变化过程如下左图所示:在AD 上均衡点由E 到 F 再到E 1 ,在AS 上均衡点由E直接移到E 1PY 1 Y 2 Y* Y中期内:劳动力市场上(本期结束后)**22Y Y N N W P 〈→〈→↓→↓,几何图形上如右上图所示,AS 沿着AD 1不断下降,E 1点不断靠近G 点。

产品、货币市场上M P R I Y P↓→↑→↓→↑→↑,LM 2曲线不断移向LM ,图略。

所以中期内P 下降,但Y 上升。

长期内:波动根源消失,实现长期的稳定性均衡,均衡点G 对应Y *,Y *不变但P 下降。

【注意】其实本题是考察初始均衡为稳定均衡的货币冲击,张老师的笔记中有非常规范的解题模式,很多同学回答此题不全面。

2题实际余额=名义货币存量(M ) / 实际物价水平(P )短期内:M 下降,P 下降,但P 变化滞后,下降幅度很小,所以M / P 下降中期内:M 不变,但P 持续下降,所以M / P 上升长期内:货币市场回复到以前状态,M 和P 下降了相同的比例,0()()n M M P P=从而实际货币余额不变。

3题【分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的影响有两点:1、通过P =(1+ z )W /a 改变W ,进而改变P 。

这种影响不只在a 上升的t 期改变总供给曲线的形状,还通过λ/a ′导致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永久性改变。

2、通过Y* = aN* 改变Y* ,使Y*达到更高的值,新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就业水平N*不变的情况下,产量Y*有了提高。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流量存量瓦拉斯均衡凯恩斯均衡短缺均衡非均衡短期与长期事前与事后二.判断题(T、F)1.产出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变化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主要问题2.新剑桥派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格局是越来越不利于工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

3.经济政策是指用以达到经济目标的方法。

4.借鉴宏观经济学应注意对本国经济的深刻理解。

5.资源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之间分配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6.宏观经济学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的原因7.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国民经济,只不过研究角度不同而已。

三.在下列各项选择中,挑选出一个合适的答案1.宏观经济的研究包括下列哪些课题A.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根源B.经济总表现的微观基础C.一些经济取得成功而另一些经济则归于失败的原因D.为实现经济目标,可以制定经济政策以增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E.上述答案都正确2.需求与满足需求的手段之间的矛盾意味着:A.对于社会的有限需求只有有限的手段B.因为资源稀缺,不是社会的所有需求都能予以满足C.在经济学中选择并不重要D.即使资源不稀缺,而且需求也是有限的,社会仍将面临着一个难以满足所有欲望的困境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3.新古典经济学的定义指A.效率是非常必要的B.需求是不能全部满足的C.消费是经济行为的首要目的D.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必要的E.以上说法全都正确。

4.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是经济理论的特点A.经济理论能解释一些现象B.经济理论建立因果关系C.经济理论只与一组给定数据有关D.经济理论可以在所有条件下应用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5.存款单上的存量为A.收入额B.支出额C.收支额D.余额6.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内容A.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B.什么决定就业和失业总量C.什么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D.什么引起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下降E.以上说法全都正确7.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内容A.什么决定了产出的构成B.资源如何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配C.什么决定收入在社会各集团之间的分配D.一个特定厂商中工资是如何决定的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8.“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点在于, A.都必须由模型中不包括的关系决定B.外生变量值由模型外部决定而内生变量的值由模型内部决定C.外生变量由模型内部决定,内生变量由模型外部决定D.内生变量是确定的,而外生变量则不是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9.宏观经济学A.研究所有重要的社会问题B.研究经济学中所有与政治有关的方面C.寻求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D.研究价格决定的学说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0.宏观经济学A.探讨与失业有关的所有问题B.力求分析失业的社会影响.C.涉及失业给家庭生活带来的问题D.探索失业率波动的原因E.以上说法全都正确11.宏观经济学A.分析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B.研究为什么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的人的工资要比工人的工资低C.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的原因D.分析对企业征收的环境污染特别税对整个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2.宏观经济学A.解释为什么家庭消费者为他们的抵押品偿付的利率要高于政府所偿付的利率B.探讨利率平均水平波动的决定因素C.指出利息超过15%是不公平的D.指出通货膨胀时借入者会剥削借出者,获得不公平的利息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3.实际买的量在经济学中,下列情况不具有均衡意义A.实际买的量等于实际卖的量B.稳定的状态C.愿意买的量等于愿意卖的量D.长期过剩或短缺14.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B.大卫·李嘉图的《赋税原理》C.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D.凯恩斯的《通论》E.萨缪尔森的《经济学》15.西方经济学以微观宏观并立的形式出现,主要由于A.凯恩斯《通论》的影响B.巴廷金《货币、银行与利息》的影响C.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影响D.希克斯的《资本与价值》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7章习题答案word精品

宏观经济学第7章习题答案word精品

第19 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生产函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古典的AD-AS 模型理性预期劳动市场均衡二.判断题1.在古典模型中,需求并不影响就业水平和实际工资率。

2.在古典模型中,产出是由供给决定的,需求只在于适应产出的变化。

3 在古典模型中,劳动力需求仅仅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

4.实际工资率的提高将诱导工人延长工作时间并享用更多的空闲时间。

5.在古典模型中,所有的失业都是自愿的,因为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市场的工资水平。

6.凯恩斯认为,工资在上升或下降两个方向都是富有弹性的。

7.凯恩斯认为.工人们更容易接受由于价格水平上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不易于接受由于名义工资的下阵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8.在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模型中、所有的失业部是自愿的。

9.综合意义上的总供给曲线出三部分组成:水平部分,向上倾斜部分和垂直部分。

10.价格水平的下降一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的下降导致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

1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总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和价格水平的下降。

13.总需求和总供给同时减少对均衡价格水平变化方向的影响无法确定。

14.在长期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5.在存在价格粘性的条件下,经济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

三、单项选择(选择一项正确或最好的答案) 。

1. 价格水平的变化对下面哪个变量的影响是不存在的( )A 投资支出B 政府支出C .答案A 和BD 以上都不对2.下面哪一种效应使价格水平的变化对投资支出产生反方向的影响:( )A 利率效应B 信贷约束效应C .厂商财富效应 D.以上都对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面哪一个因素的变化不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 •消费支出减少B 净出口减少C 所得税率提高 D.投资增加4. 在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所以变得陡峭,因为( )A •价格水平的上升难以带动社会产品总供给的增加B 价格水平的上升易于带动社会产品总供给的增加C 格格水平的下降导致社会产品总供给迅速减少D •价格水平的下降导致社会产品总供给迅速增加5.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面哪个因素的变化不会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 .风调而顺B .厂商敢于冒投资的风险C.货币工资率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D •资源利用效应上升6. 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B 总供给减少而总需求增加C 总供给和总需求同时减少7.理性预期意味着 ( )A 人们能够确预测未来B 人们会利用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C .人们会根据以前的预期的误差来修正现在的预期D .以上都对 8.下面哪种说法正确解释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A •物价水平的下降增加了实际余额。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7)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7)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7)The Solow Model, Part 1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1.In a steady state:a.Capital and labor are inversely related to one another by definition.b.Both consumption-per-worker and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are constant.c.Consumption-per-worker is constant but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can change.d.Consumption-per-worker can change but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is constant.2.In the Solow growth model,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exogenous variable?a.Investment-per-worker.b.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c.The capital-to-labor ratio.d.Consumption-per-worker.3.In the Solow growth model,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endogenous variable?a.The saving rate.b.Output-per-worker.c.The depreciation rate.ernment spending.4.The positive slope of the per-worker production function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worker output and:a.Inflation.b.The unemployment rate.c.The capital-to-labor ratio.d.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to capital.The Solow Model, Part 15.With a closed economy and no government spending, the total demand for output is equal to:a.Consumption per-worker plus investment per-worker.b.Consumption per-worker minus investment per-worker.c.Consumption per-worker divided by investment per-worker.d.Consumption per-worker multiplied by investment per-worker.6.If balanced investment is equal to actual investment, then:a.Capital per-worker is increasing over time.b.Capital per-worker is unchanging over time.c.Capital per-worker is decreasing over time.d.Capital per-worker equals saving per-worker.7.If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is increasing over time, then:a.Balanced investment per-worker is equal to saving per-worker.b.Balanced investment per-worker is less than saving per-worker.c.Balanced investment per-worker is greater than saving per-worker.d.Balanced investment per-worker is equal to consumption-per-worker.8.Steady-state investment-per-worker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because the higher thecapital-to-labor ratio:a.The lower the capital depreciation rate.b.The greater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capital investment.c.The more investment-per-worker is required to replace depreciating capital.d.The less the economy need to equip new workers with the same high level of capital.9.Once an economy described by the Solow growth model has reached its steady state, the economy is:a.Not growing.b.Growing at the depreciation rate.c.Growing at the labor force growth rate.d.Growing at the labor force growth rate plus and the depreciation rate.The Solow Model, Part 110.Suppose an economy described by the Solow growth model is at its steady state with no labor force growth, output-per-worker is 35, the saving rate is 20%, and the depreciation rate is 11%.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is:a.19b.28c.39d.64Discussion Questions1.In the per-worker production function, what factors determine the level of output-per-worker? Which one of these factors does the Solow growth model consider to be exogenous?According to the per-worker production function, derived from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output per worker Y/L depends on two thing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 and the amount of capital per worker, the capital–labor ratio K/L.The Solow growth model consider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o be an exogenous variable and provides no explanation for changes in its value.2.Why does the per-worker production function have its particular shape and slope?The per-worker production function slopes upward because an increase in capital–per–worker increases output–per–worker. However, as capital–per–worker rises, the additional output–per–worker that can be produced with each unit addition to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declines because the per–worker production function, like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on which it is based, exhibits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Thus the per–worker production function becomes flatter as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increases.The Solow Model, Part 13.What determines 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per worker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the Solow growth model?The amount of investment–per–worker is based on the equality of saving and investment in the long–run.The Solow model assumes workers save a given proportion s of their output–per–worker Y/L so s*Y/L is available to finance investment–per–worker I/L.To avoid capital dilution and a decline in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a fraction of this investment must be used to replace old capital that has worn out (depreciated). This fraction is the depreciation rate δ.Capital accumulation—increases in capital–per–worker—occur only if 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is greater than δ*K/L. The change in capital–per–worker, then, equals investment–per–worker minus depreciation–per–worker.4.What are the two determinants of the steady-state level of capital-per-worker? Why does capital-per-workermove to this steady-state level?Given the per-worker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fixed productivity and labor force, the steady-state level of capital–per–worker depends on the proportion of income–per–worker that is saved and the depreciation rate.The steady state is achieved when the level of capital–per–worker does not change. For this to occur, the amount of investment–per–worker must equal depreciation–per–worker.If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is above the steady-state level, investment is less than the amount of new capital needed to replace that which wears out. With more capital wearing out than is being replaced, capital–per–worker declines toward the steady-state level. If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is below the steady-state level, investment more than adequate to replace the capital that wears out and capital–per–worker rises toward the steady-state level. Thus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moves to the steady-state level regardless of its initial value.The Solow Model, Part 1Analytical QuestionsThese questions should be answered based on the standard models of analysis developed in class.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question is sequential and cumulative.1.Suppose there are two countries – Country A and CountryB. Both countries have identical productionfunction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epreciation rates, and saving rates. However, the labor force growth rate in Country A is faster than the labor force growth rate in Country B.e a single Solow diagram to clearly and accurately show the steady-state capital-to-labor ratio andincome-per-worker in Country A (in RED) and Country B (in BLUE).The Solow Model, Part 1b.Provide an economic explanation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e sure to discuss therelative growth rates between Country A and Country B.Country A has faster labor force growth than Country B. As a consequence, it must devote a larger share of its investment to equipping these new workers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capital that existing workers already have. This reduces the net increment to the capital stock, resulting in a lower capital-to-labor ratio in Country A than in Country B.Because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is lower in Country A, it will have a lower income-per-worker than Country B given that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saving rate, and the depreciation rate are the same between the 2 countries.However, when an economy described by the Solow growth model is at its steady state, it grows at the same rate as its laboreconomic growth rate also exceeds Country B’s economic growth rate.The Solow Model, Part 12.Suppose there are two countries – Country A and CountryB. Both countries have identical productionfunction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labor force growth rates, and saving rates. However, the depreciation rate inCountry A is higher than the depreciation rate in Country B.e a single Solow diagram to clearly and accurately show the steady-state capital-to-labor ratio andincome-per-worker in Country A (in RED) and Country B (in BLUE).I B/L = ( δ0A + g L0 )*( K/L)I B/L = ( δ0B + g L0 )*( K/L)The Solow Model, Part 1b.Provide an economic explanation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e sure to discuss therelative growth rates between Country A and Country B.Country A has a higher depreciation rate than Country B. As a consequence, it must devote a larger share of its investment to replacing the capital equipment that is wearing out. This reduces the net increment to the capital stock, resulting in a lower capital-to-labor ratio in Country A than in Country B.Because the capital-to-labor ratio is lower in Country A, it will have a lower income-per-worker than Country B given tha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saving rate, and the labor force growth rate are the same between the 2 countries.However, when an economy described by the Solow growth model is at its steady state, it grows at the same rate as its laborCountry B, Country A’s economic growth rate also equals Country B’s economic growth rate.。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行为,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

它涉及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的总产量与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国际收支和汇率,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短期波动等。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

2、简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别。

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两大分支,两者的区别在于对经济体进行研究的视角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个经济的家庭和企业的行为及其后果,即家庭和企业如何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进行选择以最优化其行为。

宏观经济学侧重于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尤其是那些总量的变化。

这些总量不涉及单个企业或家庭决策的细微差异,而是总体的和平均的情况。

因此,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加总方法的运用和经济总量的强调。

由于整体经济是许多市场上互相交易的众多消费者和企业的集合,因而,宏观经济分析常常是以一定的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

3、提出并验证一个经济理论涉及哪几个步骤?答:经济学家在用模型描述特定经济现象时,提出和检验经济理论的主要步骤包括:(1)描述研究的问题。

(2)提出前提假设来描述经济理论建立的背景及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并且这些假设应该在抓住关键问题的同时尽可能地简单。

如果假设抛弃了对研究的问题至关重要的经济特征,则该模型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3)求证理论结果,即确定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提出合乎逻辑的论断。

(4)用实证分析法对比分析理论结果和实际数据。

(5)评估对比结果。

如果理论结果和实际数据高度相符,则可以用该理论预测经济环境或经济政策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如果理论结果与实际数据并不相符,则重建一个新的模型;如果理论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关性一般(没有超过某一特定值),或者认为该理论对现实有部分解释力,则增加新的假设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如果消费函数是C=100+0.8(Y-T),税收和政府购买都增加1美元,收入的均衡水平将(C)。
A.保持不变;B.增加3美元;
C.增加1美元;D.减少4美元。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利率降低增加计划投资;
B.利率降低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
C.利率降低使IS曲线向右移动;
D.利率下降时,计划支出在一个更高的收入水平与实际支出相等。
一般来说,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即货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位于LM曲线左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即货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供给。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P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的曲线。把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IS-LM模型。
模型图:
2、凯恩斯交叉图:
11.税收下降将会使计划支出曲线和IS曲线怎样移动?(B)。
A.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IS曲线向左移动;
B.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IS曲线向右移动;
C.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IS曲线向左移动;
D.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IS曲线向右移动。
12.下列有关LM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是(C)。
A.LM曲线向上倾斜,并且它根据已知的收入水平绘制而成;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IS曲线左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5、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用△G表示)的比率。政府购买乘数用△Y/△G表示,△Y/△G=-1/(1-MPC),其中MPC是边际消费倾向,而且边际消费倾向MPC越大,政府购买乘数越大。
4、IS曲线:
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能够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给量,因此,基础货币构成市场货币供给量的基础。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扩展货币基础的数量来实现的。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项目,相应增加或减少其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可对货币供给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缩小: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即扣除应缴准备金后)进行放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收缩过程。
3、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用△T表示)的比率,此时指的是税收总量的变化而不是税率的变化。税收乘数用△Y/△T表示,△Y/△T=-MPC/(1-MPC),其中MPC是边际消费倾向。
税收乘数说明,税收减少1美元会引起收入增加MPC/(1-MPC),收入的增加△Y大于税收的减少△T。原因是,税收减少,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又进一步增加了收入,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如此循环,以至税收减少引起了收入更大的增加。
21.如果货币市场均衡方程为r=k/h·Y-M/(hP),则引致LM曲线变得平坦是由于(A)。
A.k变小,h变大; B.k和h同比例变大;
C.k变大,h变小; D.k和h同比例变小。
22.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B)。
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B.LM曲线向下倾斜,价格上升将使其向上移动;
C.LM曲线向上倾斜,并且它根据已知的实际货币余额供给绘制而成;
D.沿着LM曲线,实际支出等于计划计划支出。
13.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使(B)。
A.LM曲线向上(向左)移动;
B.LM曲线向下(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右移动;;
D.IS曲线向左移动。
14.根据数量方程式MV=PY,如果流通速度不变,那么(D)。
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是由表示计划支出的曲线和表示实际支出的曲线构成的图形。其中计划支出(E)是内生变量收入(Y)和外生变量计划投资水平(I)及财政政策变量(G和T)的函数,用式子表示为:E=C(Y- )+ + 。用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曲线代表经济所有的均衡点。如图所示,图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当前经济的均衡。凯恩期交叉图的均衡在A点,这时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决定了均衡收入。凯恩斯主义交叉图说明了在计划投资水平I和财政政策G与T为既定时,收入Y 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当这些外生变量中的一种变量改变时,收入Y将如何变动。通过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和投资函数可以推导出IS曲线。
9.政府购买增加1美元将会(D)。
A.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1美元;
B.使IS曲线向右移动1/(1-MPC)美元;
C.不移动LM曲线;
D.以上全部。
10.根据对IS曲线可贷资金的解释(C)。
A.当收入增加时,企业更想增加投资;
B.当利率上升时,银行更想增加贷款;
C.当收入增加时,储蓄增加,利率降低,这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平衡; D.以上全部。
A.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
B.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
C.Y和r的水平可以同时满足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D.以上全部。
17.IS曲线为Y=500-2000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曲线上?(A)。
A.r=0.02,Y=450;B.r=0.05,Y=400;
C.r=0.07,Y=360; D.r=0.10,Y=300。
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0.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为(C)。
A.r=10%,Y=750;B.r=10%,Y=800;
C.r=10%,Y=950;D.r=10%,Y=900。
本章抽查内容:
画图:IS和IM曲线的推导图
计算题:本章五道计算题
本章抽查时间:
2011年5月16号
第七章总需求(Ⅰ)
一、选择题
1.如果投资、税收和政府购买不变,计划支出曲线(A)。
A.向上倾斜,并且等于MPC;
B.向下倾斜,并且等于MPC;
C.是一条45度的斜线;
D.是垂直线。
2.在凯恩斯交叉图模型中,45度的斜线表示(B)。
18.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A)。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19.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B)。
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货币供给起作用:它既可以使货币供给多倍扩大,又能使货币供给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9、LM曲线:
LM曲线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是反映货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政府购买乘数说明,财政政策对收入有乘数效应。原因是根据消费函数C=C
(Y-T),高收入引起高消费。当政府购买增加时,提高了收入,同时也提高了消费,消费又进一步增加了收入,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如此循环,以至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了收入更大的增加。
6、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解释了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该理论假 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图描绘了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A.LM曲线向上倾斜;
B.LM曲线向下倾斜;
C.LM曲线是水平线;
D.LM曲线是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下列哪种情况满足时可以由数量方程得出正常的LM曲线(A)。
A.利率上升降低货币需求,提高流通速度;
B.利率上升降低货币需求和流通速度;
C.流通速度固定;
D.价格水平固定。
16.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D)。
二、名词解释
IS-LM模型、凯恩斯交叉图、税收乘数、IS曲线、政府购买乘数、流动性偏好理论、基础货币和高能货币、货币乘数、LM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