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六、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促进学生的学习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 巧等,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 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与心理咨询相同): 真诚一致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同理心
启示
a.尊重学生,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 以“完整的人”的观点看待学生; b.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 c.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共建协调的 人际关系; d.评价时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时 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 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 (2)进入情境。 (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
⒉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 问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 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 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 固定一样)。
三、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1、知识观 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 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 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 一种解释、 一种解释 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 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 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 解释和假设。(与“客观主义”相对立) “客观主义”
理论基础: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 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 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 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 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 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 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 高的水平。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185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
1、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 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或最终答案,而只是 一种解释或假设。
知识不能精确概括世界法则,具体问题中需要有 针对地再创造。
知识不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不同 个体对命题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 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景下的学习历程。
1.罗杰斯的自我实现人格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 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 的驱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 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 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极大地影响着他 的行为。心理变态者主要是由于他有一种被歪曲 的、消极的自我概念的缘故。如果他要获得心理 健康,就必须改变这个概念。因此,心理治疗的 目的就在于帮助患者创造一种有关他自己的更好 的概念,使他能自由地实现他的自我,即实现他 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
自下而上的知识和自上而下的知识▲ (P196、208)
自下而上的知识是指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 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的直接经验,在人的学 习中,这种知识从具体向概括发展。即:从具体 水平向知识的高级水平发展,走向以语言为中介 实现的概括。
自上而下的知识指社会中的公共文化知识,在人 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 由概括向具体发展。
强调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新的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强调情境教学,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非结果。
缺陷:
认为每一个主体只能认识自己的经验世界,否定 社会交往在个体知识建构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和人本主义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和人本主义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虽然不同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具体观点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在有关知识、学生、学习和教学等基本问题上还是存在一些共识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些基本的共识和观点。
一、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知识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建构主义的这种知识观虽然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挑战,值得我们深思。
按照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
二、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完全否定心灵白板说,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情境性教学。这种教学法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 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 的问题为目标。这种教学的过程与现实问题的解决 过程相类似。教师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知识内容 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 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指 导学生去探索。
4.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引导教学进行 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就是通过
“第三势力”。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
洛罗梅。
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
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
体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 的人,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
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 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 为学生而教。 教师是“助产士”与“催化剂”。 师生关系的原则:真诚一致、同理心、无条件积极 关注。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体
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先前
的知识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既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
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就必 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要根据自己先前的 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这样,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就不复存在。
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
移给学生。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 学方式应该是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分的沟 通互动、辩证协调、澄清以及再建构的过程来使 学习者先前的非正式经验更接近正式的科学知识, 尽管整个教学过程可能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让学 习者自己去建构知识。
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复习课程
• 教师是“助产士”与“催化剂”。 • 师生关系的原则:真诚一致、同理心、无条件积极关注。
三、人本主义基本教学模式 • 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 开放课堂模式 • 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四、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学习是 自我实现的过程,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我指导自由学习。这是对 传统教育观的冲击,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 发意义。
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由于我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 因而我们也就无法确定我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 的最终写照,所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说明世界的 真理,而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3.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 的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虽然强调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且只 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但这种建构也不是随意的任意建构,而 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在 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2.随机通达教学。建构主义者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 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 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会使学生对概念知识 获得新的理解。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3.情境性教学。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以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 问题为目标。教师不是将已准备好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 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 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指导学生去探索。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3.尊重个人意见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关知识。
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 知识观 ► 学习观 ► 教学观
第二节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一、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
► 生成性学习:学习者通过主动生成信息的意义而进行的学 习,意义的生成是通过长时记忆中的知识与新信息之间的复 杂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 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
二、斯皮罗的认知灵活性理论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一、建构主义的内涵
建构主义概述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 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二、分类
学习是每个学习者基于原有知
个体建构主义
识经验进行的意义建构过程。
学习是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
社会建构主义
者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 某种活动,在此过程中内化有
(一)内涵
解释了如何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
(二)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 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特点:概念 的复杂性、 实例间的差 异性
(三)初级知识获得
掌握重要的、基本的概念和事实,形成 基本的理解。
高级知识获得
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形成深刻的、灵活 性的知识理解,并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 具体问题。
何为内化?
► 自下而上的知识和自上而下的知识
(二)活动理论
► 强调活动在知识技能内化过程中的桥梁性作用;
► 人的活动包括外部和内部活动,其中内部心理活动来源于 外部活动;
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一)情境性认知和分布式认知理论
1、情境性认知 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学习应该与情境化 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60-70年代迅速发展的心理学流派,由于其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均不同,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
与此相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
所以,基本的学习观点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中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
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
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
基于这种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便是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使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的形成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因此,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健全人格的过程。
可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只重视环境刺激、外显行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只重视认知发展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注重研究健康的、完整的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观1.教学目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VS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VS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大家都知道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相比于其它心理学流派来说,人本主义者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
所以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描述,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例如,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都是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是有差异的。
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理论
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强化来改变行为的过程。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教师应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改变。
2. 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构建和重组知识结构来实现的。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
3.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合作来构建自己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4.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学习。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文化差异和背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5.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教师应该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这些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以提供有效的教育。
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理论2. 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构建和重组知识结构来实现的。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合作来构建自己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01611(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或简单的信
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 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学习的理解性: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
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 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 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第 15 页
五、警惕自主建构的危险性
➢ 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
识主观的,人对于世界的 解释是依赖个人经验的。
➢鱼就是鱼!!
第 16 页
六、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 搭脚手架 • 独立探索 • 协作学习 • 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 教学方法
随机进入 教学
• 呈现基本情境 • 随机进入学习 • 思维发展训练 • 小组协作学习 • 学习效果评价
第 13 页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教学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 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1)教师、学生、知识之间关系发生变化
(2)教学四要素的角色发生变化
学生:被动接受者 教师:传道授业者 教材:传授的内容 媒体:教学的手段
主动建构者 帮助促进者 建构的对象 认知的工具
2、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上主张从学生的主观需求着 眼,帮助学生学习喜欢而且有意义的知识。
3、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第 18 页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
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 的人,一个充分起作 用的人,使学生的整 体人格都得到发展。
四种学习理论的研究
四种学习理论的研究人本主义教育: 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20 世纪中叶以来,它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基于对人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对人的价值的关怀和自我理解的关心,它强调人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主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有生命价值的主体来看待,深入挖掘主体的内在需要、情感、动机和主观愿望,从满足主体生存需要的角度来开发其学习的潜力。
基本要求: 有一种新的教育,培养“丰满的人性” 、“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急剧发展的需要。
其主要观点为:(1) 目的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个性的发展,培养有个性的人。
许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
(2) 课程观:人本主义教育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3) 师生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自由学习的氛围。
(4) 教学观: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校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适应学生的各种需要,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培养心理健康的人。
在教学上的应用:、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
因此,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
这种知情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者”。
他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
在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知识。
”可见,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二、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而学习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觉得有趣和需要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那天放学后,泰迪说了一句话才走,他说:“汤普森夫人,今 天你身上的味道就像我妈妈以前的一样。
”孩子们走后,她哭了至少一个小时。就从那一天起,她不再 研究怎样教阅读、写作和算术,而是研究怎样教育孩子。
多年以后,汤普森老师收到一封信。泰迪说,他拿到学士学位后,决定继续留在学校深造;他 还说,汤普森夫人仍是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目录页
1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 种学习理论进一步解释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的主动性,突出意义建构和社会文化互动在学 习中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单独哪一家的学说,是众 多理论观点的统称。
问题与思考
此时,汤普森夫人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 羞愧。
圣诞节到了,当学生们送给她圣诞礼物时,她更是无地自容。 学生们的礼物是用明亮的彩纸包好的,上面扎着美丽的丝带,唯独 泰迪的不是。他的礼物是用厚厚的牛皮纸袋包裹的,那纸是从杂货 袋上扯下的。汤普森夫人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打开了礼物盒。里面有 一条水晶石手链,上面有颗水晶石已经丢失了;还有一瓶只有 1/4 的香水。一些孩子开始发笑,她制止了他们。她大声夸赞这只手链 多么漂亮啊,并把它戴在手上,还在手腕上擦了一些香水。
建构主义的四个观
建构主义的四个观建构主义是我国新课改三大理论基础之一,另外还有:人本主义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体现在四个观: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只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知识是动态的,可以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的时候,知识并不能一劳永逸地使用,需要更新和创造。
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过程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倡“情境式教学"和“合作学习”.教师给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经验不容忽视,已有经验值得尊重。
但学生之间的经验又是不同的,具有一定差异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身上的发展潜能,重视他们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同时不应该对所有孩子一样的要求,因为学生们具有差异性,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
4、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具有三种特征: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主动建构性。
学生学习不是直接从老师手上接过知识,而是在老师引导下去概括、综合、重组和转换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2)社会互动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小伙伴直接的合作、交流非常重要。
因为学生之间经验的差异性,交流合作学习可以丰富知识和增加经验。
作为共同学习的共同群体,社会互动的合作讨论、交流共享的学习,非常重要。
(3)情境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从情境性的、可以具体感知的活动中获取的,而不是干瘪的符号或词语。
实践出真知,情境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创造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启示:1、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和合作者3、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做好学生前进路上的引路人4、教育要尊重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受到来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挑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称做教育心理学中所发生的一场革命。
它在吸收认知主义关于认知加工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学习过程本质的不同看法。
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并将它直接与人的学习联系起来的要首推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三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运用已有的经验,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构建不仅是对外部信息的加工,而且意味着外来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新经验意义的获得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而超越所给的信息,而原有的经验又会在此过程中被调整或改造。
即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学习者又要对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
不论是获得知识技能还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都同时包含了这两个方面的建构。
对于学习的结果,传统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它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按概括水平的高低层次排列。
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知识。
关键概念是结构性知识,而网络的其他方面是非结构性知识。
建构主义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结构不良领域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依靠将已有的知识简单提取出来去解决问题,只能根据具体的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用于问题解决的图式,而且往往不是单以某一个概念原理为基础,而是要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而实现。
因此,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可以分成两种: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在初级学习中,学生主要获得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高级学习阶段,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涉及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教学启示
题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启示引言教育学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影响下,产生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其中的四大教育学派,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大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它们对教学的启示。
一、行为主义的教学观点1.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调学习者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刺激-响应的方式来引导学习者获取知识和技能。
2. 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激励、奖惩、模仿和反复练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清晰具体的目标,提供明确的指导,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形成学习者的正确行为。
3. 行为主义的教学启示行为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重视对学习者行为的引导和塑造,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学习者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二、认知主义的教学观点1. 认知主义的基本观点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将学习者视为信息处理的主体。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2. 认知主义的教学方法认知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发现式学习、问题解决和启发式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习者思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认知主义的教学启示认知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1.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现实的建构和理解,强调学习者通过互动和合作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2.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问题解决。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的合作和交流。
3.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在于教师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制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名词:1、建构主义: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的。
2、个体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一种取向,强调学习是每个学习者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进行的意义建构过程。
3、社会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一种取向,强调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种活动,在此过程中内化有关的知识。
4、生成性学习:学习者通过主动生成信息的意义而进行的学习,意义的生成是通过长时记忆中的知识与新信息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5、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提出的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点解释了如何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
他按照学习所达到的深度和水平把知识获得分为初级和高级阶段。
6、初级知识获得:对于某一知识主题的入门性学习阶段,基本任务是知道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概念和事实,形成基本的理解。
7、高级知识获得:对于某一知识主题的高级学习阶段,学习者需要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形成深刻的、灵活性的知识理解,并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8、内化:把存在于社会的文化(如语言、概念体系、文化规范等)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作为心理工具来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9、自下而上的知识:指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流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的直接经验,在人的学习中,这种知识从具体向概括发展。
10、自上而下的知识:指社会中的公共文化知识,在人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发展。
11、分布式认知: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
12、分布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允许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分布于不同的非中心的位置,使教与学可以独立于时空而发生。
13、活动理论:强调了活动在知识技能内化过程中的桥梁性作用。
活动构成了心理特别是人的意识的发生、发展的基础。
而人的活动具有对象性和社会性。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社会建构主义:以维果斯基的理论 为基础,以鲍尔斯费尔德(H.Bauersfld) 和库伯(P.Cobb)为代表。(P195)
社会建构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 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了怀疑,认为所 有的认识都是有问题的,但它比激进建 构主义稍微温和一些。
第七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第二节 个人/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 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
本身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 一种目前正在快速发展思潮。它进一 步揭示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突出了用 头脑建构知识和进行社会活动在发现 和转换复杂信息中的意义。
②情景性教学, (书198)学习应与情景化 的活动结合起来,情景学习的具体特 征为:
a.真实任务情景;
b.情景化的过程;
c.真正的互动合作;
d.情景化的评价。
④支架性教学,▲ (书200)把学习者的“最 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文化活动, 为学习者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 自无法完成的任务。随着活动进行,逐渐 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最后完全撤去脚手架。
一、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一、理论根源
– 哲学根源
• 康德: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人们无法知道的,人所知道的只是自 己的经验。
• 库恩: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知识是个人的理解。 • 后结构主义:强调非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60-70年代迅速发展的心理学流派,由于其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均不同,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
与此相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
所以,基本的学习观点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中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
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
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
基于这种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便是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使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的形成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因此,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健全人格的过程。
可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只重视环境刺激、外显行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只重视认知发展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注重研究健康的、完整的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观1.教学目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对于“人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罗杰斯认为无非是为了实现自我的需要。
因此,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应成为教学的唯一目标。
他强调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人际关系,这无疑对克服传统教学忽视培养个性发展功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等弊端非常有利。
2.教学内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
罗杰斯认为学习并不只受环境的支配,学习者可自主发动学习,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成为学习者自己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提供现实的同时又提供与所教课程相关的问题与环境,并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动机,促使其进行探究学习。
由于要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教学内容必须是学习者感兴趣的,并能够引起其自主发动与选择。
3.教学过程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往往只强调教师把书教好,以教好作为学好的前提。
事实上,真正要把教学搞好,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好,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好,这正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教学过程──自由发展。
罗杰斯提出让学生自由发展,他对“自由”有特殊的理解,认为它不是外在的给予,而是内在的“个人对自己是一个显示过程的认识”,“是使人敢于涉猎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自己作出抉择的勇气这样一种品质”。
教学过程就应该是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气氛中不断释放内在能量的过程,而自由发展是实现先天能量的最好条件。
教学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发展个人对世界的意义,达到自我实现。
因此,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的环境和自我的理解,而不应该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那样,用安排好的各种强化去控制或塑造学生的行为。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
并且,罗杰斯将人本主义思想运用于教学研究与实验,确定了“情意教学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4.教学评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自我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改传统的由他人对学习者进行评价的方式,而让学习者自己对学习的目的以及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并认为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并负起责任,才是真正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受到来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挑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称做教育心理学中所发生的一场革命。
它在吸收认知主义关于认知加工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学习过程本质的不同看法。
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并将它直接与人的学习联系起来的要首推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三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运用已有的经验,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构建不仅是对外部信息的加工,而且意味着外来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新经验意义的获得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而超越所给的信息,而原有的经验又会在此过程中被调整或改造。
即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学习者又要对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
不论是获得知识技能还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都同时包含了这两个方面的建构。
对于学习的结果,传统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它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按概括水平的高低层次排列。
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知识。
关键概念是结构性知识,而网络的其他方面是非结构性知识。
建构主义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结构不良领域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依靠将已有的知识简单提取出来去解决问题,只能根据具体的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用于问题解决的图式,而且往往不是单以某一个概念原理为基础,而是要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而实现。
因此,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可以分成两种: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在初级学习中,学生主要获得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高级学习阶段,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涉及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
可见,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它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学习本质、揭示学生学习规律、指导教学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观1.教学目标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受到客观主义的影响,教学设计强调为了实现有逻辑的、有系统的、预先设定的目标,客观地设计教学策略,使学习者都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高度客观化的共同业绩或能力。
而以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应该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利用经验和已有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
因此,教学目标被“意义建构”所取代,使得“知识”这一概念含糊、笼统。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培养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说,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教学内容建构主义者特别是激进的建构主义,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使用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因此,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
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
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课本知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文化传承执行者的角色转向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协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因此,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因为采用了自主学习策略,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以自定的进度进行学习。
4.教学评价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评价是以学为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师放在主导核心的位置,而把学习者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围绕教师的教展开。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以教学评价的对象必然从教师转向学习者,评价学习者的学习,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
在此思想指导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从“教”改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是否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
(2)教学评价标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最主要的责任是把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所以教师本人的学识和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以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为标准。
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评价对象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
而对教师评价更加关注教师是否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
(3)教学评价的方法。
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中,以知识为核心,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确切地说,是考察学习者能够记忆教师所教知识数量的多少。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因为采用了自主学习策略,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以自定的进度进行学习,所以评价方法也多以个人的自我评价为主,评价的内容也不是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
另外,在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
由于学生进行的都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对于同样的学习环境,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
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
欢迎下载,谢谢观看!资料仅供参考学习。